《燕歌行(并序)》课件83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燕歌行(并序)》课件83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燕歌行(并序)》课件83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燕歌行(并序)》课件83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燕歌行(并序)》课件83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好男儿志在四方”“节旄出塞是常使,立功异域为殊荣”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边塞诗“第一大篇”明月古今伴烽烟,醉卧沙场看征云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峰极,有唐一代诗人名家辈出,如果我问谁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或许答案不尽相同,有人喜欢李白的飘逸,有人喜欢杜甫的沉郁。然而我若问唐代哪位诗人的身份最显达,那恐怕就没什么争论了。诗人多是在困厄中磨砺好诗,如果抛开李世民那种写诗的皇帝不论的话,做官的诗人中,最飞黄腾达的就要数高适了。高适官至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旧唐书》评价他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惟适而已。”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唐王朝是一个极其繁荣且浪漫的朝代,有人说正是唐王朝的繁荣盛世,才全面且迅速的推动了当时文学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唐诗中边塞诗的发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唐朝边塞诗的发展变化也恰恰体现了唐王朝的兴起与衰落。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初唐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盛唐有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唐有却想羲轩氏,无人尚战功。晚唐有感征战之苦,品卫国之情

——《燕歌行》并序学习目标1、掌握诵读本诗的要领,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能力。2、了解边塞诗,体悟诗歌复杂的情感意蕴。3、理解边塞成卒生活的艰辛苦楚,激发对和平稳定生活的热爱之情。知人论世作者简介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仲武,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高渤海。去世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忠”。(“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其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后人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尚质主理:主理:高适以政治家的眼洞察世事,沉着观察,以社会责任感深入思虑,诗作反应面广阔,题旨深刻;尚质:其边塞诗语言浑朴朴实,不假雕刻;多直抒胸臆,或多夹叙夹议。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不仅表达自己的抱负,歌颂将士的战功,还陈述了边防策略,更揭露封建军队中将领与战士的矛盾,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大器晚成人生逆袭755年(高适55岁)安史之乱爆发,高适因为向唐肃宗献平叛之策而被重用,率军平永王李璘之乱,且秉公将好友李白送进大牢。解说题目“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歌,为产生于先秦时期歌谣的统称,“燕歌”即燕地的歌谣,因为燕地在春秋至两汉千年以来战争频发,征戍不断,战争积淀在“幽、蓟”之地的民谣中,成为记忆着征战、别离、相思等内容的“燕歌”

。属“歌行体”(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吟”、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引”、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行”、白居易《长恨歌》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般篇幅较长,以叙事为主,音节格律相对自由,以七言为主。

“燕歌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首创于曹丕。本诗属于边塞诗。“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开元:唐玄宗年号元戎:主将。指张守珪。当时以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主持北边对契丹和奚族的军事。和:依照别人的题材、体裁或者格律填写诗词叫“和”。作为酬答。小序

交代写作背景唐玄宗交代时间交代事情交代写作缘由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①军事元帅。此处指张守珪。开元二十六年(738),张守珪裨将赵堪、白真陁罗假以守珪之命,逼平卢将军乌知义击叛奚余党。知义不从,白真陁罗又假称诏命以迫之。知义不得已出兵,初胜后败。守珪隐其败状,妄奏克获之功。事有泄漏,玄宗派牛仙童前往调查。守珪又屡赂仙童。二十七年事发,牛仙童被杖杀,张守珪贬括州刺史。事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四及《旧唐书·张守珪传》。这时有个从边塞回来的人到高适家做客,和高适谈起边塞的事情,并给高适看了自己写的一首《燕歌行》,高适感触颇深,就写了这首和诗。②其实这首诗并非仅据传闻所写的唱和之作,也不只局限于写张守珪军中之事,而是概括一般的边塞战争。在此之前,高适于开元20年至22年(732-734)曾亲历东北边塞生活,对军中内幕颇多了解,故能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反映军中矛盾、边塞弊端,写出这样思想深刻、感情挚烈的诗篇。析小序·明背景整体感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燕歌行高适古体诗的格律本来是极自由的,但本诗的韵律整齐中富有变化:全文共28句,4句一换韵,共换7韵,且用韵平仄相间,抑扬有节,具有音调之美。加上有一些对偶句,读起来很整齐。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诵盛唐之音感音韵之美问题1.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内容?简要概括。人:事:景:将帅、战士、少妇

战争(出征——失利——被围——死斗)深秋时节,大漠边塞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边烽突起慷慨出师力尽关山轻敌战败被围不归两地相思死斗心愿怀念李广出师战败被围死斗第一层八句写出师,着力烘托气氛;第二层八句写战败,揭示其原因;第三层八句写被围,刻画相思之苦;第四层四句写死斗,突出壮志豪情。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诗歌结构层次:文本探究慷慨出师“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汉家:以汉代唐。以汉比唐,既是文化习惯,也是春秋笔法烟尘:烽烟尘土,指代战争(戎马/烽烟)。残贼:残忍暴虐的敌寇

贼:敌人/伤害;杀害

【译】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交代战争的方位及性质,即卫国战争“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横行:纵横驰骋,无所阻拦。非常:特别。赐颜色:给予褒奖恩宠

颜色:面容,脸色/容颜()【译】好男儿本看重驰骋沙场为国戍边;天子皇帝对这种精神又格外器重优待。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此句化用了西汉樊哙的典故与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将军本应具有横行天下的豪迈气概,以及皇帝的看重,貌似揄扬汉将出征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为下文因骄傲轻敌而惨败埋下了伏笔。“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男儿本色在盛唐时代主要体现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尚武任侠,驰骋疆场,立功报国,“汉将”与“男儿”同声相应,外加天子格外的助力,就将战前的昂扬情绪充分激发出来了。“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摐:撞击。金:金属乐器。伐:敲击。【译】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去到山海关;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部队行军时威武壮观的场面鼓:战鼓;古代军中以此为进退信号。旌/旆:旗帜。旌:旗帜/表彰/表明“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羽书:羽檄,插有羽毛的文书,表示紧急军事文书。瀚海:沙漠。猎火:战火【译】校尉的紧急文书飞奔沙漠,单于的侵略战火已经烧到了狼山。这两句使用了夸张手法。“飞”写出了军情危急,“照”写战火把山照红了,说明敌人来势凶猛,规模很大,远超预期,充分展现了战争的紧迫激越。侧面写出了“汉将”的措手不及,甫如战场,就陷于被动。“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这中间有个什么顺序,写了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顺序是由近到远,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把气氛从宽缓推入紧张。第一部分:出师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交代了战争的地点,及保家卫国的性质。看似夸耀,实则讥讽,为下文轻敌埋下伏笔。写出了出征的场景,表现战士一往无前的气魄。实际为失利时的狼狈作反衬。写出了战争局势的紧迫。小结轻敌战败“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极:穷、尽,指到了最远的边界。凭陵:逼压,仗势欺凌。杂风雨:形容敌人来势凶猛,如同风雨交加。

【译】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欺凌来势凶猛如同狂风暴雨。第一句写了塞外的辽远、荒凉、肃杀;第二句写了敌人的凶猛。战势的危急与战斗条件的恶劣,暗示汉军战败的结局“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军前:战场。半死生:生死各半,伤亡惨重。【译】战士在前线厮杀出生入死,英勇奋战;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手法:对比。战士浴血奋战,将军沉湎声色,暗示兵败原因情感:对战士拼死苦战的同情和敬佩,对恣意享乐的将领的讽刺和批判。“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描写了一幅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的边塞战场图,遥远、广漠、苍凉中透出壮美,营造了荒芜、衰败、冷落、凄凉的意境。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译】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衰草,一片枯黄;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当:承受(胜)恩遇:皇帝的恩宠赞赏。关山:指边境的险要关口。【译】将军身受皇恩常常急功近利而轻敌,所以尽管竭力奋战却仍未解除敌军的包围。正面点出损兵被围的原因。小结第二部分:战败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边塞的环境,敌人的威势。暗示了兵败的原因。渲染塞外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战士们殊死抗战的悲壮气氛。正面点明战士们轻敌的原因。(主旨)正面写部队面临的险恶处境。比喻对比被围不归“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铁衣:借代将士。玉箸:玉做的筷子,比喻思妇的眼泪。【译】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写征夫与思妇之间的离情深重赏析“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一句中“久”字的妙处。

“久”是“长久”的意思,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久”既写驻守边疆之久,又表达了辛苦劳累之痛,思念亲人之悲、以及年深日久之积怨。此处,“怨”不在出征,而在边将无能、决策失当造成久戍不归,表达了强烈的抨击和批判,深化了主题。“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城南:唐代长安城住宅区都在城南。空:白白地。(坐/徒/漫/谩/干)【译】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望故乡。将思妇与征人对照。这样写更能突出征人思乡、思妇断肠的分离之苦。“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飘飖:飘摇,比喻局势动荡不安。那可度:过不下去,没法生活。绝域:极远的边地。苍茫:荒凉。【译】边疆朔风凛冽动荡不安无法度日;遥远的边疆空旷迷茫是人世间绝无仅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三时:早晨、中午、晚上。寒声:凄凉的声音。刁斗:军用铜制用具,日以作炊,夜以敲更。【译】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内容:①士兵的痛苦:辛勤久,空回首。②边疆的荒凉:飘飖那可度,苍茫更何有!③战争的酷烈: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手法:借代,“铁衣”代“士兵”,“玉箸”代家中思妇。两面对照——把征人和思妇对照着写,哀情离恨,两相伤怀,倍增思亲离别之苦。这一部分主要交代了什么内容?运用了哪些手法?第三部分:被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从戍边将士和思妇的角度,写出战争带给他们的痛苦。战士思乡,思妇怀人。描写边境动荡不安、环境恶劣,加深了战士们的思乡之情。边疆战士奋力拼杀、警惕紧张的战斗生活。比喻渲染小结“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纷纷:表示多。死节:为国献身的志节。【译】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自古尽忠死节的人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

反问,突出强调,增强语气。有力地讥刺了冒进贪功轻敌的将军,也道出战士们保家卫国多么质朴、善良、勇敢,然可悲、可泣、可歌。他们之间形成鲜明对比。死斗心愿“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译】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怀念历史上的名将李将军。以古代的名将来隐比现实中的将帅。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对比用典赞美士兵视死如归、奋力迎敌;谴责将帅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士兵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为什么“忆李将军”呢?一是以李将军为楷模,为军人的气节而死;二是与带军打仗的将军形成对比,李将军有勇有谋,且体恤士卒,令士兵死得其所;三是寄寓了诗人对现实(将军的无能)的一个委婉间接的批评;四是间接表达了自己想成为李将军的志向,越是“沙场征战苦”,越需要李将军那样的人。第四部分:死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赞美士兵们殊死搏斗、保家卫国的精神。讽刺当朝将领好大喜功、不体恤战士的行为。小结归纳总结燕歌行(并序)事:人:出师-战败-被围-战死(心愿)对比士卒效命死节-—将领侍宠贪功士卒浴血奋战—将领纵情声色古时李广

—今之汉将景:塞外秋景:大漠、枯草、孤城、落日等结构

作品采用了同一主题下的双线结构方式。双线是指哪两条线?

前十六句是主线,上阵杀敌,情绪高昂。中间六句是副线,征人思妇,情绪感伤。最后六句又回到主线,情绪再高昂。这样文章就写得情感波澜起伏,有抑有扬,避免了作品的单调和枯燥。

一条线写军队开赴前线艰苦杀敌。这是主线。

另一条线写征夫思妇的相互思念。这是副线。高适看来,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自然环境恶劣;②敌人凶悍;③将领过于轻敌;④将领只想邀功求赏⑤将领与战士的矛盾,尤其是将领的寻欢作乐,不爱惜士兵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连线题:请将以下诗句与其表现的思想主题进行连线。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对将士英勇战斗的赞美。对将领的谴责、对良将的呼唤。思乡、思亲之情。对战士或百姓的同情。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对战争的厌恶。

“高适既肯定具有自卫性质的边塞战争,又同情出征将士的辛苦,从而希望出现李牧那样的良将来镇守边塞,完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任务,这就是《燕歌行》的真正主题。”——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本诗描写了唐军士卒慷慨赴边、转战绝域的情景,高度赞扬了士卒为国立功、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深切同情士卒久战不归、两地相思的苦闷,同时还揭露了军中官兵对立、苦乐悬殊的事实,抨击了将帅的腐败无能。诗歌主旨高适《燕歌行》抒出征之豪情;惜战士之辛苦;怜思妇之断肠;赞战士之死国;讽将帅之骄逸;

盼边地之和平。集大成这首边塞诗不只有豪情壮志,不只有闺怨乡愁,还有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对强大国势下隐藏矛盾的担忧和冷峻分析。高适不仅是风骨凛然的边塞诗人,还是敏锐的军事家和清醒的政治家。“第一大篇”艺术手法运用多重对比,深化作品主题。出兵时的金鼓震天*战败后的困苦凄凉

士兵的辛苦作战*将军的纵情声色

士兵的效命死节*将军的贪功懈怠古时李广体恤爱护士卒*现时将军享乐腐化、不恤士卒诗中并无一个褒贬性的字眼,通过鲜明的多重对比,讽刺那些深受皇恩却不思报国、腐败无能、享乐腐化、不恤士卒的将领,使主题更鲜明,情感爱憎分明。结尾运用典故,写李广李将军勇猛善战、与士卒同甘共苦,讽刺了将领们贪功懈怠、享乐腐化、不恤士卒,表达了对他们的不满。

运用典故。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辽远、开阔、荒凉),渲染战争肃杀的气氛,烘托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用韵平仄相间,抑扬有节,具有音调之美。加上有一些对偶句,读起来很整齐。诗句:①山川萧条极边土

②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③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拓展延伸唐开元、天宝年间,唐朝和突厥、回纥、吐蕃之间,在我国北方连年有战争。对于唐的战争,当时的诗人,一般是不反对的,因为是卫国战争。对于参加这些战争的将士,又常常歌颂他们为民族英雄,认为他们是为国死节,不是为了贪功受赏。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理念,而且他们也很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在诗歌创作上,他们融入了这样的所见、所闻、所感,形成了一个创作流派,这就是边塞诗。边塞诗形成的原因时局因素价值原因什么是边塞诗举凡写从军出塞,保土卫边,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写报国之志,或发反战呼声,或借咏史以寄意,或记当代之事,上自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下至朋友之情、夫妻之爱、生离之痛、死离之悲,只要和边塞生活相关的,统统在边塞诗之列。——胡大浚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二首(其一)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南园》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古从军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陇西行四首·其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边塞诗常见的意象自然景物:秋月、雪山、塞草、大漠、孤城、落日、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碎石征战事物:铁骑、将军、征人、金鼓、旌旗、羽书、烽火、戈矛、剑戟、斧钺、鹰雁、飞箭、流矢人名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轮台、夜郎、金山、天山、阴山、长城、玉门关、瀚海、雪海、蓟北、边城、沙场、关山、萧关、凉州、楼兰、居延、单于常见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号角、战鼓扩展知识音乐意象:

人物典故: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梅花落——曲调名。多以通感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思乡之情。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表现别离之情。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李广、霍去病、班超、(塞上长城:檀道济,东晋末年名将,刘宋开国元勋,左将军檀韶之弟。)艺术特点——雄壮豪迈苍凉悲慨凄凉悲愤豪放旷达慷慨悲壮

境界阔大、雄奇壮美。边塞诗表达什么情感主旨初来乍到久经沙场冷静旁观①雄浑壮丽奇异独特的风光赞颂

②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③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激励赞美】④征人久战不归的哀痛,思乡思亲之苦【思妇】⑤骄奢淫逸的批判愤懑士卒艰辛/民不聊生的悲悯同情⑥外族入侵的担忧报国无门的愤懑⑦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和平安宁的珍视向往边塞诗的思想内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二、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表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白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卢纶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征人怨

》柳中庸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

》王昌龄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三、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白

四、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2.对比: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