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動物外科手術技術
第一篇外科手術操作技能第一講外科手術基本操作概念
本講學習目標:掌握外科手術的基本概念,進行外科手術及外科疾病處理的方法。第一講外科手術基本操作概念1.1課程性質與內容:動物外科手術是一門重要的獸醫臨床課,是操作實踐技能性強的一門學科,也是一門獸醫臨床綜合性的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
1、動物外科手術基本技能
2、常見動物外科手術實踐
3、動物外科疾病的處理第一講外科手術基本操作概念
1.1.外科手術是用手和器械對動物進行有血和無血的手術操作,以診斷、治療動物疾病,挽救動物的生命,延長使動物的用價值。
第一講外科手術基本操作概念
1.2.外科手術步驟主要括概三個步驟:清理、打開手術通路,
進行主手術,閉合手術創口和創傷口。第一講外科手術基本操作概念手術“通路”是為主手術服務的,要有利於進行主手術的操作,而且又要恰到好處——位置不正、切口過大過小都不利於主手術進行。
“主手術”手術的目標,在進行“主手術”前應有實施“手術的方案”。
“閉合術口”手術後對切口或創口的處理,有些創口不一定要“閉合”,如深部創傷、去勢。1.3.手術的分類:
1、3、1、根治與姑息手術
以根治疾病和消除疾病為其目的手術,稱為根治手術。以緩解疾病的症狀而實施的手術,稱姑息手術。如切斷某些神經,以解緩跛行的症狀。
1、3、2、緊急手術與非緊急手術
对于急需搶救生命的手術稱緊急手術。如氣管切開術、膀胱破裂修補術等。
對於非危及生命的手術稱非緊急手術,如良性肿瘤摘除、疝氣修補術等。
1、3、3、無菌與非無菌手術
手術過程都應是無菌的,但有些手術如膿腫,蜂窩織炎,腸、瘤切開術等,在處理過程會引起污染,但最後處理手術創口時也需以無菌處理,污染階段與無菌階段應嚴格區別開。1、3、4、有血手術與無血手術非開放性骨折、脫臼等的複位手術以及無血去勢手術等。其於切開組織手術均為有血手術。1、3、5、小手術與大手術去勢,創傷處理與胸腹腔手術區別。
1.4.手術的分工與組織:術者:主持手術主刀者,組織整個手術過程,擬定手術計畫,實施手術者。助手者:協助主刀者手術,處理手術過程中發生的應激情況,需要1—3人。器械助手:專司手術器械的準備,熟悉手術器械及主刀者手勢的人員。麻醉助手:專職麻醉工作的人員,“全麻”、“局麻”或電針麻醉。保定助手:保定動物,保證人畜安全。1.5.手術前的準備1、5、1、術前對病動物檢查:
1、5、2、擬訂手術的計畫:應包括以下內容:(1).手術人員分工(2).手術過程所需藥品、器械、縫合材料與方法、輔料等(3).動物保定與麻醉方法不同的手術、手術部位、動物等採取不同的方法1.5.手術前的準備(2)
(4).術前應提出的注意事項。如禁食,導尿等。(5).手術方法及術中應注意事項。(6).可能發生的手術併發症的預防與急救措施。如休克,大出血,窒息等。(7).術後的治療與飼養管理。2.1.動物保定:
所為保定:是以人力或器械力控制動物,限制其“防衛活動”,以保障人與動物安全,便於診治工作進行。2、2、常見的保定方法有:
六柱欄保定,倒臥保定,徒手保定,器械保定等.3.防腐與無菌3.1.1.防腐
防腐(antisepsis)是指應用適宜的化學消毒藥劑來消滅細菌或抑制其生長繁殖活動,在臨床上稱消毒。如手術者手臂的消毒,手術部消毒等。3.防腐與無菌3.1.2、滅菌:是指用物理方法(尤其是熱力學方法),將附著於手術所用器械等物品上微生物消滅,如加熱、紫外線等。在實際應用上,消毒與滅菌兩個術語,概念上雖有區別卻無嚴格界限劃分。消毒與滅菌只是對象不同。3.2、臨床上常用滅菌和消毒法
有煮沸滅菌法、高壓蒸汽滅菌法和化學藥品消毒法等。
3.2.1煮沸滅菌法:除不能速幹的物品(紗布,棉藥,熬藥等)都可採用,方法簡單有效。將水煮沸3-5分後,放入消毒物品浸沒,但玻璃器皿與冷水同煮,免避熱脹破,煮沸後再煮沸15分鐘,殺死一般細菌。煮沸60分鐘可殺滅芽胞。
3.2、臨床上常用滅菌和消毒法3.2.2.高壓蒸汽滅菌法:特製的器具,大小等的高壓滅菌鍋。溫度在121.6-1260c(30min);
壓力在1.05-1.4kg/cm2,可殺滅所有微生物。3.2、臨床上常用滅菌和消毒法3.2.3.化學藥品消毒:對於芽胞難於殺滅,但使用方便尤其對不適宜熱力滅菌物品適用。常用有:
a新潔爾滅:毒性低,刺激小,消毒力強於酒精。使1:1000水溶液。浸泡30min殺滅一般細菌。18h殺死芽胞。為防止金屬器械生銹可在每1000ml消毒溶液中加入5gNaNo2。
注意:消毒液勿與肥皂、碘酊、KMnO7、升汞配伍。
3.2.臨床上常用的滅菌和消毒法b.75%酒精:浸泡器械1h.C、1%煤酚皂溶液、1%甲醇溶液中浸泡30min也可作消毒液使用。但使用器械前,均需要用滅菌生理鹽水沖洗後使用。D、火燒,放入酒精燒也可滅菌,但可使刀變鈍,失光澤。4.手術前準備4、1、手術部位準備
視手術切口大小,順毛流方向剃毛,剪毛則逆毛剪被毛。
消毒術部,清水洗淨,滅菌紗布拭幹。塗5%碘酊消毒,由中心向周圍一圈一圈的塗,幹後再用75%酒精脫去碘。注意感染創則由邊緣至創口消毒。手術部區用創巾布覆蓋,並固定,以便將切口以外被毛被隔離開,防止污染。4.2.手術人員準備4.2.手術人員消毒準備手術者手術前均穿戴滅菌衣帽及口罩。手臂有創傷,塗碘酊後貼膠布保護,衣袖卷至肘關節以上,修剪指甲,磨光,用肥皂水刷洗手臂,無菌布拭幹。
4.3.手臂消毒方法
可用0.1%新潔爾滅溶液浸泡洗5分鐘→無菌布拭幹-→2%碘酊塗擦甲緣。指端等處→75%乙醇脫碘→手術。
也可用0.1%新潔爾滅反復浸泡洗刷後用75%酒精塗擦後即可進行手術.
4.4.手術人員手術前戴無菌手套戴無菌手套時不可觸及手套外面;
不戴手套手术,每隔一定时间要消毒液清洗手上粘附的血液和排出皮脂腺、汗腺管排出細菌.第二講麻醉與組織切開1.麻醉1.1.麻醉的概念
麻醉是用人為的方法——化學的或物理的——使機體局部或全身的感覺機能被抑制或改變神經體液的活動,從而導致有機體暫時性的局部感覺遲鈍或喪失,直至伴有肌肉鬆弛的全身知覺的完全消失。1、2、麻醉的目的為了手術時避免動物的騷動,減少手術時對動物機體的不良刺激,便於術安全順利地進行手術。
常见的麻醉方法:有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電針麻醉也是一種方法,但效果不確實。1.3.麻醉方法1、3、1、局部麻醉局部麻醉的概念:
局部麻醉是利用藥物有選擇性地暫時阻斷神經末梢、神經纖維以及神經幹的神經衝動的傳導作用,從而使而其所分佈或支配的相應部位組織暫時喪失痛覺的一種麻醉方法,稱為局部麻醉.1.3.2.常用的局部麻醉藥:
1.3.2.1.鹽酸普魯卡因為臨床上常用的局麻醉藥,其毒性小,對感覺神經親和力強,
特點:使用安全、藥效迅速、注入組織後1-3分鐘即可呈現麻醉作用,但維持時間短,一般在45-60min,其滲透組織的能力弱,一般不作表面麻醉(粘膜麻醉,要用5%濃度)
在臨床上鹽酸普魯卡因應用:
浸潤麻醉:用0.5-1%;
傳導麻醉:用2-5%溶液;
脊髓麻醉:用2-3%溶液;
關節麻醉:用4-5%溶液。
在臨床上為了延長局麻醉作用時間。減少創口出血,降低對局麻醉吸收過多,過快。常在局部麻醉藥中每500ml加入0.1%腎上腺素溶液1ml.1.3.2.2鹽酸利多卡因:
鹽酸利多卡因:麻醉強度與毒性在1%濃度時以下與普魯卡因相似,在2%濃度時,麻醉強度提高2倍,具有較強的穿透性和擴散性,作用時間快、持久,維持1h以上,對組織無刺激性,但毒性較普魯卡因稍大。常用作多種局部麻醉,2.5%表面麻醉,2%傳導麻醉,0.25-0.5%浸潤麻醉,2%溶液硬膜外腔麻醉。5.3.2.3鹽酸丁卡因:
鹽酸丁卡因:局部麻醉作用強,迅速,穿透力強。常用於表面麻醉.其毒性較普魯卡因強12-13倍、麻醉效果也強10倍。常用0.5%用於角膜麻醉,用1-2%口鼻粘膜麻醉。1.4.局部麻醉方法:1.4.1.表面麻醉:利用麻醉藥的滲透作用,使其透過粘膜而阻滯淺在的神經末梢功能,稱表面麻醉。如口鼻,直腸,粘摸麻醉。1.4.2.浸潤麻醉
浸潤麻醉:
沿手術切口線皮下注射或部分分層注射麻醉藥,阻滯神經末梢的功能,稱之為浸潤麻醉。常用0.25-1%普魯卡因。麻醉方式有:直線浸潤,菱形浸潤,扇形浸潤,分層浸潤麻醉等。注射方法:先將針頭插至所需深度,然後邊退邊推藥液。
浸潤麻醉注射的方法
浸潤麻醉注射的方法
直線浸潤麻醉
菱形浸潤麻醉
分層浸潤麻醉
1.4.3.傳導麻醉.傳導麻醉:在神經幹周圍注射麻醉藥,使神經幹所支配的區域失去痛覺,稱為傳導麻醉。特點:使用少量麻醉藥,產生較大區域麻醉,常用2%利多卡因或2-5%普魯卡因,麻醉藥的濃度和用量與麻醉效果成正比。牛腰旁神經傳導麻醉圖(1)牛腰旁神經傳導麻醉圖(2)牛腰旁神經傳導麻醉圖(3)1.4.4脊髓麻醉脊髓麻醉:將局麻藥注射到脊髓椎管內,阻滯脊神經的傳導。使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無痛。稱之脊髓麻醉。獸醫臨床上多數採用硬外腔麻醉,醫學上還有蛛網膜下腔麻醉。
1薦尾椎間隙硬外腔麻醉,
2腰薦間隙硬外腔麻醉,3股神經,4坐骨神經,5陰部神經
1.5.全身麻醉1.5.1.全身麻醉定義:採用注射給藥的方式,使動物的中樞神經呈現抑制狀態,動物全身肌肉呈現鬆弛,對外界刺激反應暫時消失或減弱,但生命中樞(呼吸和心跳)保持正常狀態,稱之。
全身麻醉藥通常開始先抑制大腦皮層功能,隨著劑量加大,逐漸抑制間腦、中腦、橋腦、脊髓,最後可引起延髓呼吸中樞抑制。隨著不同部位的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會有一定的體征表現,根據體征的表現判斷麻醉的深度。1.5.2.麻醉程度(1)
淺麻醉:動物麻醉後表現欲睡狀態,各種反射活動降低或部分消失,茫然站立,頭頸下垂,肌肉輕微鬆弛。
深麻醉:動物進入睡眠狀態,瞳孔縮小,各種反射消失。舌拉出口腔外,不能縮回,肌肉鬆弛,心跳變慢,呼吸慢而深,陰莖脫出等.1.5.2.麻醉程度(2)
介於淺深麻醉之間,稱為中度麻醉。臨床上常用控制藥物劑量來調節麻醉深度,麻醉藥劑量要適當才能確保安全,若劑量過大,可抑制生命中樞(呼吸、心跳中樞等)造成動物死亡。應引起注意。1.5.3.麻醉方式複合麻醉:根據手術需要和不同的麻醉深度,為了減少麻藥毒副作用,擴大麻藥應用範圍,選用幾種麻藥配合使用,稱複合麻醉。若將兩種麻醉藥混合注入,稱混合麻醉,如水合氯醛—硫酸鎂(或酒精)。若間隔一定時間先後使用兩種以上麻醉藥,稱合併麻醉,即使用麻醉劑之前.先用一種中樞神經抑制藥達到淺麻醉.再用麻醉劑以維持麻醉深度.
1.6獸醫臨床使用非吸入麻藥
全身麻醉藥有吸入和非吸入兩類方法,獸醫臨床上多用非吸入麻醉,吸入麻醉需要特殊設備,若開放式吸入麻醉,對環境有一定影響。
1.6.1硫噴妥鈉
硫噴妥鈉:為微黃帶有硫臭的粉末,易溶於水,配成2.5%濃度:人,4-6mg/kg;豬、羊,10-25mg/kg,小豬用上限,大豬用下限。麻醉時間10-25min,蘇醒時間0.5-1H;犢牛:一次量15-20mg/kg,麻醉時間10-15min。1.6.2.氯胺酮
是一種非巴比妥類作用迅速麻醉的藥,能選擇性地抑制大腦聯絡經路和丘腦——新皮層系統,呈現全麻醉。劑量:1mg/kg肌肉注射後,3—5分鐘呈現麻醉,持續30分鐘。特點:痛覺完全消失,吞咽、咽喉、眼瞼、角膜反射仍未消失,保持呼吸道暢通。
小動物使用較多。1.6.3.速眠心
又稱846合劑:為一種新型速效、松肌麻醉藥。各種動物都可做全身麻醉藥尤其在小動物、鹿臨床上廣泛應用。肌注每kg體重:雜種犬0.1ml,純種0.08ml,貓兔0.04ml,牛:每100kg1-1.5ml。常於用蘇醒靈3號作為846合劑的特效拮抗劑——麻醉藥的拮抗劑。靜注30S;肌注1-5分鐘起效。蘇醒靈3號與速眠新用量比:為1.5:1(v/v)稍比麻醉藥量大些。1.6.4.龍朋(二甲苯胺噻唑)
常作為牛麻藥,用量小,作用快,安全。肌注0.2-0.5mg/kg20min達到鎮痛、靜肌鬆弛、麻醉高峰。表現精神憂鬱、活動減少、頭頸下垂、眼半閉、唇下垂、大量流口水
、站立不穩、呈睡眠、頭扭向軀體一側、全身肌鬆弛、意識完全喪失。維持60-120min。羊每kg體重1mg,麻醉效果與牛相似.1.6.5.水合氯醛:主要用於馬尾動物,牛使用完全性小。
1.7.吸入麻藥:
代表藥:氧化亞氮、乙醚,氟烷、異氟醚、安氟醚等。密閉法麻醉,需特殊的麻醉裝置,醫學研究上應用。開放式麻醉:不斷加入滴麻醉藥,手術應在通風處。2.組織分離與縫合.常用外科手術器械及使用:1、手術刀:裝刀,取刀及執刀法。2、手術剪:執剪方法。3、手術鑷:執鑷方法。4、止血鉗:5、持針鉗:6、縫合針:類型及選擇方法。
3.組織切開3.1組織分離的一般原則:(1)切口部位要適當,靠近病變部位,以最短的距離達到手術區,顯露病變組織或器官。(2)切開組織必須整齊,力求一次切開(避免鋸齒狀,兩則創緣要能密切接觸,利於縫合和癒合),肌肉不要橫斷,盡可能按皮膚紋理和肌纖維方向分層切開,並沿組織間隙分離.(3)組織切開以分層切開法,要避免損傷大血管、神經以及腺體的輸出管,以免影響術部機能。(4)切口部位要選擇在健康組織上,壞死組織及被感染的組織要充分切除乾淨。二次手術避免在傷疤上作切口,影響癒合。(5)切口要確保創液及滲出物順利排出。(6)在分離骨組織前,先要分離骨膜,盡可能地保存其健康部,以利於骨組織癒合。
3.2.皮膚切開法
在預定切口兩側,手術者用拇指和食指將皮膚向切口兩側撐緊固定或與助手共同固定切口皮膚。下刀時,先用刀尖在切口上角垂直刺透皮膚,然後刀刃傾斜約45度。按預定方向、大小,一刀切透皮膚直至切口下角,然後刀刃與皮膚垂直提出,防止切口兩端成斜坡,或多次切開而使切口成鋸齒狀。造成不必要的皮膚損傷、影響創口癒合。緊張皮膚切開法和皺襞切開法
皮膚切開運刀方法
3.3.皺襞切開
皺襞切開:在切口的下麵有大血管,大神經,分泌管和重要器官,而皮下組織尤其甚為疏鬆,為了使皮膚切口位置正確而不誤傷其下麵組織,術者和助手應在預定切線的兩側,用手指或鑷子提拉皮膚呈垂直皺襞,並進行垂直切開。如圖:
皺襞切開3.4.皮下疏鬆結締組織的分離
3.4.皮下疏鬆結締組織的分離:皮下結締組織分佈許多小血管,故用鈍性分離,先將組織刺破,再用手或器械分離。2.5.筋膜與肌肉切開
筋膜切開:為了防止筋膜下血管。神經受到損傷,應先用鑷子將筋膜提起切一個小口。用彎止血鉗伸入切口,分離膜下組織和筋膜的聯繫,然後用手術剪剪開。
2.6.肌肉分離:一般沿肌纖維方向作鈍性分離,先作一個沿纖維方向一個小切口,然後用止血鉗,刀柄等作鈍性分離至所需要的長度,若含腱質較多的肌肉須用切開法分離。肌肉組織的分離2.6腹膜切開法
3.1.外科感染的概念外科感染與其他感染不同,其特點是:(1)多數為細菌的混合感染,也可以一種細菌單獨感染如破傷風。(2)通過傷口引起感染,有明顯而突出的局部症狀,而全身症狀多數較輕。(3)病變主要是器質性的,受害組織發生壞死、化膿、損毀,痊癒後正常組織結構被破壞,多被疤痕組織所代替。3.2.外科感染的分類
一般分為化膿性感染和特異性感染
3.2.1.化膿性感染:臨床上又稱為一般感染。主要由化膿細菌入侵所引起的感染,常見體表急性化膿性感染有癤、癰、膿腫、蜂窩織炎、淋巴結炎等。
3.2.1.化膿性感染
當化膿性感染的致病菌的毒力超過機體抵抗力情況下,化膿性感染病灶不能局限化,毒素可迅速向四周擴散,進入淋巴與血液迴圈,可發展為嚴重的全身性化膿性感染——敗血症。3.2.2.特異性感染:
主要指由結核桿菌、布氏桿菌、放線菌、破傷風桿菌、惡性水腫桿菌、氣腫疽桿菌等特定細菌所引起的局部和全身的病理變化的疾病,其防治方法各不相同,已成為獨立病,屬傳染病範疇。3.3.決定外科感染病程發展的因素
外科感染的病程發展決定於致病菌的毒力與病畜局部組織及全身的抵抗力。
3.3.1.致病菌的毒力:隨著致病菌的種類、菌株、數量、繁殖速度和毒素的性質而定。致病菌數量多,繁殖快,毒力強,則感染的發生也就越快越嚴重;細菌混合感染時病越嚴重。
當細菌之間可以出現協同作用。如需氧菌將創傷內的氧耗去,有利於破傷風桿菌繁殖,大腸桿菌和鏈球菌共生可引起嚴重的腹膜炎;狂犬病潛伏期長。
3.3.2.
局部抵抗力因素:局部抵抗力決定於局部組織血液供應和創傷的程度。局部血液迴圈良好時,血液供應充足,感染易於控制;局部血液迴圈破壞嚴重,血液供不足,感染易於發生。
感染發生於經常活動的部位,創傷不能安靜,感染易於蔓延;感染發生於疏鬆的組織、肌肉豐厚的部位,則比韌帶、肌腱等緻密組織發生的感染發展更快些;創口深、出血嚴重、血塊和壞死組織多,有利於致病菌生長繁殖,感染易發展。
3.3.3.全身抵抗力因素:動物的全身抵抗力與病畜的年齡、種類、營養和健康狀態有關,體質處於弱的病畜,感染易於發展。
3.4.常見的化膿性感染的致病菌:
致病菌通過損傷的皮膚、粘膜或經淋巴管、血管侵入機體後發生感染,表現出紅腫熱痛及機能障礙等症狀。主要致病菌有:3.4.1.葡萄球菌:屬於最常見的革蘭氏陽性菌(G+),自然界廣泛分佈,在動物體表皮膚,以及口、鼻腔中廣泛存在。根據菌生長的顏色,可分為金黃色、白色,檸檬色三種葡萄球菌。以金黃色菌葡萄球菌的致病力最強,具有溶血和凝固酶試驗呈陽性的特點,常引起膿瘡、癤、癰、骨髓炎及膿血症等。主要致病菌有3.4.2.鏈球菌:屬於革蘭氏陽性菌(G+),在自然界也廣泛分佈,多居於動物體表,口腔,鼻,咽,陰道等,種類繁多,以溶血性鏈球菌的毒力最強,其次為化膿性鏈球菌。常引發蜂窩織炎、化膿性關節炎、乳房炎、淋巴結炎、生殖道感染等化膿性感染。主要致病菌有
3.4.3.綠膿桿菌:屬於革蘭氏陰性菌(G-)自然界分佈也廣,健康動物的皮膚、腸道內、公畜包皮腔等均有存在。其致病力不強,對多數抗菌素不敏感,當動物抵抗力低時,才成為繼發感染的致病菌。特別是大面積燒傷時,可能引起嚴重的綠膿桿菌性敗血症。主要致病菌有
3.4.4.大腸桿菌:為革蘭氏陰性菌(G-)屬於動物腸道內菌群,隨糞便排出體外,單獨致病力不強,常與其它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引起混合感染。當腹腔內臟器損傷、胃腸、泌尿道手術後發生感染,大腸桿菌常引起嚴重腹膜炎,甚至敗血症等。主要致病菌有
3.4.5.棒狀桿菌:屬於革蘭氏陽性菌(G+),寄生予於動物體表、包皮等處,在抵抗力下降時,常引起動物呼吸道、泌尿道、腸炎、關節、以及體表癰、膿腫、淋巴結等化膿。3.5.外科局部感染治療原則:
在治療外科局部感染時,既要注意局部的炎症變化也必須考慮整個有機體機能變化。
3.5.1.局部治療:以儘量使感染局限化,減少組織壞死,毒素被吸收等,促使膿汁排出,有利於創傷癒合,減輕疼痛,促進組織再生修復過程,特別注意創口避免運動,包紮創口,防止感染為原則。
清理創口:切除壞死的組織、清除膿汁,嚴格消毒。對於深部創傷,用消毒棉紗引流,每天清洗創傷口,直至新生組織長出,傷口癒合。
3.5.3.全身治療:
以保護機體其他器官不被致病菌感染,提高機體防禦機能,改善中樞神經的營養狀態、調節機體代謝的平衡、改善血循和泌尿機能、改變血氧不足和組織乏氧的狀態、抑制病菌的生長繁殖為原則。主要應用抗菌素、補液、強心利尿藥物等:如5-10%葡萄糖溶液,安鈉加,青黴素等。3.6.外科局部感染
3.6.1.膿腫定義:是指局部組織或器官內被化膿性感染後,由於炎症反應使之局限化,在感染外周形成有膿腫膜包裹、內有膿汁積聚的局限性膿腔稱為膿腫。因膿腫存在的位置不同,有深部膿腫和淺部膿腫之分;在解剖腔內(關節腔、胸腔、竇道等)發生化膿性感染而積蓄膿汁時,稱腔蓄膿。在實質器官的膿腫,已成為獨立的疾病。(如肝膿腫)膿腫的病理變化
膿腫病理變化:在初期局部出現急性進行性炎症。炎症區內酸度增高,血液迴圈及組織代謝障礙,組織細胞受細菌產生的毒素和酶的作用,細胞發生壞死,溶解,在從白細胞中分解出來的組織溶解酶的作用下,使組織液化,形成膿汁,在炎症病灶的中央形成膿腔。膿腫病理變化
在腔內積蓄有炎性滲出液、死亡的細菌、死亡的白細胞、壞死溶解的組織等共同組成膿液。在膿腔周圍的組織、毛細血管結締組織大量增生,形成膿腔壁,其內層為肉芽組織稱膿腫膜與周圍健康組織隔開,造成一道保護性屏障,使病灶局限化。膿腫的病理變化
一般形成的膿腫較小而機體抵抗力強時,其膿汁可逐漸被吸收或鈣化硬結。多數膿腫因炎性滲出物不斷通過膜上毛細血管滲入膿腔,使膿腫壓力升高,侵入表層組織導致膿腫破潰,流出膿汁,若膿腫向深部組織擴散,特別位於疏鬆結締組織附近、肌間、筋膜下的膿腫,破潰後膿汁可沿阻力最小地方擴散,形成新的膿腫,或隨血液、淋巴轉移到其他組織,形成新的轉移性膿腫。
膿腫的症狀:淺在膿腫位於皮下、筋膜下、肌腱間、表層肌肉組織中,形成的膿腫界限明顯而清楚,壓之波動感,以後中央破潰流出乳脂樣膿液;不能自行破潰需要手術切開排出膿液,膿液排盡後,由肉芽組織填充膿腔而癒合。
深部的膿腫,因被較厚組織覆蓋炎性症狀不很明顯,膿腫部皮膚有輕微的炎性水腫、有壓痕、壓痛,無明顯波動感,全身症狀明顯,可行局部穿刺確診。治療原則:以消除感染病原和有毒物質(膿汁、壞死組織)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組織恢復。膿腫的治療對已確診的膿腫,未成熟時可塗敷魚石脂促進成熟和縮短病程,及時手術治療徹底排膿。手術治療切口應選擇在低位和波動感最強部位,先用針穿刺排除部分膿,再適當切開,在徹底排膿後,可用0.1%kMnO7
溶液,3%H2O2溶液沖洗乾淨,填塞消毒藥液紗布引流,根據肉芽組織的生長情況隔日或數日換一次消毒藥液紗布,同時結合全身治療和對症治療。3.6.2.全身性化膿性感染—敗血症
全身性化膿性感染—敗血症(病),是獸醫臨床常見的症狀(病)。各種動物均可發生,是由致病菌所引起的化膿性感染後,其毒素及分解產物從病灶進入血液迴圈而引起全身性嚴重病理變化過程,稱之敗血症(病)。常見於局部廣泛性化膿性感染而併發“敗血症”。敗血症的分類
根據敗血病的病理變化過程可分為:1)非轉移性敗血病(敗血症,毒血症):致病菌從局部侵入血循,並迅速繁殖而致病的,稱敗血症。由致病菌產的大量毒素或組織破壞分解產物進入血液迴圈後,作用於各組織器官而引起的全身性中毒現象稱為毒血症。
2)轉移性敗血症:(膿血症Pyemia)由於化膿灶內脫落的細菌栓子或感染血栓,通過血液迴圈帶到其他組織器官中,從而在身體各部發生轉移性膿腫,稱為膿血症。敗血症的病因
引起敗血病病因在臨床上常見發生於:
1)嚴重創傷,火器傷,大面積燒傷等,由於發生化膿性感染,清創不徹底,引流不通暢,創內留有異物,壞死組織,原發灶致病菌等,可沿淋巴管和血管進入血循所致。
2)局部急性化膿性感染。如癤、膿腫、癰、蜂窩織炎、淋巴結炎等,未能及時切開排膿,機體防衛機能被破壞,感染擴散蔓延時。3)胸、腹腔手術感染,膀胱破裂,創傷性網胃心包炎等發生急性彌漫性腹(胸)膜炎。敗血症的臨床症狀
(1)全身症狀嚴重,體溫升高2-3攝氏度,惡寒戰栗,肢體末端發涼。膿血症呈弛張熱型,因膿腫破裂膿汁呈間歇進入血液迴圈所致。(2)精神沉鬱,常臥地,飲多,食少,尿少,便秘。
(3)聽診:心音亢進,呼吸困難、急促,結膜充血、發紺或黃染,奶產量下降、動物消瘦,(4)血相變化:紅細胞、血紅蛋白下降,病初“白細胞”升高,核左移,病程惡化時,“白細胞”下降。敗血症的治療(1)首先處理局部病灶,切除壞死組織,清創,引流,阻止膿毒素產生和被吸收。(2)全身治療:應儘量選用抗菌素,大劑量青黴素、鏈黴素、增效磺胺嘧啶注射液。對症治療:緩解酸中毒可用5%碳酸氫鈉注射液靜脈注射,強心利尿可用安鈉咖,補液、保肝可用5-10%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注射。
3.7.瞬膜腺突出
3.7.1.概念:瞬膜腺突出又稱櫻桃眼(哈德氏腺增生)是眼內角突然出現紅色的小腫物,多見於犬。如米格魯、北京犬、西施犬等。引起原因尚未查明,若飼喂高蛋白質的動物性飼料,如牛肉、肝、鴨肉、豬油渣等可誘發本病。3.7.2.主要臨床症狀
在眼內角生長出0.6×0.8cm的增生物,呈粉紅色狀、橢圓形腫物與第三眼瞼相連,外有包膜、呈游離狀,常呈一則或兩面性,易引去眼結膜潮紅,分泌物增多,影響美觀。常因揉擦而造成感染、化膿、眼穿孔等。
4.1.損傷
4.1.1概念(trauma、injury)
損傷是由於外界各種因數作用於機體,引起機體組織器官在解剖學上的破壞或生理上的紊亂,同時伴有局部或全身性反映。在外力作用使組織器官完全性破壞的稱為開放性損傷稱創傷,是常見的動物外科病。4.1.2.損傷的原因常見的有原因:機械性損傷:刀,釘,打傷,有開放性和非開放性損傷之分。物理性損傷:燙,凍,燒,電,放射性損傷。化學性損傷:腐蝕、刺激損傷。生物性損傷:叮、咬的毒素損傷4.2.開放性損傷
4.2.1開放性損傷概念—創傷(wound)在銳、鈍器使機體的皮膚、粘膜或器宮出現傷口,稱創傷。創傷由創緣、口、壁底、腔圍組成。在體腔內器官創傷,稱內傷。
4.2.2.創傷原因的類型:
(1)刺創:尖細、銳、長物損傷機體,特點創口小,容易留異物和造成厭氧環境。(2)切創:刀,鐵片,玻璃等損傷機體,創口明顯裂開,出血多,深淺不等。(3)挫創:鈍性外力所傷、打擊、撞、踢傷等,創形不正,血液浸潤,組織挫滅。4.2.2.創傷原因的類型(2)(4)裂創:強力牽拉、拽、使組織撕裂損傷,創緣不正,深淺不一,出血少,裂口大小不一、疼痛劇烈。(5)
壓創:重力擠壓所致,輪搌壓傷,組織挫滅、壓碎,皮膚缺損,骨粉碎等。(6)搔創:被動物爪之傷。(7)縛創:被繩子粗糙縛傷。(8)
咬創:被咬傷,成管狀傷或撕裂傷,組織缺損。(9)
複合創:兩種以上機械作用造成創傷。(10)高溫創:燒,燙,火
等損傷,面積大,皮膚損傷大,失去功能,易感染。4.2.3.創傷的類型(3)
根據創傷時間,創傷感染等分為:新鮮創
陳舊創
無菌創
感染創
污染創4.2.4.創傷的癒合
創傷的癒合類型:主要有三種類型:
第一期癒合:這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創傷癒合。特徵:創傷無感染,炎症反應較輕微,創口癒合快,癒合後創口無機能障礙,形態上恢復正,常只留下線狀的瘢痕.4.2.4.1.創傷的癒合過程
創傷癒合的過程:從創傷出血停止,即開始第一期癒合,兩創壁間充滿以淋巴液、組織液、血液纖維蛋白及白細胞將傷口粘合,並刺激創壁毛細血擴張充血,白細胞浸潤,清理修復創口;續
經2d後,創內的組織細胞及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分裂增殖,以新生肉芽組織將創緣連接,並且上皮細胞增生覆蓋創口,新生肉芽組織漸變為纖維性結締組織創口癒合,約經過7d,創面上形成平滑而狹窄的薔薇紅色的線狀瘢痕,或不留下瘢痕。第二期癒合
當創口較大,組織缺損,繼發感染,滲出期和纖維組織增生期表現比較明顯,需要大量肉芽組織增生填補創口之後,周圍上皮組織才能覆蓋創面,達到創口閉合的一種癒合過程。特點:創口有感染化膿過程,當創內化膿與壞死組織清被除淨化後,才能開始癒合,癒合時間較長,癒合後遺留比較明顯的瘢痕組織。痂皮下癒合
由於損傷的部位淺,僅傷及表層組織,在沒有感染條件下,血液、滲出液凝固乾燥後,結成暗褐色痂皮,覆蓋在傷口表面,痂皮下麵傷口邊緣的表皮再生,並向傷口延伸,當痂皮脫落時,露出已完全癒合的新生上皮.
若痂皮下感染時,則取第二期癒合。4.2.5.影響創傷癒合的因素
創傷癒合過程中有多種因素影響創傷的癒合:
(1)感染:創傷癒合的最大障礙,任何創口都不可能是絕對無菌的,創內有壞死組織,異物,創位引流不暢,消毒劑刺激過強造成大量細胞死亡等,都能給細菌生長,繁殖創造條件,影響肉芽組織的正常生長.因此,創傷處理過程無菌操作,治療得當是提高治療的效果的基礎.4.2.5.影響創傷癒合的因素(2)(2)異物或壞死組織:當創內深部有骨片,異物和壞死組織殘留於創內,創內淨化不止,創傷不能癒合,常造成化膿性瘺管,也可能異物等被結締組織包
而留在創內創口癒合.(3)局部血液迴圈障礙:創傷局部血液供應不良,影響創內淨化過程和肉芽組織的正常生長,影響傷口癒合。4.2.4.影響創傷癒合的因素(3)
(4)創口部位不安靜:創傷部位處於活動部位,不易癒合,易引發生感染,新生組織易受損,影響癒合.(5)機體缺乏維生素:VA不足,影響上皮細胞再生;VB缺乏影響神經組織再生;VC不足影響細胞間質和膠原纖維的再生,造成毛細血管脆性增加、肉芽組織水腫、出血;VK不足創傷血凝延緩等.
另外,蛋白質是創傷修復和機體產生抗體物質基礎,嚴重創傷、大面積燒傷、嚴重感染、大失血等血漿蛋白過低、膠體滲透壓降低,水分停滯創傷腫脹處,血流不暢,影響癒合。
因此,年老,體弱,貧血,有患傳染病、寄生蟲病的動物,創傷的癒合也受影響.4.2.5.創傷的治療創傷治療的一般原則:a.抗休克
b.防感染
c.糾正水與電解質失衡
d.消除影響創傷癒合因數
e.加強飼料管理
創傷的治療基本方法[1]創圍清潔
[2]創面清洗
[3]清創手術
擴創術
必要時修正創緣
[4]創傷用藥
防感染、促進炎性淨化,肉芽組織,上皮的新生。
[5]創傷的縫合:
A、初期縫合:新創
,未感染創消毒後及時縫合
B、延期縫合:感染創先實施治療,清創無感染後再縫合。
C、肉芽創縫合:
對受傷時間較久,缺損大、污染嚴重的創、清創術進行不滿意的創口,通常在傷後8~20天,創傷癒合進入纖維組織增生期,創內壞死組織已被清除,急性炎症現象減輕,創面肉芽組織生長良好接近創緣,表面僅有少量分泌物,創緣不必牽拉可閉合的,可實施縫合,縮短創口癒合時間.
[6]引流與包紮
創傷引流:創腔深,創道長,底部壞死組織、膿汁瀦留,為了創傷內炎性填塞創道,使炎性產物徹底排除,後再實施閉合創腔。
包紮:有利於創傷癒合和防止感染等,及時包紮創傷口。但嚴重化膿創未清除以前,應采取開放創傷口療法。[7]全身治療:
主要使用大劑量抗菌素來治療,是有效防止創傷感染的方法,必要時還應靜脈注射10%的氯化鈣10~60ml,5%NaHCO3溶液30-300ml,10~25%葡萄糖溶液30~200ml等。另外還有挫傷、血腫、淋巴外滲、燒傷
凍傷、
化學傷、
放射損傷等以自學為主。4.3.休克(shock)
休克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機體對付各種有害因素所引起的危及生命的損傷所作出的防衛性反應,臨床上表現出的一種症候群,
主要的病理變化是以有效迴圈量銳減,微循環障礙,並導致器管血液灌注量不足和細胞缺氧為特徵。休克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綜合病症,病情嚴重、複雜、危急,必須及時搶救,才能挽救病畜的生命。4.3.1.休克(shock)的分類
休克的分類:獸醫臨床上常按照病因分類。
4.3.1.1.外傷性shock:在動物創傷嚴重、劇烈的疼痛、失血、失液、以及組織分解後釋放出大量有害物質等綜合因素作用下發生。常見於嚴重外傷、火器傷、骨折、全身性放射線損傷、胸腹壁穿透創等。
4.3.1.2.中毒性shock:
嚴重感染後細菌產生的內、外毒素;病毒感染;細胞分解產物大量吸收入血液所致。多見於損傷後嚴重感染,敗血症,急性腹膜炎,產後感染,病毒感染,毒蛇咬傷等。4.3.1.3.低血容量性休克:
是由於血液、體液大量喪失、血容量不足,導致靜脈血液回流及心排出量銳減所引起的休克。多見於內臟破裂,難產時大血管破裂,嚴重腹瀉等。
4.3.1.4.過敏性休克:主要是藥物過敏、生物製劑應用引起機體組織胺、5-羥色胺、緩激肽等釋放所引起全身性變態反應,導致血管驟擴張而發生過敏性休克。如青黴素、鏈黴素、新黴素、血清,輸入異型血等。
4.3.1.5.心源性休克:
是由於心功能失常,心排出量減少,不能維持有效迴圈血量所致。見於心臟損害,心包積液,機體缺氧,酸中毒等。暈血也是一種心源性休克。4.3.2.休克(shock)的機理
shock十分複雜,目前主要以“微循環學說”理論為主,認為微循環障礙是主要的病理變化,經歷三個階段:
4.3.2.1.微循環收縮期
也稱小動脈痙攣期、也稱代償期,當致病因素作用於機體(如創傷,嚴重感染,失血等),相應出現一系列調節反應------交感神經---腎上腺素系統興奮,引起兒茶酚胺大量釋放進入血液使小動脈小靜脈收縮,皮膚、內臟血管收縮,回心血量上升,心跳加快。是為了防止血壓下降引起心、腦重要器管供應不足。但是微血管收縮,造成毛細血管缺血、組織缺氧,酸中毒。
當動物處於微循環收縮期,這時動物精神變化不大或情緒稍有不安,瞳孔擴大,流淚,可視粘膜蒼白、尿少、肢體未端發涼、心跳加快,血壓基本正常,這是機體動員了防禦力量來抵抗shock的結果,所以也稱休克代償期,此期時間短,症狀不明顯,易忽視,若此期機體的代償有效的,致病因數減弱或消除,機體可以恢復正常。4.3.2.2.微循環擴張期
當機體代償無效時,休克症狀就要加深了,毛細血管進一步收縮,盡力維持血壓,則組織缺氧和酸中毒繼續發展,
無氧酵解,酸性產物增多,損害小動脈和毛細血管,此期機體對兒茶酚胺的反應性減少而使血管舒張,使進入血管血多於出血管的血量而瘀積於血管中,使血液外滲增多(血液靜水壓上升所致),血液濃縮,回心血減少,有效迴圈量進一步減少,血壓急劇下降。
此時動物由於失代償作用而出現典型休克症候群,進入休克失代償期,表現為血壓下降,皮溫下降,肌無力、肢體發冷,可視粘膜蒼白;靜脈萎陷;心音低;脈細而快;少尿或無尿;精神沉鬱,不願走動,步態踉蹌,嚴重出現昏迷。4.3.2.3.微循環衰弱期
休克進一步發生發展,組織嚴重酸中毒及血液濃縮,使血細胞和血小板易於凝集,在毛細血管內形成微細血栓,出現彌散性血管凝血而停止血液灌注--有效迴圈量進一步減少,血壓更下降,休克進入嚴重階段,組織細胞自溶、壞死,凝固纖維蛋白溶解。此階段動物表現十分危重,脈細不感,昏迷加深,有嚴重出血傾向,皮膚可視黏膜及胃腸出現廣泛性出血,動物衰竭而亡。
從上可見,休克起因各不相同,但休克發展到一定階段(微循環障礙)後,其轉歸是相同。因此休克早期治療,應針對病因,而休克出現後,應對共同病理變化而治療,及時改善微循環障礙,才能得到預期結果。4.3.3.休克(shock)的治療
休克是一種危急症,必須爭分奪秒搶救,早一步搶救,多一份成功。
4.3.3.1.消除病因:
如大出血的必須立即止血;中毒性休克儘快清除感染防止毒素吸收;劇烈疼痛(疝痛,腸扭轉,骨折,外傷等)及時止痛。臨床上主要採取止痛,止血,消炎,切開清除膿腫,排除壞死組織膿汁等。4.3.3.2.補充血容量:
治療休克首要任務是恢復正常迴圈血容量:失血病例,可輸給全血是必需要的,全血有攜氧功能,補充凝血因數,補充血量以達到正常血細胞壓積水平為度,還不足的血容量,補給生理鹽水、右旋糖酐等,以降低血液黏度。
休克補液不宜用葡萄糖溶液,因為休克早期腎上腺素使肝糖原分解,而有高血糖症,
故應用電介質或右旋糖酐來補充血溶量。
最好採用洛克氏液(NaCl8.5,CaCl0.2,KCl0.2,NaHCO30.2,葡萄糖0.1,蒸餾水1000.00)
或NaHCO3林格氏液,比單純輸入全血效果好。最初15-20min內劑量,犬為90ml/kg,貓為50ml/kg緩緩靜脈滴注,以200-300
ml為宜,補液量是否適當,以動物精神狀態的好轉和肢體末端體溫回升、
尿量增多等,作為評價好轉的依據。4.3.3.3.改善外周迴圈效能:
在休克早期腎功能尚未喪失時,可用血管收縮劑的藥物,可使血壓回升,減少血液瘀積,增加回心血量。可常用去甲腎上腺素和高滲葡萄糖液等。特別是中毒性休克效果好,尤其對血容量沒有明顯減少而血管有擴張時,效果更好。但是在休克後期,大劑量、長時間使用,則會使血管收縮,組織血量下降,
而加重休克。
近幾年來認為,休克早期應用擴血管藥來治療,尤其是中毒性休克、外傷性休克、出血性休克等,以解除小動脈收縮,緩解微循環障礙而血液瘀積,
增加器官血量,減少組織缺氧症狀。4.3.3.4改善心功能:當靜脈灌注適當量液體之後,休克情況得到改善,應增加強心藥物,可用異丙腎上腺素、多巴胺來加強心肌收縮力,對皮膚、肌肉血管有輕度收縮,對腎血管有擴張作用。靜脈注射異丙腎上腺素:狗0.2mg,豬羊0.4mg,牛馬4mg.
同時用大劑皮質類固醇。促進心肌收縮、降低外周圍血管阻力,有改善微循環作用。4.3.3.5.調節代謝障礙:
休克治療應注意糾正酸中毒、缺氧,促使水鹽代謝正常化。輸氧可用90-95%純氧和5~10%CO2,供氧時間不宜間斷。
輕度酸中毒,
可生理鹽水,
中度酸中毒可用
NaHCO3
、乳酸納(嚴重酸中毒時,肝受損傷時,不用乳酸納)可用5%NaHCO3
溶液和維生素C糾正酸中毒和保護肝功能。
當休克時間長細胞壞死,可釋放出大量K+,形成高血鉀症時,可用10%葡萄糖酸鈣以糾正高血鉀。外傷等嚴重感染等的休克,應用大劑量抗生素、皮質激素等,地塞米松2-4mg/kg靜脈注射。4.4.竇道與瘺管
4.4.1.竇道與瘺管的概念
竇道與瘺管都是狹窄不易癒合的病理性管道,(大多數與外界相通),並經常有慢性感染的炎性產物排出。這種病理性管道一端與解剖腔需相通,稱瘺管;不與解剖腔相通,一端呈盲管狀,稱竇道。如腸瘺管、肛瘺管和鼻竇炎等。
4.4.2.原因:
竇道與瘺管主要是因深部組織的化膿性病灶,膿液向體外表破潰或向生理腔破潰,形成竇道或瘺管。創內有異物而伴有化膿性感染時,易形成竇道或瘺管。各種外傷治療不合理,也造成竇道或瘺管。4.4.3.主要臨床症狀:
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從竇道或瘺管內不時有膿性分泌物排出,常污染周圍皮毛,經久不愈。當腐敗細菌感染時,常有惡臭味。當病理性管壁口的肉芽組織未瘢痕化時顯得不平滑有贅生物,肉芽組織瘢痕化後變得光滑,肉芽組織收縮,使管壁口凹陷呈漏斗狀。4.4.4.竇道與瘺管的治療原則
竇道與瘺管的治療比較困難,以破壞竇道或瘺管壁、除去異物及壞死組織,消除病理性管壁,控制感染,排除膿汁,促進肉芽生長為原則。4.4.5.竇道與瘺管的治療方法
對管道淺的竇道或瘺管,可根據解剖結構切去管壁,削除異物、化膿壞死組織;對於管壁狹窄的,先向管內注入2%龍膽紫使管壁著色或插入探針,以便將管壁切開到底,徹底清除壞死組織、異物、瘢痕性病理管道(或用腐濁劑腐濁掉或銳器刮淨、切除病理性竇道),造成新創。4.4.5.竇道與瘺管的治療方法(2)
當竇道或瘺管內除盡病理性產物後,肉芽組織才能開始生長並生長良好時,可實施閉合縫合。當然竇道或瘺管治療很複雜,往往需要反復幾次治療才能根治。4.5.瞬膜腺突出
4.5.1.概念:瞬膜腺突出又稱櫻桃眼(哈德氏腺增生)是眼內角突然出現紅色的小腫物,多見於犬。如米格魯、北京犬、西施犬等。引起原因尚未查明,若飼喂高蛋白質的動物性飼料,如牛肉、肝、鴨肉、豬油渣等可誘發本病。4.5.2.主要臨床症狀
在眼內角生長出0.6×0.8cm的增生物,呈粉紅色狀、橢圓形腫物與第三眼瞼相連,外有包膜、呈游離狀,常呈一則或兩面性,易引去眼結膜潮紅,分泌物增多,影響美觀。常因揉擦而造成感染、化膿、眼穿孔等。
4.5.3.治療
主要以手術切除瞬膜腺突出的部分為主。先用含青黴素1萬單位/ml溶液沖洗淨後,小心夾起瞬膜腺瘤突出的部分,用小型止血鉗夾住後剪去,再用青黴素溶液沖洗後,壓迫一段時以達到止血,放開止血鉗,點加抗生素藥膏,肌肉注射20~30萬單位青黴素,每日2次,連用2~3天。4.6.蜂窩織炎
4.6.1.蜂窩織炎的概念:蜂窩織炎是指皮下、筋膜下、肌肉間的疏鬆結締組織中的一種急性、化膿性、彌漫性炎症,病變不易局限化,擴散迅速,與正常組織無明顯界限,能向深部組織蔓延,全身症狀明顯。主要由溶血性鏈球菌,經傷口感染所致,也見於腐敗細菌所致。4.6.2.病理變化:
蜂窩織炎多發生於機體抵抗力低或致病菌毒力強時,細菌侵入後大量繁殖,產生毒素,造成組織廣泛性破壞。
蜂窩織炎的發生發展與機體抵抗力和局部防禦機能有關:當抵抗力強時,蜂窩織炎有局限性傾向,形成局限化的蜂窩織炎,隨著治療和防禦機能的周動,限制了炎症發展,向組織修復,痊癒方向發展。當機體抵抗力低時,抗感染能力不斷下降,則病情惡化,甚至由局部急性化膿性炎症轉化為全身性急性化膿性感染(敗血症),而危及動物生命。4.6.3.臨床症狀
蜂窩織炎的臨床症狀有兩種類型:1)局限性蜂窩織炎的症狀:初呈急性炎症症狀,局部溫度上升、疼痛、腫脹等。由於機體防禦機能增強而形成局限性蜂窩織炎膿腫。
2)彌漫性蜂窩織炎的症狀:病程迅速,劇烈。初期與局限性蜂窩織炎相似,但經過4-10h左右,即發生帶有熱痛的腫脹,體溫升高,食欲減退,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狀。若合併發生腐敗細菌感染時,症狀更加嚴重,組織壞死,膿液腐敗分解,並有惡臭、皮膚多處潰爛,有時伴有“敗血症”症狀。
若彌漫性蜂窩織炎轉為慢性時,腫脹逐漸減退,患部皮下結締組織增生,皮膚變硬失去彈性,呈橡皮樣肥厚,被毛粗焦,老年動物多見。4.6.4.治療
以局部治療結合全身治療,提高機體抵抗力,防止敗血症發生為原則。全身性治療以抗生素結合強心利尿解毒補液為主。
局部治療:當炎症尚未破潰時,可用普魯卡因青黴素進行炎症周封閉和局部冷熬,可用10%魚石脂、90%乙醇,醋酸鉛明礬液(醋酸鉛100,明礬50,樟腦20,薄荷腦10,白陶土加至820,混合均合)塗敷。
經治療腫脹不消,灼熱不降低時,則需用手術切開,使組織內壓減小,又便於膿液及壞死組織的排除。淺在蜂窩織炎可採用切開清除膿液、消毒等。深部蜂窩織炎,要切至深部肌膜,切除壞死組織,徹底排除膿液等。並作引流,清洗消毒用3%H2O2,0.1%新潔爾滅,0.1%KMnO7等。注意蜂窩織炎經處理後,體溫下降後又升高,腫脹加劇,全身症狀未改善或加劇,則說明局部炎症處理不到位,有新的組織形成化膿灶,應重新檢查處理。5.1、眼結膜炎5.1.1.眼結膜炎的定義:結膜炎是眼結膜受外界刺激和病原感染而引起的炎症。各種動物都可發生,有卡他性、化膿性、濾泡性、偽膜性、水泡性結膜炎等。5.1.2.病因
常見外來和內在刺激所致,可分為:結膜外傷--各種異物落入結膜中而發病;也可以由於壓迫、摩擦所致。另外有些傳染性疾病過程中也併發結膜炎,如腺疫,犬瘟熱,流感,綿、山羊瘟,牛吸吮線蟲病及高溫疾病等。5.1.3.結膜炎的症狀
眼結膜炎根據症狀可分為:
急性結膜炎:初期呈羞明、流淚、眼結膜潮紅,隨著炎症發展,眼瞼腫脹閉鎖,結膜表面有出血斑,分泌大量粘性、膿性分泌物;當繼發角膜炎時,角膜表面往往呈藍色或灰白色渾濁狀。5.1.3.結膜炎的症狀(2)
慢性眼結膜炎:一般症狀較輕,不羞明,眼結膜暗紅,肥厚呈絲絨狀,分泌物濃稠,引起眼內角下方皮膚濕疹、脫毛、發癢。一般急性眼結膜炎一般容易治療,而慢性眼結膜炎,常可併發角膜炎,預後慎重。5.1.4.結膜炎的治療
以除去病因,消炎鎮痛、防止光線刺激為原則。可用3%硼酸溶液或0.1%雷夫努爾溶液清洗眼結膜囊。分泌物多時可用0.5%~1%硝酸銀溶液點眼,10~30分鐘後可用生理鹽水沖洗掉,再用抗生素與可的松眼藥水混合點眼。防止光線刺激眼睛,可用數層紗布浸有0.1%雷夫努爾溶液敷眼包紮,急性時需每日換藥2—3次。若經各種抗生素治療1—2療程,病狀未見改善,考慮病毒性的眼結膜炎,可用0.5%磺乙胺鈉眼膏塗於眼內。也應考慮動物營養和維生素的缺乏引起的眼結膜炎,應及時補充維生素也有助於治療。牛常發生傳染性結膜炎,為高度接觸傳染,多數認為牛莫拉氏菌感染所致,治療可用SM2100mg/Kg體重,靜脈注射。5.2.疝
5.2.1.疝的概念:疝是內臟器官從自然孔道或病理性破裂孔脫出至皮下或其他解剖腔中,稱疝。如臍疝、陰囊疝、腹壁疝、膈疝等。各動物都可發生。疝包括疝孔(輪)、疝內容物、疝囊和疝外部組織,四部分組成。5.2.2.疝的症狀疝的臨床上表現大小差異較大,內容物常見腸管,也可見網膜、胃、子宮、膀胱等但少見。疝孔大,內容物不易被鉗閉,可以還納回腹腔,稱可複性疝。當疝中的內容物不能還納回腹腔,影響正常的生理功能,如腸被鉗閉,內容物的滯留、壓迫,可引起局部血液迴圈障礙,組織壞死,腸壞死等,引起劇烈腹痛症狀等。5.2.3.疝的治療
疝的治療:在醫學上和獸醫臨床上對於可複性疝,一般採取保守療法,還納內容物後在疝孔處放填充物堵住疝孔不讓內容物進入疝囊中,外用繃帶包紮,經過一段時間後孔可以閉合。主要是一些臍疝,腹壁疝等。
對於不能還納內容物的疝或發生粘連的疝,影響正常生理機能,必須手術治療,閉鎖疝孔,並防止感染。當內容物與疝壁發生粘連時,要小心分離,不損傷疝中內容物。疝孔小、不易還納時,可以適當擴大疝的孔徑。疝孔必須用粗縫合線閉鎖(結節或扭孔狀縫合)如圖所示。
對於陰囊疝:切開皮膚、肌肉層,剝離總鞘膜,使其游離到外腹股溝輪處,並將疝內容物隔著總鞘膜還納入腹腔,在腹腔溝孔環處連同精索一起結紮。必須確實。發生粘連鉗閉的疝,應儘早手術治療。
對於鉗閉性疝,切開疝囊壁後,可見腸管變為暗紫色,疝孔環鉗住脫出腸管,則小心擴大疝孔(用隱刃刀、球頭刀)將腸管拉出一部分,用溫生理鹽水清洗溫敷,如腸管顏色很快恢復,出現蠕動,既可將腸還納,若腸已壞死,則切除壞死腸,將腸吻合後還納腹腔,一般外科手術處理
對於腹壁疝孔較大,腹壁張力大時,縫合則需要用雙紐孔縫合法,腹膜、腹肌常規縫合,然後用粗絲線(16號)雙股作“雙紐孔狀縫合”,皮膚切口作結節縫合。打結時注意將兩側肌肉皮膚靠近,雙紐孔大結時墊上圓枕。如圖所示。5.3.蹄糜爛
5.3.1.蹄糜爛的概念:
蹄糜爛是蹄底和球面糜爛。主要由於廄舍泥濘不潔,糞尿長期侵蝕蹄,使角質脆弱腐爛分解;當蹄甲過長、場地潮濕、運動不足時,則蹄叉角質抵抗力減弱,可發生蹄腐爛。後蹄較前肢多發生。5.3.2.蹄糜爛的症狀
本病發展很緩慢,開始只在底部、球部,蹄叉中溝處形成潰爛,有的爛成大小不等的空洞,流出汙黑色的腐臭液體,當潰爛侵害真皮時,患肢表現出跛行,尤其當在沙地或軟質地上行走時明顯跛行。病情發展可引起角質層脫落,暴露真皮層,上有顆粒狀肉芽組織,易出血和附有惡臭灰黑色的分泌物,可繼發蹄癌變。5.3.3.蹄糜爛的治療
5.3.3.蹄糜爛的治療:先削除腐爛角質層,用2%媒酚皂溶液徹底清洗患部,塗布碘酊和松餾油,對孔道可用浸有松餾油的紗布填塞、包紮蹄部,防止糞尿浸泡。也可用CO2鐳射燒灼,效果較好。5.4.牛羊腐蹄病5.4.1.牛羊腐蹄病的概念:
牛羊腐蹄病是指趾間為一種急慢性接觸性、傳染性蹄皮炎。特徵為角質層與真皮層分離、有腐敗、惡臭、劇烈疼痛症狀的蹄病。主要病因是由於棚舍泥濘不潔,造成蹄間損傷,易引起結節梭菌和壞死厭氧絲狀桿菌感染等及其他腐敗菌感染,引起蹄底腐爛,蹄間惡臭、劇烈疼痛。5.4.2.症狀初期呈趾間急性皮炎,有蹄間紅腫、知覺過敏、頻頻舉肢,呈現跛行現象。炎症發展形成化膿的潰瘍面、有腐爛呈很深的孔道。有的真皮層與角質層腐爛分離,嚴重時蹄匣脫落,影響病畜精神,食欲不振,乳量下降。在潮濕季節可造成本病流行。5.4.2.治療牛羊患病應及時隔離。首先對患蹄清洗消毒,削除壞死組織,然後用青黴素與魚肝油乳劑(青黴素40萬IU+5ml水+50ml魚肝油混合)塗布和用紗布填塞孔道,包紮,防止污水進入潰爛面,每日更換。病情嚴重的可結合全身性抗菌素治療。發病季節可讓牛羊每日通過1—3﹪CuSO4溶液的消毒槽2—3次,有一定預防療效。5.5.骨折
5.5.1.骨折的定義:動物機體某部的骨骼在外力作用下,超過了骨所能忍受的應變能力,其完整性被破壞,出現斷、裂、碎稱為骨折。
5.5.2.病因:
動物的骨折主要由偶發因素(外傷性)和病理性因素所致.
偶發因素:主要突發性應激,如重物壓斷、打架、急停、急轉、嵌夾於洞穴、木棚縫隙等致骨折。病理因素:
主要是由於影響骨質結構疾病,導致骨質松疏而易導致骨折,如佝僂症、骨軟症、衰老、慢性氟中毒、VD、Ca、P缺乏、骨疽等易導致骨折。根據骨折處與外界是否相通,分為開放性和非開放性骨折;根據骨折程度分為完全骨折、不完全骨折和粉碎性骨折。5.5.3.骨折的主要症狀1.異常變形:當完全骨折時,由於受重力和骨兩端肌肉收縮、牽拉因素,使骨折出現變形,如彎曲、縮短、凹陷、拖地、不能活動等異常形態。2.異常活動:四肢骨折,出現不能負重跛行,肋骨骨折處不活動,呼吸時斷斷續續、痛苦表情等。
3.骨斷端呈摩擦音,特別在四肢完全骨折時,活動骨折肢可聽到斷折處骨摩擦音。4.疼痛:動物表現發抖、出汗;當被迫運動時,表現更劇烈疼痛;壓迫骨折處表現躲避、疼痛、反抗的反應。5.出血和腫脹:骨折部損傷肌肉和血管出現出血和炎性滲出而使局部腫脹,骨折後對肌肉血管損傷程度,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出血和腫脹。6.機能障礙:四肢骨折出現跛行,不能行走,強迫運動出現跳躍或臥地不起、不能站立等,脊椎骨折常出現癱瘓或神經麻痹,肋骨骨折出現呼吸困難。5.5.4.骨折的治療
動物骨折後,首先使之安靜,防止斷端活動,避免造成嚴重損傷和併發症。對開放性骨折及時止血、防休克、防感染。對四肢骨折處用簡易夾板臨時固定包紮,防止造成開放性骨折,以及更多軟組織損傷。
對有必要救治的動物,採取保定、局部麻醉或淺麻醉,使骨折端正確複位。小動物可在X光檢查確實,而後用石膏繃帶或夾板繃帶固定,使斷肢不能負重,需要3—10周,斷端的骨痂才能硬固。注意鎮痛、防感染。補鈣劑、中藥接骨散,促使骨癒合。對於大動物,種公牛、種馬、警犬、稀有名貴寵物骨折的治療才有意義,或者適用於醫學上的研究之需。5.6.直腸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制造业承揽加工合同范本解析
- 销售合同范本:房地产买卖合同
- 房地产项目材料供应合同
- 幼儿园教师招聘合同范本
- 公务用建筑设施维修保养合同样本
- Module 3 Leisure time Unit 6 Healthy diet Reading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沪教牛津版英语九年级上册
- 短期租赁合同简易范本
- 天津市大学生实习劳动合同范本
- 企业保密及竞业限制合同范本
- 6梯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 CentOS 7系统配置与管理(Linux 试题库) 习题答案 (杨海艳 第2版)
- 中国氢内燃机行业发展环境、市场运行格局及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2024版)
- 2025年人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 同等学力英语申硕考试词汇(第六版大纲)电子版
-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经验分享
-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国家安全主题教育PPT模板
- BowTieXP风险与管理软件介绍
- 污水管网计算说明书
- 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议书范文
- 互联网销售卷烟(烟草)案件的分析
- 公务员考察政审表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