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典型真题)判断题-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高频易错期末必刷卷(北师大版)_第1页
(期末典型真题)判断题-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高频易错期末必刷卷(北师大版)_第2页
(期末典型真题)判断题-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高频易错期末必刷卷(北师大版)_第3页
(期末典型真题)判断题-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高频易错期末必刷卷(北师大版)_第4页
(期末典型真题)判断题-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高频易错期末必刷卷(北师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典型真题)判断题1.两个直径是2cm的圆的面积之和,与一个直径是4cm的圆面积相等.2.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七位小数的人是祖冲之。3.圆的周长是2πr,半圆的周长是πr..4.圆越小,圆周率越小。5.两个圆的面积相等,则两个圆的周长一定相等..6.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7.一袋苹果重10千克,吃去34,又添上348.一件上衣先提价18,再降价189.一根绳子长1米,用去它的12,还剩12米.10.100千克先增加110,再减少110,结果还是100千克.11.甲数比乙数多16,则乙数比甲数少1512.一杯纯牛奶,欢欢第一次喝了这杯牛奶的13,第二次喝了剩下的1313.离窗户越近,看到窗外景物的范围越大。14.照片是在熊猫的前面拍的。15.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一定不同。16.站在同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只能观看物体的三个面。17.几个不同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图形一定不同。18.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19.五六年级相差20人,各选出本年级人数的25%参加运动会,剩下的人仍相差20人。20.一种商品先打八折,再提价20%,现在的价格还是比原价低。21.一款扫地机器人很受人们喜爱,先涨价10%销售,还是很畅销,再涨价10%,两次涨价的钱数相等。22.某工厂的男员工比女员工少20%,则女员工比男员工多20%。23.一根长1米的绳子用去70%后,还剩下30%米。24.一种商品先升价20%,然后又打八折销售,则现价和原价相等。25.一种商品的价格是100元,涨价15后,又降价1526.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面积和周长一样大..27.体操队的人数增加14后,再减少1428.把一个正方体放到桌面上,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29.圆的半径扩大3倍,直径就扩大6倍,面积就扩大9倍。30.把15g盐溶于100g水中,盐水的含盐率为15%。31.表示数量时,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32.要反映商品每天销售量的变化情况,最好选用折线统计图。33.五一小长假为了能清楚地表示出每天去海底世界参观的游客人数的多少与增减变化的情况,绘制成折线统计图更合适。34.数学老师要记录班级成绩变化趋势,应该选用折线统计图。35.要反映毕节市6~8月的降水量的多少,选择条形统计图更直观形象。36.要反映病人体温的变化情况,绘制折线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37.百米赛跑,苗苗用了13秒,欢欢用了14秒,苗苗和欢欢的速度比是14:13。38.乙数是甲数的37,则甲数与乙数之比为3:7。39.在一道减法算式里,减数是被减数的35,则差与减数的比是2:3。40.阳光小学男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47,则男、女生人数的比是4:3。41.妈妈和女儿今年年龄的比是3:1,明年年龄的比仍然是3:1。42.如果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4:9,那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也是4:9。43.根据统计表画折线统计图,要先根据数据描点,再顺次连线.44.用“正”收集数据,一个“正”代表数量1。45.用“正”统计四月份的天气情况,一个“正”代表一天。46.要想知道“全班同学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可以先分组收集数据,再汇总统计结果。47.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清晰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48.统计表一定要有表的名称..49.甲种商品降价10%以后的价格与乙种商品降价15%以后的价格相等,甲种商品的原价比乙种贵..50.成语“百发百中”如果用数学中的“百分率”表示,即可说成“100%的命中率”..51.商店出售钢笔,买4送一,实际打九折出售。52.一件衣服先降价20%,又涨价20%,现在这件衣服的价格还是原价。53.存8万元的利息一定比存3万元所得的利息高..54.某商品打“八五折”出售,就是降价15%出售。55.100克的水里放入10克的盐,盐占盐水的10%。56.在3:5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3,比值不变。57.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长短不同,中午时物体的影子最短。58.20千克:0.2吨的比值是1:100。59.工厂需要反映各车间的产量的多少,应选用折线统计图.60.把半径3厘米的圆等分成十六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长。

(期末典型真题)判断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2,把数据分别代入公式求出它们的面积后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3.14×(2÷2)2×2=3.14×1×2=6.28(平方厘米)3.14×(4÷2)2=3.14×4=12.56(平方厘米)6.28平方厘米≠12.56平方厘米.因此,两个直径是2cm的圆的面积之和,与一个直径是4cm的圆面积相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圆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2.【答案】√【分析】圆周率符号一般以π来表示,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它定义为圆形之周长与直径之比,数学家祖冲之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面第七位。【解答】解: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七位小数的人是祖冲之。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率的意义。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圆的周长=2πr,半圆的周长=圆的周长的一半+直径,据此即可进行判断.【解答】解:因为圆的周长=2πr,半圆的周长=2πr+2r,=πr+2r;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半圆的周长的组成即半圆的周长=圆的周长的一半+直径.4.【答案】×【分析】圆周率是一个固定值,是周长和直径的比值,约等于3.14,据此解答。【解答】解:圆周率的大小与圆的大小没有关系,因此圆越小,圆周率越小,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率的认识。5.【答案】√【分析】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2,周长公式:c=2πr,两个圆的面积相等,因为圆周率是一定的,两个圆的半径一定相等,所以它们的周长一定相等.【解答】解:因为圆周率是一定的,两个圆的面积相等,两个圆的半径一定相等,所以它们的周长一定相等.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灵活应用.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依据圆的认识及在同一个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即可作答.【解答】解: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在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并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利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都相等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7.【答案】×【分析】一袋苹果重10千克,将苹果总重当作单位“1”,吃去34,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吃去了(10×34)千克,根据减法的意义,此时还剩下(10﹣10×【解答】解:10﹣10×=10−=5=13这袋苹果还剩134故答案为:×。【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要注意前一个34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将原价当作单位“1”,则先提价18后的价格是原价的1+18,再再降价18后的价格是降价前的1−1【解答】解:(1+18)×(1=9=63即现价是原价的6364故答案为:×.【点评】完成本题要注意前后两个分率的单位“1”是不同的.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首先根据题意,把这根绳子的长度看作单位“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这根绳子的长度乘用去的占的分率,求出用去了多少米;然后用这根绳子的长度减去用去的长度,求出还剩下多少米即可.【解答】解:1﹣1×=1−1=1答:一根绳子长1米,用去它的12,还剩1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乘法的意义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1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把100千克看作单位“1”,增加它的110后的数量是100千克的(1+110),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求出增加后的数量,再把增加后的数量看作单位“1”;减少110后的数量是增加后的(1【解答】解:100×(1+110)×(1=100×=99(千克)即现在是99千克,不是100千克,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分清两个单位“1”的区别,找清各自以谁为标准,问题容易解决.11.【答案】×【分析】把乙数看作单位“1”,则甲数是(1+16),求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用【解答】解:16÷(1=1=1甲数比乙数多16,则乙数比甲数少1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用这两数之差除以另一个数。12.【答案】×【分析】将整杯纯牛奶看作单位“1”,先用(1−13)乘13【解答】解:(1−13=2=229答:欢欢两次喝的牛奶不一样多。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一次喝的13对应的单位“1”是整杯牛奶,第二次喝的113.【答案】√【分析】根据观察的范围可知,人远离窗子时,看到窗外的范围变小,越靠近窗子,看到窗外的范围就越大。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离窗户越近,看到窗外景物的范围越大。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结合题意分析解答即可。14.【答案】×【分析】根据观察物体的方法可知,照片是在熊猫的侧面拍的。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分析可知,照片是在熊猫的侧面拍的。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5.【答案】×【分析】对应一般的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有特殊情况,如果这个物体是正方体,那么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都是一个正方形,即看到的形状一样;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由分析知;当这个物体是一个正方体或球体,那么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都一样。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根据题意,找出反例,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16.【答案】√【分析】我们可以举例说明:把一个长方体放在桌子上进行观察,当眼睛在长方体的一个顶点时,能看到的面最多,最多只有3个面.【解答】解:由题意知,站在同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时,每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7.【答案】×【分析】如一个正方体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都是正方形,即不管从什么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一定相同;再如一个球体,不管从什么角度看到的形状都是一个圆,看到的形状相同;一个圆柱从正面或侧面看到的可能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从上面看到的是一个圆,即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不同;据此求解即可。【解答】解:几个不同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因此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去得到结论。18.【答案】√【分析】我们观察一个物体,如观察一个长方形,从它一个面看,只能看到它的一个面,从它的一条棱看,可看到它的三个面,从它的一个顶点看,能看到它的三个面,因数,站一同一个位置上观察物体,最小可看到一个面,最多可看到三个面。【解答】解:从长方体的一个面观察(左图),只能看到一个面A;从长方体的一条棱观察(中图),能看到两个面A、B;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观察(右图),能看到三个面A、B、C。因此,站一同一个位置上观察物体,最小可看到一个面,最多可看到三个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9.【答案】×【分析】根据题意,可以设五年级人数为a,六年级人数为b,则a﹣b=20(人),现在求(1﹣25%)a﹣(1﹣25%)b等于多少?据此解答。【解答】解:设五年级人数为a,六年级人数为b,根据题意可知:a﹣b=20(人)(1﹣25%)a﹣(1﹣25%)b=(1﹣25%)(a﹣b)=75%(a﹣b)=20×75%=15(人)即剩下的人相差15人,故原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百分数的实际应用,根据题意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即可解答。20.【答案】√【分析】将这种商品的原价设为1,看作单位“1”;先用1乘80%,求出打八折后的价格;再将打八折后的价格看作单位“1”,用打八折后的价格乘(1+20%),求出现在的价格;最后将原价与原价比较大小即可。【解答】解:设原价为1。八折=80%1×80%×(1+20%)=0.8×1.2=0.960.96<1答:现在的价格比原价低。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百分数乘加混合运算解决问题,需准确理解题意。21.【答案】×【分析】把这件商品的原价看成单位“1”,涨价后的价格是原价的(1+10%),涨了10%,再把涨价后的价格看成单位“1”,现价是涨价后的(1+10%),涨了(1+10%)×10%,据此计算后判断即可。【解答】解:1×10%=0.1(1+10%)×10%=1.1×0.1=0.110.1≠0.11所以两次涨价的钱数不相等。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关键是确定单位“1“。22.【答案】×【分析】把女员工的人数看作单位“1”,则男员工的人数是(1﹣20%)。求女员工比男员工多百分之几,用20%除以男员工人数。【解答】解:20%÷(1﹣20%)=20%÷80%=0.25=25%某工厂的男员工比女员工少20%,则女员工比男员工多25%。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用这两数之差除以另一个数。23.【答案】×【分析】百分数只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它后面不能带单位。【解答】解: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它后面不能带单位,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百分数的意义。24.【答案】×【分析】设原价是1;加价20%,是指现价比原价增加20%;把原价看作单位“1”,用原价乘上(1+20%)就是加价后的价格;八折是指现价是加价后价格的80%,再把加价后的价格看成单位“1”,再用乘法求出它的80%就是现价,再用现价除以原价,求出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进而求出降低了百分之几,得出结论。【解答】解:设原价是1,那么现价是:1×(1+20%)×80%=1×1.2×80%=0.961﹣0.96÷1=1﹣96%=4%现价比原价降低了4%;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清两个单位“1”的区别,找清各自以谁为标准,再把数据设出,根据逐步数量关系逐步求解即可。25.【答案】×【分析】现价=原价×(1+15)×(1【解答】解:现价=原价×(1+15)×(1−1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数量关系。2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首先要明确周长与面积的概念,围成圆的曲线长叫做圆的周长;圆形的面积就是圆周所围成的平面的大小;圆的周长公式是:c=2πr,圆的面积公式是:s=πr2,由此解答.【解答】解:周长:2×3.14×2=12.56(厘米);面积:3.14×22=3.14×4=12.56(平方厘米).答:圆的周长是12.56厘米,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因为周长和面积不是同类量,所以它们无法进行比较.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因为周长和面积不是同类量,所以它们无法进行比较.27.【答案】×【分析】将体操队原有人数看作单位“1”,先用“1”乘(1+14)求出增加14【解答】解:1×(1+14)×(1=1×=15答:现在的人数是原来的1516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两个142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能看到3个面.如图所示,由此即可解答.【解答】解: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能看到3个面.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29.【答案】×【分析】依据圆的直径=半径×2,圆的面积=π×半径×半径,结合题中数据计算,由此解答本题。【解答】解:圆的半径扩大3倍,直径就扩大3倍,面积就扩大9倍,本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圆的面积的应用。30.【答案】×【分析】含盐率=盐的质量÷(盐的质量+水的质量),据此代入数据解答即可。【解答】解:15÷(15+100)=15÷115≈13%答:盐水的含盐率约为13%。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熟练掌握含盐率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31.【答案】√【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统计表只是数字。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表示数量时,统计图更加直观,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32.【答案】√【分析】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解答】解: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要反映商品每天销售量的变化情况,最好选用折线统计图。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统计图的选择。掌握两种统计图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33.【答案】√【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五一小长假为了能清楚地表示出每天去海底世界参观的游客人数的多少与增减变化的情况,绘制成折线统计图更合适,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统计图的选择,需要学生熟悉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并做出最优选择。34.【答案】√【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解答。【解答】解:数学老师要记录班级成绩变化趋势,应该选用折线统计图。原题干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根据统计图各自的特征进行解答。35.【答案】√【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解答】解:要反映毕节市6~8月的降水量的多少,选择条形统计图更直观形象,故原题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36.【答案】√【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要反映病人体温的变化情况,绘制折线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37.【答案】√【分析】速度=路程÷时间,路程一定,时间比为13:14,则速度比为14:13,据此判断。【解答】解: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在路程一定的前提下,时间比为13:14,则速度比为113:1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比的意义。38.【答案】√【分析】根据乙数是甲数的37【解答】解:由分析可得,乙数÷甲数=3÷7,甲数与乙数之比为3:7。原题叙述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比的意义的应用。39.【答案】√【分析】因为减数是被减数的35【解答】解:被减数与减数的比是5:3(5﹣3):3=2:3差与减数的比是3:2,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比的意义,可以运用份数的比进行计算即可。40.【答案】√【分析】求出女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几分之几,即1−47=37【解答】解:阳光小学男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47,则女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1所以:男、女生人数的比是47:3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比的实际应用。41.【答案】×【分析】年龄问题不变的是年龄差,不是年龄比,据此判断。【解答】解:假设今年妈妈的年龄是36岁,根据妈妈和女儿今年年龄的比是3:1,可知女儿今年的年龄是12岁,则:明年妈妈的年龄是36+1=37(岁),女儿的年龄是12+1=13(岁),年龄比是37:13,不是3:1,故原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比的应用。42.【答案】×【分析】因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4:9,若将男生人数看作4份,则女生人数为9份,据此求出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即可。【解答】解:将男生人数看作4份,则女生人数为9份,女生人数:男生人数=9:4。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本题需熟练掌握比的意义,灵活解答。4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含义: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统计表画折线统计图,要先根据数据描点,再顺次连线.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44.【答案】×【分析】根据数据整理的方法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用“正”收集数据,一个“正”代表数量5。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正”字代表的意义。45.【答案】×【分析】一个正字有五画,那么利用正字统计四月份的天气情况,一个正字代表5天,据此判断。【解答】解:用“正”统计四月份的天气情况,一个“正”代表5天。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正”字表示统计量的方法,一个“正”字表示5。46.【答案】√【分析】要想知道“全班同学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可以先分组收集数据,即把每个月学生出生的人数收集起来,再汇总统计结果。【解答】解:要想知道“全班同学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可以先分组收集数据,再汇总统计结果。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数据信息整合统计的能力。47.【答案】√【分析】数量的多少,在折线统计图中用点位置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在折线统计图中表现为折线坡度的变化。【解答】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清晰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重点考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4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制作统计图表时,必须把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范围进行分类填在表内,并在表格的上方写上统计表的名称,注明计量单位和制表时间,解答即可.【解答】解:制作统计表时,要在表的上面写统计表的名称,在右上方写上制作日期,所以“统计表一定要有表的名称”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统计表的制作,关键是熟知制作的过程.4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甲种商品降价10%以后的价格与乙种商品降价15%以后的价格相等,根据这一等量关系可求出甲种商品的原价是乙种商品原价的几分之几,据此解答.【解答】解:甲×(1﹣10%)=乙×(1﹣15%),0.9×甲=0.85×乙,0.9×甲÷0.9=0.85×乙÷0.9,甲=17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等量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5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命中率是指射中的次数占射击总次数的百分之几,计算方法为:射中的次数射击总次数【解答】解:100100因此,成语“百发百中”如果用数学中的“百分率”表示,即可说成“100%的命中率”.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百分率问题,计算的结果最大值为100%,都是用一部分数量(或全部数量)除以全部数量乘以百分之百,解题的时候不要被表面数字困惑.51.【答案】×【分析】买4送一的意思是付出4支钢笔的钱数得到了5支钢笔,用4除以5得的结果换算成折扣,即可计算出打了几折,据此判断。【解答】解:4÷5=80%80%=八折答:商店出售钢笔,买4送一,实际打八折出售。所以原题干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买4送一的意思和折扣的意义。52.【答案】×【分析】把这件衣服的原价看作单位“1”,则先降价20%后价格占分率为1﹣20%;再把降价20%后的价格看作单位“1”,则再涨价20%后价格占分率为1+20%;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这时的价格占原价的分率为:(1﹣20%)×(1+20%),再与原价“1”比较大小即可。【解答】解:(1﹣20%)×(1+20%)=80%×120%=96%96%<1,即现价小于原价。原题答案×。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准两个20%的单位“1”,求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