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科)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科)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科)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科)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科)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414页,共=sectionpages1414页试卷第=page1313页,共=sectionpages1414页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科)试题一、单选题1.对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问题,先秦时期有思想家认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不能战胜邪恶);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得不到惩罚)。”这种观念属于(

)A.庄子 B.荀子 C.孔子 D.商鞅【答案】B【解析】材料引文意为:“刑罚要以教化为基础,只靠刑罚诛杀而没有教化的话,那么用刑再多也无法战胜邪恶和禁绝罪恶;教化也非万能,如果只有教化而没有刑罚,那么坏人也就得不到惩罚”,这一观念将道德与刑罚问题并重,认为二者不可偏废,这一观念属于隆礼重法的荀子,B项正确;老子和庄子都不关心刑罚问题,也不追求实现社会道德,而是主张远离纷争,排除A项;孔子的思想重点强调道德,排除C项;商鞅的主张重点强调刑罚,排除D项。故选B项。2.古代中国某思想家认为应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由此他提倡(

)A.个性自由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经世致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某思想家认为应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境界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位思想家是王阳明,其提倡致良知,C项正确;个性自由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格物致知是朱熹的观点,排除B项;经世致用强调关注社会现实,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有学者认为,黄宗羲的理念,比孟子之说更代表一种合乎民主的思考,他的民本思想,已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新的条件。作者认为黄宗羲思想(

)A.发展了传统民本思想 B.脱出了儒家思想樊篱C.吻合了官方意识形态 D.体现了人民主权学说【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黄宗羲的理念,比孟子之说更代表一种合乎民主的思考,他的民本思想,已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新的条件。”并结合所学可知,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其思想带有民主色彩,发展了传统的民本思想,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条件,A项正确;黄宗羲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并未脱出儒家思想的樊篱,排除B项;黄宗羲的思想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的官方意识形态,排除C项;黄宗羲的思想并未突破封建制度的框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未体现人民主权的学说,排除D项。故选A项。4.书院产生于唐代后期,是民间私人隐居读书或藏书的地方。当时书大多由人亲手抄录,成本很高。到了宋代,书院正式成为一种学校教育制度并广受民间青睐。引起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宋代(

)A.商品经济较唐代发达 B.对外贸易发展迅速C.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D.印刷技术得到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印刷技术得到发展,使得书籍大量流传,促使书院正式成为一种学校教育制度,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对书院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对外贸易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书院的变化,而不是反映城市生活,排除C项。故选D项。5.《四洲志》是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简要叙述了当时世界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原本述及的国家和地区并未完全译出,不过比较当时国人世界知识的缺乏程度,仍堪称近代中国翻译出的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地理志书。这说明此著作(

)A.凸显思想启蒙 B.注重知识创新C.侧重富国之策 D.饱含爱国情怀【答案】A【解析】《四洲志》虽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比起当时大部分人对于世界的认识而言,其叙述了当时世界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这体现了其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带有思想启蒙的色彩,A项正确;《四洲志》重在“叙述”,而非创新,排除B项;富国之策、爱国情怀在材料中并未提现,排除C、D项。故选A项。6.据民国时期《申报》记载:“兼省长阎锡山以国民学校原为儿童略识字,能通晓告白、报纸等而设,然查所选教材皆为文话,于实际上甚不适用,因拟将小学所用课本一律改用白话,俟征集妥协编辑完全后,即敕令一律改用云”。这一记载可说明(

)A.阎锡山强烈支持新文化运动 B.新文化运动广受社会基层的拥护C.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D.白话文运动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见地方长官在学校教材方面实行白话文,这说明白话文的推广是时代的需要,D项正确;A项和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排除AB项;材料中只是提及白话文并没有提及民主共和观念,排除C项。故选D项。7.1979年,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1985年后,他又说“我们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这些论断在当时可谓是石破天惊,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上述论断反映出邓小平(

)A.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认识到改革就是要解放生产力C.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不断思考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答案】D【解析】依据“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我们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论断反映出邓小平从政治、经济等角度思考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从政治角度而言,社会主义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从经济角度而言,社会主义要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断,而且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排除A项;题干不仅反映出邓小平强调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强调发展民主,排除B项;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但是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8.1957年,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了中国哲学史座谈会。在学术讨论时,发言者不论资历、学识、年龄和辈分,一律平等,始终注重心态平静、以理服人。这次会议(

)A.促成了“双百方针”的提出 B.有利于中国哲学持续发展C.彰显了理性研究学术的精神 D.引发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57年,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了中国哲学史座谈会。在学术讨论时,发言者不论资历、学识、年龄和辈分,一律平等,始终注重心态平静、以理服人”,可知当时学术交流自由,百家争鸣,不惟权威,以求科学之真,这是对“双百方针”的贯彻,彰显了理性研究学术的精神,C项正确;“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来的,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后来的“文革”使得这种盛况出现了中断,排除B项;“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在1978年,排除D项。故选C项。9.2021年9月,我国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展示了强大的国力。无独有偶,1984年,有人写了一首诗赠与邓稼先:“二十年前春雷响,今朝聚会盼新雷;喜闻戈壁传捷报,敬贺老邓立新功。”与此诗相关的重大事件(

)A.标志着人造卫星技术成熟 B.增强中国的国防力量C.使中国成功步入航天时代 D.突破了载人航天技术【答案】B【解析】材料“1984年”的“二十年前”是1964年,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弹的试爆成功极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B项正确;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步入航天时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步入航天时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载人航天技术突破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普罗泰格拉认为一切道德和法律都只是相对有效,这种有效只与产生这些道德和法律的人类社会紧密联系,只有在特定的社会,它们才能获得人们的认可,所以没有绝对的法律和正义。这一言论(

)A.蕴含着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 B.揭示了法律和道德的内在关系C.有利于公众道德意识的培养 D.强调应该统一民众的道德标准【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普罗泰格拉认为一切道德和法律只有在与产生这些道德和法律的人类社会紧密联系,只有在特定的社会,它们才能获得人们的认可,表明法律和道德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体现了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A项正确;材料未说明法律和道德的内在关系,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公众道德意识的培养,排除C项;材料未强调对民众的道德标准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11.普朗克说:“为了设法使基本作用量子适合于古典理论,我徒劳地进行了许多年的工作,耗费了很大精力,结果是枉费心血。现在我才认识到,基本作用量子在物理学理论中所起的作用。”这反映出(

)A.牛顿力学在物理学发展中的地位 B.经典力学为普朗克研究提供借鉴C.普朗克否定了牛顿经典力学理论 D.量子理论未得到科学界普遍认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为了设法使基本作用量子适合于古典理论,我徒劳地进行了许多年的工作,耗费了很大精力,结果是枉费心血”可知普朗克对经典物理学理论有着极其深厚的思想感情,试图使量子假说纳入经典物理学范畴,但以失败告终,结合所学可知经典力学(牛顿力学)在物理学发展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即使是新学说的建立者普朗克,也不愿意轻易承认量子假说对经典物理学理论的“破坏”,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量子假说是物理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它在经典物理学的宏大体系中打开了第一个缺口,而非借鉴,排除B项;普朗克并未全盘否定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只是不得不承认量子假说不适用于经典力学,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爱因斯坦大胆革命,继续为量子理论的发展开拓道路,不仅证实了量子的存在,并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基础上,建立起了量子力学,排除D项。故选A项。12.“它所代表的,不仅是新的科学理论取代旧的,而且要求人类对世界和人类本身进行再思考。更具体地说,它要求西方人抛弃那些得到最广泛把握和赞同的旧观念。”这里的“它”(

)A.与近代中国的时代精神较为契合 B.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C.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了道路 D.准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它”,指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进化论不仅取代了旧的“物种不变论”,更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看法。近代中国由于受到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反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容易激发国人的救亡图存意识,A项正确;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排除B项;单单依靠进化论思想不能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排除C项;历史唯物主义准确地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排除D项。故选A项。13.读图:戴礼帽的神父说:“你们能告诉我,那个吐白烟的机器,所谓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靠什么行走吗?两人回答:“我们也不知道。神父先生,车里也许藏着一匹马。”漫画作者旨在表明,当时(

)A.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 B.科技进步对观念的冲击C.火车改变了人的生活 D.蒸汽机的应用日益广泛【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漫画中的人在讨论“吐白烟的机器”,即蒸汽机车,蒸汽机车是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发明,漫画中人对蒸汽机车的惊异和不了解,反映了科技进步对传统观念的冲击,B项正确;漫画主旨是体现蒸汽机车问世引发的思想冲击,而非交通运输的发展,排除A项;漫画无法体现蒸汽机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无法得出火车改变了人的生活,排除C项;漫画只描绘蒸汽机车在行驶,没有体现蒸汽机的具体应用,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表所示内容反映了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所占世界技术成果比例的变化情况。对表中现象解释合理的是时代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其他蒸汽时代39.4%16.8%9.2%24.3%10.3%电气时代15.8%9.1%17.7%40.4%17%信息时代4.3%4.0%10.0%64.3%17.4%A.科技发展影响国家实力 B.工业革命改变社会结构C.美国崛起源于制度先进 D.阶级矛盾导致英国衰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蒸汽时代,英国占据主导,因此英国所占世界技术成果比例最大,国际实力增强;在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美国占据主导,因此美国所占世界技术成果比例最大,其国力不断增强。所以,科技发展影响国家实力,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社会结构的改变,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科技发展影响国家实力,未体现美国崛起源于制度先进,排除C项;D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也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5.如今,人们可以坐在家中“进入”虚拟图书馆、博物馆、旅游胜地;可以建立虚拟企业进行组织生产,并通过电子商务将产品配送到顾客手中;也可以约请全球的医学专家对疑难病人进行会诊,施行远程手术,这体现出(

)A.社会联系呈减弱的趋势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科技发展影响社会生活 D.科技进步取代人的劳动【答案】C【解析】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沟通、学习、工作、生活等,说明科技发展影响社会生活,C项正确;社会联系呈减弱的趋势与互联网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不符,排除A项;早在20世纪初世界市场已经形成,排除B项;科技进步“取代”人的劳动的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6.有学者形容一种文学风格时说:“是在冲破古典主义束缚,继承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德国的狂飙突进文学和法国作家卢梭的创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在欧洲大地开花结果。”下列选项中,属于在该风格在法国“开花结果”的是(

)A.《唐璜》 B.《悲惨世界》 C.《红与黑》 D.《人间喜剧》【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冲破古典主义束缚”和“继承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德国的狂飙突进文学和法国作家卢梭的创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知这种文学风格为浪漫主义文学,《悲惨世界》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代表,B项正确;《唐璜》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但作者为英国人拜伦,排除A项;《红与黑》和《人间喜剧》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排除CD项。故选B项。17.1960年,塞内加尔作家乌斯曼发表小说(神的儿女)。小说描绘了独立前的塞内加尔工人住的是“破破烂烂的小屋,东倒西歪的小木板房”,工人的孩子们“没有一天吃过饱饭”在白人监工的住宅区,“庭院里葱绿的草皮剪修得整整齐齐……游廊披檐的柱子上爬着葡萄蔓和长春藤”。作者意在表达(

)A.对原宗主国罪恶的谴责 B.对种族隔离政策的愤怒C.对社会贫富分化的不满 D.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独立前的塞内加尔工人住的是“破破烂烂的小屋,东倒西歪的小木板房””、“在白人监工的住宅区,“庭院里葱绿的草皮剪修得整整齐齐……游廊披檐的柱子上爬着葡萄蔓和长春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描绘了独立前塞内加尔人们的生活以及殖民者白人的生活,通过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向殖民主义提出控诉,对原宗主国罪恶的谴责,要求独立的思想,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种族隔离,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对殖民主义的谴责,并非是贫富分化,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8.在中国,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这一举动(

)A.消除了纷繁复杂的胡汉矛盾 B.促进了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C.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D.统一了长期分裂的多民族国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可知,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的的内容,有助于民族之间交融,C项正确;消除了纷繁复杂的胡汉矛盾,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B项;统一了长期分裂的多民族国家,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9.秦国商鞅变法曾颁布《分户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后又颁布禁令,“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一规定(

)A.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B.保障了兼并战争的胜利C.有利于法家思想的传播 D.推动了社会局面的稳定【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商鞅变法过程中有如下规定:凡是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从表面来看,这属于社会风尚习俗领域的改革,但是从本质上来讲,这有利于农户数量的增长,而“一家一户”的农户结构是社会统治政权存在的基础,A项正确;B项“保障了”过于绝对,排除B项;C项和法家思想的传播没有关系,排除C项;材料跟D项社会局面的稳定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20.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也被杀死。但“商鞅虽死,秦法犹存”,“秦妇婴皆言商君之法”,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商鞅变法()A.受到了广大人民拥护 B.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C.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D.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商鞅虽死,秦法犹存”,“秦妇婴皆言商君之法”可以看出商鞅因为变法而死,但是变法措施仍然沿用下来,说明当时商鞅变法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符合社会需求,D项正确;“受到了广大人民拥护”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材料也未反映,排除A项;“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是意义不是原因,排除B项;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统治者支持,被杀死,排除C项。故选D项。21.战国后期,荀子到秦国访问,他对人讲述访问观感时说:“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据此可知,荀子认为秦崛起的原因是(

)A.士阶层的崛起 B.良好的吏治 C.法家思想的推行 D.强大的战斗力【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可知,秦国士大夫不结党营私,说明当时秦国吏治清明,说明荀子认为良好的吏治为秦的崛起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秦国吏治清明,并非士阶层的崛起,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家思想、秦强大的战斗力,排除CD项。故选B项。22.齐国孟尝君的势力远远超过国君,楚国国政也掌握于屈姓等贵族之手,而居于西方的秦国即使权极一时如穰侯魏冉者,也因范雎向秦昭王挑拨离间而被逐。据此可知,当时秦国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宗法分封体系完全解体C.改革较彻底建立集权体制 D.士阶层崛起冲击贵族势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居于西方的秦国即使权极一时如穰侯魏冉者,也因范雎向秦昭王挑拨离间而被逐”等,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较为彻底的改革建立了集权体制,维护了统治秩序,故选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的说法错误,郡县制的实行代表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排除A;宗法分封体制完全解体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材料所反映的各地诸侯王就是分封制的表现,故排除B;材料主要强调秦国的集权体制维护了统治秩序,而非士阶层崛起冲击贵族势力,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故选:C。23.北魏孝文帝亲率大军30万南下“伐齐”,适逢秋雨连绵之际,道路泥泞,历经近一个月大军才抵达洛阳城下。孝文帝表示如果大家都不想南征,索性将国都从平城迁徙到这里在场的大臣多不愿迁都,但更不愿意“南征”。利弊权衡之后迁都洛阳之事,就在孝文帝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中顺利实现了。迁都洛阳,表明孝文帝改革A.缓解了民族矛盾 B.推动了国家统一C.促进了社会繁荣 D.顺应了历史趋势【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顺应了历史趋势,采取汉化政策,北魏孝文帝借文武百官不愿“南征”之机,以迁都作为交换的砝码,迫使百官同意迁都洛阳,这一举措表明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趋势,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矛盾,排除A项;孝文帝改革前,北方已经统一,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迁都洛阳,未体现促进了社会繁荣,排除C项。故选D项。24.下图是魏晋时期河西走廊地区墓中壁画《采桑护桑图》。壁画中一位女子提篮采桑,一位鲜卑族男子拉弓射箭保护桑林。据此可知,魏晋时期河西走廊地区(

)A.农业生产居于主导地位 B.受到中原农耕文明影响C.农产品商品化得到发展 D.游牧生活方式不复存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魏晋时期农业发展情况,根据材料“壁画中一位女子提篮采桑,一位鲜卑族男子拉弓射箭保护桑林”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魏晋时期河西地区出现了桑树种植的生产活动,这表明这一时期河西地区的部分少数民族受到中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影响,也过上了农业定居生活,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到魏晋时期河西走廊地区出现了采桑护桑的生产活动,但没有涉及到其他生产活动,故“主导地位”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结合基础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河西地区的农业水平发展水平不高,不足以满足商品化生产要求,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结合基础知识可知,游牧方式仍然存在,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分析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它对中国从传统政治形态走向现代政治形态,最终成长为现代性的政治形态做了初步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我国从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分水岭。——摘编自富成慧《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性研究》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新气象《新青年》(月刊)新潮社全国教育联合会要求政府正式提倡白话文《每周评论》(周刊)国民社教育部训令国文教学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新潮》(月刊)平民演讲团教育部下令废除所有文言文教科书《国民》(月刊)少年中国学会1918—1919年制定了汉语“注音符号”《少年中国》(月刊)工读互助团1920—1921年白话文被公认为“国语”——改编自(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材料三

共产党的成功依靠党的积极分子的一致性,他们一定要在理智上深深相信党的路线的智慧。路线的正确性一定要用理论原则和实际行动来证明。这件事的完成是逐渐创造了一套在西方通常称为“毛主义”的概念,在中国则比较谦虚称为“毛泽东思想”。它代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就是把它的普遍原则用之于中国的特定情况。——摘编自[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辛亥革命是我国从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分水岭”的主要依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呈现的“新气象”及其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20—40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具体表现。【答案】(1)主要依据: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资产阶级《临时约法》,法理上支持自由、平等、民主、共和;在亚洲建立起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确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体制。(2)新气象:出版刊物;成立社团;使用白话文(或文化革新)。影响:青年学生加入新文化运动的阵营中来,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或青年知识精英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模式(或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转型);促进民众思想解放(或启迪民智,解放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弘扬了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任答3点)(3)具体表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中国从传统政治形态走向现代政治形态,最终成长为现代性的政治形态做了初步探索”及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临时约法》,法理上支持自由、平等、民主、共和;在亚洲建立起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确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体制。(2)新气象:根据材料二中“《每周评论》”、“《新潮》”、“《国民》”、“《国民》”可知,出版刊物;根据材料二中“新潮社”、“国民社”、“平民演讲团”、“少年中国学会”、“工读互助团”可知,成立社团;根据材料二中“提倡白话文”、“国文教学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废除所有文言文教科书”、“制定了汉语‘注音符号’”、“白话文被公认为‘国语’”可知,使用白话文(或文化革新)。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年学生加入新文化运动的阵营中来,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或青年知识精英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使用白话文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模式(或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转型);促进民众思想解放(或启迪民智,解放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成立工读互助团等社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弘扬了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3)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三中“路线的正确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就是把它的普遍原则用之于中国的特定情况。”及所学知识可知,提出并实践“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发表《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三、论述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公元前4世纪中期,商鞅在变法之初大声疾呼:“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这一呐喊,喊出了战国改革时代的最强音。——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变法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论题: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阐述:商鞅所处的时代,战国群雄并立,诸侯争霸,战乱额繁,民不聊生,因而富国强兵成为了时代的要求。商鞅变法在政治方面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重新规定秦爵为二十级,各级规定有相应的政治经济特权,升官和军功结合起来,使得普通人也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积极鼓励大家种好自己的田,多打粮多织布,稳定了社会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商鞅变法强制大家庭分散为个体小家庭,促进了农业发展,增加了政府赋税来源,打击了宗族势力。总之,商鞅变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积极发展经济,强化战力,最终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解析】根据材料“公元前4世纪中期,商鞅在变法之初大声疾呼:‘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这一呐喊,喊出了战国改革时代的最强音。”可知,反映了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及变法的目的,结合所学得出论题: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分别从商鞅所处的时代背景、内容及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如商鞅变法的内容是战国群雄并立,诸侯争霸,战乱额繁,民不聊生;商鞅变法的内容,在政治方面,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重新规定秦爵为二十级,各级规定有相应的政治经济特权,升官和军功结合起来,使得普通人也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在经济方面,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积极鼓励大家种好自己的田,多打粮多织布,稳定了社会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商鞅变法强制大家庭分散为个体小家庭,促进了农业发展,增加了政府赋税来源,打击了宗族势力。商鞅变法的作用是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最后明确商鞅变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积极发展经济,强化战力,最终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四、材料分析题27.纪后的文帝改革,北魏社会政治盛衰的一大关键,也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公元490年为界,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的改革侧重于“形而下”的部分,后期的改革则注重于“形而上”的部分;前者务实,后者务虚;前者重绩效者求声势。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那些最为切合实际、最有实质效益的措施与做法,都是冯太人的作为与贡献,而它们的推行与见效,则为真正归属于孝文帝主持的后阶段改革奠定了基础。也只有明确地区分了整个改革的前后阶段的不同主持人,我们对魏孝文帝在改革运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改革运动中所占有的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