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宿州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宿州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宿州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宿州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宿州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1.0℃的冰和0℃的水相比较()A.0℃的冰冷些B.0℃的水冷些C.两者的冷热程度相同D.二者的状态不同,无法比较2.开鲁县白塔公园是人们活动休闲的好场所,2019年春节期间,白塔公园出现大量雾凇,十分美丽迷人!雾凇的形成所属的物态变化是()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汽化3.“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从北京南站行驶到天津站全程120km,所用时间是30min;陆地上的猎豹最快每秒可跑40m;旗鱼是海洋中游速最快的鱼类之一,它的游速可达118km/h,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A.猎豹的速度最大 B.“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的速度最大C.旗鱼的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4.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在这6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无论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都是静止C.物体在0~2s内和4~6s内的速度相等D.物体在0~6s内的平均速度为5m/s5.下列做法能够减慢蒸发的是A.把积水向周围扫开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C.把蔬菜装入保鲜袋D.把粮食晒在阳光下6.下列情况中,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A.把铅笔芯削成碎粉 B.水凝固成冰C.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 D.把铁丝烧红7.下列对物理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A.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0m/sB.物理考试时,脉搏跳动1次大约需要1minC.房间的门高约2mD.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8°C8.如图所示,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关于苹果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苹果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B.苹果的运动速度不变C.苹果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D.苹果在AB路程上比BC路程上运动慢二、多选题9.针对下列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10.下列现象需要放热的是()A.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B.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D.早晨,室外大雾迷漫三、填空题11.入冬后,我国有些地方大雪纷飞。雪是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微小冰晶,此过程需_____(填“吸”或“放”)热,这些小冰晶聚集起来变成雪花飘落大地。12.彩色电视机画面上丰富色彩是由红、_______、______三原色光混合而成,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__________的(填“紫外线”和“红外线”)脉冲,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13.一列火车长300m,以10m/s的速度完全通过一座隧道,需要3分钟时间,则此隧道的长度是_________米。14.爷爷戴的老花镜是_______透镜,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15.如图,当敲响音叉乙时,观察到两个与音叉接触的乒乓球都将会弹起。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还能说明声波传递_____;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不能弹起的是_____(选填“甲”或“乙”)装置的乒乓球。16.一束光垂直射到镜面上,入射角是____,若镜面转过3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四、作图、实验探究题17.如图所示,请将光路补充完整。(_______)18.请在下图中画出三种光学元件的符号的正确位置,要求保留必要的辅助线和标注。19.(10分)小明用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实验前,小明先想办法测凸透镜的焦距,如图甲,他将凸透镜______太阳光,在透镜下方,平行地放上白纸,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绘出图象,如图乙,则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______cm;(2)实验时,小明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高度时,应______(选填“点燃”“不点燃”)蜡烛;(3)如图丙,将蜡烛移至45cm刻度处时,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______(选填“虚“或“实”)像;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4)小明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移动烛焰位置,观察到如图丁中①至⑥的六种烛焰清晰的像,请按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远到近所得到的6个像进行排序,正确顺序为②①③______;(5)实验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会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6)小明想利用LED发光字母来探究凸透镜成像时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图戊中的4个字母适合做LED光源的有______个。五、计算题20.(6分)周末,小乐乘出租车去南山植物园游玩,下图是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票。下午回来时,他乘坐末班公交车沿原路返回原地,平均速度为20km/h,通过的路程与乘出租车前往时相等。求:(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2)小乐乘公交车沿原路返回原地的时间。21.(6分)如图所示,某冰块夹杂着一个石块,沉没在柱形容器的水底。其中冰的质量是45g,石块的质量是12g,冰块的总体积是56cm3,若容器的底面积为10cm2,冰的密度为0.9×103kg/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求:(1)冰块中冰的体积是多少cm³?(2)石块的密度是多少g/cm³?(3)若冰全部熔化成水,容器中的水面下降多少cm?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详解】物体的冷热程度跟物体的温度有关,跟状态无关。0℃的冰和0℃的水,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

故选C。2、C【详解】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树枝上,属于凝华现象。故选C。3、B【分析】首先求出每种动物运动的速度,然后统一速度单位进行比较,就可以比较出哪一种动物速度最大。【详解】“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的速度猎豹的速度由此可见,“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的速度最大。故选B。4、D【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要首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根据图像可知,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即速度为0;由图像可知,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运动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比较其大小;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详解】AB.由s—t图像可知,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即速度为0,则物体在这6s内做变速运动,若以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则该物体是运动的,故AB错误;C.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10m,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30m−10m=20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根据可知,则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D.物体在0~6s内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故选D。5、C【解析】减慢蒸发,就是从降低温度、减小液体面积和减弱空气流动这三个方面来考虑。【详解】A、把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蒸发,故A错误;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故B错误;C、把蔬菜装入保鲜袋,既减小了蒸发面积,又减慢了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减慢蒸发,故C正确;D、把粮食晒在阳光下,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可以加快蒸发,故D错误。故选C。6、A【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则密度不同;一定质量的物质,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密度相应改变。【详解】A.把铅笔芯削成碎粉,形状变化了,但物质各类和状态没变,故密度不变,故A正确;

B.水冻成冰是状态发生了变化,质量不会改变,但密度却变小了,故B错误;C.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质量减小,但体积不变,故密度减小,故C错误;D.一般来说,把铁丝烧红时,铁丝的温度升高,铁丝的体积增大,铁丝的质量不变,所以铁丝的密度变小,故D错误。故选A。7、C【详解】A.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1.2m/s,故A不符合实际;B.正常人脉搏跳动1次大约为1s,在紧张的状态下稍快,故B不符合实际;C.房间的门高在2m左右,故C符合实际;D.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C,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8、D【详解】由频闪照片可知,苹果下落过程中,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根据可知,苹果的速度越来越大,即苹果做加速直线运动;苹果在AB路程上和BC路程上所用时间相等,但AB的路程小于BC的路程,所以苹果在AB路程上比BC路程上运动慢,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二、多选题9、CD【详解】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弦的振动频率,以达到改变音调的目的,故A错误;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锣面的振动幅度就会越大,其发出的响度会越大,故B错误;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说明瓶内空气越少、听到的声音越小,进一步推理得出,如果抽干净空气,就听不到声音,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通过实验加推理得出的,故C正确;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污染,故D正确。故选CD。10、ABD【详解】A.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此过程是放热过程,故符合题意;B.冰花是凝华现象,是放热过程,故符合题意;C.酒精的蒸发要带走热量,是吸热过程,故不符合题意;D.大雾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是放热过程,故符合题意。三、填空题11、凝华放【详解】[1][2]雪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冷直接凝华而成的微小冰晶,凝华的过程是放热的。12、绿蓝红外线【详解】[1][2]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它们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3]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13、1500【详解】根据可得,火车3分钟行驶的路程火车完全通过隧道实际行驶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隧道长,故隧道的长度14、凸见解析【详解】[1]老花眼即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的会聚能力太弱了,需要佩戴对光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矫正。[2]简单的判断方法是放太阳光下聚光或者放在书上字被放大。15、振动能量甲【详解】[1][2]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乙时,观察到与音叉甲接触的乒乓球将会弹开,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3]倘若在月球上进行这个实验,因为月球上是真空,声音无法传播,我们听不到声音,甲乒乓球不能弹起。16、0°60°【详解】[1]当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0°,所以入射角等于0°;[2]若入射光线不动,镜面绕入射点转过3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入射角为3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60°。四、作图、实验探究题17、【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一条光线平行于凹透镜的主光轴,此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用虚线连接凹透镜左边的焦点和入射光线与凹透镜的交点,再用实线延长即可得到折射光线;另一条光线通过光心,经凹透镜折射后不改变传播方向;所作的光路如下图所示。18、【详解】如图,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均可达到目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先画出法线,再根据法线垂直于平面镜,可作出第一图;根据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过焦点,先画出主光轴,再确定凸透镜位置,可作出第二图;根据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焦点,先画出主光轴,再确定凹透镜位置,可作出第三图;故作图如下:19、正对12点燃虚放大镜⑤⑥④上2【详解】(1)[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需要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2]由图乙可知,当透镜与白纸间距s=12cm时,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4min,所用的时间最短,说明太阳光经过凸透镜会聚后该点的温度最高,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则测出透镜与白纸距离即为焦距f=12cm。(2)[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实验的要求,必须让烛焰、凸透镜和光屏这三者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使其成像在光屏的中心,所以只有先将蜡烛点燃,才可以确定烛焰的中心,故点燃蜡烛应在调整高度之前。(3)[4][5]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时,物距为由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放大镜的成像特点。(4)[6]凸透镜成实像时,像是倒立的,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物距减小,像距也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