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点专练选择题100题(含答案)_第1页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点专练选择题100题(含答案)_第2页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点专练选择题100题(含答案)_第3页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点专练选择题100题(含答案)_第4页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点专练选择题100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4343页《中外历史纲要(上)》考点专练选择题专练(100题)1.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下列古人类遗址与原始文化遗存,空间位置标示正确的是(

)A.①——大汶口文化 B.②——元谋人遗址C.③——河姆渡文化 D.④——北京人遗址2.据史载,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子畏上帝,不敢不征”。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该材料表明商、周时期的中国(

)A.集权政治制度已形成 B.神权与王权有机结合C.占卜和迷信活动盛行 D.宗法等级观日渐凸显3.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汉字姓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中国姓氏的这一特点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4.西周时,每一个受封的诸侯国都是周王室的一个军事据点,是王室的地方代言人,代行周王的统治。在诸侯国对王室承担的义务中,最重要的是在军事上形成对王朝的护卫。这反映了(

)A.“天下为公” B.“封建亲戚,以藩屏周”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一切以程文为去留”5.图示法就是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图示形式将文字意义表达出来,化繁为简,方便记忆。如图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6.如下图所示的“何尊”出自于中国古代的(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7.井田制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一种土地制度。下列关于井田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土地归全体国人所有B.主要采用奴隶个体耕作的方式C.受封奴隶主拥有使用权,不得转让与买卖D.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青铜农具8.《道德经》中认为治理百姓需“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据此判断,这一观点来源于(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9.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他要求人们在“尚贤”的前提下,与上级政长同是非,逐级逐层统一思想。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属于(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10.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经过长期纷争,许多中小诸侯国消失后形成了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下列诸侯国均属于“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A.齐、楚、燕、晋 B.韩、赵、楚、秦C.齐、鲁、楚、秦 D.韩、赵、燕、晋11.春秋战国时期创私学、兴教育最有成绩的是孔子,相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下列思想中,与这一成绩的取得关系最密切的是(

)A.“道法自然” B.“相生相胜” C.“格物致知” D.“有教无类”1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与言论大多见于弟子记录编写的《论语》一书。下列观点属于孔子思想的是(

)A.“为政以德” B.“道法自然” C.“兼爱”“非攻” D.“国不法古”13.在我国,北起辽宁,南至广东,东至山东半岛,西到陕西、四川等广大地区,都有战国时期的铁器出土,而且种类、数量部很多。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开始出现铁农具 B.各地均衡发展C.农耕技术成熟 D.生产力提高14.在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繁衍人口、增加赋税收入、扩大兵员的是(

)A.集小都乡邑聚为县 B.强制拆散大家庭为个体小家庭C.剥夺限制贵族特权 D.实行什伍连坐制互相纠察告发15.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后摘录的笔记。笔记内容反映的是(

)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西至临逃,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寨,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A.秦统一的背景 B.秦统一的过程C.秦统一的方式 D.秦统一的意义16.“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评价的是(

)A.周武王 B.秦始皇 C.唐太宗 D.明成祖17.下面是某学生历史笔记的内容,它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明朝18.如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东汉19.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虽然都有自己的方言,但两千多年来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过。这得益于A.秦朝疆域辽阔 B.秦朝统一货币C.秦朝统一文字 D.秦朝统一度量衡20.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施政方针有了诸多重大调整。下列各项,属于西汉初年施政方针“重大调整”的是(

)A.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B.尊崇儒术C.颁布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 D.设立中朝21.汉武帝时,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派人在御史中丞领导下对所辖郡国按“六条”标准进行监察,并直接听命于皇帝。与此相关的官职是(

)A.丞相 B.太尉 C.中朝 D.刺史22.汉字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下列历史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骨文主要用于记录商人的占卜,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B.西周何尊上的铭文,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C.书法在魏晋时期成为一种艺术D.汉武帝时,纸质《汉书》开始出版发行23.汉武帝时,每年八月派人巡视所部郡国,“省察治状,黜置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对于这一措施,清代顾炎武评价说:“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大小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下列项中,与此吻合的是(

)A.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 B.任用酷吏打击豪强游侠C.确立察举制选拔新的官吏 D.分设刺史进行巡视监察24.汉武帝时期,政府不仅实行盐铁官营,还向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这表明当时(

)A.农业生产遭严重破坏 B.政府财政入不敷出C.统治者厉行抑商政策 D.中央集权受到威胁25.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的历史,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的不朽史学名著是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26.如表所示的内容显示了东汉中后期部分皇帝的继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皇帝和帝殇帝顺帝冲帝质帝继位年龄1011128卒年2723039A.“七国之乱”的爆发 B.“焚书坑儒”的结局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D.“中朝”制度的出现27.“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止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通婚。”这反映了(

)A.秦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C.司马氏代魏 D.王安石变法28.下列措施反映了(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玄宗改革 D.王安石变法29.对如图所示的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A.经济重心南移 B.农业生产恢复C.社会分工扩大 D.民族交融加强30.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体现某时代特征的简图(局部),该时代特征是()A.政治重心南移 B.政府职能扩大C.国家走向统一 D.北方人口南迁31.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于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中符合公元222年中国局势的是(

)A. B. C. D.32.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良田,小麦种植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水稻种植技术有了提高,江南经济快速发展。据此可知,促成江南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优良农作物的不断引进 B.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C.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的传入 D.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33.如图为我国某一历史阶段的朝代更迭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朝代是(

)A.北魏、西晋、北周 B.西晋、前秦、后周C.西晋、北魏、北周 D.北魏、前秦、西晋34.“他在位期间,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历史的全盛时期。”“他”指的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35.秦、隋是两个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建立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 B.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的水上运输通道C.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D.推行以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统治36.如图中的会盟碑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为唐穆宗时唐朝与某一少数民族会盟的遗物。该少数民族是(

)A.吐蕃 B.突厥 C.鞣羯 D.回纥37.中国古代农业具有强大生命力,这是中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最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火炬长明不灭的主要奥秘之一。如图所示耕作工具最早可能出现于(

)A.秦汉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隋唐时期 D.魏晋时期38.下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示意图,该图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分裂走向统一 B.民族交融的加强 C.南北政权对峙 D.政权更迭的频繁39.下表所示是后人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据此可知()朝代人物评价唐代李吉甫“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明代于慎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A.大运河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隋朝因修运河而亡C.隋炀帝的功过参半 D.大运河的开凿有深远意义40.隋唐时期科举考试设科招考,不论门第、地域、行业等出身,开创了选人不论出身的传统。这(

)A.开启了以才选人制度 B.避免了任人唯亲的腐败C.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D.消除了怠于政事的弊病41.唐初进士科主要考时务策、经义,唐高宗时加试杂文(诗赋),唐玄宗时改为考诗赋为主。这一演变(

)A.扩大了统治基础 B.实现了考试公平公正 C.增加了考试科目 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42.据统计,曹魏、西晋时期朝廷选举入仕情况统计如下表所示。这一时期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43.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其目的是(

)A.遏制土地兼并 B.强化均田制度C.解决财政困难 D.放松人身控制44.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中央政府组织结构示意图。这一结构图表明(

)A.皇权削弱相权加强 B.权力分配格局发生剧变C.中央加强地方削弱 D.中枢权力机构得到完善45.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被世人称为“书圣”的他,有许多令今人感叹的作品。以下作品为之所作的是(

)A. B.C. D.46.下列选项中对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是(

)A.曲辕犁 B.筒车 C.《神农本草经》 D.《齐民要术》47.北宋中期有人说:“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五,五分养兵”。这反映了(

)A.北宋时期经济极度匮乏 B.北宋时期军队强大C.北宋时期兵内腐败 D.北宋时期募兵政策是朝廷负担的主要来源48.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中央机构示意图:这一机构的设置(

)A.反映了唐朝三省六部制完善 B.体现了北宋中央权力的分配C.说明北宋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D.表明宋代宰相权力得到强化49.观察下面《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由此可知,北宋政治的突出特点是(

)A.守内虚外 B.重文轻武 C.中央集权 D.积贫积弱50.元朝在地方广设行省,并建立了“朝令夕至,声闻毕达”的驿站制度。这(

)A.缓和了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 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扩大了地方权力易导致分裂割据 D.实现了政权与族权的紧密结合51.单元导语高度概括时代特征,在历史学习中有着重要作用。以下文字由小肖同学摘录自《中外历史纲要》某一单元导语,据此判断该单元是(

)A.《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B.《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C.《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D.《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52.下面是对元朝某机构的描述。该机构是()●四大中央政府机构之一●掌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其职能相当于行省机构,故在吐蕃地区不另设行省。A.中书省 B.巡检司 C.宣政院 D.宣慰司53.宋朝绢帛织锦的消耗多仰仗东南,其中苏浙一路的上供便超过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这一现象反映了(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商业市镇的兴起C.重农抑商的取消 D.赋税制度的改革54.元代以后,为了保障大都的物资供应,改变了隋唐以来南北大运河的具体线路,变曲为直,修建了京杭大运河,这(

)A.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加强了对外经济贸易C.保障了南方财赋的北运 D.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55.如表内容摘自某同学的课堂笔记,根据笔记内容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唐朝的金融 B.宋代的商业 C.元朝的外贸 D.明朝的经济56.观察下面地图,根据所学知识推知该地图应该是(

)A.唐朝形势图 B.元朝疆域图 C.明朝形势图 D.清朝疆域图57.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皇帝因直接领导六部而政务繁忙。为解决此问题,逐渐形成了一个常设的辅佑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它是(

)A.内朝 B.参知政事 C.军机处 D.内阁58.如图是明长城示意图,明朝长城修建之初主要的防御对象是(

)A.匈奴 B.满族 C.蒙古族 D.女真族59.乾隆帝曾说:“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下列能印证乾隆帝观点的措施是(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增设内阁辅政C.增设军机处辅政 D.重用宦官60.如表内容是中国古代某阶段的发展概况。综合该表信息,能够反映这一阶段总体历史发展特征的是(

)政治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军机处经济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文化《红楼梦》问世;京剧逐渐成为主要剧种军事戚继光抗倭;平定大、小和卓叛乱A.专制集权空前强化 B.面对新的世界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C.文艺创作成就显著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6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在我国有着悠久,良好的传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成果。下列可为我国边疆史地研究选题提供参考的是(

)A.奏折制度 B.中书省 C.伊犁将军 D.科举制62.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但其实这一时期清朝也初显了统治危机,表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B.倭寇危害严重C.白莲教起义屡屡发生 D.鸦片战争爆发63.明朝后期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的科技著作,西方科技知识也得到一定范围的传播。下列科技著作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几何原本》C.《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几何原本》D.《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几何原本》64.如图为某同学学习明清时期经济所做的读书笔记。若为其补充一条内容,应选择(

)A.铁质农具开始使用,牛耕普遍推广 B.国家推行了均输平准干预民间贸易C.在西南地区开始使用纸币进行交易 D.手工工场使用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65.根据下表内容分析,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是(

)思想家主张黄宗羲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顾炎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王夫之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A.提倡个性自由 B.倡导“兼爱”“非攻”C.批判君主专制 D.主张“工商皆本”66.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②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③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③①②67.近代以来,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权益方面,涌现出众多民族英雄。与下图场景有关的是(

)A.郑成功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68.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B.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C.1895年,中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D.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口炮台69.有学者认为,同为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却比义和团运动更好地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其主要原因是太平天国(

)A.颁布了《资政新篇》 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C.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D.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70.某同学参观中国工业遗产遗址,这个遗址始建年代1865年,主要遗存有:翻译馆、金陵制造局总办公厅、海军司令部等9处旧建筑以及大量技术档案。该遗产可以用来研究(

)A.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官僚企业 B.洋务运动时期的近代工业C.一战期间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晚清时期的外商企业71.如表为洋务运动时期部分新式学堂信息,据此可知,当时(

)类别年份学堂名称地点创办人外语学堂1862京师同文馆北京奕䜣1863上海广方言馆上海李鸿章军事学堂1887广东陆师学堂广州张之洞1890南洋水师学堂南京曾国荃技术学堂1866福建船政学堂福州左宗棠1887台湾西学堂台湾刘铭传A.实用人才培养受到重视 B.新式学堂遍布全国各地C.科学理性成为社会共识 D.官僚群体改革政治制度72.小鄂同学研读中国近代教育史时,查阅“第三届出国海军留学生一览表”中湖北籍学生名单,摘录如下表所示:姓名毕业学校出国日期学习年限回国日期学习国别和单位学习专业备注郑守箴船政前学堂第三届毕业生1886年3月6法国学部那蛮大院制造、算学、物理、化学据此判断,该留学生留学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73.某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查阅了如下资料:“三元里人民抗英”“甲午中日战争之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淞沪会战”。下列选项中,最符合该兴趣小组研学的主题是(

)A.近代中国反封建历程 B.近代中国自强历程C.近代中国反侵略历程 D.近代中国求富历程74.观察如图,这两部著作(

)A.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介绍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C.导致清政府中央权力的下移 D.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75.小明同学在查阅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不平等条约的评价时,发现了如下材料: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成为“国中之国”。该材料评价的条约是(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76.下面所列栏目是某班同学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

)A.师夷长技 B.走向共和 C.军阀割据 D.国家统一77.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这表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A.缺乏革命政党的领导 B.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C.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没有坚实的群众基础78.下面是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搜集的关于中国近代的文献。据此可知,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A.天朝上国的彻底崩溃 B.新兴力量的日益崛起C.政治民主的积极尝试 D.救亡图存的探索之路79.清末民初,我国注册公司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这一变化说明(

)时期注册公司数注册部门平均每年增加数1903-1908年265家清廷商部44家1912-1921年794家北京市政府农工商部80家A.民国政府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B.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C.民国初年政治经济同步发展 D.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影响广泛80.据统计,一战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00多万元;而自1914年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达1.17亿元,涉及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①民国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②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③西方列强忙于欧战④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1.“它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是指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国民革命82.毛泽东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由此可见十月革命的历史影响在于(

)A.冲击了传统的资本主义世界 B.推动了其他国家社会进步C.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推动了殖民地的民族解放83.标语、口号承载了重要的历史信息。下列标语、口号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②“打土豪,分田地”③停止内战,一致对外④“外争主权,内除国贼”A.①③④② B.③④②①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84.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点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的标志是(

)A.周恩来等人领导南昌起义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C.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85.1928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回顾总结道:“湘赣两省派来‘进剿’的反动军队,至少有八九个团,多的时候到过十八个团。然而我们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和敌人斗争了四个月之久,使割据地区一天一天扩大……原因就在于边界党的政策是正确的。”文章中提到的“割据地区”位于如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86.下面诗歌反映出的长征精神是(

)A.坚持不懈,革命首创 B.民主科学,爱国进步C.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D.艰苦奋斗,谦虚谨慎87.下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A.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 B.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C.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88.1933年之后,国民政府在日本的压力之下,被迫压制反日舆论,但采取了有侧重点的内部宣传策略,允许政府内部相对自由地对抗日问题发表意见,统一党内认识,争取其政略为社会所理解和认同。这说明国民政府(

)A.抗战宣传具有欺骗性 B.积极推行全面抗战路线C.及时调整了内外政策 D.保障了公民的言论自由89.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90.抗日战争时期,以下战役的发起者是(

)◆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余万人◆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多次,毙伤日、伪军2万多人,破坏铁路474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摧毁大量敌人据点,缴获大批枪炮、物资,打破了日军的“囚笼”。A.东北抗日联军 B.八路军C.新四军 D.中国远征军91.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二中全会是一次城市工作会议,是历史转变点”。林伯渠也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是历史上转变点,也可以说是‘城市工作会议’”。“历史的转变点”是指(

)A.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B.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C.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覆灭 D.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92.下表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各项工业生产的指标和完成情况。据此可知一五计划期间(

)指标单位1957年计划1957年实际发电量亿度159.0193.0生铁万吨467.4594.0钢万吨412.0535.0棉纱万件500465.3A.超额完成棉纱生产任务 B.重工业发展较快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轻工业发展迅速93.1955年4月,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发言: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15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此次国际会议指的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C.雅尔塔会议 D.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94.下图创作于1953年。其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工业建设以轻工业为中心 B.大跃进导致经济比例失调C.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高涨 D.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95.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下图内容是王进喜日记的部分内容,他被称为(

)A.“铁人” B.“党的好干部”C.解放军好战士 D.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96.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其主要思想是(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实施“走出去”战略9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98.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讲道,“5年来,我们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0多万个就业岗位”。这可以直接说明中国(

)A.形成了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关系B.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C.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99.(多选题)有学者认为,周朝施行井田制,既作为诸侯百官的俸禄等级单位,又作为控制庶民的计算单位。井田制下的土地一律不准买卖只能由同姓依照嫡庶的宗法关系去继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井田制下土地为周王私有 B.奴隶用铁制农具进行耕作C.井田制是分封制实施的基础 D.井田制会导致土地疯狂兼并100.(多选题)西汉建立初期的国家政治制度,基本上都沿袭了秦代模式。以下能够体现“汉承秦制”的是(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察举制 D.郡国并行制

参考答案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原始社会时期(中国)。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文化位于长江下游,应为③,C项正确;大汶口文化位于黄河下游,应为②,排除A项;元谋人遗址位于今云南省,应为④,排除B项;北京人遗址位于今北京市郊周口店,应为①,排除D项。故选C项。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商汤推翻夏朝统治和周武王推翻商纣王统治时,均打着“天命”的旗号,体现了商周时期将王权与神权相结合,通过“天命”来强化王权,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集权政治没有形成,排除A项;商朝时期占卜盛行,西周时期并不盛行占卜,材料只体现了“天命”代表的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没有涉及占卜活动,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商周时期的天命观,没有体现以血缘为核心宗法等级,排除D项。故选B项。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中国)。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受分封制影响,中国人有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做法,C项正确;据所学,原始民主禅让制与中国人把祖先封地作为姓氏无关,排除A项;据所学,夏朝开创的世袭制并非中国人以祖先封地为姓氏的渊源,排除B项;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与中国人将祖先封地作姓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西周时,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来的诸侯国,是周王室在地方上的代言人,对周王室承担军事等义务,形成“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局面,B项正确;据所学,自夏朝创立王位世袭制开始,已由“天下为公”发展成为了“天下为家”,排除A项;据所学,“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的体现,排除C项;据所学,“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反映的是隋朝创立的科举制,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根据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等级,A项正确;宗法制、世袭制以血缘为标准,材料无法反映血缘关系,排除B、C项;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首领传承制,材料明显显示的是周朝的分封制,排除D项。故选A项。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根据所学何尊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是西周时期,C项正确;由于何尊是西周时期的祭器,所以不是夏朝,商朝和东周时期的,排除A项、B项、D项。故选C项。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商周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下,受封奴隶主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不得转让与买卖,C项正确;井田制下,土地归国家所有,排除A项;井田制主要采用奴隶集体耕作的方式,排除B项;夏商周时期,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农具以及少量青铜农具,排除D项。故选C项。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取自道家老子的《道德经》,倡导无为而治思想,B项正确;《道德经》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所以和儒家、法家以及墨家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代表下层民众尤其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希望有一个最贤能者管理攻令统一的中央政权,使自己的生活得到相对的稳定,其政治主张“尚贤"尚同"即是反映,故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尚贤”非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排除ABD项。1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中国)。据本题材料“经过长期纷争,许多中小诸侯国消失后形成了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七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B项正确;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晋逐步不复存在,排除A项;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鲁逐步不复存在,排除C项;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晋逐步不复存在,排除D项。故选B项。1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材料反映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他不挑剔学生的出身,因此他能够取得“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他有教无类的思想,D项正确;“道法自然”、“相生相胜”不是儒家思想,与孔子无关,排除AB项;“格物致知”是宋朝理学的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1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据本题材料“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孔子主张“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A项正确;据所学,“道法自然”是老子的主张,排除B项;据所学,“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排除C项;据所学,“国不法古”是法家代表商鞅的主张,认为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必要效仿古法,排除D项。故选A项。13.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多地出现战国时期的铁器,说明当时铁器的广泛使用,反映了生产力的提高,D项正确;“开始”一说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各地均衝发展”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生产力提高,未体现农耕技术成熟,排除C项。故选D项。14.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的服兵役以家庭为单位的,一个家庭只需要一人服役,赋税亦是如此,因此商鞅变法时期将大家庭变为一个个的小家庭,户数能够增加,服役人口和赋税人口自然也就增加,有利于繁衍人口、增加赋税收入、扩大兵员,B项正确;集小都乡邑聚为县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剥夺限制贵族特权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与题干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实行什伍连坐制互相纠察告发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但与繁衍人口、增加赋税收入及扩大兵员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可知,秦朝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即秦统一的意义,D项正确;秦统一的背景有: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各地域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商鞅变法后,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公元前230一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相继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排除B项;秦统一的方式是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1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根据“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B项正确;周武王建立了周朝,是在战国出现之前,排除A项;唐太宗和明成祖分别是唐朝和明朝的皇帝,都与“并吞战国”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1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实现统一、定都咸阳”“设置郡县,拘泥统一文字”“北击匈奴,修长城”的信息综合思考,可直接得出反映的历史时期是秦朝,B项正确;西周、唐朝、明朝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CD项。故选B项。18.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秦朝。据题干材料可知主要结论:秦朝确立了三公九卿制的中央机构。C项正确;ABD项都不符合题干,排除ABD项。故选C项。19.C【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虽然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秦朝建立后统一的文字,使得各民族间有了能够交流的工具,C项正确;各民族之间之所以能够进行文化交流是因为有统一的文字,而不是因为疆域辽阔、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排除ABD项。故选C项。20.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本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中国古代西汉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A项正确。尊崇儒术是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是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延续,排除B项;推恩令属于汉武帝时期的措施,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设立中朝属于对秦朝专制主义的延续,并非重大调整,排除D项。故选A项。2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武帝时(中国)。据题意可知;此官职的职责是代表中央按“六条”标准监察地方,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将全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所辖郡国进行巡视监察,D项正确;丞相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排除A项;太尉管理军务,排除B项;中朝是决策机构,排除C项。故选D项。2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所学可知,《汉书》成书于东汉时期,并非汉武帝时代的史实著作,D项符合题意;甲骨文主要用于记录商人的占卜,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西周何尊上的铭文,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和书法在魏晋时期成为一种艺术等三个说法均符合史实,与题意不符,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2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设置十三部刺史,刺史虽然级别不高,但是巡查时代表中央,体现的是以小制大,位卑权重的特征,D项正确;推恩令体现的是分化王国势力,排除A项;任用酷吏打击豪强游侠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察举制是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材料“政府不仅实行盐铁官营,还向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可知,政府通过垄断盐铁经营、征收财产税等措施抑制工商业发展,说明政府推行抑商政策,C项正确;农业生产遭严重破坏从材料中无法看出,且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上述措施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但入不敷出的说法材料中并未表明,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通过颁布“推恩令”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C项。25.B【详解】依据材料“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的历史”,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史记》,B项正确;《春秋》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排除A项;《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排除C项;《资治通鉴》是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排除D项。故选B项。26.C【详解】根据表格可知,东汉皇帝大多年幼早逝,皇帝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外戚掌握,皇帝长大后,为了亲自行使君权就要依靠宦官,除掉外戚,就又出现宦官专权的现象,如此反复循环,致使东汉出现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C项正确;“七国之乱”出现在西汉,排除A项;“焚书坑儒”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中朝”制度出现于汉武帝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2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根据所学可知,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大力推动民族交融。仿效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习俗,重新修订官制礼仪等,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交融,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这符合材料中的描述,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司马氏代魏、王安石变法均没有“朝中禁止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通婚”的内容,排除ACD项。故选B项。28.B【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北魏(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说汉语、穿汉服、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通婚,B项正确;商鞅变法、唐玄宗改革以及王安石变法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29.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的中国。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少数民族和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之间呈现相互影响,说明的是当时民族交融加强,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族交融趋势加强,非经济重心南移、农业生产恢复及社会分工扩大,排除ABC项。故选D项。30.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频繁,民族纷争,社会动荡,以及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推进,北方各民族纷纷内迁,南方社会相对安定,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这些因素共同引发了北民南迁的现象。因此,上图体现的政治趋势,其主题是民族人口迁移,D项正确;我国古代政治重心主要是自西向东转移,不是由北向南,排除A项;政府职能扩大指的是政府管控的范围等扩大,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排除B项;国家走向统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分裂是常态,南北局部统一很少,排除C项。故选D项。3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三国时期(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221年,刘备称帝,建立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B项正确;其余选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ACD项。故选B项。3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良田,小麦种植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水稻种植技术有了提高,江南经济快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期,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C项正确;大量优良农作物的不断引进、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都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且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B项和D项。故选C项。33.C【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根据材料“我国某一历史阶段的朝代更迭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之后,西晋建立,故①为西晋;北方十六国之后,北魏统一北方,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故②为北魏;西魏后来被北周取代,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故③为北周,C项正确;A项、B项和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B项和D项。故选C项。3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将唐朝推向历史的全盛时期”说明是唐朝的“开元盛世”,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在位期间,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D项正确;唐高祖、唐高宗统治时期,并未出现盛世局面,排除A,C两项;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是“贞观之治”,并非唐朝的全盛时期,排除B项。故选D项。3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隋朝(中国)。结合所学可知,秦、隋两个王朝虽然统治时间短,但都开创了为后世沿袭继承的重要制度,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度,这些制度都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A项正确;隋朝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的水上运输通道—大运河,秦开凿的灵渠只沟通了漓水和湘水,排除B项;秦朝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隋朝并未修筑,排除C项;秦朝以法家思想治理国家,推行以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统治,隋朝未采取此类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3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年),唐朝与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此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该少数民族是吐蕃,A项正确;唐朝通过武力征服了突厥,排除B项;唐时一支鞣羯族,形成了黑水鞣羯和粟末鞣羯两个部,唐玄宗时,册封粟末鞣羯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排除C项;唐玄宗时,册封回纥首领怀仁可汗,排除D项。故选A项。3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的图片信息可知,此种耕作工具是隋唐时期出现的曲辕犁,推动了耕作的发展,C项正确;秦汉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已在全国大范围普及,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排除B项;魏晋时期南方主要以翻车、曲筒等为主,而北方则主要应用桔槔、辘轳、滑车等,排除D项。故选C项。38.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本题朝代更迭示意图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西晋经过短暂统一后灭亡,此后中国经历了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多个政权并存更迭的分裂时期,最后隋朝统一,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是分裂走向统一,A项正确;示意图主要反映的是朝代更迭,不能体现民族交融的加强,排除B项;示意图中十六国与东晋、南北朝之间存在南北政权对峙的时期,但不是主要趋势,排除C项;据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示意图可知政权更迭频繁,但图中的主要趋势是最后走向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39.D【详解】依据材料“后代实受其利焉”、“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可知,材料强调的是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对后世的功绩,说明大运河的开凿有深远意义,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大运河对后世的影响,没有体现对隋朝的影响,而且大运河并没有巩固隋朝的统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隋朝因修运河而亡,而且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大运河对后世的影响,这是隋炀帝的历史功绩,并没有体现隋炀帝的过错,排除C项。故选D项。4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选人不论出身”说明科举考试扩大了选官范围,让不同门第、地域、行业的人都有机会入仕,扩大了统治基础,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科举制的选官范围,而非选官标准,排除A项;“避免了腐败”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消除了弊病”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4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唐朝科举考试内容由“时务策、经义”到“加试杂文(诗赋)”再到“考诗赋为主”,这种内容的变化体现了中央政府注重对参考者文化素养的考查,D项正确;材料主要阐述唐朝考试内容的变化,没有涉及科举考试的资格,不能反映扩大了统治基础,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发展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但唐朝科举制尚不完善,不能表述为“实现了”公平公正,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考试内容的变化,并非考试科目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4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曹魏、西晋时期(中国)。材料表明,较之曹魏时期,西晋一朝出身高门与一般士族通过朝廷选举入任的人数比例要高出不少。这是因为九品中正制的推行,世家大族在朝廷中的地位与影响日益扩大的结果,C项正确;世卿世禄制是在夏商西周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A项;察举制是在西汉汉武帝到东汉实行的选官制度,排除B项;隋炀帝创立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C项。4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和所学可得出主要结论:780年,在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实行的情况下,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的目的是,解决财政困难,C项正确;据所学,两税法承认而非遏制土地兼并,排除A项;据所学,两税法是在均田制无法推行的背景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其目的并不是要强化均田制,排除B项;据所学,放松人身控制是两税法产生的影响而非其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4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图片有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字样,结合所学可得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下,相权一分为三,采用程序分权的方式,体现了中枢权力机构不断完善的特征,D项正确;三省六部制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的特征,排除A项;“权力分配格局发生剧变”表述有误,三省六部制体现的是分权制约的信息,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与削弱地方权力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中国)。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被世人称为“书圣”,其代表作有《兰亭集序》、《丧乱帖》、《姨母帖》等,B项正确;《杨大眼造像记》是北魏时期的石刻,排除A项;《自叙帖》是唐代怀素的代表作,排除C项;《金刚经碑》是唐代柳公权所作,排除D项。故选B项。46.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魏晋时期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对南北朝时期农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D项正确;唐朝才出现曲辕犁,不可能对南北朝时期的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排除A项;唐朝出现筒车,排除B项;《神农本草经》是医学专著,排除C项。故选D项。47.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五,五分养兵”可知,北宋实行募兵制政策,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大部分用来养兵,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的财政危机,D项正确;北宋时期经济发展繁荣,而不是匮乏,材料没有体现经济情况,排除A项;材料描写的是募兵制带来的财政危机,没有体现军队的强大,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军队腐败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4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据图示信息可知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结合所学可知是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北宋,并不是唐朝,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北宋中央权力分配,并不是强化对地方的控制,排除C项;分割宰相的权力,说明宰相权力得到削弱,排除D项。故选B项。49.C【详解】根据“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路是北宋的监察区,四监司是路的下属机构,分化了军权、司法权、财政权等,路的下属机构府州军监,长官由知州担任,又设通判监督知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地方的这一设计旨在通过分化事权的办法来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A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不能体现,材料体现的是北宋通过分化事权来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B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没有体现北宋政府采取措施打压武将,重用文臣,排除B项;积贫积弱是北宋的特点,但是不能通过材料直接得出此认识,结合所学可知,北宋为强化中央集权采取重文轻武,分化事权等措施,因此增加了政府开支,出现“三冗”局面,为北宋的积贫积弱埋下祸根,排除D项。故选C项。5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元朝建立驿站制度,便于政务信息的传递的和提高政策落实的速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驿站制度有利于政务信息的传递,并不会缓和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排除A项;驿站制度有利于政务信息的传递,不会扩大地方权力,排除C项;驿站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未涉及政权与族权的结合,排除D项。故选B项。5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元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元朝,元朝时期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然处于领先地位,因此C项正确;材料是对元朝时期的描述,非秦汉、隋唐及明清,排除ABD项。故选C项。5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四大中央机构之一”“掌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机构为宣政院,它是元朝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地区的军政事务,C项正确;元朝中书省为中央行政机构,直接管辖大都附近的腹里地区,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元朝巡检司主要为州县所属捕盗官,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元朝宣慰司为行省和郡县间的承转机关,分道掌管郡县,管理军民事务,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5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根据“苏浙一路的上供便超过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可知宋朝丝织物的消耗仰仗东南,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A项正确;宋朝时期全国的绢帛消耗多仰仗东南,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非商业市镇的兴起和赋税制度的改革,排除BD项;宋朝时期并没有取消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故选A项。5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以后(中国)。据材料可知,元大都在北京,通过改道大运河,保障大都的物资供应就是南方财富北运,C项正确;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A项;材料虽然强调元代以后修建了京杭大运河,但是材料表明京杭大运河加强南北的联系,不涉及对外,排除B项;京杭大运河涉及河运,不涉及海运,排除D项。故选C项。5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得出主要结论:宋代商业发达,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也非常繁荣,设置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市舶司,所以材料的主题是宋代商业,B项正确;唐朝的金融、元朝的外贸和明朝的经济均与材料“出现最早的纸币”不符,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5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瓦剌、鞑靼、奴儿干都司”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明朝时期,鞑靼和瓦剌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并且明朝还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对东北地区进行管理,所以材料中的地图是明朝形势图,C项正确;A、B、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57.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设置内阁辅助皇帝办公,非中央一级的法定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D项正确;内朝是汉朝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排除A项;参知政事是宋朝时期设置的机构,排除B项;军机处是清朝设置的机构,排除C项。故选D项。58.C【详解】元朝灭亡之后,元朝残余势力返回草原地区,成为威胁明朝初年北部边境的主要力量,因此明朝修建长城的防御对象是蒙古族,C项正确;明朝时期匈奴已经不在中国境内,排除A项;满族、女真族在明初尚未威胁到明朝的统治,排除B、D项。故选C项。5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可知,乾隆的言论体现出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清朝对应这一特点的核心史实是雍正为强化皇权增设军机处辅政,C项正确;废丞相、设内阁和重用宦官都是明朝强化君权的措施,不符合材料,排除ABD项。故选C项。60.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军机处”“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红楼梦》”等信息可知这是明清时期,结合所学,明朝政治上废丞相制度,清朝设军机处等使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军事上明朝戚继光抗倭,清朝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高产作物的引进等和文化上小说的发展、京剧的形成等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综合可知,材料信息主要体现了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项正确;材料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多方面,A项只涉及政治方面,C项只涉及文化方面,AC项片面,排除AC项;面对新航路开辟、西欧早期殖民扩张、西学东渐等新的世界形势,明清时期确实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如材料中高产作物的传入,但在根本上,封建制度、小农经济等未发生变化,且B项片面理解材料,排除B项。故选D项。61.C【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犁将军始设于1762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军务,是清政府西北边疆政策的践行者。因此,伊犁将军可为我国边疆史地研究选题提供参考,C项正确;奏折制度、中书省以及科举制并未专门为边疆治理设置,因此并不能作为边疆史地研究选题的参考,排除A、B、D项。故选C项。6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但其实这一时期清朝也初显了统治危机”,可以看出在盛世的同时,也潜伏着危机,比如清朝内部白莲教起义屡屡发生,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近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倭寇危害严重,主要发生在明朝中叶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与康雍乾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后期(中国)。根据所学可知,《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几何原本》都涉及对西方科技知识的介绍,D项正确;据所学,《本草纲目》是对中国古代医药学的总结,并未包含西方科技知识,排除A、B、C项。故选D项。6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明清时期的经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官营手工业衰落,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所以D项应为材料补充内容,D项正确;铁农具广泛使用,牛耕进一步推广,都是在春秋时期开始使用,战国时扩大,排除A项;平准均输是指在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的经济政策,排除B项;北宋初年在四川成都开始使用纸币进行交易,排除C项。故选D项。65.C【详解】根据材料,黄宗羲批评君主是对于天下危害最大的人,顾炎武主张把天下的权力交给全天下的百姓,而不是皇帝一人独断,王夫之反对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三人都批判君主专制,C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三位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方面的主张,与“个性自由”“工商皆本”关系不大,排除A项、D项;“兼爱”“非攻”是墨家的主张,排除B项。故选C项。66.A【详解】根据所学,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北朝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明朝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按照东汉、南北朝、北宋、明朝的时间先后顺序,正确排序是①③②④,A项正确;①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早于②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排除B项、C项;③北朝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早于④明朝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排除D项。故选A项。6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材料涉及“虎门销烟”浮雕,据所学可知,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B项正确;郑成功虽然也是民族英雄,但是虎门销烟与郑成功不相关,排除A项;左宗棠虽然是民族英雄,但是他反抗侵略的活动与他收复新疆相关,与虎门销烟无关,排除C项;邓世昌反侵略的活动出现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材料涉及虎门销烟,排除D项。故选B项。68.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这属于历史解释,A项正确;其他三项都属于历史事实,不属于历史解释,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69.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所以更好地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D项正确;《资政新篇》只是太平天国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并未实施,排除A项;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是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所建立的政权依然是封建性质的,所以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现代化,排除C项。故选D项。7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865年(中国)。据材料“这个遗址始建年代1865年,主要遗存有:翻译馆、金陵制造局总办公厅、海军司令部等9处旧建筑以及大量技术档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时期,兴办近代军用工业,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B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间是1912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一战期间是1914——191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金陵制造局总办公厅、海军司令部等9处旧建筑”,是与军事相关的,并不符合外商企业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7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当时地主阶级洋务派为挽救危局,通过创办外语、军事、技术等方面的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福州、台湾几个地方,“遍布全国”用词不当,排除B项;当时科学理性思想得到传播,但“成为社会共识”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新式学堂的创办和人才的培养,与改革政治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7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材料楚国留学时间为“1886年3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处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运动的一项内容就是派遣留学生,A项正确;维新变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排除B项;清末新政是1901年开始,排除C项;辛亥革命的时间是1911年,排除D项。故选A项。7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由材料“三元里人民抗英”“甲午中日战争之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淞沪会战”可知,这些事件是不同时期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的进行伟大斗争,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自强”,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不是反封建,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求富”,排除D项。故选A项。7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戊戌变法时期(中国)。据图示信息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为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D项正确;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排除A项;维新变法学习的是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B项;导致清政府中央权力的下移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7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由材料中“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设立使馆界”等内容可知,该不平等条约为《辛丑条约》,C项正确;《天津条约》的签订是对中国主权的进一步破坏,通过这个条约,中国被迫开放新口岸,允许内江通航通商,使法国殖民者得以进一步侵入中国进行掠夺,给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排除A项;《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扩大,不仅承认《天津条约》有效,还让英法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排除B项;《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D项。故选C项。7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清末民初(中国)。据图示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历史剧是关于辛亥革命的内容,辛亥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