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随堂练习答案(全)_第1页
大学语文随堂练习答案(全)_第2页
大学语文随堂练习答案(全)_第3页
大学语文随堂练习答案(全)_第4页
大学语文随堂练习答案(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千古风骚一.《黍离》和《蒹葭》〔一〕填空题:1、《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为〔风骚〕,《诗经》开创了〔赋与兴〕三种艺术创作手法。2、根据音乐的不同,《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局部。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黍离》〕4、《蒹葭》刻画了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伊人〕形象,她的可望不可即使本诗有了空灵蕴藉的〔竟境〕美。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二〕选择题:1、诗经最具代表性的章法结构是〔A〕A.重章叠句,一唱三叹B.层层递进C.首尾照应D.赋、比、兴2、周平王东迁后,一位大夫回到西周故都,只见黍苗遍野,没有了昔日的繁华,不禁悲从中来,对天呼号。这种对《黍离》背景的解说来源于〔C〕A.论语B.孟子C.毛诗序D.诗经3、“黍离之悲〞是自古以来文人们抒发爱国情愫的一种典型的文化意象。在以下诗文中可以找到它的影子:〔D〕A.诗经《蒹葭》和楚辞《湘夫人》B.唐诗《春望》和诗经《蒹葭》C.唐诗《春望》和宋词《定风波》D.唐诗《春望》和宋词《扬州慢》4、《蒹葭》三章开头都写到“蒹葭、白露〞,用清秋景象引出诗人后面的抒情。这种写作方法叫〔A〕A.起兴B.赋C.比喻D.象征5、对于《蒹葭》这首诗的内容有多种说法,一般采用的说法是〔〕A.招贤说B.恋歌说C.挖苦襄公说D.写景说〔三〕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后的扩号里打√或打×〕1、诗经又叫“诗三百〞,它共收有西周中叶到东周的300首歌谣。〔×〕2、《黍离》在抒情上运用“赋〞的手法,直抒胸臆,反复呼号亡国之痛。〔√〕3、《蒹葭》的主题是描写诗人因秋天来了草木凋零而伤感悲秋的情景。〔×〕4、“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蒹葭》的中心意象,表现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5、《诗经》是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源头。〔×〕〔四〕问答题:1、何谓“黍离之悲〞?请联系我国古代诗词的一些具体句子谈谈它的含义。2、从《蒹葭》一诗分析诗文中常见的“企慕情境〞。①《蒹葭》是一首充满怅惘之情的恋歌,表现了诗人痴心思慕和追寻“伊人〞却不能如愿的无限忧伤,创造出了一种“企慕情境〞,即表现所渴求的对象在远方.在对岸,可以眼望心至却不可以手触身接,是永远可以向往但永远不能到达的境界。②《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它与《蒹葭》所表现的情境完全一样,“游女〞与“伊人〞,都是“在水一方〞,都是“从之〞而不能得之,望之而不能近之,如水中观月镜里看花,假设即假设离,假设隐假设现,可望而不可求。这就是典型的企慕难求之情境,钱钟书称之为“距离的伤感〞。《古诗十九首》咏叹牛郎织女的河汉之阻:“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正是“渴望难即,欲求不遂〞之境。其他例子还有屈原的《湘夫人》和《湘君》.张假设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3、请将《蒹葭》一诗改写成现代诗歌。我追寻那芦苇般美丽的少女……那河边的芦苇茂盛地生长,又怎能敌得过,随季节袭来的凛凛严霜!那传说中美丽的女子,被阻隔在河水宽阔的远方!沿着激流我逆流而上,那寻找的道路多么漫长!顺着河流我寻着她的方向,朦胧之中我仿佛看到她,就在那水的中央!那河畔的芦苇多么茂密,那清冷的白露把相思冻僵!那美丽可爱的女子啊,她就在水草相接的地方匿藏!我逆流而上寻找她的踪迹,多少的坎坷让我有心无力!我顺着河岸去追寻她的身影,她的身影就在那水中的洲坻!这河畔的芦苇多么茂密,那寒冷的秋露越发的凶厉!那美丽如梦的女子啊,在那远方的水滨哭泣!我逆水急追,寻找她的形迹,那道路漫长加重我的心急!我顺流跟随,她却被送上了水中的沙堤!五、作文题:1、我所思恋的……2、千秋家国梦^写作要求:1、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言顺畅。2、体裁不限,可写记叙文、议论文,也可写诗歌。3、除诗歌外,其他体裁字数不少于800字。二.《涉江》和《湘夫人》〔一〕填空题:1、屈原出生于战国时〔楚国〕的一个贵族之家,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2、屈原开创的“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和典范。大量使用标志性用语〔兮〕是楚辞语言的一大特色。3、屈原在《涉江》中以描写他的奇特服饰来衬托自己的〔〕,以船行非常缓慢来表现〔〕。4、《湘夫人》选自〔《九歌》〕,它与屈原的另一首诗〔《湘君》〕结构相似,语气照应,虽自成篇章而浑然一体。5、《涉江》:苟余心之端直兮,〔〕。《湘夫人》:嫋嫋兮秋风,〔〕。〔二〕选择题:1.《汉书·艺文志》辑录《屈原赋》二十五篇,其书久佚,后代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汉代学者〔〕辑集的《楚辞》。A.司马迁B.班固C.刘向D.贾谊2.“九歌〞原是古曲名,相传始于夏朝初年,后来一直流传于南方.成为〔〕。A.民间歌曲B.文人诗歌C.爱情歌谣D.祭神乐歌3、《九歌》并没把日神、月神、河神、山神等神灵刻划为等级森严的人类制裁者,而以关心和同情来歌唱这些〔〕。A.配偶神B.自然神C.浪漫神D.民间神4.《涉江》选自《楚辞·九章》,是屈原〔〕时代的作品。A.青年B.中年C.晚年D.少年5.《涉江》中所写的梦想世界表现了诗人欲寻求精神抚慰的〔〕的心情。A.孤独苦闷B.悲愤沉痛C.炽热浪漫D.执着坚决〔三〕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后的扩号里打√或打×〕1、屈原主张联齐抗秦,而秦最后统一了天下。因此他有违历史开展的潮流。〔〕2、屈原开创的“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和典范。〔〕3、屈原清高孤傲,《涉江》一诗集中表现了他难以排遣的孤独寂寞之情。〔〕4、《九歌》是屈原根据民间祭神乐歌加工改写的,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浪漫主义气息。〔〕5、《湘夫人》开头,诗人选用了传统文化中最能触发人悲愁之情的典型动态秋景来渲染愁情。〔〕〔四〕问答题:1、分析《涉江》的主题。《涉江》通过描述诗人被流放江南的历程和感触,表达了诗人对黑暗腐败的楚国统治集团的批判,对自己“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遭遇的愤慨,抒发了对故国的热爱和眷恋,对自己政治理想执着与坚决。诗中也流露了诗人失意的哀伤和孤独苦闷.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2、分析《涉江》一诗的语言特色。语言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由于国事日艰和个人遭遇困厄,诗人揭露抨击黑暗时语气悲愤剧烈,表达和坦露情感时言辞直白炽热,爱憎清楚,斩钉截铁。①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诗的开始,诗人便采用了象征手法,用好奇服.带长铗.冠切云.被明月.佩宝璐来表现自己高尚的志行,以驾青虬.骖白螭.游瑶圃.食玉英来象征自己高远的志向。诗末的乱辞,又连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以鸾鸟.凤凰.香草来喻具有美好节操的正直的人;以燕雀.乌鹊.腥臊来喻小人和邪恶势力;又以天象为喻,慨叹生不逢时。充分抒发了诗人内心对当前社会的深切感受。②大量使用楚辞的标志性用语“兮〞,无论用于句中句末均灵活多样,起到了传情达意的功用,表现了高超的语言造诣。3、分析《湘夫人》开头四句的艺术特色。诗的开头四句情景交融,极富艺术特色,千百年来脍炙人口。①诗人选用传统文化中最能触发人悲愁之情的典型动态秋景来渲染愁情。所谓“女思春,士悲秋〞。②诗人用“愁〞字定下感情基调,再借秋景来渲染.扩散.深化愁情。③诗人运用了“嫋嫋秋风.洞庭洪波.落木萧萧〞三个景语兼情语,巧妙地构成了一幅完美的悲秋图。〔五〕作文题:1、《谈信仰》〔1〕体裁:议论文。字数600。〔2〕论点鲜明,论据充分,逻辑严谨。2、用现代汉语改写《湘夫人》一诗。写作要求“〔1〕不能照原文翻译,要改写。〔2〕要有情节和细节描写。〔3〕尽量用诗化的语言。三.《上邪》和《西北有高楼》填空题:1、“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掌管宴会游乐时所用的音乐,还担负〔〕的任务。“乐府〞后来成为了〔〕的名称。2、现在可见的汉乐府民歌是由宋代郭茂倩的〔〕收录的。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诗歌的又一伟大成就。3、在汉乐府中,女性题材作品占有重要位置,如《上邪》〔〕〔〕等。4、《古诗十九首》是汉代〔〕的作品,梁代萧统将其收入〔〕后才题为此名。5.《古诗十九首》是受五言乐府诗的影响而形成的我国最早的〔〕,在中国诗歌开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被称为()。选择题:1、《古诗十九首》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在东汉末动乱的社会环境中不安的生活和苦闷的心情。A.中下层文士B.劳动人民C.思妇游子D.女性2、《上邪》充分表达了汉乐府民歌极富艺术感染力、感情〔〕的特色。A.含蓄委婉B.剧烈直露C.壮烈豪放D.乐观旷达3、“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这两句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是〔〕A.反问与比喻B.设问与用典C.设问与排比D.反问与用典4、《西北有高楼》的主题是〔〕A.感慨知音难遇B.表达思妇游子之情C流露思乡怀亲之情D.表现仕途失意之情5、《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用〔〕的手法描写了对秦罗敷的美。A.侧写与夸张B.正写与夸张C.正写与比喻D.侧写与比喻〔三〕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后的扩号里打√或打×〕1、《上邪》以极反之语写极真之情,在无理中见情理,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2、“乐府〞只指汉代民歌,不能用以称魏晋到唐代可以配乐的诗歌和后人效仿的乐府古题的作品。〔〕3、汉乐府民歌开诗歌的浪漫主义新风,具有高超的叙事技巧。〔〕4、《古诗十九首》中的每首诗都是以首句为题。〔〕5、《西北有高楼》中的“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表达了男女的爱情理想。〔〕〔四〕问答题:1、对《上邪》一诗中塑造的女主人公形象加以赏析。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性格活泼坦荡,语言爽直率真,感情炽热痴迷,风格痛快淋漓的女性,在她的身上典型地反映出北方民族苍天茫野.无拘无束的自由性格和任情而发的艺术追求。由于这位姑娘特别出奇的表爱方式和特别热烈的表爱誓词,致使千载之后,她的神情声音仍能活脱脱地从纸上传达出来。这首诗充分表达了汉乐府民歌感情剧烈而直露的特色,极富艺术感染力,对后世诗歌的影响极大。2、分析《上邪》独特的设誓和抒情方式。《上邪》语言质朴古拙,句式参差有力,情感大胆热烈,誓辞惊心动魄。在诗中,女主人公从“山无陵〞到“天地合〞,假设了五种奇特的自然变异,用以强化自己“长命无绝衰〞的表白,以极反之语写极真之情,在无理中见情理,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在这一连串看去无稽而荒唐的假设中,真切传神地传达出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3、分析《西北有高楼》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这首诗将眼前静态的视觉意象与心底流动的听觉意象融汇一体,以实写虚,化虚为实,虚实相生。诗的开头四句突兀而起,既实写高楼的华美壮观,又渲染出一种飘忽迷离的气氛,接着引出对乐声的描写,并设置一问一答。“无乃〞一词透出一丝游移不定,增添了诗的凄迷气氛。最后在袅袅余音中点出“知音〞之叹,生出双鹄齐飞的向往。至此,曲终人痴,与开头的危楼劈空遥相照应。这种如细丝盘缠的章法,构成了此诗深婉悱恻的艺术风格。〔五〕作文题:1、根据《汉乐府·上邪》,发挥想象,编写一篇以女性为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写作要求:(1)自己为作文命题,并为文中人物命题。(2)运用本诗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3)字数在600-800左右。2、以《听琴》或者《听……》〔可以是鼓声、涛声、鸟声、风声、雨声等等〕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要求:体裁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四、《短歌行》和《饮酒》〔其五〕填空题:1、曹操,字〔〕,曹丕称帝建魏后追尊他为武帝,史称〔〕。2、曹诗雄健深沉、〔〕,他所开创的一代诗风被称为〔〕3、陶渊明,自号〔〕,晚年更名潜。〔〕时期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4、在陶渊明退隐后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的是〔〕和〔〕,它们也成为陶诗的重要题材。5、问君何能尔,〔〕。〔〕,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二〕选择题:1、曹操在宴会上高唱的《短歌行》,表现出了他所具有的〔〕。A.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B.篡夺汉室的狼子野心C.借酒消愁的消极情绪D.年事渐高的焦虑心情2、《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呼唤,坦露了曹操〔〕心迹。A,贪得无厌B.渴求贤才C.统一天下D.慷慨放达3、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及写诗喜用的体裁是〔〕。A.盛唐及七言B.先秦及四言诗C.东晋及五言诗D.西汉及五言诗4、《饮酒》诗表达了陶渊明摈弃功名、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其全篇的纲是〔〕A.心远B.采菊C.悠然D.饮酒5、“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几句诗中用了A.疑问和比喻B.反问和夸张C.疑问和排比D.设问和比喻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后的扩号里打√或打×〕1、《短歌行》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慨叹,表现出曹操的精神状态是消极颓唐的。〔〕2、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中国人自尊自强的精神准那么。〔〕3、陶渊明辞官归里后嗜酒爱菊,《饮酒》一诗宣泄了他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4、《饮酒》中“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反问〞。〔〕5、在曹操发出的人生短促的慨叹声里,蕴藏着统一天下的雄心壮怀。〔〕问答题:1、分析《短歌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①这是一首寄托深沉,气魄宏伟,感情充分的政治抒情诗。曹操通过在宴会上慷慨高歌,抒发了渴贤求才的迫切心情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②这首诗感情色彩十分强烈,反映了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爱才.礼贤.进取,胸襟开阔,目标远大。在他苍凉的诗句中,洋溢着慷慨放达的生命激情;他在发出的人生短促的慨叹声里,蕴藏着统一天下的雄心壮怀。2、分析《短歌行》语言特色。在诗的语言方面,曹操采用庄重古雅的四言句式,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加强了诗的内在力量的表达;他还借用《诗经》.周公的典故,使诗的立意更加深远。特别是他继承并活用《诗经》的比兴手法,用“朝露〞喻人生短暂,用“乌鹊择枝〞喻贤士择主,用明月喻贤才,用山海喻志向胸怀,等等,形象生动而诗意委婉。3、分析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的语言特色。本诗用意深微而语言质朴,用字自然又极为精当,如“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活画出了诗人在采菊之际,无意看山而偶然见山的悠然神情,看似信手拈出,实那么精心锤炼,于平淡朴拙之中见其语言功力。充分表达了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淡而有味,意蕴醇厚的特点。作文题:1、《也谈“不为五斗米折腰》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是曹操《短歌行》中的句子。不厌就是不满足。请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为标题,自拟一个副标题,写一篇议论文。写作要求:以上两题都要求写议论文。论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楚。字数不少于800。第二章诸子华章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填空题:1、孔子是〔〕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学派的创始人。2、孔子一生培养弟子〔〕余人。儒家的“六艺〞是指〔〕。3、儒家学派和中国古代文化最重要的典籍之一是〔〕,它是〔〕整理编成的。4、《论语》共〔〕篇,是一本〔〕体的散文集。5、本文集中表达了孔子的处世态度,即“〔〕、〔〕〞。〔二〕选择题:1、孔子著名的教育观“有教无类〞是指〔〕A.各阶层的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B.教育的内容不分类别C.受过教育的人不必分类别D.受过教育就不会成为败类2、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最核心的学说是〔〕A.义B.仁C.道D.德3、在本文中,孔子最欣赏其观点的弟子是〔〕A.子路B.曾皙C.冉有D.公西华4、本文中曾皙说的“冠者〞是指〔〕A.带头的人B.成年人C.戴帽子的人C.读书人5、“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中的“与〞的意思是〔〕A.参与B.和〔连词〕C.赞成D.给予〔三〕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后的扩号里打√或打×〕1、“千乘之国〞是指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国家。〔〕2、孔子提倡周礼,维护奴隶制度和君臣父子的等级名分,政治观点极为保守落后。〔〕3、《论语》共20篇,每篇均以首句前二字为标题,每篇又分假设干章。〔〕4、在本文中,子路自信轻率,冉有谦虚有礼,公西华谦恭善言,曾皙潇洒恬淡。〔〕5.“不耻下问〞是指不顾廉耻向下级要求什么事情。〔〕〔四〕问答题:1、说明孔子的文化地位和《论语》的根本内容。①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②《论语》是儒家学派和中国古代文化最重要的典籍之一。《论语》集中表达了孔子的思想学说。他提倡周礼,竭力维持西周的奴隶制度及与此相关的行为标准,维护君臣父子的等级名分,表现了其政治上保守的一面;但他又提倡以“仁〞为核心的新思想,反对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力主节用爱人;宣扬仁德,力主加强人们的伦理道德修养。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总结出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耻下问〞等许多至理名言,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奉献。2、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点的想法?3、本文所描写的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分析他的处世态度与思想。①孔子具有大教育家的风范:他和蔼可亲,循循善诱,教风民主,评点精当,倾听大于施教。他有智者的风度,仁者的宽容,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人生之路,对不同的看法并不横加指责,只是报以微笑,对稍加踌躇的人予以鼓励。这种尊重个性与思想自由的现象,表达了“百家争鸣〞的时代精神。文章还通过不同的谈话方式和内容,表现了不同的性格的人物形象:自信轻率的子路,谦虚有礼的冉有,谦恭善言的公西华,潇洒恬淡的曾皙,寥寥几笔却栩栩如生。②本文集中表达了孔子的处世态度,即“用之那么行.舍之那么藏〞,一是积极入世,以礼治国,所以他支持弟子发奋进取,有所作为;一是如果道不行于世,那么安贫自守,闲适自处。所以他也欣赏曾皙的打算。〔五〕作文题: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现代文的小故事。写作要求:〔1〕写人要传神、灵动、形象,语言要精粹、生动。〔2〕不要一般的白话文翻译。〔3〕字数600-800。2、论“学而不厌〞写作要求:〔1〕体裁为议论文〔2〕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3〕字数600。二.《大学之道》〔一〕填空题;1、儒家经典“四书〞是《论语》、《孟子》、〔〕、〔〕。2、儒家的“八目〞是指〔〕、致知、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4、“大学〞一词在古代含义有二:一为〔〕,二为相对于小学而言的()。5、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明德就是指〔〕。〔二〕选择题:1、《大学》最早来源于〔〕。A.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B.《礼记》C.程颢、程颐的整理D.《论语》2、《大学》是中国古代阐释〔〕的重要著作。A.儒家仁政学说B.治国之道C.道德文化教育理论D.修身养性3、“穷那么独善其身,达那么兼善天下〞的儒家做人准那么提出者是〔〕。A.孔子B.孟子C.朱熹D.程颢、程颐4、儒家学说“八目〞与“三纲〞的关系是〔〕。A.八目是实现三纲的途径B.八目是三纲的目标C.三纲是八目的目标D.三纲是实现八目的途径5、称《大学》是“中国独有之宝贝〞,是中国人必读的一本书的人是〔〕。A.南怀瑾B.孙中山C.朱熹D.鲁迅〔三〕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后的扩号里打√或打×〕1、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成为独立的篇章。〔〕2、孔子把《大学》列为“四书〞之首,它与《论语》、《孟子》、《中庸》一起成为儒家经典。〔〕3、“大学〞是对“小学〞而言,“小学〞的任务是“详训诂,明句读〞,“大学〞的内容是研究治国安邦之道。〔〕4、唐朝以后,《大学》成为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的道德教育具有影响深远。〔〕5、“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句使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四〕问答题:1、说明“三纲八目〞的内容以及三纲与八目之间的关系。“三纲〞即三条纲领,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所谓“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止于至善〞是指要到达最好的境界。这三纲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八目〞即八个条目,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的原理来获得知识;“诚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齐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平天下〞是治理国家。这八目既是实现三纲的途径,也是儒学为我们展示的人生学习进步的阶梯。2、列举身边的实例来分析《大学》对中国文化心理的影响。3、把《大学之道》翻译成白话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到达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到达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决;志向坚决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开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假设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五〕作文题:1、《简论“修、齐、治、平〞》2、《大学》与当今大学教育写作要求:〔1〕两篇的体裁都是议论文。〔2〕论点鲜明,论据充分,逻辑清楚。〔3〕不少于600字。三.《非攻》〔上〕〔一〕填空题:1、《非攻》是先秦墨家学派代表著作〔〕中的名篇,约写于〔〕初年。2、墨子姓墨名〔〕,战国初期思想家。他的学说成为战国时期的〔〕学。3、《墨子》集中表达了墨子主张〔〕、〔〕等思想。4、《非攻》中的“非〞是指〔〕。“攻〞是指〔〕。5、本文以高超的〔〕手法来论证,用显而易见的〔〕来说理。全文三个自然段都是如此。〔二〕选择题:1、墨子的思想有强烈的现实性,代表了当时〔〕的利益诉求。A.庶民阶层B.中小地主阶层C.贵族阶层D.帝王2、在“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中,“以〞的意思是〔〕A.因为B.用C.而D.凭3、墨子主张“非攻〞,是指反对〔〕战争,A.防御型B.攻击型C.掠夺型D.开拓型4、《墨子》的文章在写作上具有〔〕的特点。A.想象丰富,文笔恣肆,词藻瑰丽B.篇章短小,语言精练,饶有幽默C.善于类推,逻辑性强,质朴无华D.辞锋犀利,煽动性强,富于雄辩5、墨子“泛爱众而亲仁〞的思想以及“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是继承了〔〕的思想。A.庄子B.孔子C.孟子D.老子(三)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后的扩号里打√或打×〕1、《非攻》分上、中、下三篇,本文所选为上篇。〔〕2、墨子指出战争乃天下最大的祸害,而人民那么是最大的受害者。()3、今存《墨子》中的《兼爱》、《非攻》等篇,都是墨子亲笔所写。〔〕4、“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中的“苟〞是指假设。〔〕5、“以此说往〞是指用这个说法类推下去。“往〞不是指过去,而是指向前行。〔〕〔四〕问答题:1.说明本文的中心思想。这篇文章表达了墨家反对不义战争的观点,通过层层比喻和推论,对当时强大的诸侯国为了扩张国土,制造借口去攻占弱小诸侯国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抨击,指出掠夺战争是最大的不义行为,必须坚决反对。2.说说“非攻〞一词的含义,分析墨子主张“非攻〞的理由。3.分析本文的用类推手法来论证的写作特色。本文以高超的类推手法来论证,用显而易见的普通事实来说理。首段由小到大列举不义的事实,从窃人财物一直推演出掠夺杀人的战争是不义的结论,逻辑清晰,富于雄辩。第二段顺着“杀人〞话题,用类推的手法对进行驳斥,提出“今至大为不义,攻国,那么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是谬论,指出不能将此不义之战“书其言以遗后世〞。第三段以不辨黑白.不辨苦甘的人作比喻,批驳了那些不辨小非.大非的君子,对是非标准混乱的“天下君子〞进行了有力谴责。本文运用了类推说理的方法,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义正辞严。特别是用幽默诙谐的事例进行类推,类比告终,推理圆满,境界全出。作文题:1、《论战争的义与不义》。要求:体裁议论文,字数不少于600。2、请学习《非攻》“用类推手法来论证,用显而易见的普通事实来说理〞的方法,将交通上的横冲直撞与网络上的随意宣泄等作为题材,写一篇杂文,要求自己命题。四.《天时地利人和章》〔一〕填空题:1、孟子,名轲。〔〕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被称为〔〕。2、孟子开展了民本思想,明确提出〔〕〔〕。3、《孟子》一书是〔〕等人共同编著的。它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4、“天时〞指〔〕;“地利〞是指〔〕。5、本文分为两个局部。第一局部主要分析〔〕在决定战争胜负中的不同作用;第二局部进一步论证了〔〕在战争中的作用。〔二〕选择题:1、孟子论证的“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重要性的排位是〔〕A.天时、地利、人和B.地利、天时、人和C.人和、天时、地利D.人和、地利、天时2、本文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得道〞也可理解为〔〕A.道路正确.B.有道理C.方法正确D.得人心3、孟子在本文中主要着眼于〔〕的问题A.战争性质B.王道仁政C.民心向背D.人性善恶4、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孟子是〔〕的学生A.孔子B.孔子嫡孙子思C.子思门人D.墨子5、孟子的哲学思想最具代表性的是〔〕A.性善论B.性恶论C.民本思想D.仁政学说〔三〕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后的扩号里打√或打×〕1、孟子,名轲,字子舆。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2、孟子曾任齐宣王的客卿,晚年回到家乡,讲学和著书。〔〕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提出者是孟子。〔〕4、较之《论语》,《孟子》篇幅长议论多,但还是保存着语录体的形式。〔〕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对偶。〔〕〔四〕问答题:1、分析“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本文中,孟子首先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他参军事需要出发,认为“天时〞指有利的天气时令,“地利〞指有利的地利环境,“人和〞指人的团结.人心所向和在战争中指挥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孟子将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加以比拟,特别是前二者与后者的比拟,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指出各种客观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和〞的因素,认为“人和〞就是人心所向,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非其他。2、从本文的结构入手,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从结构看,本文分为前后两个局部。第一局部,主要分析了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在决定战争胜负中的不同作用。第二局部,进一步深入论证“得道〞在战争中的作用。从论证过程来看,开头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接着逐层推进,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做比拟,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后由人和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其实,“得道〞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至此,在前三段论述的根底上作了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表达了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论证也更加完整。3、列举课文中的实例,分析本文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本文使用了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加强情感色彩。如排比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等。对偶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顶真手法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五〕作文题:运用“天时地利人和〞的理论,写一篇论证当前我们生活中的事情的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运用儒家的“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观点,写一篇《也谈生命的价值》的文章,写作要求:〔1〕联系现实〔2〕也可以与之观点不同。〔3〕体裁不限,字数800。五.《山木》〔节选〕填空题:1、庄子,战国时期人,是〔〕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2、庄子洞察到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认为所谓〔〕的社会,不过是“窃钩者诛,()〞的强权世界。3、《庄子》是庄周和他的()所著的道家经典,被道教奉为(〕。4、庄子的文章具有浓厚的〔〕主义色彩,富于〔〕,喜欢用〔〕故事形式.5、《山木》中,庄子从〔〕和〔〕这两个前后矛盾的故事中,得出要在材与不材间自处的设想,似乎这样才能够在乱世远离灾祸,保全自身。选择题:1、庄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都不存在差异,表现了〔〕的世界观。A.无为而治B.“逍遥游〞C.虚无主义D.顺应自然2、在《山木》一文中,庄子认为处世的最正确途径是〔〕A.不材可得终其天年B.成材可得保全性命C.最好处于材与不材之间D.浮游于道德之乡,与时俱化,物我两忘3、本文中“物物而不物于物〞一句,第一、三个“物〞意思相近,第二、四个“物〞意思相近,它们分别是〔〕A.动词“支配〞与名词“外物〞B.名词“外物〞与动词“支配〞C.状语“按照〞或“被〞与名词“外物〞D.四个“物〞都是名词“物体或“物质〞4、庄子虽然贫穷,却不愿受官场的玷污和羁绊,拒绝做官。这表现了他的〔〕A.刚正廉洁B.超然尘外C.顺应自然D.清醒自保5、“假设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那么不然〞,此句中的“不然〞的“然〞是指〔〕A.这样B.对C.自然D.是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后的扩号里打√或打×〕1、“合那么离,成那么毁,廉那么挫,尊那么议,有为那么亏,贤那么谋,不肖那么欺〞是讲事物总有相反的一面。〔〕2、庄子追求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是不可能存在的。〔〕3、“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中的“舍〞是名词,指宿舍。〔〕4、《山木》的“游于道德之乡〞,与《逍遥游》中的“无己、无功、无名〞,与自然化而为一的意思根本相同。〔〕5、《庄子》文章机趣横生,是说它们寓意深刻同时富有幽默挖苦的意味,诗意与哲理交融。〔〕问答题:1、就《山木》谈谈庄子的主要哲学思想。《山木》记叙了庄子与弟子对话,由“山木无所可用而见存,雁以不材而被烹〞说起,通过写山木无用却能保全而雁不能鸣因而被杀的故事,说明在乱世很难找到一条自我保护的万全之策,最好的方法只能是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浮游于“万物之祖〞和“道德之乡〞。这里所推崇的游于“道德之乡〞,与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中所说的“无己.无功.无名〞,与自然化而为一的意思相近,形象地表现了庄子以超然尘外为特征的哲学思想。2、从本篇看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庄子》文章构思精巧,想象丰富,文笔恣肆,词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善作连类比喻,富有浪漫色彩。本篇正是以寓言立论,以形象直接说理,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寓意深刻,实现了诗意与哲理的交融。而且,文章想像丰富,机趣横生,情感浓郁;行文跌宕跳跃,语言畅达明快,句式错综复杂,节奏鲜明而音调和谐,表达出了庄子特有的浪漫主义风采。3、自学本篇的附文《逍遥游》,概括出它的主要意思。作文题:学习庄子以“寓言立论,以形象说理〞的写法,写一个自己认为正确的处世或为人的道理。写作要求:自己编写寓言。所讲道理明确,语言生动。题目自拟;字数600左右。以《逍遥游》为题,写一篇散文。写作要求:〔1〕题材不限,想象丰富,文字生动。〔2〕字数800。第三章史家绝唱一.《郑伯克段于鄢》〔一〕填空题:1、《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体历史著作。据说是春秋鲁国史官名叫〔〕的为《春秋》所作之传。2、《左传》较为详细系统地记载了〔〕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事件,具有重要的〔〕价值。3、这篇课文记叙了发生在公元前722年〔〕打败其弟〔〕的历史事件。4、本文表达了〔〕之间的争权夺利和互相残杀,以及他们与其〔〕武姜之间的纠葛。5、本文作者既善于用简括的语句写出〔〕,也善于用极少的笔墨刻画出〔〕。〔二〕选择题:1、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这个标题中的“克〞和“于〞的意思分别是A.克服;被B.克制;在C.战胜;在D.战胜;被2、在本文里,以下两个名字实际是同一人的一组是〔〕A.郑庄公和寤生、共叔段和京城大叔、公子吕和子封B.郑武公和武姜、郑庄公和寤生、共叔段和虢叔C.郑庄公和寤生、共叔段和京城大叔、祭仲和子封D.郑庄公和寤生、共叔段和颍考叔、公子吕和子封3、以下词语都出自于《《郑伯克段于鄢》,其中属于成语的是〔〕A.不到黄泉不相见B.其乐也融融C.多行不义,必自毙D.不义不暱4、本文表达郑庄公兄弟间的争权夺利,以及他们母子间的纠葛。其主题是〔〕A.揭露了古代王室内部斗争的复杂性、锋利性和残酷性。B.宣传了孝道观念,揭示了亲情和母爱的重要性。C.既揭露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锋利和残酷,也说明亲情是不能背叛和丧失的。D.刻画了统治者的贪婪、残暴和无情。5、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这里的“焉〞是指〔〕A.怎么B.同“鄢〞C.哪里D.于此〔三〕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后的扩号里打√或打×〕1、《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其作者是春秋时鲁国的史官左丘明。〔〕2、因为《左传》记载了春秋时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事件,所以仅仅具有历史研究的价值。〔〕3、“隧而相见〞中的“隧〞的原意是指隧道,这里用作动词,指挖隧道。〔〕4、郑庄公虽然取得了胜利,却因母亲和弟弟的背叛而内心十分痛苦。〔〕5、武姜的不仅自私偏狭,而且充满野心,想取郑庄公而代之。〔〕〔四〕问答题:1、请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这篇课文记叙了郑庄公打败其弟共叔段的历史事件。全文结构严谨完整,情节波澜起伏,叙事详略得当。作者把表达的重点放在母子三人的亲情纠葛上,详写庄公和母亲.弟弟不和的起因.矛盾激化及战前战后各种人物的活动,传神地刻画他们的性格,生动地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再现了春秋乱世统治阶级内部尔虞我诈.互相残杀的社会现实,把兄弟二人倍受亲情与背叛.报复与复仇.胜利与惆怅.失败与悔恨的困惑和煎熬表现得十分到位。2、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本文的叙事特点。对于庄公与共叔段交战的经过和结局.挖隧道的过程却写得较为简略。这些都表达了《左传》善于剪裁.详略得当.严谨简约的叙事特点。3、请对本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加以分析。①本文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对郑庄公形象的刻画十分成功。郑庄公先封叔段于京,又听任叔段“不度〞,“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既而“收贰以为己邑〞,最后“伐诸鄢〞。他与母亲之间也有着矛盾纠葛。因而我们看到的郑庄公既沉着忍耐.持重自信,又心狠手辣.老谋深算。虽然他获得了君王的权利,但却被母亲背叛.兄弟睨墙的痛苦煎熬着,内心十分孤独。本篇将这种复杂性格和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②文章还通过对话和比照的手法描写人物,诸如共叔段的贪得无厌.狂妄愚蠢,武姜的自私偏狭.昏聩糊涂,祭仲的老成持重,公子吕的直率急躁,颖考叔的聪明机敏等等,无不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物自己的言行,表现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五〕作文题:1、“忠孝〞是中华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千百年来人们极其推崇它,要求后代遵守它。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愚忠〞和“愚孝〞成为批判封建思想的重要内容。请以此为话题,自己命题,写一篇文章。写作要求:除诗歌以外,体裁不限。字数600-800。2、请以《多行不义必自毙》为标题,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内容,写一篇杂文。写作要求:〔1〕题材可大可小,大至国际事件,小至身边事情都能写。〔2〕紧扣题目,条理清楚,字数600-800。二.《垓下之围》(一)填空题:1、司马迁在汉武帝时任(),以(“〞)为宗旨,发愤完成了《史记》这部巨著。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记述了上自〔〕下至〔〕之间长达三千余年的历史。3、《史记》开创了()五种体例。全书有52万余言,共()篇。4、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无韵之〔〕。5、《垓下之围》节选自〔《》〕,描写的正是〔〕最终惨败的人生经历和英雄末路的悲歌。〔二〕选择题:1、司马迁少而好学,曾从著名学者〔〕学《春秋》,对他后来撰写《史记》很有帮助。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孔安国2、《史记》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概貌,全书充满了〔〕A.批判精神和悲剧色彩B.乐观精神和戏剧色彩C.求实精神和批判色彩C.乐观精神和抒情色彩3、项羽驻军垓下,夜里慷慨悲歌,伤心泪下。这是因为他〔〕A.就要失去心爱的虞姬B.听到乡音而万分感慨C.江山难保仍要决一死战D.无颜再见江东父老4、项羽拒绝东渡,自刎乌江,表现了他〔〕A胸无大志,缺乏远见,B.愧对乡亲,宁死不辱C.自矜功伐,有勇无谋C.儿女情长,优柔寡断5、“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假设德。〞中的“假设〞的意思是〔〕A.如果B.承诺C.你D.这6、项羽是个不成功的“霸王〞,因此司马迁将他列入《史记》的〔〕A.70“列传〞B.30“世家〞C.12“本纪〞D.10“表〞7、《项羽本纪》记叙了项羽一生中的重大事件,展现了秦末陈胜吴广之后的农民起义以及〔〕战争的历史进程和结局。A.楚汉战争B.淝水之战C.东城之战D.垓下之战8、乌江亭长对项王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这里的“地方〞是说〔〕A.土地B.土地方圆C.地方刚刚〔千里〕D.地域(三)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后的扩号里打√或打×〕1、从司马迁的描述中,我们见到的项羽仅仅是一位有勇无谋的末路英雄。〔〕2、“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项羽的话表现了誓死如归的气概。〔〕3、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司马迁对项羽这位失败的英雄惋惜和同情。〔〕4、乌江亭长说“江东虽小……亦足王也。〞。项王说:“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这两个“王〞都用作动词。〔〕5、《史记》历来被推崇为我国传记文学和戏剧文学的典范。〔〕〔四〕问答题:1、简要说明司马迁写《史记》的宗旨以及《史记》的写作特色和价值。①司马迁在继承父亲担任太史令之后,博览汉室藏书,参以游历见闻,在其父积累的大量史料根底上,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宗旨,开始发愤著《史记》。后来因故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被处以“宫刑〞,但他在狱中仍写作不辍。出狱后更加发奋著述,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巨著。②《史记》成功地运用了纪传体的形式,开创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史记》善于概括历史事件,所写的事件富有戏剧性;善于描写人物,语言生动活泼,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它寓论断于叙事之中,叙事又往往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史记》历来被推崇为我国传记文学.古代散文的典范,给后世以无可估量的影响。鲁迅先生曾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司马迁在“垓下之围〞中塑造和描写项羽的艺术手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概括起来,司马迁在此文中塑造和描写人物的具体手法,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选择精彩生动的生活片断描写和刻画人物。本文选择了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事件进行重点描写,既反映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也再现了项羽的生动形象,突出了他既鲜明又丰富的个性特征。二是通过细微情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个性,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如项羽的惊闻楚歌.悲歌泣下的描写,再如他拒绝东渡.赠马乌江亭长的描写,又如他身受重创却慨然对敌的描写,等等。三是通过语言刻画人物性格。无论是“霸王别姬〞时项羽的慷慨悲歌的内容,还是他在东城对仅余的随从所讲的“天亡我〞之言,抑或是他对乌江亭长建议的笑言回绝,无不表现出这位末路英雄天性賁张.豪爽直率.任情重义而又有勇缺谋的极其鲜明的性格特征。文中的项羽形象凛凛如生,呼之欲出,精彩传神,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3、简要分析本文的中心思想。〔五〕作文题:1、请你选择一位你熟悉的、性格特点十分突出的人物,通过几个典型事例来对他加以描写和塑造。写作要求:〔1〕题目自拟。〔2〕学习“垓下之围〞的写作方法。〔3〕字数800。2、请以《性格决定命运》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足,条理清楚,字数600。三.《苏武传》〔一〕填空题:1、班固是〔〕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继承父业,在父亲著作《史记后传》根底上,撰写成了〔〕。2、《汉书》为中国第一部()断代史,与《史记》并称().3、《汉书》继承《史记》体例而有新变,其()更为突出,但在〔〕方面逊于《史记》。4、班固信守史家〔〕的笔法,截取苏武60余年生涯中出使羁留匈奴的〔〕年来写他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5、班固也是东汉最著名的辞赋家之一,著有〔〕〔〕、《幽通赋》等。〔二〕选择题:1、《汉书》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A.断代史B.通史C.正史D.传记文学2、苏武出使匈奴,两次欲自杀,是因为〔〕A.害怕虞常等人连累自己B.单于招降而害怕抵挡不住C.恐怕会被放逐荒漠而不能归国D.义不受辱,维护国家的尊严3、本文在衬托苏武的爱国忠贞时,用的事例是〔〕A.匈奴剑斩虞常B.丁令盗走苏武的牛羊C.苏武吃野鼠和草籽充饥D.卫律卖国求荣和张胜贪生怕死4、匈奴不敢随便杀死苏武的原因是〔〕A.苏武用南越、大宛、朝鲜的例子严辞警告匈奴B.苏武能结网纺丝,校正弓弩,单于的弟弟爱惜他C.匈奴的单于佩服苏武有才能,有忠心D.匈奴想与汉朝和亲5、本文善于通过典型环境和细节来塑造苏武,其中不属于典型事例是〔〕A.苏武自戮,宁死不屈B.卫律劝降,苏武回击C.苏武杖节牧羊,嚙雪咽毛D.卫律卖国求荣和张胜贪生怕死〔三〕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后的扩号里打√或打×〕1、班固聪明多才,继承父业,在《史记》根底上撰写成《汉书》。〔〕2、《汉书》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并称“史汉〞。〔〕3、《汉书》叙事文笔恣肆浪漫,笔法灵动活泼,重词藻,尚典雅。〔〕4、《苏武传》附于《汉书苏建传》,此处节选了相关段落。5、“女为人臣子〞和“何以女为见〞,前一“女〞是指女性,后一“女〞是指“你〞。〔〕〔四〕问答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段: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认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苏武会编结打猎的网,矫正弓弩,於靬王颇器重他,供应他衣服.食品。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圆顶的毡帐篷。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这年冬天,匈奴北边的一个部族丁令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穷困。2、分析本文刻画人物的手法。首先,这篇传记善于剪裁和取舍材料,并通过典型环境和细节来塑造典型人物,使得苏武过人的意志.韧劲和忠诚给读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班固从苏武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落笔,截取苏武出使羁留匈奴的十九年来写,并只选取了几个典型场面作了“文赡而事详〞的描绘,如宁死不屈.卧雪牧羊等。文中第一个的典型场面是苏武自戮,宁死不屈。第二个典型场面是卫律劝降,两人短兵相接,唇枪舌剑,惊心动魄。文章对苏武十九年羁留的生活状况仅作了简略表达,但由于抓住了最具感染力的细节,如“卧嚙雪与旃毛并咽之〞;“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等。这些鲜明感人的细节,使苏武坚忍不拔的形象进一步得到升华。其次,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比照映衬的写作手法。如以张胜的贪生怕死来比照衬托苏武的舍生取义,以卫律的卖国求荣来比照衬托苏武的爱国忠贞,等等。对苏武身边环绕的这些屈节仕敌的投降者的描写,更鲜明地衬托出苏武持志如一.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正是在这层层衬托下,苏武的形象才格外显得高大。第三,本文叙写人物语言显得逼真传神,为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在两次劝降的描写上,苏武义正词严地驳斥了卫律的无耻劝降:“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悬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这段话语气激昂,铿锵有力,酣畅淋漓,正是这段的警告,使得匈奴不敢轻举妄动。3、请具体分析苏武的形象。〔五〕作文题:1、《论节气》写作要求:〔1〕体裁:议论文;字数600。〔2〕联系现实,观点鲜明,论据充分。2、《我佩服的人》写作要求:〔1〕体裁:记叙文;字数800。〔2〕学习《苏武传》善于剪裁和取舍材料,并通过典型环境和细节来塑造典型人物的手法,写你身边熟悉的人和事。第四章盛世之音一.《春江花月夜》和《终南山》〔一〕填空题1.“江畔何人初见月?〔〕?人生代代无穷已,〔〕。〞2.“初唐四杰〞是杨炯、〔〕、卢照邻、〔〕。3.“太乙近天都,。,青霭入看无。〞4.《终南山》以作者的〔〕为线索,以〔〕变化为顺序,对终南山进行了描绘。5.王维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是唐代田园山水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二〕选择题1.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诗是〔〕A.李白的《将进酒》B.白居易的《长恨歌》C.王维的《终南山》D.张假设虚的《春江花月夜》2.被清人王闿运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论唐诗诸家源流》〕的“大家〞是〔〕A.李白B.张假设虚C.王维D.孟浩然3.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诗歌在〔〕进入了全盛时期。A.唐代B.宋代C.清代D.汉代4.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这个诗人是〔〕A.李白B.杜甫C.王维D.孟浩然5.唐中宗神龙年间〔705--706〕为“吴中四士〞,著名京师。以下不属于“四士〞的是〔〕A、包融B、张假设虚C.王维D.张旭〔三〕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后的扩号里打√或打×〕1.宋代诗歌堪称一代文学标志,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2.唐诗完成了我国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创造:“古体诗〞的五古、七古、乐府歌行;“近体诗〞的五律、七律、五绝、七绝、排律,无不齐备,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流传最普遍、影响最深远的诗体。〔〕3.陈子昂也是初唐时期对唐诗开展作出重要奉献的诗人,他在《修竹篇序》明确反对齐梁诗歌的“彩丽竞繁〞,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的理论主张。〔〕4.《春江花月夜》本为古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此曲被引入到陈朝宫廷,成为陈、隋时写艳情的“宫体〞诗之一。张假设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长篇七言歌行。〔〕5.《全唐诗》中张假设虚诗仅存二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写少妇春思之情。〔〕6.唐中宗神龙年间,王维与贺知章、包融、张旭等被并称为〞吴中四士〞,著名京师。〔〕7.唐代以王维、高适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写作田园山水诗的传统,大力写作山水田园诗。〔〕8.《终南山》写终南山的宏伟气势和变化万千的韵致,表现和寄托作者的隐逸情怀。〔〕9.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注重内心体验和自然的融合,追求空明和静谧的境界,善于表现自然景物的细微变化,常以光和色来描写自然所呈现的视觉空间。〔〕10.《终南山》颔联“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一联采用了互文的手法来描写进入终南山所见到的奇妙景象。〔〕〔四〕问答题1.分析《春江花月夜》以江月统摄全篇的结构特征。诗以“江〞.“月〞映照,围绕“春江花月夜〞五字囊括了丰富的意象,写江那么用海.潮.波.流.汀.沙.浦.潭.潇湘.碣石等为陪衬,写月那么用天.空.霰.霜.云.楼.妆台.帘.砧.鱼.雁.海雾等为映照,抒写了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之感。“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意象,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上下贯穿,诗情随着月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在家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他乡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意象,在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里,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2.背诵和体味本诗对宇宙人生思索的句子。3.体味分析“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一联概括描写的特点。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用夸张手法概写终南山的位置及其山势;“太乙近天都〞句,指出终南山靠近长安的地利位置,“连山接海隅〞句,写终南山的绵延相连和气势。“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是艺术夸张。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确实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然而这也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虽夸张而愈见真实。〔五〕作文题1.题目:《感动》要求:体裁—诗歌除外,体裁不限字数—700字左右2.题目:《说爱国》要求:体裁—诗歌除外,体裁不限字数—700字左右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登高》〔一〕填空题1.“诗仙〞李白的诗风是〔〕;“诗圣〞杜甫的诗风是〔〕。2.〔〕的浪漫主义和〔〕的现实主义创作,分别代表了唐诗的两大顶峰。3.“〔〕,莫使金樽空对月。〔〕,千金散尽还复来。〞4.杜甫用诗歌创作抒发了忧国忧民之心,如《三〔〕》、《三〔〕》这样的诗歌,实录了唐王朝由盛转衰过程中一系列重大的事件,最负盛名。5.“〔〕,不尽长江滚滚来。〔〕,百年多病独登台。〞〔二〕选择题1.诗风豪迈飘逸的诗人是〔〕A.白居易B.李贺C.李白D.杜甫2.诗风沉郁顿挫的诗人是〔〕A.白居易B.李贺C.李白D.杜甫3.唐朝文宗御封_____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A.白居易B.孟浩然C.李白D.杜甫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是〔〕A.在叙事中抒情B.在议论中抒情C.在叙事中议论D.在抒情中议论5.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此诗是杜甫的〔〕A.《登楼》B.《望岳》C.《腊日》D.《登高》〔三〕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后的扩号里打√或打×〕1.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鼎盛期,涌现了大量杰出的诗人。他们胸襟开阔,视野广阔,力求创新,作品风骨兼备、含蕴深厚、韵味无穷、境界雄阔,鲜明地表达出所谓“盛唐气象〞。〔〕2.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是“双子星座〞李白和杜甫。李白的乐府诗歌表现强烈的主观色彩,激情澎湃,想象奇伟,意象壮阔,气势豪迈,绝句那么自然天成,被誉为“诗圣〞。〔〕3.杜甫的诗歌能反映重大的社会和政治事件,是当时社会历史的一面镜子,被称为“诗史〞。〔〕4.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世称杜工部等。〔〕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最突出的特色是在叙事中抒情。看似纯粹的叙事和描写,没有一句直接的抒情,实际上处处渗透着诗人对挚友的深情。〔〕6.《登高》是杜甫七言律诗的典范作品,清人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胡应麟《诗薮》更誉其为“古今七言律第一〞。〔〕7.艺术上,《登高》是律诗典范之作,对仗工整,极具情势,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不仅有偶句对仗,而且还有句中对。〔〕8.“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此诗句出自杜甫的《登高》。〔〕9.《登高》是杜甫一生的高度概括。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常年飘泊、伤时忧国、老病孤愁、壮志难酬的复杂感情。〔〕10.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牧。〔〕〔四〕问答题1.分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叙事中抒情的特点。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是在叙事中抒情。整首诗看似纯粹的叙事和描写,没有一句直接的抒情,实际上处处渗透着诗人对挚友的深情。诗的第三.四句通过对自然景物和送别情景的描写很巧妙的表达出了依依惜别的情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外表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整个画面情景交融,给人以苍茫空阔的感觉。作者对朋友远行的惜别深情,对于不能同游的惋惜,以及对扬州胜景的无限神往,尽在江边送别的形象之中。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2.分析《登高》中对仗的艺术特色。《登高》是律诗典范之作,对仗工整,极具情势,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不仅有偶句对仗,而且还有句中对,如:首联既是上下两句对仗又有句中对仗,如“风〞与“天〞,“急〞与“高〞.“渚〞与“沙〞“清〞与“白〞,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语言凝练,一字千金,到达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效果。3.分析《登高》的抒情特色。〔五〕作文题1.题目:《创意》要求:体裁—诗歌除外,体裁不限字数—700字左右2.题目:《网络与生活》要求:体裁—诗歌除外,体裁不限字数—700字左右三、《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和《长恨歌》〔一〕填空题1.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家那么为王维、李颀、〔〕、〔〕及王昌龄。2.“在天愿作比翼鸟,〔〕;天长地久有时尽,〔〕。〞3.“〔〕,六宫粉黛无颜色。〞“行宫见月伤心色,〔〕。〞4.岑参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家之一,与〔〕齐名,并称〔〕。5.白居易是杜甫之后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初与〔〕并称“元白〞,同为中唐新乐府倡导者,后又与〔〕并称“刘白〞。〔二〕选择题1.以下作品属于盛唐边塞诗的是:〔〕A、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B、王维《终南山》C、孟浩然《过故人庄》D、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2.下面诗人属于“初唐四杰〞的是()A、陈子昂B、王勃C、李商隐D、白居易3.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诗歌在〔〕进入了全盛时期。A、唐代B、宋代C、清代D、汉代4.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是〔〕A、白居易B、李白C、杜甫D、欧阳修5.“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加点词的意思是〔〕A、觉悟B、睡觉C、苏醒D、醒来〔三〕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后的扩号里打√或打×〕1.《走马川行奉送出封大夫师西征》中的“行〞即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属近体诗范畴。〔〕2.高适的《燕歌行》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七言歌行体诗,都是唐代边塞诗的佳篇。〔〕3.白居易的《长恨歌》为长篇歌行,律散结合,音韵流畅。〔〕4.唐代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奇险诗派,又称韩孟诗派。〔〕5.唐代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通俗浅白诗派,又称韩元白诗派。〔〕6.“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划,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7.《长恨歌》的主题思想主要是挖苦唐玄宗贪念女色而误国。()8.“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写的是杨贵妃杨玉环得唐玄宗李隆基之宠。〔〕9.“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此句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10.《长恨歌》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捉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四〕问答题1.理解唐诗《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题目的意思。2.简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的艺术特点。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走马川行奉送出封大夫师西征》这首诗句句押韵,三句一转,节奏鲜明急促,声调强劲激越,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性作品。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竭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诗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如“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那么。“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写边地的严寒,也是通过几个细节来描写来表现的。“风头如刀面如割〞,照应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画,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幕中草檄砚水凝〞,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3.试析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是读者争论的焦点问题,观点颇为分歧,约可分为三派:其一,爱情主题说。认为从作品宫中多宠的宪宗;其三,双重主题说。认为将此诗看成纯粹的讽谕诗或爱情颂歌都不恰当,它是暴露与歌颂的统一,讽谕和同情的交织,既为李.杨的爱情悲剧一掬同情之泪,又为他们的误国失政一叹遗恨之声,二者交相融汇而不是机械叠加。此外,还有人认为此诗是作者借李.杨悲剧来抒发自己爱情失意的情怀。从作品本身来看,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描述了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诗人的用意是“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诗的前一局部对玄宗的荒淫,沉湎歌舞酒色与贵妃的媚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