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接连接工艺_第1页
压接连接工艺_第2页
压接连接工艺_第3页
压接连接工艺_第4页
压接连接工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范围

压接连接工艺〔闭式压接件和坑式压接件〕与导线的压接连接。2、 引用标准2局部:无焊压接连接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QJ2633—94模压式压接连接通用技术条件。QJ3085—99坑压式压接连接通用技术要求。QJ/Z146—85导线端头处理工艺细则。QJ165A—95航天电子电气产品安装通用技术要求。3、术语形成机械连接和电连接的方法。压接连接:用压接法使压线筒和导线间形成的永久性机械连接和电连接。压接连接件:用压接法使导线和压接件形成的电连接接点组合件。:用压接法连接于导线端头,以便导线能和其它器件或导线实现牢靠电连接的导电金属件,通常由压接导线的压线筒及可和其它器件或导线连接的外接端组成。压线筒:为压接连接特地设计的可适配一种或几种截面导线的金属导电筒。开式压线筒:压接前呈敞口式的压线筒,即U型、V型压线筒。:压接前呈封闭式的压线筒,即圆筒型压线筒。:带永久绝缘层的压线筒。压接时,压接力通过绝缘层作用于压线筒。:用来进展压接的机械装置。接性能的尺寸和外形。通常包括上、下模和定位装置。模压式压接:压接工具通过压模,将压线筒压成规定尺寸和外形的压接。:从压接工具的压模、手柄处在完全张开位置时,对工具手柄施加作用力样一个完整的压接过程。压接连接。压接筒带绝缘紧套时,用压接工具施加压力使之变形固紧导线绝缘层。耐拉力〔拉脱力:使压接连接的导线和压线筒分别所需施加的拉力。4、技术要求对导线、压接件、压接工具和操作者的要求导线导线的选用第1页共25页 压接连接工艺压接连接工艺用于压接连接的导线应符合以下规定:A、导线的线芯应为多股绞合线,单股线经试验证明符合要求后,可用于裸闭式压线筒的压接件。单股线一般不得用于预绝缘压线筒和开式压线筒的压线端子。B、导线的线芯材料的硬度应和压线筒材料硬度相近。C、导线的线芯可不镀覆或电镀锡、锡—铅、银等。镍导线不适用于低电压。导线端头处理的线芯,压接前不应浸锡。B、剥线长度应符合压接后:①在压线筒和绝缘层或绝缘紧套之间可见线芯。②在压线筒前端要露出压接线芯端头。③剥线长度可按如下阅历数据剥离:剥线长度=压线筒长度+1~2C、应保护好已脱头的线芯,以免线芯松乱,当导线线芯层次被弄乱时,应重按原方向轻轻捻〔拧〕紧,使其恢复原状并保持清洁。DA〔附件。导线的组合导线的组合应符合以下规定:A、应优先选择一个压线筒内压接一根导线。B、只能满足使用要求,一个压线筒内允许:①对闭式压线筒压接件,每一个压线筒最多允许同时压接三根同样材质、构造的线芯。②对开式压线筒压接件,每一个压线筒最多允许二根。③对坑压式压线筒最多允许同时压接二根导线,不得超过二根。C、一个压线筒内压接两根或两根以上导线时,线芯材质、镀种应一样。假设不一样需阅历证符合使用要求,并经批准前方可用。压接件压线筒材料压线筒材料应符合以下规定:A、压线筒材料应和导线线芯材料相全都:一般应选用纯铜或铜含量不低于60%的铜合金。B、压线筒材料硬度应和导线线芯材料硬度相匹配,避开过软或过硬的材料相压接。C、模压式的开式或闭式压线筒外表处理可为电镀锡—铅、银或金。坑压式的圆筒型闭式压线筒的外表处理应为镀金。压接件的选用压接件的选用应符合以下规定:A、承受符合国家规定〔国家标准、国军标、航天工业行业标准或其它国家如日立、法国CSEE等公司第2页共25页 压接连接工艺压接连接工艺接件时,必需经过全面试验和技术鉴定。B、压线筒规格的选择应保证压线筒的压线范围和被压导线线芯截面积相适配。一个压线筒压接一根以上导线时,压线筒的压线范围应按全部被压导线线芯截面积的总和来选定。C、选带绝缘支撑的压线筒时,绝缘支撑的尺寸应和导线绝缘层外径尺寸相适配。一个压线筒压接二根或二根以上导线时,绝缘支撑尺寸和全部被压导线绝缘层局部组合后的总尺寸相适应。D并经质量部门批准前方可使用。压接工具压接工具构造根本要求压接工具的构造应符合下述根本要求;A、压接工具应具有压接全周期把握机构或等效的保险机构,以保证压接一旦开头,只有到整个压接工作循环完成,压接工具压头才能重张开〔返回压接作业循环。手动压接工具应具有自动返回机构。B、压接工具应保证压接全周期内,压线筒和导线在工具内正确定位。C、压接工具压模型腔的外形应符合使用要求和压线筒构造的特点,压模应保证压线筒压考件。D、压接工具应便于操作和修理,并在整个使用寿命期间应能进展稳定牢靠的压接连接。压接工具的选用A、应选用压接件生产厂供给的标准配套工具〔或由技术合作方供给专用配套的压接工具,其性能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应具有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B、带绝缘等支撑的压线筒,应选用同时配有线芯压线筒压模和支撑压模的压接工具,使其对线芯压线筒的压接和对支撑的压紧是在一次压接操作中同时完成。C、压接工具压模〔包括线芯压线筒压模和支撑压模〕的规格应和被压压线筒〔包括线芯压线筒和支撑〕的规格及导线尺寸〔包括线芯截面和绝缘层外径〕相适配。D、承受非标准压接工具时,应经过试验、校准,确保工具性能符合要求,并经鉴定批准前方可使用。压接工具的检验与校准A、压接工具在投入使用前,必需按压接工具产品使用说明和相应产品标准规定的交收检验工程进展复检。B、压接工具在使用前,必需对压接工具进展校准。每一件校准好的压接工具必需作有规定的标志。C、校准合格投入使用的每一件压接工具,应定期对压接连接件进展拉力试验来证明工具性能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并以此来验证对压接工具的使用是否正确。对连续生产的状况,应在每班上班、下班前进展拉力试验。对配有压模检验量规的压接工具,可先用压模量规来检查压模尺寸是否正确。但最终确定压接工具性能是否满足要求和对压接第3页共25页 压接连接工艺压接连接工艺工具的使用是否正确,仍必需通过拉力试验来验证。D2023次以后,应对压接工具按使用说明书或产品标准规定的交收试验工程进展复检。E、压接工具有任何确定的或可疑的失效,都必需马上撤离工作场所并重校准。无论任何缘由,假设工具的校准标志被破坏,该工具也必需马上撤诞生产现场并重校准。4操作者压接操作者必需经过特地培训,经理论、实践考核合格前方能上岗.根本要求如下:把握压接根本原理;生疏所用压线筒(压接件)型号、规格及产品标记的含义;工具;d.生疏被压导线、压线筒、压接工具间的组合关系;压接工艺技术要求压接前的预备配。导线、压接件应清洁,不应有油膜、变色、锈蚀、镀层剥落和变形等;确认工位上的压接工具是否与被压接的压接件、导线组合相匹配,并经过校准,作〔设封完好。使用前应擦去多余的润滑剂,并按压接工具使用说明书的规定使用;触摸工件应戴清洁的手套;导线、压接件、压接工具的组合匹配。导线线芯尺寸(截面)、压接件压线筒尺寸、压接工具压模的品种规格和压头尺寸,总截面应和压线筒尺寸相匹配。不应承受折叠导线线芯的方法来增加导体截面,以适应尺寸较大的压线筒。寸较小的压线筒。导线的全部线芯应整齐地插入压线筒,不能有任何折弯。导线线芯在压线筒内的位置,应符合以下图中的规定:1,其中:a=lmm,b=1mm;极限值:2mm>a>Omm,2mm>b>Omm。第4页共25页 压接连接工艺压接连接工艺带抗振绝缘支撑的开式压线筒压接后,在线芯压线筒和抗振绝缘支撑之间的间隙处,导线线芯和导线绝缘层应同时可见,导线线芯在压线筒两端伸出长度见图2,其中:规定值:a=1mm,b=c;极限值:2mm>a>Omm,b>Omm.c>Omm。3,其中:规定值:a=1mm;对线芯截面小于6.5mm2的导线 b=lmm;6.5mm2:的导线b=2mm;极限值:2mm>a>Omm;对线芯截面小于6.5mm2的导线 2mm>b>Omm;6.5mm2的导线3mm>b>Omm。第5页共25页 压接连接工艺压接连接工艺4,其中:6.5mm2的导线b=1mm;6.5mm2的导线b=2mm;6.5mm2的导线2mm>b>Omm;6.5mm2的导线3mm>b>Omm.5,其中:6.5mm2的导线b=1mm,6.5mm2的导线b=2mm;6.5mm2的导线2mm>b>Omm;6.5mm2的导线3mm>b>Omm.第6页共25页 压接连接工艺压接连接工艺带绝缘或抗振绝缘支撑的闭式压线筒.依据线芯压线筒不同构造分别按以上c、d、e条的规定.同时还应保证导线绝缘层在其绝缘或抗振绝缘支撑内被牢靠夹持.见图6导线线芯在坑压式压线筒内的位置,见图7,其中尺寸a应为:0mm<a<1m ;第7页共25页 压接连接工艺压接连接工艺7C(参考件).压接操作压接操作应符合以下规定:压接件在压接工具内必需正确定位;严格按有关技术标准和压接件、压接工具制造方所供给的使用方法进展压接;压痕位置应符合压接件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线芯压线筒压模的压痕沿压线筒轴向的位置,一般应在线芯压线筒中心.对有焊缝的压线筒,凸模压坑或压模标记应压在压线筒有焊缝的一边,见图8。第8页共25页 压接连接工艺压接连接工艺8。对有检查孔的压线筒,凸模压坑或压模标记应压在压线筒带检查孔的一面,见图4。C(参考件)压接过程中不应损伤导线绝缘层和压线筒.严禁对因压接而弯曲变形的压接连接件进展矫直.性能要求目检〔视觉检查〕第9页共25页 压接连接工艺压接连接工艺(包括装连前检验中漏检的)。压接后的压线筒:压接成形应正确.导线线芯应全部被线芯压线筒包裹,导线线芯C4),导线绝缘层不得进入线芯压线筒〔图C5H(9)应符合要求.导线线芯露出压线筒的尺寸及导线绝缘层末端至压线筒口〔压线筒尾端〕之间导线线芯暴露尺寸应符合规定要求。图 9压线筒外表清洁无污物。当有检查孔时,从检查孔应能观察导线线芯。〔压接后导线松动〕和过分压接〔压接部位导线有压接形成的断头或有畸形。c(参考件)。耐拉力试验0.2N起作用。压接连接的耐拉力值应符合如下规定:模压式连接件耐拉力值应符合图10和表一的规定。第10页 共25页 压接连接工艺压接连接工艺表 一Nominalcross-section accordingto AWGDIN 参照截面积mm0.12mm0.122615-18x0,17x0,150.222428-14x0,17x0,20.322240--7x0,250.520607x0,3016x0,217x0,320.75857x0,3624x0,2119x0,250.8218901,01087x0,4232x0,2119x0,291,3161351,51507x0,5130x0,2619x0,362,1142002,52307x0,6650x0,2619x0,463,3122754,03107x0,8356x0,31-5,310360

Tensilestrength张力N

导线类型Stranded导线类型StrandedFinelyFlexible多股绞线stranded软线mm扁形多股绞mm合线第11页 共25页 压接连接工艺线芯截面积试验电流线芯截面积试验电流最大电压降Mv最小耐拉力N6,06,03607x1,0284x0,31-的规定。表 二mm2A镀银或镀锡铜线镀镍铜线镀银或镀锡铜线镀镍铜线0.11.541616100.23.041634220.34.541851330.4641868440.5741685560.810416138961.0113.5161721221.2123.515.52061501.5143.5152481852.0163.513.53002602.5183133753253.0203134503994.0232.513600532表三AWGmm2镀银或镀锡铜线镀镍铜线123.31490445142.08312267161.31223165200.528985200.528958240.203627220.325436260.132314240.203623280.08149260.132013300.0577280.08128320.034.54.5压线筒尺寸导线尺寸最小耐拉力N12压线筒尺寸导线尺寸最小耐拉力N12162022242628中任一导线上进展,技术要求按该截面积导线的技术要求。4.2.4.5当一个压线筒同时压接两根或两根以上不同截面导线时,其机械电气性能按其中最大截面导线上进展,技术要求按该最大截面积导线的技术要求。第12页 共25页 压接连接工艺5、压接工具的验证方法

压接连接工艺由每一生产者用生产中使用的压接件、导线制作。验证工作包括:当规定的压接件、导线组合,有压模检验量规或通止量规时,应先用量规在压接工具完全闭合的状态下,检查压模或压头的闭合尺寸,假设量规检验合格,则连续进展“5.2工具没有量规时,则必需直接按“5.2项”试验。对以上每一种状况其操作者均应制备三件试样,提交进展“4.2.4.14.2.4.2项”规定场所,重校准。611规定的流程进展压接质量把握第13页 共25页 压接连接工艺压接连接工艺人员培训和考核压接工具选购人员培训和考核压接工具选购工具不合格拒收压接作业开头前对压接组合进展不合格分析缘由,重压接试样或重组合导线工艺鉴定和/或校准工具 压接件或报废压接工具导线端头处理工具的适配性导线端头处理开工前检查导线、压接件、压不合格接工具并进展修理和/或再校准班前或批前工具验证不合格 从工作场所撤离失效的压接工具,并并进行修理和/或再校准按工艺技术要求进展压接操作不合格班前或批前工具验证来所生产的全部压接制品.从工作场所撤,并进展修理和/或再校准产品最终检验不合格拒收接收图 11第14页 共25页 压接连接工艺压接连接工艺附录 A导线脱头合格、不合格例如〔参考件〕A1 A1。A2 不合格的导线脱头的例如见图A2。图 A2第15页 共25页 压接连接工艺压接连接工艺附录 B推举的模压压接部位截面形式〔参考件〕B1一般裸闭式压线筒推举承受“WB1。图 B1第16页 共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