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反思9篇_第1页
数学教学反思9篇_第2页
数学教学反思9篇_第3页
数学教学反思9篇_第4页
数学教学反思9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教学反思9篇

数学教学反思篇1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我专心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把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老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取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沟通、讨论,从中把握知识,培育潜力。之后,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构成潜力,进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此刻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爱好,参加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准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十分适合低班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构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构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构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带给了可能。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老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群众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老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潜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激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爱好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善教学,提高老师教学的针对性。

4、留意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留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纳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留意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育他们的学习爱好,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执行“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果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老师改善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把握状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挨次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纳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次进行讲解。期望透过这一转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把握、运用知识。

二、专心落实素养教育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养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转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熟悉,树立“以学生进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究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

三、参加教育教研活动

1、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进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实践潜力的方法和途径。

2、“走出去,请进来”。到其他学校听课,自己上公开课,大家沟通、讨论: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教学中进展学生的主体性。制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潜力和实践潜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

四、不足之处

对教材的钻研深度还不是很透彻,对数学教学工作还缺乏阅历,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把握规律还不是很明白,对学生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更重要的是没有充分调动家长参加教育,学校家庭的教育不能构成合力,以致于成果上不去。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逐步树立素养教育的观念,透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进展服务。

人教版一班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范文

熟悉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一班级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资料,一共分三课时教学。第一课时熟悉人民币,把握人民币的颜色,哪一种面额是什么颜色的。第二课时让学生到商店里去购买商品,购买时哪一种物品需要多少元钱,就应怎样付钱。第三课时让学生到商品里进行价格调查,那一件物品需要多少元钱,并记录好物品的价格。在这单元的教材分析时,我有这麽几点想法:第一、关于教学重点、以往教学时总把重心放在识别面额价值和弄清进率进行换算上。而对于这些、学生都有生活阅历,过分强调、单纯讲授显然脱离学生的实际、无法激起学生的爱好。显然,这样的教学无法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数学思维和学习潜力的提高又从何谈起。下面我将这单元第一课时谈一谈自己的反思,有以下几点:

1、学生的知识水平是老师教学的起点。

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明白了什么。老师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老师更就应先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把握到什么程度,有什么样的实践阅历能够借用做一个细致的思考。比如在板书设计这一节熟悉面额比较大的人民币时,能够让学生在家里和家长先学学熟悉人民币。所以,学生对熟悉面额大的人民币这一部分知识已经有了比较深的了解。这部分资料就能够一带而过,不必作为重点。而实践证明这样的安排是贴合学生实际状况的,在学生已有的知识阅历基础上的。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只有在要跳起来摘果子的状况下,学生的学习专心性、自主性、制造性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也只有在跳起来能摘到果子的状况下,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果的、有好处的。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爱好。

教学一开头。老师能够用猜谜语和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乐于学习。透过大象爷爷如何给小动物发嘉奖才能满足小动物的需求的情景,使学生马上联想到要用钱,产生学习动机,并初步体透过合作沟通,体验不同的付款方法,体会人民币的作用。熟悉100元以内的人民币后,再让学生观察国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保护人民币的意识。又创设了如何凑8角钱的问题情境,透过合作沟通,体验凑8角钱的不同方法。和商店购物的问题情境,透过合作沟通,体验不同的付款方法,学生的学习情绪到达了高潮,每个人都想参加简洁的购物活动,充分体验如何取币、付币、找币,体验100元钱的价值,培育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老师的激励性评价是学生学习爱好的高涨。使同学们乐于学习。故事贯穿整节课的始终,使学生的学习爱好一向处于兴奋的状态之中。

3.让学生自主探究,相互合作沟通。

让学生怎样区分不同的人民币,怎样付款。这些不是老师教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尝试。充分利用学生到商店里购物的生活实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让学生产生主体作用,并透过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熟悉人民币面额值在100元以内的各种人民币。老师务必敬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观察人民币的图象、汉字、数字、颜色等特征,让学生初步明白熟悉人民币的方法,由直观到抽象,建立数学模型。透过到商店里购买物品付款活动,买一元五角的尺子、五角的铅笔、三元五角的卷笔刀,五角的橡皮,让学生的思维被激发时,自主探究出了多种付人民币的方法,并把握了1元=10角,为进一步熟悉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购物活动奠定基础,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找出不同的付款方式的共同点,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4.亲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买东西要付钱,1元以内的人民币能够买些什么,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领会在购物中会根据实际状况而决定付款方式,留意了算法多样化。为学生带给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资料的延长。

(1)凑8角钱的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以及到商店里购物的活动既是让学生针对前面难点的应用——“扎实”,也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拓展”。(2)透过“同学们喜欢哪个小动物,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从而引起了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思考,使学生就应怎样运用人民币更好。这样就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学生上课纪律差,还就应加强学生纪律管理的工作。

2、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不高,应平时加强对教材的学习。

3、在课堂教学中多带激励性语言,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励性评价就应适当。

总之,以后的教学工作我要不断总结每一堂课的教学阅历,专心进行教学反思,培育自身素养,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工作,我信任有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的!

数学教学反思篇2苏教版国标教材三班级下册“统计”一课,学生通过例题的学习,学会了用“移多补少”和“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求一组数的平均数。教材中的第一道练习题是这样的:图示三个笔筒,里面分别放着6枝、7枝、5枝铅笔,要求学生移动笔筒里的铅笔,看看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操作和沟通,加深对移多补少的思想和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一位老师在教学时对这道题进行了有效的拓展,将学生的数学思雏引向了深刻……

[课堂回放]

老师出示三个笔筒,里面分别有6枝、7枝、5枝铅笔。

师: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铅笔?不用举手,知道了就马上站起来抢答。

(老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十几名同学一起站起来抢答道:6枝。)

师(故作惊异):这么快呀,你是怎么算的?

生:我根本没有算,只要从第二个笔筒里移一枝笔到第三个笔筒里,每个笔筒里就都是6枝了。

接着,老师将笔筒里的铅笔的枝数转变了一下,分别放了l枝、2枝、15枝。

师:你能知道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铅笔吗?

学生计算后汇报。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用的是计算的方法,先求出总数是18枝,再平均分给三个笔筒,每个笔筒里有6枝。

师:有没有用移多补少的方法的?为什么不用?

生:这题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太不便利,由于数字相差太大了。

师:说得真棒!我们要根据一组数的特点,灵活地选用方法。

师:假如我把三个笔筒里的枝数再移动一下,分别为6枝、2枝、10枝,你能迅速求出平均每个笔筒有多少枝吗?

生1:用6+2+10=18(枝),再用18÷3=6(枝),平均每个笔筒里是6枝。

生2:我觉得根本不用再算了,由于总枝数没有变化,还是18枝,笔筒也没变,还是3个笔筒,所以不论怎么移动,只要总枝数和筒数不变,平均每个笔筒还是6枝。

……

[反思)

1.“根本就没算”——抢答中体会移多补少的价值

第一次求平均数时,笔筒里分别有6枝、7枝、5枝铅笔,由于数据非常接近,学生用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就比较简洁,很真实地体会了移多补少这一方法的价值,加深了对平均数的理解。

2.“用计算的方法”——计算中体会求和平均分的普遍价值

第二次求平均枝数时,老师故意出示1枝、2枝,15枝铅笔,使三筒铅笔的枝数相差较大,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我还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吗?怎么移?似乎比较难。”学生打破上题的思维定势后,很自然地就想到了用求和平均分的方法,老师无痕的操作,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到了当数据“相差较大”时,用求和平均分的方法更合理优化了求平均数的算法,理解了求和平均分的普遍价值。老师小小的改动,显然不满足干建立起两种求平均数方法的联系,而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会根据数据的特征,灵活选择算法的意义,培育了学生灵活解题的意识。

3.“根本不用算”——对比中深化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老师再次移动笔筒里的铅笔,让学生求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铅笔。这条看似“重复劳动”、“没有什么价值”的改动,却大大提高了本题的思维含量,引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一位学生用计算的方法,另一位学生很快发现了规律:总数不变,平均分的份数不变,平均数当然不变,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得更加深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核心价值是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一道简洁的题目,这位老师能“借题发挥”,奇妙改编,适度引申,开启了学生的思考之门,将他们的思维一步步地引向深刻。

数学教学反思篇3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环节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透过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爱好,透过师生应对面的即时沟通,能够有效的`启发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实践中,不应当将课堂提问环节作为授课的主要途径,如何有效的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仍然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提的问题不明确

实践中,老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够重视,很多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打算工作不够充分,凭借以往的教学经历来上课,没有做好课前预习的打算,在课堂上提的问题也是比较随机的,不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信息反馈状况,对课堂提问的问题的任意性,直接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一些老师认为只有多提问,才能够让学生更多的参加到课堂中来,课堂气氛才能够活跃起来,所以,就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出很多不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思考,反而减低了教学的质量。

2.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每节课都有时间的限制,这样老师真正能够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而很多老师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习惯性的先入为主,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习惯性的在等待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就把答案说出来。也就是说,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于当前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连自己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完全是根据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这时候会出现学生厌学的情绪比较大,课堂上课不专心,课堂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3.回答问题反馈的信息不够重视

学生在回答老师提问的过程中,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把握该问题的程度,在必须程度上也反映着全班部分同学对这个问题把握的程度,所以老师应当重视每一次提问中,学生把握知识的状况,准时调整教学计划。但是,实际工作中,老师让学生回答完问题以后,就将学生晾在一边,自己考试传授自己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往往使得学生依靠老师,学生自主学习潜力不强,思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拓。

二、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1.明确课堂提问的问题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环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避开过度的阅历主义,不应当完全的依靠以往的教学阅历,对每一节课应当做的课前打算工作忽视。课堂上虽然老师授课的资料是不变的,但是授课的对象和详细的环境却是完全不相同的,所以,老师在课前预习阶段,应当结合教学的详细环境背景,对授课的资料作出必要的调整,对于课堂需要提问的题目也应当慎重选取,围绕课堂教学目的和学生的接收潜力展开。课堂提问亦是老师和学生沟通的过程,设计的提问问题明确清晰,那么将有效的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为接下来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奠定基础。对于提问问题的本身,问题有难易之分,应当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对本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清晰的熟悉,到达教学需要的广度和深度即可。

2.合理把握提问的频率

问题的提问要有一个合理的广度和深度,提问的问题不能过于困难,避开打击学生的学习爱好,除了这个以外,老师在课堂上应当科学合理的把握提问的频率,把提问把握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假如频发的进行提问,则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必要思考的时间将会打折扣,这样则打击了学生自主学习性。如若一向不提问或提问很少,则会出现老师一向在滔滔不绝,而学生则一向只是听,被动的接收知识,课堂互动基本没有,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老师也不能够准时获得学生把握知识的状况。所以,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吸取学生的留意力和爱好,透过提问能够调动学生的热忱,熟悉到问题的本身并专心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课堂提问的问题应当以探究式为主

课堂提问主要是为了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同时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状况,来决定学生把握知识的状况,进而决定下一步的课堂教学计划,所以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应当以探究式问题为主,已到达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根据教学思路进行。比如,在进行几何教学中,能够要求学生结合图形思考,教学生遇到详细的题目应当如何画图、分析和证明,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

三、结语

总之,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就应结合详细的教学环境,同时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状况来决定提问的问题,从课堂问题的目的、有效性入手,提出贴合实际教学要求的问题,以利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数学教学反思篇4《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阅历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小学生的乐观性,培育小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低班级的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我留意用游戏,活动、等学生感爱好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加到知识的探究、形成过程。留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例如“左,右”教学由于一班级的学生对上下、前后的熟悉有着比较丰富的生活阅历,大多数学生可以清晰地辨认,但不少学生对左右方位关系不太容易分清。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前,我似乎觉得“左,右”的位置关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接触,应该都懂了,但后来我想:学生对“左,右”的位置关系,肯定只是表面的感知,一种比较浅显的理解。因此,我精心设计了教学活动内容,先创设问题情境,“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然后让学生举一举,摸一摸,拍一拍,跳一跳,找一找,说一说,等游戏活动体验左右。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动身,以培育学生的学习爱好为主要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乐观地参加各种数学活动,使学生对“左,右”的位置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生由感性熟悉逐步上升到理性熟悉。

数学教学反思篇5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目标仅仅是应对考试,其实不然,学习数学的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而对于我们数学老师而言,我们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待数学,去发现数学,不仅要自己能做、能理解,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教会学生去做、去理解,因此老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规律的、历史的、辨证的等方面去进展。比如:

从规律的角度看

函数概念主要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三个要素,以及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详细的特殊函数,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函数的全部。

从关系的角度来看

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比如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确定了值域,函数与其他数学内容之间也存在着亲密的联系。

方程的根可以作为这个方程对应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交点的横坐标;不等式的解就是这个不等式对应函数的图象在轴上方或者下方的那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同样的几何部分也与函数有着亲密的联系。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应该多思考,多打算,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殊是自学,尤其是在课堂上,不仅要进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老师在教学生时不能把他们看作是空的容器,根据自己的意愿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知识就完了,这样往往会进入误区,由于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阅历、爱好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会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常常是不一样的。在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教会学生学习,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让他们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显露出来。

在数学教学方法上,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要擅长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根据详细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准时激励、关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乐观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育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数学教学反思篇6教学反思,就是老师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过程、方法、态度、价值观等,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批阅和分析的过程,也是老师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老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能促进老师专业成长。

如我在教学《熟悉方向》后,我就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时的态度和价值观仔细回味,在回味中对其本节课的成败及其原因反复进行思考和剖析:就本节课的内容讲,很贴近生活实际,但是我在教学时就忽视了这一点,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课堂中。假如要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起来,是一件很用的事,但就是由于本人教学方法的不当,使得自己的教学出现了不足。通过反思,我总结出了一定的阅历和教训,并准时改进自己的不足,逐步形成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

学生们已经熟悉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有了一定“方位”知识,对方位的推断应该有了一定的能力。但由于我本节课教学的不足,这些知识,在学生那里只能是书本知识,没有生活的阅历,假如要求学生随时随地能推断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学生还无从着手。在课堂学到的“方位”知识仅仅停留在书本的层面上。其实这一部分知识比较贴近生活,学生比较感爱好,乐于探究,假如我在教学时,把学生带到操场上,站在不同的位置,以某一物体作参照物,教给他们推断方位的方法,并让学生小组反复体验、实践,学生就会对“方位知识”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就会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数学真正走进生活。

同时,在反思的过程中我熟悉到: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进展,在进展过程中落实知识的传授,也就是说,课堂反思,不仅仅是老师的事,也应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反思哪些知识自己把握得好,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把握,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

很多学生从不回头去想这类问题,总是义无反顾的勇往直前,正是由于没有回头思考,学生得到的`仅仅是知识,而没有能够得到比知识结论更为重要的东西——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后应该如何改进学习方法,积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养成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作为老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是让学生积累自己知识的阅历,对新知识进行反思,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举例验证,把书本知识转换成生活能力,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是让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又知道先从什么地方着手去解答题目和解决问题,从而寻求把握知识规律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从中把握和领悟学习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总之,老师教中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老师的教学阅历;使先前的阅历不断地得到批阅、得到修正、得到强化、得到否定等,这样才能不断提炼阅历,改进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中反思,可以让自己知识方面的缺陷得到弥补,可以有效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不断总结学习阅历,提高自我、进展自我。

数学教学反思篇7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详细情景,理解和把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挨次,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留意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育。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把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挨次以及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元旦节快要到了,我们班的同学打算做一些小饰品来装饰教室,请看老师带来的数学信息。

出示信息:同学们做了24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朵数的1/3多2朵。

二、自主探究猎取新知

(一)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挨次

(1)结合情景理解算理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

师:我们首先解决做黄花多少朵?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请你根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

生汇报:241/3+2

师: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该如何计算呢?师板书过程。

为什么先算241/3?

师:观察这个算式,有乘有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深化运算挨次

3/8(3/4-1/6)5/6-4/92/37/123/14+7/8

师:运算挨次都能把握,选择其中的两个快速得算出结果来。

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做这类计算题时,我们留意什么呢?

老师总结看想算查

(3)抽象运算挨次

师:观察这几个算式,他们都是有关分数的计算,里面包含了加减乘除还有小括号,想一想,它们的运算挨次是这样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师生小结:由此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相同。

(4)体验应用,内化知识

看一看算式中有哪些运算?想一想运算挨次是怎样的?

1/2+2/35/63/5(1/2+2/3)5/63/5

(1/2+2/3)(5/63/5)(1/2+2/35/6)3/5

思考:算式中的运算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运算挨次不同?

(二)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1)情景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不仅做了红花、黄花装饰教室,还做了漂亮的中国结,请看老师带来的信息。

出示:同学们买了60米的彩绳,做大中国结用了彩绳的1/3,做小中国结用了彩绳的1/2,一共用了多少米的彩绳?

学生独立解决。师巡视。

(2)全班沟通,展现做题方法。

(1)601/3+601/2(2)60(1/3+1/2)

=20+30=605/6

=50(米)=50(米)

方法(1):先分别算出算大中国结和小中国结各有多少个,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方法(2):先算大中国结和小中国结一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3)总结运算定律

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结果相同,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等式连接起来,(=)仔细观察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什么?

师小结: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也同样适用。

(4)练习

3/420/17-3/43/176-6/13-7/13(5/6+3/4)12

师:假如把最后一个算式的字母6换成7,4换成5,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还简便吗?为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做此类计算题要留意什么?也要根据怎样的步骤?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你会解决这类问题了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

1、火眼金睛辩对错。

师:为什么错,假如错了应怎样改正。

2、拓展提升

我们班打算拿出300元钱买糖果,买水果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1/3,买奶糖的钱数比水果糖的1/2多30元,买酥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2/5,买奶糖多少元。

3、谈收获

这节课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运算歌,希望谨记运算中应留意的事项,提高计算的效率和正确率。

四则混合运算歌

专心计算很重要,日常生活少不了;

细心审题是关键,对快两字要牢记;

先算什么要看好,没有算到要照抄;

步步过程要对比;心平气和不烦燥,

教后反思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岛版五班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习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要想上好计算课,一定要熟悉教材,从学生感爱好的情景开展教学,从而感染学生,这样的计算课堂一定会离别枯燥,焕发课堂的活力,通过研读教材,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能结合详细情景,理解和把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挨次,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留意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育。其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把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挨次,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感想:

1、理解教材,把握目标,扎实落实目标。

本课时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体会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本课时共设计了两个问题。首先,问题一,让学生独立完成,沟通时重点说清自己的思路,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结合思路说清算式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由于先求红花朵数的1/3是多少,所以计算时应先算241/3,初步体会有乘有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独立完成小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与整数的相同。其次,首先放在不同思路的不同列式方式,再结合思路理解运算挨次,所以我引导学生从算式结果相同上分析,可以用等号连结两个算式,这样再让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算式特点,才会让学生明白它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发现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这样处理,有效地落实了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在学生把握知识的同时,留意学习方法的培育。

看想算查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法宝,在教学中,我分两个层次渗透了这种方法:在试一试小练习环节中,重在让学生说清,看的是运算符号想的是运算挨次;而在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时,强调不仅要看运算符号还要看数字特点,能不能用简便算法,还让学生分析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简便算法,详细问题详细分析,从而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把握该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差异。

对于每个问题的解决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与沟通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断地猎取知识与方法,同时也关注学生差异。对于计算,要求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完成,在解决中国结的问题上,出示线段图就是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第二种思路,使不同程度的孩子得到不同的进展。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上,感觉有许多不足之处:

1、在分析问题思路时,思路不太清晰,放手不够,没有让学生完整的思路。

2、由于我感觉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为了赶进度,留的时间过于少,使学生的沟通留于形式

数学教学反思篇8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留意学生数学潜力的培育,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进展数学应用意识,而高中学数学最常见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探究法,这与数学建模有很多相同点,本文主要讲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建模有机整合,实现有效教学。

一、数学建模定义

所谓数学建模就是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的全过程,即当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讨论一个实际问题时,人们就要在深入调查讨论、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语言、符号及方法去近似地刻画该实际问题,也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用透过计算得到的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理解实际的检验。在数学建模中,很多资料与运动变化有关,传统教学方式缺乏有效的手段处理这类问题,而信息技术的利用,为解决这一难题带给了有力的工具。

二、Excel在高中数学建模中的运用

Excel软件是常用的办公软件,操作简洁,易于高中老师把握的一种理财、数学分析软件,它在高中数学建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单变量求解、回归分析、线性规划、十分规方程求解等。

三、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建模中的运用

几何画板是一个适用于数学教学的软件平台,为老师和学生带给了一个探究几何图形内在关系的环境。它以点、线、圆为基本元素,透过对这些基本元素的变换、构造、测算、计算、动画和跟踪轨迹等方式,能显示或构造出较为复杂的图形。数学问题的本质往往是十分抽象的,怎样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详细化,使以前认为模棱两可的结论更为直观化呢这就是高中数学老师要探究和摸索的问题。往往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能够利用几何画板来让学生自己讨论一些简洁而搞笑的问题,使概念形象化,数形结合,让结论更直观化,也激发学生学习专心性,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潜力。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应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资料,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