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5分)1.(6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ǎi,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朱德《回忆我的母亲》(1)给选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①ǎi②妯娌(2)“母亲管束着我们……”一句用“管束”而不用“管教”,为什么?(3)比较下面两句的句式,原句有什么作用?原句: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改句:到八九十岁还要耕田。2.(2分)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为迎接学校首届文化艺术节,李明和他的搭档们逢场作戏,精心编排了一出反映校园生活的话剧。 B.“低碳”生活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并逐步成为生活新时尚。 C.老一辈科学家苦心孤诣获得的科研成果,足以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D.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圆明园的历史。 B.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C.针对“假羊肉”事件,全市公安机关进一步开展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D.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4.(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类作品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 B.律诗是中国旧诗体裁之一,形成于唐朝,每首诗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定规,有五律(五个字一句)、七律(七个字一句)两种。 C.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D.《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七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组古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七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5.(2分)请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6月5日,生态环境部在2020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上正式发布“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吉祥物”。吉祥物是一对名为“小山”和“小水”的卡通形象。“小山”以青山为造型、绿叶为发饰、祥云为鞋子纹祥,寓意绿色与和谐;“小水”以绿水为造型、花朵为头饰、水纹为鞋子纹样,寓意洁净和美丽。这一设计表达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吉祥物的发布意在呼吁人们珍爱环境,保护生态。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建设者、受益者,我们一定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积极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共同守护地球家园。6.(7分)名句默写。(1),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人们常引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来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3)李白《渡荆门送别》中“,”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4)《黄鹤楼》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7.(4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1)本段文字选自,在这之前,作者斯诺见到了。(2)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它评价,请说说斯诺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二、阅读理解(45分)8.(5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巧借“替换品读法”可以帮我们更好理解原诗用词的精妙。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2)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9.(14分)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①夕阳欲颓,沉鳞竞跃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④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是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相与步于中庭B.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C.至于夏水襄陵每至晴初霜旦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康乐以来(3)翻译下列句子。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4)(甲)(丙)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10.(10分)现代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①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②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③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④“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⑤“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⑥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1)作者为什么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作者把日本职员的“操心”说是“好意难却”,联系下文看有什么作用?(3)“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中的“大概”对表达意思有什么作用?(4)⑤⑥两段表现出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11.(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大地的馨香朱宜尧①我仿佛看到了那片绿海,微风拂过,摇曳着沙沙声响,阳光温暖,伴着书香。②父亲说,读书和种地是一码事儿。那时,我的脑袋摇成了拨浪鼓。③春寒料峭的二月,春风犹如一把剪刀,一夜间裁剪出了千树万树繁花开的气势,藏在树干里的嫩芽,偷偷地窥视着即将郁郁葱葱的春天。温柔的阳光夹杂在春风里,走到哪里,哪里一片勃勃生机。④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空旷的田野,劳作的人们撒粪、育肥、播种,趁着春天的到来,把希望悄悄地植入大地。⑤早晨,刚刚起床,昨夜还睡在身旁的父亲没了踪影。父亲年事已高,已经过了退休的年龄,还是一刻也不闲地从事着农事,近乎于乐此不疲。每天看着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又眼望日头在晚霞中隐没,父亲特喜爱这种“春风花草香”的农田生活。身子虽有劳累,却神采奕奕。我知道,父亲有自己的规划,劳作等同于健身,既不能太累,又得出点小汗,身子微微受热,即可。所以我不担心父亲。⑥中午父亲回来,肩膀上搭着一块泛黄的毛巾,看上去气色红润,好像刚刚晨练结束。我早已备好了父亲最爱的龙井茶。父亲坐在我身旁,望着长势大好的玉米,脸上挂着粲然的微笑,喝一小口龙井,动作不急不缓地擦拭着额上细密的汗珠。⑦父亲七十有三了,寸发雪白,好像一根也不缺,板板正正齐刷刷的样子,那古铜色的皮肤,经过阳光的沐浴,显得十分的硬朗与矍铄。⑧我在初中读书时,不论学习有多紧张,父亲总是“不管不顾”,甚至“不近人情”地叫我一同下地。即便是我手掌扎满了黄豆荚的刺儿,痒胀得钻心,也得照样劳作。春寒料峭也罢,烈日炎炎也好,我成了父亲的小跟班。那时的我,睡不醒,又极不情愿。⑨劳作中,我经常回想,读书和种地怎么会是一码事呢?⑩如今,我却能体谅到父亲的良苦用心,也会有一些好的事物与父亲分享了,父亲却一改他年轻时的做法,他起早做农事,从来不叫我,这倒让我有些愧疚。⑪过了不惑之年,明晓了父亲所言。一年之计在于春,谚语说谷雨种大田,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万物皆如此。要抓住播种的最好时机,才更有利于一年的好收成;青春是用来读书的大好时光,要不辞辛苦读万卷书,要不负青春不负我,要有“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之恒心。一旦错过了,就不再来过。⑫我和父亲一同劳作,让年少并无多少体力的我去体会劳作的艰辛与不易,感悟生命的本真,让我更加珍惜青春读书的好时光,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感恩父亲,他不仅以种地的方式养育了我,还让我在最平常的劳作中,体会到了生命的美好。⑬父亲就是养育我的“大地”,那里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喜乐福景;又有“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的诗情画意;更有“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殷切希望、谆谆教诲和良苦用心。⑭春天来了,阳光明媚而温暖,微风拂过的绿海,摇曳着沙沙声响,我似乎嗅到了大地的馨香,仿佛看到了寸发雪白的老父亲。(选自《新青年》2017年第4期,有删减)(1)通读全文,说说标题“大地的馨香”有何含义?(2)请从修辞的角度品味第③段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这倒让我有些愧疚。”我为什么会心生愧疚?(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父亲说,读书和种地是一码事儿。”对此,你是的观点是什么?请联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三、作文(50分)12.(50分)作文。题目:走,我们赏秋去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25分)1.(6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ǎi,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朱德《回忆我的母亲》(1)给选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①ǎi蔼②妯娌zhóuli(2)“母亲管束着我们……”一句用“管束”而不用“管教”,为什么?(3)比较下面两句的句式,原句有什么作用?原句: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改句:到八九十岁还要耕田。【解答】答案:(1)本①蔼②zhóuli(2)示例:“管束”是加以约束,使人不越轨,侧重“束”,“管教”是管制并教养,侧重“管”。“管束”比“管教”更妥帖。(3)示例:原句是双重否定句,表肯定的意思,语气强烈,突出祖父热爱劳动的习惯终生不可改变,2.(2分)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为迎接学校首届文化艺术节,李明和他的搭档们逢场作戏,精心编排了一出反映校园生活的话剧。 B.“低碳”生活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并逐步成为生活新时尚。 C.老一辈科学家苦心孤诣获得的科研成果,足以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D.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解答】A.有误,逢场作戏:原指卖艺的人遇到合适场所就进行表演。后指为应酬或凑热闹,偶尔玩玩,并不认真。词义和“精心编排”矛盾。B.正确。C.有误,前车之鉴:比喻当做鉴戒的前人的失败教训。望文生义。D.有误,汗牛充栋:比喻书多。对象错误。故选:B。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圆明园的历史。 B.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C.针对“假羊肉”事件,全市公安机关进一步开展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D.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解答】A.正确。B.有误,两面对一面,可在“齐心协力”前加上“能否”。C.有误,成分存钱,可在句末加上“的活动”。D.有误,成分残缺,可删去“使”。故选:A。4.(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类作品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 B.律诗是中国旧诗体裁之一,形成于唐朝,每首诗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定规,有五律(五个字一句)、七律(七个字一句)两种。 C.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D.《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七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组古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七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解答】ABC.正确。D.有误,《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故选:D。5.(2分)请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6月5日,生态环境部在2020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上正式发布“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吉祥物”。吉祥物是一对名为“小山”和“小水”的卡通形象。“小山”以青山为造型、绿叶为发饰、祥云为鞋子纹祥,寓意绿色与和谐;“小水”以绿水为造型、花朵为头饰、水纹为鞋子纹样,寓意洁净和美丽。这一设计表达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吉祥物的发布意在呼吁人们珍爱环境,保护生态。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建设者、受益者,我们一定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积极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共同守护地球家园。【解答】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新闻标题要能高度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可根据导语部分进行概括。如可根据“6月5日,生态环境部在2020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上正式发布‘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吉祥物’”拟定标题为: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吉祥物”。答案: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吉祥物”6.(7分)名句默写。(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人们常引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来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3)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4)《黄鹤楼》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解答】答案:(1)庭下如积水空明(注意“庭”的写法)(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注意“骥”的写法)(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注意“荒”的写法)(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意“暮”的写法)7.(4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1)本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在这之前,作者斯诺见到了周恩来。(2)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它评价,请说说斯诺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解答】答案:(1)《红星照耀中国》周恩来;(2)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没有官架子,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二、阅读理解(45分)8.(5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巧借“替换品读法”可以帮我们更好理解原诗用词的精妙。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2)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解答】(1)本题考查学家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通读全诗可知,诗中描写的是初春,如果改在了“处处”和“家家”,就是仲春的景色了,也看不出作者初遇“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的欣喜之情。(2)此题考查了诗句写作手法的运用和作者思想感情的了解。“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作者想象想象绿杨依依的白堤,想象游人如织的盛况,想象诗人陶醉的情形,来衬托西湖的美景,表现出诗人对钱塘湖东的喜爱。“行不足”三字,可以想象出诗人流连忘返的身影,以及造福一方百姓的满足、欣喜之情。答案:(1)不能。“几处”“谁家”突出是当时正是早春时节,飞鸟不多。也流露出作者出游的欣喜之情。改成“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2)对比(衬托)表达了自己对湖东景色的迷恋、喜爱,以及造福一方百姓的满足、欣喜之情。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平,白云低垂。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9.(14分)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①夕阳欲颓,沉鳞竞跃落下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同“返”,返回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骑着④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甚、很(2)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是C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相与步于中庭B.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C.至于夏水襄陵每至晴初霜旦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康乐以来(3)翻译下列句子。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4)(甲)(丙)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颓:落下。②句意: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③句意: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乘:骑着。④句意: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良:甚、很。(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欣赏/一起;B.从/如果;C.到了;D.认为/表连接。故选:C。(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晓,清晨;歇,消散。句意为: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②中重点词语有:戾,到;息,平息。句意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可知,主要表现山川之自然美,文中写猿啼也是为了表现作者心情的愉悦,表现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结合丙文内容可知,三峡的秋天的特点是凄凉,描写猿鸣是为了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答案:(1)①落下。②同“返”,返回。③骑着。④甚、很。(2)C(3)①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②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4)《答谢中书书》:猿鸣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10.(10分)现代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①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②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③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④“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⑤“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⑥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1)作者为什么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作者把日本职员的“操心”说是“好意难却”,联系下文看有什么作用?(3)“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中的“大概”对表达意思有什么作用?(4)⑤⑥两段表现出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及学习积累,可以看出,“日暮”在中国词汇中喻指事物走向末路,而这正触发了作者对清政府的忧思;另一方面,“日暮乡关何处是”一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二者结合,可以看出作者对家国的愁思;“水户”文中交代了是反清志士客死的地方,这反映了作者爱国的思想感情。(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作者在这里写日本职员的作法,是对藤野先生真心关心我的陪衬,表现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3)本题考查词语在句子的作用分析。解答此题要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联系语境分析作用。“大概”意思是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作者在这里是想用恢谐的语气表达他弱国弱民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4)本题考查人物精神品质的归纳。解答此题要结合事件具体内容来分析。文章五、六段分别写藤野先生关心我解剖实习与问我中国女人裹脚的事,前者表现藤野先生对中国人的热情诚恳,后一件事则表现藤野先生的求实精神。答案:(1)日暮里”令鲁迅想到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句诗,体现了鲁迅的思想爱国之情。“水户”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客死的地方,朱舜水忠于明朝,鲁迅忠于祖国,这是他俩的共同点,表现了作者的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意思相近即可)(2)到仙台所受的“优待”。这两层是并列关系,先说物,后说人。前者对后者起比照衬托的作用。这样比照,可见作者对受优待的理解是因为那里的中国留学生少。第一句统管整个两层的意思。(意思相近即可)(3)“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作者到达仙台之后受到了免交学费的优待和职员们在生活上的关心,反映出日本人民的善良和友好情谊。而作者却以白菜和芦荟自比,在这幽默的自嘲中,饱含这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与隐痛,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意思相近即可)(4)⑤⑥两段写藤野先生高贵品质是:关心解剖实验﹣﹣热情诚恳。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意思相近,语句简洁通顺即可。)11.(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大地的馨香朱宜尧①我仿佛看到了那片绿海,微风拂过,摇曳着沙沙声响,阳光温暖,伴着书香。②父亲说,读书和种地是一码事儿。那时,我的脑袋摇成了拨浪鼓。③春寒料峭的二月,春风犹如一把剪刀,一夜间裁剪出了千树万树繁花开的气势,藏在树干里的嫩芽,偷偷地窥视着即将郁郁葱葱的春天。温柔的阳光夹杂在春风里,走到哪里,哪里一片勃勃生机。④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空旷的田野,劳作的人们撒粪、育肥、播种,趁着春天的到来,把希望悄悄地植入大地。⑤早晨,刚刚起床,昨夜还睡在身旁的父亲没了踪影。父亲年事已高,已经过了退休的年龄,还是一刻也不闲地从事着农事,近乎于乐此不疲。每天看着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又眼望日头在晚霞中隐没,父亲特喜爱这种“春风花草香”的农田生活。身子虽有劳累,却神采奕奕。我知道,父亲有自己的规划,劳作等同于健身,既不能太累,又得出点小汗,身子微微受热,即可。所以我不担心父亲。⑥中午父亲回来,肩膀上搭着一块泛黄的毛巾,看上去气色红润,好像刚刚晨练结束。我早已备好了父亲最爱的龙井茶。父亲坐在我身旁,望着长势大好的玉米,脸上挂着粲然的微笑,喝一小口龙井,动作不急不缓地擦拭着额上细密的汗珠。⑦父亲七十有三了,寸发雪白,好像一根也不缺,板板正正齐刷刷的样子,那古铜色的皮肤,经过阳光的沐浴,显得十分的硬朗与矍铄。⑧我在初中读书时,不论学习有多紧张,父亲总是“不管不顾”,甚至“不近人情”地叫我一同下地。即便是我手掌扎满了黄豆荚的刺儿,痒胀得钻心,也得照样劳作。春寒料峭也罢,烈日炎炎也好,我成了父亲的小跟班。那时的我,睡不醒,又极不情愿。⑨劳作中,我经常回想,读书和种地怎么会是一码事呢?⑩如今,我却能体谅到父亲的良苦用心,也会有一些好的事物与父亲分享了,父亲却一改他年轻时的做法,他起早做农事,从来不叫我,这倒让我有些愧疚。⑪过了不惑之年,明晓了父亲所言。一年之计在于春,谚语说谷雨种大田,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万物皆如此。要抓住播种的最好时机,才更有利于一年的好收成;青春是用来读书的大好时光,要不辞辛苦读万卷书,要不负青春不负我,要有“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之恒心。一旦错过了,就不再来过。⑫我和父亲一同劳作,让年少并无多少体力的我去体会劳作的艰辛与不易,感悟生命的本真,让我更加珍惜青春读书的好时光,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感恩父亲,他不仅以种地的方式养育了我,还让我在最平常的劳作中,体会到了生命的美好。⑬父亲就是养育我的“大地”,那里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喜乐福景;又有“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的诗情画意;更有“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殷切希望、谆谆教诲和良苦用心。⑭春天来了,阳光明媚而温暖,微风拂过的绿海,摇曳着沙沙声响,我似乎嗅到了大地的馨香,仿佛看到了寸发雪白的老父亲。(选自《新青年》2017年第4期,有删减)(1)通读全文,说说标题“大地的馨香”有何含义?(2)请从修辞的角度品味第③段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这倒让我有些愧疚。”我为什么会心生愧疚?(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父亲说,读书和种地是一码事儿。”对此,你是的观点是什么?请联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解答】(1)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是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高度概括。设置这类试题,一般都是在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领会和把握,答题时既要答出标题的含义,也要将标题蕴含的情感分析出来。从字面理解,标题指的就是春天大地散发出的迷人馨香;从父亲将读书与种地联系起来的说法来理解,文章是将父亲比作大地,教育我珍惜青春年华好好读书,他给我的教诲发出馨香。(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结合本题划线句子内容来看,将春风比喻成“一把剪刀”,是比喻的修辞,又将嫩芽拟人化,作者意在以此表现春天的生机和生命力,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3)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根据第八九段的内容可见,小时候,父亲总是喊我早起,并催我与他一起下地,那时我对父亲的作法是极不理解,“又极不情愿”;可是等到现在我明白了父亲话的内涵与作法的用意,但他却不再叫我早起种地,而我也早已错过了最美的年少时光,所以心生愧疚。(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从文中描述的年老的父亲依旧早起劳作,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勤劳的人;从他在我年少时让我早起,并告诉我读书与种地是一回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会教育孩子的好父亲等,根据文中记述的事件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