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发分布与消毒灭菌_第1页
细菌发分布与消毒灭菌_第2页
细菌发分布与消毒灭菌_第3页
细菌发分布与消毒灭菌_第4页
细菌发分布与消毒灭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整理ppt第十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高职高专护理2整理ppt知识要点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人体正常菌群及分布物理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消毒灭菌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3整理ppt学习目标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及菌群失调、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的概念掌握常见的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的方法了解细菌的分布及防护原那么4整理ppt

针头上的细菌模式图抹布和砧板上的细菌模式图细菌种类多,繁殖快,适应环境的能力强,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群微小生物。了解细菌的分布对医学生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医院感染等具有重要意义。

前言5整理ppt第一节细菌的分布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二、人体正常菌群及分布6整理ppt

土壤环境适合微生物的生长:

pH,渗透压,通气,动植物尸体,矿质元素

种类:

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细菌多为异养类型;藻类为光能自养

作用:在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降解土壤中有机物。一、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1.土壤中的细菌7整理ppt土壤是细菌生存的天然场所〔因为土壤中有水分、营养物质、空气、一定的PH环境和温度〕。自然界中,以土壤的含菌量〔种类〕最多,土壤素有“天然培养基〞之称。土壤也是一切自然环境中细菌的总发源地,也是人类利用细菌的主要来源。在肥沃的土壤中,每克土壤含菌量达几十亿-几千亿〔沙漠含菌量仅10万/g〕。细菌在土壤各层分布不均:外表含菌量少;距外表10-20cm土壤含菌量最多。土壤中的细菌多数为非病原菌,它们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动植物与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你知道吗?8整理ppt土壤中仅有少数病原菌,它们来自人和动物体〔粪、尿、痰、尸体等〕。多数病菌在土壤中很能容易死亡。主要为球菌和芽胞杆菌,如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气性坏疽可长期存活。所以,当人体创伤处污染泥土时,要严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感染。土壤中的病原菌从哪里来?9整理ppt

水环境:地球的70%左右由水覆盖,其中溶解和悬浮有机、无机物,流动水有氧渗入可供微生物生长。种类:水中有机物含量多少决定微生物种类。

作用:在水生环境的食物链中起关键作用。2.水中的细菌10整理ppt

水具有微生物生命活动适宜的温度、pH、氧气等,水体中也具备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其他条件,因此成为微生物栖息的又一天然场所。(1)水体中微生物的来源土壤、空气、动植物尸体、人和动物的排泻物、工业及生活污水。(2)种类

水中存在的微生物90%为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有弧菌、假单胞菌、黄杆菌等。鞘细菌及有柄附生细菌也常见于水体中。(3)微生物在水体中的分布表现为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规律。此外,相同水域的不同浓度微生物的含量及分布也不同。(4)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通过水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霍乱弧菌等。因此,做好水的卫生学检查对预防疾病至关重要。你知道吗?11整理ppt

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生长,所以无固定种类。种类分布:主要是真菌和细菌,在医院,公共场所致病菌的数量多。

作用:可迅速全球传播,对地球上生物圈有一定意义。3.空气中的细菌12整理ppt空气中缺乏营养物质与水分,且受日光照射,细菌不易繁殖。但由于人群和各种动物的呼吸道及口腔中的细菌可随唾液、飞沫散布到空气中,极易造成疾病的传播。细菌可随尘埃漂浮在空气中,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或医院,空气中细菌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多。常见的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及脑膜炎奈瑟菌等,可引起伤口或呼吸道感染。空气中的非致病菌,常可造成生物制品、药物制剂及培养基的污染。因此,医院的手术室、病房、制剂室、实验室等要经常进行空气消毒,并严格按照有关制度和无菌技术进行医疗操作,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及医院感染。你知道吗?13整理ppt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黏膜〕外表存在着一定数量和不同种类的细菌,这些通常对人体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称为正常菌群〔normalflora〕。二、人体正常菌群及分布〔一〕正常菌群14整理ppt⑴生物拮抗作用即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如大肠菌素可抑制痢疾杆菌生长;唾液链球菌产生的H2O2抑制脑膜炎球菌生长。⑵营养作用大肠杆菌及乳链球菌能合成VitB1、B12、泛酸、叶酸及VitC、K等,供机体利用;双岐杆菌产酸造成酸性环境可促进对VitD、Ca、Fe的吸收。⑶免疫作用微生物具有免疫原性、促分裂和佐剂的作用。可剌激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和成熟。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

15整理ppt寄居于人体一定部位的正常菌群相对稳定,正常情况下不表现致病作用,只有当机体免疫力降低,寄居部位发生改变或大量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时方可致病。这些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引起疾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时机致病菌。条件致病菌16整理ppt①机体免疫机能低下:如大面积烧伤,过度疲劳,受凉,长期患消耗性疾病。②正常菌群寄居部位发生变迁:如外伤,手术,留置导尿管等使大肠杆菌进入腹腔、泌尿道或血液等。③不适当的抗菌素药物治疗导致菌群失调:如长期或滥用抗菌素治疗。条件致病菌致病的特定条件

17整理ppt菌群失调:指机体、菌群、环境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发生改变,导至体内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的数量和比例发生大幅度的变化,生态体系表现出的不平衡状态。菌群失调症:指严重的菌群失调使机体发生功能紊乱表现出明显临床病症者。菌群失调症又叫菌群交替症〔二次感染〕。菌群失调经常发生而菌群失调症那么少见。患二重感染的机体抵抗力很弱,细菌对抗菌素药物不敏感,治疗难度大,应严加预防,防止发生。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18整理ppt第二节消毒灭菌一、物理消毒灭菌法二、化学消毒灭菌法19整理ppt消毒〔disinfection〕: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一定杀死细菌芽胞。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病原性和非病原性微生物的方法。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无菌〔asepsis〕:不含活菌的意思。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方法,称为无菌操作或无菌技术。进行微生物实验、外科手术及医疗技术操作等过程,均需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消毒、灭菌的根本概念20整理ppt热力灭菌法分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大类。在同一温度下,后者效力比前者为大,这是因为:〔1〕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2〕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3〕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时释放出的潜热,可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一、物理消毒灭菌法1.热力灭菌法21整理ppt湿热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法:一种最常用、最有效的灭菌方法。利用密闭的容器加热产生的蒸汽灭菌,通常在103.4kPa〔1.05kg/cm2〕的蒸汽压力下,容器内温度可达121.3℃,维持15~30分钟,即可到达灭菌的目的。凡耐高温、耐潮湿的物品,如手术器械、敷料和一般培养基等,均可用此法灭菌。煮沸法:水温100℃经5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常用于食具、刀剪、注射器等的消毒,细菌芽胞需煮沸1~2小时才被杀灭。水中参加2%碳酸氢钠,可使沸点达105℃,既可促进杀灭芽胞,又能防止金属器械生锈。流通蒸气法:利用蒸笼或阿诺蒸锅进行消毒。流通蒸汽法温度不超过100℃,经15~30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把流通蒸汽加热的物品放置37℃温箱过夜,促使芽胞发育成繁殖体,次日再经流通蒸汽加热,如此重复3次,可到达灭菌的目的。称为间歇灭菌法,常用于不耐高温的材料如培养基的灭菌。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不影响其营养成分及香味的消毒法,常用于牛奶、酒类的消毒。22整理ppt23整理ppt燃烧:是一种彻底的灭菌方法,但仅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尸体等。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适用于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接种环、试管口等的灭菌〔图3-2〕。干烤:用烤箱灭菌。一般加热至160℃~170℃经2小时。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蒸发的物品,如玻璃器皿、瓷器等。干热灭菌法24整理ppt紫外线: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与其波长有关,通常紫外线波长为240~280nm时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0nm最强,这与细菌DNA吸收光谱范围相一致。紫外线杀菌机理主要是作用于细菌DNA,使同一条DNA链上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共价结合而形成嘧啶二聚体,因而改变DNA的分子构型,干扰细菌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死亡或变异。紫外线穿透力差,故只适用于空气及不耐热物品的外表消毒。电离辐射:高速电子、X射线和γ射线等在足够剂量时,对各种细菌均有致死作用。其机制在于产生游离基,破坏细菌DNA。电离辐射常用于大量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消毒。2.紫外线与射线灭菌法25整理ppt滤过除菌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除去,以到达无菌的目的。所用的器具是滤菌器〔filter〕。滤过除菌主要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细菌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除菌。滤菌器的种类很多,目前常用的有滤膜滤菌器、石棉滤菌器〔亦称Seitz滤菌器〕、玻璃滤菌器等。3.滤过除菌26整理ppt化学消毒剂对细菌和人体细胞都有毒性作用,主要用于人体体表、医疗器械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常用消毒剂的作用机制:1.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2.干扰或破坏细菌酶系统及代谢3.改变细菌细胞壁或细胞膜的通透性二、化学消毒灭菌法〔一〕消毒剂27整理ppt消毒剂作用的效果受消毒环境、微生物种类及消毒剂性质等因素影响。常见影响因素有:①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各种消毒剂的理化性质不同,对微生物的作用大小也有差异。一般消毒剂浓度越大,作用时间越长,消毒效果也愈强〔醇类例外〕;②细菌的种类、数量与状态:不同种属的细菌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同。有荚膜细菌抵抗力强;芽胞比繁殖体抵抗力强;老龄菌比幼龄菌抵抗力强。细菌数量越多,所需消毒时间越长;③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中有机物的存在影响消毒剂的效果。排泄物、分泌物中的病原菌常受到有机物的保护,而影响消毒效果。故进行皮肤和器械消毒时,需先洗净再消毒。对痰液、粪便等的消毒,宜选择受有机物影响较小的消毒剂,如漂白粉、酚类化合物等。此外,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还有温度、酸碱度、湿度等。你知道吗?28整理ppt

某些消毒剂低浓度时可用作防腐剂。在生物制品中,如疫苗、类毒素等参加防腐剂,以抑制杂菌生长。常用的防腐剂有0.01%硫柳汞、0.5%石碳酸和0.1%~0.2%甲醛等。〔二〕防腐剂29整理ppt本章小结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水、空气中。正常菌群存在于人和动物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这些菌群在正常情况下对人类是不致病的或有益的。而菌群失调将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在医疗活动中,需要利用多种物理、化学方法抑制或杀死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杀灭物品、器械上的微生物,并采取无菌操作,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实验室或医疗活动中微生物的污染与感染。要根据具体的要求和标准,采用适宜的消毒或灭菌方法,防治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本章小结30整理ppt知识拓展生物平安的相关知识生物平安〔biosafety〕是指人们防止或控制生物危害的发生所采取的保护自身和环境的要求和行为。实验室生物平安〔laboratorybiosafety〕是指在从事病原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防止病原体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所采取的原那么和措施。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