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求实效
(一朝悟罢正法眼)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果从教学过程的结构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评价等)来看,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有效操作的策略。一、教学目标的确立二、教学内容的整合三、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一、教学目标的确立许多课堂教学之所以效率低下,首先和目标不明、不简、不适等有关。教学目标的确立,至少应包括两个问题:一是解读教材,二是目标的具体设置。第一,解读教材是设置目标和整合内容的基础,备课(教学设计)首先应当在这方面花大力气
解读教材的基本策略是“多维对话”(与文本、与学生、与同伴、与编者、与自我等)。这些对话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限于篇幅,本文只对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作简单阐述。与文本对话,就是我们过常说的“研读教材”(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参、相关资源等),主要是准确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行文思路、相关特色等。而深刻与否,则在很大程度上与对价值取向的把握有关。用当代的哲学观念、时代精神重新诠释课文的价值取向是有效操作的基本要求。以国标本苏教版教材《金子》一课为例,如果我们对教材的解读仅仅囿于传统的“勤劳能致富”的价值取向,在当代的视野中似乎说服力不强。自古以来,例如中国千面万农民不可谓不勤劳,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致富。看来,勤劳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光有勤劳还是不够的。课文中主人公彼得之所以能致富(终于找到“金子”),在于其冒险精神、创业精神以及创新意识,这些精神品质恰恰是当代中国崛起所必需的。因此,如果我们对该篇课文作这样的挖掘,就是符合当代哲学观念、时代精神的。与编者对话是准确把握课文宗旨的重要方法,这是我们过去常常忽视的环节。语文教科书中的文章在被创作出来之初,并不是为学生阅读而写的。而这些文章一旦进入“教科书系统”,就会多多少少地被加以改造,以适应学生阅读需要(在小学语文中更是如此);并且,供学生阅读的“文本”在教科书的某一生态中(同一篇文章可以放入不同的单元)与在其他生态有不同的定位。而所有这一切都有一个“无形之手”在操控,这就是教科书的编者。因此,与编者对话就成了我们一线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的另一重要途径。与编者对话的方法有很多,如阅读教学参考书、浏览教材编写的专业网站、参加教材培训、与编者通信等等。第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具体设置至少有两点要求。首先,就整体的语文教学(或整册书,或一个单元,或一篇课文)来讲,目标应是多元的,不能唯知识,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其中,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许多教师总觉得是外在于语言文字教学的,感到无从下手。其实,这是有误解的。新课程要求在涉及知识与能力教学时,要充分考虑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于其中,即在学习某个语文知识或训练某个语文能力时,要由学生主动参与,经历这些知识与能力的获得过程,并学会其中的学习方法;而语文的知识与能力总是与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在一起的,所谓“文以载道”,这就是语文区别于其余学科的主要之处。其次,就一节课(通常是40分钟)而言,我们比较赞同“简单语文”的观点,即简化头绪,目标单纯,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是什么?最主要的就是多读成多写。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把读、写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二、教学内容的整合第一,阅读内容的选择与加工。其有效操作要求确立“用教材教”而不“教教材”的观念,要敢于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力求做到立足文本与超越文本的统一。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解决“阅读什么”的问题。在有限课堂教学时空内,当然应该以阅读文体(主要是教材中的课文)为主。读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而立足文体的读又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众所周知,就我国现状来讲,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而语文教材蕴含着社会规范文化,凝聚了许多专家、一线教师的心血和智慧,总体上是优于单个教师的智慧的。因此,只有首先立足文本,用好文本,读好文本,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立足文本,就是指教师要紧扣教材提供的文本,通过语言文字、插图、音乐等创设出可感可触之情境,让学生多读多悟,吟咏品味,含英咀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过分突出对教材的“重组”,有些教学游离于文体,任意“生成”,造成了“教育引导价值”的缺失以及语文基本能力的淡化,这是我们必须加以警觉的。然而教材提供的文本毕竟是有限的,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必须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文本才能最终完成。超越文本有两层含义:一是突破文本的限制,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确立“生活语文”的观念;二是让学生大量阅读文本外的文章,增加积累。近几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以窦桂梅、孙双金老师为杰出代表的一大批语文教师的探索令人瞩目。像《晏子使楚》《牛郎织女》《走进李白》《思乡组曲》等教学案例堪称经典。第二,基于课文整体思路的“问题设计”是语文教学内容整合的主线。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动力,实际上中,课堂的不断前进过程就是学生对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因此,设计有效的问题对于有效教学来讲显得尤其重要。一般来说,问题要具有思维性、互动性、精练性。思维性就是指问题应能引起学生的共同兴趣、共同思考、共同探求,应能引起他们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叙述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互动性则是要求问题能引起课堂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主要形式是“对话”和“讨论”,这是主体之间的民主平等的交流。教师应力求在每一个对话与讨论的空间里都能听到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不同陈述方式的声音,促进对话向深度发展。精练性则是指问题要少而精,要基于课文的整体思路来设计。当前的许多语文课堂,问题太多太琐碎,许多问题毫无思维价值,反而破坏了课文的“整体感”。基于课文的整体思路来设计问题,可以根据课文题目、字词(抓住某一关键性的字词以牵动全篇)、语句(从文中某一句话入手设计全文教学)、段落(以牵动全篇的一段课文为突破点)、篇章(文章的主要思路)、表达等来进行设计。如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教学《心田上的百合花》以“这是一株怎样的一个园子”来推动整个教学,这就是抓住题目来设计有效问题。第三,教学内容的呈现要符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发展水平。有了好的问题和内容,如何呈现也会影响学生的有效学习。内容的呈现无外乎是教师的口述、呈现(展示静态的图片、实物等)、呈现(展现事物动态的发展过程)、学生自读或动手操作等。不同的呈现方式一定要立足于学生发展水平,与此相匹配。三、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第一,确定初读的基础性地位,在时间、精力等方面强化初读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整体感悟、积累与运用。一般而言,初读环节要抓好两件事。首先,在初读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直接面对课文,进入课文,静下心来,充分地读书,一直读到正确、流利、初知大意。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当前的阅读教学,初读环节往往被忽视,许多教师往往表现很浮中,仅仅让学生粗粗读一两遍,就进入讲解阶段,直奔“考点”而去,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在这里有必要再次呼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抓好初读,事半功倍。抓好初读,方法有很多,如可以通过审题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领悟课文,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把不懂的字词、语句、问题加上相关记号或记录下来。其次,培养学生的“思路意识”,引导学生把课文思路梳理清楚。“思路意识”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但却是很有用的策略。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文体的要求,在引导学生初读时训练学生的“思路意识”。如以记叙手法为主的课文,常按时间的变化、空间的转换、事情的发展顺序、事物的几个方面等为行文思路;以说明手法为主的课文,常按总分关系为行文思路: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总后分再总。第二,在精读阶段,教师可以针对课文的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内容(说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品味、鉴赏语言文字之美及运用之妙(怎么说的,效果如何)。语文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去读懂,而不是听懂、看懂或靠老师讲懂,这应当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至于精读的主要任务,在让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基本信息(说了什么)的基础上,更应当重视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语言文字之美及运用之妙。当前的小语阅读教学,最容易忽视这一点。许多教师只是满足于使学生明白“课文就了什么”,有何“微言大义”(深刻思想),忽视了“如何说”“说的效果怎样”的教学,这是不符合语文阅读教学要求的。如果没有后者,语文课就很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课或其他学科课(历史、科学等),失去了语文本该有的“味道”。事实上,新课标在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的目标中都提出了相关要求,如“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联系上下文和自已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等。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及运用之妙,就是引导学生体味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我们一般可以从音韵、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入手进行操作,抓住语文教学的实质与本体,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至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可以百花齐放,不拘形式,但一般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作为方法选择的基本参照,即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式地学习语文,这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二是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机整合。三是要符合语文学科特点,有语文特性。四是要符合这生实际,学生的年龄、能力、心理发展水平等是选择方法的重要基础。五是要符合教师个性风格,力戒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接下来,我将结合具体的例子,和大家就语文教学设计中部分环节作个细致地交流。一、目标确立——以生为本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它决定着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方向,也决定着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意义。教学目标的确立不能仅仅将目光投注于文本内容,而应该将目光转向学生,以学生为本,看看学生最想、最能从文本中获得什么。【例1】在教学《槐乡五月》(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时,我发现许多老师将教学目标笼统地确立为:借助优美的语言文字,通过品位研读,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我想这样的教学目标每篇课文都可以写。但事实是,每篇课文的训练点应该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有所侧重的。这篇美文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最深是美的文字重所蕴含的美的画面。因此,我将本课教学的重点目标锁定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把握和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会在读中思考(文字中蕴藏的意思),在读中想象(文字中蕴藏的画面),在读中感受(文字中蕴藏的情感)的学习方法。具体化、实在化、人本化的目标,不仅有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更有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递进式地提高二、导入设计——因文而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正如“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样,好的导入也为课堂教学的成功迈出了第一步。导入设计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激疑导入、衔接旧知导入、情境导入、演示导入、实验导入等等,方法的选择上我认为应该因文而异。【例2】在教学故事性较强的《少年王勃》(苏教版国标本小学《小学》第六册)一课时,我采用了联系旧知导入:1.老师先来考考大家:我们江苏的简称是什么?(苏)山西的简称呢?(晋)广西的简称是什么?(桂)那里有个著名的桂林。那江西的简称是什么?(赣)2.江西有一条著名的江,叫“赣江”,比赣江更有名的是赣江边的一座楼阁,它位于江西南昌,名叫(板书)“滕王阁”,它之所以十分有名,是因为一篇文章。有人说“阁以文传,文以阁名”,就是说滕王阁因为一篇文章而流传千古,一篇文章因为滕王阁而名扬天下,这篇文章就叫(板书:序)《滕王阁序》,而写这篇文章的人是一位十四岁的少年,他叫王勃。今天我们来学习(板书)《少年王勃》。【例3】在教学抒情性散文《槐乡五月》(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时,我采用了情境导入:(课前,以旅行展开谈话,引出在文字中旅行这一话题,并引导学生明白学习需要带上一颗会感受的心和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师导入:今天这一节课,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带上会发现的眼睛和会感受的心去旅游吧!让我们选一个阳光灿烂的五月天,(课件演示画面:太阳、飞花、绿树)迈着轻盈的步伐,迎着一路花香,走进(生齐读课题)“槐乡五月”。去五月的槐乡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尝一尝,去那里用心感受,最好在脑海中留下最美的镜头。【例4】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时,我采用了李白的古诗导入。在教学文包诗体裁的《李广射虎》时,我又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的……
不同体裁、不同内容文章,只要教师充分运用智慧,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一定会将学生的兴趣充分激发,帮助学生更快地走进文本世界。三、重点突破——深入浅出教学重点,就是教学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关键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有人说:“高明的人把复杂的道理往简单了说,无能的人把简单的道理往复杂了讲。”教师要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就应该成为一个高明的人,这就离不开对教材内容深入浅出的研读。当教师一旦对文本有了深入的研究,对重点有了了然于胸的把握时,指导起学生的学习来自然就会游刃有余。事实上,只有教师的“深入浅出”,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浅出深入”。【例5】在教学《狼与鹿》(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时,根据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明白为什么狼少了,鹿却成了破坏森林的“祸首”,从而了解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我从第一、第三自然段入手,设计了教学的三个主要板块:一是对比捕杀前后森林的变化;二是对比捕杀前后鹿群的变化;三是探究造成变化的共同原因。这样的设计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用捕杀狼前后的强烈对比给学生明白破坏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最后,学生谈看法时,说得较为深刻,如“一切皆有规则”,“不能让食物链上的每一节脱落”,“维持生态平衡是为了我们每个人”。
四、难点攻克——拾级而上教学难点就是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领会或难以获得的内容,有时它和教学中的重点是共通的。攻克难点的最有效方法是为学生铺设若干个台阶,让学生拾级而上,走向高处。【例6】在教学《练习七》(苏较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学会积累”的内容时,我针对难点“写花”的应用练习,设计了“激趣导入、识花、猜花、写花”等主要板块,板块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贯通。在导入板块设计“超级联想”的游戏形式,即根据三个词猜一样事物,旨在渗透一种观念:表现事物的最有效方法是抓关键特点。在“识花”板块除了让学生认识五种花,还链接了相关成语、古诗的知识,一方面通过有机整合,将语文放“大”;另一方面,也是为学生提供另一种思维方式,即学会从多角度看所要表现的事物。在“猜花”板块,提供了两则谜语让学生猜花名,并结合拓展其它相关的诗歌谜语等,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抓关键特点反映事物的方法,同时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在“写花”板块,鼓励用多样的形式,如成语、谜语、诗歌、儿歌、短文等来写花。这样的设计由易到难,每个环节看似相互独立又目标一致,学生在轻松有趣中获得了“写花要抓主要特点,写花可以多个角度”这一方法。所有的语文教学难点攻克都是如此,因为只有学生够得着的才是学生可能得到的。五、作业安排——双管齐下作业安排大致有两个目的,一是对教学内容的巩固,二是对教学内容的延伸与创新。这两个目是,是知与行的统一。因此教师的作业安排就应该双管齐下,在扎实抓好基础性作业的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例7】在教学《绝句》这一课后,我设计的作业是:1.抄写并背诵《绝句》;2.搜集杜甫的其它诗作,了解大意,并背诵其中一至两首。【例8】在教学《长城和运河》(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一课后,我设计的作业是:1.背诵课文,默写带生字的词;2.(提供我们祖先创造的伟大奇迹的相关材料)仿作一首诗,如果有困难,可以搜集歌颂祖国和人民智慧的短诗。需要注意的是,作业安排一定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尤其是开放性作业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布置,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得,有所发展。六、评价设计——锤炼打磨说到教学评价,这似乎是无法设计的,因为在未进行教学前,我们对教学的反馈是无法预知的,那何来评价呢?但其实不然,就目前看来,评价价已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不容忽视因素,很多特级教师在教学时,都会对每个问题进行反复斟酌,想象课堂上会有哪些情况发生,并设计相应策略与评价。这种评价设计,应该说是评价预设。评价的预设可以让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想象学生对教学环节的不同反映,从而合理组织引导,让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评价设计要真正与教学接轨,需要教师加强自身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的不断锤炼与打磨,文本中的一个字,学生口中的一个词,都可能成为评价的着力点,成为教学的突破口。当评价设计到位时,我们的课堂往往会出现看似“不可预约”实则“早已预约”的精彩。我们都知道,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展示,它对教师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但我们更应该看到,教学设计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学生而设计,应该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应该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落脚点,它更是教育者课堂教学设计时永恒不变的理念。教学设计的几种模式教学设计追求的是语文知识取向、语文能力取向和人文价值取向的有机整合。当前流行的主要有三种阅读教学设计模式:1.课题展开,层层推进;2.内容出发,板块设计;3.重点词句,含义挖掘。课堂教学是依步推进的,过程与过程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整个课堂就像一串珍珠项链,教学过程就如一粒粒珍珠,设计思路就是连串珍珠的线,没有线的连串,就成了一盘散“珠”,不成型,那也就欣赏不到项链的灿烂光彩。1.课题展开,层层推进课题是通过作者精心推敲的,要么提示文章的深刻含义,要么点明文章的重点,要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课文首先要从课题入手,同样课题也是教学设计选择的第一要素。能起到提纲挈领,深化主题等作用,使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生命生命》一文是人文性极强,语言表达非常有特点的好文章,如何做到教学中学生对生命意义的震撼和语言表达特点理解两不误的效果呢?笔者采用不断变换课题标点符号的方式,把课题含义层层推进。一、“生命?生命?”激发读文。让学生带着疑惑,带着问题读课文能起到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思考,深化读文效率。二、“生命,生命,”表述内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如果学生对课文主要讲什么都不了解,那么下一步学习就很难进行。该步骤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对生命意义有一个模糊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的,把握主要内容会更有针对性,语文会更准确,考虑的会更周全,起到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三、“生命。生命。”感悟语言。在学生对生命感知的基础上,对课文的重点部分、重点句子进行研读,在朗读与分析中感悟,在感悟后朗读,目的是学生对生命意义内涵的领悟。四、“生命!生命!”内化语言。学习推进到第三步,内容学完了,教学的基本任务也完成了,学生的认识提升了,语言特点也掌握了。但总感觉学生热情不减。于是不失时机抓住“对自己负责”“有限生命”“无限价值”等词句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并补充了作者杏林子的个人资料。起到了进一步提升认识,促进了课文语言的内化作用。五、“生命……生命……”深化语言。在学生语言内化的基础上增设这个步骤主要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因为学生阅历浅,认识水平低。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和语言特点的把握很容易随激情的消失和时间的流逝而淡化,适时强化能巩固成果。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用课文上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就小学生而言组织的好,落实到位,书面小练笔是强化语言的最有效手段。“课题展开,层层推进”的设计模式,教学步骤清晰,便于处理教材。但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以人文精神为主的题目容易“得意忘言”,以内容为主的课题容易“重知识轻人文”。如何处理好语言和人文精神关系,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容易被疏忽。二是课题如何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如何层层推进也不容易,容易犯按部就班的毛病,容易浅化。再就是如何深化,深化到什么程度为妙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两种情况是“课题设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内容出发,板块设计有一类课文,几部分内容整合的痕迹比较明显或部分与部分之间内容上有明显区别。这类的课文比较适合用板块设计。如《桥》一文。笔者采用这样的设计步骤。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白课文主要写了哪三块内容(洪水肆虐、村民惊慌、老汉镇定)。二、分块学习,感悟语言。要求分别在课文中找出“洪水肆虐”“村民惊慌”“老汉镇定”的相关句子,分别从环境的描写,人物言行、神态描写等句子,感悟语言表达的特点和人文精神。三、板块整合,提升精神。百年不遇的洪水导致村民的惊慌并不奇怪,说明人们珍惜生命;但面对拥挤的村民,洪水随时有吞噬全村人的生命的危险。老汉的镇定,党员的示范,起到了稳定民心,维护秩序,挽救生命的作用;老汉敬畏的是村民的生命,舍弃的是自己的生命、儿子的生命。尽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老汉“吼出了‘少废话,快走’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但太迟了,无济于事,儿子和他一样被洪水卷走了。体现老汉在大灾面前、危急时刻顾全大局,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大爱精神。板块设计便于学生的学习,对每一板块的学习能够比较到位,兼顾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人文精神的三个方面。不像课题展开设计那样为了满足展开和推进的需要兼顾往往不能到位。同时不受课文顺序的限制,进行板块组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板块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是板块学习后的整合。主要是整合中的板块内容间的主次之分,还有就是通过整合把学生在板块学习所取得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精神再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事实上往往容易满足于板块学习的成果,整合提升被疏忽。3.重点词句,含义挖掘另一类课文的主要意思往往围绕课文中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词展开的。这种句子多数在文首、文尾或文中,有时也会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但无论以何种方式出现,随着课文学习的深入对同一句话的理解会有所不同。为了设计的方便,有时用其整句话,有时用话中的一个词。如《桥》一文,既可以用板块设计,同样也可以用“重点词句,含义挖掘”的方法设计。从“老汉像一座山”一句展开。一、镇定如山。洪水肆虐,村民惊慌,秩序大乱,怎么办?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的朗读体会,如“木桥前……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水”,“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像一座山”。村民,“你拥我挤”,“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这是一座怎样的山?这座山的出现是何等及时与重要?(镇定来自于信任,镇定起到稳定人心,镇定系全村人的身家性命。)二、责任如山。窄窄之桥不能挤,否则很快会坍塌,需要依序行走,怎么办?”老汉说:“党员排在后面……可以退党,在我这儿报名。”,“老汉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的镇定,来自一位普通党员在危急时刻的高度责任心,来自于对每位党员责任的负责,这座山是“责任之山”。三、大爱如山。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怎么办?(危急时刻显亲情)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让学生从老汉最后的言行中领悟到“大爱”。起先的“六亲不认”与最后的“‘少废话,快走。’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一种埋藏在内心深处的亲情之爱,是一种爱村民胜过爱自己的特殊的爱。这就是老汉身上表现出来的特有的“大爱”。从挖掘重点词句的含义设计,处理的好能够直奔中心,层层挖掘,层层深入,增加学习效率。同时能够把同学的认识推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层次,就如《桥》就不会仅仅理解到在大灾面前“先人后已,舍已为人”老套层次,而进入了“大爱”范畴,对责任和爱都有了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的理解,把学生的心灵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取得了与众不同的学习效果。但如何在一篇文章中找出一句恰当的话或一个词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时甚至就是很普通的词句。如,在《一夜的工作》的设计,就有教师故意避开课文中描写总理工作情景的句子,选择了描写室内摆设的普通句子作为统领全文的重点句,照样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所以,重点词句不是《教参用书》指定,而是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结合自己的理解来确定。重点词句的确定是对教师语文素养的考验。其次,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处理也非常关键。如《桥》一文的设计如何从课文中的“像一座山”生发出“镇定如山”、“责任如山”和“大爱如山”依赖于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巧妙的处理,这一点也是一般教师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三种教学设计模式的确定是教师多年教学实践的总结,对教学设计的进步和完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有效地促进了语文教学改革。但同时也要承认他们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案例剖析:下面就以《父亲的爱》这篇文章为例来谈一谈。先请大家来阅读这篇文章。父亲的爱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爹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生日会上,爹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
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跑过来扶我,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接。”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这是适合高年级学生阅读的一篇文章,作者是美国作家艾尔玛·邦贝克。教师在面对这篇文章时,作为一名读者,也作为一名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者,从“阅读教学影响人生”的高度,不妨从以下多个角度来设计一些阅读教学时的“问题”或是“话题”。
一是“了解”:了解作家艾尔玛·邦贝克在这篇文章中写了什么。这其中也许又可以细致地分析一下母亲和父亲的所作所为,还有作者当时的想法。这是作为“读者”的我们对“作者”的了解。
二是“对比”:父亲和母亲各是怎样来对待作者的?他们的种种不同说明了什么?或是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是要读懂文本,知道文章写了什么。
三是“评价”:你是怎样来看待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表现的?或是你认为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父亲又是一位怎样的父亲?你更赞同母亲的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语为小切口,从而引领学生对整个段落内容作深刻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如紧扣“鼻子一酸”,抓住文章结构写法和用词特点(三次出现的“我的母亲”、重复四次的“立刻又”)极力渲染,层层追问,并通过对话交流、朗读(换词、改变句式读、范读、引读)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既感受体验到了“慈母情深”的具体表现与内涵,爱的厚重与艰辛,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词语的品味、句式分析、读写的操练,达到了多种能力综合训练的目的。王老师的课上得很大气,这得宜于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文本解读能力,且能敏锐地捕捉到其教学价值,并有效地转化为教学设计资源。当然,就《慈母情深》的局部设计来说,如果从学生学的角度考虑,从培养自主性、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的视角思考,“立刻又”的教学是否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学法迁移),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学生是能够找出语言特点,表达自己的阅读体悟的。这样,也许课没有那么好看,那么顺畅,但于学生是有好处的,同时也可消除教师“牵引过度”的痕迹。做法还是父亲的做法?这是作为读者的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主观评价。
四是“联想”:我们曾经阅读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又读了这篇文章,由此,你对父母之爱有了怎样的认识?这样的研究性阅读可以达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效果,提高阅读能力。
五是“辨析”: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写有这样的话:“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父亲到底懂不懂得表达爱?说懂也好,说不懂也好,要联系文章具体内容,有理有据地说出理由。这是在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六是“补充”:文章最后说:“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省略号给了人想象的空间,那么作者言而未尽的话是什么?你不妨猜猜看。这是对文本内容的丰富,也是使读者设身处地融入文本的好办法。
七是“假设”:假设父亲不是像现在这样,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而是换另外的方式表达。如:
假如我偷了糖果,父亲不是送我去承认,而且用干活做补偿,而是……;
假如父亲总是抢着出现在镜头里和我留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金融服务外包合同2篇
- 2024年度国家开放大学校园停车场建设合同
- 2024年全新规定企业员工劳动协议版
- 4《同学相伴》(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 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What's the matter第二课时 Section A(3a-4c)说课稿(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二零二四年度服务合同:物业管理2篇
- 2024年度国有企业正式劳动协议样式版B版
- 2024年度钢筋工程施工设备租赁合同2篇
- 2024年区域独家联合销售代理合同一
- 2024年度服装设计与生产销售协议3篇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 2023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第二版)对比版
- 风电场工作安全培训ppt课件
- 肌腱移位重建伸腕伸指功能ppt课件
-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三年工作总结
- 工程结算汇总表及工程结算明细表(范本)
- 同济大学 工程制图 习题解答
- 金融英语(术语)
- 天王补心丸和柏子养心丸
- 光伏电站工程防雷接地专项施工方案设计
- 沥青检测报告(共10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