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辅助教材_第1页
传染病学辅助教材_第2页
传染病学辅助教材_第3页
传染病学辅助教材_第4页
传染病学辅助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学辅助教材

湘雅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编印

目录

1.总论..............................................1

2.病毒性肝炎........................................6

3.狂犬病............................................9

4.流行性乙型脑炎.....................................11

5.肾综合征出血热.....................................13

6.伤寒与副伤寒.......................................16

7.感染性腹泻.........................................19

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2

9.败血症.............................................24

10.钩端螺旋体病.......................................26

11.阿米巴病...........................................28

12.疟疾...............................................30

13.血吸虫病...........................................31

总论

(ConceptofInfectiousDiseases)

一、概述

(一)感染、感染过程、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的概念

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病原生物约在500种以上,包括病原微生物如病毒、衣原

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如原虫及蠕虫等,统称为

病原体(pathogen)。某种病原体克服机体的防御机能,侵犯或侵入机体的特定

的部位,并能在入侵处或其它部位生长繁殖者称为感染(infection)。感染在宿

主机体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称感染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宿主与病原体的

相互作用及斗争,引起宿主发生临床或亚临床的生化、病理生理、新陈代谢及免

疫学改变者,称为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diseases)o感染性疾病不一定都有传染

性,具有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则称为传染病(communicablediseases)(.

(二)感染过程五种表现

1.病原体被清除(一过性感染)

2.隐性感染(covertinfection):

3.显性感染(overtinfection)

4.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state)

5.潜伏性感染(latentinfection):与病原携带状态的区别在于其病原体不

排出体外。

(三)流行过程基本条件(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二、传染病的特征

(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pathogen)

2.有传染性(infectivity)

3.有流行病学特征(epidemiologicfeature)

4.有感染后免疫(postinfectionimmunity)

(二)临床特点

1.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潜伏期(incubationperiod):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

症状为止的时期。

前驱期(prodromalperiod):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

症状明显期(periodofapparentmanifestation)

恢复期(convalescentperiod)

复发(relapse):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

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

度,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为复发。

再燃(recrudescence):有些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时,体温未稳定下

降至正常,又再发热时,称为再燃。

后遗症(sequela):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时,体温稳定下降至正常

者称为后遗症。

2.常见症状及体征

(1)发热(fever)

热型:稽留热(sustainedfever):高热(39℃以上)患者24小时体温相

差不超过1℃。

弛张热(remittentfever):高热(39℃以上)患者24小时体温相

差超过1℃。

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正常体温

之间,又称为败血症型热(septic

fever)»

2

回归热(relapsingfever):骤起高热,持续数日,热退后高热重复出

现;在多次重复出现并持续数月之久时,

称为波状热(undulantfever)。

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热型无规律性。

热程:短程发热热程W2周

长程发热热程>2周

热度:低热37.4℃~38℃中度热38.1℃~39℃

高热39.1℃~41℃超高热>41℃

常见传染病发热特征举例

病名热型热程热度

病毒性肝炎(急性)短程低〜中

乙脑稽留(渐降)短程高

狂犬病短程低

出血热稽留/驰张短程高

伤寒稽留(渐降)长程高

菌痢稽留短程高

霍乱

流脑驰张/稽留短程高

钩体病稽留/驰张短程中

阿米巴痢疾无或短程低

阿米巴肝脓肿不规则/间隙/驰张长程高/低

疟疾间隙,骤降短/长程高

(恶性疟不规则)

血吸虫病间隙/驰张/不规则/稽留长程高

3

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

一、五种肝炎病毒病原学特点

癌变

分类直径基因组抗原抗体传播方式慢性化

危险

HAV微小RNA27nm线状正股HAAg抗HAV粪一口无无

病毒科RNA

HBV嗜肝DNA42nm环状双股HbsAg抗HBs血液、体液2〜7%有

病毒科DNAHBeAg抗HBe母婴

HBcAg抗HBc

HCV黄病毒科30〜60nm单股正链HCAg抗HCV血液、体液50〜70%有

RNA母婴

HDV卫星36nm单股负股HDAg抗HDV血液、体液2〜7%有

病毒科RNA母婴

缺陷病毒

HEV杯状32nm单股正链HEAg抗HEV粪一口无无

病毒科RNA

二、慢性肝炎分度的实验室指标

项目轻度中度重度

ALT(u)正常3倍3〜10倍>10倍

SB(umol)17.1〜34.234.2〜85.5>85.5

A(g/L)3534〜3332

A/G1.5〜1.31.2〜0.9

Y球蛋白(g/L)2122〜2526

PTA(%)79〜7070〜6060〜40

6

三、三种类型黄疸的鉴别要点

肝细胞性溶血性梗阻性

既往史肝炎病史或肝毒性家族史,类似发作史胆石症,胆道手术、

药物接触史肿瘤,类似发作史

瘙痒无或一过性-常见

腹痛--多见

陶土色粪便--常见

小便颜色浓茶样酱油样浓茶样

尿胆红素++-+++

尿胆原+++++-

血中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均间接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升高

升高

胆固醇正常正常增高

Y—GT,AKP正常或稍增高正常增高

ALT明显升高正常正常或轻度升高

四、乙肝病毒的复制指标

1.HBeAg2.HBcAg

3.HBV-DNA4.DNA聚合酶(DNA-P)

5.抗HBc-IgM

五、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药物的比较

1.a-干扰素

作用:诱导宿主产生细胞因子在多个环节抑制病毒复制。

适应症:①慢性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有炎症活动表现。

②急慢性丙型肝炎,HCV-RNA和/或抗一HCV阳性,合并

ALT升局者。

7

禁忌症:①Bil>正常二倍②失代偿肝硬化

③有自身免疫性疾病④重要器官病变

用法:3mu~5mu,皮下或肌肉注射,4〜6个月为一疗程。

副作用:①感冒样综合征②骨髓抑制

③神经、精神症状④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2.拉米吠咤

作用:逆转录酶抑制剂

适应症:慢性乙肝,年龄12岁以上,HBeAg阳性、HBV-DNA阳性,

或HBeAg阴性、抗HBe阳性、HBV-DNA阳性,合并ALT

升高,胆红素低于50Umol/L

禁忌症:①自身免疫性疾病②遗传性肝病

③骨髓抑制

④明显心、脑、神经、精神疾病和不稳定糖尿病、妊娠妇

用法:100mg口服,每日一次。

副作用:轻微

8

狂犬病(RabiesorHydrophobia)

狂犬病毒

伤口

(肌细胞内小量繁殖)

|72小时以上

末梢神经

|经神经轴索传入,传递速度〜3mm/小时

脊髓

(神经节内大量繁殖)‘迷走神经核'■恐水

A

1舌咽神经核--吞咽困难(咽肌痉挛)

中枢神经系统-----A舌下神经核呼吸困难(呼吸肌痉挛)

(以脑干、小脑为主)交感神经节一唾液t,汗t,体温f

副交感神经节]-心血管功能紊乱

—>

L猝死

心脏神经节

经周围神经传出

各器官组织

特别是唾液腺

I

唾液

(传染)

二、人被狂犬咬伤后的处理

(-)伤口处理

1.尽快彻底清洗伤口,用20%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反复冲洗,但两者

不可合用;

9

2.洗后用70%酒精或浓碘酒反复涂拭消毒;

3.头、颈、手指严重咬伤者,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在伤口及周围彻底行

局部浸润注射,用量40u/Kg(马抗血清)。

4.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

(-)预防接种

狂犬疫苗种类很多,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地鼠肾细胞疫苗,国外较广泛使用二

倍体细胞疫苗,能产生很强免疫力。处理免疫低下的病人、或暴露时间超过48

小时者,WHO建议首针剂量加倍,一处或多处皮肤的穿透性咬伤或抓伤者,加用

抗狂犬病免疫血清。

(三)预防破伤风及其他细菌感染。

可疑暴露后的处理办法(WHO)提供

暴露的类型处理方法

1.触摸或饲养动物,完整皮肤被舔不需处理

2.无防护皮肤被啃咬,无流血的轻度擦伤立即接种疫苗

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

3.一处或多处皮肤的穿透性咬伤或抓伤,立即接种疫苗及抗狂犬病免疫球

唾液污染粘膜(被舔)蛋白(免疫血清)

10

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encephalitis)

-'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与临床表现

乙月卤病毒

蚊叮咬

单木亥巨噬细胞(繁殖)

血流初期:

病毒直接侵袭病毒血症

,免疫性损伤极期:

CNS大脑皮质间脑中脑最严重高热

脑实质及脑膜充血、水肿、出血意识障碍

(严重者脑组织软化灶)惊厥或抽搐

神经细胞变性、肿胀、坏死呼衰

血管内瘀血、血栓、出血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胶质细胞增生

二、流行病学及预防

乙脑的流行过程及预防措施

流行过程三环节预防措施

传染源控制传染源

动物(特别是幼猪)环境卫生、人畜分居,免疫幼猪

人隔离病人

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

蚊虫等叮咬防蚊、灭蚊

易感者保护易感者

普遍易感,<10岁儿童(尤其2〜3岁)疫苗接种

11

三、乙脑的临床分型要点

乙脑的临床分型

脑膜征

型别体温神志抽搐呼衰病程后遗症

病理征

轻型38〜39℃清-不明显-5~7日-

普遍型39〜40℃嗜睡偶有有-10日土多无

浅昏迷

重型40-41℃昏迷反复明显土2周土常有

极重型>41℃深昏迷持续不止明显+2〜3日死亡多有

治疗原则

一、无特效治疗,可试用病毒嗖、干扰素等

二、以积极对症治疗和护理为主,重点处理好高热、抽搐及呼衰

[高热二惊厥Y»呼衰]

降温:止痉:防治呼衰:

物理法脱水脱水

药物(亚冬眠)镇静、止痉改善微循环

降低室温气道通畅气道通畅必要时

其它给氧气管切开、气f管插管

降温给氧

防治呼衰呼吸兴奋剂

降温

止痉

三、恢复期:主要为功能锻炼(物理疗法、体疗、高压氧、针灸等)

12

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

一、发病机制与临床的联系

T「

病.病毒血症

:.■扩张(充血)

毒.

".一厂>广泛小血管病变通®画

—=>血装外渗

.:内度细胞肿胀

直.

—组织水肿

.性坏死脆性U

..血液浓缩

..

I接.

v'

作5出血

致病因素:病毒直接作用、免疫损伤及细胞因子与炎症介质的作用。

基本病变:广泛小血管损伤——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

病变最明显的脏器:肾脏。

临床特点:三大特点——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出血、肾损害。

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二'HFRS早期(发热期)诊断依据

(一)临床特征

1.短程发热伴全身中毒症状(如“三痛”)、典型病例热退后中毒症状反而

13

加重;

2.充血:“三红征”,“酒醉貌”,眼结膜、软腭、及咽部粘膜充血;

3.渗出:水肿,如球结膜、眼周围组织水肿,重型可有腹水;

4.出血:腋下、胸背部出血点呈搔抓样,软腭出血点,眼结膜出血,少数

有腔道出血。

(二)常规检查

血常规:WBCt(三日后),中性粒细胞t,出现异淋,PLTI(2日后)。

尿常规:突然出现大量蛋白尿,膜状物。

(三)血清学

抗HFRS-IgM(+),抗HFRS-IgG逐渐升高。

三、临床分型

型别体温中毒症状渗出征出血休克肾损害

轻型<39℃轻不明显出血点无轻(无少尿)

中型39〜40c较重明显明显收缩压V90mmHg少尿,尿蛋白

脉压差<30mmHg

重型240℃严重严重明显休克少尿V5日,

或无尿<2日

危重型在重型基础上,并出现以下六项之一者:

①重要脏器出血,②难治性休克,

③少尿>5日或无尿>2日和BUN>42.84mmol/L④心衰、肺水肿

⑤CNS:脑水肿、脑出血、脑疝⑥严重感染

四、治疗

原则:三早一就:早发现、早诊断、早休息,就地治疗。

一般及支持治疗

对因一一抗病毒及调节免疫反应(应病程四日内使用),以控制病情发展。

14

对症——出血、休克、肾衰,以挽救病人生命。

措施:根据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采取综合性措施。

1.发热期:

①休息、营养

②液体疗法:发热早期尿量+1000ml,高热多汗尿量+1500ml,以

平衡盐溶液为主。

③抗病毒及免疫调整治疗:病毒唾(三氮核昔)

④对症:如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2.低血压休克期:应尽快使血压回升,以免加重肾等脏器损害。

原则:①扩容:“一早二快三适量”为原则,以平衡盐及低分子右旋

糖酎为主,渗出严重者可加用胶体溶液。

②纠酸

③如经以上处理血压不能随即回升,则应用血管活性药。

④强心(必要时)伴ARDS:利尿、给氧、糖皮质激素、酚妥拉

明等

3.少尿期(包括移行阶段及多尿早期):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则处理。

①稳定内环境: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②利尿:速尿。

③导泻和放血治疗:肠道出血时忌导泻。

④透析:指征一严重氮质血症、高血钾症、高血容量综合征。

4.多尿期: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防治继发感染。

5.恢复期:休养1〜3个月,中药,营养。

15

伤寒与副伤寒

(Typhoidandparatyphoidfever)

一、常见沙门菌

分组菌型

A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B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

C.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汤卜逊沙门菌

G纽波特沙门菌

D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鸡沙门菌

E.鸭沙门菌

E2纽固顿沙门菌

E,山夫顿沙门菌

肠道淋巴组织血液已致敏的肠道淋巴组织

|(髓样肿胀、坏死、溃疡形成)

血液

(第一次菌血症)(第二次菌血症)

无症状(潜伏期)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

16

病理特征: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结

与孤立淋巴滤泡病变最具特征性。(髓样肿胀、炎性坏死、溃疡形成、溃疡愈合)

三、伤寒的临床类型

1.普通型: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

2.轻型:毒血症症状轻,病程短。

3.迁延型:发热持续时间长>5周,(常见于合并慢性血吸虫病的病人)

4.逍遥型:毒血症症状轻,常以肠道并发症为首发症状

5.暴发型:毒血症症状严重,休克、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病、中毒性

肝炎、DIC等。

四、伤寒的临床特点

1.缓起发热:体温阶梯状上升,呈稽留热,也可为驰张热或不规则热,热

程约4周。

2.消化道症状:腹胀,便秘,食欲不振,可有腹泻、腹痛。

3.神经系统症状: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谴妄,昏迷或出现脑

膜刺激症状。

4.循环系统症状:相对缓脉、重脉。

5.肝脾肿大。

6.玫瑰疹:病程7〜13日,直径2〜4mm,为斑丘疹,压之褪色,<10个,

分批出现,2〜4日内消退,多见于胸腹部、背部、四肢。

7.白细胞减少(WBCI,NI,EI或消失)

五、伤寒确诊依据:血、骨髓、玫瑰疹刮取物培养阳性。

六、肥达反应:

1.原理:血清凝集反应,用已知抗原测抗体。

2.意义:辅助诊断价值。

菌体抗体(0)21:80,出现早,消失快。

鞭毛抗体(H、A、B、C)21:160,出现迟,持续时间长。

17

3.主要影响因素

假阳性:非特异性回忆反应;近期预防注射;其他疾病引起假阳性反应。

假阴性:疾病早期;早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免疫功能低下。

七、其他沙门菌属感染

临床类型主要致病菌

胃肠炎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牛、鸭沙门菌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伤寒型

猪霍乱沙门菌

败血症或脓

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毒败血症型

18

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diarrhea)

一、常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

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属、沙门菌属、耶尔森氏菌属、副溶

血弧菌、霍乱弧菌(含0139)、空肠弯曲菌、难辨梭状芽泡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病毒:成人轮状病毒、副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冠状病毒、星状病毒。

寄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兰氏贾第鞭毛虫、血吸虫。

真菌:白色念球菌、曲霉菌、毛霉菌。

二、志贺菌的分类及特点

痢疾志贺氏福氏志贺氏鲍氏志贺氏宋内志贺氏

群ABCD

内毒素++++

外毒素+++++

抵抗力++++++

病变重中轻

慢性化++++++

三、细菌性痢疾发病机制

吞食

细菌-------口,通过胃(胃酸I)

19

四、大便培养的注意事项

1.新鲜、及时2.使用抗生素之前

3.送检粘液脓血便4.不与消毒剂、尿液混合

5.多次送检,同时作药敏

五、霍乱发病机制

霍乱肠毒素―腺甘酸环化酶fATP-cAMPttf—系列酶促反应一

细胞分泌功能亢进一肠液分泌增加

*大量吐泻一脱水、水电解质紊乱一周围循环衰竭

六、霍乱的临床分型

轻型中型重型

脱水无轻严重

血压(BP)正常下降明显下降或测不出

脉搏(P)正常细速细速且无法触及

尿量正常400ml/24hr50ml/24hr

特殊类型一一“干性霍乱”或“中毒性霍乱”,起病急,不待吐泻出现即因

中毒性循环衰竭而死亡。

七、霍乱的治疗:关健是液体疗法

霍乱静脉补液的原则:

1.早期、快速、足量2.先盐后糖,同时补钾

3.后慢,同时纠酸

20

八、侵袭性腹泻与分泌性腹泻的比较

侵袭性腹泻分泌性腹泻

代表性疾病细菌性痢疾霍乱

发病机理粘膜上皮细胞固有层的炎症、肠毒素引起肠上皮细胞过度分

坏死、溃疡泌

侵犯部位结肠(直肠、乙状结肠)小肠

临床特征发热、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无痛性腹泻、呕吐、脱水

粪便检查粘液脓血便,大量红细胞、白水样便,炎性细胞少

细胞、脓细胞

病原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

2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cerebrospinalmeningitis)

一、发病机制与临床的联系

脑膜炎球菌

飞沫

细菌被清除

鼻咽部无症状带菌者隐性感染

上呼吸道轻微炎症上感期

血液短暂菌血症皮肤出血点

败血症细菌+内毒素f败血症期

血管内皮炎症坏死血栓出血

微循环障碍一休克暴发休克型

,,DIC

脑脊髓膜软脑膜蛛网膜

血管充血出血化脓性炎症脑膜炎期

脑水肿一颅高压脑疝

神经损害颅底炎症脑膜脑炎型

颅神经损害

"脑炎

细菌被清除炎症吸收恢复期

22

二、常见颅内感染鉴别诊断

常见颅内感染鉴别诊断表

CSF检查

病名季节性病史临床特征

压力外观白细胞数蛋白质糖氯化物细菌

数千〜数万,

流脑冬春流行史皮肤瘀斑ttt脓样以中性、多核tttIII脑膜炎球菌

为主

金葡菌、肺

其他

无原发病原发病灶ttt脓样似流脑tttII/OI炎球菌、流

化脑

感杆菌等

数十〜数百

缓起;结核微混,有

结脑无结核史tt/ttt早:中性为主tt/tttl/lI结核杆菌

中毒症状薄膜

晚:淋巴为主

脑实质损害清亮或特异性IgM

乙脑夏秋流行史t/tt似结脑t正常正常

表现为主微混抗体(+)

23

败血症(Septicemia)

~1、概念

1.败血症(Septicemia)——细菌进入血液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

他代谢产物,引起的急性全身感染。

2.菌血症(bacteremia)--细菌一过性地进入血液循环,一般无全身中

毒症状。

3.毒血症(toxemia)一—细菌在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其毒素和代谢产物

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4.脓毒血症(pyemia)一一在败血症的基础上引起局部组织化脓性迁徙性

病灶。

二、各种不同类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

1.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①多见于青年、男性,病前一般健康状况好。

②原发病灶多为皮肤化脓性感染,伤口,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扁桃体

炎,骨髓炎等。

③皮疹及关节症状较为明显,皮疹为多形性,以瘀点为多,脓疱疹少见。

④迁徙病灶多见,常发生肺部浸润,其次为肝脓肿、化脑、骨髓炎、皮下

脓肿等。

⑤心内膜炎:可侵犯正常心瓣膜。

⑥感染性休克少见。

2.G杆菌败血症

①病前健康状况较差,多见于老年人,女性病人。

②入侵途径多为胃肠道、泌尿生殖道、胆道。(肺炎杆菌、绿脓杆菌多从呼

吸道入侵,绿脓杆菌亦可从皮肤烧伤、创口入侵)。

③双峰热、相对缓脉多见。

④迁徙病灶少见。

24

⑤容易发生感染性休克、DICo

3.厌氧菌败血症

①脆弱类杆菌为主。

②入侵途径多为胃肠道、腹腔、盆腔,其次为褥疮溃疡,坏疽。

③黄疸发生率为10〜40乳

④容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和迁徙性脓肿。

4.真菌败血症

①基本上为院内感染,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如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

激素、广谱抗生素、肿瘤化疗、血液透析等病人。

②白色念珠菌为主,多同时伴有细菌感染。

③其症状常被原发病或并发的细菌感染所掩盖。

G*球菌和G一杆菌败血症的特点

G*球菌败血症质杆菌败血症

原发病灶皮肤化脓灶、呼吸道、中耳炎泌尿、生殖道、胃肠道、

骨髓炎、静脉导管胆道、导尿管

皮疹多形性,瘀点、丘疹、尊麻疹、少见,坏死性皮疹

脓疱疹

关节症状多见少见

感染性休克少见多见、早期出现

迁徙病灶多见少见

血象WBCtt,NttWBCf或正常,Nt

赏试验阴性阳性

三、血细菌培养的注意事项

1.采血时间:用抗生素之前,寒战、高热时。

2.采血量:5〜10ml/次。

3.送检内容:需氧培养,厌氧培养,高渗培养(必要时),同时作药敏。

4.送检次数:反复多次送检(连续3次以上)。

25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

一、发病原理及病解

钩端螺旋体

皮肤粘膜

I

血流基本病变:毛细血管感染中毒性单纯型

(钩体血症)损害感染中毒型

I

内脏肺:j肿胀、出血肺出血型

t钩体

肝:]肿胀、肝细胞退变、坏死黄疸出血型

i淤胆、钩体

肾:间质性肾炎肾型

脑膜与脑:血管损伤和炎症脑膜脑炎型

肌肉:「腓肠肌肿胀、出血

L心肌炎

迟发桂变态反应后发症

二、肺弥漫性出血型钩体病的临床发展过程:

是继钩体血症后,迅速出现并急剧恶化的一组心肺功能失常的表现,短则

仅数小时,长则24小时左右,其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三期,有时三期不能截然

分开。

26

三、弥漫性肺出血型钩体病的临床特点

早期(先兆期)中期(极期)晚期(垂危期)

烦躁,恐惧ttt,神志不清或昏迷

苍白极度苍白极度发组

心慌ttt

心率快t,第一心音1,奔马律tt

呼吸快ttt-1不规则

罗音t满布,或听不清

血痰t/-tt,口鼻流血

胸片双肺点片状阴影或大片融合广泛点片状阴影或大片

融合

肺弥漫性出血型钩体病早期表现:神色惧变心发慌,脉速气急罗音现。

流感伤寒型钩体病早期表现:寒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巴大。

四'治疗

原则:三早一就: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地治疗。

1.一般治疗:早期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病原学治疗:青霉素40万u,3〜4次/日,一周(1〜2日可热退),

注意赫氏反应的发生。一旦发生,及时用糖皮质激素

和庆大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

3.肺大出血型治疗原则:

①抗菌首选青霉素(首剂,小剂量)

②镇静如安定

③解毒如氢化考的松

④其他必要时用强心剂等

4.其他型治疗

27

阿米巴病(Amebiasis)

一、病原学

小滋养体:过渡型

大滋养体:侵袭型,有致病力

包囊:感染型,有传染性

二、发病机制

包囊一回肠下段一小滋养体~结肠一包囊(排出体外)

I

大瞥养体

伪足,溶酶体酶

,透明质酸酶

粘膜下脓肿、溃疡-------►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