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_第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_第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_第3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_第4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四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感受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对文章的作用。(重点)

2.借助“词句段运用”,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起到的作用,尝试写一写这样

的句子。(重点)

3.通过“日积月累”,积累一组有劝勉意义的俗语,了解俗语的意思。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关于诗词、俗语的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与劝勉有关的俗语。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引入,明确目标

你听过“凤头、猪肚、豹尾”吗?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

的章法时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PPT出示名言: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

肚、豹尾六字是也。)

这是对文章好的开头、主体、结尾的比喻。它要求文章: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

主体,像猪肚子那样有充实、丰富的内容;结尾,像豹尾一样有力。这节课我们利用“交流

平台”来感受文章的“凤头、豹尾”。

二、感悟语段,体会魅力

1.回顾这些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有什么发现?

PPT出示:

文章的开头: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

年了。一一《十六年前的回忆》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一一《藏戏》

(3)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一一《草原》

文章的结尾:

(1)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

昨天是4月28日。”一一《十六年前的回忆》

(2)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一《匆匆》

(3)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

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一一《那个星期天》

2.交流:这些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

3.小结:一个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

染力,令人回味无穷。

三、欣赏佳作,分享精彩

找一找你认为写得好的文章,把开头和结尾列出来,与大家分享,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四、牛刀小试,妙笔生花

1.试一试。选择几个主题,尝试写一写开头和结尾。

2.展示自己写的开头、结尾。比一比谁写得精彩。

第二课时

一、表情达意一一词句段运用

(一)诗歌的魅力。

1.课件出示:读下面的诗句,联系你读过的古诗,说说有哪些事物在诗中被赋予了人的

品格和志向。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2.指导读好诗句。

3.诗句中的事物被赋予了什么品格和志向?学生讨论交流。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的精神中,隐

喻了自己风骨的强劲。这两句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

不动摇的品格。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

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

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

不懈,切记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4.拓展:说说有哪些事物在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能说出相应的诗句吗?

例:(1)松柏一一正直,也有坚持。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青松》)

(2)菊花一一不随俗不媚时,坚守高尚节操。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3)梅花一一清高孤傲。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郑燮《山中雪

后》)

(二)人物外貌和神态描写的作用。

1.课件出示:

联系课文想一想:下面的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如果删去这些内容,

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

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2)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

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3)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

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2.读句子,讨论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起到什么作用。

3.讨论: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4.练一练。根据提供的语境,描写句子中人物的外貌。

(1)放学了,在班级等待妈妈来接的小女孩。

(2)踢足球的小男孩。

二、积累诵读一一完成“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

2.小组交流哪些句子自己能理解。

3.再读句子,按自己的理解说出意思来。

(1)“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用心地栽花,施

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折下来的一枝柳条随意插在地

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

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结果并没能如愿;而不经意的事情,反而很顺利地得到好结果。

(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史记•留侯世家》,意思是:良药多数

是带苦味的,但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孔子家语》,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

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此话告诉我们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

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后来用“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不以人的主观愿望

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有用来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却不让其停止,这里所指的

做某事,一般指的是不正义的事。

(4)“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出自《名贤集》,意思是:在过富有的生活的

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

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意为应注意节约,不要浪费。

(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出自《警世贤文》之勤奋篇,意思是:等到真

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的知识太少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

难。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地去翻书。

4.再次诵读,谈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运用,积累经典

1.说一说下列名句中的事物被赋予了什么品格或精神。

(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交流:警句格言。

(1)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2)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3)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四、课堂小结,拓展作业

古诗词、警句格言,是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绚烂的一枝。这些诗文中蕴含了很多人生哲理,

是我们生活的良师、挚友。推荐给同学们一本书一一《增广贤文》,它一定会给你启迪。

语文园地四

1.阅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结合课文内容探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

特点及好处。

教.欣赏诗句,感受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2

目3.品读描写人物的句子,体会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

的作用。

4.积累含义深刻的民谚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其中蕴含的道

理。

重.学习写好开头和结尾的方法,领会和掌握托物言志

1课

2

的写法。时

安课

2.积累民谚名句,了解大意,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排

记忆和运用。

**^■1■■

MAq。林

i.交流所学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学习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2.读诗句,体会诗句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的事物,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体会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妙处,并掌握写法;了解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

命学9夜L一

一、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

导语:古人说写文章要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奇句夺目,引人入胜,

如同凤头一样俊美精彩;文章的主体要言之有物,紧凑而有气势,如同猪肚一样充实丰满;

文章的结尾要铿锵有力,洒脱而自然,如同豹尾一样雄劲有力。由此可见,在一篇文章中,

开头和结尾所占的篇幅虽然很少,但是作用却不容小觑。不信,同学们去读一读我们学过的

课文,看一看好的开头和结尾在一篇文章中到底有什么作用。

2.学生仔细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回顾学过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读课本上所列的开头和结尾,结合所学的课文与同桌交流。

预设:分析文章的开头或结尾的作用,一般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2)指名汇报交流内容,注意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来说。

交流示例:

生:《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采用倒叙的方法,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

更能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的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整篇文

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强调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日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

生:《藏戏》开头前三个自然段连用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段,概括强调了藏戏戴着面具演

出等三个突出特点,表达方法新颖独特。这样写的好处在于通过加强语气来激发读者的兴趣,

表达对藏戏的强烈推崇之情。

生:《草原》开头点题,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只用一个简洁的短句“这次,我看到了草

原”即抒发了老舍先生为终于能看到草原的奇美风光而感到自豪的感情。接着通过景物描写

融情于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一碧千里、空气清新、天空明朗的特点,引起读者的阅读

兴趣。

生:《那个星期天》结尾用融情于景的方法,把自己的主观感情融入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

达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效果。“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生动地表现出了“我”内心的无奈和失望。

(3)教师出示《匆匆》一课的开头和结尾,引导学生采用上面的方法来讨论交流。

(4)教师总结。

小结:①文章开头的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做铺垫;渲染气

氛,奠定情感基调。②文章结尾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

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的情感,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

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3.指导学生掌握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过渡:一个好的开头,可以统领全文,激发阅读兴趣;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

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因此好的开头和结尾对文章的成败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写出

好的开头和结尾呢?

(1)指名说说写好文章开头的方法。

(2)教师总结。

示例:文章的开头技巧:①开门见山,直接入题;②多用修辞,展示文采;③巧设题

记,揭示主旨;④描写环境,烘托背景;⑤直抒胸臆,引起共鸣;⑥设计悬念,扣人心弦;

⑦引用故事,倍感新鲜。

过渡:结尾同样重要,锤炼一个精当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结尾有哪些技

巧呢?

(3)学生结合所学课文的结尾自由交流写好结尾的方法。

预设:“豹尾”的标准是笔法简洁、明快,气势上干净利落、响亮有力,表达效果上给读

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以下方法来结尾:①首尾呼应,凸显主旨;②

言为心声,呼唤号召;③巧妙发问,引人深思;④引用佳句,多姿多彩;⑤抒情议论,气势

不凡;⑥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4.教师出示《作文开头和结尾歌》,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诵,并尝试运用。

开头方法有五条,一条一条都有效。开门见山点题式,时间地点有分晓。

//染气氛描写式,写景开头定格调。抒情开头方法好,激发读者感情高、

先叙结局悬念式,扣人心弦求根底。设问反问作开头,引人人胜添气氛。

结尾也有好方法,每种方法都奇妙。自然结尾收束式,干脆利索废话少。

总结结尾点题式,画龙点睛笔法妙。抒情议论做结局,突出中心让人明。

结尾利用反问式,引人深思受启迪。首尾呼应照应式,结构完整好文稿。

《教师总结。

小结:开头是文章的起句之笔,结尾是画龙点睛之笔,都是一篇文章的机要所在。古人

云: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又曰: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妙在点睛。开头开

得有趣,能引人入胜;结尾结得好,能使文章尽显其妙。

二、词句段运用(1)

过渡:刚刚我们结合所学的课文了解了文章中好的开头和结尾的作用,通过交流讨论初

步掌握了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现在,我们再来读一组诗句,看看它们在写法上有

什么特点。

1.学生读诗句,体会这些诗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小组内交流。

(1)学生分组读诗句,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体会写法上的特点。

(2)全班交流。

交流示例: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郑板桥的《竹石》。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

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实际上展现了诗人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骨气。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诗句盛赞了墨梅

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的内在气质;

实际上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诗句中“已

无”与“犹有”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现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诗人用“傲霜枝”作比,

意在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被人借用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3)教师总结。

小结:这三句诗分别赋予竹、梅、菊人的品格和志向,赞美了竹子的坚忍顽强、梅花的

高风亮节和菊花的孤高傲世。诗人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写人,通过赞美这些事物的美好品质

来赞美具有这些品质的人。

2.教师出示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引导学生填写诗句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或品质。

(1)春蚕:(填诗句)_____________,表达诗人(志向或品质)

(2)石灰:(填诗句),表达诗人(志向或品质)一

(3)梅花:(填诗句),表达诗人(志向或品质)

(4)青松:(填诗句)_____________,表达诗人(志向或品质)

(5)小草:(填诗句)_____________,表达诗人(志向或品质)

明确:(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不怕牺牲、不同流合污,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即使环境恶劣,也要坚持自己的主张

(4)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对于前途或者志向始终如一、坚韧不拔的品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坚强不屈、乐观自信的品质

3.教师总结方法。

过渡:古诗词中除了上面我们了解到的事物,还有很多特殊意象被诗人赋予了人的品格

和志向,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方法拓展: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

运用象征等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

主旨。采用托物言志法的古诗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

感情等。

4.引导学生积累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古诗句。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交流体会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作用,并且掌握了写

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要尝试运用这些技巧,为习作增色添彩。

我们还品读了诗句,深入理解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在古诗中的运用,既丰富了我们的古诗

词知识积累,又掌握了一项重要的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反思自己以前在写作文时存在的问题,在今后改正提高。

(2)搜集更多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诗句。

—y・加行第二斗时一

驳俣30标

1.品读描写人物的句子,体会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读民谚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其中蕴含的哲理。

1.体会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积累蕴含哲理的民谚名句。

学U我4

一、词句段运用(2)

1.谈话导入。

导语: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与你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如无数多彩的花

瓣一般在我们面前闪现。同学们会如何将这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定格,化为永恒的一瞬呢?画

家可以用颜料去绘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摄,而我们可以用手中的笔去描绘。今天这节

课,我们就来品读一些精彩的描写人物的句子,进而体会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

象的作用。

2.引导学生了解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

(1)教师出示知识卡,学生了解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

知识卡

外貌描写即对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神

态描写即对人物的脸部表情进行描写。描写好人物的外貌和神态可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表达作者的情感,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2)阅读课本上出示的三个语段,体会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的作用。

预设: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指名回答。

交流示例:

生:第一个句子通过对李大钊的外貌和神态的描写,明显看出李大钊受过酷刑,但是从

“乱蓬蓬的长头发”与“平静而慈祥的脸”的描写中则表现出李大钊临危不惧、把生死置之

度外的高尚品质。

生:第二个句子通过对“扁鼻子军官”的外貌和神态的描写,突出表现了敌人凶狠、残

暴的本性。

生:第三个句子通过对祥子外貌的描写,揭示其相貌普通、淳朴可爱、体格健壮、充满

生气、出身平凡等特点,加深了读者对祥子的印象。

3.教师指导描写人物的外貌和神态的方法。

过渡:恰如其分的外貌和神态描写,可以突出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性格更突出,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充分,也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那么,怎样抓住人物

的特点来进行描写呢?

(1)抓住主要特征。人的外貌千差万别,抓住特征就是要写出这些千差万别。

(2)突出变化。人物的神态是其内心活动的直接反映,并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突出

人物神态的变化能有效地表现出人物特点。

(3)符合人物身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往往在外貌等方面有独特的呈现,抓住能

表现人物特征的地方加以描绘,是我们写出独特的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

(4)展示人物性格。对人物的描写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所以,在

描写人物的外貌和神态时要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精神气质的特征来写。

(5)做到细致描绘。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特征,做具体细致的描绘,就像电影特写

镜头一样把人物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教师总结。

小结:俄国作家果戈里曾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所以,生动的外貌和神态描

写一定要抓住人物特征,凸显其神韵,这样才能真正塑造一个有血有肉、完整的人,而读者

也才能真正进入人物的精神世界,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句子,学生读一读,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一读,教师纠正字音。

提示:荫(yin)逆(ni)难(ndn)

3.再读句子,理解意思,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1)学生借助工具书或查找资料,理解句子的含义。

(2)全班交流,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交流示例:

①“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人们刻意用心地

去栽培花朵不一定能成活,而无心间插在土里的柳树苗却在不知不觉中长成了一片绿荫。这

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事情的发生、变化都是遵循着事物内在的客观规律进行的,认识和掌握

了它,那么肯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违背了它,事情就会越办越糟。这句话也可用

来劝人得失心不要太重,因为一件事情的成败与否,往往和机缘巧合也有关系,并非全是人

力所能左右的。

②“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司马迁的《史记•留侯世家》。意思是:

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

们改正缺点。这句话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

见和批评。

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最早出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

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吹动它的枝叶;儿女想要好好孝敬父母的时候,父母却已

经不在身边了。这句话旨在告诫为人子女者,父母健在的时候要好好伺待,或多回家看看,

以尽孝道,不要待到父母年老离我们而去以后才去追悔,那样就晚了啊!

④“常将有日思无日,英把无时当有时。”这是一句谚语。意思是:生活好了要常想想以

前贫困的时候,生活困顿时不要像以前富裕时那样铺张浪费。这句话旨在告诉人们应该注意

节约,不要铺张浪费。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一句谚语。意思是:到实际使用时才懊恨

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事情的艰难。这句话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