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浙江大学经济学考研试题_第1页
2008年浙江大学经济学考研试题_第2页
2008年浙江大学经济学考研试题_第3页
2008年浙江大学经济学考研试题_第4页
2008年浙江大学经济学考研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弘毅考试论坛/100所高校100G考研笔记、讲义、真题(有答案)独家免费发布!!!浙江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回忆版)考试科目:经济学综合说明:此试题为回忆所得,部分数据和表达与原卷不尽相同,答案也综合多位高分考生和相关老师的分析和整理,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请谅解!建议和补充,请告诉我们(exam100@263.net),也可以登陆:圣才考研网()西方经济学部分一、概念题1.一般均衡2.买方垄断势力3.价格粘性4.自然失业率二、简答题1.消费行为理论的基本假定是什么?2.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边际产出递减的规模报酬递增有没有可能存在?举例说明。3.短期总供给曲线到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动态调整过程。4.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三、论述题1.比较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2.用生命周期-持久收入理论解释我国居民的储蓄和消费。政治经济学部分一、概念题1.虚拟资本2.相对剩余价值3.国际垄断利润二、简答题1.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矛盾。2.我国信用制度的主要形式和性质。三、论述题试述大企业和竞争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浙江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回忆版)考试科目: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部分一、概念题1.一般均衡答:一般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一般均衡分析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角度出发,考察每一种产品和每一个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和相应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供销量应有的量值。根据一般均衡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而且还受到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因此,某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都同时达到均衡时,才能实现。2.买方垄断势力答:买方垄断势力是一种商品(或劳务)市场上只有少数几个买者的市场结构。在这种类型的市场上,任何一个买主的购买活动都会对其他买主或市场价格发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商品买主高度集中,从而容易形成各买主之间的相互依赖。在买方寡头垄断市场上,买主之间如果达成默契或勾结,可能迫使卖方降低价格从而蒙受损失。在买主数目很少甚至只有一个的时候,不需要串通或勾结就具有相当大的讨价还价力量;他能够利用这种垄断力量来压低价格。一般来说,买主寡头数目越少,他们之间就越容易串通和勾结。此外,影响串通或勾结活动的重要因素还有:串通或勾结活动所需要的费用、买主利益的一致性以及供给和需求条件的稳定性等等。买方寡头垄断市场上可能存在无数的小型卖方厂商,这是典型的买方寡头市场;也可能存在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卖主,这种情况也称为双边垄断市场,这种情况一般主要出现于某些制造业产品市场,如钢板、铁轨和原铜市场。市场中拥有少数买方寡头厂商进行集中收购,而无数小卖主进行产品出售的情况,可能出现于一些农产品和矿产品,如烟叶、牛奶和原油等市场内。3.价格粘性答:价格粘性指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短期内商品价格粘住不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水平会逐渐发生变化直至达到其新的长期均衡值。名义价格粘性指名义价格不能按照名义需求的变动而相应地变化。实际价格粘性是指各类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比有粘性。价格粘性存在的理由在于:①市场的不完全;②工资的粘性;③菜单成本,即厂商改变价格需要重新印刷它的产品价格表,向客户解释原因等等措施都会带来费用和成本,类似于饭馆改变价格重新制作菜单一样,如果价格变化很多,成本会增加,顾客可能也不满意;④价格分批变动的性质。粘性价格是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假设前提。新凯恩斯主义运用价格粘性理论说明了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后(例如导致经济衰退),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回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用政策来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4.自然失业率答: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仍然保持的失业水平。自然失业率决定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任何把失业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一种观点,他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这种失业率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二、简答题1.消费行为理论的基本假定是什么?答:根据消费者偏好某一个商品组合,而不喜欢另一种商品组合,以及消费者对其所消费的商品组合间的关系的安排,西方经济学者提出了三个基本的假设。这些假设被称为消费者行为公理(axiomofconsumerbehavior)。(1)完备性(completeness)或顺序性(ordering)。消费者总是有能力将多种商品的组合,按照其偏好大小而顺序排列和比较。在这一公理的假设下,消费者对任何两组物品A与B,必须有能力辨别其偏好A优于B,或B优于A,或两者偏好相同,且此三者中只有一种状况能成立。(2)传递性(transitivity)。假如某消费者面临A、B和C三个商品组合,消费者在商品组合A和B之间更偏好A,在B和C之间更偏好B,则该消费者在A和C之间就更偏好A。在这一公理的假设下,消费者的偏好具有传递性。例如,某甲偏好西瓜优于香蕉,且偏好香蕉优于橘子,则我们判断某甲偏好西瓜优于橘子。但是世界上并不是任何一件事皆具有传递性的。例如,甲喜欢乙,而乙喜欢丙,则不能断定甲喜欢丙;还有下棋也一样,如果甲赢乙,且乙赢丙,则不能说甲一定赢丙。(3)非饱和性(nonsatiation)。在非饱和状态时,消费者对愈多的物品偏好越大;即消费数量越多,所获满足越大。在这一公理的假设条件下,若消费者达到饱和状态或超饱和状态(厌恶)时,消费者不愿再消费,否则他一定不是有理性的人。一般所设定的假定是未达饱和状态前所做的分析。以上三个公理性假设构成了现代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础。他们并没有阐明消费者偏好本身,但的确使得这些偏好具有某种程度的合理性。2.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边际产出递减的规模报酬递增有没有可能存在?举例说明。3.短期总供给曲线到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动态调整过程。答:(1)根据新凯恩斯主义的解释,供给曲线在短期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在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曲线。(2)在工资具有刚性或粘性的情况下,从不同的P可得到不同的N,根据这些不同的N便可在(b)图中得到不同的y,从而可在(c)图中找到不同的点(如E0、D′、F′等),用一条光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在一起便得图22—3(c)图中的曲线AS1,这便是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在具有名义工资粘性的劳动市场上,随着经济中价格水平的变化,经济中的就业量就会发生变化,从而经济中的总产量就会发生变化,进而得出了描述总产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总供给曲线。(3)若货币工资降低(即(a)图中的W*线下移),则在同一价格水平下,由于劳动需求量将提高,从而总产出将相应增加。这意味着,若货币工资下降,则短期总供给曲线将向右方移动。在长期中,由于W会逐渐调整到使等于,所以等于实际的P。这就是说,劳动者可以按照实际的P来决定W的大小,因而能使Nd和Ns相交于充分就业(或自然率)之点。因此,新凯恩斯主义认为,长期的总供给曲线是图22—3(c)图中的相当于y*的垂直线ASL。4.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答:根据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这两个理论基础,货币主义者得出以下四个基本观点:(1)货币供给量对名义国民收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是新货币数量论。根据新货币数量论可以推出如下公式:式中,PY为名义国民收入;M为货币供给量。弗里德曼对于公式中的V的理解是:V在短期中仅仅可以做轻微的波动而在长期中又是不变的数量。根据该公式,显然M的变动是影响PY的决定性因素。(2)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等,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根据自然率假说,就业量(从而实际国民收入)是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数量等非货币因素所决定的量,所以公式中的Y与M无关。按照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论,V又是一个常数。因此,M所能影响的只能是P以及由货币所表示的变量。(3)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根据新货币数量论,在短期中可以具有轻微变动;而自然率假说则宣称,货币政策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在短期内可以增加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这两个理论基础都支持货币在短期中影响实际变量的说法。(4)资本主义的私营部分所固有的特点是这一部分运行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弗里德曼作为现代货币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认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是稳定的,市场机制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因此,他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认为国家干预破坏了市场经济机制的稳定运行。三、论述题1.比较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答:(1)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供整个社会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如国防、警务之类。这些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以某种形式来提供,这是由其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的。非排他性指一产品为某人消费的同时,无法排斥别人也来消费这一物品。这和一件衣服,一磅面包之类私人物品不同。对于私人物品来说,购买者支付了价格就取得了该物品的所有权,就可轻易排斥别人来消费这一物品,而像国防之类的公共物品则不同,该国每一居民不管是否纳税,都享受到了国防保护。非竞争性指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为许多人所消费,增加一名消费者的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即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可供别人消费的量,如多一位消费者打开电视机不会给电视台带来任何增加的成本,这也和私人物品不同。一件衣服具有给你穿了就不能同时给他穿的特性。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一对概念。经济学家们区分的标准是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而公共物品则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3)有效供给的相同点私人物品供给的有效水平是通过比较增加一单位的边际收益与生产该单位的边际成本决定的。效率在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实现。同样的原则也适应于公共物品。(4)有效供给的不同点=1\*GB3①分析方法的差异对于私人物品,边际收益由消费者得到的收益衡量;对于公共物品,我们必须问每个人对增加一单位产出的估价是多少。把所有享受该商品的人所估的价值加总,才能得到边际收益。然后,要决定供给与公共产品的有效水平,我们必须使这些加总的边际收益与生产的边际成本相等。私人物品最优数量的决定。假定社会上只有A和B两个消费者,他们对商品的需求曲线分别由DA和DB表示。商品的市场供给曲线为S,参见图11-5(a)。由于所讨论的是私人物品,故将消费者A与B的需求曲线DA和DB水平相加即得到某市场需求曲线D。市场需求曲线D与供给曲线S的交点决定了该私人物品的均衡数量Q0和均衡价格P0。这个均衡数量Q0显然就是该私人物品的最优数量。这是因为在这个产量水平上,每个消费者的边际利益恰好等于商品的边际成本。我们知道,供给曲线代表了每个产量(供给量)水平上的边际成本,需求曲线代表了每个产量(需求量)水平上的边际利益。故当供给量为Q0时,边际成本为Q0H;而在价格为P0时,消费者A和B的需求量分别为C和F,再根据需求曲线DA和DB,相应的边际利益为CE和FG。由图可知,CE=FG=Q0H,即每个消费者的边际利益均等于边际成本。公共物品的情况参见图11-5(b)。假定每个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已知的,为DA和DB,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曲线为S。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而是它们的垂直相加。之所以是如此,原因在于公共物品消费上的非竞用特点。由于消费上的非竞用性,每个消费者消费的都是同一个商品总量,因而每一消费者的消费量都与总消费量相等;另一方面,对这个总消费量所支付的全部价格,却是所有消费者支付的价格的总和。有了公共物品的市场供求曲线,则公共物品的均衡数量即可决定,这就是市场供求曲线交点所指示的R。实际上,这个均衡数量尺也代表着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当公共物品数量为R时,根据供给曲线,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T,而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曲线,A和B的边际利益分别为L和N,从而总的社会的边际利益为L+N=T。于是,边际的社会利益等于边际成本,公共物品数量达到最优。圈11-5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公共物品的最优标准与私人物品的最优标准不完全相同。在私人物品场合,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相等。而在公共物品场合,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边际利益之和与边际成本相等。=2\*GB3②之所以存在差异的原因在竞争的市场中,如果是私人物品,则市场均衡时的资源配置是最优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将保证消费者面对的是等于商品的边际成本的同样的价格,消费者则在既定的商品产出量上展开竞争。某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商品的机会成本就是在市场价格上卖给其他消费者的同样一单位商品,故没有哪个消费者会得到低于市场价格而买到商品的好处。但是,如果是公共物品,情况将完全不同。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商品的机会成本总为0。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市场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0,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们支付的数量就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便是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0产出。公共物品在生产上具有不可分性,如国防、警务等提供的服务,不可能像面包、衣服那样可分割为许多细小单位,而只能作为一个整体供全体社会成员使用。当物品可像私人物品那样细分时,消费者就可按一定价格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独自享用,排斥他人分享。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物品的偏好程度可通过愿意支付的价格来表现,使自己的消费达到最大满足,从而市场价格可对资源配置起到支配作用。公共物品由于不能细分,因而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由市场价格来决定,价格机制无法将社会对公共物品的供需情况如实反映出来。这样,公共物品就只能由政府根据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来提供。如果要人们根据用价格所表现的偏好来生产这些物品,则谁都不愿意表露自己的偏好,只希望别人来生产这些物品,自己则坐享其成,这样,公共物品就无法生产出来的了,因此,在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是失灵了。2.用生命周期-持久收入理论解释我国居民的储蓄和消费。答:(1)生命周期假说生命周期假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F·莫迪利阿尼、R·布伦伯格和A·安东提出的一种消费函数理论,它指出,在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个人消费占其一生收入现值的比例是固定的。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主要取决于一生的收入。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其中:代表消费,代表劳动收入中的边际消费倾向,代表劳动收入,代表实际财产的边际消费倾向,代表实际财产。生命周期假说认为,理性人根据自己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来安排自己一生的消费并保证每年的消费保持在一定水平。人们在一生中的消费规律是:青年时以未来收入换取借款,中年时或清偿早期债务或储蓄防老,老年人逐日消耗一生积蓄。一般而言,中年人具有较高水平的收入,青年人和老年人收入水平较低。所以,中年人具有较低的平均消费倾向,青年人和老年人具有较高的平均消费倾向。但终其一生,个人具有相对稳定的长期平均消费倾向。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消费函数在长期和短期中的不同形式。(2)持久收入理论持久收入理论由弗里德曼提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的。所谓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的加权平均数得到,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根据这种理论,政府想通过增减税收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不能奏效的,因为人们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用来增加消费。消费者按永久收入消费,故这时消费倾向低于长期平均消费倾向。(3)生命周期理论和恒久收入理论都体现一个基本思想:单个消费者是前向预期决策者,因而在如下几点上都是相同的:第一,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关,而是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第二,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很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近于零,但来自永久收入变动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大,甚至近于1。第三,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永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4)我国居民平均储蓄率高,平均消费倾向低,都倾向于将收入的一部分存放到银行,而不是立即拿到市场上去直接消费掉。这正印证了生命周期-持久收入理论。居民的消费并不是直接与当前收入水平挂钩的,不是当期有多少收入就消费多少,也不是当期收入少而减少消费,他们的消费一般都比较稳定。由于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再加上影响未来收入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可预期的未来收入水平不能确定,所以为了保证以后的年份也能享受到比较合理的消费,居民一般倾向于以长期收入水平来规划当前的消费。对于自己未来的可能的收入水平,居民一般先有个大致的预期,通过这个预期,消费者再来把自己一生中所有的收入在长期中平均规划,进行消费平滑,以使自己的消费能够保持一个连贯性。从而,在短期内,即使收入出现波动,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消费者之所以将收入的一部分进行储蓄,就是为了预防未来不可测的因素导致收入减少的可能。通过储蓄,可以达到将收入跨时期均摊的效果,一旦哪期收入水平下降,消费者可以从储蓄中动用之前的积累来填补当期的收入短缺。政治经济学部分一、概念题1.虚拟资本答:所谓虚拟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虚拟资本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信用形式上的虚拟资本,主要有期票、汇票、银行券、纸币、国家债券、各种证券抵押贷款等,同一笔货币被反复使用便产生虚拟资本;另一种是收入资本化形式上产生的虚拟资本,主要由股票、债券构成,以资本所有权证书的形式进入流通,同一张所有权证书或债权凭证反复交易就形成纯粹的虚拟资本。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发展的结果,在高度发达的信用制度基础上逐步发展的货币虚拟化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前提。借贷资本信用关系是虚拟资本产生的根据,虚拟资本可以不依托于现实资本定期获得收入,还可以独立运动,在自由买卖中获益。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基础。虚拟资本虽然是实体资本的价值表现和纸制副本,但其价格却不是实体资本价值决定的,而是由预期收入和平均利息率决定的。虚拟资本的价格变动会与实体资本价值变动相背离,其价格不随实体资本切值变动而变动,呈现出相对独立的运动。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高度发达的产物,对商品经济已经和正在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2.相对剩余价值答: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商品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以,单个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能使生活资料价值降低,不能使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不能产生相对剩余价值。但是,单个企业竞相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使自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追逐超额剩余价值。但是当全社会生产率普遍提高之后,原来的先进生产条件转化为一般的生产条件,社会价值和个别价值的差额将不复存在,从而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消失了,整个资本家阶级却普遍获得了相对剩余价值。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生产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作用就日益突出。3.国际垄断利润答:国际垄断利润就是超过国内垄断利润的那一部分利润。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跨国公司如果不能攫取较国内更高的利润,就不会冒风险去垄断国际市场,推进资本国际化和殖民主义。资本输出、跨国经营和国际垄断价格是保证国际垄断利润的重要手段。国际垄断价格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组织操纵下保证国际垄断利润的一种国际市场价格,包括向经济落后国家出售商品时规定的垄断高价和向它们购买商品时支付的垄断低价。国际垄断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外国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也包括本来应归外国民族资本占有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这就是说,在资本国际化的条件下,剩余价值规律是通过国际垄断利润和国际垄断价格的形式发挥作用的。对国际垄断利润的掠夺和争夺,必然引起发达国家之间以及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二、简答题1.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矛盾答:(1)社会简单再生产是指社会剩余产品是用于消费而不是用于积累的,生产在维持原来的规模上重复进行。(2)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特点,一是生产服从剩余价值的追求,赚钱是资本家经济活动的最高动机;二是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每一单个资本为着自身的价值增值各行其是。这样,资本主义生产在总体上必然不可能自觉地按照某种客观比例进行,而是充满着矛盾。(3)资本主义在生产的主要矛盾有以下几点:①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矛盾。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单个企业的生产越来越表现为整个社会分工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同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经济之间越来越不可分割。任何一个部门的破坏,任何一个比例的失调,都有可能导致社会再生产的困难。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中,企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生产多少,都由企业自身支配。就单个企业来讲,其内部经济活动都有严密的组织性;但是就全社会范围看,生产却是完全自发的,单个企业不知道其他企业的生产情况,也不知道自己的商品是否符合社会需要。这就难免引起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失调。②生产无限增大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或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本质上是剩余价值生产。内在的追求剩余价值的冲动,外在的竞争压力,推动着资本家进行扩大再生产。而资本主义经济立足于其上的现代化机器大工业,又为社会生产的跳跃性增长提供了物质条件。因而,就长期过程来说,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内在趋势。但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扩大,要通过总产品的扩大销售来实现。如果卖不掉,或者卖掉一部分,或者在生产价格以下的价格出售,那么,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不能完全实现,就会导致剩余价值生产与实现之间的脱节。③资本主义的本质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含着绝对发展生产力的趋势,而不管价值及其中包含的剩余价值如何,也不管资本主义生产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如何;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目的是保存现有资本价值和最大限度地增殖资本价值(也就是使这个价值越来越迅速地增加)。剩余价值作为生产目的,就意味着生产不是为了消费;相反,工人阶级的消费需求只有在保证剩余价值生产的界限内才能成为现实的需求。这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这个矛盾中就包含了生产扩大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包含了生产过剩、人口过剩的客观必然性。2.我国信用制度的主要形式和性质答:信用是指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他产生于货币借贷和商品赊销等经济活动中。社会主义信用的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适应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经济体制的变革而改变的。撇开国际信用,我国现阶段国内的信用主要有如下四种形式:(1)银行信用(亦称信贷):各类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等信用机构,以存款形式把企业和个人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集中起来,以贷款形式向工业、农业、商业等企业和个人提供货币资金。(2)商业信用: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换直接联系的信用,包括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由卖方提供的信用,以及预付定金、分期预付货款等形式由买方提供的信用。(3)国家信用:社会主义国家依据信用原则从社会上吸收货币资金来解决财政需要的信用。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是各种名目的债券。(4)消费信用:企业对消费者提供的信用,有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从上述四种信用形式可以看出,社会主义信贷的形式同资本主义信贷没有多大差别。两者性质的不同,是信贷相联结的所有制性质的不同所决定的。资本主义信贷主要体现着货币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信贷则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他不是利益对立而是服从于促进生产发展和人民需要满足的根本利益一致的关系。三、论述题试述大企业和竞争之间的关系。答:大企业和竞争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释:(1)竞争引起生产集中,从而导致一大批大企业的生成。生产集中是指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包括生产要素和产品)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使他们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所占的份额日益增大。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原来分散在个人手中的生产资料向少数大企业集中,并形成了以大企业为核心的社会化分工协作体系,以此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在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之间进行的竞争,使一些劣势企业不断地被吞并,优势企业则在竞争过程中不断发展,使社会生产向这些优势企业集中。在竞争过程中,各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企业大规模生产所具有的规模经济优势。这就迫使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来扩大规模,有的通过吞并中小企业,有的通过若干企业的合并组成大企业,从而实现了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从这个角度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