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测试题-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1页
期中测试题-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2页
期中测试题-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3页
期中测试题-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4页
期中测试题-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自主测评卷首语:近期,学校将开展校园“文化代言人”海选活动。为了选出真正的有识之士,学校设置了层层关卡,快来借助通关密钥闯关吧!第一关腹有诗书气自华(共34分)要成为“文化代言人”,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准备接受挑战吧!一、通关密钥一:识文断字。阅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完成1~3题。(10分)巷口那座zháiyuàn()tuírán()地仡立在暴风雨中,妩媚的丁香在暴雨中摇曳,平日里wēifēnglǐnlǐn()的护家犬此时也悻悻地躲在屋檐下。阴冷的狂风夹杂着míméng()的水汽席卷了整个村庄,让人忍不住报怨这zāogāo()的天气。1.看拼音,写词语,补全上面的语段。(6分)2.下列对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2分)A.fǔyèxìngB.wǔyèxìngC.wǔyìxìngD.wǔyèxìn3.语段中有两处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改为改为二、通关密钥二:学以致用。运用学过的知识,完成下面的小挑战。(14分)4.下列姓名牌制作有误的是哪一项?()(3分)5.对对联。下列哪一项最适合作为下联?()(3分)上联:几处笙歌留朗月下联:A.万家箫管乐中秋B.银花火树开元夜C.避恶遍插茱萸枝D.角粽投江祭诗魂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A.红军势如破竹,以排山倒海之势歼灭了敌人的残余部队。B.他正在全神贯注地观看比赛,根本没听到爸爸的敲门声。C.今年的运动会,老师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互动的环节。D.鼓浪屿的美景让从来没有见过大海的桐桐忘乎所以。7.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B.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边午门;北边神武门;东边东华门;西边西华门。C.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D.科学家们发现:火星上水汽含量极少;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的磁场非常弱。8.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依次填上与“说”有关的词语。(4分)①他指着飞机模型为大家仔细。②老师我,进入新的环境要继续努力。③“这儿的风景真是太美了!”我情不自禁地道。④课堂上,同学们在底下,惹得老师很生气。9.读下面的句子,并仿写一个人看电视入迷的情景。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通关密钥三:引经据典。运用所学知识填空。(11分)这半个学期,我积累了不少古诗词: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雨来得猛、下得大的诗句:“,。”也有动中寓静,把月夜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的词句:“,。”还有诗人与故友举酒谈丰收的诗句:“,。”这半个学期,我积累了不少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有曹植的“,”,有李纲的“,,”。第二关学海无涯可探索(共33分)优秀的阅读能力也是成为“文化代言人”的必备技能,快来大展身手吧!通关密钥四:遨游书海。完成下面的阅读题目。(一)清明节在时代发展中被赋予新的内涵【材料一】在中国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据此来安排农事活动。古书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中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它包含着丰富的风俗活动内容。清明节是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活动仪式是祭祖、扫墓,这是人们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礼俗活动之一。扫墓原是清明节前一两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节相传起于晋文公对介之推的悼念。后来,由于寒食与清明日子接近,这个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就逐渐与清明合二为一了。除了祭祖、扫墓,清明节还有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江南还有蚕花会和祭祀蚕神等活动。因此,清明时节既有扫墓的悲酸之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之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群众多在清明节前后前往革命烈士陵园扫墓,表达对先烈的缅怀之情。【材料二】作为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清明节自古就有慎终追远等习俗。然而随着时代变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祭扫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以往,焚烧香烛纸钱、燃放烟花爆竹,不只会带来火灾隐患,也会造成铺张浪费、环境污染。如今,有的人通过一束鲜花、一个鞠躬寄托哀思,有的人在网上献花、点烛、填写祈福卡。通过网上祭扫、云端预约的方式实现安全与祭扫两不误。这些绿色文明的祭祀新风尚,让清明节越来越“清明”。形式的变化只是一个方面,如今清明节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不少人在文明祭扫、清朗过节的同时,重温家规家训,回忆家族往事,沐浴亲情恩泽。可以说,清明节为传承家风、培育家风、弘扬家风提供了良好契机。人们走进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缅怀牺牲的革命先烈,重温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接受精神层面的洗礼。无论是传承家风,还是缅怀先烈,清明节承载着中国人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更在时代发展中被赋予新的内涵。1.整体感知这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要将这两则材料组织在一起?请根据你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填写表格。(3分)材料主要内容材料组织意图【材料一】①③【材料二】②2.获取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4分)(1)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这在二十四节气中是独有的。()(2)“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条农谚说出了清明的主要风俗活动。()(3)扫墓原本是寒食节的内容,由于寒食与清明日子接近,二者就逐渐合二为一了。()(4)清明节期间焚烧香烛纸钱、燃放烟花爆竹,不仅会造成铺张浪费、环境污染,而且容易引起火灾。()3.获取信息根据材料,我们可以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所了解:清明节是的节日;寒食节相传起于。(2分)4.清明节的祭扫方式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5.【材料二】中的“新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和这两个方面。(2分)6.创意运用清明时节,学校组织少先队员去烈士陵园扫墓,祭奠战争时期牺牲的英烈。你想对英烈们说些什么?(3分)足迹拐过那道挂满冰柱的断崖,大雪山的山顶就在眼前了。就在这时候,山背后突然腾起了雪雾,冷风推送着一大片浓黑的乌云,疾速飞来,遮得天昏地暗;接着,风吹起的积雪,夹着天上飘来的大片雪花,劈头盖脸地落下来。远处的山峰,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幛里,前面部队刚踩出来的路径又模糊不清了。指导员曾昭良望着这突如其来的大风雪,忧心地摇了摇头。他深深地吸了口气,把搀在病号腋窝里的那只手攥紧了,又吃力地向前走去。他是在部队行进到山腰,就要进入积雪区的时候被指定参加收容队的。一路走着,他收容了三批因病掉队的同志,组织人力,把他们送向前去。他本来可以走快些,赶上部队。可是,就在半个小时以前,他遇上了这个病倒在路旁的同志。搀着一个同志走,就慢了,最终没能赶在起风之前翻过山去。路,越来越难走了。曾昭良觉得自己的脑袋仿佛涨大了几倍,眼前迸散起一串串金星,两腿好像被积雪吸住了,足有千斤重,每挪动一步都要积攒浑身的力气。特别难耐的是胸口,好像猛地塞进了大团棉花,透不出气来;心跳得怦怦响,似乎一张口那颗热乎乎的心就会一下子从口里跳出来。这时候,要是能够坐下来歇歇,该有多好啊!可是不行。还在接受收容任务的时候,他就听说过:山顶上空气稀薄,在身体衰弱又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只要一坐下,就再也起不来了。被搀扶着的病号显然也感觉到了这一点。他停住了脚,倚在曾昭良的肩膀上,喘了几口粗气,仰起脸,乞求道:“同志,听我说,把……把我扔下……你……”“瞎说!”曾昭良生气地打断了他的话,像是为了回答,他加快了脚步。“力量……”走了一阵,那个同志又说话了,“这会儿,要是有人能……能把力量这种东西,给……给我们,哪怕给上一点点……”曾昭良咧开干裂的嘴唇笑了笑。这同志说的,和他这会儿想的,竟然一模一样。可是,这种事,在心窝里想想也就罢了;要不,也只有神话里才会有。现在,在这鸟兽都绝迹的茫茫雪山上,在人们最后一丝丝力量都快用完了的时候,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奇迹?他把口气放软了些:“别说傻话啦,同志,把剩下的力气省着点儿,我们能爬上去!”一步,两步……尽管走得很慢,雪路却终于一尺一尺地移到身后去了。约莫经过了一个小时的奋斗,他们终于走完了这段艰难的路。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3分)2.评价鉴赏第2自然段是描写,这处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是(3分)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腿好像被积雪吸住了,足有千斤重”和“特别难耐的是胸口,好像猛地塞进了大团棉花,透不出气来”两处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这时候,要是能够坐下来歇歇,该有多好啊!”这是对曾昭良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曾昭良的疲惫。C.“山顶上空气稀薄,在身体衰弱又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只要一坐下,就再也起不来了”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D.“同志,听我说,把……把我扔下……你……”这是对病倒的同志的语言描写,表现了这个同志对恶劣环境的惧怕。4.倒数第2自然段中,“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奇迹”中的“奇迹”指什么?既然“奇迹”不会出现,那么曾昭良二人是靠什么走完那段艰难的路的?(3分)5.评价鉴赏读完文章后,哪位战士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写出自己的感受。(3分)6.结合最后一个自然段和【阅读链接】,说一说你对题目“足迹”的理解。(2分)【阅读链接】1934年10月,红军面对敌人的“围剿”,不得不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红军战士们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历尽艰险,最终完成了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的壮举。第三关执笔巧书心中意(共30分)恭喜你成功通过前两关的考验,现在你距离成为“文化代言人”只有一步之遥啦。接下来,就请尽情展现自己的文采,用一支笔写下心中的千言万语吧!通关密钥五:妙笔生花。习作。(30分)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事情。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扩展知识面,提高能力,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经过这次活动,相信同学们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请你以“学习让生活更美好”为题目写一篇习作。(30分)要求:把事情写清楚、写详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参考答案:一、宅院颓然威风凛凛迷蒙糟糕B仡屹报抱AADB讲解鼓励赞叹窃窃私语他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时而连连摇头,时而露出微笑,看到紧张处,一双手紧紧抓住衣襟,连妈妈叫他吃饭他都没有听见。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阅读理解(一)清明节在时代发展中被赋予新的内涵1.①清明作为节气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作为节日包含着丰富的风俗活动内容②新时代的清明节在形式和内涵上都发生了变化③对比传统的清明节和新时代的清明节,突出清明节在时代发展中的新变化和被赋予的新内涵,体现材料的主题2.(1)✔(2)×(3)✔(4)✔3.纪念祖先(或“祭奠祖先、缅怀先人”)晋文公对介之推的悼念4.因为时代发展和思想观念转变,人们意识到以往的祭扫方式有种种缺点,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创新祭扫方式提供了支持。评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