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非遗旅游线路设计2300字(论文)】_第1页
【西安非遗旅游线路设计2300字(论文)】_第2页
【西安非遗旅游线路设计2300字(论文)】_第3页
【西安非遗旅游线路设计2300字(论文)】_第4页
【西安非遗旅游线路设计2300字(论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PAGE7-西安非遗旅游线路设计TOC\o"1-3"\h\z112摘要 I23700第1章西安“非遗+旅游”项目概述 124558第2章西安“非遗+旅游”可行性研究 2305922.1市场调研 2207642.2市场群体分析 25060第3章西安“非遗+旅游”线路设计内容 330803.1行程安排表 357513.2行程线路 316808第4章结论 713322参考文献: 8西安“非遗+旅游”项目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地域不同、传承人文化水平的限制和传承人年龄偏大等原因,很容易导致非遗传承的难度大、甚至面临着消亡的危险。而西安作为非物质遗产丰厚的城市,需要加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因此本项目通过对于“非遗+旅游”项目的设计,进一步对西安本地非物质遗产进行宣传。第2章西安“非遗+旅游”可行性研究2.1市场调研在市场调研上,主要是对年轻人群体,进行宣传与调研,通过实地采访年轻人群体对于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以及感兴趣程度。前期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年轻人群体,还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地。因此本项目的“非遗+旅游”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也可以为推动西安的旅游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2市场群体分析本次项目的市场群体是年轻人,这是由于年轻人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同时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兴趣浓厚。基于以上因素,便将年轻人作为本次旅游的重要群体。第3章西安“非遗+旅游”线路设计内容3.1行程安排表本次行程是五天四晚,开始日期是3月25日,结束时期为3月30日。3.2行程线路1.小雁塔体验西安古乐图1:小雁塔小雁塔,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公元707—710年),位于西安大南门外友谊西路南侧的荐福寺内,是中国古代密檐砖塔的杰出代表,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小雁塔片区未来将以“一塔一院”为核心,打造成为集文化、旅游、商业、生态为一体的“老西安名片”和“西安会客厅”。核心中的“一塔”,指的就是小雁塔。2.西安易俗社赏秦腔图2:易俗社西安易俗社,坐落在西安市钟楼附近的闹市里,地址位于西一路西段。原为清末宜春园,是专供清代满城内达官贵人观戏的剧场,也是西安保留下来的唯一古老样式的剧场。秦腔剧院易俗社不忘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创造了戏曲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品牌。3.苗春生非物质文化泥塑展图3:泥塑展图4:长安泥塑长安泥塑技艺,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传承了关中泥塑的基本技法。塑造了各种历史人物、戏剧人物、神话故事、虫鱼鸟兽等作品。记录了关中民间的信仰和审美情趣,表现了关中百姓朴实、憨厚、豪放、正直、节俭、满足的品质。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观赏价值。泥塑,人们俗称“泥人”它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过由里及表、从粗到细的捏塑加工制成的民间艺术品。长安泥塑技艺,是长安地区独特的民间工艺,它借鉴传承庙宇的各类佛造像的制作技法,创作出佛教人物、道教故事神仙、财神、灶爷、土地爷以及二十四孝、送子娃偶、爱情故事以及各种虫、鱼、鸟、兽等各种造型,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情趣变化需求,除上述的各类泥塑外,还逐渐的增加了表现百姓生活、民俗习惯为体材的泥塑作品,如“陕西八大怪”、“七十二行”、“赶集”、“关中记忆”等作品,将人们的记忆拉回上个世纪的农村,是一部生动的民俗科教书。这些作品蕴含着独特的关中文化底蕴和雕塑魅力,深受广大群众喜爱。4.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图5: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关中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创造出的古老民居营造技艺之一,也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典型的代表为传统四合院模式,房屋有一脊两坡、两面流水的鞍间房和俗称“房子半边盖”的厦子房,其构造和布局表现出其独特的“深宅,窄院,封闭”的空间特点,还包含着建筑艺术与智慧。5.关中民俗博物院图6:关中民俗博物院关博院最璀璨夺目的群星莫过于拴马桩。该院抢救收藏保护的8600多根拴马桩,其数量、品种、品质在全国独一无二。因其将实用功能、审美情趣、雕刻艺术融为一体,充满了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地上兵马俑”“石刻艺术的活化石”。它们是关博院的形象代言和鲜明标志,更是关博院的镇院之宝。西安自古以来就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无数的文化旅游资源。本文在分析西安非遗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整合西安现有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对西安文化旅游资源的路径开发提出一些见解和建议,希望能为西安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第4章结论由于现在旅游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对于旅游的需求。他们不仅满足于风景秀丽的旅游景点,而且更喜欢人文知识丰富的文化景点。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西安的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和西安的文化遗产相比还有所欠缺。许多文化旅游景点都只是“浮于表面”,并没有向游客展示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同时,西安的文化旅游产品并没有明确的体系保障,也没有凸显城市特色。这篇文章为西安旅游资源产品路线的开发规划提供了一些见解和建议,特别是对西安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具体研究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对这一现状和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能为西安文化旅游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1]江明利,龙雨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郧西县特色小镇建设对策——以上津古镇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7):231-233.[2]薛朕木.论大同古城旅游的开发与管理[D].山西大学,2017.[3]庞励.河北滦州古城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4]周家俊.灌县古城旅游区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5].上津古镇:寻古探幽之旅[J].湖北画报(湖北旅游),2015(03):14-15.[6]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