栟茶中高三历史考前赢分天 第4天_第1页
栟茶中高三历史考前赢分天 第4天_第2页
栟茶中高三历史考前赢分天 第4天_第3页
栟茶中高三历史考前赢分天 第4天_第4页
栟茶中高三历史考前赢分天 第4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江苏省栟茶中学2013年高三历史考前赢分30天第04天考试说明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A.造纸术。发明:西汉(帛、竹、木、纸四种文书用品并存)。改进:105年东汉的蔡伦造成“蔡侯纸”。影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促进了文化的发展。B.指南针.发明:战国的“司南”。应用: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外传后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C.火药。发明与古人炼丹药有关。使用:唐宋用于军事。D.印刷术.进步历程:唐朝时雕版印刷,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制效率,推进了文化的传播)。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2.汉字与书画(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A.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起源:陶器上的图画(刻画)文字。商代的甲骨文。发展:小篆、隶书:始于秦朝;楷书:实用;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草书:成熟于东晋,最能表现和舒发感情.B.书法名家: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兰亭序》等。唐代: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分别创立了楷书中欧体、颜体、柳体;②怀素、张旭擅长狂草。宋朝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也是著名的书法家.(2)中国书画:①中国画(又称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较早的是陶画、帛画;②类型多样:主要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③北宋以后的中国画(文人画)追求抒情写意风格,表现个性。3.文学成就(1)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A.《诗经》、楚辞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诗经》——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共三百多篇。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对我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B.楚辞——南方楚国的一种诗歌体裁,句式灵活、感情丰富,其中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风格浪漫,想象奇特,故“楚辞”体又称为“骚体”。“风"“骚"并称,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C.汉赋—-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用的文体,以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为主要特征。西汉司马相如和东汉张衡的作品是其中的佳作。D.唐诗——唐代文学的标志.“诗仙”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诗圣"杜甫,以现实主义著称,杜诗被后人称为“诗史”。E.宋词——宋代文学的标志,也是一种崭新的文学题材。唐代出现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诗体,著名词人有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南宋)。F.元曲-—元代文学的标志。包括散曲和元杂剧;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开始走向成熟.著名剧作家有关汉卿等。G.明清小说—-明清文学的标志。繁荣的背景: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出现了新的景象,市民阶层扩大,宋元话本的发展。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讽刺小说《儒林外史》。(2)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特色:先秦:“风”“骚”体诗歌;诸子百家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4.京剧(1)京剧产生和发展历程:清朝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后来在徽剧和汉剧合流的基础上,融合各种地方戏曲的优点产生了京剧。补差纠错1.“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2.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常见错解:1.C或D2.A●正确答案:1.B2.D●避错策略:1.A项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而杜甫是唐朝人。C项和D项中颜真卿、柳公权是楷书,比较严谨,颜体气势雄浑,柳体笔画俊秀。而诗句中的书法家潇洒不羁,作品酣畅淋漓,“快如云烟”,应该选B项书写草书的张旭。2.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它的前身是清初流行于南方地区的的徽班,与南方的汉剧(调)等其他剧种交流渗透,并吸收了其他杂曲的特点,融合而成。解题规范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回答:(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解题规范:本题该题以戏剧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第(1)小题答案很简单,“瓦肆”主要指的是娱乐场所,考查知识的识记和再现。第(2)小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作答,从商业、城市、阶层三方面作答。第(3)问第一问注意材料中“花、雅两部"的别称;第二问依据材料概括。材料三体现的是休闲娱乐功能,材料四体现社会教化功能。第(4)问和题目开头法国的历史学家的话相呼应,理解作答.考前赢分第4天爱练才会赢1.下列著名思想家的观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A.③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②①③2.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万物皆一个理B.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D.父子君臣乃定理3.有一家父母得知小孩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孩子本性恶,好好教育会改正错误B.孩子本性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孩子本性恶,须严惩,以防再犯D.犯错非本性,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1.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D.社会环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2.“世上疮疾,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称颂哪位诗人而写的一副对联?()A.屈原B.辛弃疾C.杜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