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盛世华研·2008-2010年钢行业调研报告PAGE2服务热线圳市盛世华研企业管理有限公司2028年红茶市场2023-2028年红茶市场现状与前景调研报告报告目录TOC\o"1-3"\u第1章红茶行业监管情况及主要政策法规 61.1红茶的概况及基本分类 61.2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71.3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8(1)法律法规 8(2)产业政策 91.4行业主要法律法规政策的影响 11第2章我国红茶行业主要发展特征 112.1红茶的功效与禁忌 112.2行业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 162.3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16(1)品牌壁垒 16(2)渠道壁垒 16(3)产品壁垒 17(4)规模化经营壁垒 17(5)产品质量壁垒 172.4行业的经营模式 18(1)生产模式 18(2)釆购模式 18(3)销售模式 182.5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18(1)周期性 19(2)区域性 19(3)季节性 202.6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21(1)上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 21(2)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 21第3章2022-2023年中国红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223.1我国红茶行业的发展概况 223.2红茶加工关键技术进展情况 24(1)鲜叶管理 24(2)萎凋 25(3)揉捻 27(4)发酵 27(5)干燥 283.3红茶相关专利的研究进展 29第4章红茶品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314.1红茶的化学组成 32(1)茶色素 32(2)香气成分 32(3)咖啡碱 334.2影响红茶品质的因素 33(1)茶树品种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33(2)产地环境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34(3)加工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34第5章中国红茶出口贸易国际市场分析 375.1中国红茶出口现状 375.2中国红茶主要的出口市场 385.3中国红茶在世界红茶进口市场的分析 395.4红茶:品种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 42第6章红茶企业发展现状 436.1红茶加工技术进展 44(1)加工设施条件的提升 44(2)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 45(3)新型红茶产品的研发 466.2红茶产业存在问题 476.3红茶产业发展对策 48第7章2023-2028年我国红茶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507.1茶叶市场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507.2茶企竞争趋向品牌化,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507.3茶叶深加工制品不断涌现,消费方式多元化发展 517.4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销售模式,逐渐走向新零售趋势 517.5对茶叶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加强仓储和运输系统建设 52第8章2023-2028年我国红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538.1行业面临的机遇 53(1)国家产业政策扶持茶行业的发展 53(2)国民消费能力显著提高,消费升级推动行业发展 54(3)消费者愈加注重品牌价值,品牌茶企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54(4)人口流动、交通运输和物流业的发展打破了茶叶消费的地域性限制 54(5)茶叶深度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 55(6)新零售模式促进茶叶产业持续发展 558.2行业面临的挑战 56(1)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缺乏管理经验 56(2)市场环境有待改善 56第9章红茶产业链的整合管理研究 569.1我国红茶产业链发展模式 579.2我国红茶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8(1)生产和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保障问题 58(2)红茶产业集中化程度较低 58(3)产业链延伸不足,产销等链条的衔接不足 599.3我国红茶产业链整合管理策略 59(1)红茶种植环节的整合 59(2)红茶加工环节的整合 60(3)红茶流通环节的整合 61(4)红茶零售环节的整合 62(5)红茶产业链各阶段的衔接整合 639.4红茶产业链整合管理的保障策略 64(1)加强政府对红茶产业链纵向整合的支持 64(2)发挥茶叶企业在红茶产业链纵向整合中的能力和作用 65第10章红茶主要地区发展建议 6510.1浙江红茶产销现状与发展思路 6510.2湖南红茶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7310.3陕西红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8810.4信阳红茶发展现状及建议 9610.5南郑红茶产业发展的思考 102第1章红茶行业监管情况及主要政策法规1.1红茶的概况及基本分类红茶,为山茶科植物茶的嫩叶或嫩芽。红茶并不是天然生长的,而是在明末清初,在绿茶的基础上制做成的,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发酵作用使茶叶中的成分产生化学反应,以水冲泡,不仅香气迎人,还呈现出特有的深红茶色,因此被人称为“红茶”。根据加工工艺及产品特性,红茶可细分为红碎茶、工夫红茶及小种红茶。我国较为知名的红茶品种包括金骏眉、正山小种、祁门红茶、滇红及川红等。从主要产品来看,主要涉及茶及食品等行业领域;从经营模式及销售渠道来看,主要涉及零售及电子商务等行业领域。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红茶所处行业为“F52零售业”之“F522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1.2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红茶所属行业的主管部门包括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局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门/机构主要职能商务部负责推进流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流通企业改革、商贸服务业和社区商业发展,提岀促进商贸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推动流通标准化和连锁经营、商业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有关工作,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工商行政管理规章和政策;负责起草食品安全等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草案,拟订政策规划和部门规章,推动建立落实食品安全企业主体责任,建立食品药品重大信息直报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依法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标准;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有关职责分工,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制定、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农业农村部负责研究拟定农业的产业政策,引导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品品质的改善;制定农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及其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组织重大科研和技术推广项目的遴选及实施;指导农业教育和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组织实施农业各产业产品的质量监督、认证和农业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工作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林业及其生态建设的监督管理;拟订林业及其生态建设的方针政策、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起草相关法律法规并监督实施;拟订农村林业发展、维护农民经营林业合法权益的政策措施;参与拟订林业及其生态建设的财政、金融、价格、贸易等经济调节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互联网行业管理(含移动互联网),协调电信网、互联网、专用通信网的建设、拟订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电信和互联网相关行业自律和相关行业组织发展等红茶所属行业的行业自律协会主要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及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部门/机构主要职能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收集、整理和传递国内外茶业经济信息和科学技术信息,进行市场分析、预测,开展信息交流活动和咨询服务,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供决策依据;积极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化经营,组织技术交流、产品质量论证和科技项目论证,开展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和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普及茶叶商品知识、宣传茶叶饮用价值,弘扬中国茶文化;代表会员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茶叶生产、流通各个环节的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岀制订行业方针、政策、制度、法规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和承担政府主管部门委托的部分行政管理职能;组织商品交流,拓宽茶产品市场,促进行业内部各种形式的合作和横向经济联合;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业的各种交流活动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9)归口管理全国茶叶标准化和国际茶叶标准化工作,下设绿茶、乌龙茶、普洱茶、边销茶、白茶、特种茶国际标准国内工作组、红茶、黑茶、花茶、黄茶、茯茶、有机茶等十二个工作组,分别开展各相关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协助政府在食品行业开展统筹、规划、协调工作,加强对食品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制定并监督执行行规行约,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协调行业关系,创造和维护行业公平竞争环境与市场秩序;经国家有关部门授权,参与行业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工作和资格审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由连锁经营及相关企业、机构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社会团体。主要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开展行业管理,参与政策制定与协调,参与制定、修改本行业技术标准、经济标准、管理标准等,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经授权开展行业统计,收集整理发布行业信息,组织开展市场统计,搭建业内交流与合作平台,致力于推进连锁经营事业与发展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辅助政府决策,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行与电子商务相关业务的调查和研究,协助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电子商务国际交流与合作,进行电子商务立法研究,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等,为会员提供电子商务相关法律与法规指导等1.3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1)法律法规序号法律法规名称颁布单位颁布时间1《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1年2《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1年3《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1年4《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0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2019年修订)国务院2019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8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21年修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8年8《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7年9《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2017修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7年10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2016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6年11《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22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22年12《网络零售第三方平台交易规则制定程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4年13《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3年14《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务院2012年15《关于进一步加强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暂行规定》安溪县人民政府2012年16《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暂行规定》安溪县人民政府2012年17《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2021修正)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1年18《食品标识管理规定》(2009年修订)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年19《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细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年20《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6年2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6年22《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年23《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年(2)产业政策发布时间发布部门产业政策名称主要内容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茶园面积稳定在现有水平,茶产业科技贡献率达65%;干毛茶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茶叶岀口额达到25亿美元,培育若干个年销售额超20亿元的大型现代茶产业企业集团;茶科技水平大幅提升,茶文化大力弘扬,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支持茶企同业整合、兼并重组,推动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上市融资,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茶产业领军企业2021年2月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制定促进农产品流通业发展的意见。全面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大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鲜活农产品仓储保鲜补贴力度,建设一批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2020年6月农业农村部《关于促进贫困地区茶产业稳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贫困地区茶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布局更加优化,产品特色更加突岀,产业效益切实提高,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乡村振兴2019年5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遵循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的“四个最严”要求,建立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能力,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8年12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做好电子商务经营者登记工作的意见》为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规范电子商务行为,促进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做好电子商务经营者的登记服务工作提岀相关意见2018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绿色发展质量兴茶八条措施的通知》提岀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闽茶品牌影响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福建省茶产业将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产值超千亿元的目标2018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提岀针对电子商务全渠道、多平台、线上线下融合等特点,科学引导快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2017年4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茶叶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文件的规定,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全面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监管工作措施,强化监管责任落实2017年3月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发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若干规定的公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通过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客观、有效、真实地记录和保存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实现食品质量安全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时产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责任可追究,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障食品质量安全2017年2月国务院《“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动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促进食品产业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7年1月商务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岀强化基地承载能力,提升孵化能力,增强辐射能力。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推动电子商务与生产制造、商贸流通、民生服务、文化娱乐等产业的深度融合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提升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和不断升级的安全、多样、健康、营养、方便食品消费需求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食品工业转型升级、膳食消费结构改善,满足小康社会城乡居民更高层次的食品需求2016年12月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岀以新理念引领发展,激发电子商务市场活力,不断拓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领域,积极营造宽松的电子商务创业环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坚持通过创新监管方式规范发展,加快建立开放、公平、诚信的电子商务市场秩序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茶叶等产业提档升级2016年10月农业部《农业部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提高茶产业竞争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创建茶叶知名品牌,培育大型茶叶集团。到2020年,培育5个销售额超50亿元的茶叶集团、20个销售额超20亿元的茶叶集团,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培育1-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的超大茶叶集团。同时,打造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茶叶知名品牌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岀完善电子商务法规政策环境,健全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加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交易保障设施建设,积极培育电子商务服务,深化电子商务应用2016年4月农业部《全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纲要X2016-2020年)提岀全面开展绿色食品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绿色食品步入'‘以品牌引导消费、以消费拉动市场、以市场促进生产”的发展轨道,支持多形式建立绿色食品电商平台,积极引导企业充分利用电商平台拓宽营销渠道、提高流通效率2013年4月国家发改委等《关于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强调统筹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建设,推进商贸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建立完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机制,推进电子商务标准化工作;促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2013年4月农业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茶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岀要在稳定茶园面积的同时,加强老茶园改造,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效益,促进茶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2009年4月农业部《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按茶类和自然条件,将全国划分为四大茶叶重点区域,通过规划的实施,四大茶叶优势区进一步形成产品特色明显,技术含量高,生产、管理水平一流,国内外竞争力强的茶叶重点区域,从而达到以重点区域促进全国茶业发展,提高我国茶业总体水平2003年8月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优化产地环境,积极创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加强科技培训;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1.4行业主要法律法规政策的影响茶、食品、零售及电子商务等行业领域政策法规无重大变化。随着《关于促进贫困地区茶产业稳定发展的指导意见》《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出台,茶产业将持续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具备技术优势、质量优势、品牌优势、规模优势的茶企将快速成长,为公司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第2章我国红茶行业主要发展特征2.1红茶的功效与禁忌红茶从明代问世起,就凭借其红艳通透的茶汤、芬芳四溢的茶香、甜醇柔润的口感赢得了中国民众的喜爱,更是征服了全世界人民的味蕾。红茶经历数百年的演变,当今依旧魅力不减。随着时代的发展,整个社会对于饮料的态度正发生改变。大健康时代,绿色、营养、健康的茶饮成为人们的首选。以红茶为代表的健康茶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红茶有哪些功效,又有什么禁忌?红茶的功效:调节代谢,防止肥胖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改变会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增长并引起病理、生理改变或潜伏。饮用红茶或其提取物可以减轻肥胖,改善高血糖症。红茶不仅能减少餐后对脂肪的吸收,还能降低健康人餐后的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反应。有研究认为,红茶有利于降低体重,脂肪及血胆固醇含量可能源于红茶在肠胃中影响肠道感应器,抑制脂质和蛋白质的吸收。提神健脑,消除疲劳红茶中的咖啡碱通过刺激大脑皮质来兴奋神经中枢,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进而使思维反应更敏锐,记忆力增强;它也对血管系统和心脏具有兴奋作用,强化心搏,从而加快血液循环以利新陈代谢,同时又促进发汗和利尿,由此双管齐下加速排泄乳酸(使肌肉感觉疲劳的物质)及其他体内老废物质,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利尿功效在红茶中的咖啡碱和芳香物质联合作用下,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提高肾小球过滤率,扩张肾微血管,并抑制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于是促成尿量增加。如此有利于排除体内的乳酸、尿酸(与痛风有关)、过多的盐分(与高血压有关)有害物等,以及缓和心脏病或肾炎造成的水肿。延缓老化,抗癌,美容功效红茶的茶多酚极其氧化物是很重要的抗氧化物质之一。其抗氧化物质有延缓老化与抗癌功效,能防止皮肤黑色素的生成(黑色素是氧化过程中生产),有美容效果。红茶除茶多酚外,还拥有抗癌功效的物质,据了解现已利用于红茶中的抗氧化的成分来做营养补助药。放松功效茶氨酸有自然的甜味,只有在茶、山茶、茶梅里存在,其他植物中没有此类成分。茶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种,在茶里面氨基酸占50%~60%。一般情况下,干燥茶叶中含着1%~2%的茶氨酸,这茶氨酸饮用以后测人的脑波,放松时多出现的α波量会增加。红茶是茶氨酸含量特别高的饮料,因此饮用红茶有放松功效。消炎杀菌功效红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儿茶素类能与单细胞的细菌结合,使蛋白质凝固沉淀,藉此抑制和消灭病原菌。所以,细菌性痢疾及食物中毒患者喝红茶颇有益,民间也常用浓茶涂伤口、褥疮和香港脚。解渴、生津清热功效夏天饮红茶能止渴消暑,是因为茶中的多酚类、醣类、氨基酸、果胶等与口涎产生化学反应,且剌激唾液分泌,导致口腔觉得滋润,并且产生清凉感、同时咖啡碱控制下视丘的体温中枢,调节体温,它也刺激肾脏以促进热量和污物的排泄,维持体内的生理平衡。红茶是属于运动饮料,可消暑解渴及补充水分。由于茶中的咖啡碱具有提神作用,在需要体力及持久力的运动(如马拉松赛跑)前饮用,让人更具持久力。红茶的禁忌:红茶作为一种健康的饮料,日常规律的摄入,有助于人恢复代谢平衡,带来更好的精神与生理状态。但喝茶也讲究科学饮用,若出现以下情况,则不建议喝红茶:1.空腹不宜饮用:因为红茶会加速降低人体的血糖含量,空腹饮用或饮用过量,会造成“茶醉”,出现头晕、乏力、出汗等现象,此时吃一些糖或小点心即可缓解;饭前后不宜大量饮茶,建议在餐后1小时再喝;2.服药期间不宜饮用:在吃药期间喝茶会影响药性发挥;3.红茶冷后不宜饮用:红茶放凉后,会形成一些不溶于水的沉淀物,喝了会造成肠胃不适;4.怀孕及经期不宜饮用:因为经期会大量消耗体内铁质,红茶中的鞣酸会妨碍人体对食物中铁的吸收;5.湿热体质者不宜大量饮用:红茶属于“热性”,大量饮用易导致“上火”加剧。另外,喝茶时新茶并非越新越好,喝法不当易伤肠胃,由于新茶刚采摘回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容易诱发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2.2行业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随着茶叶行业的不断发展,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进一步提升,茶叶加工的机械化和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各茶类的生产工艺不断改进或升级,从而提高茶叶生产的整体质量和效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稳步提升。2.3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1)品牌壁垒随着国内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者对茶叶品质日益重视,众多消费者已经由购买非品牌茶叶逐步转向购买品牌茶叶。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显示,品牌化是近几年茶叶消费市场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升级方向,自2013年我国茶叶消费市场品牌茶销售额超过非品牌茶以来,品牌茶叶的市场份额始终保持稳步增长。品牌是公司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企业在茶叶新品研发、质量控制、食品安全及市场推广等多方面持续努力、不断改进的结果,需要长期投入和积累。因此,茶行业的新进入企业,难以在短期内塑造品牌,且面对品牌茶企的竞争,难以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2)渠道壁垒规模型茶企需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拓展下游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并扩大市场占有率,销售渠道直接影响企业的销售规模与品牌影响力。茶企建立销售渠道需要不断培养当地营销团队,逐步开发市场资源,寻找稳定的合作客户,并持续总结优化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上述工作的开展均需长期的时间积累,对行业新进入者存在一定的壁垒。(3)产品壁垒我国幅员辽阔,茶区分布广,各地经济、文化和生活习惯不同,饮茶风俗习惯亦各有特色,塑造了地域性茶文化,形成了各地代表性茶叶品种,例如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云南普洱等。茶企在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满足各地区消费者特色茶叶品类需求,塑造全品类形象。行业新进入者难以掌握全品类茶叶生产技术,存在一定的壁垒。(4)规模化经营壁垒随着茶行业不断发展,具有规模化生产能力,具备技术和资金优势的企业有望不断提升市场份额。规模茶企需要在厂房建设、生产设备购置、产品研发、人员培训及市场推广等方面进行大量投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规模化、工业化生产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有利于茶叶产品标准化,故规模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能力相对较强,抗风险能力较高,产品更加稳定。行业新进入者短期内无法形成规模化经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居于劣势地位。(5)产品质量壁垒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消费水平及消费观念的升级,法律法规、监管政策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日趋完善,茶叶产品质量标准将会进一步提高,对茶企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进入企业短时间内难以建立规范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满足相关生产标准,并确保产品品质及产品质量。2.4行业的经营模式(1)生产模式行业内企业一般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根据全年销售计划、新产品推出计划、产品销售结构及年限结构等制订生产计划,并根据存货变动情况对生产计划随时进行调整。(2)釆购模式行业内企业采购原材料主要包括茶叶原料及包装物等,茶叶原料采购的来源包括自有基地及外购,外购原料一般会建立供应商名录,实行供应商准入制度,并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以确保原料品质的稳定。(3)销售模式行业内企业销售渠道包括专营门店、专柜、商超专卖、批发市场及电商等,专营门店中直营店渠道平均销售额占比较高。2.5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由于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主要由产品特性决定,故本小节仅分析茶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1)周期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多饮茶、饮好茶”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潮流,茶叶产品销售量逐步提升。国家经济环境对整体消费有一定影响,客观上也会影响到茶叶产品消费,但由于茶叶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常备的食品饮料,茶行业整体处于上升区间,周期性不明显。(2)区域性我国幅员辽阔,茶区分布广,各地经济、文化和生活习惯不同,饮茶风俗习惯亦各有特色,塑造了地域性茶文化,形成了各地代表性茶叶品种。例如,乌龙茶主要流行于福建、广东等地,冲饮方式特别,技艺细致考究,重在品香,先闻其香,后尝其味,亦称“工夫茶”。福建、广东历来商业发达,乌龙茶适合经商者品茶洽谈,浅斟慢饮;龙井茶芽叶翠绿,汤色明亮,滋味鲜爽,清秀如兰,符合江浙人民清淡、精细的饮食口味产区经济的带动结合文化偏好的差异,使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区域茶叶品牌,品牌茶企市场份额提升,我国茶叶消费尤其是单品类名优茶的消费呈现一定地域特征(如下表所示)。茶区省份主要茶叶品类代表品牌所属企业西南茶区云南省普洱大益茶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滇红凤牌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都匀毛尖贵天下贵州贵天下茶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峨眉山茶竹叶青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墨脱茶--华南茶区广东省凤凰单枞宋凰宋凰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英德红茶英红广东英红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六堡茶三鹤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福建省安溪铁观音八马茶业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大红袍武夷星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武夷红茶正山堂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福鼎白茶品品香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福州茉莉花春伦福建春伦集团有限公司海南省白沙绿茶--台湾省冻顶乌龙天仁茗茶天仁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江南茶区浙江省西湖龙井西湖牌杭州茶厂有限公司安吉白茶极白安吉极白白茶有限公司湖南省君山银针君山茶业湖南省君山银针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化黑茶湖南中茶湖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江西省庐山云雾公和厚江西公和厚茶业有限公司安徽省南部黄山毛峰谢裕大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太平猴魁猴坑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祁门红茶天之红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江苏省南部洞庭碧螺春三万昌苏州三万昌茶叶有限公司南京雨花茶盛峰南京盛峰茶业有限公司湖北省南部恩施玉露立早恩施市凯迪克富硒茶业有限公司江北茶区河南省信阳毛尖文新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汉中仙毫东裕茗茶陕西东裕茶业有限公司甘肃省陇南绿茶--山东省日照绿茶圣谷山日照圣谷山茶场有限公司安徽省北部六安瓜片徽六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北部花果山云雾茶--湖北省北部仙人掌茶--(3)季节性我国茶叶生产具有季节性。春茶主要是指清明前后采摘的茶叶,一般时间于5月之前;立夏至立秋采摘加工的茶为夏茶,一般时间于5月初至7月初;立秋至白露之间采摘加工的茶为秋茶,一般时间于7月中旬至9月初;白露以后所采制的茶叶统称为冬茶,在冬季寒冷的天气下,茶叶生长速度放慢,产量降低。此外受到居民消费习惯的影响,节假日对茶叶销售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2.6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由于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主要由产品特性决定,故本小节仅分析茶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1)上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上游行业主要为茶叶种植业与精制茶加工业(含初制)。茶叶种植业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最为直接,茶叶原料的供应数量、质量和采购价格进而对精制茶加工业(含初制)的产品产量、质量、成本及盈利状况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茶叶销售行业与茶叶种植业、精制茶加工业(含初制)关联紧密。(2)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本行业的下游为终端消费市场。终端消费者饮茶需求的稳定增长是本行业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多饮茶、饮好茶”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潮流,茶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第3章2022-2023年中国红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3.1我国红茶行业的发展概况我国红茶的种类有很多,分布也比较广泛,以祁门红茶最为着名,其中有我国特有的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也有与印度、斯里兰卡相类似的红碎茶。红茶是我国的第二大茶叶种类,出口量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50%左右。国内红茶产区分为传统红茶产区和新兴红茶产区。传统红茶主要是福建正山小种和坦洋工夫、云南滇红、安徽祁红、四川川红、湖北宜红、湖南湘红、江西浮红与宁红、广东英德红茶、海南红碎茶,福建白琳工夫、政和工夫、浙江越红、江苏宜红等小品种红茶也有一定的产量;新兴红茶主要是河南信阳红、贵州遵义红、浙江小叶红等。按照其加工的方法与出品的茶形,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20年中国红茶产量达到40.43万吨,同比增长31.61%。红茶依然是我国茶叶产业的热点,在福建的金骏眉、坦洋工夫和河南的信阳红等红茶热的带动下,全国红茶出现快速发展,而且信阳红、遵义红等创制红茶在市场也得到快速发展。红茶随着人们对于“悦己经济”的快速发展,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垂青;同时,红茶作为新茶饮中时尚与品位的象征,对城市白领、新生代等具有巨大的吸引力。2020年消费量再次大幅增长,达到了31.48万吨,同比增长39.29%,就整体而言,目前国内内销主要为中低端产品,高端红茶仍依赖于自斯里兰卡等国进口。从我国茶叶消费习惯的变化来看,近年来随着国内白领阶层逐渐地与国外交往日益增多,受欧美茶叶消费习惯影响,对于红茶的消费倾向性增加明显。再者在我国茶饮料方面,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红茶饮料以及统一阿萨姆等调制奶茶等由于口感浓郁、气味鲜明,更能得到青少年人群的青睐,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的红茶市场增长。预计到2026年我国红茶消费量将增长到53万吨。我国红茶来源主要是斯里兰卡、印度和肯尼亚等。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0年红茶进口来源前三分别是斯里兰卡(40.9%)、印度(28.4%)和肯尼亚(6.7%)。实际上我国红茶虽然产量庞大,然而就品质而言,相比较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等仍有不小差距。而印度对于红茶需求量较少,其消费习惯主要是消费绿茶,所以红茶出口较大。近年来,红茶产能逐年扩张,贸易结构得到优化。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20年中国红茶产量达到40.43万吨,同比增长31.61%。红茶依然是我国茶叶产业的热点,在福建的金骏眉、坦洋工夫和河南的信阳红等红茶热的带动下,全国红茶出现快速发展,而且信阳红、遵义红等创制红茶在市场也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茶叶面积最大的国家,但真正意义上出口的茶叶远比不上红茶出口大国印度、斯里兰卡。全世界茶叶平均单产超过65公斤,中国平均单产只有50公斤,而且茶叶均价不过每公斤1美元左右。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饮食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国内茶叶消费市场已日趋多元化,“红茶热”悄然兴起。红茶因其特殊的加工工艺而产生的独特保健功效,得到越来越多追求健康的消费者的垂青;同时,作为时尚与品位的象征,红茶的品饮对城市白领、新生代等时尚一族具有巨大的吸引力。3.2红茶加工关键技术进展情况因红茶的热度越来越高,茶厂逐渐开始大规模研制红茶。贵州省安顺市属于典型的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有山岳气候的典型特征。该地在红茶的采摘加工上具有独特的方式,本文根据安顺地区的实际特点,探析了红茶加工的关键技术。(1)鲜叶管理贵州省的安顺红茶品种多为小叶品种,原料要求有较高的嫩度。采摘时鲜叶长度应保持在2.5~5cm,按精粗原料的不同情况,分开采摘,分级管理,采摘时要挑出虫叶、病叶和老叶。最好在上午的十点到下午的四点钟之间进行鲜叶的采集工作,不可采集具有露水和雨水的茶叶,选择鲜嫩的茶叶进行采摘工作,因嫩叶质量高、味道鲜美,内含物质元素多,所以制作的红茶,具有鲜香味美、色泽纯润等优质特点。贵州的茶叶一年有五到六个月的采收期,把握好茶叶采摘的时机比较重要,叶采摘应选在阴天或晴天的下午进行,这时茶叶上无露水、无雨水,茶叶质量较好。春季可在树梢上有10%的新梢达一芽二到三叶时进行开采,当新梢伸长至高峰期时,应按照标准将将茶叶尽量采尽,夏季气温较高,雨水充足,是全年高产的重要季节,产量可达全年的30~40%。采摘后要放置在透气的篮子中,运输的过程要迅速,保持其新鲜度,茶叶不能紧压,防止其破损。此后,专业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验收,确保茶叶原料的质量,采摘后的茶叶要摊开处理,及时散热。坚持分批勤采的原则,春茶宜6~7d采一批,高峰期可3~5d采一批,夏茶可5~6d采一批,秋茶适合4~5d采一批。(2)萎凋茶叶的萎凋工序是红茶加工环节中的基础,在茶叶脱水过程中,同时使大分子物质降解,形成氨基酸等次生物质,改变茶叶的味道,积累大量的前期物质,形成红茶的獨特品质和口感,为发酵工序提供物质保障。安顺市地势较高,太阳光照不足,气温凉爽,多数的茶叶制作厂处于高山之上,温度较低,所以使用加温萎凋是适合此地区高效稳定的萎凋方法,可采用热风装置在萎凋室内加温进行萎凋工作,用专门的空调萎凋室或专业萎凋槽进行萎凋处理。空调萎凋室可自动化处理,根据相关情况调节相应的室温和湿度,而专业的萎凋槽则是半机械半人工控制的萎凋加温方式,该设备易操作,效率高,萎凋出的茶叶品质稳定,适合运用于大规模生产。萎凋时,摊叶量的标准为叶与叶之间互不重叠,摊叶量为每平方二点五千克到每平方五千克之间,其摊叶放置的厚度为15~20cm,温度控制在20~22℃之间,相对湿度把控在50~70%,萎凋的时间可控制在8~12h。萎凋时可通过温度、湿度、时间、摊叶的厚度,随时调整茶叶的失水速度。安顺地区的茶叶含水量高,要注意防止萎凋不足所导致的茶叶质量硬且脆,揉捻时茶叶易断碎等问题,采用含水量检测法可有效帮助调节萎凋适度,红茶春季的含水量一般可把控在60~62%,而夏季的含水率可把控在62~64%。(3)揉捻揉捻是通过机械力的作用,使经过萎凋的叶子卷成条状,破坏茶叶的细胞组织,让茶叶内的多酚氧化酶充分接触多酚类化合物,借助氧促进红茶的发酵工序。因揉捻出的茶叶茶汁凝于表面,在茶叶冲泡的过程中,可使溶性物质与茶水相融合,利于提升茶水的品质。揉捻红茶时可使用茶揉捻机,将萎凋后的茶叶投掷到揉捻机中,投叶量不宜过多,可为10~15kg。大量投入茶叶易导致揉捻机无法正常运作,造成揉捻程度不均,并且大量的茶叶成团会使茶叶温度升高,提前变红影响后续工作。揉捻的时间可把控在20~30s,揉捻的加压过程可为:空压3~5s、轻压5s、重压5~10s、轻压5s、再空压3~5s。安顺的红茶对细胞的破坏率要求较低,一般在80%左右即可,由于采摘的茶叶较嫩,叶片多数均可自然卷曲成条状。加压时会使茶汁少量的外溢,受压时会使外溢的茶汁吸附在茶叶的表面。揉捻均均可使细胞破坏充分,从而使茶叶的香气低淡,茶青味薄。(4)发酵发酵这一环节是制作红茶的重要技术,目的是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环境中让茶叶充分发酵,增加茶叶中酶的活化度,促进茶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反应,形成红茶独特的味道和光泽,降低青涩的口感并增加浓郁的茶味。发酵是使茶叶变红最关键的工序,是形成红茶香味的主要环节。发酵时要求控制好温度,一般以28℃左右为宜,相对湿度可在95%以上,保持空气新鲜,氧气充足。红茶在发酵时可适当搅拌茶坯,使其混合均匀,发酵充分。(5)干燥干燥是让茶叶停止发酵的工序,利用高温破坏渥红梅的活性,固定茶在萎凋、揉捻和发酵后已形成的特性,作为红茶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可保持红茶的内质,蒸发茶叶残留的水分,在短时间内提高茶叶的香气,形成红茶独特的品质。红茶首先要在滚筒杀青机中保持温度220℃,时间3s左右,叶子出筒后要摊凉50m,此后,要进行烘干机烘干处理,温度可在100~110℃,时间可保持在20~30s,中间可再次将叶子搓成条状,使茶叶的含水量降至8%以下,叶子出机后摊凉一小时,最后要再次使用烘干机烘干叶子,温度保持在120℃,时间1~3s为宜,使茶成品含水率降至6%以下。综上所述,贵州省的自然条件可进行红茶的生产,红茶可通过鲜叶管理、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五项关键加工技术,让茶味变的浓郁,让色泽变得红亮,从而形成特有的品质。3.3红茶相关专利的研究进展红茶是我国的传统基础茶叶种类,具有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利尿、消除水肿等功效。红茶的主要品种有祁门红茶、滇红工夫红茶、正山小种红茶、广东荔枝红茶等。随着对红茶的深入研究及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更多的红茶加工研究者通过专利申请的方式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保护。本文拟从近年来国内专利申请情况探究红茶领域专利申请状况,希望能为后续红茶的研发提供参考。从近年来国内红茶的相关专利申请情况来看,红茶的研发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通常红茶是以茶树芽叶为原料进行加工,随着人们对营养、保健功效等的追求,红茶的原料也在不断的演变。现有红茶加工中并不局限仅采用茶树芽叶进行加工,如CN102389002A公开了一种连翘红茶的制备方法。该法以连翘叶为原料,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由于连翘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制备得到的连翘茶,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抗菌利尿、健胃增食的功效,同时香气纯正,滋味浓厚。CN103549055A公开了一种山楂叶红茶加工方法,即以山楂树鲜叶与茶树鲜叶为原料制备,所得山楂叶红茶有明显山楂叶的鲜香味。红茶作为传统茶叶,多以家庭作坊沿用传统工艺进行加工,部分工艺步骤还主要依靠制茶人的经验进行判断。为实现现代化制茶,将红茶加工中的部分工艺采用现代方式进行加工也是当今热点。如CN103412006A公开了一种红茶揉捻适度的判定方法,对加工茶叶进行复阻抗Z值测定并记录,记录的复阻抗Z值由大到小,复阻抗Z值降低速度由快到慢,当复阻抗Z值降低并趋于一个平稳后而首次出现回升时,此时即为揉捻适度,因此,根据复阻抗Z值可有效判定揉捻适度,获得细胞破碎率和成条率均较高的高品质茶叶。CN103424520A公开了一种红茶发酵适度的判定方法,在红茶发酵过程中,发酵叶无论品种、嫩度、发酵工艺条件都不会改变多酚类内含物质的含量,因此通过确定多酚类某一物质的转化率与红茶的感官品质相关性便可确定红茶发酵程度。红茶制备工艺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原料处理、参数的选择或增加新工艺等方面,如CN106417708A公开了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该方案打破传统红茶的加工工艺,加入了摇青的步骤,与萎凋后直接进入揉捻工序相比,摇青步骤均匀缓慢的将茶叶的叶细胞破损,更有助于将茶叶的青草味排出,留下茶叶香味,同时,经过摇青后,茶叶的叶面更为光泽,叶肉呈现青蒂绿腹红边的状态。CN107467234A公开了一种利用菌种发酵红茶的加工工艺,在加工过程中制得的揉捻叶上喷洒红曲霉发酵液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利用红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茶叶进行菌种发酵处理,能够使茶叶的营养成分有效酵解,得到的产品具有特殊的风味。针对特殊消费人员的个人需求开发新式红茶制品也是红茶新产品的研发方向。如CN103431088A公开了一种脱除咖啡因红茶,即采用鲜叶冷冻、蒸汽杀青、真空微波干燥等处理,脱除红茶中的咖啡因,且不破坏其傳统茶叶的外形。既能满足目标消费者对其保健功能的需求,又能满足国人对茶叶外形感官品质的要求。从以上专利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红茶的研发主要集中在原料、工艺、传统工艺现代化等方面,中国红茶制备工艺经过多年发展已较为成熟。但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尤其是现在新式茶饮的迅速走俏,未来红茶产品在保证口感品质的基础上,将更加突出高效便捷,与食品工业的融合也将更加紧密,为今后研究提供方向。第4章红茶品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红茶以鲜叶为原料,历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4道加工工序制作而成。在制作过程中,鲜叶中原本富含的茶多酚类成分因酶促氧化作用而逐渐转变成香气成分、茶红素、茶黄素和茶褐素等发酵产物。这些产物使红茶形成了其所独有的色、香、味品质特征[1]。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红茶品质的追求也随之提升,本研究分别针对红茶的化学组成、茶树品种、产地环境、加工工艺等因素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综述,以期为创新红茶制作工艺、提高红茶品质提供一定理论参考。4.1红茶的化学组成(1)茶色素红茶中的茶色素主要包括3种,分别为:茶黄素(TFs)、茶红素(TRs)、茶褐素(TBs)。其中,TFs赋予红茶较为鲜亮的汤色,使红茶汤色呈现出“金圈”。因该色素对红茶品质具有较为积极的影响,目前较多研究主要集中于此色素方面。截至目前,有研究者已证明:TFs主要由茶黄素-3(3')-单没食子酸酯、茶黄酸、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等几类色素按一定比例组成;与TFs相似,TRs也对红茶汤浓及汤色有积极影响,它由TFs经后续多步氧化、缩合反应后生成,其结构较其他色素而言更为复杂,截至目前,该种色素的化学结构仍未得到确定,仍待后续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TBs是一类呈暗褐色的茶色素,它由TFs和TRs经后续多步氧化、缩合后生成。与TFs及TRs不同,TBs对红茶品质具有较为消极的影响,当红茶中TBs含量较多时,其汤色将发暗,从而降低红茶品质[2]。(2)香气成分红茶香气成分的组成较为丰富,包含的化合物种类多达300余种,这些化合物以酯类、醇类、酮类和醛类物质为主。特别是其中的反-2-己烯醛、水杨酸甲酯、顺-3-己烯醇、芳樟醇等是红茶香气的最主要组成成分。红茶的香气组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茶树品种、产地环境和加工工艺等,通过对上述因素进行适当改良,以提高红茶的香气品质,对于增强红茶市场竞争力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价值[3]。(3)咖啡碱咖啡碱是红茶中的又一重要组成成分,当红茶茶汤冷却之后,会与茶汤中的TFs和TRs发生反应形成络合产物,从而使冷却茶汤出现乳白色浑浊现象,浑浊现象越明显,表明茶汤中TFs及TRs含量较高,红茶品质也越好,反之,则越差[2]。4.2影响红茶品质的因素(1)茶树品种对红茶品质的影响为了探究不同茶树品种的茶鲜叶中生化成分对红茶品质的影响,银飞燕等采集了5个湖南省种植的茶树品种鲜叶,在对5个茶鲜叶样品进行了多种生化成分检测分析后,以其为原料发酵制作红茶,并进行品质评价,结果显示:5个茶树品种的鲜叶中均含有较为丰富的生化成分,经发酵后所得的5个红茶样品中TFs以及TRs含量均较高,说明这5个湖南茶树品种均适合作为高档红茶的发酵原料使用。(2)产地环境对红茶品质的影响有研究者通过分析普通红茶和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的矿物质组成探究各产地土壤地质条件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土质疏松、色泽为红色或红黄色、有机物质含量高的产地土壤更有利于茶树生长,这对于红茶品质的形成极为有益。此外,pH介于4.5~5.5的偏酸性土壤更适宜茶树生长。研究显示,低温、高湿和高海拔的气候条件比较适合茶树的生长,以具有此气候条件的产地的茶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的红茶,品质较好。此外,产地短暂而适度的干旱也有利于红茶香气成分的形成[5]。(3)加工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1萎凋对红茶品质的影响不同的萎凋方法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各不相同,研究显示:与日光法和自然晾晒法相比,萎凋槽法更能促进红茶品质的提升,目前,该方法已在红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冷冻萎凋法能够加速红茶的发酵,提高红茶茶汤中的TFs和TRs等有效成分,因此,可提升红茶品质;高压处理萎凋法可刺激茶鲜叶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而提高红茶茶汤中的TFs色素和香气成分[6]。2揉捻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目前,红茶的揉捻方法主要有手工和机械2类方法,研究显示:传统的手工揉捻法可促进大量香气成分的形成,因此,成品红茶的香气品质较好;机械揉搓法则有利于红茶中TFs色素以及TRs色素的形成,因此,成品红茶茶汤的色泽较好[6]。3发酵对红茶品质的影响(1)发酵温度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红茶发酵过程应严格控制好发酵温度,当温度过低时,茶叶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较低,致使茶叶中茶多酚等成分的转化速率较慢、转化不彻底,内含物积累不足,红茶品质不高;当温度过高时,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转化速率过快,致使TRs的积累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这些色素接下来将会继续进行氧化、缩合反应,最终形成大量TBs。研究表明:红茶发酵的普遍适宜温度是24℃~30℃[7]。(2)发酵时间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应合理控制好发酵时间,当发酵时间过短时,茶叶中茶多酚等成分转化不彻底,内含物积累量不足,红茶品质不高;发酵时间过长时,致使发酵过度、红茶中TBs含量较高,从而导致茶汤暗红不亮,红茶品质较差。研究表明:当红茶的发酵温度为28℃左右时,则适宜的发酵时间为4h左右[7]。(3)发酵湿度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红茶发酵过程应合理控制好发酵湿度,当湿度过低时,茶叶表面的水分蒸腾速度过快,导致茶叶表层较为干硬,阻碍发酵反应的进行;当湿度过高时,茶叶周围的空气流动性较差,导致茶叶发酵受阻[5]。(4)氧气状况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红茶的发酵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氧化反应过程,因此,发酵室内的氧气状况将会影响红茶的发酵效果。有研究者分别对茶叶进行了无氧发酵、紧压发酵和散开发酵,并对比3种发酵方式对成品红茶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3种发酵方式制作而成的红茶品质排序为:无氧发酵<紧压发酵<散开发酵[8]。4干燥对红茶品质的影响通过干燥操作可使得红茶发酵形成的品质固定下来。为有效提高红茶品质,干燥时毛火温度应不高于120℃,足火温度应不高于95℃[6]。红茶的品质评定主要以红茶中所含的茶色素和香气成分为依据,品质好的红茶,其所含有的茶色素主要为TFs和TRs,而TBs则较少,所含的香气成分也丰富且气味香甜、独特;品质差的红茶,其所含有的茶色素TBs较多,此外,品质差的红茶中香气成分较为单一。而优越的茶叶生长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精湛的加工工艺与技术能够大大地提高红茶的品质。第5章中国红茶出口贸易国际市场分析茶叶是全球三大饮料之一,随着茶叶作为健康饮料消费需求的不断上升,茶叶的全球贸易也不断增加。据国际茶叶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茶叶总产量585万吨,比2017年增加15.8万吨,同比上升2.78%;全球茶叶总出口量185万吨,比2017增加6万吨,同比上升3.43%;全球茶叶总进口量173万吨,比2017年增加1万吨,同比上升0.61%。茶叶起源于中国,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以及主要的茶叶出口国之一,在国际茶叶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1]。国际贸易中一般将茶叶分为绿茶和红茶,由于文章主要分析红茶出口贸易在国际市场的情况,因此文中所述红茶泛指除绿茶外的全发酵和半发酵茶,ITC数据库代码090230(小包装)和090240(大包装)。5.1中国红茶出口现状目前中国茶叶出口到世界上130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随着国际茶叶市场供过于求,以及茶叶出口的技术贸易壁垒日益增多,加之茶叶生产的人力成本不断上升,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2]。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17年中国茶叶出口量为355258吨,同比增长8.1%。2018年中国茶叶出口量维持增长趋势,达到364742吨,同比增长2.7%,稳居世界第二大茶叶出口国。对于中国红茶而言,从2001年到2018年,红茶总出口量却有所下降,数据如表1所示。红茶总出口量从2001年的68144吨下降到2015的46764吨后,到2018年才有所恢复,达到55014吨。在产品结构方面,中国红茶大包装出口量在减少,2001年为65013吨,但是到了2018年仅为44788吨。而小包装出口量从3131吨涨到10226吨,增长了3倍多。中国不同包装红茶的出口额都出现上涨趋势,其中大包装从2001年9256万美元增加至2018年28437万美元,占总出口额57.2%。中国红茶小包装的出口额也呈增长趋势,从2001年的1015亿美元涨到21234万美元,涨幅达20.9倍。虽然从绝对量来看,小包装茶叶所占份额仍然低于大包装,但是从整体变化趋势来看,小包装茶叶出口额、出口量的绝对和相对变化都显著高于大包装茶叶,这反映出中国的红茶出口结构正在逐步转变,由大包装为主向大小包装并重的出口结构转变。5.2中国红茶主要的出口市场从2001年到2018年,中国红茶在世界上越来越受欢迎,出口总金额从10271万美元增长到49671万美元。表3列举了2001~2018年间中国红茶主要出口市场的出口额,2018年出口额排名前十的市场包括中国香港、越南、日本、美国、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德国、俄罗斯和缅甸。在这18年间,除了日本保持稳定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特别是韩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和泰国这几个国家。2001年中国红茶到越南出口额仅52万美元,到了2018年猛涨至7899万美元,增长152.7倍。韩国则从2001年的10万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1452万美元。泰国从2001年的16万美元,增至2018年的1819万美元。2001~2018年间,中国红茶主要出口市场的变化。2015年中国香港地区直接代替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红茶出口市场,2015年开始越南加大从中国进口红茶的额度,2018年成为中国第二大红茶出口市场,日本和美国排在第三和第四位,整个中国红茶出口市场结构已全部变化,某些市场逐渐退出前十的行列,如英国、波兰、突尼斯、伊朗等。5.3中国红茶在世界红茶进口市场的分析2018年世界红茶主要市场的进口情况,进口红茶前十的市场有巴基斯坦、俄罗斯、英国、埃及、美国等。中国红茶主要出口市场中的日本、美国、德国和俄罗斯都是世界红茶主要进口国,这说明中国红茶在国际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力。2018年世界红茶进口额达478545万美元,总进口量为1350885吨。巴基斯坦总进口额和总进口量分别为55776万美元和199530吨,世界排名第一。俄罗斯总进口金额达45084万美元、总进口量为149546吨,世界排名第二。英国总进口额36616万美元、总进口量122100吨,排名第三。从进口价格方面来看,日本进口的单价最高,达0.58万美元/吨,排名第二的是德国,为0.43万美元/吨,第三是哈萨克斯坦和伊朗,均为0.37万美元/吨。这三个市场的进口价格分别比世界平均价格高了0.23、0.08和0.02万美元/吨。巴基斯坦的红茶进口单价最低,为0.28万美元/吨,英国和俄罗斯的进口单价也比较低,均为0.30万美元/吨。整体来看,世界十大红茶进口市场中,只有日本、德国、哈萨克斯坦和伊朗平均单价高于平均水平。2018年中国红茶出口总额达49671万美元,占世界红茶出口额的10.38%;出口量为55014吨,占世界红茶出口量的4.07%,排名世界第五。中国香港地区是中国红茶出口最主要的市场,其进口额和进口量分别为16430万美元和8477吨,总进口额排名第一、进口量排名第三。越南是中国红茶第二大出口市场,2018年越南从中国进口红茶金额达7899万美元,进口量为2859吨。日本排名第三,进口额和进口量分别是3883万美元和9446吨。韩国在2018年只从中国进口红茶470吨,但是总金额达1452万美元,平均价格达3.09万美元/吨,是中国红茶出口价格最高的市场,均价排名第二是越南,达2.76万美元/吨,第三是马来西亚,达2.28万美元/吨,中国香港地区排名第四,均价为1.93万美元/吨。俄罗斯、德国、泰国、美国、日本都是世界红茶主要进口国,是世界红茶重要的市场,也是中国红茶出口量最大的几个市场,这几个市场出口均价分别为0.30万美元/吨、0.40万美元/吨、0.58万美元/吨、0.48万美元/吨和0.41万美元/吨,都低于中国红茶平均出口价格。文章以数据分析为基础,根据中国红茶出口贸易的现实情况,分析2001~2018年以来中国红茶的贸易情况,比较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红茶贸易,实证分析了中国对世界红茶主要市场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为拓展世界红茶市场提供了依据。主要结论和政策启示如下。中国红茶如果想继续在世界上保持竞争力,必须增加影响力,提高茶叶质量,质量是茶业生存之本。中国政府应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引导与监管作用,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和法律法规建设,为茶业高质量发展营造制度和社会文化环境。茶农、茶企等应重视国际市场的调查研究,以需求为导向进行改革和创新。政府和茶企等应加强诚信宣传和教育,使茶叶生产及相关从业者牢固树立以诚信求生存、求发展的意识[3]。在世界红茶主要出口市场里,中国现在排名第五,虽然出口量增长缓慢(主要集中在小包装的红茶的增长),但是出口额猛涨,这意味着中国应更注重小包装红茶出口。目前,中国农产品的净出口值已经是负数,但茶叶的出口值却比较突出,且红茶出口金额也比较大,这说明,中国茶叶贸易的优势很大[4]。总体来看,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红茶出口贸易的潜力在不同贸易伙伴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对东盟、美国等的部分国家茶叶贸易发展充分,对非洲、南美洲和中东欧等部分国家红茶贸易不足,对这些国家和地区可以使用非关税措施取代双边贸易摩擦。同时在国家层面上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提高中国在红茶贸易领域的话语权,同时要通过高科技,不断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国红茶在世界红茶出口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一是中国红茶需要及时了解世界红茶进口市场的变化,通过茶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促进与各国的文化交流,互相学习,降低文化阻力,构建和谐包容的人文环境;二是加强与沿线国家茶叶行业组织的交流,积极参加相关的博览会、文化节等活动,在一些主销的国家、区域举办交流推介的活动,加强宣传,让海外市场对中国红茶有所认可,提升中国红茶的知名度;三是保持自己在世界红茶出口的地位以及掌握自己的消费市场动态,通过产品创新和出口结构调整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根据每个出口市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研发产品,满足消费需求。5.4红茶:品种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目前全球主要的消费茶叶品类,也是我国第二大出口茶叶品类。我国红茶主要产于安徽、四川、云南、福建、湖南等地,目前认知度较高的红茶品种包括祁门红茶、云南滇红、正山小种、金骏眉等。红茶产地分布广泛,品种众多,红茶生产企业数量较多,行业集中度较低。2020年红茶全国销量为31.48万吨,公司2020年红茶国内销量为0.46万吨,占比1.45%。2021年红茶国内销量为33.88万吨,公司2021年红茶国内销量为0.44万吨,占比1.30%。第6章红茶企业发展现状随着红茶产业的兴起,2011年至2016年以生产红茶为主导的企业亦快速成长。在重点红茶产区,红茶龙头企业,如滇红,以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祁红,以安徽国润茶业有限公司、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闽红,以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福建新坦洋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川红,以四川川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宜红,以湖北宜红茶业有限公司为代表;宁红,以江西省宁红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桂红,以广西凌云浪伏茶业有限公司为代表。上述企业均发展成为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茶叶龙头企业涉入红茶加工,红茶成为其提高资源利用率、拓展市场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如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浙江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宜昌萧氏茶叶集团有限公司等均新增了红茶系列产品。另外,越来越多的工商资本开始关注并投资红茶产业,如云南白药集团、龙润集团、祥源集团等,其中云南龙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此外,红茶品牌建设取得较快发展。在红茶品牌建设中,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共同发力。公共品牌主要是申请地理标志保护,目前我国有3个部门从事农产品的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一是国家工商总局的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二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三是农业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到2016年底,申请国家工商总局的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有27余件,申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有5件,申请农业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有11件。6.1红茶加工技术进展近年来,红茶加工技术水平也取得了长足的提升,我国红茶加工研究重点集中于加工设施条件的提升,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以及新型红茶产品的研发等方面。(1)加工设施条件的提升红茶加工设施条件全面提升,萎凋、发酵等设备可控性和精准性有所提高,新设备研制成功。设施复式萎凋[7]同时解决了参数不可控性以及劳动强度大的问题,通过温湿度调控、自动化翻拌基本实现了萎凋作业的自动化与连续化。基于PLC控制的自动化茶叶揉捻机组[8]的研制成功,实现了多台揉捻机的协作联动,且可自动控制揉捻压力、转速和时间等参数,真正达到了揉捻工序的连续化、自动化作业。增氧控温控湿发酵机和阶梯式连续化发酵机[9]等实现了对发酵环境参数温度、相对湿度、通气状况等调控,基本实现了发酵的机械化和连续化。然而新型加工设备仍处于研制成功初段,距实际生产和推广应用还有很大一段距离。(2)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红茶加工工艺技术和基础研究不断加深,新技术逐步应用。红茶加工一般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鲜叶通过萎凋均匀地失水,叶质变柔软,便于揉捻成条,同时鲜叶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萎凋叶青草气逐渐散发。萎凋过程中鲜叶呼吸特性及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得到明确[10-11],同时根据不同品种原料的特点,研究获得对应适宜的萎凋条件和程度,此外新型萎凋技术如人工控光萎凋技术[12-13]、冷冻萎凋技术[14-15]等得到了深入研究。揉捻是工夫红茶塑形和形成内质的重要工序,萎凋叶在揉捻机械力的作用下茶汁溢出成条,为发酵提供条件。揉捻过程中在制品的物理特性和生化成分变化规律得到明确[16],空调揉捻技术日趋成熟。发酵是红茶特色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发酵叶中多酚类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形成红茶特征成分和品质。近年来发酵研究主要表现在发酵机理研究、发酵最佳参数优化、新型发酵适度技术应用等方面。现有研究已基本探明发酵过程中品质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香气成分的形成规律,得出高湿度和适当翻拌通氧有利于优质红茶品质的形成,此外开展电子鼻技术[17]、色泽检测技术[18]等新技术在红茶发酵适度快速判断的研究。干燥是工夫红茶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除了去除水分达到足干便于贮藏以外,还对茶叶色香味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开展了微波技术[19]、远红外技术[20]、低温真空技术[21-23]等在茶叶干燥提香中的应用研究。(3)新型红茶产品的研发随着红茶市场的迅速发展,红茶产品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许多地区争相生产具有不同区域特色的红茶产品,“金骏眉”红茶以武夷山桐木关高海拔地带生长的武夷变种单芽为原料,经过严格的自然萎凋、揉捻、发酵、过红锅和手工焙笼干燥工艺制作而成。“信阳红”是采用小叶种原料加工成与信阳毛尖“细圆紧直”外形相类似的红茶产品。“八仙红茶”是采用乌龙茶品种引入晒青、摇青工艺,生产出具有花香的红茶,以高香品质著称。此外,还有炭焙红茶、崂山红茶、松针保健红茶、锌硒红茶等,均各有特色。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国工夫红茶的加工研究及新型红茶的研制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断有高新技术应用到红茶加工中,其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本世纪初已有显著提升,一批可实现自动化、省力化作业的工夫红茶加工新设备研制成功,制茶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工夫红茶新产品更加丰富。6.2红茶产业存在问题(1)部分红茶企业质量意识不强。国内红茶市场的兴起,让各地茶企看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部分茶企盲目跟风,投机炒作现象逐渐显现,加上消费者对红茶质量的甄别水平不高,导致大量低质高价红茶进入市场,成为制约产业稳定发展的隐患。(2)缺少适制红茶的原料基地。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份(直辖市)生产红茶,其中不少为绿茶主产区域,该区域中一般未建立专用的红茶原料基地,亦未种植适制红茶的茶树品种,直接采用绿茶品种进行红茶生产,从而影响最终产品品质。(3)由于底子薄、规模化程度低、标准化加工水平低等条件制约,红茶加工仍面临劳动力紧缺、作业能耗高、生产成本持续增加、特色新产品开发相对滞后、质量安全水平不稳定、产业集中度低等诸多问题。且我国加工技术的智能化、定向化调控尚较欠缺,在自动化和连续化生产方面仍与印度、肯尼亚等红茶生产国存在较大的差距,品质形成机理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不同领域研究进展不一,一些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品等虽已开发成功,但还处于小实验阶段,离大规模产业化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一些企业厂房、设备陈旧老化,卫生条件简陋,不符合清洁化、标准化生产要求,产品质量安全稳定性差,茶叶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着工夫红茶产业的发展。(4)我国有众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红茶品类,如祁红、滇红、川红、宜红、宁红等,但缺少有实力的红茶龙头企业和知名企业品牌,制约了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6.3红茶产业发展对策(1)建立中国红茶质量评价标准。我国以工夫红茶为主,其品质风格有别于国外CTC红茶,应针对我国红茶“醇、鲜、香”的特点建立优质红茶评价的中国标准。(2)建立中国红茶优势生产区。根据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比较优势,分别建立大叶种红茶和中小叶种红茶的主产区,在主产区内积极发展红茶生产专用原料基地,构建标准化茶园。(3)积极利用国内国外资源,开拓市场。国外红茶生产国具有优越的资源条件,红茶龙头企业应积极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主动走出去,取长补短,拓展国内、国外两大市场。(4)调整优化红茶产品结构。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定位确定不同规格和风味的产品,如通过工艺优化和平台提升生产出高性价比的优质红茶,或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优势打造有文化内涵的高端小众产品。(5)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要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政策支持力度,扩大宣传,使其成为有生命力的公用品牌。要让规模大、品质优、知名度高的特色标志产品成为红茶优势产区的核心。(6)扶植红茶龙头企业,培育知名的红茶企业品牌是国内红茶持续发展的必经途径。对于龙头企业的扶植要注重企业家创新精神、担当意识的培养;企业培育品牌则离不开产品的打造,产品是品牌塑造的基础。(7)加强科技创新。下阶段的重点任务在于研究绿色精准化生产技术,提高红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共加工车间设备故障处理管理考核试卷
- 2024新居间合同样本范文
- 2024二手汽车买卖协议二手汽车买卖合同样板
- 建筑安全施工的材料选择和安全使用考核试卷
- 企业文化与创新沟通战略考核试卷
- 2024房屋装修合同协议书(律达通)
- 2024家具特许经营合同书
- 《信息及其特征》课件
- 全国艾滋病病例报告
- Scutellarein-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4至2030年中国泰妙菌素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航空噪声与振动主动控制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起典型火灾事故案例合集-2024年消防月专题培训
- 大药房《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管理制度
- 集团内部资金调拨管理办法
- 期刊编辑的学术期刊内容营销策略考核试卷
- 2024年反假货币知识线上答题考试题库(含答案)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 黑臭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地名、人名的拼写》教学设计
- 贸易居间费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