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自主招生宣传_第1页
2010年自主招生宣传_第2页
2010年自主招生宣传_第3页
2010年自主招生宣传_第4页
2010年自主招生宣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奋进中的南京大学目录一.学校概况五.国际化办学二.学科建设五.人才培养三.教师队伍五.多元化人才培养改革四.科学研究五.2010年自主招生一、学校概况1、校园鼓楼、浦口、仙林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达5400亩,校舍面积达80.6万㎡。一、学校概况鼓楼校区北大楼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唐仲英楼)一、学校概况浦口校区百年纪念亭思源图书馆一、学校概况体育馆杜厦图书馆一、学校概况仙林校区一、学校概况2、历史沿革1952年院系调整中,学校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金陵大学的文学院、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1978年以来,学校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和新建了工科、医学、法学、经济、管理和教育等学科门类,成为学科更加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两江师范学堂金陵大学堂国立中央大学一、学校概况3、地位与声誉1994年被列入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序列1999年成为首批部省共建的“985”重点建设高校一、学校概况学校名称名次同行评估用人单位评估生师比国际师资国际学生师均引用率哈佛大学1100100968781100剑桥大学310010099989589耶鲁大学2100100100897198东京大学191009498274078香港科大398690601009772北京大学501009784273634清华大学56979094232431南京大学143766866541833世界一流大学综合排名(英国泰晤士报2008)一、学校概况1955年至2007年中国科学院共选出1107名院士,其中南京大学校友有210人(此处不包括40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接近1/5。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名次学校名称所在地区院士1北京大学北京1332清华大学北京1193复旦大学上海754南京大学江苏52一、学校概况2007中国高校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校友排行榜单位培养“杰青”人数排名北京大学102(原北大93)1南京大学1012中国科大743吉林大学72(原吉大50)4浙江大学69(原浙大41)5清华大学59(原清华58)6一、学校概况二、学科建设学

院23学

系65学科门类10本科专业82硕士学位授权点213博士点147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3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国家人才培养基地13南京大学学科布局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经济数学政治经济学经济法学物理学社会学中国近现代史化学英语语言文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天文学世界史水文学及水资源地质学自然地理学环境工程生物学气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与化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环境科学外科学企业管理情报学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一览(2007)二、学科建设ESI世界前1%学科数2008年,在ESI世界前1%的学科中,南京大学有7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在100名左右。二、学科建设学校ESI

1%学科数北京大学12(化学、物理、生物/生化、临床医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工程、植物/动物学、数学、环境/生态学、药理学/毒理学、普通社会学)复旦大学8(化学、物理、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生化、工程、植物/动物学、数学)南京大学7(化学、物理、材料科学、地球科学、工程、环境/生态学、临床医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地球科学)2009年2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学科评估高校排名结果》:——名列全国高校第1的3个一级学科是:物理学(1/55)、天文学(1/9大气科学(1/6)。——名列全国高校前5的17个一级学科是:物理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哲学(5/49)、理论经济(5/36)、社会学(3/30)、外国语言文学

(4/45)、艺术学(5/37)、中国语言文学(4/47)、历史学(5/38)、地

(2/15)、化学(3/50)、地理学(4/25)、海洋科学(4/10)、环境科学程(4/69)、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5/16)、工商管理(5/59)。——名列全国高校前10的23个一级学科是:物理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社会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理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理论经济学、艺术学、历史学、工商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新闻传播学(7/31)、政治学(8/33)、生物学(8/6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70质资源与地质工程(8/19)、建筑学(10/24)。二、学科建设二、学科建设专任教师2080中国科学院院士29中国工程院院士4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973重大科学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9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18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9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5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6国家级教学名师9国家级教学团队3三、教师队伍鼓励知名教授上基础课设教学岗教授,已逾100人10位文科基础课程“首席教授”89个教学重要岗位30位校级名师带头主持基础课、主干课银发工程,可延聘至63~65岁三、教师队伍建立“名师+团队”的教学模式形成了40余个梯队合理的以“院士、名师、名教授、优秀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教学团队。王颖院士为本科生开设讲座陈懿院士为本科生开设讲座三、教师队伍2位院士12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6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邢定钰:统计物理祝世宁:凝聚态光物理施

毅:电磁学王振林:电动力学王强华:量子统计物理王

炜:生物物理学刘俊明:非线性物理任中洲:理论物理综合(量子)王

牧:热学马余强:软物质物理于

扬:量子计算吴兴龙:大学物理学章维益:固体物理徐

骏:半导体物理李建新:电动力学张

荣:力学彭如雯:力学

例:物理学系学术骨干承担本科生课程情况三、教师队伍四、科学研究建成一批重要科研机构国家实验室(筹)1国家重点实验室6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教育部工程中心2江苏省重点试验室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基地6获取科研经费能力增强四、科学研究科研论文与专利数量增长年

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SCI(E)(排名)682(1)552(1)710(3)803(3)937(3)1020(4)1170(4)1140(6)1491(6)1438(7)1483(7)SCI引用

(排名)940(1)1196(1)1461(1)1781(1)2056(1)2454(1)2817(2)3584(3)5865(3)6187(5)7614(5)EI(排名)298(3)203(6)116(18)187(17)357(8)337(14)519(9)466(15)759(22)770(23)792四、科学研究四、科学研究高质量研究取得重要进展2001年以来,我校在3.0以上SCI期刊上发表论文数连年增长;1991年以来,我校在世界顶尖期刊《自然》和《科学》上发表论文数高居全国大学榜首。2008中国高校nature

&

science论文排行榜(第一作者单位)名次学校名称所在省市论文数1南京大学江苏122中国科技大学安徽113北京大学北京104西北大学陕西95清华大学北京86复旦大学上海4科研成果显著10余年来,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800余项,其中国家三大奖40余项。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合计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1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112410212教育部一等奖3448672438四、科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十九年磨一剑2006年,闵乃本院士领衔的研究成果“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科学研究《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穷二十年之功

2006年9月《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部)整体出版,2008年3月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历时20年辛勤工作,涉及270位著名的思想史人物,历史跨度2500年,6000万字篇幅

全面总结了从孔子至孙中山的中国传统思想的演进历程,展示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深厚底蕴和发展规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一项重大原创性、基础性工程!”四、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与近30个国家、地区2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与55所大学建立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建有国际科研合作中心20个每年来校外国专家420多人,其中长期专家80多位每年举办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每年派出留学教师200人,短期出访1000人次左右每年接收留学生1500人左右五、国际化办学五、国际化办学◆◆引进外国教师参与教学每年为我校本科生开设正式课程70多门合作编写本科生教材培训本科生参加全国性竞赛指导本科生课外社团活动加强本科生国际联合培养

南京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中加学院”

南京大学—纽约州立大学

“南京纽约学院”

南京大学-法国巴黎12大“中法城市与区域科学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南安普敦大学

“南南中心”

南京大学—东京大学“教养教育论坛”五、国际化办学推进本科生国际交流长期国际交流项目(2004年~2007年)2004年派往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国巴黎高科、韩国岭南大学等6所学校;2005年派往日本东京大学、名古屋大学、九州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10所学校;2006年派往日本东京大学、韩国高丽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英国伦敦欧洲商学院等17所学校;2007年派往德国图宾根大学、慕尼黑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美国美利坚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等23所学校。五、国际化办学学生赴德国弗莱堡大学交流学生赴法国阿尔多瓦大学交流学生赴日本名古屋大学交流五、国际化办学南京大学交响乐团出访欧洲南京大学民乐团出访美国学术研讨:日本广岛大学学术研讨会、藤村文学奖得主赴日交流活动、福祉大学考察活动、法国国立路桥学院AC21世界学生论坛等艺术交流: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与南大学生合演舞台剧《走吧》;南京大学民乐团访美、交响乐团访欧等短期国际交流活动五、国际化办学本科生国际化实习项目2006年6月-7月,与California

Institute

ofTechnology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共同发起组织了新疆天山地学野外教学实习2007年3月,联合University of

Iowa

(美国爱荷华大学) 共同开展了苏州-南京联合 实习与美国高校联合开展实习五、国际化办学●2006年开始,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科学技术大学联合设立了贝加尔湖综合科学考察基地●2008年,与UniversitéD’Orléans(法国奥尔良大

学)、University

of

Dayton(美国戴顿大学)分别开展阿尔卑斯山地学实习和美国环境科学实习赴贝加尔湖综合科考五、国际化办学合计研究生本科生外国留学生进修生小计博士生硕士生262001131639037413130892216101学校全日制学生构成六、人才培养学术活动科学实验社会实践六、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理念80~90年代:“三元结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课堂教学新世纪全校教学思想大讨论,形成共识:研究型大学肩负着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各行各业拔尖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本科教育的水平是研究型大学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学本科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最重要阶段六、人才培养——培养理念拔尖创新人才主要特征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求真求实的实践精神开阔前瞻的国际视野未来领袖的综合素质六、人才培养——培养理念“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强调我校作为研究型大学,要充分发挥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充分依据和利用学科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及一流的科研设施和条件,为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撑和服务,引领学生尽早进入学科前沿,促进学研相长,从内涵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强调既要注重全面的科学与人文素质教育,使其形成高尚的道德素养、宽厚的知识面、敏锐的思维与判断力,同时又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和培养,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搭建平台;“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的辩证统一,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和系统的科研训练,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与应用;“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强调既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形成较强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也要注重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从“三元结构”到“四个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拔尖创新人才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六、人才培养——培养理念六、人才培养培养举措(一)推进通识教育改革,建立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重视基础”是南京大学本科教学的传统,“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是多年来社会各界对南大毕业生的普

遍赞誉。重视基础课建设重视学科交叉与融通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匡亚明学院的通识教育模式后

2

年由各院系进行专业教育前

2

年由匡亚明学院按学科模块实施通识教育匡亚明学院通识教育模式图简称

“2+2”模式六、人才培养——通识教育匡亚明学院课程体系图14个学科专业课程五大类模块课程大文大理平台课程直硕通识课程大三大二打通文理、强化基础对话导师、早期介入科研大一一次选择:大文大理二次选择:按模块培养研究生三次选择:分专业培养系统科研训练大四四次选择:多元交叉六、人才培养——通识教育首度将本土科学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上——97级孙飞匡亚明学院办学成果8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家共在《CELL》上发表4篇论文,其中3篇第一作者为我校匡亚明学院毕业生。六、人才培养——通识教育据不完全统计,在Nature、Science、Cell上发表过文章的匡亚明学院毕业生有10余人。2000年以来,匡亚明学院学生本科阶段共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2003年5月,Science第300卷同时发表南京大学理科强化班4位学生的论文。六、人才培养——通识教育(二)

强化实践教育环节,培育创新精神与能力加强实践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内在需要。学校通过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注重早期科研训练,加强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实验教学中心和实习基地建设创新训练体系的构建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六、人才培养1、实验教学中心和实习基地建设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建立“独立运作实验教学新模式”,加强教学实习、社会实践、就业实践,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水平实验教学中心:化学、物理、生物、地学、新闻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计算机、工程管理3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六、人才培养——实践、创新训练地球科学院王德滋院士开设“新生研讨课”化学化工学院郑丽敏教授开设“新生研讨课”2、创新训练体系的构建开设“新生研讨课”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的学术研讨性课程由知名教授讲授,给学生打开“一扇窗”学生既学到前沿知识和研究方法,又得到学术精神的熏陶六、人才培养——实践、创新训练文学院高小方教授“读、写、议”教学开展文科

“读、写、议”阅读大量参考书结合实际,撰写有关论文、札记和研究综述通过专题讨论的形式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旨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信息管理系同学踊跃地开展专题讨论六、人才培养——实践、创新训练早期进入实验室制定《南京大学实验室向学生开放管理办法》,采取以学生为主、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的开放实验教学模式自2003年以来学校共资助本科生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开放实验课题463

项,每年参与开放实验室活动的学生达到

2000

余人六、人才培养——实践、创新训练设立学生创新基地和创新训练项目学校利用“985工程”经费专项建设生物-化学,数学-计算机,电子,物理,应用

文科,学生创业等“学生创

新工程基地”。构建“国家-省-学校-院系”四层次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体系。07年共设立校级项目140项,共有107个项目获得教育部立

项资助。参与学生达560人,

项目平均经费2万元。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启动会六、人才培养——实践、创新训练3、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成果《红色经典》学生撰写的《新农村调查丛书》(共三册,70万字)“行走淮河”社会调查大型长篇报道六、人才培养——实践、创新训练贝加尔湖地区综合科考“大地学”台湾地区联合科考阿尔卑斯科考环境学院赴美交流科学之旅六、人才培养——实践、创新训练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2100余篇,刊登各类作品5600余件、获专利62项。在全国性各类竞赛中有1400人次获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6项、二等奖35项、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14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6项,银奖5项。六、人才培养——实践、创新训练(三)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全面加强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同时,更要学会做人,促使学生努力追求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深化“两课”教学改革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注重体育心理教育六、人才培养——全面素质培养原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举办14期“部长论坛”,通过高层领导生动讲解个人成长经历、成功经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对国情的认识等来启迪学生。部长论坛六、人才培养——全面素质培养名家讲座杨振宁莫里斯丁肇中陈省身近四年来,邀请100多位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艺术家来访开设讲座和演讲,其中包括1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使学生零距离接触名家,了解、体会名家治学经历和心路历程。六、人才培养——全面素质培养追问大师“追问大师系列”为学生提供了和世界知名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学生通过与阿尔费罗夫、冯端、王颖、聂华苓、境外大学校长等中外大师们进行交谈和追问,在大师们的精

彩人生历程和睿智谈吐中探询如何治学、如何做人的道理。阿尔费罗夫田刚境外大学校长六、人才培养——全面素质培养艺术活动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不但提高了同学们的艺术鉴赏能力,而且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六、人才培养——全面素质培养七、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知识不断创新——社会急需创新人才知识/信息“爆炸”,学科发展趋于融合——强调知识的交叉、复合信息技术发展引起学习方式的转变——接受式变为主动式、探究式、研究性学习高等教育全球化对传统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冲击——因材施教、内容“少而精”、国际化视野、跨文化沟通学生学习满足度、就业形势提出更大的挑战——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培养综合素质七、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革时间改革举措本科教学改革计划麻省理工学院2007密歇根大学2005跨学科协同计划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在科学基础上,对人类文化有很好理解),开展核心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投入250万美元支持本科跨学科协同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在宽广的学科视野中考虑问题的能力哈佛大学2007通识教育-新课程改革计划教育使命和核心课程综合审议报告2006普林斯顿大学“更灵活、更宽广、跨学科”;大力推进人文、艺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学科之间的交叉改革理念根据“综合性、选择性、基础性、灵活性”原则改革核心课程体制,培养能引领世界,具有国际视野的各领域的领袖人物高校国外一流大学改革动态七、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通识教育尊重学生自主选择针对不同发展需求多元培养增强教学计划弹性2009~2010学年全面教改,结合按院系招生体制改革,以课程体系调整为切入点,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原则:“适宜学生发展的,才是值得我们追求的”;推广匡亚明学院“拓宽基础、鼓励交叉、个性选择、逐步到位”的人才培养经验。优化学分设置鼓励学科交叉加强实践教学新课程体系:三大课程模块通识课思政理论课军事技能课分层次通修课Ⅰ通识通修课程模块Ⅱ学科专业课程模块Ⅲ开放选修课程模块学科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学科选修课跨学科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本科第二课堂七、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个培养阶段与三条培养路径专业学术类就业创业类本专业就业创业跨专业就业创业本专业升学大类(院系)培养阶段专业选择专业培养阶段类别选择多元培养阶段交叉复合类就业去向七、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预期目标:三个更多更多自主选择权——开放课程,分层次通修课程,给予更多课程选择权;“专业准入准出标准”,扩大转系比例,给予更多专业选择权;实施“人才培养分流机制”,给予更多发展路径选择权。更多自主学习空间——压缩必修课程学分,削减冗余课程,重构“少而精”的教学内容,优化各学年学分设置。更多社会竞争能力——专业学术类加强科研训练;跨学科复合类人才鼓励学生跨专业或跨院系选修课程和完成学位论文;就业创业类人才增加实习实践,加强就业创业培训。七、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八、2010年“自主招生”各方案已于2009年11月5日在“南京大学本科招生网”()发布。报名截止:11月25日。招生类型自主选拔录取、保送生招生强化班、数学基地班招生艺术特长生招生戏剧影视文学艺术类专业招生外语类(非英语)专业招生八、2010年“自主招生”自主选拔录取、保送生招生考试方式:清华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