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西柳州市柳北区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广西柳州市柳北区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广西柳州市柳北区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广西柳州市柳北区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广西柳州市柳北区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广西柳州市柳北区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等腰△ABC的周长为21,底边BC=5,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AC于点E,则△BEC的周长为()A.13 B.16 C.8 D.102.如图,点在线段上,且,,补充一个条件,不一定使成立的是()A. B. C. D.3.以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为边,其中a>3,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2a+7,a+3,a+4 B.5a²,6a²,10a²C.3a,4a,a D.a-1,a-2,3a-34.用三角尺画角平分线:如图,先在的两边分别取,再分别过点,作,的垂线,交点为.得到平分的依据是()A. B. C. D.5.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拼在一起得四边形ABCD,∠ACB=45°,∠ACD=30°,点E为CD边上的中点,连接AE,将△ADE沿AE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D′E,D′E交AC于F点,若AB=6cm,点D′到BC的距离是(

)A. B. C. D.6.在、中,已知AB=DE,BC=EF,那么添加下列条件后,仍然无法判定≌的是()A.AC=DF B.∠B=∠EC.∠C=∠F D.∠A=∠D=90o7.反映东方学校六年级各班的人数,选用()统计图比较好.A.折线 B.条形 C.扇形 D.无法判断8.生物学家发现了某种花粉的直径约为0.0000036毫米,数据0.000003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A.3.6×10﹣5 B.0.36×10﹣5 C.3.6×10﹣6 D.0.36×10﹣69.如图,线段关于轴对称的线段是()A. B. C. D.10.在平行四边形中,、的度数之比为,则的度数为()A. B. C. D.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如图,在中,,,是中点,则点关于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12.如图,在△ABC中,∠C=31°,∠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如果DE垂直平分BC,那么∠A=°.13.如图,∠AOB的边OB与x轴正半轴重合,点P是OA上的一动点,点N(3,0)是OB上的一定点,点M是ON的中点,∠AOB=30°,要使PM+PN最小,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14.如图,在一个长为8cm,宽为5cm的长方形草地上,放着一根长方体的木块,它的棱和草地宽AD平行且棱长大于AD,木块从正面看是边长为2cm的正方形,一只蚂蚁从点A处到达点C处需要走的最短路程是_____.15.已知,则=______.16.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无解,则m=_________.17.如图所示,是由截面相同的长方形墙砖粘贴的部分墙面,根据图中信息可得每块墙砖的截面面积是__________.18.点与点关于_________对称.(填“轴”或“轴”)三、解答题(共66分)19.(10分)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ABC的顶点都在网格线的交点上,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2,0),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1,﹣2).(1)根据上述条件,在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2)画出△ABC分别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1B1C1;(3)写出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20.(6分)已知为原点,点及在第一象限的动点,且,设的面积为.(1)求关于的函数解析式;(2)求的取值范围;(3)当时,求点坐标;(4)画出函数的图象.21.(6分)按要求计算:(1)化简:(2)解分式方程:(3)计算:22.(8分)如图,在Rt△ABC中,∠C=90°,以顶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于点M、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AP,交边BC于点D,若CD=4,AB=15,则△ABD的面积是__________.23.(8分)我校要进行理化实验操作考试,需用八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整理实验器材.已知一班单独整理需要分钟完成.如果一班与二班共同整理分钟后,一班另有任务需要离开,剩余工作由二班单独整理分钟才完成任务,求二班单独整理这批实验器材需要多少分钟?24.(8分)某校为了解学生的安全意识情况,在全校范围内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查结果,把学生的安全意识分成淡薄、一般、较强、很强四个层次,并绘制成如下两幅尚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该校有1200名学生,现要对安全意识为淡薄、一般的学生强化安全教育,根据调查结果,估计全校需要强化安全教育的学生约有多少名?(2)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求出安全意识为“较强”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25.(10分)已知和是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是的中点,连接、.(1)如图,当与在同一直线上时,求证:;(2)如图,当时,求证:.26.(10分)如图,已知中,厘米,厘米,点为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与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与是否可能全等?若能,求出全等时点Q的运动速度和时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的哪条边上相遇?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A【分析】由于△ABC是等腰三角形,底边BC=5,周长为21,由此求出AC=AB=8,又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E=BE,由此得到△BEC的周长=BE+CE+CB=AE+CE+BC=AC+CB,然后利用已知条件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解:∵△ABC是等腰三角形,底边BC=5,周长为21,∴AC=AB=8,又∵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E=BE,∴△BEC的周长=BE+CE+CB=AE+CE+BC=AC+CB=1,∴△BEC的周长为1.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2、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HL依次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详解】∵,∴BC=EF.A.若添加,虽然有两组边相等,但∠1与∠2不是它们的夹角,所以不能判定,符合题意;B.若添加在△ABC和△DEF中,∵,,BC=EF,∴(SAS),故不符合题意;C.若添加在△ABC和△DEF中,∵,,BC=EF,∴(AAS),故不符合题意;D.若添加在△ABC和△DEF中,∵,BC=EF,,∴(ASA),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SSS、SAS、ASA、AAS和HL)是解题的关键.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3、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a的取值范围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A.(a+3)+(a+4)=2a+7,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5a²+6a²>10a²,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3a+a=4a,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a-1)+(a-2)=2a-3<2a-3+a=3a-3,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判断三条线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4、A【分析】利用垂直得到,再由,即可根据HL证明,由此得到答案.【详解】∵,,∴.∵,,∴,∴,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SAS、ASA、AAS、HL,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确定对应相等的边或角,由此利用以上五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5、C【解析】分析:连接CD′,BD′,过点D′作D′G⊥BC于点G,进而得出△ABD′≌△CBD′,于是得到∠D′BG=45°,D′G=GB,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点D′到BC边的距离.详解:连接CD′,BD′,过点D′作D′G⊥BC于点G,∵AC垂直平分线ED′,∴AE=AD′,CE=CD′,∵AE=EC,∴AD′=CD′=4,在△ABD′和△CBD′中,AB=BCBD′=BD′AD′=CD′,∴△ABD′≌△CBD′(SSS),∴∠D′BG=45°,∴D′G=GB,设D′G长为xcm,则CG长为(6−x)cm,在Rt△GD′C中x2+(6−x)2=(4)2,解得:x1=3−6,x2=3+6(舍去),∴点D′到BC边的距离为(3−6)cm.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锐角三角函数关系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点E,D′关于直线AC对称是解题关键.6、C【解析】试题解析:添加,可以依据判定≌.添加,可以依据判定≌.C.添加,不能判定≌.D.添加,可以依据判定≌.故选C.7、B【分析】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详解】反映东方学校六年级各班的人数,选用条形统计图比较好.

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统计图的选择,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可以很清楚的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8、C【解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详解】0.000003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6位得到3.6,所以0.0000036=3.6×10﹣6,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9、D【分析】根据轴对称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解:由图可得,线段关于轴对称的线段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识别,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10、A【分析】由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可知∠A+∠B=180°,∠A=∠C,依据可求得∠A的度数,即可求得∠C的度数.【详解】解:∵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B=180°,∠A=∠C,

∵,

∴∴,

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邻角互补;(2)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分析】过点A作AD⊥OB于D,然后求出AD、OD的长,从而得到点A的坐标,再根据中点坐标公式,求出点C的坐标,然后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出点O关于点C的对称点坐标,即可.【详解】如图,过点A作AD⊥OB于D,∵OA=OB=3,∠AOB=45°,∴AD=OD=3÷=,∴点A(,),B(3,0),∵C是AB中点,∴点C的坐标为(),∴点O关于点C的对称点的坐标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形与坐标,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以及线段中点坐标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2、1.【解析】试题分析:∵在△ABC中,∠C=31°,∠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DBE=∠ABC=(180°﹣31°﹣∠A)=(149°﹣∠A),∵DE垂直平分BC,∴BD=DC,∴∠DBE=∠C,∴∠DBE=∠ABC=(149°﹣∠A)=∠C=31°,∴∠A=1°.故答案为1.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3、(,).【解析】解:作N关于OA的对称点N′,连接N′M交OA于P,则此时,PM+PN最小,∵OA垂直平分NN′,∴ON=ON′,∠N′ON=2∠AON=60°,∴△NON′是等边三角形,∵点M是ON的中点,∴N′M⊥ON,∵点N(3,0),∴ON=3,∵点M是ON的中点,∴OM=1.5,∴PM=,∴P(,).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关键是确定P的位置.14、13cm.【分析】解答此题要将木块展开,然后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详解】由题意可知,将木块展开,相当于是AB+2个正方形的宽,∴长为8+2×2=12cm;宽为5cm.于是最短路径为:=13cm.故答案为13cm.【点睛】本题考查了四边形中点到点的距离问题,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5、25【分析】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b的值,再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得,.∴=.故答案为25.【点睛】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16、2【解析】因为关于x的分式方程无解,即分式方程去掉分母化为整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解就是方程的增根,即x=3,据此即可求解.【详解】两边同时乘以(x-3)去分母解得x=1+m,∵方程无解,∴说明有增根x=3,所以1+m=3,解得m=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理解分式方程的增根产生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17、【分析】设每块墙砖的长为xcm,宽为ycm,根据题意,有“三块横放的墙砖比一块竖放的墙砖高5cm,两块横放的墙砖比两块竖放的墙砖低18cm”列方程组求解可得.【详解】解:设每块墙砖的长为xcm,宽为ycm,根据题意得:,解得:,∴每块墙砖的截面面积是:;故答案为:1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理解题意找到题目蕴含的相等关系列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18、轴【解析】两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那么过这两点的直线平行于x轴,两点到y轴的距离均为11,由此即可得出答案.【详解】∵两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点A(11,12)与点B(-11,12)关于y轴对称,故答案为:y轴.【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熟知“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的两点关于y轴对称”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66分)19、(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4,-4).【分析】(1)依据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为(2,0),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坐标为(-1,-2),即可得到坐标轴的位置;(2)依据轴对称的性质,即可得到△ABC分别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1B1C1;(3)依据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可得到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详解】解:(1)如图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2)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3)A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所以点A(-4,4)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4,-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作图−轴对称变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轴对称变换的定义和性质.20、(1)S=−4x+48;(2)0<x<12;(3)P(1,3);(4)见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1)中函数关系式及点P在第一象限即可得出结论;(3)把S=12代入(1)中函数关系即可得出x的值,进而得出y的值;(4)利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即可.【详解】解:(1)∵A点和P点的坐标分别是(8,0)、(x,y),∴S=×8×y=4y.∵x+y=12,∴y=12−x.∴S=4(12−x)=48−4x,∴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为:S=−4x+48;(2)由(1)得S=−4x+48>0,解得:x<12;又∵点P在第一象限,∴x>0,综上可得x的取值范围为:0<x<12;(3)∵S=12,∴−4x+48=12,解得x=1.∵x+y=12,∴y=12−1=3,即P(1,3);(4)∵函数解析式为S=−4x+48,∴函数图象是经过点(12,0)(0,48)但不包括这两点的线段.所画图象如图:【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应用,根据题意得到函数关系式,并熟知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1、(1);(2)无解;(3)1【分析】(1)先把括号内的分式通分化简,再把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然后约分即可;(2)先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求出x的值,再代入最简公分母进行检验即可;(3)根据绝对值、二次根式以及平方差公式计算,再合并即可.【详解】(1);(2)方程两边同乘(x﹣3),得,,解得:,检验:当时,最简公分母,所以不是原方程的解,所以原方程无解;(3).【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实数的混合运算,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要注意:(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2)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22、1【解析】判断出AP是∠BAC的平分线,过点D作DE⊥AB于E,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CD,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由题意得:AP是∠BAC的平分线,过点D作DE⊥AB于E.又∵∠C=90°,∴DE=CD,∴△ABD的面积AB•DE15×4=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画法,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3、1分钟【分析】设二班单独整理这批实验器材需要x分钟,则根据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1,列方程,求出x的值,再进行检验即可;【详解】解:设二班单独整理这批实验器材需要x分钟,由题意得,解得x=1.经检验,x=1是原分式方程的根.答:二班单独整理这批实验器材需要1分钟;【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分式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列出关于x的方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4、(1)300;(2)见解析;(3)45%【分析】(1)根据一般的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求出调查的总人数,用总人数乘以需要强化安全教育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即可;(2)用总人数减去其它层次的人数,求出较强的人数,从而补全统计图;(3)用较强的人数除以总人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调查的总人数是:18÷15%=120(人),全校需要强化安全教育的学生约有:1200×=300(人);(2)较强的人数有120﹣12﹣18﹣36=54(人),补图如下:(3)安全意识为“较强”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是×100%=45%.【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5、(1)证明见详解;(2)证明见详解【分析】(1)如图所示,延长BM交EF于点D,延长AB交CF于点H,证明为△BE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和M是BD的中点即可求证结论;(2)如图所示,做辅助线,推出BM、ME是中位线进而求证结论.【详解】证明(1)如图所示,延长BM交EF于点D,延长AB交CF于点H易知:△ABC和△BCH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BC=BH∴点B为线段AH的中点又∵点M是线段AF的中点∴BM是△AHF的中位线∴BM∥HF即BD∥CF∴∠EDM=∠EFC=45°∠EB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