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初中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_第1页
2023年七年级初中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_第2页
2023年七年级初中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_第3页
2023年七年级初中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_第4页
2023年七年级初中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第第2页/共2页精品文档推荐2023年七年级初中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收拾

七年级小学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9分)

1.下列加点词的读音,彻低准确的一组是()(3分)

A.行辈(háng)不惮(dàn)亢奋(kēng)参差不齐(cī)

B.潺潺(chán)凫水(fú)旺相(xiàng)晦暗(huì)

C.羁绊(jì)归省(xǐng)蓦然(mù)嗔视(chēn)

D.冗杂(rǒng)撺掇(cuàn)粲然(càn)叱咤风云(chà)

2.下列词语书写所有准确的一组是()(3分)

A.飞溅静穆博击烧灼B.鱼火惬意疏密包罗

C.颦蹙必竟惊鸿嗔视D.宛转弥散高梁飞溅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惟独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的叮嘱我,万不能装模装样。

②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的扬尘是杭州空气的污染物。

③三峡导流明渠截流胜利,长江巨龙将被彻底。

A.努力重要折服B.使劲监测降服

C.竭力主要降服D.奋力重要折服

4.根据供养在括号内的词义,在句子后面括号内填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⑴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人不早定,(翻来覆去地说)起来。()

⑵当它(声音骤然中止)的时候,世界异常的安宁。()

⑶我也不敢像舞蹈家普通,内行地赞叹她们地一举手一投足,是怎样地“(做本行的事情,成绩异常显著)”。()

⑷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5.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8分)

⑴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素得就像那片高粱。()

⑵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⑶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益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

⑷强刺激的河北梆子,这不就是我们自己土生土长的“滚石乐”吗?()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B.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C.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D.我实在描写不出,只能借用白居易的两句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斗薮龙蛇动”来包括了。

7.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社戏》是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名篇,表现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情绪。

B.现代散文家丰子恺的《竹影》,写了几个少年画画的游戏,引出了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C.《观舞记》的是冰心,我们在上学期学过她的作品《纸船——寄母亲》。

D.《口技》选自清代林嗣环编选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是张潮。

8.体味下面一段话中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回答文后问题。(4分)

教师催促学生交作业,他扬了扬手上的作业本,问:“都交齐了吗?不会有漏网之鱼吧?”有位学生怯怯地说:“教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

(1)教师话中的意思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话里的意思又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诗人以《微笑》为题写了两句诗,请你按他的句式续写下去。(3分)

微笑,是一缕和煦的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是一点柔嫩的绿草,给大地无限恼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默写下列古诗。(5分)

⑴鸟向檐上飞,_____________。

⑵峨眉山月半轮秋,。

⑶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写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引起思乡之情的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

⑸写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的诗句:,青山独归远。

三、阅读。(61分)

(一)(20分)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巧了,身体也好似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叮嘱“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普通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芬芳,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宛然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好似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兴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1.第①段中的“轻巧”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情绪?(3分)

12.请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动词(至少4个),它们对于刻画这群少年朋友起到怎样的作用?(7分)

13.第②段中的划线句用了什么描写主意?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4分)

14.第②、③两段中,从哪些感官角度来写景的?(3分)

15.用四个字或一句简短的话,概括这三段内容。(3分)

(二)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18分)

朱光潜

①我对于子恺的人品说这么多的话,因为要了解他的画品,必先了解他的人品。一个人须先是一个艺术家,才干发明真正的艺术。子恺从顶至踵是一个艺术家,他的胸襟,他的.言动笑貌,一致是艺术的。他的作品有一点与时下普通画家不同的,就在他有至性深情的流露。子恺本来习过西画,在中国他最早作木刻,这两点对于他的作风都有显著的影响。但是这些只是浮面的形相,他的基本精神还是中国的,或者说,东方的。我知道他尝玩味前人诗词,但是我不尝看见他临摹中国旧画。他的底本大半是实际人生一片段,他看得准,察觉其中情趣,立时铺纸挥毫,一挥而就。他的题材变化极多,可是每一幅都有一点令人永远不忘的东西。我二十年前看过他的一些画稿——例如《指冷玉笙寒》,《月上柳梢头》,《花生米不惬意》,《病车》之类,至今脑里还有很清晰的印象,而我素来是一个健忘的人。他的画里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人的意味;它偶尔使你清闲物外,偶尔使你置身市尘,也偶尔使你啼笑皆非,肃然起敬。他的人物装点都是现代的,没有模拟古画仅得其形似的呆板气;可是他的境界与粗劣的现实一直维持着适当的距离。他的画极家常,造境着笔都不求神奇神奇,却于平实中寓深永之致。他的画就像他的人。

②书画在中国本有同源之说。子恺在书法上曾经下过很久的工夫。他近来告诉我,他在习章草,每遇在画方面长进停滞时,他便写字,写了一些时候之后,再丢开来作画,发现画就有长进。讲书法的人都知道笔力须经过一番艰苦的训练才干沉着稳重,墨才干入纸,字挂起来看时才显得生动而坚实,虽像是龙飞凤舞,却仍能站得稳。画也是如此。时下普通画家的毛病就在墨不入纸,画挂起来看时,似乎是飘浮在纸上,没有生根;他们自以为超逸生灵,其实是画家所谓“败笔”,像患虚症的人的浮脉,是生命力微弱的症候。我们常感觉近代画的意味太薄,这也是一个缘故。子恺的画却没有这种毛病。他用笔尽管疾如飘风,但笔笔稳重沉着,像箭头钉入坚石似的。在这方面,我想他得力于他的性格,他的木刻训练和他在书法上所下功夫。(《中学生》复刊后第六六期,1943年8月)

16.读第①节,思索:丰子恺的画大半取材于什么?他的画有有哪些特点?(4分)

17.“它偶尔使你清闲物外,偶尔使你置身市尘,也偶尔使你啼笑皆非,肃然起敬。”这一句话是从什么角度评价丰子恺的绘画的?(2分)

18、读第②段划线句,认为当初普通画家的“败笔”是什么?写这点用意是什么?(4分)

19、丰子恺的画为什么能“笔笔稳重沉着,像箭头钉入坚石似的”?(用文中原句回答)(4分)

(三)(23分)

①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②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③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④骤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0.给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4分)

(1)妇抚儿乳()(2)满坐宾客()

(3)夫齁声起()(4)不能名其一处也()

21.下列带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当是时不知木兰是女郎B.妇拍而呜之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C.以为妙绝自以为大有所益D.撤屏视之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稍稍正坐B.宾客意少舒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骤然抚尺一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