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辽宋金元的统治考点1:辽与西夏1.辽(1)辽的建立:契丹族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改国号为辽。辽与北宋长期对峙。(2)南、北面官: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2.西夏(1)西夏的建立: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居住。1038年,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2)西夏的政治制度:模仿北宋。北宋灭亡后,向金朝称臣。【拓展】契丹、党项封建化进程的相同点:社会进程相同。兴起之初都处在奴隶社会阶段。封建化的原因相同。都是由于受到汉族地区先进农耕文化的影响。采取的措施相同。都建立政权,仿效中原王朝建立各项制度,仿照汉字创制本民族文字。政治制度的特点相同。都采取蕃汉分治的办法来分别管理不同民族地区。和宋朝的关系相同。都曾和宋朝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后又和宋朝议和,接受宋的岁币。【例1】据《辽史太祖纪赞》记载,“辽之先,自出炎帝”。金朝入主中原后,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以中国自居。这反映了当时A.经济重心南移 B.区域间经济交流频繁C.文化认同增强 D.各民族习俗趋于一致【答案】C【详解】根据“辽之先,自出炎帝”等内容可得出,材料反映出辽对华夏民族的认同感加强,C项正确;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与材料也没有关系,排除A项;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D项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针对训练】1.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改为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南面官负责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这反映出辽朝的A.民族歧视政策 B.兵农合一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 D.因俗而治政策【答案】D【详解】从“南面官负责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可得出反映出因俗而治的政策特征,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民族歧视,排除A项;材料与兵农合一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排除C项。故选D项。2.辽宋夏金元统治者在文化建设方面最重要的共同举措是A.尊崇程朱理学 B.编撰了本民族历史C.创造了本民族文字 D.在科举制中分卷考试【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辽宋夏金元统治者在文化建设方面最重要的共同举措是都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故选C;尊崇程朱理学的主要是宋,排除A;辽宋金等国的历史是元朝编撰的,排除B;在科举制中分卷考试是在明代,排除D。考点2:金朝入主中原1.金朝建立1114年,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也称上京。2.宋金对峙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3.金朝的统治(1)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名中都。(2)统治: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同时保持了一套本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的制度。金代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3)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4)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例2】宋人宇文懋昭《大金国志》记载:“(金)熙宗自为童时,聪明绝伦。适诸父南征中原,得燕人韩昉及中原儒士教之,遂能赋诗染翰,雅歌儒服,分茶焚香,弈棋象戏,尽失女真故态。”女真旧臣视其“宛如一汉户少年子也。”而熙宗则视女真旧臣是“无知夷狄。”据此可知当时少数民族政权()A.汉化程度不断提高 B.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C.极力保持民族特色 D.民族对立情绪较为严重【答案】A【详解】材料反映了金熙宗从小接受汉族文化熏陶,以致于金熙宗“尽失女真故态”“宛如一汉户少年子也”,这说明了当时以女真为代表少数民族政权汉化程度不断提高,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到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情况,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女真族汉化,失去民族特色,故排除C;材料只反映了女真族情况,没有涉及到各民族对立,故排除D。【针对训练】3.金朝在基本沿袭唐宋制度的同时,还保持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称之为A.南北面官 B.奏折制度 C.行省制度 D.猛安谋克【答案】D【详解】猛安谋克名词解释:女真族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组织。“猛安”即部落单位,“谋克”即氏族单位。1114,阿骨打规定300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进入中原后,此项制度被推广于汉人和契丹人中。金熙宗以后成为军事组织、生产单位、地方机构互为一体的封建化组织。故D项正确;排除ABC。4.金朝初期,凡猛安谋克户,平时从事“畋渔(捕鱼)射猎”,战时自带器甲,以猛安谋克为单位,编成军队,应征出战。这一制度A.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B.有利于金朝统一全国C.促进了女真政权的壮大 D.实现了女真政权封建化【答案】C【详解】材料反映的是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度,这是金代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是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符合当时女真族的客观情况,促进了女真政权的壮大,故选C;猛安谋克制度提高了金代军队的战斗力,排除A;金朝并未实现全国统一,排除B;猛安谋克制度并未使女真政权实现封建化,排除D。【点睛】考点3: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蒙古崛起(1)客观:当时蒙古草原相互混战,人民渴望统一;主观:铁木真意志坚强、机敏果敢。(2)建国: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的尊号。(3)扩张: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2.元朝统一(1)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
(2)统一历程:1279年,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3.巩固统一(1)修驿道,设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2)行省制度①设立:中央设中书省,管辖今河北、山西、山东地区,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统治效率提高。设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②意义: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为明清以后行政区创奠定了其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例3】关于行省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元代全国分设十二个行中书省 B.行省以下设置道、州、县C.行省官员握有地方行政、司法、立法等权力 D.行省对于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答案】D【详解】行省制度具有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特点,对于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D项正确;元代全国分设十个行省,排除A项;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排除B项;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行省不可能掌握立法权,排除C项。故选D项。【针对训练】5.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是()A.孔子整理《诗经》等五经 B.辽朝模仿汉字字形创立契丹文字C.元代以八思巴字拼写汉语 D.《蒙古秘史》一书译为汉语【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忽必烈统治时期,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不仅用来拼写蒙古语,也可用来拼写汉语,这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要求不符合。故选C项。6.日本学者杉山正明说:“到了全无草原和中华之界限的名副其实的世界帝国蒙古,整个欧亚大陆才基本上成为一个开放的世界,一时打开了远远超越陆地和海域界限的往来和交流。作为其支撑的核心地区,无疑是中华。”他意在说明A.元朝以前欧亚大陆并未出现海陆交流B.元朝的民族融合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C.蒙古帝国促进了亚欧大陆文明的交流D.蒙古帝国推动了欧亚大陆体化进程【答案】C【详解】根据“整个欧亚大陆才基本上成为一个开放的世界,一时打开了远远超越陆地和海域界限的往来和交流”可知蒙古帝国的统一使欧亚大陆成为一个开放的整体,即蒙古帝国促进了亚欧大陆文明的交流,故选C;元朝之前欧亚大陆之间存在海陆交流,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蒙古帝国的建立对亚欧大陆文明交流的促进作用,没有体现民族融合的作用,排除B;亚欧大陆并没有实现一体化,排除D。考点4:元朝的民族关系1.蒙古族和回族的形成(1)蒙古族: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2)回族: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2.民族分化政策(1)内容:“四等人制”等级名称民族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包括原西夏人、畏兀儿人、回回人等第三等汉人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2)结果:民族矛盾逐渐减弱,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日益严重。3.元朝灭亡(1)原因:社会贫富差距导致阶级矛盾日益严重。(2)概况: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不久元朝灭亡。(3)结果: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例4】元代许衡《许文正公遗书》写道“国朝土字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速定。考之前代,北方俺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这一主张A.强调实行四等人制产生的弊端 B.强调学习汉族相关制度的必要性C.肯定少数民族政权的长期存在 D.旨在提高元朝行省制度行政效率【答案】B【详解】许衡认为少数民族政权中,只有实行了汉族的政治制度,国祚才能长久,元朝国土面积辽阔,更应当学习汉制,即许衡强调学习汉族相关制度的必要性,B正确;A与题无关,排除;许衡认为不实行汉制的少数民族政权并未长久,排除C;D与题无关,排除。【针对训练】7.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指出,蒙古帝国使西亚与东亚文明发生了迅速相互接触。这种接触A.实现了中国大一统 B.创制了行省制度C.促使新民族回族开始形成 D.加强了对中原的管辖【答案】C【详解】中国回族是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与中国人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民族,故C项正确。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A.汉族人的地位不断升高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C.科举考试消除民族歧视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答案】D【详解】从材料中的“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等信息可知,元朝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通婚现象较为普遍,说明民族交融趋势加强,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涉及汉族人地位的变化,排除A项;B项中的“完全实现汉化”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科举考试中的民族歧视问题,排除C项。考点1:辽与西夏1.《辽史·百官志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契丹采取“一国两制”主要是因为A.契丹族与汉族风俗习惯不同 B.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C.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答案】C【详解】契丹国的“一国两制”是一种积极的治国政策,积极之处就在于适应了汉人与契丹人经济文化发展程度不同的实际。这种不同,就是“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正确;AB两项未涉及主要问题,D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2.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命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西夏文结构多仿汉字,形体方正。这反映了西夏文字()A.深受汉族文字的影响 B.早于汉字创立C.加强了西夏的统治 D.为与汉族沟通【答案】A【详解】材料“西夏文结构多仿汉字,形体方正”体现的是西夏文字受到汉字的影响,A正确,B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考点2:金朝入主中原3.猛安谋克原是女真族的氏族部落组织,随着军事扩张,金统治者将夺取的大量田地分给他们耕种。不久以后,谋克自己不再耕种田地,而是役使汉人种地,他们成为地主。上述现象A.加强了金的统治力量 B.增强了女真族的军事力量C.加深了女真族的封建化 D.促使女真贵族生活的堕落【答案】C【详解】根据“谋克自己不再耕种田地,而是役使汉人种地,他们成为地主”可得出,在与汉族不断接触与融合的过程中,金朝统治者也逐步演变成为类似汉族的地主阶级,这进一步加深了女真族的封建化,故C项正确;这一现象与统治力量和军事力量的加强无关,排除AB;材料与女真贵族生活的堕落没有直接关联,排除D。4.女真人自然崇孝,金政权建立后逐步确立了为祖先上尊谥、上庙号以及建太庙崇祀祖先制度,并大力倡导孝道,视“忠臣犹孝子”,忠孝合一。这表明金A.奉行以孝立国 B.倡导家国一体C.认同中华文化 D.推行移风易俗【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女真人自然崇孝……祖先上尊谥、上庙号以及建太庙崇祀祖先制度,并大力倡导孝道”可知,金朝建立后实行祖先祭祀制度,视忠臣犹孝子,说明金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借鉴中原文化以加强统治,表明金朝认同中华文化,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金朝重视孝道,但不能由此就能推出奉行以孝立国的结论,A项错误;材料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倡导家国一体的结论,但不是材料内容反映的本质问题,B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移风易俗的问题,并且材料内容与移风易俗无直接关系,D项错误。考点3: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5.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答案】A【详解】材料反映了行省掌握地方上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但是其官吏的选用与所属军队的调动权则分别由中书省、吏部与皇帝掌管,体现了其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说明元朝地方拥有适度的权力,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了行省拥有地方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缺乏实际权力”的表述与题意不合,故B项排除;材料中反映了行省不具备官吏的选用与军队的调用权力,因此“权力集中专断”的表述不合题意,故C项排除;材料中主要反映的是行省的权力范围,“君主专制得以加强”不合题意主旨,故D项排除。【名师点晴】行省制起源于元朝,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是现代中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行省在职能和权力行使方面表现为主要为中央收权,同时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在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统属中发挥承上启下和代朝廷统摄节制的作用,但是在官吏的任免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这也是行省的特点,权大而不专,从而防止了行省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使命的减弱和向地方割据势力的转化,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使行省具有一定的地方权力。6.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答案】B【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从两级制到三级制再到四级制,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从而使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故B项是正确的;A项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备体现了专制主义不断加强;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经济联系不大,故CD项不符合题意。考点4:元朝的民族关系7.辽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但各民族人民互迁、杂居现象也更为普遍,中华民族交融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以下选项是其重要见证的有①元朝把黄河流域的女真族和契丹族也称为“汉人”②蒙古族、回族的形成③汉语成为各族人民通用的交流工具④民族矛盾的消失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夏金元时期女真族和契丹族与“汉人”差距缩小,蒙古族、回族形成,汉语成为各族人民交通的交流工具,都能作为当时中华民族交融发展一个新阶段的例证,①②③说法正确,A选项符合题意;辽夏金元时期我国民族矛盾比较尖锐,④说法错误,与之组合的BCD三项不符合题意。8.土司制度是元朝时期开始在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地方管理制度。其长官土司既是由中央政府任命和分封的地方官,又拥有辖区土地的世袭所有权及对附着在土地上的农民的世袭统治权。土司制度的实施A.吸引了周边国家归顺元朝 B.是对行省制度的灵活运用C.必然会威胁中央集权制度 D.促进了各民族的和谐共生【答案】C【详解】依据题干中“其长官土司既是由中央政府任命和分封的地方官,又拥有辖区土地的世袭所有权及对附着在土地上的农民的世袭统治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司制度易形成地方割据,对元朝中央集权造成威胁,故C项正确;土司制度的实施,针对的是周边的少数民族,排除A项;长官土司有世袭统治权,行省官员不世袭,两者有本质区别,排除B项;土司制度的实施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不利于民族关系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9.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形势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据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从图1、图2、图3中任选两幅图,分别提取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信息,判断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答案】图1:信息:统一;定都“长安”;少数民族是“匈奴”;沟通“西域”。时期:西汉时期。图2:信息:局部统一;定都“东京”;少数民族政权有“辽”“西夏”;台湾“流求”。时期:北宋时期。图3:信息:统一;定都“大都”;“中书省”“行省”等行政机构;管辖西藏的“宣政院”;台湾“琉球”。时期:元朝时期。【详解】图1:信息:根据图一的疆域来看,这是一个统一王朝;从图一的都城看,其定都“长安”;从图一北方面对的主要少数民族看,是“匈奴”;同时图一中有”西域都护”,说明这一朝代沟通“西域”。时期:由此可以判断这是西汉时期。图2:信息:从图二的疆域看,这一王朝局部统一;从都城看,这一王朝定都“东京”;从这一王朝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看,有“辽”“西夏”;从台湾的称呼看,当时台湾被称为“流求”。时期:因此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判断这一朝代是北宋时期。图3:信息:从图三的疆域来看,这是统一王朝;从都城看,这一王朝定都“大都”;从行政机构看,这一朝代有“中书省”“行省”等行政机构;从西藏的管理看,当时管辖西藏的“宣政院”;当时对台湾的称呼是“琉球”。时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判断,这是元朝时期。10.行省制度作为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其形成与发展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材料一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王朝,中央集权固然要加强,而稳定地方局势的任务则更为迫切。平宋以后江南局势长期动荡,致使元廷必须予各军事占领区以相对集中的事权,以便遇到紧急事变能够迅速决策并付诸行动。元朝大量宗室外戚被分封予漠北和东北地区,在中原又各自领有大小不等的份地。对于这些天潢贵胄及其狐假虎威的家臣,一般的地方官府难以治理,非设立位高权重的行省不足以压制。元朝疆域辽阔,为汉唐所不及,路府数量繁多,中央很难一一统属。设立数目有限的行省,代替中书省对其力所不及的地区进行管理,中央再从大局上对诸行省实施节制,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确实也是一种具有明显优点的统治模式。材料二元朝行省与前代王朝的“行台省”、“行省”有某种联系。元朝行省与传统汉式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之间存在的不协调因素并未在其制度化以后得到进一步发展。就中央与各行省的关系而言,我们很少看到双方发生权力冲突的材料,相反更常见的却是中央责令各行省充分发挥自主权。批评它们“不详事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要求“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舍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以上材料摘编自张帆《元朝行省的两个基本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于工作个人述职报告集锦六篇
- 重温寄语精神-展现青春担当的心得体会(6篇)
- (教师用书)2024年-学年高中地理 第3单元 单元活动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实录 鲁教版必修3
- 公司新员工辞职报告合集15篇
- 网上办公系统系统设计
- 陶艺制作过程
- 包装概述与包装成本计算
- 环保建议书集锦15篇
- 学校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 固定资产明细账模板-共10篇
-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试题 含解析
- 【初中地理】《世界的聚落》课件-2024-2025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 2锅炉炉膛内脚手架搭设及拆除施工方案
-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制度
- 2023-2024学年全国小学四年级上语文人教版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以诺书-中英对照
- 《2023版CSCO鼻咽癌诊疗指南》解读课件
- 静配中心述职报告
- 智能建造施工技术 课件全套 王春林 项目1-11 智能建造施工概论- 外墙保温与建筑施工碳排放计算
- 供应链管理师(三级)认证备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