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E/38/wKhkGWWE4FGAVzp7AAIz9DMHFM0954.jpg)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E/38/wKhkGWWE4FGAVzp7AAIz9DMHFM09542.jpg)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E/38/wKhkGWWE4FGAVzp7AAIz9DMHFM09543.jpg)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E/38/wKhkGWWE4FGAVzp7AAIz9DMHFM09544.jpg)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E/38/wKhkGWWE4FGAVzp7AAIz9DMHFM095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校《中学生守则》中指出:“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这一守则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是A.仁者爱人 B.经世致用 C.克己复礼 D.民为邦本【答案】A【解析】“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体现出对父母的孝和对他人的友爱,体现出的传统文化理念是仁者爱人,故选A项;经世致用是指学问要有实用,克己复礼是指要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民为邦本是指人民是国家的根本,都和题意不符,排除BCD项。2.先秦儒家主张仁爱要“由亲始”,而董仲舒却认为仁爱要“跑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爱及四夷”。董仲舒的这一思想旨在A.宣扬“天人感应”思想 B.使儒学形成严密的思想体系C.扩大儒学教育的对象 D.适应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答案】D【解析】董仲舒生活于汉武帝时代,而汉武帝时代是大一统发展时期,董仲舒要求扩大爱的范围,要“爱及四夷”,这适应了汉武帝时代建立大一统的需要,故选D项;材料不涉及天人关系,故排除A项;董仲舒的目的不是就儒学而儒学,何况扩大爱的对象与思想体系是没有关系的,故排除B项;这不是教育问题,故排除C项。3.汉宣帝时,有美丽而罕见的大鸟出现在彭城,民间认为这是凤凰降世,是圣明天子在朝的祥瑞。侍中宋翁一却认为,祥瑞不降临在天子所在的首都,却降临在彭城,不值得当作祥瑞。朝中儒生对宋翁一群起攻之,他们反驳说,天下一家,凤凰降临在京城和降临在彭城有什么区别呢?激烈争辩后,宋翁一磕头认输。从这则材料中可以获得的历史认识不包括A.这番争辩反映了儒家的派系斗争B.祥瑞是古代帝王神化自己的一种手段C.分封制对思想的影响在汉代未能完全消除D.天下一统的国家观念在汉代逐渐占据上风【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材料无法体现儒家的派系斗争,且材料中并未说明宋翁一是儒家思想里面的不同派别,A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祥瑞是古代帝王神化自己的一种手段,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但与设问不符,排除B项;分封制对思想的影响在汉代未能完全消除,宋翁一的思想反映了分封制下大小宗的观点,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但与设问不符,排除C项;天下一统的国家观念在汉代逐渐占据上风,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但与设问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4.两宋时期,私修礼书大量出现,最为重要的家礼著作是朱熹的《家礼》,因其进一步简化了繁杂的古礼,将传统的“贵族之礼”,修改成适应性更广的“庶民之礼”。《家礼》在社会上的传播A.扼杀了百姓的个人欲望 B.强化了乡村的道德教化C.打破了贵族的教育垄断 D.完成了儒学的重建任务【答案】B【解析】材料“其进一步简化了繁杂的古礼,将传统的'贵族之礼”,修改成适应性更广的'庶民之礼”表明儒学被运用到世俗社会之中,加强了乡村道德教化,B项正确;扼系了人的自然欲求,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出现,打破了贵族的教育垄断,C项错误;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精神信仰的完成,D项错误。5.“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A.朱熹 B.程颐 C.王守仁 D.黄宗羲【答案】D【解析】据材料“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可知,这些启蒙哲人批判君主专制者,其思想属于新儒家程朱学派,结合所学可知,是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故D正确;A是南宋时期,排除;B是北宋时期,排除;王守仁是心学,而不是程朱学派,故C错误。6.明代,王阳明的弟子王艮常常“驾一小蒲车,二仆自随”,以社会为讲坛,以下层民众为宣讲对象,到处讲学传道。这反映出当时A.儒学趋于平民化的发展趋向 B.程朱理学丧失正统地位C.儒学成为社会转型的推动力 D.儒家学者关注百姓生计【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王艮“驾一小蒲车,二仆自随”,沿途聚讲,这种讲学形式,已经离开了传统的书院,而直接以社含为讲坛,以下层民众为宣讲对象,到处讲学传道,儒学趋于平民化的发展趋向,A项正确;程朱理学居于正统地位,排除B项;明清时期儒学没有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没有成为社会转型的推动力,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儒家学者关注百姓生计,排除D项。故选A项。7.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游历临安后,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在临安城,他能够看到()A.阅读《三国演义》的文人B.穿着棉布的市民C.吟唱京剧的艺人D.违反“海禁令”的囚犯【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材料可知,马可·波罗(1254—1324)元朝时期来到中国,当时棉纺织业发展,B项正确;《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小说,排除A项;京剧产生于清代,排除C项;“海禁”政策是明代实行的,排除D项。故选B项。8.2022年央视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爆火出圈(见图1),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宋代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图2是这幅名画的节选。其以长卷形式展现了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这幅作品体现中国山水画的主要特征是
图1
图2A.比较讲究布局与构图 B.布局构图以写实为核心C.受外来绘画技艺影响 D.不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千里江山图》以长卷形式展现了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通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该画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材料所述这幅作品也体现了中国山水画比较讲究布局与构图的特征,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之胜,A项正确;《千里江山图》属于写意之作,而不是以写实为核心,排除B项;《千里江山图》没有受外来绘画技艺影响,排除C项;《千里江山图》作为山水画,特别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排除D项。故选A项。9.中国古典戏曲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精忠记》彰显的“精忠报国”之家国情怀,桃花扇》传递的“天下兴亡”之担当意识,以及各类剧目中至今仍蕴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的价值为无数观众所认可。据此可知,我国古典戏曲A.推动了思想解放 B.立足于思想启蒙C.绽放着艺术魅力 D.发挥了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根据“仍蕴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的价值为无数观众所认可”可知我国古典戏曲中蕴含的是传统文化的精神,这些传统价值观为无数观众所认可说明古典戏曲发挥了教化功能,D项正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我国古典戏曲发挥的是教化功能,不是推动思想解放和思想启蒙,排除AB项;材料并不是在体现古典戏曲的艺术魅力,排除C项。故选D项。10.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述及菲律宾、印尼亡国,越南、缅甸抵御外敌时指出“夷烟夷教,毋能人界,嗟我属藩,尚堪敌忾”;他还探讨英国所以强大的原因,对照中国的积弱,提出自守、攻夷、款夷之策。这反映出魏源A.认识到社会发展近代化B.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C.经世治国的儒生情怀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对照中国积弱,提出自守、攻夷、款夷之策”,结合魏源的思想主张,可以看出魏源根据实际提出了一些抵抗外敌的主张,反映了他经世治国的儒生情怀,故C项正确;魏源的认识中没有涉及近代化,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天朝上国的观念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制夷”,没有反映魏源要学习西方,故“师夷”的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11.1886年,康有为在、康子内外篇》中指出“三纲”是君主用来统治天下的“阖辟之术”:“至于今日,臣下跪服畏威而不敢言,妇人卑抑不学而无识,臣妇之道,抑之极矣,此恐非义理之制也。”这体现了康有为A.崇尚科学的精神 B.君主立宪的主张C.自由平等的思想 D.教育立国的设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康有为批判“三纲”对臣子地位、女性教育的抑制,这说明康有为主张自由平等,故选C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中康有为的言论不符,故排除。12.20世纪初,对欧美社会认真作过考察的孙中山认识到只有国家繁荣富强这一个目标是不够熟的,他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这表明孙中山认识到A.社会主义道路是民主革命的最终归宿B.西方各国即将爆发社会主义革命C.实行民生主义解决社会问题的必要性D.民主共和政体不适合中国的国情【答案】C【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孙中山认识到革命不仅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还要解决民生问题,由此提出了“社会革命”,这表明孙中山已经认识到实行民生主义解决社会问题的必要性,才能避免欧美的弊端,C正确;孙中山并不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A错误;西方各国即将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与材料主旨不符,B错误;孙中山未批判西方民主共和政体,D错误。13.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北大学生团体创办了《新潮国民》等新式刊物,大力提倡“文学革命”“伦理革命”,并积极普及国民常识。五四时期,类似的学生刊物不断涌现。这一现象()A.反映了民主科学精神深入人心 B.表明了思想启蒙运动不断高涨C.促使了封建道德观念迅速消亡 D.说明文学革命有利于启迪民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式刊物大量发行,说明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性,推动了学生刊物的不断涌现,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学生刊物的不断涌现,积极推动思想的传播,与民主科学精神深入人心无关,排除A项;消亡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也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说明的是新式刊物的创办推动了文学革命,而非强调文学革命有利于启迪民智,排除D项。故选B项。14.1918年7月1日,李大钊在《言治》上刊发《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指出“俄国今日之革命,诚与昔者法兰西革命同为影响于未来世纪文明之绝大变动,必将成为世界的新潮流”。这表明李大钊()A.对民主革命的前途已失去信心 B.倡导思想解放推动社会的变革C.充分肯定俄国革命的重大意义 D.主张在中国走暴力革命的道路【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李大钊认为俄国革命将成为世界的新潮流可知李大钊充分肯定俄国革命的重大意义,C项正确;题干中李大钊认为俄国革命同样是民主革命的一种方式,排除A项;李大钊肯定俄国革命而非倡导思想解放,排除B项;题干并未体现革命的道路,排除D项。故选C项。15.毛泽东同志在1928年《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写道:“作于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这一认识A.强调了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B.推动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C.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D.指明了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答案】D【解析】根据“作于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可得出毛泽东强调中国的革命需要结合具体的国情开展,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因此指明了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D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革命根据地,排除A项;当时已经建立,排除B项;这一认识不是标志,排除C项。故选D项。16.1957年中国一批著名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医学家和民主党派人士就人口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在重要理论问题上基本达成一致,这场讨论为后来中国的计划生育人口政策奠定了基调。这一讨论成果的形成得益于()A.“一五”计划的完成 B.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C.“双百”方针的提出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讨论成果的形成得益于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即在文学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科学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C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不是材料成果形成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7.1980年,针对以往将“革命”等同于“阶级斗争”、政治革命的观念,邓小平提出“革命是要搞阶级斗争,但革命不只是搞阶级斗争。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邓小平的这一论述A.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B.为中国改革指明了正确方向C.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D.摆脱了“左”倾思想的影响【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认为生产力也是革命的构成,打破了“革命”等同于“阶级斗争”、政治革命的观念,这有利于当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B项正确;A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排除;C项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排除;当时国内仍然存在左倾思想,D项排除。故选B。18.在古希腊神话中,可以看到赫拉克勒斯通过艰苦的奋斗取得十二项丰功伟绩;奥德修斯通过木马计最终帮助希腊联军取得特洛伊战争的胜利;伊阿宋通过武力与计谋最终夺取了金羊毛;普罗米修斯运用计谋欺骗宙斯为人类盗取火种。上述古希腊神话故事()A.突出表现民众对神灵信仰 B.侧面说明了对战争的崇拜C.主张人与神应该合二为一 D.赞颂人类拥有智慧的力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古希腊神话中的各类故事均以人类的活动为主题,强调人拥有智慧可以解决处理各类问题,渗透出对人的歌颂,侧重人文主义,D项正确;材料主体是人而非神,故与神灵信仰无关亦无法体现人神间需结合,排除A项;战争仅作为材料中的一部分,无法全面说明对战争的推崇,重点突出人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主体是人而非神,所以不能说主张人与神应该合二为一,排除C项。故选D项。19.苏格拉底认为,“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远比树木、石头甚至所有这些星辰更有价值的研究对象,那就是人的心灵。人究竟是什么?你将会变成什么?只有到人的心灵转而省察自身时才会有真正的哲学。”据此推理,苏格拉底强调A.哲学应探索人的精神价值观 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C.理性认识自然是十分必要的 D.哲学只是研究人的一门学问【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主张哲学研究人、研究人的心灵,使人的精神觉醒,A项正确;BC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表述错误,排除。故选A。20.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30%—50%。死亡使人们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追求现实享乐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人格的觉醒,人开始成为“精神的个体”,并且从这个角度开始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由此可知这次瘟疫()A.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 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C.促进了社会思想观念的革新 D.导致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即文艺复兴时期,“黑死病”席卷欧洲,其高致死率震撼了人们心灵,促使人们追求现实享乐和歌颂人生,开始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人文精神复苏等,说明这次瘟疫促进了社会思想观念革新,C项正确;欧洲的人文主义思想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希腊,排除A项;摧毁天主教会精神独裁的是欧洲的宗教改革,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黑死病”与欧洲社会转型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21.“有迹象令人担忧地表明印第安人表面上热情地接受了新的信仰,但仍然秘密地崇拜他们的老偶像。在那些地方,传教士企图灌输与久已确立的行为典范相冲突的基督教道德方面的教义,也碰到顽强的反抗。”由此可知,当时在拉丁美洲()A.不同文化相互交融 B.文化差异逐步消失C.本土文化已被取代 D.文化侵略遭遇抵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近代欧洲的殖民侵略中,文化侵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殖民国家为达到殖民的目的,往往通过向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被侵略的民族试图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为此发生了文化的碰撞。材料反映了印第安人表面上热情地接受了新的信仰,但仍然秘密地崇拜他们的老偶像;传教士企图灌输与久已确立的行为典范相冲突的基督教道德方面的教义,也碰到顽强的反抗。这表明当时在拉丁美洲文化侵略遭遇抵制,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印第安人排斥基督教,不是文化相互交融,排除A项;“文化差异逐步消失”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本土文化已被取代”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2.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的“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是意在强调人的自由和独立性,当然由于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尚小,所以仍然还是从神学角度去论证人的自由和独立性,故选C。宗教改革是使人们从宗教神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非宗教迷信,排除A;宗教改革并未动摇人们对上帝的信仰,现今西方的绝大多数人仍旧保持着自己的宗教信仰,故B项说法错误,排除;天主教势力在宗教改革过程中虽然遭遇到了沉重打击,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的信众,故D项“荡然无存”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23.伏尔泰的《哲学通信》1733年出版,收录了文学大师的二十五封书信。内容包括谈议会,谈政府,谈商业,谈引力的体系,谈悲剧与喜剧等,涉及彼时英国的宗教政府、议会、文化等。这说明《哲学通信》A.阐述了人性的高尚的主题 B.反映出启蒙运动领袖的认知C.体现了对英国政体的推崇 D.表现出作者对产业革命的关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哲学通信》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因此,反映了伏尔泰作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对当时社会的看法与认识,故B项正确;A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题,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中只提及英国的政体,但未提及作者对英国政体的态度,排除C项;1733年,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24.17世纪,伽利略研究地面物体运动,牛顿在此基础.上建立经典力学体系。1905年,爱因斯坦在分析当时有关光速测量方面出现的种种矛盾的基础上,创立了狭义相对论,把物理学扩展到高速运动领域,建立了新的时空观。这表明物理学进步的重要因素是()A.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B.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C.思想理论的不断深化 D.学术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牛顿在此基础.上建立经典力学体系”、“爱因斯坦在分析当时有关光速测量方面出现的种种矛盾的基础上,创立了狭义相对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与爱因斯坦的理论成果都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得来的,体现了物理进步的重要因素是学术理论的继承与发展,D项正确;从来没有涉及工业革命,排除A项;B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继承与发展,C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C项。故选D项。25.孟德斯鸠认为,“平民政治的国家里执行法律的人本身也要服从法律,并负担责任”、“判例(即法院可以援引作为审理同类案件依据的判决)则应该固定,以便做到裁判只能是法律条文的准确解释”。这表明孟德斯鸠()A.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B.认为国家应努力完善判例C.强调维护法律的权威 D.呼吁法律的修改应该慎重【答案】C【解析】孟德斯鸠强调执法者服从法律、对法律负责,法院运用固定、准确的判例判案,表明孟德斯鸠强调维护法律的权威,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孟德斯鸠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A项错误;努力完善判例与“判例应该固定”不符,B项错误;法律的“修改应该慎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26.量子力学创立不久后,其创立者就与爱因斯坦等许多物理学家展开了长期争论。苏联科学界对量子力学的部分理论也进行了长期的批判。人们对量子力学的争论表明A.量子理论引发科学观念变革 B.科学理论总是在争论中发展C.苏联科学因保守而发展缓慢 D.意识形态影响先进理论传播【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量子论使物理学研究深入到微观领域,和相对论构成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其中材料关于对相对论的争论体现的是量子理论引发科学观念变革,A正确;B与材料无关,排除;苏联科学发展也较快,C排除;材料未涉及意识形态同先进理论之间的关系,D排除。故选A。27.图为名画《梅杜萨之筏》,现藏于巴黎卢浮宫,是1819年席里柯根据真实海难事件创作出来的,画面中沉重的云层和海浪增加了紧张和窒息之感,而远方海天交界处的明亮又给人以希望。该名画反映了()A.浪漫主义美术魅力 B.现实主义绘画成就 C.现代主义艺术风格 D.印象画派创作手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在美术界掀起了浪漫之风。法国画家籍里柯以其轰动整个法国的《梅杜萨之筏》发表了浪漫主义的宣言。浪漫主义风格强调感情至上,对现实感到失望但不绝望,这与材料主旨相符,A项正确;现实主义绘画以写实的手法表达一切,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现代主义艺术风格是反理性、反传统,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印象画派受光学发展的影响,强调“光”与“色”,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8.爵士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黑人的一种流行音乐。后来在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的碰撞下,从一种被人歧视的低级音乐,走向大众音乐,逐渐成为今天被全世界瞩目并获得全球化发展的音乐形式。这一变化反映了A.黑人艰苦潦倒的生活 B.黑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C.世界文化的多样化性 D.反种族歧视是时代主题【答案】C【解析】爵士乐在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的碰撞下,由低级音乐发展成为全球化的音乐形式,这反映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世界文化的多样化性,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爵士乐发展的过程,而非强调黑人艰苦潦倒的生活,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黑人的社会地位,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反种族歧视是时代主题,排除D。29.希罗多德所撰《历史》一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许多记载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反映出A.史学著作都包含着作者的认知 B.史书撰写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C.史书的价值在于开阔人们的视野 D.两部作品都追求历史的客观真实【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希罗多德所撰《历史》和司马迁撰写的《史记》都考证严谨公正,如实记述史实,反映了两部作品都追求历史的客观真实,D项正确;史学著作会存在作者的认知,但材料强调两部作品都追求历史的客观真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史书撰写具有创新性,而是强调两本著作都是追求历史的客观真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两本著作的史学价值,而是强调两本著作都是追求历史的客观真实,排除C项。故选D项。30.下列四幅图是古代不同地区的文字图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印章文字是世界已知最早的文字 B.文字的差异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C.文字出现越早说明文明程度越高 D.符号文字相比于图画文字更先进【答案】B【解析】通过观察四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不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文字和文明,文字的差异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B项正确;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文字是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并非古代印度的印章文字,排除A项;仅有文字出现的早晚,不足以说明文明发展程度的高低,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符号文字比信息较丰富的图画文字更先进,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材料二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部西方文明冲击中国,以及中国应对西方文明的冲击的历史……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龙腾《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1)就材料一中“私学文化”、“帝国文化”、“市民文化”各举一例。(2)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差异及主要原因。(3)指出材料三中“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的含义。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这棵大树需要连根铲除,你的看法如何?【答案】(1)“私学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儒家仁政思想或法家韩非子的法治理论等。“帝国文化”:汉代董仲舒新儒学或宋代程朱理学等。“市民文化”:宋代风俗画或元杂剧等。(2)差异: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3)洋务运动改变了礼仪至上、重华轻夷、重农抑商等传统观念,突破了传统文化教育体制等。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人们思想和习惯的巨变。不赞同。传统文化有许多优秀的部分,时代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必须融合传统才能更有生命力。【解析】【小问1】“私学文化”:根据材料“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儒家仁政思想或法家韩非子的法治理论等属于私学文化。“帝国文化”:根据材料“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可知,汉代董仲舒新儒学或宋代程朱理学等属于帝国文化。“市民文化”:根据材料“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可知,宋代风俗画或元杂剧等。【小问2】差异:根据材料“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可知,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根据材料“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可知,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小问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改变了礼仪至上、重华轻夷、重农抑商等传统观念,突破了传统文化教育体制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人们思想和习惯的巨变。不赞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统文化有许多优秀的部分,时代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必须融合传统才能更有生命力。32.中国共产党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党在各个阶段的纲领和路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但是从鸦片战争后,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前者又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但这并不能说明“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因为在不同历史阶段,主要矛盾呈现出不同的矛盾形式。当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突出,成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当帝国主义采取较温和的形式侵略中国时,封建地主阶级则向帝国主义投降,共同压迫人民大众,人民大众往往以国内战争的形式反抗二者的同盟,这时,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显得特别尖锐;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摘编自王卫恒《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三个误区》材料二1956年9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共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以及亚非地区的和平和国际形势的缓和,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经济不发达才是主要矛盾,其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遗憾的是,八大精神没有得到持续的全面贯彻。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重新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对“八大”精神的继承和超越。——摘编自杨鹏《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先后出现过哪些主要矛盾?(2)结合材料,简要说明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社会矛盾的变化,分别是如何调整革命策略的?【答案】(1)主要矛盾:①人民大众同满清王朝的矛盾。②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③落后的物质文化同人民群众渴望丰富的社会生活的矛盾。④落后的农业国同试图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之间的矛盾。⑤人民大众同反动专制的蒋家王朝之间的矛盾。(2)策略①在北洋军阀统治时代,党及不再盲目发动工人运动,时与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发动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②在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后,党把工作重心及时转移到农村地区,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③在抗日战争时期,党及时与国民党展开党外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绝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坚持持久抗战。④在解放战争时期,党发动群众,组建人民解放军,通过土地改革和解放战争推翻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统治。⑤解放战争后期,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为夺取全国胜利创造必要的条件。⑥改革开放后,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城市内开始进行国有企业改革。【解析】【小问1】主要矛盾:根据“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得出人民大众同满清王朝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结合所学可得出落后的物质文化同人民群众渴望丰富的社会生活的矛盾。落后的农业国同试图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之间的矛盾。解放战争期间主要是人民大众同反动专制的蒋家王朝之间的矛盾。【小问2】策略:①根据所学可知,在北洋军阀统治时代,党及不再盲目发动工人运动,时与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发动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②结合中共开辟的革命道路的内容可得出在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后,党把工作重心及时转移到农村地区,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③结合抗战时期的史实可得出,在抗日战争时期,党及时与国民党展开党外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绝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坚持持久抗战。④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4角边角说课稿 (新版)华东师大版
- 2024年四年级品社下册《怎样到达目的地》说课稿2 苏教版
- 2025钢质门小型钢结构制作及安装合同
- 2025个人电路出租合同书
- 2025公司经理劳动合同
- 道路边坡加固维修施工方案
- 交通围栏销售合同范本
- 农业营销合作合同范本
- 保温钢结构合同范本
- Sara's Medicine(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四年级上(江苏版)
- 2024年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食堂餐厅服务方案投标方案(技术标)
- Creo-7.0基础教程-配套课件
- 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计算题练习题(及答案)100解析
- 化疗药物分类及不良反应的处理课件
- 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及超声科图像质量评价细则
- 初中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力和机械》章节练习(含答案)
- 金矿管理制度
- 桥梁桩基础施工概述及施工控制要点
- SB/T 10415-2007鸡粉调味料
- JB/T 20036-2016提取浓缩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