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课件_第1页
城市经济学课件_第2页
城市经济学课件_第3页
城市经济学课件_第4页
城市经济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經濟學是如何產生的?城市經濟學的學科地位如何?城市經濟學有什麼理論價值?城市經濟學有沒有實踐意義?城市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什麼是城市經濟學?城市經濟學的產生社會生產發展產物城市相關經濟增長城市經濟發展問題住房困難交通混亂環境破壞……經驗工業化城市化經濟中心……城市經濟學誕生《城市經濟學導言》威爾伯•R•湯普森,1965城市經濟的內涵與特徵

要素空間分佈的高聚集性經濟活動的高開放性投入產出的高效益性外部環境的高外在性經濟社會結構的多樣性和系統性

……城市的本質特徵在於其空間聚集性。城市經濟學的學科地位城市經濟學是中觀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宏觀經濟的支點,又是微觀經濟的嚮導與區域經濟學“休戚相關”城市經濟是國民經濟和企業經濟的中間環節城市經濟對腹地區域的發展有重要的引導、帶動作用城市經濟是各部門經濟在空間上的集合和重要紐結城市是企業的搖籃、依託和最重要的外部條件城市經濟是各級政府進行管理和調控經濟的重點和支撐城市經濟學的理論價值

城市經濟學促進了一般經濟學原理發展和變革

把“空間”的概念引入經濟學,尋求“空間平衡”城市經濟學擴展了傳統經濟學研究的領域

填補了城市公共經濟的研究空白城市經濟學完善了市場經濟理論和實踐

密集經濟中的外部效益是大量存在的,並且通常不能通過市場競爭方法加以妥善解決。城市經濟學提出了經濟管理理論和制度更新的要求

區域經濟一體化……城市經濟學的實踐意義

加速城市化進程,發揮中心城市的“發展極”作用促進區域經濟共同發展從實際出發,發展城市基礎產業,避免城市產業結構趨同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創造城市最佳效益提高城市管理水準……城市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城市經濟學以城市的產生、成長,最後達到城鄉融合的整個歷史過程及其規律,以及體現在城市內外經濟活動中的各種生產關係為研究對象。

主要內容包括:城市經濟的基本理論,如城市概念,城市化,城市規模、類型、性質、功能、地位和作用城市經濟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條件、過程、特點,以及在各種生產方式下的表現城市經濟的外部關係,城鄉對立運動及其規律城市經濟的內部結構、空間結構和經濟關係城市中的公共經濟、市政建設和城市財政其他城市經濟問題,如城市住宅、土地、交通和就業等城市經濟學在經濟學領域的貢獻

揭示了經濟增長過程中城市化和大城市化的規律揭示了城市區域差異先擴大後縮小的客觀必然性揭示了城市發展的生長機制(主導產業)揭示了城市合理規模與城市經濟效益之間的內在聯繫揭示了城市空間結構與經濟運行的關係……城市經濟學的最新進展

城市化的內在動力研究

集聚經濟效應、資訊外溢效應、城市規模和城市最佳集中度研究城市趨同和城市演變的動態過程研究城市特色經濟

城市經濟是市場經濟、是人本經濟、是開放經濟、是輻射經濟,是名牌經濟……城市經濟學的不成熟性

研究對象界定的多樣性和不規範性缺乏能貫穿城市經濟學始終的基礎理論體系缺乏有效的理論分析工具(交易成本能否作為分析工具)基本理論與城市問題的脫節比較嚴重……現代城市和經濟城市的定義——城市經濟賴以生存的物質空間形式和條件城市的本質——聚集經濟及其社會承擔者存在的空間組織形式城市的特點——生產和消費的分離城市的特徵——各部門的相對獨立城市產生的經濟基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分工使商人和手工業擺脫了對土地依賴)城市產生的社會基礎——私有制和階級的形成(奴隸主為了保護自身利益,構築城池)決定城市形成的影響因素

經濟力量(比較利益、規模經濟、聚集經濟)經濟機制(習俗機制、市場機制、計畫機制)其他因素(生產力發展水準、地理位置、資源等)決定城市形成的經濟機制

習俗機制市場機制計畫機制超速增長、輻射增強內涵發展是現代城市演進的主要價值取向“城”的功能幾乎喪失,“市”的功能不斷強化空間利用效率提高,景觀形象壯觀普遍的大城市國際化趨勢現代城市的特徵現代城市在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是經濟系統中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的樞紐是商機無限的大市場是知識經濟的策源地和創新基地是先進生產力的傳播源成為國民經濟重心現代城市經濟的特點

第三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綜合性與專業性統一集中化與分散化並存經濟一體化趨勢城市化的涵義、起源城市化——社會生產力的變革所引起的人類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改變的動態過程城市化的起源:城鄉分離論產業革命推動論

城市化是:人類生產與生活方式由農村型向城市型轉化的歷史過程,主要表現為農村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城市化是伴隨工業化、經濟增長、非農業人口比例增大、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和集中的過程。城市化的本質是指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方式從農村生活向城市生活升級轉化的過程。從市場經濟的供求角度來看,可以把城市生活視為一種特殊商品,城市化就是城市生活這種特殊商品的普及化。

城市化是人類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又鄉村型向城市型轉化的歷史過程,它表現為城市人口的增長、城市數量和規模的發展以及城市現代化水準的提高。城市化的核心是為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大量的非農就業崗位。城市化是伴隨工業化而產生的一種現象,是指在工業化發展過程中,一個國家的人口逐步由農業人口占多數為非農業人口占多數;由居住在農村占多數轉變為居住在城鎮占多數;該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農業社會轉變為城市社會的經濟社會發展過程,是一個國家經濟形態的重大變化,也是一個國家社會結構的根本變革。城市化是在工業化基礎上產生的,農業、農村和農民這“三農”的非農化過程。因此,在社會轉型過程中,科學完整地把握城市化內涵,適時有效地推進城市化,是促進城鄉社會良性互動、有效整合與協調發展的關鍵。

城市化實質上是一個以人為中心的、受眾多因素影響的、極其複雜多變的系統轉化過程,包括硬體結構和軟體結構兩大系統的更替和提升,是一種從傳統社會向現代文明社會的全面轉型和變遷過程。城市化不僅是農業人口轉化為非農業人口,並向城市(鎮)集中和聚集的過程,而且是城市(鎮)在空間數量上的增多、區域規模上的擴大、職能和設施上的完善以及城市(鎮)的經濟關係、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人類的社會文明廣泛向農村滲透的過程。

城市化是解決二元經濟結構矛盾的根本出路城市化有助於促進工業化,有助於擴大內需求城市化有利於第三產業的發展城市化有利於提高人口素質、提高勞動生產率城市化有利於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合理利用城市化式全球化背景下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需要城市化的意義當代城市化的特徵

城市化的取向從傳統的產業理念逐步轉向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的思維城市化的趨勢使集中型與分散性並存,但集中的規模和增速都大於分散的規模和增速大城市化的傾向越來越明顯,並逐步形成以大城市為中心的城市圈、城市群的新型城市體系城市化水準的測度單一指標法:城市人口比重指標非農業人口比重指標城市用地比重指標綜合指標法:以多項社會、經濟指標代替單一指標,通用性差江蘇城市化發展城市化的動力機制

農業發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動力

為城市提供商品糧、資金原始積累、生產原料、市場、勞動力工業化是城市化的內在根本動力第三產業是城市化的後續動力

生產配套性服務的增加;生活消費性服務的增加非經濟性動力(中國特色)世界城市化進程的一般規律

農村城市化是社會經濟發展中的自然歷史過程城市化理論:區位理論、結構理論、人口遷移論、非均衡增長論……

城市化進程規律——拉平的倒“S”型曲線

城市化進程與經濟發展水準

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準與城市化水準是相匹配的城市化道路的選擇應當依據本國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決定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964年美元不變價)1002003004005008001000城市人口比重(%)22.036.243.949.052.760.163.4不同收入(GNP)水準上城市化預測錢納裏:《發展的型式》,經濟科學出版社,1988

城市化緩慢發展階段——城市化率由0提高到25%的城市化初期階段城市化加速發展階段——城市化率由25%提高到75%的城市化中期階段城市化穩定階段——城市化率達到75%以後的城市化晚期階段城市化進程的三個階段

以經濟規模設定城市規模,沒有行政級別的限制突出產業強項,凸顯城市城市建設要講究比較成本,不能人為構市西方城市化進程的經驗借鑒

西歐模式中小城市模式,代表國家法國、瑞士、義大利等後發國家模式城市圈模式,代表國家日本西方城市化進程的模式借鑒中國城市化的實證分析

中國城市化道路的爭論中國城市化進程的軌跡中國城市化的戰略與發展目標中外城市化比較研究中國各地區的城市化發展模式與對策中國城市化道路的爭論

小城鎮模式。中國農村剩餘勞動力人數高達2億多人,靠大城市解決不了這樣多的人口失業壓力。

而小城鎮是解決中國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根本出路。同時,小城鎮加強了城鄉之間的聯繫,將協調城鄉之間的均衡發展。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模式。超大城市是經濟活動、商業交往的中心,商業、服務業的需求和消費數量巨大,聚集效應造成經濟的高度繁榮。經濟繁榮和人口密集也創造了無數的就業機會,能更有效地利用資源與能源、控制環境污染。在超大城市的發展中,周邊衛星城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衛星城與中心城市相呼應,形成了廣闊的經濟增長地帶,往往帶動了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中等城市模式。小城市或小城鎮投資效益低下,土地浪費嚴重。城市功能不明顯,城市建設無序、管理混亂,類似於一種擴大了的農村,換言之,出現了城市建設中的"農村病"。中等城市人口大約在50萬-100萬,它既可發揮工業生產與城市社區的聚集效應,又可避免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人口高度密集的弊端。中國城市化進程軌跡1949—1957:城鎮化短暫健康發展階段

1958—1960:城市化“大躍進”階段

1961—1976:反城市化階段

1980—1992:建制城市化、表面加速階段

1993—:城市化加速階段中國城市化水準偏低的原因

官位設市。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城市規模基本以官帽定位,而不是按經濟規模以及經濟發展速度定位。改革開放20多年了,包括體制上、觀念上很多脫離實際的東西都改過來了,但這一傳統的設市模式仍被頑強地保留下來。(應為按經濟規模設市)

人為構市。城市的生存與發展及其發展規模該有多大,完全是有規律可循的。一些城市的決策者不顧城市化發展規律和區域動態比較優勢,好大喜功,人為構市,盲目擴市,以至於城市“增肥”了,卻有城無市。(應為產業建市)全能亂市。不少城市總想來各行各業齊頭並進,搞“大而全”、“小而全”,忽略自身城市的產業強項和特色,搞“全能城市”。(應為特色城市)

城市化水準低(比正常的人均GNP相當的國家城市化率低)人口膨脹(“上海問題”)城市化產業內部結構存在偏差:工業比重過高,服務業比重過低城鄉關係演化為經濟社會與文化衝突效率低下、資源浪費、城市供給不足規劃失效,文物、環境破壞區域發展不平衡……中國城市化存在的問題對中國城市化特點的再認識

城市化起步晚,真正進入現代城市化的時間更晚政策對城市化發展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城市化結構不平衡,呈現出較大的規模差距和地區差距城市化水準滯後於工業化水準中國城市化的社會經濟效應

促進城市現代化,形成國民經濟增長極促進勞動力合理流動,優化城市產業結構促進周邊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有助於經濟區的建立促進國民經濟擺脫通貨緊縮的陰影,形成良性迴圈……

城市生態環境的壓力增大,品質下降城市運營成本上升,公共支出增加城市管理難度加大,社會問題嚴重……政府在城市化中的作用分析

政策體制調整

廢除抑制城市化的體制壁壘(如流動限制)、消除行政性壁壘(如城市建制)增加城市基礎設施投資

加大財政支出,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城市“公共產品”幾點結論

中國的城市化不能靠單一的方法,其發展道路應該是多元化的

應當按照區域的經濟條件和發展水準選擇合適的模式由於歷史階段和客觀條件的差異,各類城市在發展中的側重、任務和發揮的作用必然有所區別

小城鎮側重吸收剩餘勞動力;大城市發揮集聚與輻射效應城市化是一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自然過程,不由人們的主觀意志所決定考慮到中國的實際情況,在城市化進程中,存在三種道路並存的現狀是合理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並舉,協調發展,是中國城市化的必然趨勢中國城市化的發展思路

城市佈局從“區域擴散”向“人口聚集”轉變,增加城市就業容量城市成長從重視“規模擴長”向重視功能建設轉變城市建設從“基礎設施功能”建設向“要素集聚功能”建設轉變城市發展主體從政府為主向企業為主轉變城市發展模式從經濟增長型向綜合品質型轉變,促進可持續發展中國各地區城市化發展模式與對策“攀枝花”模式“溫州”模式“蘇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

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中部省份地區西部地區貧困地區……加速城市化發展的障礙

資源的部分短缺城鄉剩餘勞動力持續增長與城市容量之間的矛盾社會經濟二元結構下的一系列分割城鄉的不合理制度城市偏向觀念造成法規、政策、管理方法的偏向……中國城市化的發展目標

未來20年內,將城市化水準提高到60%左右在擴大中小城市數量的同時,適當重視大城市的數量擴大和功能提升完善城市功能,形成合理的大、中、小格局中國城市化的發展戰略多元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區域城市化策略“抓兩頭”策略,即重點解決大城市和小城鎮的發展問題,從而帶動中間,構築完整的城市體系城鄉一體化策略(在城市化發達地區,打破行政區劃,融合城鄉)未來城市化格局以大城市為核心構築城市群以中城市為中心打造城市圈以小城市為基點培育城市帶思考題

世界城市化進程的一般規律在中國能體現嗎?中國城市化水準滯後於經濟發展水準的原因是什麼?當前的城市化水準有高估的嫌疑嗎?城市化是越快越徹底越好嗎?

改革開放25年來,全國城鎮化的速度平均年增0.88個百分點,1998年以後平均年增1.4個百分點。根據對今後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全面分析,提出以平均年增1個百分點作為控制和引導全國城鎮化速度的依據。這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數據.

瓶頸是每年1800萬新增“進城農民”就業問題!!第二部分邏輯脈絡從研究城市經濟規模出發到探尋城市經濟增長的機制、途徑和方式。其中,城市經濟規模是城市經濟增長的基礎,城市經濟空間是城市經濟增長的載體,城市經濟結構是城市經濟增長的內在決定因素,城市經濟功能則是城市經濟增長和擴張的外在表像。

基本理念

城市是一個複雜的適應性系統。這帶來的必然是城市經濟的高開放性特徵。

城市經濟增長的本質就是發展城市生產力。

城市經濟增長作為城市經濟動態演化的過程,是把城市經濟作為一個系統而獲得的整體規模、數量的擴張與品質的提高。其中包括城市價值的增長、城市物質財富的增長、城市人口的增長等。

現代城市經濟增長除了自身所具有的機制和方式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完全建立在有效的空間配置,堅實的規模基礎,合理的經濟結構和強勁的主要功能之上的。主流觀點

在城市化的中前期階段,大城市化是不可避免的現象。

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區域經濟的綜合發展是城市經濟發展和城市化的動力。

城市區位、社會歷史背景、市場發育、政策與政府行為是城市和城市經濟發展的條件。

只有發展到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農村的生產優越性基本相當的時候,大城市的發展才能停止,城市差別、地區差別才能真正消失。

城市經濟的新陳代謝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規律。

中國城市發展的趨勢和特徵

城市與區域發展的一體化

城市職能的國際化與專業化

城市特色的地域化與個性化

城市環境的生態化與園林化

城市建設理念的人性化與人本化

城市資源利用的集約化與效益化

城市空間擴展集中化與分散化的有機結合城市資源分配的公平化與公開化

城市綜合實力的評價標準

城市規模(土地面積、人口數量)城市經濟綜合實力包括GDP及占全球或區域的比重城市經濟結構經濟聚集和輻射功能與服務水準集聚國際公司和財團總部或分部的規模環境條件(生態環境、人文環境)

城市經濟規模城市經濟規模是不是越大越好?如果不是,那究竟應該有多大?

城市經濟規模是指城市經濟的綜合容量與範圍,包括:城市人口規模、用地規模、資產規模、市場規模和經濟當量。城市經濟規模問題的三種理論探索:適度規模、合理規模和最佳規模。城市經濟規模中的各組成部分應當相互適應與匹配;城市經濟規模同城市性質、功能、自然社會經濟技術條件、城市現有基礎設施容量以及城市地位應當吻合。

城市經濟規模的優化途徑

調整城市經濟系列,改善城市經濟規模結構搞好城市佈局,為城市經濟規模的優化奠定良好的空間基礎改變城市經濟增長方式,提高城市規模經濟效益改革投資體制和城市管理體制,建立防止城市經濟規模過度膨脹的機制

中觀城市經濟空間

經濟學的“空間”概念空間價值:時間有價值,空間也有價值!空間成本:土地成本、立體空間成本、空間聯繫成本空間效用:級差效益、空間立體效用城市各種經濟要素在城市中是如何分佈與連接的?

城市經濟空間是城市經濟結構的空間投影。它的形式和演化,不僅受制於自然地理條件、歷史基礎和文化傳統,更取決於城市生產力的發展水準、城市的經濟實力和人們管理城市的能力。傳統區位理論與現代城市經濟空間理論的分析。城市經濟空間是三維空間,其構成要素包括:區位、結構模式、CBD、次級中心、密度和形態等。工業社會城市工業分化的特徵:功能專業化、佈局集中化、建設緻密化、規模大型化。

城市經濟空間

調整我國城市經濟空間的思路

轉變空間利用觀念,尊重空間利用規律;加強空間利用的法規建設,為依法利用空間創造必要的法律基礎;在轉變政府職能的過程中改革空間利用的管理體制;充分運用市場手段來調整和優化空間;深入研究,制定科學的空間利用評價指標並形成完整的體系,以對空間利用的效率予以客觀的評定。

都市區的空間開發的基本模式“新城市主義”將城市空間的開發模式歸納為三種,即填充式開發、再開發以及新的生長區和衛星城。

延展開發:即城市建成區空間的連綿外擴,包括沿交通軸線的放射擴張、圈層式擴張等具體形式。

更迭開發:即城市在原先的空間上通過用地性質置換的方式,實現城市機能的轉化,如舊城區的改造。

躍遷開發:即城市新空間離開原先的連片建成區而在相對獨立的區域上開發,一般是由於地形限制的原因或特殊的政治、市場力量推動。

平衡組團開發:即力圖通過建立幾個具有一定自我增長能力的組團來共同承擔一個都市區的功能。城市空間開發的合理途徑精明增長(SmartGrowth)理念:

尋求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最佳耦合的空間增長方式:目的:城市發展要使每個人受益;達到經濟、環境、社會的公平;使新、舊城區都有投資機會,得到良好的發展。以公共交通和步行模式為鼓勵方向,更多地混合居住、商業和零售功能,保護開放空間和創造舒適環境。強調開發計畫應最大限度地利用已開發的基礎設施;鼓勵土地利用的緊湊模式,反對城市蔓延,鼓勵在現有城區及社區中填充式發展,即所謂的“垂加厚法”。

宏觀城市經濟空間中國城市群趨勢以經濟為紐帶、大城市為中心的城市群發展。以上海為中心、包括蘇浙14個沿江城市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廣州、深圳、珠海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北京、天津為中心,青島、大連為次中心的環勃海城市群;其他待開發城市群:如東北老工業城市、重慶川中城市群等。大北京地區規劃藍圖

大北京地區,主要是由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廊坊等城市所轄的京津唐和京津保兩個三角地區,面積近7萬平方公里,雲集了華北諸多大中城市。甚至提出了以磁懸浮交通聯繫北京、天津、唐山的設想,三地之間的交通僅需20至30分鐘,實現城際交通的公交化;切實保護北京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北京西北郊國家歷史文化公園,保護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統等。大北京地區規劃的基本思路是:提出以北京、天津“雙核”為主軸,以唐山、保定為兩翼,疏解大城市功能,調整產業佈局,發展中等城市,增加城市密度,構建大北京地區組合城市;京、津兩大樞紐進行分工與協作,實現區域交通運輸網從“單中心放射式”向“雙中心網路式”的轉變;城市經濟結構城市經濟結構城市生產力結構城市生產關係結構產業結構消費結構基礎結構科技結構勞動力結構所有制結構分配結構管理組織結構城市主導產業的特徵

具有較高的收入需求彈性產業關聯強,帶動作用大科技進步潛力大,有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和較強的創新能力具備極強的市場滲透和輻射能力

培育主導產業發展的產業政策沒有標準的條規,只有一些經驗借鑒。

全國副省級城市主導產業比較哈爾濱:裝備製造業、食品、醫藥濟南:微電子、交通設備、家用電器、機械、生物工程青島:電子資訊、生物醫藥、新材料、環保南京:電子資訊、石油化工、車輛製造、商貿流通、金融保險、科教廈門:電子資訊、機械、化工武漢:鋼材製造及深加工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電子資訊產業、光機電一體化產業、新醫藥及保健品產業、造紙及紙製品加工業沈陽:汽車、機械裝備製造和電子資訊西安:電子資訊、生物工程與新醫藥、光機電一體化、航空航太工程、新材料大連、杭州、廣州、寧波:比較籠統我國城市經濟結構轉型和優化

積極發展高新技術,提高城市第一生產力的能級以市場為導向調整產業結構,建立以主導產業為支撐的產業高地根據城市經濟發展的要求,調整和完善城市所有制結構,推動以產業結構變動為核心的經濟增長思考問題房地產業能否成為西部大開發的主導產業??城市經濟功能一個城市在一個國家、地區或者國際經濟中承擔何種任務?

城市經濟功能包括:集散功能、生產中心功能、服務功能、創新功能、管理功能

城市主要經濟功能:建立在主導產業或主導經濟部門基礎之上,為本城市以外地區服務為主的功能,是城市性質判定的主要依據城市輔助經濟功能:為城市本身服務為主的功能城市主要經濟功能是第一性的,它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輔助經濟功能。當然,輔助經濟功能在一定情況下會對主要經濟功能產生反作用城市經濟功能的發展規律

主要經濟功能沿產業鏈延伸,並刺激相關功能的發展創新功能將主導城市經濟功能走向,並促進其升級換代城市主、輔經濟功能更講求時空配合和互動,並增強整體的能效城市經濟增長城市經濟增長的特點:城市經濟增長不僅僅意味著城市生產總值的增加,還意味著城市最終產品、勞務和資產的不斷增多,以及必然帶來的城市人口規模和用地規模的擴大城市經濟增長意味著城市聚集經濟效益和規模經濟效益的提高城市經濟增長意味著城市經濟結構的優化城市經濟增長還意味著城市吸引力和輻射力的增強,以及城市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的提高

城市經濟增長理論城市經濟增長極理論需求指向型理論供給指向型理論城市經濟內生增長理論城市經濟增長機制資金和投資:城市經濟起飛和增長的啟動與持續機制科學技術:城市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企業素質:城市經濟增長的基礎性機制經濟體制:城市經濟增長的保障機制對外開放:城市經濟增長的催化機制第三部分

城市經濟發展與管理城市資本運營

城市經濟的發展,需要以實施城市資本營運為突破口。城市資本營運,就是用城市經營的理念來指導和推進城市建設,把城市建設作為最大的產業來發展,作為最大的經濟增長點來培植,把城市資本作為最大的國有資產來經營,運用市場經濟的運作方式對城市土地資本、地域空間及其他經濟要素進行集聚、重組和營運,以使在整個城市範圍內實現資源配置容量和效益的最大化、最優化,使城市經濟建設走出一條“投入、產出、再投入、更大的產出”的良性迴圈路子。城市資本的分類自然資本:自然形成的,不可再生的資本,具體包括土地資本、水域資本、礦產資源等;再生資本:就是人力作用資本。是通過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產生的資本,包括市政公用的基礎設施,如橋樑、道路、園林等;延伸資本:從城市有形資本中衍生出來的城市無形資本,它包括冠名權、廣告發佈權、公交線路經營權等等。

城市資本營運的一般模式以上海、廣州為代表的公司化運作模式。其特點是:確立城建投資公司的投資主體地位,建立城市建設基金會,實施城建資金統一管理和市場運作。以大連為代表的集權運作模式。其特點是:建立隸屬於市長直接指揮下的城市開發辦公室,統一管理城市土地和建設資金。以武漢、青島為代表的混合運作模式。其特點是:集上述兩種模式之長,把政府的協調職能與城市建設的公司化運作有機結合,充分發揮行政管理和經營開發的雙重職能。

城市土地經濟

城市土地的特性:自然特性:固定性、承載差異性、永續性經濟特性:稀缺性、資產性、區位效益性、收益遞減性法律特性:所有權及衍生權利束

城市土地的供給與需求城市土地供給與需求的均衡是城市土地供求運動的趨勢,即從非均衡趨向於均衡,是一種動態平衡

城市土地市場城市土地價格的本質,是土地出讓年限內地租的貼現值總和,即地租的資本化。城市土地市場是城市土地經濟的運作核心,理論上講是包含地產和房產在內的不動產市場。完善的城市土地市場的特徵:符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要求;實行壟斷供給與開放經營相結合的運行機制;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體系和有效的管理系統;理順土地市場中各種交易過程中的權益關係。

城市土地市場存在的問題土地市場的市場化程度不高(尤其是一級市場的單向性)。土地市場中的競爭機制薄弱,非競爭性機制的實施規模大大高於競爭性機制。土地市場的支持機制和約束機制不力。城市土地市場體系的構建體系構建:城市土地市場、集體土地市場、派生市場主體構建:主體是參與土地交易活動的組織和個人客體構建:投入市場可供交易的對象是土地權利束(不包括最終所有權)機制構建:交易機制、支持機制、約束機制城市土地政府調控調控原則:依法調控、適度調控、規範調控調控目標:保證需要、創造環境、提高效益、維護生態、調節收益與分配調控手段:法律法規、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批地計畫、審批許可制度、其他政策部分城市經營改革北京:招標拍賣掛牌公開交易轉讓上海:宏觀調控總量逐步走向市場杭州:“收購、儲備、出讓”三統一溫州:政府運作征儲結合征供分離城市土地儲備制度運作模式

城市土地儲備制度,是指城市土地儲備中心通過徵用、收購、置換、轉制、收回等方式,從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把土地集中起來,並由土地儲備中心組織進行職工和居民的安置、房屋拆遷、土地平整等一系列土地整理工作後,將土地儲備起來,再根據城市規劃和城市土地出讓年度計畫,有計畫地將土地投入市場的制度。其主要目標是通過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供應,增強政府對土地市場的調控能力,防止土地收益流失,規範市場秩序。

城市土地儲備制度的功能

規範城市土地市場的健康發展

提高政府對城市土地市場的調控能力

增加城市政府收入,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促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城市經濟發展

保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的實施,優化城市土地利用結構

落實土地基本國策,有效保護城市郊區農地

城市土地儲備制度的問題城市一級土地市場未壟斷土地收購補償標準不盡合理城市規劃工作有待改善儲備資金籌集困難土地儲備制度的功能定位和運作模式有待完善城市公共建設經濟城市公共建設專案:為整個城市運行和共同消費提供服務的基礎性設施特點——利益遞減性、利益共用性和外在性、成本聚集性、收益長期性。現代城市公共建設專案供給模式:城市政府“掌舵”、投資主體、經營管理主體多元化及行政方式和競爭方式共同調節的模式公共建設專案的投融資機制

構建以專案為主體的投融資機制投融資方式有:通過專案公司來安排投融資方式;以“設施使用協議”為載體的投融資方式;以“有償供給”為基礎的投融資方式;ABS、TOT、BOT方式;捆綁式組合型投融資方式;公共建設專案經營的創新

實行民營化是經營體制創新的主要形式

民營化的對象:經營性的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專案。民營化的途徑:特許專營權的招標轉讓;城市基礎設施或企業資產的證券化;承包或租賃經營;兼併和清算;將某一基礎設施或企業整體出售給民營企業。民營化不是一個自發的過程,城市政府也應當有所作為

對“經營城市”的探討樹立城市資源商品化的理念:城市資源是當今最大的國有資產,具有資本營運的巨大潛力樹立城市建設產業化的理念:運用經濟政策和經濟手段,引導和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參與城市建設,徹底改變城市建設政府投入、無償使用的舊模式樹立城市管理企業化的理念:政府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事)業、企(事)業參與競爭的運行機制對“經營城市”的探討

表面看來,這個定義不存在什麼本質性的問題,而且,由於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城市中種種資源的真實價值被人為地掩蓋和剝奪,在市場經濟中通過“經營”這種手段使它們的價值得以重新體現和發揮,看來確實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問題不能回避:誰來經營城市?

經營城市是不是城市經濟的主戰場?“經營城市”口號能否作為城市功能定位和管理城市的方針?

經營城市概念的再拓展

經營城市土地、經營城市基礎設施、經營城市公共物品、經營城市投資環境、經營城市品牌形象、經營城市文化品位

經營城市的主要要素有六個方面,一是土地等自然資源,二是企業資源,三是人力資源,四是人類文化遺產資源,五是制度資源又叫行政資本資源,六是良好的形象資源。每項資源開發潛力巨大,而且關聯度極強,只有統一規劃,統一開發,才能夠起到綜合平衡發展的效果。綜合經營是經營城市的必由之路。經營城市的三原則可識別原則:城市對有形、無形資源要可識別,城市歷史要可識別,城市個性文化教育要可識別,城市區位優勢要可識別,城市特殊要可識別,城市支柱產業要可識別等可選擇原則:有了城市的可識別性才有區域市場競爭的可選擇性可供給原則:只有具備競爭可選擇性的城市,城市才能有可供給性即對外競爭輸出性。其表現形態就是把城市建成外部資金流、物資流、人才流、資訊流的彙集地,通過資金、物資、人才、資訊的匯流,物化為本地的巨大財富城市管理經濟概念城市管理與城市經濟管理的關係?

構成城市系統的各子系統和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十分巨大,當我們考察城市經濟系統的任何一個因數時,都不可能無視其他因素的作用而獨立發展。城市政府的政策取向、決策管理水準,甚至領導人的好惡都會直接作用於城市經濟發展。因此:可以用城市管理的概念來代替城市經濟管理的概念。或者說,城市經濟管理不僅是城市管理的主要內容,而且是城市管理的本質內容。城市管理的主體與對象

城市管理的主體具有多元化和多層次的行政,但是任何一個企業或者經濟組織都無法代替城市政府的重要管理地位。因此,城市政府是城市管理的主體和中心。

需要強調:城市政府不可能也不應該管理一切經濟社會事務;城市各級政府必須具有相對明確的職責分工。城市管理的對象:人、財、物、生態、資訊、時間、文化……城市管理經濟的目標保持城市經濟持續均衡增長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實現城市經濟的協調發展促進城市科技發展,提高城市經濟競爭力保障充分就業,實現收入公平分配調節市場供求,維護市場規則城市經濟管理的職能制定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城市經濟發展規劃和計畫職能調控市場供求,促進市場發育,規範市場發展,建立和維護市場秩序的職能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職能管理城市國有資產的職能。注意,西方國家的城市管理職能與我國城市管理職能的不同。各有利弊。城市管理的內容城市管理軟體系統城市管理政策:發展戰略、財稅金融政策、城建房產政策、生態環境政策城市管理體制:從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兩個層面理解城市管理硬體系統城市政府:城市管理的主體和核心城市管理人才:對管理品質有決定意義城市管理的組織結構、設施和必要的物質條件城市管理理念

依法治市的理念:新時代有新內涵新公共管理的理念:抓住公共管理的實質二元機制的理念:公共管理職能與市場手段互為補充政府管理為主導,社會參與為輔助的理念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社會、經濟、生態協調發展城市管理的價值取向

尊重科學,發揚民主講求效率,注重公平發展經濟,保護生態促進建設,推崇審美現代城市管理的實現形式

集成化形式管理部門的集成、管理技術的集成、管理人才的集成

分級分權管理形式管理權限的劃分、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控制

社會主導型形式

城市政府的管理重心在社會管理城市政府一般不直接參與微觀經濟組織的行為規劃具有法律效力,計畫僅具有導向作用城市管理運行機制的創新

政府公共物品的多元供給機制公辦公營、公辦商營、專利經營、私商經營城市養護管理的市場化機制政府推出養護市場,培育養護企業,維護公平競爭維護城市公共利益的經濟機制稅收差別、管理收費、發放許可證、押金退款制等城市制導管理——導順制逆城市管理發展的基本取向

理念上積極宣導依法治市,同時汲取新公共管理理念的精華,充分認識政府公共職能同市場經濟手段互為補充的優越性,並增強企業和市民社會參與城市管理的意識在體制上進一步完善分級分權管理,重點是梳理關係,管理中心下移,調整職能配置,強化職權利掛鉤實現形式上從經濟—社會主導型逐步向社會主導型形式過渡,進一步突出公共管理的地位,並且創造制度條件、技術條件,儘快啟動集成化管理有選擇地開放管理市場,利用經濟手段分解管理責任,提高管理品質和效率。制定城市管理績效評價體系,科學評價管理業績。

城市發展中如何提升執政能力?五社會矛盾尖銳、衝突頻繁挑戰執政能力:收入差距四生態環境保護命系執政能力:最後關頭三產業結構重化工業化挑戰執政能力:雷同謬誤二一城市群治理挑戰執政能力:行政上級不等於經濟輻射源公共經濟考驗執政能力:先修污水處理廠還是先修廣場?有效的治理結構是

執政能力的制度保證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

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指滿足當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孫後代滿足其需要之能力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有兩個鮮明的特徵,一是發展的可持續性;二是發展的協調性可持續發展在空間上表現為發展的協調性,在時間上表現為發展的連續性,在結構上表現為發展的系統性。生態持續是基礎,經濟持續是動力,社會持續是目的坎培拉

我國城鎮化的另一項“瓶頸”是資源短缺的制約。按照年均增長1個百分點預測,至2020年全國新增3.3億城鎮人口(現在5.03億)對資源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水源的短缺將進一步加劇。城鎮化對能源、包括電、煤、石油、燃氣等需求都將很大增長,對生態環境必將產生巨大的壓力。我國人均資源擁有量與世界人均值的比較水資源25%耕地40%弱石油8.3%天然氣4.1%銅

25.5%鋁9.7%我國GDP與物耗占世界的份額2003年我國占世界份額GDP4%物耗:鋼鐵27%

原煤31%

氧化鋁25%

水泥40%

石油7.4%

能源消耗水準比較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相對值)日本義大利法國德國英國美國加拿大中國1.001.331.501.502.172.673.5011.50日本2081美國5142.47中國504524.25

水資源消耗水準比較-------

1萬美元GDP所消耗的水(立方米)

中國與美國輕工業污染物排放水準比較

行業專案中國美國差距

1997年水準(倍數)造紙BOD5kg/噸產品60-30014.1-28.64-10

排水量m3/噸產品400-60050-2003-5甜菜糖BOD5kg/噸產品22.52.210我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矛盾

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城市規劃落後,存在短期行為土地有限,城鄉爭地,土地負載承重城市人口膨脹,就業壓力加重城市交通緊張地區差異明顯,貧富分化凸現

水源短缺,管理欠佳城市生態經濟

城市生態經濟理論是以生態學為基礎,經濟學為主導的專門研究城市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規律性的理論,其基本理論主要包括:城市生態經濟系統理論:三種構成模式城市生態經濟運行理論:兩種運行狀態城市生態經濟平衡理論:整體、相對、動態、可調控城市生態經濟效益理論:共生性、組合多樣性、開放性生態城市

生態型城市是一個“社會———經濟———自然”的複合生態經濟系統,由諸如經濟、人口、交通、城建、文化、教育、法律等許多子系統組成生態城市的形象特徵:城市環境優美、經濟結構合理、服務設施完善、生態文化多樣、市民生活文明根據國內外建設生態型城市的經驗,要研究確定城市的功能定位:一是不同城市的功能定位,二是一個城市內部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在全社會樹立生態道德觀念各國生態工業園迅速發展歐洲的奧地利、瑞典、愛爾蘭、荷蘭、法國、英國、義大利等國和美國都在大力發展生態工業園區;丹麥卡倫堡生態工業園區模式——

面向共生企業的迴圈經濟,是目前國際上的工業生態系統最典型的代表。在工業園內建立工業橫生和代謝生態鏈關係,實現園區污染“零排放”。

燃煤電廠石膏板生產廠卡倫堡全鎮居民供熱煉油廠硫酸廠制藥廠造路、水泥廠蒸汽供熱蒸汽供熱粉煤灰蒸汽供熱脫硫,產生稀硫酸除塵脫硫,工業石膏廢水生物處理關閉3500座燒油渣爐子,大大減少了煙塵排放火焰氣乾燥提供70萬立方米/年的冷卻水,降低25%需水量廣西省貴港國家生態工業(制糖)示範園日本的生態鎮18Eco-TownsHokkaidoAkitaPref.Uguisuzawa-choChibaPref.IidaCityGifuPref.Kita-kyushuCityOomutaCityKawasakiCityMinamataCityKochiCityYamaguchiPref.HiroshimaPref.SapporoCityNaoshima-choToyamaCityAomoriPref.HyogoPref.18個生態城市塑膠回收廢舊家電回收加工塑膠混凝土PVC回收飲料

瓶回收生態鎮中集中了各類廢物回收工廠城市規劃

城市規劃要解決城市資源的合理利用問題,解決城市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問題,實現城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三個效益統一的發展目標。就是說,城市規劃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城市可持續發展體現在城市規劃方面,主要是空間上的協調發展和發展的連續性問題在城市規劃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短期行為。只考慮短期的經濟效益,不考慮或很少考慮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這種短期行為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城市迴圈經濟是三贏經濟促進城市經濟發展保護城市環境資源有利城市社會穩定迴圈經濟關注GDP的增長

但同時注重增長的品質迴圈經濟重視GDP的增長;迴圈經濟更關注經濟增長的品質,主張減少無效益的增長和破壞性的增長。例:過量包裝、低劣產品增長是無效益增長;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的增長是破壞性增長。在聯合國綜合環境與經濟核算體系中,綠色GDP,或EDP是核心指標。綠色GDP是國內生產總值中扣除自然資本的消耗,即經過環境調整的國內生產總值;綠色國內生產淨值EDP是國內生產總值同時扣去生產資本的消耗和自然資本的消耗,得到經過環境調整的國內生產淨值;EDP<GGDP<GDP關於綠色GDP土地矛盾

土地有限,城鄉爭地規劃失靈、管理失效、利益分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