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本會計總論第一章成本的含義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範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所得和所費中的所費概念。廣義:成本是取得資財的代價或對象化的耗費(適用於所有行業)狹義:工業企業為製造產品而發生的成本,即產品生產成本(本課程所針對的)與本企業生產經營無關的產品成本:按產品核算支出、費用、生產費用與產品成本支出與本企業生產經營有關的:費用生產費用:按期間核算經營管理費用(期間費用)按產品歸集和匯總期初在產品成本
+本期生產費用
=期末在產品成本
+期末完工產品成本產品成本:理論成本與實際成本理論上,有助於形成產品價值的支出都應該計入產品成本。但實際工作中存在由國家以法令、制度形式加以規定的產品成本開支範圍(實際成本)由於受成本計算效益性原則限制,有些形成產品價值的支出卻沒有計入產品成本,如期間費用。有些沒有形成產品價值的支出,卻計入了產品成本,如廢品損失成本和停工損失成本。產品成本的作用成本是補償生產耗費的尺度收入減去成本後才能分配,維持再生產成本是綜合反映企業工作品質的重要指標成本節約成本是制定產品價格的一項重要因素維持再生產成本是企業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成本決策成本會計的對象是指成本會計反映和監督的內容成本會計的核算對象各行業企業生產經營業務的成本和經營管理費用,簡稱成本、費用成本會計的對象核算對象加上專項成本(用於成本會計的其他職能)成本會計的職能(7種職能)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畫(成本預算)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預測:是指根據與成本有關的各種數據、可能發生的發展變化和將要採取的各種措施,採用一定的專門方法,對未來的成本水準及其變化趨勢作出科學的推測。
成本決策:是指根據成本預測提供的數據和市場行銷以及產品功能分析等其他有關資料,在若干個與生產經營和成本有關的方案中,選擇最優方案,確定目標成本。成本計畫:是根據成本決策所制定的目標成本,具體規定在計畫期內為完成生產任務所需支出的成本、費用水準和降低任務,並提出為達到規定的成本、費用水準所應採用的各種措施。成本控制:是指對影響成本的各種因素加以管理,使產品成本按照人們事先測算確定的成本水準進行,從而防止與克服生產過程中的損失和浪費現象,是企業資源得到合理利用。成本核算(基本職能):是指對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發生的成本和費用進行記錄、歸集、計算、分配,作出有關的賬務處理,計算出各種產品或勞務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並編制成本報表,為成本管理提供客觀、真實的成本資料。成本分析:是根據成本核算所提供的成本數據和其他有關資料,通過與本期計畫成本、上年同期實際成本、本企業歷史先進成本水準,以及國內外先進企業的成本等進行比較,分析成本水準與構成的變動情況,研究成本變動的因素和原因,挖掘降低成本的潛力。成本考核:是根據成本計畫和核算資料,結合成本分析資料,定期對計畫成本實際完成情況進行考察和評價。成本會計各項職能之間的關係成本核算是最基本的職能,其他職能都建立在成本核算的基礎上成本會計的各個職能相互聯繫,互為條件,並貫穿於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在全過程中發揮作用。廣義和狹義成本會計狹義:成本核算廣義:包括七個職能成本會計的法規和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企業財務通則》和《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狹義的成本會計制度僅指成本計算方法及成本核算的科目與帳戶體系的有關規定。廣義的成本會計制度,包括成本預測、決策、計畫、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作出的有關規定,指導著成本會計工作的全過程。成本會計的形成與發展1、早期成本會計階段(記錄性成本會計):(1)1880年-1920,成本會計源於英國,僅限於彙集和計算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耗費。(2)建立了材料核算和管理辦法、建立了工時記錄和人工成本計算辦法,發展了分步和分批計算方法。(3)EmileGarcke&J.M.Fells合著的《工廠會計》被認為是19世紀最著名的成本會計論著。2、近代成本會計階段:(1)1921-1945年,開始推行以泰勒制為基礎的標準成本制度,成本會計由事後成本核算發展到事中的成本控制。(2)預算控制開始引入成本會計。(3)成本會計日趨成熟,成本會計成為“用來詳細描述企業在預算和控制其資源利用情況的原理、慣例、技術和制度的一種綜合術語。”3、現代成本會計階段:(1)1945年以後,現代成本會計加強事前控制,開展了成本的預算和決策,實行目標成本計算,實施責任成本、變動成本和品質成本計算,戰略成本管理等一系列新的管理理念開始融入成本會計。(2)成本會計是“根據會計和其他資料,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所發生的成本,按照成本最優化原則,有組織的進行預測、決策、控制、分析和考核,促進企業降低成本和提高經濟效益”的一門學科。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係成本會計是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混合物在國外,現代成本會計也叫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沒有明顯區分成本會計是會計資訊系統的子系統,它記錄、計量並報告成本的多項資訊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都必須依賴於成本會計系統提供的資訊成本核算的過程也要納入複式記賬為基礎的財務會計框架中,財務會計要依賴成本會計提供的數據外部資訊使用者根據成本數據對企業管理當局的業績作出評價,並據此作出投資決策成本資訊是被企業管理當局作為決策和業績評價等的重要依據會計資訊系統成本會計子系統提供資訊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提供資訊提供資訊企業外部資訊使用者(股東、分析師、債權人、政府)企業內部各級管理人員對企業管理當局及企業業績進行評價決策制定(對企業的決策)對各級管理人員和責任單位進行業績評價決策制定(為企業決策)成本會計的組織工作1集中處理方式主要由廠部成本會計機構集中進行車間、班組等基層單位只負責登記原始記錄和填制原始憑證,並進行初步的審核、整理和匯總優點減少成本核算的層次和工作人員廠部成本會計機構可以及時掌握資訊缺點不便於實行責任成本核算不便於車間、班組及時瞭解和分析本部門的成本水準成本會計的組織工作2分散處理方式按車間或班組分級設置成本核算單位廠部會計部門負責不便於分散的工作,如全廠成本預算和計畫成本考核由上一級成本會計機構對下一級進行考核,逐級進行優點利於車間、班組及時瞭解和分析本部門的成本水準利於實行責任成本核算缺點增加了成本核算層次和人員成本會計的組織工作3成本會計的組織的選擇大型企業:分散處理方式中小型企業:集中處理方式也可以結合兩種方式習題工業企業的生產費用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發生的費用總額。()在實際工作中,某些不形成產品價值的損失,也可作為生產費用計入產品成本。()成本核算和分析等方面工作由車間成本會計機構或人員分別進行,並在業務上受廠部成本會計機構指導的工作方式,是成本會計的集中處理方式。()產品成本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發生的、用貨幣表現的生產耗費。()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一)算管結合,算為管用與管理工作相結合成本效益原則(二)正確劃分各種費用界限正確劃分生產經營管理與非生產經營管理費用的界限正確劃分生產費用與經營管理費用的界限正確劃分各個月份的費用界限正確劃分各種產品的費用界限正確劃分完工產品與在產品的費用界限(三)正確確定財產物資的計價和價值結轉方法材料結轉、固定資產折舊、低值易耗品攤銷等(四)做好各項基礎工作(五)正確選擇成本計算方法全部支出正確劃分各種費用界限生產經營管理費用非生產經營管理費用生產費用經營管理費用:期間費用
分期(預提、待攤)分產品……B產品A產品完工產品在產品完工產品在產品做好各項基礎工作原始記錄材料制度定額制定控制、分配內部結算價格材料物資:市場價格或以此為基礎協商自行生產的零部件等:標準成本、計畫成本、實際成本加成費用的分類1費用按經濟內容的分類(費用要素)外購材料、外購燃料、外購動力、工資、折舊費、利息費用、稅金、其他費用費用的分類2費用按經濟用途的分類生產費用按經濟用途的分類原材料、燃料及動力、生產工資及福利、製造費用、廢品損失、停工損失成本專案設置原則:對於管理上需要單獨反映、控制和考核的費用,以及產品成本中比重較大的費用,應專設成本專案;否則,為了簡化核算,不必專設成本專案。期間費用按經濟用途的分類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費用的分類3生產費用按與生產工藝的關係分類直接生產費用:由於生產工藝本身引起的、直接用於產品生產的各項費用。原料、主要材料、燃料及動力、生產工人工資和福利、生產用機器設備折舊間接生產費用:與生產工藝沒有聯繫,間接用於產品生產的各項費用。生產部門管理人員工資、辦公費等雜費、機物料消耗、車間廠房的折舊費、輔助生產車間工人工資福利費用的分類4生產費用按計入產品成本的方法分類直接計入費用:可以分清哪種產品所耗用、可以直接計入某種產品成本的費用。間接計入費用:不能分清哪種產品所耗用、不能直接計入某種產品成本,而必須按照一定標準分配計入有關的各種產品成本的費用與生產的產品品種數量有關費用的分類5生產費用按其與產品產量的關係分類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工業企業產品成本費用核算的帳戶設置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按成本核算對象設置(與成本計算方法有關)三級科目輔助生產成本按生產車間或產品勞務設置三級、四級科目也可直接把基本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設為總賬科目製造費用按生產部門設二級科目按費用專案設置三級科目其他核算科目期間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過渡性科目:廢品損失、停工損失成本核算程式第一步:設置帳戶第二步:歸集生產費用,記入相關科目(第三章)第三步:輔助生產成本分配(第四章)第四步:製造費用分配(第五章)第五步:廢品損失、停工損失計算(第六章)第六步: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間分配(第七章)成本核算程式和成本費用相關帳戶1第二步:歸集生產費用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X產品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XX車間製造費用——XX車間(一般是生產車間)期間費用科目貸:相關的耗費(原材料、應付職工薪酬、累計折舊、銀行存款、低值易耗品、應付利息等)成本核算程式和成本費用相關帳戶2第三步:輔助生產成本分配分配給耗用的產品和部門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X產品製造費用——XX車間期間費用科目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XX車間結平,期末無餘額製造費用分配在輔助生產成本分配之後進行成本核算程式和成本費用相關帳戶3第四步:製造費用分配分配給產品來自於第二步各項耗費第三步輔助生產成本分配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A產品
——B產品等貸:製造費用——XX車間結平,期末無餘額成本核算程式和成本費用相關帳戶4第五步: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的計算廢品損失的計算停工損失的計算成本核算程式和成本費用相關帳戶5第六步: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間分配對“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X產品”的分配來自於期初在產品成本期初餘額(上一期分配給在產品的成本)(★)本期生產費用第二步各項耗費第三步輔助生產成本分配第四步製造費用分配第五步廢品損失、停工損失期初在產品成本+本期生產費用
=期末在產品成本+完工產品成本借:庫存商品——X產品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X產品金額:分配給完工成品的成本“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X產品”期末餘額分配給在產品的成本習題在企業已設置了“基本生產成本”總帳科目的情況下,不能再設置的總帳科目是()。
A.輔助生產成本B.生產成本
C.製造費用D.廢品損失下列各項中屬於間接生產費用的是()。
A.生產工人工資B.機器設備耗用電費
C.機器設備折舊費用D.車間廠房折舊費用為正確計算產品的生產成本,對於本期生產經營管理費用,應劃清()之間的界限。
A.生產費用和製造費用B.財務費用和管理費用
C.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D.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下列各項中,屬於直接計入費用的有()。
A.幾種產品負擔的製造費用
B.兩種產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費用
C.只生產一種產品的生產工人工資
D.只生產一種產品的車間照明用電費直接生產費用都能直接計入產品成本。(
)間接生產費用是指需要分配計入產品成本的生產費用。()在成本核算中,應該正確劃分完工產品與在產品的費用界限,防止任意提高或降低月末在產品費用,人為調節完工產品的成本。()計算題某生產車間本月在乙產品生產過程中發現不可修復廢品10件,按所耗定額費用計算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單件原材料費用定額為68元;已完成的定額工時共計140小時,每小時的費用定額為:燃料和動力1.5元,工資和福利費1.9元,製造費用1.10元。不可修復廢品的殘料作價120元以輔助材料入庫;應由過失人賠款80元。廢品淨損失由當月同種合格產品成本負擔。要求:(1)編制不可修復廢品損失計算表;(2)編制結轉不可修復廢品的定額成本、殘料入庫、過失人賠款和結轉廢品淨損失的會計分錄。(1)原材料:68×10=680(元)燃料及動力:140×1.5=210(元)
直接人工:140×1.9=266(元)製造費用:140×1.1=154(元)不可修復廢品成本=1310(元)(2)不可修復廢品淨損失=1310-120-80=1110(元)材料費用的核算材料發出的原始憑證經過審核的領料單限額領料制度(限額領料單):限額外的審批退料單下月不用的:真退料下月繼續使用的:假退料,同時填本月的退料單和下月領料單,材料並不退回倉庫月末帳面無餘料7月限額領料5000公斤,實際領料4500公斤,填制限額領料單4500公斤。月末餘料100公斤,同時填制:7月退料單100公斤7月限額領料單4500公斤,退料單100公斤,因此,7月實際用料4400公斤8月領料單100公斤假定8月領料限額6000公斤,那麼,限額剩餘5900公斤材料盤存制度永續盤存制期末結存數量=期初結存數量+本期收入數量-本期發出數量定期盤存制材料發出數量=期初結存數量+本期收入數量-期末結存數量材料發出的核算:實際成本、計畫成本實際成本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後進先出法我國準則規定:前四種方法材料發出採用實際成本計價時,哪種方法下,全月發出材料的單位成本相等,並等於月末庫存材料的單位成本某工業企業2012年5月1日A材料期初結存1000件,每件進價15元。5月A材料購進和發出情況如下:(1)5月2日,購入500件,每件進價16元(2)5月8日,發出900件,每件發出價格為25元(3)5月14日,購入800件,每件進價17元(4)5月23日,發出1100件,每件發出價格為25元幾種方法的發出材料成本比較先進先出法900×15=13500100×15+500×16+500×17=18000,合計31500後進先出法500×16+400×15=14000800×17+300×15=18100,合計32100加權平均法2000×【(1000×15+500×16+800×17)/(1000+500+800)】=2000×【36600/2300】=2000×15.91=31820移動平均法900×【(1000×15+500×16)/(1000+500)】=900×15.33=137971100×【(600×15.33+800×17)/(600+800)】=1100×16.28=17908合計31705計畫成本購入材料時借:材料採購(實際採購成本)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等材料入庫時借:原材料貸:材料採購(計畫成本)借:材料成本差異貸:材料採購(實際採購成本與計畫成本差額)材料領用時(計畫成本法簡化核算的地方)借:成本費用相關科目貸:原材料(計畫成本)月末結轉本月發出材料的成本差異按計畫成本比例分配或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進行分配借:成本費用相關科目貸:材料成本差異材料費用的分配幾種產品共同耗用同一種或多種原材料常用的分配方法(三種)定額比例法定額消耗量比例法定額費用比例法在幾種產品共同耗用同一種原材料時,上述兩種方法類似定額費用比例法某企業生產甲、乙兩種產品,共同領用A、B兩種主要材料,共計37620元。本月投產甲產品150件,乙產品120件。甲產品材料消耗定額:A材料6千克,B材料8千克;乙產品材料消耗定額:A材料9千克,B材料5千克。A材料單價10元,B材料單價8元。可以按定額消耗量比例法,那要分別計算甲乙兩種產品分配A材料、甲乙兩種產品分配B材料(兩次分配)定額費用比例法:一次分配分配結果與兩次分配下的不同(1)甲、乙產品材料定額費用甲產品:A材料定額費用=150×6×10=9000(元)
B材料定額費用=150×8×8=9600(元)甲產品材料定額費用合計18600(元)乙產品:A材料定額費用=120×9×10=10800(元)
B材料定額費用=120×5×8=4800(元)乙產品材料定額費用合計15600(元)(2)材料費用分配率材料費用分配率=37620/(18600+15600)=1.1(3)甲、乙產品應分配材料實際費用甲產品:18600×1.1=20460(元)乙產品:15600×1.1=17160(元)關於原材料的“本月投產量”:本月消耗的材料用於生產多少件產品某企業生產甲、乙兩種產品,共同領用A材料,共計7840公斤。甲、乙產品A材料消耗定額分別為5公斤和6公斤本月甲產品月初在產品50件,月末完工產品950件,月末在產品100件,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性投入本月乙產品月初在產品200件,投料程度50%月末完工產品550件,月末在產品100件,投料程度50%重量(體積、產量)比例法當材料費用與產品重量(體積、產量)密切相關時標準產量比例法(係數比例法)當生產同一品種不同規格產品時選擇一種規格作為標準,計算生產一件其他規格產品相當於生產多少件標準規格產品外購動力費用的核算支付外購動力費用的核算支付一般不是每月末最後一天:實付≠實耗本月實耗=本月實付-上月付款日到月末的耗用+本月付款日到月末的耗用若日期基本固定,付款日到月末的耗用每個月都差不多,讓上面的不等式相等借:成本費用相關科目貸:銀行存款若否付款時:借:應付賬款月末:借:相關科目貸:銀行存款(實付)
貸:應付賬款(實耗)應付賬款期末有借方或貸方餘額分配外購動力費用的核算在有計量儀器記錄的情況下,直接根據儀器所示的耗用數量和單價計算;在沒有計量儀器的情況下,要按照一定的標準在各種產品之間進行分配。一般無需在車間、部門間分配,可以直接計算,只需在產品間分配分配標準生產工時比例、機器功率時速比例、定額消耗量比例工資及福利費用要素的核算工資總額的構成:統計上的概念《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P69)二者是不同的概念工資費用的原始記錄考勤記錄(計時工資)產量記錄(計件工資)工廢的不計入,料廢計入其他記錄停工單、廢品通知單工資的計算計時工資減法應付月計時工資=月標準工資-缺勤事假天數×日工資率-缺勤病假天數×日工資率×扣款率加法應付月計時工資=實際出勤天數×日工資率+缺勤病假天數×日工資率×
(1-扣款率)日工資率的計算每月固定按30天計算:不考慮節假日全年平均(考慮節假日):月標準工資÷20.83日以上兩種方法按出勤或缺勤算結果不一樣,因為出勤+缺勤≠30或20.83天按月實際制度日數計算:考慮節假日最準確,無論按出勤還是缺勤算都一樣計件工資個人計件工資的計算應付計件工資
=[∑(合格品數量+料廢數量)×計件單價]計件單價=工時定額×小時工資率工時定額依加工中的技術要求確定應付計件工資
=[∑(合格品數量+料廢數量)×工時定額]×小時工資率集體計件工資的計算第一步:計算集體計件工資(同個人計件工資計算)第二步:在集體中分配給個人按計時工資分配獎金、津貼、補貼、加班工資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按國家和企業規定支付標準支付工資結算和支付的核算應付工資與實發工資工資結算單、工資結算匯總表會計科目:應付職工薪酬(應付工資+代發款項+公司代繳保險公積金等)借:應付職工薪酬(實發工資=應付工資+代發款項-代扣款項)貸:現金/銀行存款借:應付職工薪酬(代扣款項+公司代繳保險公積金等)貸:銀行存款/其他應付款職工薪酬分配的核算職工薪酬分配的核算“基本生產成本——X產品——工資及福利”基本生產車間生產工人的工資費用計件工資:直接記入計時工資:生產多種產品,按產品工時比例分配實際工時、定額工時獎金、津貼、補貼等:按直接記入工資比例分配基本生產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費用“製造費用——XX車間/部門——工資”輔助生產車間人員的工資費用“輔助生產成本——XX車間——工資及福利”行政管理部門、銷售部門、研發人員工資費用福利費、保險費、公積金、工會經費等按受益對象記入生產車間生產多種產品的:按生產工人工資比例分配低值易耗品的核算低值易耗品不能作固定資產核算的用具物品、周轉使用的包裝容器會計科目“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或直接設“低值易耗品”攤銷方法(三種)一次攤銷法:領用時一次全部計入成本分期攤銷法:領用時轉入“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五五攤銷法:領用時攤銷50%,報廢時攤銷50%應設“在庫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攤銷”二級或三級科目領用:借:在用,貸:在庫;借:相關成本費用,貸:攤銷報廢:借:相關成本費用,貸:攤銷註銷:借:攤銷,貸:在用殘料入庫:沖減相關成本費用借:原材料,貸:相關成本費用包裝物的核算用於生產過程包裝產品的包裝物,作為產品組成部分,記入“基本生產成本”等總賬科目。用於銷售過程隨同產品出售不單獨計價的包裝物,屬於產品銷售費用,記入“銷售費用”科目。用於銷售過程隨同產品出售單獨計價的包裝物,屬於其他經營業務費用,記入“其他業務成本”科目。用於出租出借的包裝物“其他業務支出”(出租)、“銷售費用”(出借)攤銷方法一次轉銷法、五五攤銷法、淨值攤銷法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均屬於周轉材料《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應用指南)》企業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應當採用一次轉銷法或五五攤銷法進行攤銷企業(建造承包商)的鋼範本、木範本、腳手架和其他周轉材料,可以採用一次轉銷法、五五攤銷法或者分次攤銷進行攤銷折舊費用的核算計提折舊的範圍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餘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折舊費用的分配按照固定資產的使用車間、部門進行匯總,然後與生產單位、部門的其他費用一起分配計入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利息費用的核算利息費用:“財務費用”按月預提“應付利息”、季末結算三個月都預提,季末差額調整前兩個月預提,第三個月按全季結算金額減前兩個月的預提金額直接記入“財務費用”季末按結算金額直接記入“財務費用”存款利息收入:貸“財務費用”稅金的核算特指應記入“管理費用”的各項稅金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預提:“應交稅費”印花稅直接繳納:購買印花稅票其他費用的核算修理費、差旅費、郵電費、保險費、勞動保護費、運輸費、辦公費、水電費、技術轉讓費、業務招待費等。發生時按照發生的車間、部門、用途,分別借記“製造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固定資產大修費用和日常修理費用在發生時記入當期“管理費用”,不得預提或待攤某工人本月加工完成的甲產品數量為100件,其中合格品為95件,料廢產品為2件,由本人過失造成的工廢產品為3件。計件單價為10元/件。據此計算的該工人本月計件工資為()元。
A.950
B.970
C.980D.1000某生產車間採用五五攤銷法進行低值易耗品攤銷的核算。該生產車間4月份領用低值易耗品的實際成本為10000元;報廢低值易耗品的實際成本為4000元,殘料計價100元。4月份應計入製造費用的低值易耗品攤銷價值為()元。
A.1900
B.3900
C.4900
D.6900下列各項費用中,不能直接借記“基本生產成本”科目的是()。
A.車間生產工人福利費B.車間生產工人工資
C.車間管理人員工資
D.構成產品實體的原料費用為了簡化外購動力費的核算工作,在支付外購動力費款項時,通常借記()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A.生產成本B.製造費用
C.管理費用D.應付賬款輔助生產的含義輔助生產是指為基本生產車間、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服務而進行的產品生產和勞務供應有時也對外銷售,但不是主要任務類別提供輔助產品的輔助生產車間屬產品生產性車間,它通常生產基本生產車間所需要的各種工具、模具、刀具、刃具、夾具等提供勞務、作業的輔助生產車間通常有:供水、供電、供汽、運輸、機修等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兩種方法不設置“製造費用——輔助生產車間”科目車間發生的所有費用直接記入“輔助生產成本”科目設置“製造費用——輔助生產車間”科目可以直接記入輔助生產產品和勞務的費用“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或“輔助生產成本”間接費用用“製造費用——輔助生產車間”歸集,再轉入“輔助生產成本”科目借方.設置“製造費用——輔助生產車間”科目車間耗用材料、生產人員工資等
借:輔助生產成本貸:原材料、應付職工薪酬等車間廠房折舊、車間管理人員工資等
借:製造費用——輔助生產車間貸:累計折舊、應付職工薪酬等月末,在輔助生產成本分配之前
借:輔助生產成本貸:製造費用——輔助生產車間來源:各項耗費記入分配:各成本計算對象、製造費用、期間費用結平,期末無餘額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代數分配法運用代數中多元一次聯立方程的原理,在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相互提供產品或勞務情況下的一種輔助生產成本費用分配方法特點分配結果最正確,但有時計算工作比較複雜適用範圍適宜在計算工作已經實現會計電算化的企業採用某企業有供水和供電兩個輔助生產車間,主要為本企業基本生產車間和行政管理部門等服務,根據“輔助生產成本”明細帳匯總的資料,供水車間本月發生費用為2065元,供電車間本月發生費用為4740元。各輔助生產車間供應產品或勞務數量詳見下表受益單位耗水(立方米)耗電(度)基本生產-丙產品10300基本生產車間205008000輔助生產車間(供電)10000輔助生產車間(供水)3000行政管理部門80001200專設銷售機構2800500合計4130023000承上例聯立方程供水車間:2065+3000X=41300Y供電車間:4740+10000Y=23000XX=0.234供電車間(元/度)Y=0.067供水車間(元/立方米)借:製造費用1373.50(20500×0.067)管理費用535.90
銷售費用187.60(2800×0.067)輔助生產成本—供電670(10000×0.067)貸:輔助生產成本—供水2767(702+2065)借:基本生產成本-丙產品2410.20(10300×0.234)製造費用1872(8000×0.234)管理費用236.80
銷售費用117(500×0.234)輔助生產成本—供水702(3000×0.234)貸:輔助生產成本—供電5410(670+4740)每個輔助生產車間分配出去的費用(貸計)=自身產生的費用+從其他輔助生產車間分配來的費用供電車間670+4740=5410供水車間702+2065=2767差額記入“管理費用”輔助車間供電供水受益對象基本生產車間丙產品基本生產車間行政管理機構專設銷售機構供電—√√√√√供水√——√√√直接分配法不考慮各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相互提供產品和勞務的情況各輔助生產車間發生的費用,直接分配給除輔助生產車間以外的各受益產品、單位計算“供應輔助生產車間以外單位的產品/勞務數量”作為分配基礎適用範圍在輔助生產內部相互提供產品或勞務不多,不進行費用的交互分配對輔助生產成本和產品製造成本影響不大的情況下採用。輔助車間供電供水受益對象基本生產車間丙產品基本生產車間行政管理機構專設銷售機構供電——√√√√供水———√√√專案供水車間供電車間合計待分配輔助生產費用(元)206547406805供應輔助生產以外的勞務數量31300立方米20000度——單位成本(分配率)0.0660.237——基本生產——丙產品耗用數量10300——分配金額2441.102441.10基本生產車間耗用數量205008000——分配金額135318963249行政管理部門耗用數量80001200——分配數量528284.40812.40專設銷售機構耗用數量2800500——分配金額184118.50302.50合計206547406805根據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編制會計分錄:借:基本生產成本-丙產品2441.10
製造費用3249
管理費用812.40
銷售費用302.50
貸:輔助生產成本—供水2065—供電4740
順序分配法各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的費用分配是按照受益多少的順序依次排列,受益少的排在前,先將費用分配出去,收益多的排在後面,後將費用分配出去按輔助生產全部產品和勞務數量計算各輔助生產車間的受益金額單價(分配率)=自身產生的費用÷總產量(總勞務數量)粗略計算,分子分母不匹配受益金額少的輔助生產車間提供的產品和勞務先分配給其他輔助生產車間以及基本生產車間和相關部門單價(分配率)=自身產生的費用÷總產量(總勞務數量)自身不接受其他輔助生產車間分配的金額後分配的輔助生產車間(受益金額多的)的生產費用要加上分配來的輔助生產成本,並計算“供應已進行分配的輔助生產車間以外單位的產品/勞務數量”作為分配基礎適用範圍在各輔助生產車間或部門之間相互受益程度有明顯順序的情況下採用承上例供水車間應負擔的電費
=3000×(4740÷23000)=618供電車間應負擔的水費
=10000×(2065÷41300)=500供電車間受益少,先分配分配率=4740÷23000=0.206供水車間應負擔的電費=3000×0.206=618供水車間受益多,後分配分配率=(2065+618)÷(41300-10000)=0.086加上分配來的電費,但水費不分配給供電車間供水車間分配了電費,而供電車間沒有分配水費輔助車間供電供水受益對象基本生產車間丙產品基本生產車間行政管理機構專設銷售機構供電—√√√√√供水———√√√交互分配法兩次分配內部交互分配按輔助生產全部產品和勞務數量計算各輔助生產車間的分配金額(同順序分配法下的受益金額)對外分配某輔助生產車間對外待分配費用=自身生產費用+內部分配來的輔助生產成本-內部分配已分配給其他輔助生產車間的費用分配基礎=供應輔助生產車間以外單位的產品/勞務數量特點進行兩次分配,提高了分配結果的正確性,但增加了計算工作量分配給其他輔助生產車間的分配率≠對外分配的分配率承上例內部分配供水車間應負擔的電費
=3000×(4740÷23000)=618供電車間應負擔的水費
=10000×(2065÷41300)=500借: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618
貸:輔助生產成本——供電車間618借:輔助生產成本——供電車間500
貸: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500對外分配供電車間對外待分配費用=4740+500-618=4622分配率=4622÷(23000-3000)=0.2311供水車間對外待分配費用=2065+618-500=2183分配率=4622÷(41300-10000)=0.070輔助車間供電供水受益對象基本生產車間丙產品基本生產車間行政管理機構專設銷售機構供電—√√√√√供水√——√√√計畫成本分配法輔助生產車間生產的產品或勞務,按照計畫單位成本計算、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的方法。成本差異=該輔助生產車間發生的實際生產費用
+按計畫成本從其他輔助生產車間分配入的費用
-按計畫成本分配轉出的成本從T型賬理解兩種處理方法再分配給輔助生產以外的各受益對象直接記入“管理費用”特點:能夠簡化和加速了分配的計算工作,便於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單位的經濟責任,還能夠反映輔助生產車間產品或勞務的實際成本脫離計畫成本的差異。適用範圍:採用該種分配方法,輔助生產產品或勞務的計畫單位成本必須比較正確。承上例,補充:供水車間計畫成本0.05元/立方米,供電車間計畫成本0.21元/度專案供水車間供電車間合計計畫成本(分配率)0.050.21——基本生產——丙產品耗用數量10300——分配金額21632163基本生產車間耗用數量205008000——分配金額102516802705供水車間耗用數量3000分配金額630630供電車間耗用數量10000分配金額500500行政管理部門耗用數量80001200——分配數量400252652專設銷售機構耗用數量2800500——分配金額140105245合計206548306895供電車間成本差異
=4740-4830+500=410供水車間成本差異
=2065-2065+630=630直接記入“管理費用”或:再分配給輔助生產以外的各受益對象供電車間成本差異再分配率=410÷(23000-3000)=0.0205供電車間成本差異再分配率=630÷(41300-10000)=0.020輔助車間供電供水受益對象基本生產車間丙產品基本生產車間行政管理機構專設銷售機構供電—√√√√√供水√——√√√在輔助生產車間、部門之間相互提供勞務,採用交互分配法時,交互分配前輔助生產車間的待分配費用總額等於交互後對外分配的待分配費用總額。()輔助生產費用按直接分配法分配最簡單;按代數分配法分配最正確;按計畫成本法分配可簡化計算工作並能分清經濟責任。()製造費用的內容製造費用是指工業企業各生產單位為組織和管理生產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間接用於產品生產的費用(大部分)車間用於組織和管理生產的費用在行政管理部門發生的設計製圖費和試驗檢驗費等本章討論的製造費用僅指基本生產車間的製造費用,不包括輔助生產車間的製造費用製造費用的歸集按車間設二級科目按費用專案三級科目來源直接記入製造費用的各項耗費輔助生產費用分配來的分配各個成本計算對象,如產品結平,期末無餘額(除了計畫分配率法)製造費用的分配生產工人工時比例分配法按照某車間各種產品所用生產工人工時的比例分配如果產品的工時定額比較準確,也可以按定額工時的比例分配特點是較為常用的一種分配方法,能將勞動生產率的高低與產品負擔費用的多少聯繫起來,分配結果比較合理必須正確組織好產品生產工時的記錄和核算等基礎工作,以保證生產工時的正確、可靠某企業在生產甲、乙、丙三種產品時,發生製造費用5600元。根據資料統計提供的生產工時:甲產品生產工時2000小時;乙產品生產工時1400小時;丙產品生產工時3000小時。
要求:(1)按生產工時比例分配製造費用。(2)編制結轉制造費用的會計分錄(列示明細科目)。
答案:製造費用分配率=5600/(2000+1400+3000)=0.875
甲產品應分配的製造費用=2000×0.875=1750(元)
乙產品應分配的製造費用=1400×0.875=1225(元)
丙產品應分配的製造費用=3000×0.875=2625(元)
(2)會計分錄:
借: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1750
——乙產品1225
——丙產品2625
貸:製造費用5600生產工人工資比例分配法又稱生產工資比例法,按照某車間各種產品的生產工人工資的比例分配特點核算工作簡便適用情況適用於各種產品生產機械化的程度大致相同情況機械化程度高,工資低,分配的製造費用低,但製造費用應當高若生產工人工資是按照生產工時比例分配,那等同於按生產工時比例分配製造費用機器工時比例分配法按各種產品所用機器設備運轉時間的比例分配適用範圍:適用於機械化程度較高的車間不同類型的機器:分類,按類確定工時係數,用工時係數折算標準機器工時,進行分配但有些製造費用與機械化程度關係不大,如管理生產的費用與機器設備有關的製造費用:按機器工時比例管理生產的製造費用:按生產工時比例按耗用原材料的數量或成本比例分配法以各產品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的數量或成本比例分配適用情況同一車間各種產品使用同一種類的原料及主要材料,且製造費用中大部分是由於處理原料及主要材料發生的,如材料搬運、整理按直接成本比例分配以記入各種產品的直接成本比例進行分配直接成本:原材料、燃料、動力、工人工資、福利費適用情況產品的直接成本與製造費用的發生能夠有關系各項成本的影響程度必須大體一致按產品產量比例分配法以各種產品的產量作為標準分配計算標準產量同一產品類別內不同品種或同一品種內不同規格,應當折算為標準產品後計算計畫分配率法適用於季節性生產的車間,便於進行成本分析,否則製造費用每月基本相等,但產量差異大,同樣產品因生產月份不同,分配的製造費用差異大計算公式年度計畫分配率=年度製造費用計畫總額/年度各種產品計畫產量的定額工時總額定額工時總額也可用工人定額工資費用總額等某月某產品製造費用=該月該種產品實際產量的定額工時數×年度計畫分配率廢品損失的含義由於生產原因造成的無論是生產過程發現的,還是入庫後發現的不屬於廢品損失的入庫後由於保管不善造成的—“管理費用”無需返修可以降價出售的不合格品—價格低三包企業產品售出後發現的—“管理費用”分類料廢和工廢:分清責任可修復廢品和不可修復廢品可修復廢品:技術上可修復,經濟上合算廢品損失報廢損失:不可修復廢品修復費用:可修復廢品廢品通知單廢品損失的計算不可修復廢品報廢損失=生產成本-回收殘值-賠款生產成本按所耗實際費用計算將生產費用在合格品與不可修復廢品之間分配入庫時發現廢品:合格品和廢品生產成本相同,按產品比例分配(P115例6-1)生產過程發現廢品:按實際投料和耗用工時情況分配(P118例6-2)按所耗定額費用計算(P120例6-3)∑(廢品數量×各項定額費用)可修復廢品修復費用(P121例6-4)
=返修過程中發生的實際修理費
-回收殘值
-賠款廢品損失會計科目設置(P115、118、122)設置“廢品損失”科目,在成本專案中增設“廢品損失”成本專案廢品損失——基本生產車間——X產品結平,轉入“基本生產成本”,期末無餘額直接在“基本生產成本”下設“廢品損失”明細賬基本生產成本——廢品損失——基本生產車間——X產品無需結轉不單獨核算廢品損失基本生產成本下無“廢品損失”這一明細科目為簡化核算,輔助生產車間一般不單獨設置廢品損失的會計分錄1單獨設置“廢品損失”科目(P115例6-1、P120例6-3、P121例6-4)不可修復廢品(廢品生產成本)借:廢品損失——基本生產車間——X產品貸:基本生產成本——X產品——原材料etc可修復廢品(修復費用)借:廢品損失——基本生產車間——X產品貸:原材料etc借:原材料——其他材料(殘料回收)貸:廢品損失——基本生產車間——X產品借:其他應收款(責任人賠款)貸:廢品損失——基本生產車間——X產品借:基本生產成本——X產品——廢品損失(結平)貸:廢品損失——基本生產車間——X產品廢品損失的會計分錄2直接在“基本生產成本”下設“廢品損失”明細賬(P118例6-2)不可修復廢品(廢品生產成本)借:基本生產成本——廢品損失——基本生產車間——X產品貸:基本生產成本——X產品——原材料etc可修復廢品(修復費用)借:基本生產成本——廢品損失——基本生產車間——X產品貸:原材料etc借:原材料——其他材料(殘料回收)貸:基本生產成本——廢品損失——基本生產車間——X產品借:其他應收款(責任人賠款)貸:基本生產成本——廢品損失——基本生產車間——X產品P115例6-1用第二種科目設置方法核算借:基——廢——基本生產車間——甲6250
貸:基——甲產品——原材料2625
——工資及福利2000
——製造費用1625借:原材料——其他材料200
貸:基——廢——基本生產車間——甲200借:其他應收款250
貸:基——廢——基本生產車間——甲250
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原材料工制廢合計小計1050008000065000250000生產成本轉出-2625-2000-162562500殘料-200-200賠款-250-250合計10237578000633755800249550廢品損失的會計分錄3不單獨核算廢品損失(P122例6-5,資料同P115例6-1
,明細賬可比較)可修復廢品(修復費用)借:基本生產成本——X產品——原材料etc
貸:原材料etc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不轉出借:原材料——其他材料(殘料回收)貸:基本生產成本——X產品借:其他應收款(責任人賠款)貸:基本生產成本——X產品三種核算方法結果的比較三種方法計算出來的總成本相等發現廢品前的總成本-回收殘料價值-賠款+可修復廢品的返修費用第一種方法(1)和第二種方法(2)均獨立核算廢品損失,即產品成本中包含一個獨立成本項“廢品損失”第三種方法(3)不獨立核算廢品損失,產品成本中雖然包含廢品損失,但散落在原材料、工資、製造費用等項中具體成本專案金額不同,反映的內容不同對於不可修復廢品:(1)(2)中原材料、人工、製造費用等專案反映的是合格品的成本,廢品損失另外反映對於可修復廢品:(1)(2)中原材料、人工、製造費用等專案反映的是合格品的成本以及可修復廢品修復前的成本(3)中原材料、人工、製造費用等專案反映的是全部產品(包括不可修復廢品成本、可修復廢品修復費用)的成本停工損失的含義停工損失:基本生產車間或車間內某個班組由於停電、待料、機器設備發生故障或大修理、發生非常災害和計畫減產而停工期間發生的費用不計入停工損失的季節性生產企業停工期間的費用—記入“製造費用”,由開工期的生產成本負擔—製造費用分配的“計畫分配率法”停工不滿一個工作日的,不計算停工損失分類由自然災害造成的—”營業外支出”其他——記入產品成本停工損失的核算(1)單獨設置“停工損失”科目停工損失——基本生產車間損失發生時:貸記“製造費用”、“應付職工薪酬”等查明原因自然災害原因的:轉入”營業外支出”責任人賠款:轉入“其他應收款”其他:若車間生產多種產品,分配計入各產品成本結平,轉入“基本生產成本”期末無餘額停工損失的核算(2)不單獨設置“停工損失”科目直接記入“製造費用”、
”營業外支出”兩種方法下的比較同廢品損失停工損失的會計分錄1單獨設置“停工損失”科目借:製造費用貸:累計折舊etc借:停工損失——基本生產車間貸:應付職工薪酬製造費用借:營業外支出其他應收款基本生產成本——X產品(停工損失)
——Y產品(停工損失)
貸:停工損失——基本生產車間停工損失的會計分錄2不單獨設置“停工損失”科目非自然災害造成的借:製造費用貸:累計折舊etc借:製造費用貸:應付職工薪酬自然災害造成的借:營業外支出貸:累計折舊etc
應付職工薪酬為簡化核算,有關三包範圍內的廢品損失,發生時可直接計入“管理費用”科目。()可修復廢品是指在技術上、工藝上可以修復的廢品,不可修復廢品則反之。()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應當按廢品所耗實際費用計算。()某種產品發生不可修復廢品時,如果廢料不予回收,將會使該種產品的()。
A.總成本降低,單位成本增加
B.總成本不變,單位成本增加
C.總成本增加,單位成本增加
D.總成本與單位成本均不變在產品概述在產品廣義:不能作為商品銷售的產品狹義:對於某車間或某步驟尚未完工的產品(√)在產品收發結存手續核算資料和實際盤點資料核算資料:在產品收發結存賬(在產品台賬)在產品清查定期或不定期輪流清查、月末結賬前都應清查在產品盤盈盤虧報告表在產品清查的賬務處理盤盈:沖減“管理費用”借:基本生產成本貸: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貸:管理費用盤虧和毀損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貸:基本生產成本借:原材料——其他材料(殘料入庫)貸: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借:其他應收款(責任人賠款)營業外支出(意外災害造成)
管理費用(管理不善造成或淨損失轉銷)貸: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月初在產品數量+本月投產數量
=本月完工產成品數量+月末在產品數量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生產費用
=本月完工產成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成本本月完工產成品成本
=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生產費用-月末在產品成本分配方法的選擇標準企業應該根據如下一些條件選擇既合理又簡便的分配方法:在產品數量的多少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的大小各項費用比重的大小定額管理基礎的好壞等會計分錄將本月完工產成品成本轉入“庫存商品”借:庫存商品——X產品貸:基本生產成本——X產品本月在產品成本繼續留在“基本生產成本”科目內,形成借方餘額分配方法在產品不計算成本法在產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計價法在產品按所耗原材料費用計價法約當產量比例法在產品按完工產品成本計價法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定額比例法
在產品不計算成本法完全不考慮在產品,無需分配假定月末在產品成本為零,即月初在產品成本也為零本月完工產成品成本=本月生產費用“基本生產成本”科目無月初月末餘額適用情況各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小,數量上也差不多,算不算在產品成本對於完工產品成本的影響很小在產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計價法各月末(月初、月末)在產品的成本固定不變,無需分配本月完工產成品成本=本月生產費用“基本生產成本”科目月初月末餘額相等年終時,應盤點確定在產品實際數量確定下一年的在產品固定成本適用情況在產品數量雖大,但各月之間在產品數量變動不大,月初、月末在產品成本的差額不大在產品數量較少在產品按所耗原材料費用計價法月末在產品只計算耗用的原材料費用本月完工產成品成本=月初在產品材料成本+本月生產費用-月末在產品材料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月初月末餘額中僅有“原材料”費用適用情況適用於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大,在產品數量變化也較大,同時僅原材料費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較大的產品,各月初和月末在產品的其他成本基本上可以相互抵消
分配只分配原材料費用根據原材料投入情況分配如原材料一次投入的,在產品與完工產品耗用原材料費用相等,按照在產品與完工產品的數量分配若非,參照約當產量比例法進行分配約當產量比例法約當產量:將月末在產品數量按照投料程度或完工程度折算為相當於完工產品的產量原材料約當產量其他費用約當產量適用情況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大,各月末在產品數量波動也較大,且產品成本中各成本專案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大的情況
分配某項費用分配率=該項費用總額/(完工產品產量+在產品約當產量)完工產品該項費用=完工產品數量×費用分配率在產品該項費用=在產品約當產量×費用分配率=費用總額-完工產品費用原材料約當產量的計算原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在產品的數量=約當產量每道工序開始時一次性投入按每一工序的原材料消耗定額來計算陸續投入假定在產品均勻分佈在加工生產線上,平均每一件在產品在本工序的投料程度均可按50%計算其他費用的約當產量按照各工序在產品的累計工時定額占完工產品工時定額的比例計算類似原材料陸續投入在產品按完工產品成本計價法
將在產品視同完工產品分配費用在產品的數量=約當產量適用情況月末在產品已經接近完工,或者產品已經加工完畢,但尚未驗收或包裝入庫的產品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
月末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算,無需考慮實際成本的分配先計算在產品成本,再計算完工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成本=∑(在產品數量×各成本專案的單位費用定額)在產品數量也應是約當產量本月完工產品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生產費用-月末在產品的定額成本實際成本脫離定額的差異,全部計入完工產品成本若本月修訂定額,會帶來完工產品成本考核和分析的困難適用情況定額管理基礎較好,各項消耗定額或費用定額制定比較準確、穩定,而且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動不大的情況若產品成本中原材料費用所占比重較大,為了簡化成本計算工作,月末在產品成本也可只按定額原材料費用計算,即,將該方法與在產品按所耗原材料費用計價法結合起來使用某工業企業大量生產甲產品。月初生產線上有甲產品120件,其中第一道工序有40件,第二道工序有80件。甲產品的原材料均在每道工序開始時一次性投入,其他費用陸續發生。本月發生材料費用90000元,工資及福利費用25000元,燃料及動力費12000元,製造費用5000元,共計132000元本月末完工產品數量為甲產品1000件,在產品300件,其中第一道工序有100件,第二道工序有200件。第一道工序工時定額為4小時,材料消耗定額為2.7公斤,第二道工序工時定額為2小時,材料消耗定額為1.8公斤。材料計畫單價15元/公斤,小時工資率3元,小時燃料與動力分配率1.80元,小時製造費用分配率0.8元月初在產品定額成本在產品原材料定額成本=(40×2.7+80×(2.7+1.8))×15=7020在產品工資及福利定額成本=(4×50%×40+(4+2×50%)×80)×3=1440在產品燃料及動力定額成本=(4×50%×40+(4+2×50%)×80)×1.8=864在產品製造費用定額成本=(4×50%×40+(4+2×50%)×80)×0.8=384合計=9708月末在產品定額成本在產品原材料定額成本=(100×2.7+200×(2.7+1.8))×15=17550在產品工資及福利定額成本=(4×50%×100+(4+2×50%)×200)×3=3600在產品燃料及動力定額成本=(4×50%×100+(4+2×50%)×200)×1.8=2160在產品製造費用定額成本=(4×50%×100+(4+2×50%)×200)×0.8=960合計=24270本月完工產品成本完工產品原材料成本=7020+90000-17550=79470在產品工資及福利定額成本=1440+2500-3600=22840在產品燃料及動力定額成本=864+12000-2160=10704在產品製造費用定額成本=384+5000-960=4424合計=117438=9708+132000-24270定額比例法產品的生產費用按照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的定額消耗量或定額費用的比例分配原材料費用按照原材料定額消耗量或原材料定額費用比例分配工資及福利費、製造費用等其他各項加工費用,既可按定額費用的比例分配,也可按定額工時的比例分配,但通常是按定額工時比例分配消耗量or定額費用消耗量優點:既有費用資料又有消耗量資料,便於考核分析消耗量缺點:核算工作量大,例如原材料,要一種一種算定額費用:只有費用資料,但解決核算量大的問題適用情況定額管理基礎較好,各項消耗定額或費用定額比較準確、穩定,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動較大的產品分配結果比較正確,同時還便於將實際費用與定額費用進行比較,考核和分析定額的執行情況基本公式(消耗量)消耗量分配率=完工產品實際消耗量=完工產品定額消耗量×消耗量分配率完工產品費用=完工產品實際消耗量×原材料單價(或單位工時的工資、費用)月末在產品實際消耗量=月末在產品定額消耗量×消耗量分配率月末在產品費用=月末在產品實際消耗量×原材料單價(或單位工時的工資、費用)基本公式(定額費用)原材料費用分配率=工資(其他費用)分配率
=例子假定丙產品的單位費用定額為200元,其中,原材料費用定額100元,工資及福利費用定額為35元,製造費用單位費用定額為65元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性投入,其他費用陸續發生本月初,生產線上有在產品50件。月初在產品實際成本為7800元,其中,原材料5180元,工資及福利820元,製造費用1800元本月投產丙產品800件本月實際發生的生產費用為158000元,其中,原材料80500元,工資及福利27600元,製造費用49900元月末,完工810件,在產品40件。
基本公式的缺點月末在產品的定額要計算在產品的約當產量,當種類和工序繁多時,增加核算量簡化的倒擠方法月末在產品定額消耗量(定額費用)
=月初在產品定額消耗量(定額費用)+本月投入的定額消耗量(定額費用)-本月完工產品定額消耗量(定額費用)完工產成品定額消耗量(定額費用)
+月末在產品定額消耗量(定額費用)
=月初在產品定額消耗量(定額費用)
+本月投入的定額消耗量(定額費用)若有在產品盤盈盤虧,則計算不准確簡化方法的公式費用分配率
=定額費用下:完工產品成本=完工產品數量×單位定額×費用分配率在產品成本=月初在產品實際成本+本月投入的實際成本-本月完工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定額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什么的路上中考语文作文
-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9课《那个星期天》精美课件
- 什么的心初一语文作文
- 矿物涂料制备与性能评价考核试卷
- 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方向考核试卷
- 硅冶炼过程中的能源管理考核试卷
- 印刷业国际市场拓展策略与案例分析考核试卷
- 礼仪用品与文化传承考核试卷
- 皮手套的弹性与舒适度改进考核试卷
- 海洋生物基因资源保护考核试卷
-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4.2 做诚实的孩子 鲁人版
- 钻井基本知识
-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十大专题知识复习讲义
- 护肤夏日美白课件
- 2025年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kmeans聚类算法原理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智联招聘-202405
- 2025第二届卫生健康行业网络与数据安全技能大赛备赛试题库资料500题(含答案)
- 【MOOC】《医学心理学》(北京大学)章节期末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八年级(下)月考数学试卷(6月份)(含答案)
- 2024年度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护士招聘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