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创伤急救基本技术_第1页
院前创伤急救基本技术_第2页
院前创伤急救基本技术_第3页
院前创伤急救基本技术_第4页
院前创伤急救基本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院前创伤急救基本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和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资文明进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院前急救意识、急救技术、急救设备、运输工具和通讯设备等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并要求将娴熟的急救技术和精良的急救设备,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伤员身边并进行急救,其重要意义在于提高伤员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一、院前创伤急救要求及重要意义

技术技能准备:院前急救人员应熟练掌握快速检伤、分类、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以及特殊类型伤情的处理。

急救器材准备:伤票、纱布、绷带、三角巾、止血带、夹板、脊柱板、产式担架、真空担架等,并做到购数量,达规格,合要求。二、院前急救技术及器材准备

院前急救需有3-4人组成,是一个战斗小组,其中的医师既执行者又是本组的组织指挥者,护士负责急救护理,担架员和或司机负责提携急救器材等;到达急就现场,医师在检伤时,护士可进行测血压、脉搏、输液,担架员将车载急救器材搬运到急救现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三、院前急救人员的分工与协作

(一)判别现场环境并大声呼唤准备急救首先环视现场有否有再次伤害伤员及救护人员的危险因素,同时大声呼唤其他救护人员准备急救。(二)判断伤员意识和生命体征通过呼唤或疼痛刺激了解病人是否清醒,如呼之不应则进一步判断是否有呼吸和心跳。如伤员清醒或虽不清醒但有心跳呼吸,且伤员取于俯卧位时,应顺势检查背部伤情。四、院前检伤(三)俯卧位伤员的体位变更

对现场一位俯卧位伤员,为便于急救均应变更为仰卧位。在变更体位时防止颈脊髓继发损伤,应保持头、颈和脊柱在同一轴线上,以将俯卧位伤员向右转为仰卧位为例,其方法:见图(四)对无心跳呼吸的伤员处理

应立即按2005国际指南进行CPR。五、院前检伤程序与分类(一)检伤程序

1、医师位置医师位于伤员右侧。

2、一般检查意识通过语言、刺痛激观察病人反应,评估出意识水平(GCS评分)。瞳孔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灵敏度。顺便检查睑结膜、口唇的色泽。有无口、鼻、外耳道漏脑脊液。3、头部检查双手置于双侧额颞部,紧贴头皮向额、顶、枕进行检查。头皮局部隆起、凹陷或挫伤出血处均为外力作用点。4、颈项部检查双手自枕部向后下移检查颈项部,并向前移检查颈部两侧,检查有无肿胀、皮下气肿,静脉充盈情况,颈项部压痛提示颈部可能有损伤。5、气管位置右手自颈部移至胸骨切迹,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检查气管位置。6、锁骨检查双手分别置于伤员的左右胸锁关节,自内向外检查双侧锁骨、肩部和双侧上肢,观察上肢体有否自主活动或疼痛反映、假关节形成,冬季双上肢可分别检查。7、胸部检查首先,检查者双手拇指外展,其它四指并拢,分别贴在左右锁骨下前胸部,略施压力自上向下检查,检查有无皮下气肿、局限性压痛、浮动胸壁。然后双手分别置于腋下,检查左右侧胸部。8、腹部检查注意双季肋皮肤是否有檫挫伤,腹肌是否紧张,有否压痛反跳痛等。9、骨盆检查查看腹股沟及大腿根部有无皮下淤血,并行骨盆挤压试验。10、下肢检查观察下体有无自主活动或痛刺激有否回缩,断缩外旋畸形,触摸足背动脉搏动状况等。(二)伤情分类

1、伤情轻重分类(1)轻伤生命体征平稳,无内脏损伤,部分伤员可开展自救互救(45%)。(2)中伤有广泛软组织伤、可有开放性骨折等,一般多无生命危险,需住院治疗(35%)。(3)重伤有重要部位或脏器的损伤,伤后早期发生休克,不及时确定性救治则有生命危险,积极抢救并迅速后送(15-20%)。(4)危重伤有重要部位或脏器的严重损伤,心跳呼吸微弱,就地抢救(5-10%)。

2、伤情与颜色标记卡的佩戴(1)轻伤员佩戴绿色标记卡。(2)重伤员佩戴黄色标记卡。(3)危重伤员佩戴红色标记卡。(4)濒死或死亡伤员佩戴黑色标记卡。

指压止血;包扎止血;止血带止血。六、院前创伤止血(一)指压止血法

1、头颈部指压止血点颞浅动脉压迫点;颈总动脉压迫点;下颌动脉压迫点;锁骨下动脉压迫点。2、上肢出血腋动脉压迫点;肱动脉压迫点;尺动脉压迫点;桡动脉压迫点;指动脉压迫点。解剖与压迫方法:腕关节后一横指屈指肌腱两侧压迫尺、桡动脉。(3)桡动脉压迫点肩部出血锁骨下动脉压迫点

锁骨下动脉上肢出血腋动脉压迫点

3、下肢出血股动脉压迫点;膕动脉压迫点;足背动脉压迫点。

(二)止血带止血法

1、充气止血带止血:股动脉、肱动脉出血时,是在伤口近心端放置充气止血带,对气囊进行冲气控制出血。

2、橡胶止血带止血:先在上止血带部位用棉垫、纱布、衣物、毛巾等物作为衬垫后再上止血带。

4、注意事项:(1)止血带的位置应尽量靠近伤口,不必强调“标准位置”;(2)标记上止血带的时间,一般不超过4小;(3)气囊止血带的压力,上肢:收缩压+50㎜

Hg,下肢:收缩压+80㎜Hg。(4)在松解止血带之前,先补充有效血容量,准备好止血器材,然后松开止血带,如仍有出血,改用钳夹或结扎止血。(三)加压包扎止血法(四)屈曲肢体加垫止血法(五)填塞止血法(六)结扎法采用止血钳夹住出血的血管残端,丝线结扎。③肘动脉压迫点:解剖与压迫方法:前臂微屈,于折沟中内侧触及动脉搏动处施压。解剖与压迫方法:用右手母、食指压迫出血手指的两侧。(5)指动脉压迫点5、下肢出血

根据出血部位,选择压迫股动脉、膕动脉或足背动脉止血。解剖与压迫方法:在髂前上嵴与耻骨联合的连线中点比较表浅,可用拇指向耻骨上支压迫股动脉止血。(1)股动脉压迫点解剖与压迫方法:在收肌腱裂孔处续于股动脉,于膕窝正中下行。止血时在膕窝正中施压。

(2)膕动脉压迫点解剖与压迫方法:在足背后端小腿十字韧带处向下施压。(3)足背动脉压迫点

当不能使用加压包扎止血或加压包扎止血无效时,可使用充气止血带止血或橡胶止血带止血。

1、充气止血带止血法;

2、橡胶止血带止血法。(二)止血带止血法

注意事项:(1)上肢止血带的位置应靠近伤口,不必强调“标准位置”。(2)标记上止血带的时间,一般不超过4小时,尽快后送。(3)气囊止血带的压力,上肢:收缩压+50㎜Hg,下肢:收缩压+80㎜Hg。(4)在松解止血带之前,要先输液或输血,补充有效血容量;准备好止血器材,然后松开止血带,如仍有出血,改用止血钳夹出血血管,结扎止血。

体表及四肢伤较浅部位出血,大多可用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来止血;如用急救包压迫创口包扎止血效果不满意,可加敷料再用绷带或叠成的带状三角巾加压包扎,但包扎的压力要均匀,包扎的范围应较大,同时抬高患肢才能避免因静脉回流受阻而增加出血的现象。一般中小动脉和静脉损伤均可用此法控制出血。(三)加压包扎止血法特殊部位------颈部出血包扎发

多用于肘或膝关节以下部位的出血,但要在无骨关节损伤时可以使用。如前臂大出血,在肘窝处垫以棉垫卷或绷带卷,将肘关节尽力屈曲,借衬垫物压住动脉,用绷带或叠成带状的三角巾固定于屈肘姿式。(四)屈曲肢体加垫止血法

用无菌敷料或无菌绷带卷自伤道内深部填起,填满压紧,外加大型敷料加压包扎。(五)填塞止血法

采用止血钳夹住出血的血管残端,丝线结扎。此法效果可靠,还可以避免损伤伴行的神经。(六)结扎止血法七、院前创伤包扎止血;止痛;密封开放伤;保护创面免受再污染等。(一)包扎的目的

有制式的三角巾急救包、四头带和绷带,这些材料都是预先用橡皮布包好、消毒压缩,每包中还有纱布垫大小各一块,其中三角巾可有很多的用途。包装三角巾的橡皮布内面是无菌的,可展开盖在敷料的外面以防雨水污染,在胸壁有穿透伤时,可以加强密封效果。(二)包扎材料有关三角巾三角巾打结方法

有关四头带(一)头部包扎1、展开式头部包扎法

2、头部风帽式包扎法3、头部面具式包扎法4、胸(背)部伤的包扎5、腹部及臀部伤的包扎6、四肢伤的包扎(1)上肢的悬吊包扎法(2)肩部伤的包扎法(3)手部伤的包扎法(4)足部伤的包扎法与手部相似(5)残肢包扎法:多采用风帽式包扎。将残肢套入风帽式三角巾中,拉紧左右两底角,于残肢近侧交叉绕肢体后打结。

适用于头、下颌、眼、膝、肘、小腿及手部较小伤口的包扎、压迫止血作用较好。(二)三角巾折迭式包扎法四肢伤的包扎法(1)肩部伤包扎法

三角巾包扎四头带包扎绷带包扎胸部四头带的包扎法

三角巾包扎四头带包扎绷带包扎

左手拿绷带的一端并将其展开,右手握住绷带卷。应由远端向近端包扎,用力要均匀,不可一圈松一圈紧。第二圈应压住第一圈的1/3-1/2。包扎完毕应再在同一平面环绕2-3圈,然后将绷带末端剪开或撕开成两股,交叉环绕肢体一圈打结,也可不将绷带末端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