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国际民事诉讼_第1页
第15章 国际民事诉讼_第2页
第15章 国际民事诉讼_第3页
第15章 国际民事诉讼_第4页
第15章 国际民事诉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章国际民事诉讼国际民事诉讼程序就是指一国法院审理国际民事诉讼案件和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此种诉讼行为时所应遵循的专用的特殊程序。国际民事诉讼法是指规定国际民事诉讼程序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国际民事诉讼法主要内容包括:(1)规定国际民事诉讼程序中外国当事人,包括外国自然人、外国法人、外国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民事诉讼地位的法律规范;(2)规定国际民商事案件中法院管辖权的法律规范;(3)规定国际民事诉讼程序有关诉讼和非诉讼文书的域外送达,有关域外取证,有关国际民事诉讼期间,以及有关法院判决在相关国家的相互承认与执行的法律规范。我国国际民事诉讼法的国内法渊源主要有:1991年通过,2007年修订《民事诉讼法》第四编第235-267条1999年《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

执行性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1992年《关于适用<民诉法>若干问题的意见》2001年《关于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围的若干规定》1986年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司法部《关于我国和外国法院通过外交途径相互委托送达法律文书若干问题的通知》1987年《关于执行我国加入的<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的通知》1988年《关于执行中外司法协助约定的通知》我国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1965年《关于向国外送达民事或商事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公约》(1991年)1970年《民商事件国外调取证据的公约》(1997年)与40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司法协助条约第一节外国人民事诉讼地位第四节国家间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第三节司法协助第二节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目录第一节外国人民事诉讼地位外国人的民事诉讼地位是指根据内国法或国际条约的规定,外国人在内国境内享有什么样的民事诉讼权利,承担什么样的民事诉讼义务,并能在多大程度上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民事诉讼权利和承担民事诉讼义务的实际状况。

一、外国民事诉讼地位中的国民待遇二、外国人的民事诉讼能力三、诉讼费用担保制度四、诉讼代理制度第一节外国人民事诉讼地位一、外国人民事诉讼地位的国民待遇在国际民事诉讼法领域,国民待遇原则是指一国赋予在本国境内的外国人享有和本国公民同等的民事诉讼权利。

为了保证本国国民在国外也能得到所在国的国民待遇,各国的民事诉讼立法一般都在赋予在内国的外国人享有国民待遇的同时,也规定要以对等或互惠为条件。对于此种互惠或对等,现今各国一般是采取推定原则。

外国自然人、外国法人和其他组织,难民和无国籍人如果对方国家无相反的法律规定或相反的司法实践,即推定其对本国在该国的国民在民事诉讼地位上是享受平等待遇的;而一旦证实某一外国国家对本国在该国的国民的民事诉讼地位加以限制,则根据对等原则,亦有权限制对方国家的国民在本国的民事诉讼地位。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国民待遇原则。该法第5条第1款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第5条第2款规定:“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二、外国人的民事诉讼能力

外国人的诉讼权利能力,是指外国人在内国依法行使民事诉讼权利和承担民事诉讼义务的资格。外国人的诉讼权利能力所适用的准据法通常是外国人的属人法。

(一)外国人的民事诉讼权利能力外国人的民事诉讼权利能力总体上适用互惠或对等的国民待遇,但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原则上说,外国人的民事诉讼权利能力跟外国人的实体民事权利能力一样,通常是要由他们的属人法来决定的。2、凡内国根据自己的法律不赋予自己国家同类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权利,也同样可以拒绝给予外国人。3、国际社会的普遍实践还表明,即使内国从法律上对外国人的实体民事权利加以某些限制,但这些限制并不是必然同时要及于外国人的民事诉讼权利能力。二、外国人的民事诉讼能力

外国人的民事诉讼行为能力,是指外国人通过自己的行为有效地行使民事诉讼权利和承担民事诉讼义务的能力,即外国人实际参与国际民事诉讼活动的能力。外国人的民事诉讼行为能力的确定,各国一般采用了属人法兼法院地法原则。

《日本民事诉讼法》第51条规定:“外国人依据其本国法律虽然没有诉讼能力,但如依据日本法律有诉讼能力时,视为诉讼行为能力人。”(二)外国人的民事诉讼行为能力三、诉讼费用担保

诉讼费用担保,通常是指外国人或在内国未设有住所的人在内国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时,应被告的请求或依内国法律的规定,为防止原告滥用其诉讼权利,或防止其败诉后不支付诉讼费用,而由内国法院责令原告提供的担保。需要提供担保的“诉讼费用”是指案件受理费以外的其他费用,如当事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的差旅费、出庭费、鉴定费等。各国的基本作法

1.把免除诉讼费用担保的义务建立在实质性互惠的基础上。奥2.采取国籍原则。法国、比利时、荷兰、伊朗、墨西哥等。3.原告的住所。日本、挪威、美国的大部分州、以色列、泰国、以及一些中南美洲国家。4.在内国拥有可扣押的财产。巴西、英格兰、法国5.所有原告均应提供诉讼费用担保。如哥斯达黎加6.不要求原告提供诉讼费用担保,如保加利亚、埃及、秘鲁、葡萄牙等。

国际条约的有关规定:相互免除缔约国对方国民的诉讼费用担保★1928年《布斯塔曼特法典》:有益尝试

★1954年订于海牙的《民事诉讼程序公约》★1980年订于海牙的《国际司法救助公约》

1980年订于海牙的《国际司法救助公约》第14条重复了《民事诉讼程序公约》的上述内容,并明确指出也适用于缔约国的法人。

1954年订于海牙的《民事诉讼程序公约》第17条第1款和第2款规定:“对在其中一国有住所的缔约国国民在另一国法院作为原告或诉讼参加人时,不得以他们是外国人或者在境内没有住所或居所,命令他们提供任何(不管以何种名称)的担保或保证金。同一原则适用于要求原告或诉讼参加人为担保诉讼费用而缴纳的预付费用。”

中国的作法

要求外国人提供担保

实行在互惠对等条件下的国民待遇原则

四、诉讼代理制度

诉讼代理就是指诉讼代理人基于法律的规定、法院的指定或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以当事人的名义代为实施诉讼行为。

各国的基本作法

在国际民事诉讼程序中,当今各国的诉讼立法也都是允许外国籍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代为诉讼活动的。更有甚者,那些采取律师诉讼主义的国家如德国、奥地利等更是把代理诉讼作为当事人的一种诉讼义务来加以特别规定。一般都规定,外国当事人如果想要委托律师代为诉讼行为,只能委托在法院国执业律师担任诉讼代理人。不过也有些国家或地区的立法规定,在互惠前提下,符合一定条件的外国律师也可在内国执业出庭参与诉讼。领事代理

领事代理是指一个国家的领事可以根据有关国家的诉讼立法和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在其管辖范围内的驻在国法院依照职权代理派遣国国民或法人参与有关的诉讼,以保护派遣国国民或法人在驻在国的合法权益。领事代理是领事职务的一项,不需要当事人委托;领事代理具有临时性质,当当事人亲自出庭或委托代理人出庭参加诉讼时,领事代理终止。中国的有关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239条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需要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的,必须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律师。”第240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或者其他人代理诉讼,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寄交或者托交的授权委托书,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后,才具有效力”。外国籍当事人既可以亲自出庭进行诉讼,也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出庭代理诉讼,并且,既可以委托律师代理,也可以委托公民代理。当然,如果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的,中国的作法跟国际社会普遍实践是一致的,即只能委托中国的律师。

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受本国公民的委托,可以以个人名义担任诉讼代理人,但在诉讼中不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

中国也是承认并采用领事代理。

案例:美国籍人爱默生来到中国某大学任教。任教期间与在该大学任教的中国女教师田某结婚。婚后,因双方性格不和等因素,爱默生向上海市某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起诉后,爱默生向法院提出,委托同在该校任教的美国籍教师或委托美国驻上海领事馆领事为诉讼代理人。问:爱默生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第二节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一、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概念和意义二、管辖权依据三、管辖权冲突四、中国有关民事诉讼管辖权的规定一、国际民事管辖权的概念和意义

国际民事管辖权是指一国法院根据本国缔结的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和国内法对特定的涉外民事案件行使审判权的资格。一、国际民事管辖权的概念和意义

正确解决国际民事管辖权意义:

1、关系到维护国家的主权。2、关系到本国公民、法人乃至国家的民事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3、是进行国际民事诉讼程序的前提。4、不但有利于诉讼当事人双方进行诉讼活动和法院的审判活动,也有利于判决的域外承认与执行。二、管辖权的依据

(一)国籍管辖(二)住所管辖(三)物之所在地管辖(四)行为地管辖(五)专属管辖(六)协议管辖(七)应诉管辖属地管辖(一)国籍管辖:人身国籍管辖(属人管辖原则):以当事人的国籍作为确定管辖权的根据。以法国为代表的拉丁法系国家多以国籍作为管辖依据。瑞士法规定:在离婚案件中,如原告是本国公民,即使其住所不在本国,也可由瑞士法院管辖。(二)住所管辖住所管辖通常情况下是以被告住所、居所、惯常居所为根据确定管辖权,简称“原告就被告原则”。德国、日本、意大利、瑞士、中国等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根据来确定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各国在实行“原告就被告”原则的同时,兼采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以作为“原告就被告”原则的例外和补充。(三)物之所在地管辖诉讼标的物和被告财产所在地法院行使管辖权,可使受案法院有效控制诉讼标的物或被告财产,便于判决的执行。(四)行为地管辖行为地管辖也称之为特殊地域管辖,由于引发国际民商事诉讼的行为或结果发生在法院地国家,因而出于方便当事人诉讼、便于收集证据以及维护法院地国公共秩序等考虑,主张由法院地国行使管辖权。1、合同案件由合同签订地或履行地国法院管辖2、侵权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法院管辖3、海事案件:船舶登记地、行为发生地、船舶扣留地、被告营业地法院管辖(五)专属管辖专属管辖权:又称排他管辖权,独占管辖权,指一国法律规定对于特定范围内的民商事案件,本国法院无条件地保留管辖权,不承认其他国家法院对这类民商事案件的管辖权。不动产的诉讼(六)协议管辖协议管辖又称约定管辖,合意管辖,是指双方当事人出于方便考虑,在不违背内国专属管辖的前提下,以协商一致方式来选择管辖法院。各国对协议管辖附加限制:1、协议管辖的范围限于与有关合同或财产权益争议2、协议管辖仅限于选择一审法院3、当事人协议选择的管辖法院须与案件有实际联系;4、一般情况下,当事人的管辖协议应是书面的或以书面形式证明(五)应诉管辖应诉管辖又称为被告无保留应诉管辖、推定管辖,是指根据国际条约或国内立法,国际民商事案件被告不抗辩法院无管辖权而出庭应诉并进行言词辩论,因而确定法院管辖权的制度。三、管辖权冲突

(一)概念和种类管辖权冲突是指在国际民事诉讼中,与涉外民事案件相关联的所有国家或者都主张管辖权或都拒绝管辖的情况。积极冲突:一事两诉或平行诉讼消极冲突:诉讼无门(二)管辖权积极冲突的解决途径1、通过缔结国际条约解决管辖冲突2、承认当事人的协议管辖3、采用一事不再理原则4、采用不方便法院原则1958年《国际有体动产买卖协议管辖公约》1961年《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管辖权和法律适用公约》1965年《收养管辖权法律适用和判决承认公约》2005年海牙《协议选择法院公约》1、通过缔结国际条约解决管辖冲突3、采用一事不再理原则一事不再理是指对于外国已经受理的相同当事人基于相同事实和相同目的的诉讼,后受理法院承认外国法院正在进行的诉讼的效力而拒绝或中止本国诉讼的制度。美国:未决诉讼原则禁诉令制度先受理法院原则1968年欧共体《关于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及判决执行的布鲁塞尔公约》第21条规定:相同当事人间就同一诉因在不同缔约国法院起诉时,首先受诉法院以外的其他法院应主动放弃管辖权,让首先受诉法院受理。不方便法院原则是指一国法院依据内国法或有关国际条约,对某一涉外民事案件享有管辖权,但因其本身审理该案非常不方便或不公平,而拒绝行使管辖权,使当事人在另一个更为方便的法院进行诉讼的制度。4、不方便法院原则(三)管辖权消极冲突的解决途径

通过国内立法或赋予法院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使法院可例外的受理一般情况下别国都不受理的案件。我国立法:《民诉》司法解释第1条(13)、(14):1、在国内结婚并定居国外华侨的离婚诉讼——如果定居国法院以离婚由缔结地法院管辖不予受理,当事人向我国法院起诉,婚姻缔结地或一方的最后住所地法院管辖。2、在国外结婚并定居国外华侨的离婚诉讼——如果定居国法院以离婚由缔结地法院管辖不予受理,当事人向我国法院起诉,由一方原住所地或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法院管辖。四、中国关于管辖权的有关规定

(一)级别管辖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一般涉外民事案件中级人民法院管辖:重大涉外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管辖争议标的额大,或者案情复杂,或者居住在国外的当事人人数众多的涉外案件。涉外海事、海商案件则由各海事法院管辖第一审,它的上诉审法院应是各海事法院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2002年3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民商事案件诉讼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由下列人民法院管辖:(1)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2)省会、自治区首府、直辖市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3)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中级人民法院;(4)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其他中级人民法院;(5)高级人民法院。上述中级人民法院的区域管辖范围由所在地的高级人民法院确定。

对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所作的第一审判决、裁定不服的,其第二审由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集中管辖本规定适用于下列案件:(1)涉外合同和侵权纠纷案件;(2)信用证纠纷案件;(3)申请撤销、承认与强制执行国际仲裁裁决的案件;(4)审查有关涉外民商事仲裁条款效力的案件;(5)申请承认和强制执行外国法院民商事判决、裁定的案件。发生在与外国接壤的边境省份的边境贸易纠纷案件,涉外房地产案件和涉外知识产权案件,不适用本规定。

涉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当事人的民商事纠纷案件的管辖,参照本规定处理。(二)普通地域管辖1、原则: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即原告就被告2、例外:原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如身份关系的诉讼——《民诉法》第23条:(1)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2)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3)对被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4)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三)特殊地域管辖《民事诉讼法》第241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诉讼,如果合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签订或者履行,或者诉讼标的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有可供扣押的财产,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有代表机构,可以由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财产所在地、侵权行为地或者代表机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1、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2、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3、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4、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5、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特殊地域管辖:《民事诉讼法》24条至33条6、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事故发生地或者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7、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损害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碰撞发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8、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人民法院管辖。9、因共同海损提起的诉讼,由船舶最先到达地、共同海损理算地或者航程终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三)特殊地域管辖:《民事诉讼法》24条至33条1、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不动产所在地在中国境内的;2、在中国的港口作业中因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3、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在中国境内的。4、因在中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中国法院管辖。(四)专属管辖《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7条规定:下列海事诉讼,由本条规定的海事法院专属管辖:(1)因沿海港口作业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海事法院管辖;(2)因船舶排放、泄漏、倾倒油类或者其他有害物质,海上生产、作业或者拆船、修船作业造成海域污染损害提起的诉讼,由污染发生地、损害结果地或者采取预防污染措施地海事法院管辖;(3)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有管辖权的海域履行的海洋勘探开发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合同履行地海事法院管辖。《民事诉讼法》第242条规定:涉外合同或者涉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用书面协议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法院管辖。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管辖的,不得违反本法关于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五)协议管辖1、明示协议:

1)涉外合同或者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

2)协议须以书面形式;

3)所选择的须是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法院;

4)选择我国法院管辖的,不得违反该法关于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2、默示承认:涉外民事诉讼的被告对中国法院的管辖不提出异议,并应诉答辩的,视为承认该中国法院为有管辖权的法院。(五)协议管辖(六)共同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06条规定,我国人民法院和外国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一方当事人向外国法院起诉,而另一方当事人向我国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可予受理。判决后,外国法院申请或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对该案件作出的判决、裁定的,不予准许;但双方共同参加或者参加签订的国际条约另有规定的除外。第15条规定,中国公民一方居住在国外,一方居住在国内,不论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国内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如果国外一方在居住国法院起诉,国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受诉人民法院有权管辖。第三节国际司法协助一、国际司法协助概述二、国际司法协助的有关机关三、域外送达四、域外调查取证一、国际司法协助概述国际司法协助,又简称为司法协助,一般是指一国法院或其他主管机关,根据另一国法院或其他主管机关或有关当事人的请求,代为或协助实行跟诉讼有关的一定的司法行为。

司法协助的内容或范围:★送达诉讼文书★代为询问当事人和证人★收集证据★外国法院判决和外国仲裁机构裁决的承认和执行狭义观点,英美国家、德国和日本学者广义观点我国采广义观点:★送达文书★调查取证★外国法院民事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外国人在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交流法律情报资料★免除文书认证和文书证明效力★户籍文件的送交★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司法协助的内容或范围:我国同外国签订的司法协助条约中,出于实际需要而包括的内容司法协助的依据:存在条约或互惠关系

《民事诉讼法》第260条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人民法院和外国法院可以相互请求,代为送达文书、调查取证以及进行其他诉讼行为。”

第261条进一步规定,如果没有条约关系,请求和提供司法协助,应通过外交途径进行。

《意见》第319条还规定,与中国没有司法协助协议又无互惠关系的国家的法院,未通过外交途径,直接请求中国法院司法协助的,中国法院应予退回,并说明理由。传递国际司法协助请求书的途径:

1、外交途径:无司法协助条约时常用传递国际司法协助请求书的途径:

2、领事途径:1954年《海牙民事诉讼程序公约》

传递国际司法协助请求书的途径:

3、中央机关途径:国家之间通过条约或协定指定一个或数个“中央机关”,专门负责彼此之间请求书的传递。现今这种途径比较普遍。司法协助中的法律适用

1、适用被请求国的国内法2、适用请求国的法律日本民事诉讼法第264条规定:在外国所进行的证据调查,虽然违背该国法律但不违背日本法时,仍然有效。司法协助中的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指如果请求国提出的司法协助事项跟被请求国的公共秩序相抵触,被请求国有权拒绝提供司法协助。

1965年订于海牙的《关于向国外送达民事或商事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公约》第13条规定,“如果送达请求书符合本公约的规定,则文书发往国只在其认为执行请求将损害其主权或安全时才可拒绝执行。”

1970年订于海牙的《关于从国外获取民事或商事证据公约》第12条规定,被请求国认为其主权或安全将会由此受到损害,才可以拒绝执行请求书。

(一)中央机关中央机关,是指一国根据本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而指定建立的在司法协助中起联系或转递作用的机关。

1965年海牙国际私法会议成员国在缔结《国外送达公约》时,创建了“中央机关”制度,也即各缔约国应指定或组建中央机关取代外交机关作为司法协助专门的联系途径或工作机关。二、国际司法协助的有关机关各国指定的中央机关不同:

1、司法部:大多数缔约国如法国、比利时、芬兰、挪威、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原捷克斯洛伐克、埃及等国,美国于1973年后也改为指定司法部为中央机关。2、最高法院:意大利、荷兰、卢森堡、以色列等国3、指定一个以上中央机关:德国和加拿大分别指定了各州的中央机关(一般为各州的司法部)。加拿大还特别指定外交部为全国统一的中央机关。(1)中国司法部(2)司法部和最高人民法院:(3)司法部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指定的中央机关:

1991年加入《送达公约》1997年加入《域外取证公约》双边司法协助条约双边司法协助条约双边司法协助条约(二)主管机关主管机关,是指根据条约或国内法规定有权向外国提出司法协助请求并有权执行外国提出的司法协助请求的机关。各国司法协助中的主管机关主要也是司法机关。有些国家还规定其他机关或人员也可执行外国提出的司法协助请求。如比利时、波兰。在中国,在(民事)司法协助方面的主管机关是法院。1、作为司法协助的联系途径2、作为解决司法协助条约纠纷的途径3、查明外国法方面的作用4、出具诉讼费用减免证明书方面的作用(三)外交机关(一)域外送达的概念域外送达,是指一国法院根据国际条约或本国法律或按照互惠原则将诉讼文书和非诉讼文书送交给居住在国外的诉讼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行为。国际立法:1965年在海牙订立的《海牙送达公约》各国间缔结的双边司法协助条约和领事条约域外送达途径:直接送达间接送达三、域外送达(二)直接送达

1.外交代表或领事送达:普遍采用的方式2.邮寄送达3.个人送达:英美法系各国承认和采用4.公告送达5.按当事人协商的方式送达间接送达,也即通过国际司法协助的途径来进行送达,它必须按照双方共同缔结或参加的双边或多边条约的规定,通过缔约国的中央机关来进行。程序:1.请求的提出

2.请求的执行

3.送达结果的通知

4.费用的承担

5.对送达请求的异议和拒绝(三)间接送达

1.请求的提出(1)有权提出请求的机关和人员:请求国法律规定(2)提出请求的途径我国法院向外国提出文书送达请求的途径:中级人民法院或专门人民法院高院最高院我国驻该国使馆该国中央机关(3)请求书的格式和要求(1)正式送达:2.请求的执行被请求国中央机关应按照其国内法规定的在国内诉讼中对在其境内的人员送达文书的方法自行送达该文书,或安排经由一适当机构使之得以送达。(2)特定方式送达:

文书可按照请求方要求采用的特定方法进行送达,但此种特定方法不得与被请求国的法律相抵触。

(3)非正式递交:(我国的司法协助条约未规定)在被送达人自愿接收时向其送达文书,而不必严格遵守公约所规定的有关译文等形式上的要求。

《送达公约》第6条规定,被请求国中央机关或该国为此目的可能指定的任何机关应依公约规定格式出具证明书。中国跟外国缔结的双边司法协助条约对此也作了专门规定,因而如有此条约关系的,则应另依此类条约办理。

3.送达结果的通知

《海牙送达公约》第12条规定,发自缔约一国的司法文书的送达不应产生因文件发往国提拱服务所引起的税款或费用的支付或补偿。但申请者应支付或补偿下列二种情况下产生的费用:其一是有司法助理人员或依送达目的地国法律主管人员的参加;其二是特定送达方法的使用。中国跟外国缔结的双边司法协助条约一般规定,代为送达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应当免费。未有条约关系时,在收费问题上中国采取对等原则,但根据请求方要求采用特殊方式送达文书所引起的费用,则由请求一方负担。4.费用的承担(1)地址不详(2)请求书不符合要求(3)执行请求将有损于被请求国公共秩序5.对送达请求的异议的拒绝1.《民事诉讼法》第245条的规定(1)依照受送达人所在国与中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中规定的方式送达;(2)通过外交途径送达;(3)对具有中国国籍的受送达人,可以委托中国驻受送达人所在国的使领馆代为送达;(领事送达)(4)向受送达人委托的有权代其接受送达的诉讼代理人送达;(5)向受送达人在中国设立的代表机构送达,或者向受送达人在中国设立的并有权接受送达的分支机构、业务代办人送达;(6)邮寄送达;(7)公告送达。(四)我国的域外送达制度

外交途径送达内国法院本国外交部被送达的外国驻内国使馆内国驻被送达国的使馆被送达国外交部当事人依其本国法律的规定送达2.《民事诉讼法》第261条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1)对与中国缔结有司法协助协定的国家,缔约的外国一方请求中国人民法院提供司法协助,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查后,交有关高级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中级人民法院(含专门人民法院,下同)办理。(2)对尚未与中国缔结司法协助协定的国家,只要其是《海牙送达公约》的成员国,双方可根据《海牙送达公约》进行送达。(3)既未与中国缔结司法协助协定的国家,又非《海牙送达公约》成员国,相互之间需要提供司法协助的,仍按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司法部1986年8月14日《关于中国法院和外国法院通过外交途径相互委托送达法律文书若干问题的通知》的规定执行。

3.《海牙送达公约》

我国于1991年3月2日加入并作了如下声明与保留:(1)指定司法部为中央机关和有权接收外国通过领事途径转递的文书的机关。(2)只在文书须送达给文书发出国国民时,才能采用外交人员或领事送达方式在中国境内进行送达。(3)反对采用公约第10条所规定的方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送达。(4)根据公约第15条第2款声明,在符合该款规定的各项条件的情况下,即使未收到任何送达或交付的证明书,法官仍可不顾该条第一款的规定,作出判决。(5)根据第16条第3款的声明,被告要求免除丧失上诉权效果的申请只能在自判决之日起的1年内提出,否则不予受理。《海牙送达公约》第10条规定,除非目的地国提出异议,本公约不妨碍:(一)有权通过邮局直接将诉讼文件寄给在国外的人;(二)发文件国的主管司法人员、官员或其他人员有权直接通过目的地国的主管司法人员、官员或其他人员送达和通知诉讼文件;(三)诉讼上有利害关系的人有权直接通过目的地国的主管司法人员、官员或其他人员直接送达或通知诉讼文件。《海牙送达公约》第15条第2款规定:每一缔约国有权宣布该国法院可以不顾上款规定,尽管没有收到送达或通知或递交的证明书,如具备下列条件仍得作出判决:(一)文件已根据本公约的一种方式递交;(二)文件发出后已超过法院对该案允许的、至少六个月以上的限期;(三)虽然尽了一切有用的努力,仍得不到被请求国主管机关的证明书时。

《海牙送达公约》第16条:

“当传票或类似文件已根据公约规定递交国外送达或通知,而且对没有出庭的被告作出判决时,如具备下列条件,法院有权恢复被告因上诉期满而丧失的上诉权:(一)被告本身没有过错而未能及时知悉上述文件得以辩护,或未能及时知悉判决得以上诉;(二)被告的主张在表面上并不是毫无根据。被告只有在知悉判决后合理期限内得提出恢复上诉权的申请。每一缔约国有权声明,如恢复上诉权的申请是在其声明书上表明的日期期满后提出的,将不予受理。但此项期限应自判决宣布之日起不少于一年。”

域外调查取证,是指一国司法机关请求外国主管机关代为收集、提取在该国境内的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或者受诉法院国有关机关在域外直接提取有关案件所需的证据。国际条约:1、1954年3月1日订于海牙的《民事诉讼程序公约》(该公约第2章专门规定了域外调查取证)适用于中国澳门,但中国未加入公约。2、1970年3月18日订于海牙的《关于从国外获取民事或商事证据公约》(简称《海牙取证公约》)中国于1997年7月3日加入,公约已适用于香港和澳门。四、域外调查取证域外调查取证的方式

1、直接取证(1)外交和领事人员取证(2)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自行取证:美国(3)特派员取证直接取证间接取证外交和领事人员取证领事取证,系指一国法院通过该国驻他国的领事或外交人员在其驻在国直接调取证据。对本国国民取证:大多数国家采用对驻在国国民或第三国国民取证:各国做法不一德国、法国、卢森堡、荷兰、意大利、挪威、瑞典、摩纳哥、以色列等国要求领事对驻在国或第三国国民取证必须事先经驻在国当局许可。其中法国、卢森堡、荷兰等国还详细规定了取得此种许可的条件,而德国则表示在任何情况下外国领事都不得对德国国民取证。英国则规定,是否应取得许可,完全基于对等。葡萄牙、阿根廷、新加坡等则根本不准外国领事在其境内对其国民或第三国国民取证。领事取证2、间接取证:域外间接取证的一般过程2、间接取证:域外间接取证的一般过程(1)请求的提出(2)取证行为的实施和证据的移交(3)请求的拒绝

《海牙取证公约》规定:只有在下列范围内可以拒绝执行请求书:①在执行国,该请求书的执行不属于司法机关的职权范围;②被请求国认为其主权或安全将会由此受损害。

中国的域外取证制度:

1、内国法2、双边条约3、国际公约:《国外取证公约》内国法:

《民事诉讼法》第260条规定,中国人民法院跟外国法院,可以依据国际条约或互惠原则,相互请求代为调查取证。但外国法院请求中国法院代为调查取证,不得有损于中国的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否则不予执行。第261条第2款规定,外国驻中国使领馆可以向该国公民调查取证,但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也不得采取强制措施。

1986年8月14日最高院、外交部、司法部《关于中国法院和外国法院通过外交途径相互委托送达法律文书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指出,中国法院和外国法院通过外交途径相互委托代为调查或取证,可参照该通知有关规定办理。1997年7月3日加入同时作了如下声明与保留:(1)指定司法部为中央机关;(2)根据公约第23条,声明对于普通法国家旨在进行审判前文件调查的请求书,仅执行已在请求书中列明并与案件有直接密切联系的文件调查请求;(3)承认外交人员或领事取证,不承认特派员取证。对外交人员或领事取证作出了限制:对象:本国国民方式:不采取强制措施程序:须提出申请并获得允许中国公民王华石与中国公民付春花1987年在北京结婚,1989年生有一子。1990年,王华石自费到美国留学,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家公司找到工作。1997年8月,王华石以夫妻长期分居为由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提起离婚诉讼,离婚诉状由王华石的代理律师邮寄送达付春花。王华石在离婚诉状中隐瞒了他与付春花生有一子的事实,以逃避应承担的抚养费。在王华石赴美学习的6年多时间里,付春花既要工作,又要抚养孩子,伺候老人。付春花还考虑到丈夫在外求学不易,节衣缩食,常给丈夫买些衣物寄去。没想到,王华石学有所成,就一脚蹬了她们母子俩。付春花在经过一番咨询后,在北京市某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问:1)王华石的代理律师通过邮寄的方式向付春花送达传票,该传票在我国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为什么?

2)在加拿大多伦多法院已经受理王华石离婚诉讼后,我国法院能否受理付春花的离婚诉讼?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和执行是指一国法院依据国内立法或有关的国际条约承认有关外国法院的民事判决在内国的效力,并在必要时依法予以强制执行。第四节国家间法院判决的承认和执行承认与执行外国判决的法律依据:国际条约和互惠

比较有影响的国际条约有:拉丁美洲国家之间于1928年缔结的《布斯塔曼特法典》欧共体国家间于1968年、1988年分别制定的两个《关于民商事件管辖权及判决执行公约》2000年欧盟理事会《关于民商事管辖权及判决承认与执行的法规》北欧国家于1979年缔结的《承认与执行判决公约》1971年于海牙缔结的《关于承认与执行外国民事和商事判决的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1958年在海牙缔结的《关于扶养儿童义务判决的承认和执行公约》1970年在海牙缔结的《承认离婚和分居公约》1970年订于海牙的《扶养义务判决的承认和执行公约》1956年《国际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公约》第31条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的第10条1970年《国际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公约》的第58条各国承认与执行外国判决的条件

1、原判决国法院必须具有合格的管辖权2、外国法院判决已经生效或具有执行力3、外国法院进行的诉讼程序是公正的4、外国法院判决必须合法取得5、外国法院判决不与其他有关的法院判决相抵触6、承认与执行外国判决不违背内国公共秩序7、存在互惠关系8、外国法院适用了适当的准据法(大多数国家并不要求)原判决作出国法院是否具有合格管辖权的判断:(1)依承认和执行判决地国家的内国法律来确定:德国、英国和东欧国家在内的多数国家

(2)根据承认和执行判决地国家的内国法并不排除有关外国法院的管辖权就够了,并不要求外国法院根据判决承认与执行地国家的内国法应该具有管辖权。日本、匈牙利、西班牙等国。(3)依判决作出国法律来判定其管辖权。1968年缔结的《关于民商事件管辖权及判决执行公约》(4)依有关条约的规定具有管辖权,其他缔约国便应承认其具有管辖权。中国的做法:

依被请求国法律:中国与法国、波兰、蒙古、古巴、罗马尼亚等国签订的司法协助条约

依被请求国对案件是否具有专属管辖权:中国与俄罗斯签订的司法协助条约专门规定若干项管辖权标准,只要作出裁决的法院符合该条所列情形之一,即被视为具有管辖权:中国与意大利、西班牙签订的司法协助条约1、请求的提出

2、对外国判决的审查

3、承认与执行外国判决的具体程序4、承认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