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史记·夏本记》记载,禹死后传位给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为恰,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这段记载说明,在禅让制下()A.禹直接传位子启破坏了规则 B.继承人需要得到诸部落认可C.启的行为违背了禅让的规则 D.益主动让贤体现了高风亮节【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的中国。材料“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益之佐禹日浅,天下为恰,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强调的是在禅让制下,诸部落对继承人认可的重要性,B项正确;材料有益让帝禹之子启的说法,非禹直接传位子启破坏了规则,排除A项;材料与启的行为违背了禅让的规则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诸部落对首领认同的重要性,非益主动让贤体现了高风亮节,排除D项。故选B项。2.公元前656年晋献公“始为令,国无公族焉”,规定除太子外其他的近支公族不得在本国为卿执政和受封食邑。这一制度的实施()A.壮大了晋国贵族的力量 B.为三家分晋埋下了伏笔C.维护了传统的政治秩序 D.有利于晋国的势力扩张【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规定除太子外其他的近支公族不得在本国为卿执政和受封食邑”和所学可知,该措施使得晋国的政权进一步中央集权,在巩固自己地位的同时,更是为异族才能之士提供了用武之地,为三家分晋埋下了伏笔,B项正确;该措施削弱了晋国贵族的力量,排除A项;该措施不利于传统政治秩序的维护,排除C项;材料与晋国势力扩张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南海,五岭之南,涨海之北,三代以前是荒服。秦灭六国,始开越,置三郡,曰南海、桂林、象郡,以谛成守之”。三郡的设置()A.推动了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B.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C.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D.严重激化社会阶级矛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的中国。材料“秦灭六国,始开越,置三郡,曰南海、桂林、象郡,以谛成守之”体现的是三郡的设置是为了加强边疆的地区的统治,对于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C项正确;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唐朝中叶后,排除A项;此时国家已经完成统一,排除B项;秦的暴政严重激化阶级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4.据考古发现武威汉简中存有《礼记》木简,敦煌石窟保存有《论语》《孝经》等多种儒家典籍。魏晋以来,河西地区出过许多位著名的文人。《魏书》对这些文人评论道:“皆通涉经史,才志不群,价重西州,有闻东国。”这表明河西地区()A.佛教的影响超越儒学 B.石窟艺术的成果辉煌C.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D.成为中国文化的中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武威汉简中存有《礼记》木简,敦煌石窟保存有《论语》《孝经》等多种儒家典籍。魏晋以来,河西地区出过许多位著名的文人。”可知儒学传入河西地区,给河西地区注入新的精神内涵,河西地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未对佛教和儒学思想的影响力进行对比,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强调石窟艺术的成果,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其他地区,无法得出河西地区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排除D项。故选C项。5.东晋偏安江南,得到士族的鼎力相助,司马睿扪心自问“寄人国土,心常怀惭”。琅琊王氏家族中的王导、王敦等人控制了东晋政局,民间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童谣。颖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先后控制朝廷中枢。上述现象表明()A.政治体制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B.皇权受到地方割据势力制约C.东晋在南北对峙中处于优势 D.东晋皇权专制受到极大限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中国)。根据材料“琅琊王氏家族中的王导、王敦等人控制了东晋政局,民间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童谣。颖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先后控制朝廷中枢。”可知东晋时期,政权的统治以依赖士族力量的扶植,呈现出君弱臣强的局面,这不利于东晋皇权专制的强化,D项正确;政治体制仍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未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东晋和北方政权的对峙,排除C项。故选D项。6.唐代的吏又称为流外官,是在朝廷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担任低级职务的人员。具备一定资历的流外吏员可以通过经史考试而升迁为流内品官,当时“尚书省二十四司及门下、中书都事、主书、主事等”,往往从流外吏员中选任。据此可知,当时()A.科举考试是入什的正途 B.选官兼顾才学和从政能力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减缓 D.门阀士族政治影响力下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材料“具备一定资历的流外吏员可以通过经史考试而升迁为流内品官”体现的是唐朝时期的官员选拔需要经过考试和具有基层经验,说明选官兼顾才学和从政能力,B项正确;唐朝时期官员入仕的途径多样化,排除A项;唐朝时期的科举制加快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C项;材料与门阀士族政治的影响力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7.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和唐朝的关系得到发展。表格信息可用来说明()序号表现1新罗商人以牛、纸、扇等物输入中国,中国商人以绢、瓷器等物输出至新罗。2新罗贵族赠送唐朝贵族牛黄、人参等,唐朝贵族回赠新罗贵族以绫、锦、银碗等。3新罗入唐使从中国回去,把中国的茶树移植到新罗。4新罗派大批留学生来唐首都就学。5新罗派遣许多学问僧来唐求法取经,留居时间长。A.宗教文化是两国交流的纽带 B.两国之间的交往渠道比较多C.长安城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D.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新罗同大唐交往途径涉及商业、遣唐使、留学生等,说明两国之间的交往渠道比较多,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两国交流的纽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两国交往的方式,非长安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与唐文化的特征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8.如表为柳宗元与韩愈对佛教的态度。这表明()柳宗元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韩愈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A.统合儒佛成为时代的共识 B.两人反对儒家学说一家独大C.佛教传播遭到道家的反对 D.著名士人应对社会思潮变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根据提供的表格,从柳宗元与韩愈对佛教的态度(柳宗元选择融合,而韩愈选择排斥)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当时的社会思潮(佛教的盛行)有了不同的应对策略,D项正确;A项暗示了当时的社会普遍认同统合儒佛的观点,但从柳宗元和韩愈的不同态度来看,这一结论与题目信息概括不一致,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得不出两人反对儒家学说的结论,排队B项;从柳宗元和韩愈的态度来看,他们更侧重于儒家和佛教之间的冲突,而不是佛教与道家的对立,排除C项。故选D项。9.北宋仁宗时期,政府在淮南六州茶叶盛产区,设置“山场”十三个,管理茶叶的生产和买卖,称为榷茶。场官先将官府收购茶叶的钱发给茶农,称为本钱,茶农在茶叶收获后,必须将茶叶全部卖给山场,严禁私售。这种做法()A.加重官府对茶农的高利盘剥 B.表明政府放松对经济的控制C.削弱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 D.使得茶税成为最主要的税源【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材料“茶农在茶叶收获后,必须将茶叶全部卖给山场,严禁私售”体现的是宋朝时期政府茶叶买卖地区的控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与官府对茶农的高利盘剥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税收的主要来源,排除D项。故选C项。10.对于金世宗朱熹评论道:“葛王(金世宗)惩逆(完颜)亮之政,一向以仁政自居”“葛王在位,专行仁政,中原之人呼他为‘小尧舜’”“他遵行尧舜之道,做尧舜也由他”。这表明朱熹意在()A.承认了金政权的合法性 B.大力倡导民族交流交融C.秉承了儒家的评价标准 D.认为金朝威胁中原安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中国。材料“葛王在位,专行仁政,中原之人呼他为‘小尧舜’”“他遵行尧舜之道,做尧舜也由他”强调的是金世宗推行仁政,遵行尧舜之道,表明朱熹用儒家的评价标准评价金世宗改革,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金政权的合法性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秉承了儒家的评价标准,非民族交融及金朝威胁中原安全,排除BD项。故选C项。11.明代江南部分地区出现了“永佃制”,佃户在向地主缴纳被称为“佃头银”的粪土银后,也就获得了长期佃种地主土地的权利,史书记载“业经转移,佃乃虎踞,故有久佃成业主之谣。”永佃制的出现()A.扩大了农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B.意味着地主土地所有制被否定C.便于地主对佃户的超经济剥削 D.使货币地租最取代实物地租【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永佃制使佃农获得了长期佃种地主土地的权利,扩大了农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A项正确;地主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没有被否定,排除B项;永佃制扩大了农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未体现地主对佃户的超经济剥削,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地租种类变化,不能得出永佃制使货币地租最取代实物地租,排除D项。故选A项。12.1638年,清朝设立理藩院,主要管理漠南蒙古事务,清朝入关后,成为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举凡少数民族的封爵、会盟、宗教、刑法、土田、游牧、射猎、征发、纳贡等事项均由理藩院管理。此外,还兼管对俄交涉等外交事务。理藩院的设立()A.加强了北部边疆防御力量 B.大大强化了清朝闭关锁国政策C.极大削弱了内阁的决策权力 D.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的清朝。从材料中理藩院的职责和所学来看,理藩院主要是清朝政府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其设立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项正确;材料与加强北部边防力量无关,排除A项;理藩院主要是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与闭关锁国政策无关,排除B项;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法定机构,无决策权,排除C项。故选D项。13.1981年安徽省望江县曾发现两件有“太平天国”纪年的农民卖地契,2018年安徽省安庆市老峰镇鲁氏家族档案遗存中,一份有“太平天国已未九年”年款的田契再次呈现。据此可知,太平天国()A.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 B.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度C.土地纲领未能真正贯彻 D.实际控制区仅限安徽【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农民卖地契”“‘太平天国已未九年’年款的田契”并结合所学可知,天平天国运动时期,实行圣库制度和绝对平均主义的做法,但仍存在田契,说明天平天国时期土地纲领未能真正贯彻,也反映出该纲领的局限性,C项正确;若赢得民众的广泛支持,则不会出现田契的状况,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天平天国运动时期的纲领并未得到真正贯彻,并非土地私有制度的废除,排除B项;天平天国席卷大半个中国,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控制区并非只有安徽,排除D项。故选C项。14.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官员赫伯特说:“推翻清朝并非我们的兴趣,当我们向北京进军时,我们真为我们的行为担心,若随之发生的无政府状态,我们的贸易和茶叶都将化为乌有。”这表明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意在()A.维持并扩大对华殖民贸易 B.以经济利益诱惑清廷屈服C.强迫清政府允许公使进京 D.借助太平天国向清廷施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若随之发生的无政府状态,我们的贸易和茶叶都将化为乌有”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A项正确;英国通过战争手段强迫清廷屈服,排除B项;允许公使进京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非目的,排除C项;材料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5.甲午战后,天津织布局继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进行生产;开平煤矿的产量超越了战前水平;湖北织布局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基本实现生产经营自动化。各省气象日新,“中国变动之机从未如此之速”。这表明()A.甲午战争未对中国造成严重破坏 B.经济工业化进程得以开启C.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D.中国近代化继续向前推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材料“甲午战后,天津织布局继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进行生产”“开平煤矿的产量超越了战前水平”“湖北织布局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基本实现生产经营自动化”体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经济工业化仍然在发展,D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后,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的加深了,排除A项;经济工业化的开端是在洋务运动后,排除B项;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排除C项。故选D项。16.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出版后,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表示难以接受其思想主张,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在维新变法高潮阶段,甚至遭到支持光绪皇帝变法的两位大臣陈宝箴和孙家鼐反对而饬令毁版。《新学伪经考》之所以遭到反对,是因为它()A.竭力倡导君主立宪制 B.有悖于传统主流思想C.并不是科学的历史观 D.触动了清朝统治根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89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出版后,……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甚至遭到支持光绪皇帝变法的两位大臣陈宝箴和孙家鼐反对而饬令毁版。”及所学可知,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遭到了维新派的反对,主要是因为康有为猛烈批判孔子和儒家经典的做法过于偏激,造成了维新派内部意见分歧,B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康有为对君主立宪制的竭力倡导,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新学伪经考》是宣扬托古改制思想的经书论证著作,不是科学的历史观,这并不是题干描述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新学伪经考》并未触动清朝统治的根基,其主要作用是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作舆论准备,排除D项。故选B项。17.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有人作漫画《舆论》。漫画左上角的葫芦分别装的是“专制”“立宪”,落款为“依样”,组成民间俗语“依样画葫芦”,画中老人口呼“立宪”,却胸藏“专制”。此漫画意在()A.讽刺清政府缺乏变革诚意 B.抨击“皇族内阁”的欺骗性C.为民主革命寻求舆论支持 D.支持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预备立宪这项政治活动有着保守性和欺骗性,这场宪政改革涉及的内容极其庞杂,触动了社会的方方面面,预备立宪的措施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汉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混乱,加速了它的覆灭。因此材料“画中老人口呼‘立宪’,却胸藏‘专制’”强调的是预备立宪专制是实,民主是虚,讽刺清政府缺乏变革诚意,A项正确;皇族内阁成立于1911年5月8日,排除B项;材料与民主革命无关,排除C项;材料是对清政府变革的讽刺,非支持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18.1912年3月,袁世凯提名唐绍仪为内阁总理,组成了第一届内阁。唐绍仪强调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经国务员副署。袁世凯则不经过内阁副署发布王芝详为南方军宣慰使的命令,唐绍仪及其同盟会的四个阁员被迫辞职。上述现象表明()A.责任内阁制度受到英国政治的影响 B.唐绍仪为争夺最高权力不择手段C.袁世凯的独裁行径破坏了宪政体制 D.同盟会成制衡袁世凯的重要力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1912年。据材料“袁世凯则不经过内阁副署发布王芝详为南方军宣慰使的命令”,可知袁世凯推行独裁统治,C项正确。责任内阁制度的建立受到英国政治的影响,而不是实施受英国政治影响,排除A项;唐绍仪为争夺最高权力不择手段,与材料不符合,材料体现是其要坚持的民主,排除B项;材料建立想制约袁世凯的是内阁,而不是同盟会,排除D项。故选C项。19.新文化运动对孝德批判源于一篇文章《非孝》,该文作者原本是一个坚定的儒学卫道者。但经历了母亲患病后,父亲认为母亲已是必死之人,不必再花钱去治疗,父亲的冷漠让他万分失望,他一方面想帮助母亲治病,又不想违逆他的父亲,他整个人发生了转变,他在文章中指出,传统的“孝”是一种不自然的、单方面的、不平等的道德。由此可见,该文章的主旨是()A.反对奉养父母和养育之人 B.否定儒学倡导的伦理道德C.猛烈抨击尊孔复古的逆流 D.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成败【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5的新文化运动。据材料“他在文章中指出,传统的“孝”是一种不自然的、单方面的、不平等的道德。”可知,该作者对封建伦孝理道德的痛恨,B项正确。据材料“他一方面想帮助母亲治病,又不想违逆他的父亲”可知,他是孝顺的人,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猛烈抨击尊孔复古的逆流,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成败,排除D项。故选B项。20.如图为反映北伐战争的漫画。漫画中,愤怒的民众正将象征“民众的力量”的巨棒打向“帝国主义”和“军阀”,把他们的帽子都打飞了。后面还有很多民众手举棍棒、标语牌,摇旗呐喊,标语牌上写着“农工商学大联合”“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该漫画反映了()A.民众反帝反封建的伟大力量 B.陈炯明的势力基本被消灭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伐战争时期的中国。材料“愤怒的民众正将象征‘民众的力量’的巨棒打向‘帝国主义’和‘军阀’,把他们的帽子都打飞了”体现的是北伐战争时期,群众踊跃参加,成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力量,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群众的力量,非陈炯明的势力基本被消灭,排除B项;1935年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排除C项;材料与革命势力的发展范围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1.1927年11月广东海陆苏维埃政权成立。参加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组成结构为:“全县代表人数三百一十一人,农民代表占百分之六十,工人代表占百分之三十,兵士占百分之十”,代表来自于占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兵士,保证了广大人民通过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依法参与政权管理。由此可见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属于()A.新民主主义性质政权 B.工农民主专政政权C.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D.革命统一战线政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27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27年11月广东海陆苏维埃政权成立。”“农民代表占百分之六十,工人代表占百分之三十,兵士占百分之十”“保证了广大人民通过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依法参与政权管理”及所学可知,苏维埃政权属于工农民主专政政权,B项正确;新民主主义政权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开始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排除C项;1924至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形成了革命统一战线政权,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22.老红军林攀阶在回忆1931—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民主选举时指出“要从10个候选人中选出5个代表……临投票时,让这10个人站成一排,背着手面向墙壁,每个人后面各摆一个碗。每个选民分5颗黄豆同意选谁当乡苏维埃代表,就往谁的碗里放一颗。”这一投票办法()A.出现于革命形势发重大转折之际 B.有利于调动基层群众的革命热情C.旨在激发广大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保障了红军反“围剿”斗争的胜利【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1—1934年(中国)。根据材料“临投票时,让这10个人站成一排,背着手面向墙壁,每个人后面各摆一个碗。每个选民分5颗黄豆同意选谁当乡苏维埃代表,就往谁的碗里放一颗。”可知,中央革命根据地民主选举的投票方式民主公平,保障了民众的选举权,有利于赢得基层民众的支持,调动基层群众的革命热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该投票方法出现的时间,且在1927年中共开辟革命根据地后,就开始了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排除A项;这一投票方法的目的是调动基层群众的革命性,打击国民党,此时民族矛盾并未成为主要矛盾,并非为了民族意识的激发,排除C项;“保障了”的表述太过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23.1942年2月22《中共晋察冀北岳区党委关于一九四二年村选决定》颁布,该决定规定:村公所委员会的组织应当减少,最多不能超过5个。各委员会的人数大村庄以3人至5人为限,小村庄以1人至3人为限,视具体情况决定。该政策的实施()A.粉碎了敌伪对根据地的围攻 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C.强化了党对农村的坚强领导 D.适应了敌后抗战形势的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2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此时日本侵略者在华北加紧开展“治安强化运动”,晋察冀边区面临严峻的生产环境。根据党中央关于精兵简政的指示精神,中共晋察冀北岳区党委发布相关政策,适当的改革村政权的组织机构,达到简单、切实、精干的要求,并在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村政权组织机构,以适应敌我斗争的具体要求,D项正确;该政策的实施适应了敌后抗战形势的需要,并未体现粉碎敌伪对根据地的围攻,排除A项;该政策规定村公所委员会的组织应当减少,最多不能超过5个,表明此时未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排除B项;该政策的实施适应了敌后抗战形势的需要,未体现党对农村领导的强化,排除C项。故选D项。24.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统一”,并推荐《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共产党宣言》等十二本必读著作,指出“如果在今后三年之内,有三万人读完这十二本书,有三千人读通这十二本书,那就很好。”这表明党中央()A.重视提高全党军事斗争本领 B.强调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C.要求全党保持优良传统和作风 D.注重加强党员队伍的自身建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材料“并推荐《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共产党宣言》等十二本必读著作”“如果在今后三年之内,有三万人读完这十二本书,有三千人读通这十二本书,那就很好”体现的是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主张党员干部学习,注重加强党员队伍的自身建设,D项正确;材料与提高全党军事斗争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党的领导地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队伍建设,与要求全党保持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25.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列表格为清朝前期苏州织造局相关情况。苏州堂常州堂松江堂编号铺机数(张)编号铺机数(张)编号铺机数(张)坎字号14仁字号18金字号29垦字号24义字号9石字号27震字号24礼字号10丝字号10巽字号24智字号8竹字号19离字号24信字号5匏字号14坤字号23忠字号12土字号17良字号10草字号8乾字号30木字号10兑字号31注:以上三堂二十三号有花素机400张,工匠1160名。康熙二十四年苏州织造局匠役人数表匠役人数所官总高手高手管工管经纬管圆金管扁金管色绒管段数管花本催科拣绣匠挑花匠倒花匠折段匠结综匠烘焙匠画匠看堂小甲看局小甲防局巡兵花素机匠总计织染局31121262226168141556—12261011701310总织局311212622261866106—812461011601292苏州织造局机匠、局役月供口粮表粮局人/粮数机匠人数(名)月给粮(石)局役人数(名)月给粮(石)总织局116046413271.4织染局117046814077.2小计2330932272148.6——摘编自董粉和《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技术特点分析与思考》材料二丁日昌在谈到洋务派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时说:“该局制造轮船枪炮,任重道远,无止境也无尽境。凡有西人长技,自宜急为仿效;凡有华人才俊隽,尤宜加意获成。若畏惮烦难,不肯学习,则轮船枪炮尽可购自西人,不必设局糜费,致滋局外之口实矣。”——摘编自胡滨《论晚清的江南制造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苏州织造局的经营特点,说明苏州织造局为什么没能发展为代企业。(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洋务运动的目的所在并比较江南制造总局与苏州织造局的不同之处。【答案】(1)特点:具有封建传统色彩;规模大,工匠人数多;分工细致;织工工资低,勉强糊口。原因:专制统治下,手工业工人职业世袭,收入低,缺乏生产积极性;自然经济无法对技术发展提出要求,技术发展具有滞后性;产品绝大多数不进入市场,不注重经济效益;抑商政策妨碍了扩大再生产;管理上官僚习气严重,具有衙门作风。(2)目的:学习西方技术、培养人才、抵御外侮。不同:江南制造总局引进外国技术设备,使用机器生产,确立工厂制度,生产枪炮轮船,出现了近代工人阶级;苏州织造局借助织布机,从事手工劳动,建立手工工场,生产丝绸,以织工为主要劳动力。【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管理方式及运行来看,具有封建传统色彩;从材料中的规模来看,规模大,工匠人数多;从材料中的分工来看,分工细致;从织工的工资来看,织工工资低,勉强糊口。原因: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专制统治、手工工人世袭的特征、自然经济的局限性、不注重经济效益及管理模式的弊端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目的:根据材料“凡有西人长技,自宜急为仿效”“则轮船枪炮尽可购自西人,不必设局糜费,致滋局外之口实矣”和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学习西方技术、培养人才、抵御外侮。不同: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可知,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组织形式、生产方式及用工方式的不同,如江南制造总局引进外国技术设备,使用机器生产,确立工厂制度,生产枪炮轮船,出现了近代工人阶级;苏州织造局借助织布机,从事手工劳动,建立手工工场,生产丝绸,以织工为主要劳动力。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明律》对救助稣寡孤独有专门的律条规定:“凡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材料二赵城妪,年七十余,止一子。一日入山,为虎所噬。妪悲痛,几不欲活,号啼而诉于……宰问虎曰:“某子尔噬之耶?”虎领之。宰曰:“杀人者死,古之定律。且妪止一子,而尔杀之,彼残年垂尽,何以生活?倘尔能为若子也,我将赦之。”虎又领之。乃释缚令去。——《聊斋志异·赵城虎》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现象:古代重视老有所养体现了儒家的伦理道德。

阐释:老有所养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受到历代的重视;儒家学说提倡仁爱,重视孝道,讲求尊老敬亲,成为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汉代以来,儒学受到尊崇,其相关价值追求逐渐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程朱理学更是将儒家伦理道德世俗化、社会化,成为官民日常行为规范;《大明律》对救助鳏寡孤独有专门的律条规定,违背者要受到惩戒,体现出儒家伦理道德对法律的深刻影响;《聊斋志异》的相关奇异传说从侧面反映了儒学伦理道德的根深蒂固。总之,儒学作为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主流价值观,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历史现象:古代社会重视老有所养,这是儒家伦理道德的体现。在《大明律》中,对于救助鳏寡孤独有专门的律条规定,违背者要受到惩戒。这表明古代社会对于老有所养的重视,是儒家伦理道德在法律上的体现。儒学在古代社会受到尊崇,其相关价值追求逐渐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材料二中的赵城妪在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