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天津卷)-语文(全解全析)_第1页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天津卷)-语文(全解全析)_第2页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天津卷)-语文(全解全析)_第3页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天津卷)-语文(全解全析)_第4页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天津卷)-语文(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天津卷】

语文•全解全析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3分)

本试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

评卷入

一、(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魏晋之际,特殊的历史社会背景下,出现了一批名士,他们放浪形骸、任诞不羁,遨游于山水之间,

酣饮于林泉之下,或清谈吟咏,或弹琴长啸,以潇洒的风貌显示了对自由与超越的向往,这就是“竹林七

贤”。o

从来没有人把审美放在生命之前。嵇康临刑,要求把他的琴拿来,他要在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弹一弹

琴,临死前不是()生命,而是说:“《广陵散》于今绝矣这是他对音乐的审美,以此表达自己的生

命哲学。

在文学上,他们继“三曹”“七子”以后,又创造了诗学新的辉煌。钟噪《诗品》里将“竹林七贤”中

的阮籍诗列入上品。阮诗继承了《小雅》的现实情怀“怨诽而不乱文学之外,影响更大的是“竹林七贤”

的思想、生命哲学和他们()的风度;他们过人的才气、过人的至情和清新脱俗的风韵,都永远让后人

景仰。

“竹林七贤”标志着人的自然观的改变。竹林与诗人的关系,诗人与诗的关系,文学中的自然物我的

融合、人与自然的嬉戏、心与精神的()让中国诗歌美学从此有了新的形而上的维度,并充分展示了人

性的智慧、与山水的亲善和绝对的优美。

中国历史上如果没有“竹林七贤”,魏晋时代如果没有“竹林七贤”,没有嵇康和阮籍,整个时代都将

()。

1.(3分)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吝啬洒脱不羁契合黯然失色

B.吝惜放荡不羁契合黯然神伤

C.吝啬放荡不羁翱翔黯然神伤

D.吝惜洒脱不羁翱翔黯然失色

2.(3分)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竹林七贤”在当时和后世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在文化上的意义,在于他们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美

学。

B.“竹林七贤”在后世和当时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在文化上的意义,在于他们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美

学。

C.“竹林七贤”在后世和当时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在文化上的意义,对于他们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美

学。

D.“竹林七贤”在当时和后世都扁得了很高的声誉,在文化上的意义,对于他们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美

学。

3.(3分)下列关于音乐与文学的表述,尊送的一项是()

A.与嵇康一样,南宋词人姜夔既是文学家,也是音乐家。他首创《扬州慢》词牌,聚焦维扬城今昔盛

衰的对比,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

B.曹操是“三曹”之一,他的代表作《短歌行》,用的就是乐府旧题。乐府诗是汉魏六朝时重要的诗

歌类型,而乐府本是管理音乐的机构。

C.元曲中的本色派与“竹林七贤”的寄情自然不同,本色派更关注现实生活。王国维称赞其代表人物

关汉卿的名作《窦娥冤》“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D.诗歌的音乐性来自于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新月派诗人主张节奏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其代表诗人闻

一多的《红烛》,诗句长短错落体现了节奏美。

【答案】1.D2.A3.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吝啬:①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应该用的时候也舍不得用;②不肯拿出一点自己的财物来给别人享用。吝

惜:舍不得,顾惜。第一空语境是说嵇康临死前并非顾惜自己的生命,应选“吝惜

洒脱不羁:形容潇洒自然,不受拘束。放荡不羁: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含有贬义。第二空是

形容“竹林七贤”的风度,不能用贬义词,所以选择“洒脱不羁

契合:指投合,意气相投。翱翔:本义是鸟在空中自由自在盘旋高飞,也指遨游,通常用于描写有志气的

人。第三空是说心与精神的遨游,使用“翱翔”对应前面的“嬉戏

黯然失色:本指心情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比之下有很大差距,远远不如。黯然神伤:指心神悲沮

的样子。第四空是说如果没有“竹林七贤”,魏晋时代将会失去很多光彩,应选“黯然失色故选I)。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语序上应是“当时和后世”,据此排除BC;”……意义,对于

他们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美学”搭配不当,应是“意义在于……”,排除D。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I).“节奏美”错误,应是“音乐美二故选I)。

评卷人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

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北京冬奥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

己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

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作品通过丰富

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粪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

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

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

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

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

合。

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孙晶岩说:“报告文

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为创作这

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

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观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过漫长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

训练环境,为救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她寒来暑往、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到北京、延庆、

张家口三个赛区跟踪场馆建设进展,前往黑龙江、吉林等冰雪运动强省探寻中国冰雪运动的拼搏之路……

目力所及,是与冬奥相关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孙晶岩坚持一种“心心相印的采访”,在面对求访对象

和写作时,她试图“进入心灵、走入审美”,相信“只有笔端常带感情,才能写出动人的文字”。也许正是

这样的创作信念和行动,使她的作品扎实深刻、朴实动人。

“雪里已知春信至。”一场盛大的冰雪赛事折射着中国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国冬奥》以文学的真诚与

情意,为北京冬奥会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

(摘编自孔令燕书评《雪里已知春信至》)

材料二:

记者: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心情如何?

李剑叶:很激动也很荣幸,能举着自己设计的奥运火炬传递奥运圣火,内心无比荣耀。

记者:作为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观设计师,奥运火炬在您心中代表着什么?

李剑叶:奥运火炬最原始的含义是传递光明、希望与和平。每次奥运火炬的设计,大家都会特别关注,

因为它代表着这届奥运会的举办国家和城市所要传递的信息和展现的形象。

记者:经历过整个设计过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如果用一个词去形容设计过程的话,你会如何形容?

李剑叶:这是挺难的一个问题,因为设计过程有太多大大小小的故事和插曲,整个设计过程很难,但

是我更多想到的是“浪漫”这个词。

记者:浪漫?为什么?

李剑叶:当时我们决定做火炬设计的时候,第一个闪现在脑海中的画面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开

场,一面红旗慢慢飘扬入画,有一种中国的历史厚重感,同时也孕育着一种力量。它还有一种对未来的憧

憬和向往,一种自我突破的意境。

记者:这是否如同谈了一场“浪漫的恋爱”?

李剑叶:是的,恋爱可能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样子,从一开始可能不认识,然后慢慢去熟悉它,跟它

产生一些互动和交流。同时也会有比较困难的时候,比如说奥组委对我们的方案不满意,这个过程也非常

痛苦,感觉要分手,马上会失恋了。

记者: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当得知您的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为北京冬奥会火炬时,您的心情又是如何?

李刽叶:当时整个设计团队在开总站会,在会上我接到一个消息说''花卷出锅了”,当时就有点潸然泪

下的感觉,但是因为设计团队成员都在,所以我强忍住了,其实眼泪已经溢出眼眶了。

记者:这是否如同经过恋爱过程后,在求婚时听到“我愿意”一样的感受?

李剑叶:对,但是我觉得当时只是求婚成功,证还没领。整个设计团队兴奋之后,立刻投入新的工作

中,就是要将我们的设计稿做成实物。无论怎样,与奥运火炬从“相识”到“求婚”成功总是一件令整个

团队都高兴的事。

记者:最终的“飞扬”火炬和此前第一稿有很大区别,“飞扬”火炬设计成中空是什么样的灵感激发的?

李剑叶:第一稿提交之后,奥组委并不满意,随后我们陷入了创意困境,中途甚至想过把糖葫芦作为

符号元素设计到火炬中去。这个过程比较痛苦,很多时候是在不断围绕一个圆心画圈,你有感觉就是这个

方向是对的,但是你很难直接走到圆心。

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会议室桌上绿植的一片干枯树叶掉下来,给了我们灵感。那

片树叶呈现出一种螺旋中空的形态。

我们观察到这片叶子的旋转是有加速度的,这种生命力让人找到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连接,就

是人生不止直线,而是曲线前进,且有快有慢,这也激发了我们的灵感。

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四个字“道法自然”,自然能够给你不一样且新鲜的启发和灵感。

记者:在设计2022年冬奥火炬的时候,如何打破大家固有的奥运烙印去寻求更多的创新?

李剑叶:设计火炬本身是一个命题作文,这个命题作文在人类历史上被反复重写。奥运火炬的关注度

很高,在设计过程中要出新,但又不能怪,因此设计过程确实有难度。

2008年的火炬通过卷轴体现造纸术,同时又用了“祥云”元素,某种程度是对中国文化的一个回顾。

我们在设计2022年北京冬奥“飞扬”火炬的时候,通过“祥云”图案渐变到“雪花”图案的设计,再把环

保、绿色等元素放到里面,充实未来感,所以我想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设计。

记者:如果分别用一个词语去形容“祥云”火炬和“飞扬”火炬,您会用哪两个词语去形容它?

李剑叶:祥云火炬应该用“平和”来形容,而飞扬火炬是“激情

记者:您觉得“飞扬”火炬代表什么?

李剑叶:O

III

(摘编自中新网记者对李剑叶的专访)

4.(3分)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孙晶岩创作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主要是为了真实呈现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

实力。

B.“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使孙晶岩的作品都具有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

性。

C.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既源于中国国力的发展壮大,更源于国际冰雪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

展。

D.方向对但很难直接走到圆心,意味着火炬设计运用中国元素是确定的,但哪种元素才能呈现完美却

充满未知。

5.(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纪实文学是一种能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既讲求真实性,也

要有文学性。

B.秉持与采访对象情感契合的理念,孙晶岩走进了冬奥建设者和运动员们的内心,创作出了富有人民

性的优秀作品。

C.李剑叶所说与奥运火炬从“相识”到“求婚”成功的过程,是指从参与研发到设计方案最终被确定

的过程。

D.干枯树叶旋转所带来的加速度,客观显现出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特定关系,里面蕴含着丰富的

人生哲理。

6.(3分)材料二中,针对记者最后提问,下列可能不属于李剑叶回答内容的一项是()

A.“飞扬”火炬一方面代表着一个中国设计,另一方面是中国和世界的一次对话。

B.“飞扬”火炬传递了中国人面向未来的态度和激情,对于未来美好的一些想象。

C.“飞扬”火炬拥有“轻、固、美”的特点,展现出了科学、艺术、文化、体育的融合。

D.飞扬”火炬展示了一个特别有活力的国家和一群特别有活力的人的情怀愿景。

【答案】4.D5.D6.C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主要是为了真实呈现新时代的中国续写

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错误,文中是“作品……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主

要是"表述错误,此外“呈现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是意义,不是目的。B.“使孙晶

岩的作品都具有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错误,文中是“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

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是“整部作品”,不是孙晶岩的所有作品,选项扩大范

围。c.“更源于国际冰雪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错误,文中是“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

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中国国力的发展壮大”“国际冰雪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二

者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客观显现”错误,文中是“我们观察到这片

叶子的旋转是有加速度的,这种生命力让人找到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连接“,这是人们由此产生的联

想,属于主观看法,不是客观显示。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文章内容作出推断的能力。C.提问问题是“‘飞扬’火炬代表什么“,指向是“飞扬”

火炬的寓意,本选项回答得是“飞扬”火炬“轻、固、美”的特点体现的意义,不属于“飞扬”火炬的寓

意。故选C。

评卷人得分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段缝35书

王安石(宋)

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因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本,又作

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怪某无文字规巩,见谓有党。果哉,足下

之言也?巩固不然。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父在

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父亦爱之甚,尝日:“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此某

之所见也。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

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于罪之中,有足瞥者,顾不可以书传也。

事固有迹,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建焉,则谁不可诛耶?巩之迹固然邪?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

无过。但在京师时,未深接之,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

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矍然。巩固有以教某也。其作《怀友书》两通,一自藏,一纳某

家,皇皇甫求相切履巴以免于悔者略见矣。尝谓友朋过差,未可以绝,固且规之。规之从则已,固且为文

字自著见,然后己邪,则未尝也。

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

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

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凡道巩之云

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家兄未尝亲巩也,顾亦过于听耳。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

之言,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

孔子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孟子曰:“国人皆曰可杀,未可也,见可杀悬,然

后杀之”。匡章,通国以为不孝,孟子独礼貌之以为孝。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

人也。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足下姑自重,毋轻议巩!

选自《唐宋名家文集•王安石集》

【注】①段筑:北宋诗人。曾经写信给王安石,对曾巩的一些做法提出批评。②切喇:切磋。③县断:县

通“悬悬断,凭空推断。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用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

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

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季渤之茵也。

节选于苏轼的《石钟山记》

7.(3分)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用的一项是()

A.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展文属:撰著

B.于罪之中,有足冷者矜:夸耀

C.如不循其情而诳焉诛:谴责

D.众晋之,必察焉恶:厌恶

8.(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始熟而慕焉友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皇皇寄求相切制/罩用亡郑以陪邻

C.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见犯乃死,重负国

D.殆与余同,画言之不详/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加议事每不合

9.(3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

B.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

C.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

D.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

10.(3分)下面六句编为四组,都是王安石对曾巩肯定态度的一组是()

①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②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

③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④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

⑤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⑥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⑤I).②③⑥

11.(3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是王安石针对段缝对曾巩的批评写的一篇驳论文,无论是为人还是为文,作者对曾巩都非

常推崇。

B.王安石认为做任何事情都有因有果,应该先分析实际情况再灵活处理,所以他对于曾巩的做法并没

有规劝。

C.作者认为即使是君子也会误听、误信、误传,贤人总会不断地遭受诽谤,那些困在底层的贤者尤其

受影响。

D.作者引用孔孟的话和典故是为了证明“圣人之所以为圣”,用反问句和感叹句做结,起到加强语气

的作用。

【答案】7.B8.D9.B10.A11.B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句意:人们的过错当中有些是情

有可原的。“矜”,同情,怜悯。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之二代词,他。句意:才开始和他逐渐熟悉并非常欣赏他,愿意和他交朋友。

“之”,音节助词,不用翻译。句意: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

B.“焉”,词尾,……的样子。句意:诚恳而急切地希望与我互相切磋探讨。

“焉”,怎么,哪里,为什么。句意:(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

C.“乃”,副词,竟然。句意:足下竟然要引用忌恨他的人、埋怨他的人、误听误传的人所讲的话。

“乃”,副词,才。句意:被侵犯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D.“而”,连词,表转折,却。句意: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

“而”,连词,表转折,却。句意: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

常常不一致。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天下的人,愚钝的多而贤明者少。愚钝的人原本就嫉妒贤明的

人,而贤明之士又自有操守,不愿与愚钝者取齐,于是愚钝的人就更加怨恨贤者。

“而”是连词,此处表并列关系,“愚者众”和“贤者希”是两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并列结构,中间不必断开,

排除AC;“贤者”是“忌”的宾语,动宾之间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选出“都是王安石对曾巩肯定态度的一组“。

③“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意思是“故而曾巩作为一个弟弟,在这件事情上不能说一点过错都没有”,

这是指出曾巩的过错,不是'‘肯定

⑤“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意思是“凡是指责曾巩这不好那不对的言论,肯定都

是那些忌恨他和传播了错误消息的人而为“,这是对指责曾巩之人的评价,不是肯定曾巩。

⑥“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意思是“凭空裁断贤人的是非,这是很没有道理的”,这是对段缝的评价,

不是肯定曾巩。

排除这三句。

故选Ao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所以他对于曾巩的做法并没有规劝”错误,第二段说“此

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意思是“这个毛病在我回到江南后已经规劝过他了“,可见规劝过。故选B。

第n卷(非选择题共in分)

评卷人得分

12.(8分)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3分)果哉,足下之言也?巩固不然。

(2)(3分)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

(3)(2分)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

【答案】⑴您这话说得果真正确吗?曾巩本来就不是这样(的人)。

⑵他父亲也非常爱他,曾说:“我们曾家门楣衰败,能依赖的也就是这个儿子了

⑶孔子、孟子之所以成为孔子、孟子,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坚持自己观点,不被众人蛊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果哉,足下之言也”,主谓倒装,您这话说得果真正确吗?“固”,本来;“然”,这样。

(2)“爱之甚”,状语后置,应为“甚爱之”;“敝”,衰微;“所赖者此儿耳”,判断句。

(3)“所以“,……的原因;第一个“为”,成为,第二个“为”,因为;"善”,善于;”不惑于众人“,被动

句。

13.(3分)结合文本分析王安石和苏轼观点的异同。

【答案】同:对于不是自己亲眼所见的事物或人不要轻易下结论。

异:苏轼强调要正确判断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注重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王安石强调

评价一个人的时候,要善于自守,不要凭空判断,不要被世俗蛊惑,人云亦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王安石的文章说的是如何评价一个人,苏轼的文章是说如何判断一件事物。

先看二者的相同点。

由“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家兄未尝

亲巩也,顾亦过于听耳。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可知,王

安石认为段缝仅凭他人的言论就对曾巩误下判语的做法是没有道理的;由“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可乎”可知,苏轼认为事情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就妄下结论的做法是错误的,由此可知,二人都认为不是

亲眼所见的事情不能轻易下结论。

再看二者的不同点。

由“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足下姑自重,毋轻议巩”可知,王安石认为评价一个人的时候要能坚

持自己的看法,不能受到他人的影响而人云亦云。

由“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可知,苏轼认为要想知道事情的

真相需要实地考察、亲自实践,要注重调查研究。

【参考译文】

段缝君足下:王某在京师的时候,曾经在足下面前说到曾巩善于写文章,并没有涉及他的为人。回到

江南之后,才开始和他逐渐熟悉并非常欣赏他,愿意和他交朋友,才又写文章大概地介绍了他的品行。您

的来信,凭着您的所闻把曾巩说得一无是处,说他居家之时,亲戚朋友都感到惶恐畏惧,责怪我没有写信

规劝曾巩,并据此说我交朋友缺乏原则。然这话说得果真正确吗?曾巩本来就不是这样的人嘛。曾巩的

文学和论议,在王某所交游的友人当中,还没有见到有哪个可以和他匹敌。他的本意是为了使文章合于大

道而奋勇不顾,恐怕不是用刑罚灾难和名利爵禄所能改变的。他父亲处在困厄当中,曾巩服侍在他身边并

没有不孝之举,家中的事即使再小,也要亲自去做。他父亲也非常爱他,曾说:“我们曾家门楣衰败,能依

赖的也就是这个儿子了。”这些都是王某亲眼所见。足下所说的那些,王某却没有见过。

曾巩在京城的时候,避开他哥哥独自居住,对这件事,王某也要加以指责,所以足下批评他就更加不

遗余力。人们的过错当中有些是情有可原的,千万不能光相信文字的传播。事情原本各有各的因果,然而

情绪却未必和事情本身完全吻合。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而一味谴责,那还有哪个不可以谴责呢?曾

巩的行迹的确是那样的,故而曾巩作为一个弟弟,在这件事情上不能说一点过错都没有。只是我在京城的

时候,和他没有太多的交往,回到江南后,又觉得人家以往的错处没有必要总是提起,所以没有举出此事

来规劝他。曾巩做事一向果断干脆,很少苟同他人的意见,大部分行为都出于自己的内心,这个毛病在我

回到江南后已经规劝过他了。曾巩听了之后,立刻露出惊悚的神色。曾巩原本有很多长处是值得我学习的。

他写的《怀友》书两篇,一篇收藏在自家,另一篇交到我这里,诚恳而急切地希望与我互相切磋探讨,免

得日后出现问题再后悔。曾经说朋友有过错,不能断然决裂,姑且规劝他。规劝他如果听从也就算了,如

果非要人家形成文字承认错误才肯宽容,那我的确没有说过类似的话。

大凡曾巩的行迹,如上所说,他以往的过错,也如上所说而已,难道不能称为贤者吗?天下的人,愚

钝的多而贤明者少。愚钝的人原本就嫉妒贤明的人,而贤明之士又自有操守,不愿与愚钝者取齐,于是愚

钝的人就更加怨恨贤者。既然怀着忌恨埋怨之心,那就没有什事不可以加以诽谤。君子之流误听误信之后,

又传播那些话使更多的人听到,所以贤人总是不断地遭受诽谤,那些暂时困在底层的贤者受害尤其深。任

何权势也改变不了世俗,因为名节并没有加到平民头上,愚钝的人很容易出言诽谤别人,诽谤之言又特别

容易流传。凡是指责曾巩这不好那不对的言论,肯定都是那些忌恨他和传播了错误消息的人而为。我兄长

并没有和曾巩有过太多的接触,所以此事也属于误听误传。足下竟然要引用忌恨他的人、埋怨他的人、误

听误传的人所讲的话,凭空裁断贤人的是非,这是很没有道理的。

孔子说:“众人都喜欢他,一定要认真考察一番;众人都憎恶他,也一定要认真考察一番。”孟子说:“全

国的人都说可以诛杀,也不可以马上诛杀,必须要得到确实可以诛杀的罪证,然后再杀他。”匡章,全国人

都认为他不孝,孟子却对他另眼相看,认为他是孝的。孔子、孟子之所以成为孔子、孟子,就是因为他们

具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受众人的蛊惑。如果他们也受众人的蛊惑,那也就和众人一样了,哪里还是孔

子、孟子呢?足下还是把握自己,稳重一些,不要轻易地议论曾巩。

14.(9分)阅读下面的宋词,按要求作答。

念奴娇•海云四敛

【南宋】张孝祥①

海云四敛,太清楼,极目一天秋色。明月飞来云雾尽,城郭山川历历。良夜悠悠,西风袅袅,银汉冰

轮侧。云霓三弄,广寒宫殿长笛。

偏照紫府瑶台,香笼玉座,翠霭迷南北。天上人间凝望处,应有乘风归客。露滴金盘,凉生玉宇,满

地新霜白。壶中清赏,画檐高挂虚碧。

【注释】①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南

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他善诗文,尤工于词,其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

(1)(3分)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卿的一项是()

A.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用“酣眠”和“小睡”来拟写月光流照的情态,本词上片所写的月照之态

正与“小睡”相符。

B.本词中的“城郭山川历历”与崔颍《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都是写景物清晰可辨,但所

借助的光照条件各不相同。

C.词人的想象驰骋天地,上片结尾虚写广寒宫内三弄笛音,良夜添意趣;下片结尾实写楼檐斜逸浮于

天际,句中有画意。

D.本词所描绘的情境与词人《念奴娇•过洞庭》中所写的“表里俱澄澈”相类,且不单写景,也是词

人理想人格的外显。

(2)(3分)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良夜悠悠,西风袅袅,银汉冰轮侧”。

(3)(3分)请指出词人借笔下之景表现了怎样的胸怀和情致?

【答案】(DA

⑵答案示例1:①叠字:韵律和谐,增强形象感。②“悠悠”体现时间的缓慢长远,“袅袅”展现风的柔和

轻软。

答案示例2:①动静:星月是静景,风为动景。②笔触涉及天地,动静结合,凸显良夜风柔星粲,令人心旷

神怡。

答案示例3:如果答比喻也可给分①比喻:将满月比作冰轮。②写出月的皎洁明亮和纯净出尘。

(3)答案示例:①诗人笔下的月境皎洁明亮,②上片写月亮升起,驱散云雾,将大地山川城郭照得清晰可见,

③这一片光明之境,正是作者心胸坦荡高洁不凡的写照。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本词上片所写的月照之态正与‘小睡'相符”错,“明月飞来云雾尽”写的是明月朗照,《荷塘月色》

中的“小睡”是“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故选Ao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良夜悠悠,西风袅袅,银汉冰轮侧”

从用词看,“悠悠”“袅袅”都是运用叠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韵律感;“良夜悠悠”写出夜的缓慢悠长;“西

风袅袅”写出西风的轻盈柔美。

从描写手法看,“西风袅袅”为动景,描写西风的轻盈柔美之态;“银汉冰轮侧”为静景,描写夜空的星月

朗照的美景。动静结合,写出良夜的美好。

从修辞手法看,''银汉冰轮侧”,把“满月”比作“冰轮”,表现满月月色明亮洁净的美。

(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景物形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先分析笔下之景的特点,由“明月飞来云雾尽,城郭山川历历”“良夜悠悠,西风袅袅,银汉冰轮侧”“露

滴金盘,凉生玉宇,满地新霜白”概括出:清净、静谧、旷远、明亮、冷寒。

再分析胸怀与情致:“清净”代表了超尘脱俗;“静谧”代表坦荡从容;“旷远”代表磊落洒脱;“明亮”代

表高洁不凡;“冷寒”代表孤高傲世。

根据以上理解,结合诗句分析即可。如“明月飞来云雾尽”写月的皎洁明亮,由此观照作者心胸坦荡高洁。

1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苏轼《赤壁赋》)

(2)长太息以掩涕兮,。(屈原《离骚》)

(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5)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是秦灭亡的原因,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

是六国灭亡的原因。

【答案】(1)侣鱼虾而友麋鹿;(2)哀民生之多艰;(3)剑阁峥嫌而崔嵬:(4)敏于事而慎于言;(5)仁

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弊在赂秦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麋”“峥嵯”“崔嵬”“弊”“赂”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评卷人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聆听草原

艾平

①很多年前,我经常跟随父亲在草原上漫无边际地游走。我们乘坐的是一辆老掉牙的苏制嘎斯六九吉

普。所有的零件都在与车轮一起摇滚,我们就在这种摇滚中走走停停,述恋地峰挚天和地的尽头,时而有

一群哆*■月的银鸥叫着飞过,时而有孤独的牧马人像月亮似的慢慢在山岗上升起。父亲没有告诉过我这

种游走的目的,后来我终于懂得,父亲原本也没有什么目的,他只是觉得在辽阔的空间里比较自在,而身

旁有比呼伦湖冰面还要清澈的女儿相伴,他的自在中便多了一份开心。

②我记得父亲的车里总是带着大肚子玻璃瓶装的酱油,铁皮桶装的白酒,桦树皮篓装的成盐,还有一

些土霉素片和蛤喇油,这都是牧民需要的东西。我们用不着事先联系,在草原深处,每一座蒙古包里都有

我们久违的亲人。那些蒙古包孤零零地坐落在茫茫的绿野中,像一朵白色的蘑菇。蒙古包的主人早知道我

们即将来临,已经熬好了奶茶,开始杀羊煮肉。这教我好不奇怪,草原深远生承,难道是天上的云朵给他

们报了信?

③是套马杆在传递草原上的声音。牧人阿爸把手里的套马杆平放在草原上。牧草挺拔茂密,如无数只

有力的手臂,托举着那根沉甸甸的柳木套马杆,草浪随着微风轻较颤动,牧草却并不倒塌。我好奇地把手

伸向套马杆下面的草丛,发现那个半尺多高的小空间,仿佛哥西手掌的母体,无数小昆虫、小禧蕾、小露

珠都在里面静静地醒着,无限的季节,就在这簿薄的层面里成长。

④当我把耳朵俯在套马杆上的时候,便听到了一种清晰响亮的声音,那声音难以描述。好像一会儿把

我推到了城市的街道上,一会儿把我带到了大海的波涛里。无序,错杂,时断时续,有时细腻,有时浑然,

随着这种声音来临,貌似凝固的原野顷刻间变得栩栩生动——百草窸窣,群鸟鸣唱。许多莫名的动物在啮

噬,在求偶,在狂欢,马群像石头从山上纷纷滚落,云朵推动大地的草浪。甚至,还有朝阳拂去露水时的

私语,鸿雁的翅膀驱赶浪花的回声……这时候牧民阿爸说,要下雨了,咱们包里坐。我抬头看天,夭空阳

光灿烂,碧蓝如洗。我们进包,一碗奶茶方尽,暴雨真的来了,雨点打得蒙古包砰砰响,像群鸟在弹跳,

雨滴时而从天窗射进来,落到肉锅里。

⑤风每天在草原上吹过,岁月都到哪里去了?传统的游牧,是大格局协作式的迂回迁徙,以满足畜群

不同季节的不同需求,比如春天接羔,那就要到残雪消融的阳光坡地去;牧草返青时,要给畜群找到大片

有营养的牧草;夏天要考虑哪些地方的草适合储藏,留下来待秋天打草,保证牲畜有过冬的食粮;水,温

度,哪些牧草能为牲畜提高免疫力,哪些牧草能调节牲高的胃肠,哪些地方的牧草适合牛吃,哪些地方适

合马吃等等,这是一种生灵与自然共生的大学问,也是值得当代生态科学深入研究的课题。可是人们到底

还是忽略了这一切,当然也很快尝到了苦果——牲畜被铁丝网围于家家户户一小块一小块的草场上,食物

结构单调,活动范围狭小,无法率性自在地生长,于是肌体不停退化,几代下来,牛羊肉的味道已经大不

如从前。作为经营者的牧民,单枪匹马,缺少机械化的生产工具,在严酷的自然面前,往往力不从心,而

面对市场经济冲击时,常常显得不知所措。于是,部分人富起来的同时,也有人无奈地卖掉或者出租自己

的草场。

⑥现如今,汽车轮子和微信直播,将茫茫草原四面洞开,鸟寺的秘境变得一览无余。站在草原望北京,

不再是夸张的修辞。一个从未走出草原的年轻牧马人,靠着百度导航,六天不到就用小汽车把阿爸阿妈带

到了椰风弥漫的海南岛。那两个一辈子都穿着马靴,戴着包头的人,却掉全身十几斤的重负,站在大海里,

互相看着白皙的躯体和古铜色的双手,哑然失笑……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草原的老人常常这样教导不

愿吃苦的儿孙:“要知道你的午饭在羊身上,不在修擎社的柜子里。”而现在,牧民从业的方式已经五花八

门,草原的食物也变得丰富多彩,什么杀猪菜、肯德基、披萨、韩式烧烤、麻辣烫无所不有,吃传统的手

把肉,反倒要特意跑到饭店,端的十分奢侈。

⑦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牧民阿爸,就是一切牧民的代表。他们淳朴,勤劳,真挚,好客,爱草原如生

命,爱大自然里的一切,从不在草地上动土,从不捕鱼,不到万不得已,不猎杀野兽,个个都可以信任,

人人都可生死相托。草原古老的游牧文化,粉碎了一切人定胜天的谎言,其天人合一的哲学内涵,作为一

种思维方式,呈现无限的科学性,草原事实上意味着一种物靠木号、生命轮回的大境界,它属于万物生灵,

而不仅仅关照人类。

⑧我在草原上行走,聆听草原人的述说,尽管我还没有找到标准答案,所有的故事还刚刚开始,正在

和遍地的春草一起生长,但是一个个崭新的主角已经登场,他们是那样朝气蓬勃,那样鲜活生动,意味着

草原的新时代的主流。

⑨牧民们踏踏实实地剪断铁丝网,将数家草场连成一体,互助合作,回归大游牧,农业生产和草原旅

游的联合体,引入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畜产品开始显现品牌效应。特别有意思的是,他们开出的条

件是,游客到了草原,每天要学会一句蒙语,游客每天回到宿营地要出示自己带回的垃圾,要是游客还捡

拾了草原上的陈旧垃圾,就会得到食宿的优患。新一代草原青年,自发组织到那达慕和敖包现场清理白色

垃圾,举办各种倡导敬畏自然的活动,并将这一主题的摄影展带到了北上广;在千万个家庭里,有千万个

母亲和父亲在告诉他们的孩子——是地让你站起来的,是马让你跑起来的,离开了草原,你也要把草原的

嘱托背在身上,不然你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草原人已经登高望远,看到了幸福的杨牛,也看到了自身

文化独具光彩的力量,尽管每进取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没有人愿意放弃,这或许就是一种文

化的自觉和自信吧——我们辽阔的草原是理性的,明媚的。

⑩历史是多条不同的河流,当它们汇入了大海之后,还会以波涛和旋涡的方式互相冲刷不已。看吧,

在茫茫的草原上,无数时间的碎片,无数空间的远影,都在时代的大苍穹里闪光、发声、跳跃、裂变、融

合、再生。昔日的淳朴,今日的开放,每一种内在的质地,都不足以固守原初的草原。草原的秘密在哪里?

我依凭大半生的体验来书写草原,也时刻以高度的敏感注视着草原,我对草原的聆听,已经有了多元的方

式,当然感情的因素是最重要的。我如此热爱草原,我手中的笔永远无法离开草原。草原告诉我一切。生

命与自然,人生与历史,现实与梦想。

16.(2分)文中加点的词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瞋(lido)望安燧(mi)率(mi)而不宜

B.旋(xuan)涡耳(gen)古物竟天谷(ze)

C.坝(qing)刻梭(wGi)秆遮天破(bi)日

D.啮噬(shi)窸率(su)供(gong)销社

17.(4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由“很多年前,我经常跟随父亲在草原上漫无边际地游走”写起,表现了我与草原的密不可分。

B.文章第6段写现代科技给草原及草原人的带来的变化,列举了一系列新式的饮食,说明新时代牧民

的物质生活丰富了。

C.文章第9段中,在新经营理念的影响下,草原青年向游客开出学蒙语和捡拾垃圾的条件,游客由此

可以获得食宿的优惠,说明新一代的草原人极具经济头脑。

D.文章以“聆听草原”为题目,以“耳”代“眼”,通过聆听草原万物发出的声响以及牧民阿爸的言

语等,写出草原的巨大变化,极具特色。

E.文章最后一段写草原昔日淳朴和今日开放的冲撞、融合、再生,构成了如今理性、明媚的草原,也

彰显了作者内心逐渐接纳、理解草原的新变化。

18.(5分)请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9.(5分)联系文本,理解“草原告诉我一切。生命与自然,人生与历史,现实与梦想”这句话的含义。

20.(5分)有人评价艾平的散文“视野开阔,气度抻阖,格局很大,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散文'”,请从选材

和意蕴两个方面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答案】

16.D

17.B、C

18.①运用比喻,将聆听到草原声音之后的感受写得具体可感,充满画面感,透露出作者的欣喜与激动。

②运用排比,“在啮噬,在求偶,在狂欢”刻画了草原声音的奇妙,突显草原生机勃勃的特征。③运用拟人,

将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拟人化,使聆听之声充满生命感与活力。④句式上,长短句结合,整散句错落,使

文章节奏感强,富有音韵美。⑤运用细节描写,着眼于细微之物,如“百草寒窣”“群鸟鸣唱”,于细致处

凸显草原动静相宜的美妙。

19.草原是辽阔的、静谧的,一切生命和季节在这里生长,教会我生灵与自然共生的大学问;草原由传统

游牧向现代游牧发展,体现了物竞天择、天人合一的思想;草原人自身文化独具光彩,坚定了文化自觉与

自信。升华主旨,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无限热爱与依恋。

20.选材:选取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以及善良淳朴的牧民进行描写,呈现了草原的历史、

现实和未来,苦难、馈赠和幸福,冲撞、融合和再生,选材丰富。内涵:表达了对草原及牧民热情的讴歌、

对天地的敬畏,对历史的思考,对文化的发展、自觉与自信的赞扬,立意深刻。

【解析】

16.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密而不宣”的“密”应写作“秘”;

B.“旋涡”的“旋”应读作xudn;“物竟天择”的“竟”应写作“竞”;

C.“桅秆”的“秆”应写作“杆

故选D,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说明新时代牧民的物质生活丰富了“错,根据“吃传统的手把肉,反倒要特意跑到饭店,端的十分奢

侈”可知,是深刻地揭示了新理念对草原传统的巨大影响与冲击。

C.“说明新一代的草原人极具经济头脑”错,从开出的条件看,不是说明他们具有经济头脑,而是体现了

青年保护草原的意识逐渐增强。故选B、C«

1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分析语言特点的能力。

画线的句子,主要描写了作者聆听草原之声后的感受,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表达形象生动,使抽象的

声音变得形象可感。

各种修辞手法的使用:

比喻修辞的使用。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如“好像一会儿把我推到了城市的街道上,一会儿把

我带到了大海的波涛里”中,把“草原的声音”比作“城市的街道的声音”“大海的波涛声”;如“马群像

石头从山上纷纷滚落,云朵推动大地的草浪”中,把“马群”比作“石头”“云朵”;形象生动的将聆听到

草原声音之后的感受写得具体可感,充满画面感,透露出作者的欣喜与激动。

排比修辞的使用。如“许多莫名的动物在啮噬,在求偶,在狂欢”,运用排比刻画草原声音的奇妙,突显草

原生机勃勃的特征。

拟人修辞的使用。如“还有朝阳拂去露水时的私语,鸿雁的翅膀驱赶浪花的回声……”,“私语”“驱赶”等

词的使用,将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拟人化,使聆听之声充满生命感与活力。

句式的变换:

句式上,“无序,错杂,时断时续,有时细腻,有时浑然,随着这种声音来临,貌似凝固的原野顷刻间变得

栩栩生动”等,长短句结合,整句散句错落,使文章节奏感强,富有音韵美。

细节描写的使用:在刻画草原之声的时候,作者着眼于细微之处,细微之物“百草窸窣,群鸟鸣唱”“朝阳

拂去露水时的私语,鸿雁的翅膀驱赶浪花的回声”,尽显草原动静相宜之美妙。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小时候跟随父亲在草原游走,感受到“草原深远安谧“,感悟到自然与生命的神奇,“我好奇地把手伸向套

马杆下面的草丛,发现那个半尺多高的小空间,仿佛密而不宣的母体,无数小昆虫、小蒋蕾、小露珠都在

里面静静地醒着,无限的季节,就在这薄薄的层面里成长”,传统的游牧,告诉我与自然共生的大学问,“比

如春天接羔,那就要到残雪消融的阳光坡地去;牧草返青时……哪些地方适合马吃等等,这是一种生灵与

自然共生的大学问”,草原是辽阔的、静谧的,一切生命和季节在这里生长,教会我生灵与自然共生的大学

问;

“传统的游牧,是大格局协作式的迂回迁徙,以满足畜群不同季节的不同需求”“现如今,汽车轮子和微信

直播,将茫茫草原四面洞开,亘古的秘境变得一览无余”“草原古老的游牧文化,粉碎了一切人定胜天的谎

言,其天人合一的哲学内涵,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呈现无限的科学性,草原事实上意味着一种物竞天择、

生命轮回的大境界,它属于万物生灵,而不仅仅关照人类”,草原由传统游牧向现代游牧发展,体现了物竞

天择、天人合一的思想;

“草原人已经登高望远,看到了幸福的桅秆,也看到了自身文化独具光彩的力量,尽管每进取一步都不是

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没有人愿意放弃,这或许就是一种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吧一一我们辽阔的草原是理性

的,明媚的”“我对草原的聆听,已经有了多元的方式,当然感情的因素是最重要的。我如此热爱草原,我

手中的笔永远无法离开草原”。草原人自身文化独具光彩,坚定了文化自觉与自信。升华主旨,表达了作者

对草原的无限热爱与依恋。

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体裁特征和写作说法、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

选材:

“很多年前,我经常跟随父亲在草原上漫无边际地游走”“我们用不着事先联系,在草原深处,每一座蒙古

包里都有我们久违的亲人。那些蒙古包孤零零地坐落在茫茫的绿野中,像一朵白色的蘑菇”“可是人们到底

还是忽略了这一切,当然也很快尝到了苦果……于是肌体不停退化,几代下来,牛羊肉的味道已经大不如

从前”,“现如今,汽车轮子和微信直播,将茫茫草原四面洞开,亘古的秘境变得一览无余”“而现在,牧民

从业的方式已经五花八门,草原的食物也变得丰富多彩,什么杀猪菜、肯德基、披萨、韩式烧烤、麻辣烫

无所不有,吃传统的手把肉,反倒要特意跑到饭店,端的十分奢侈”“牧民们踏踏实实地剪断铁丝网,将数

家草场连成一体,互助合作,回归大游牧,农业生产和草原旅游的联合体,引入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

畜产品开始显现品牌效应草原人已经登高望远,看到了幸福的桅秆,也看到了自身文化独具光彩的力

量”,文章选取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以及善良淳朴的牧民进行描写“在我的记忆中,我的

牧民阿爸,就是一切牧民的代表。他们淳朴,勤劳,真挚,好客,爱草原如生命,爱大自然里的一切,从

不在草地上动土,从不捕鱼,不到万不得已,不猎杀野兽,个个都可以信任,人人都可生死相托”,呈现了

草原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苦难、馈赠和幸福,冲撞、融合和再生,选材丰富。

内涵:

“我们用不着事先联系,在草原深处,每一座蒙古包里都有我们久违的亲人”“我好奇地把手伸向套马杆下

面的草丛,发现那个半尺多高的小空间,仿佛密而不宣的母体,无数小昆虫、小蒋蕾、小露珠都在里面静

静地醒着,无限的季节,就在这薄薄的层面里成长”“风每天在草原上吹过,岁月都到哪里去了?”“这是

一种生灵与自然共生的大学问”“可是人们到底还是忽略了这一切,当然也很快尝到了苦果”“草原古老的

游牧文化,粉碎了一切人定胜天的谎言,其天人合一的哲学内涵,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呈现无限的科学性,

草原事实上意味着一种物竞天择、生命轮回的大境界,它属于万物生灵,而不仅仅关照人类”“草原人已经

登高望远,看到了幸福的桅秆,也看到了自身文化独具光彩的力量,尽管每进取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情,但是没有人愿意放弃,这或许就是一种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吧一一我们辽阔的草原是理性的,明媚的”,

表达了对草原及牧民热情的讴歌、对天地的敬畏,对历史的思考,对文化的发展、自觉与自信的赞扬,立

意深刻。

评卷人得分

21.(4分)下面文段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

①借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商场里的室内冰场已十分常见,享受冰雪运动的快乐也不再限于冬季。②

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冰场、走进雪场,为日常生活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