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灸完整分_第1页
麦粒灸完整分_第2页
麦粒灸完整分_第3页
麦粒灸完整分_第4页
麦粒灸完整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麦粒灸技术麦粒灸是将艾绒搓成如麦粒样大小的艾炷直接置于皮肤上施灸防治疾病的一种技术。其特点是所需艾绒很少,烟雾小,刺激量可大可小,灼热、灼痛感穿透性明显。应用范围很广,尤其对风寒湿痹、寒痰喘咳、以及脏腑虚寒、元阳虚损引的各种病症疗效较好。一、灸材与基本操作方法

(一)艾绒及其他施灸材料麦粒灸选用柔细如棉的艾绒,一般选用黄色精制艾绒,其艾火温和,艾绒纤维易于按压或搓捻成大小、松紧不同光滑的麦粒状艾炷。麦粒灸操作还需要中药油膏或凡士林,其作用在帮助艾粒粘附于皮肤,也可刮取新鲜蒜汁作粘附材料,线香用于暗火点燃艾炷顶端,镊子用于适时移除烧剩残艾。(二)麦粒艾炷制作麦粒灸所用艾炷是用子粒状的麦类作比喻,艾炷多成长圆形或卵圆形,也可将艾炷底部压平成半粒米样。麦粒形艾炷可分大、中、小3种。大麦粒形艾炷,炷如一颗完整麦粒。取6mg艾绒,制作炷高约5mm,腹径3mm的艾炷;中等麦粒形艾炷,炷如大半个麦粒,取4mg艾绒,制作炷高4mm,腹径2.5mm的艾炷;小麦粒形艾炷,炷如半粒米,取2mg艾绒,制作炷高3mm,腹径2mm的艾炷。根据艾炷的松紧分为“硬丸”、“中等硬丸”和“软丸”。用右手拇、示指反复均匀地搓捻艾绒,纤维缠绕较紧,含绒量较多,燃烧时间较长,温度较高,被称为“硬丸”。拽取少量艾绒,略加按压成形,由于纤维未经搓捻缠绕,因此所制作的艾炷比较松散,含绒量较少,燃烧时间短,温度稍低,被称为“软丸”。松紧程度介于二者之间的是“中等硬丸”。当病情危重,需要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大刺激量,多用硬丸样艾炷,或用超常规壮数的软丸艾炷。病情平缓,只需常规壮数,可用中等硬丸样艾炷,或用软丸样艾炷。(三)选穴特点

1.全身大多数穴位都可施以麦粒灸。2.较多选用背腰、脘腹和下肢等肌肉较厚部位穴位。3.选穴宜少而精,每次2~4穴为宜。4.局部与远部选穴相结合5.定位要准确,以免修正定位造成更多、更大的灸痕。6.分布颜面、血管部位的穴位不可采用化脓瘢痕灸。(四)施灸壮数

麦粒灸常规灸量每次每穴1~7壮。具体实施时还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能使壮数与施灸程度共同作用,达到“适宜刺激”的理想程度。(五)施灸程度

麦粒灸是一种用火伤来防治疾病的独特方法,根据麦粒灸施灸操作强度大小和壮数多寡的不同,在普遍灼痛感觉的基础上,局部穴位的火伤程度,可见红晕、黄瘢点、小水泡、化脓结痂等多种现象。灸后穴位局部红晕,属于正常反应,不须处理。根据麦粒灸对皮肤的灼烫程度分为:非化脓麦粒灸化脓麦粒灸1.非化脓麦粒灸

(1)解释灸感向没有麦粒灸经历的患者说明施灸过程和刺激特点,要求患者出现灼痛时立刻呼“烫”,而不要移动肢体。以便及时用镊子拣除残余艾炷,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不致因为灼痛乱动肢体,不能及时移去艾火。(2)准备材料非化脓麦粒灸多采用半粒米样小艾炷,或大半个麦粒样的艾炷,用艾绒制作成软丸或中等硬丸样艾炷。准备好线香、灭火用盛水小杯、镊子、消毒干、湿棉球等。(3)安置体位使患者处于取穴方便、放松的体位,使体位舒适持久。注意某些穴位的特殊体位,如施灸膏肓穴嘱患者两手抱肘,肩胛骨充分展开,使麦粒灸热力透入深部。暴露体位注意防止冷风直接吹拂。(4)点燃艾粒在选定的穴位上,用消毒棉签涂上有颜色的中药油膏作为粘附剂。将艾炷竖立置于穴位上,用线香暗火点燃艾炷顶端,使其燃烧。线香接触艾炷之前应将线香积灰弹尽,以防灰烬掉落皮肤,点燃艾炷后的线香搁置于盘中待用。(5)移除残艾待艾炷烧剩约2/5~1/5、受试者呼“烫”时,即用镊子将残余艾炷拣到盛水的小杯,再进行下一壮操作。软丸样艾炷可以让艾炷在皮肤上自行烧完,当患者感觉灼痛时,用左手拇、示、中指在艾炷四周皮肤略加按压以减轻痛感,软丸样艾炷因艾绒量少,因此局部灼痛的时间十分短暂。(6)清理皮肤灸完预定的壮数后,用消毒棉球将穴位处残留灰烬和油膏轻轻拭擦干净,不用涂抺消毒药物。2.化脓麦粒灸

化脓麦粒灸的操作程序大体与非化脓麦粒灸相似。不同之处在化脓麦粒灸的艾炷多采用大艾炷或中等麦粒艾炷,用艾绒制作成中等硬丸或硬丸样艾炷,对疼痛敏感者艾炷也可由小而逐渐增大,则松而逐渐紧实。由于每壮艾炷都要求燃烧完毕,因此刺激程度比非化脓麦粒灸强,施灸后会出现起泡、化脓现象。(1)知情同意向患者说明化脓灸的作用、操作过程及反应,在患者知情同意前提下实施。(2)体位舒适为预防晕灸发生,宜采取卧位和有依靠的坐位。(3)燃尽艾炷将艾炷竖立置于穴位上,用线香暗火点燃艾炷顶端,使其燃烧。每壮艾炷燃尽后,掸除艾灰,再安放下一个艾炷继续施灸。为减轻患者灼痛,操作者可用手指在灸穴周围皮肤上,轻轻按压皮肤。并嘱患者张嘴吐气,以转移注意力,松弛肌肉。(4)清理创面灸完规定壮数至局部皮肤焦黑后,用消毒干棉球将施灸处灰烬轻轻拭擦干净,用消毒干敷料覆盖,不用涂抺消毒药物。(5)灸疮处理重度麦粒灸之后,往往发生起泡、结痂、溃烂等现象。为了防止摩擦,保护痂皮,预防感染,可用消毒干敷料覆盖。5~7天后焦痂开始浮动,内有脓样分泌物,可每隔1~2天更换敷料,疮口周围用乙醇或盐水棉球揩净,仍用消毒干敷料覆盖,妥善保护灸痂,以便在需要增加脓量继续施灸时,可以在灸痂上施灸,使患者容易忍受灼痛。如发生继发感染,可用黄芩油膏等涂贴。溃烂面不大,可任其自然结痂恢复。化脓后20~30天,灸疮愈合后形成瘢痕,若瘢痕颜色紫暗或成坚硬疙瘩,还需继续在原处重复施灸。若瘢痕颜色灰白,平坦柔软,表明已达到治疗要求。二、常见疾病的麦粒灸治疗技术

(一)蛇串疮(带状疱疹)本病是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毒所致。以成簇水疮没身体一侧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行,且疼痛剧烈为特征的皮肤病。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清热除湿,活血解毒,通络止痛。【选穴】主穴:阿是穴(蛇眼、蛇尾)、支沟、阳陵泉。配穴:肝经郁火配期门、行间、足窍阴;脾经湿热配阴陵泉、三阴交、内庭;身热加大椎、至阳、合谷;病变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加风池、听会、太阳、攒竹、外关、合谷。【操作】在最初发的疱疹部位确定两处阿是穴施灸,俗称“蛇眼”穴,在疱疹延伸尾端,确定两处阿是穴,俗称“蛇尾”穴。治疗过程中,如果“蛇尾”部位继续出现新的红色小疹,可在这些疹点上增加选穴施灸。制作中等硬丸样艾炷。患者感觉灼痛可嘱其数数,或用指压法减痛,当患者感到灼痛十分明显时,即用镊子将残余艾炷夹去。按照先“眼”后“尾”的顺序施灸。每次选用3~4穴,每穴施灸3~9壮。如四肢远端穴、头面部穴可灸3壮,躯体及四肢肌肉丰厚部位穴位可灸7壮,疼痛严重部位施灸7~9壮,疼痛较轻部位施灸3~5壮。急性期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周。后遗症期每周施灸2~3次,连续治疗1~2个月。(二)肺痨(肺结核)

本病由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表现为咳嗽、略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选穴】主穴:肺俞、膏肓。配穴:脾胃虚弱加中脘、足三里;潮热加大椎、曲池;咯血加孔最、鱼际。【操作】制作半粒米软丸样艾炷。每次选用2~3穴,久病、妇幼年老患者灸火不宜太强,感觉灼痛即可移走残艾,每穴施灸5~7壮。新病、壮年患者可采用中等硬丸样艾炷,使艾火灼痛延长少许再移走残艾。每穴施灸7~9壮。隔日治疗1次,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休息1周后,再进入下一疗程施灸,连续施灸3个疗程。【提示】麦粒灸技术仅能作为本病症的辅助治疗。(三)哮病(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

本病因宿痰内伏于肺,常由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引触,致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而发病。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利气定喘。发作期攻邪祛痰利气以治标;缓解期补肺、健脾、益肾以治本。【选穴】主穴:发作期:肺俞、膻中、大椎、天突、定喘。缓解期:肺俞、膻中、大椎、脾俞、肾俞。伏灸穴:①肺俞、大椎、风门、定喘;②脾俞、心俞、膻中、足三里;③肾俞、膏盲、气海、关元。配穴:寒饮伏肺配风门、孔最;痰热遏肺配合谷、曲池。【操作】每次选用3~4穴,先灸背部腧穴,再灸腹部及四肢部腧穴。发作期用中等硬丸样艾炷,每次每穴灸7~9壮,每日施灸1~2次,10次为1疗程;缓解期用半粒米软丸样艾粒,每穴灸5~7壮,隔日或隔2日1次,15~20次为1疗程。第1个月隔日1次,第2、3个月隔2天1次,可将穴位分为2~3组,交替使用,坚持灸3~6个月。伏灸法在夏季三伏天进行施灸。分别于初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施灸,共灸3次。也可从初伏开始,每隔2~3天灸1次,共灸10次。初伏取第1组穴,中伏取第2组穴,末伏取第3组穴。每年1次,连续治疗3年。(四)慢性泄泻(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

慢性腹泻是由脾虚湿滞内生,肾虚脾失温煦,使清浊不分,水谷不化所致。表现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病程迁延超过2个月,有3次大便失禁病史,经正规治疗2个月无效。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运脾化湿。【选穴】主穴:气海、大肠俞、上巨虚。配穴:脾虚加脾俞、足三里;肾虚加关元、命门。【操作】制作半粒米软丸样艾炷。每次施灸2~3穴,每穴7~9壮,隔日施灸1次,治疗1个月为1疗程,疗程间隔休息1周。连续治疗3个月。(五)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本病由素体营卫气血不足,外邪乘虚入侵经脉而致。表现为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温通止痛。【选穴】主穴:肾俞、足三里、阿是穴。配穴:风寒湿阻配大椎、风门;风热湿痹配曲池、身柱;肾阳亏虚配关元、命门。【操作】阿是穴常选用疼痛或肿胀最明显点,注意避开血管。制作半粒米软丸样艾炷,每次施灸3个穴位,每穴7~9壮,每周施灸2~3次,1个月为1疗程,休息1周后进入第2疗程治疗,共治疗4~6个疗程。三、禁忌症

1.颜面部,心前区,体表大血管部和关节肌腱部不可用化脓麦粒灸。2.妇女妊娠期,腰骶部和小腹部禁用化脓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