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归山诗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归山诗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归山诗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归山诗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归山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归山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送张五①归山【唐】王维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注】①张五,即张諲,排行第五,故称张五,曾同王维一起同朝为官,二人交情很深。此时张諲因受到权臣杨国忠的排斥而归山隐居。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的“送”交代了写作缘由,“惆怅”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B.颔联写“几日同携手”,今朝友人却要“先拂衣”,暗含诗人对友人的埋怨和担忧。C.颈联暗用谢安“隐居东山”的典故,希望友人把自己的隐居之地打扫干净。D.全诗文字朴实自然,用笔委婉曲折,写出了诗人无限的惆怅,无限的失落。2.请简要概括本诗表达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乱后归山杜荀鹤乱世归山谷,征鼙喜不闻。诗书犹满架,弟侄未为军。山犬眠红叶,樵童唱白云。此心非此志,终拟致明君。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照应题目:不闻征鼙和“乱”字对应“乱后”,“归山谷”直接对应“归山”。B.第二句中的“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在思想感情方面统领后面六句内容。C.诗书整齐如故,弟侄没有被征从军,颔联表明战乱并未严重影响诗人的家。D.颈联极妙:有红有白,色彩鲜明;有声有色,视听结合;有人有犬,活力充沛。4.如何理解诗人所说的“此心非此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冬日归旧山(节选)李白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①。[注]①三清:指道教指神仙所居的最高仙境,包括玉清、上清、太清。此处比喻朝廷。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呼应标题,写诗人未洗征尘,行色匆匆,表现诗人冬归旧山的急切心情。B.第四句的“云不行”侧面烘托天寒,这与“空山凝云颓不流”的手法有相同之处。C.第五句写诗人归山所见之景。嫩竹绕舍,为这寒冷萧瑟的冬日增添了勃勃生机。D.本诗综合运用了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描写景物,描绘了一幅荒凉的山居图。6.本诗的最后四句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①白居易曾于太白峰②前住,数到仙游寺里来。黑水澄时潭底出,白云破处洞门③开。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惆怅旧游无复到,菊花时节羡君回![注]①本诗作于白居易送别王质夫时。王质夫因仕途不顺从京归家,时任翰林学士的诗人有感而发。王十八:指诗人在长安以西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做官时结识的好友王质夫。仙游寺:位于盩厔县境内。②太白峰:位于盩厔县境内。③洞门:指山洞入口。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当时诗人与好友王质夫分离,所以在题目中,诗人用了“寄题”一语。B.颔联中,诗人依循空间远近顺序,介绍了仙游寺附近曾游玩过的山水景观。C.颈联运用了“倒装”句式:“烧红叶”为了“暖酒”,“扫绿苔”后“题诗”。D.白居易的诗歌创作追求通俗易懂,因而他不回避在同首诗中重复使用字词。8.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试概括分析。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暮归山中蓝仁①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衡门②栖鹊定,暗树③流萤乱。妻孥候我至,明灯共蔬饭。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注】①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明代诗人,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②衡门:横木架成的门,指简陋的房屋。衡,同“横”。③暗树:一作“暗径”。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擒题,写诗人乘暮色信步归家,明月映照在清澈的涧水中,身在其中濯足清流,别有一番情致。B.从“栖鹊”“流萤”意象看,这时夜幕降临已很久了。“栖鹊定”“流萤乱”,一静一动,相映成趣。C.尾联以诗人伫立松桂之下,仰望浩渺星空作结,意蕴幽远,含蓄深沉,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D.诗人运笔古拙,洗脱铅华,纯用铺陈,以平实直朴取胜,而不以夸饰渲染为工,语虽淡而味终不薄。10.本诗通过平凡生活事件的叙述和特定环境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①下,归来且闭关②。[注]①嵩高:嵩山别称嵩高山。②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这里有闭户不与人来往之意。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所写的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B.颈联描写了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宏大明丽色彩的景物,反映了诗人感情上归隐的愉悦之情。C.“迢递”是形容山高路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这句交代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D.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变换,也可隐约触摸到诗人感情的细微变化。12.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变化过程。参考答案:1.B2.(1)因与友人相聚短暂即又分别而不舍;(2)与友人携手共进的生活一去不返的失落;(3)因违背自身志趣身陷官场而痛苦、无奈;(4)对朋友隐居生活的歆羡,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B.“暗含诗人对友人的埋怨和担忧”错,“几日同携手”,今朝友人却要“先拂衣”了,诗人应该是带着一份嫉妒与歆羡的心情写下此句的。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联“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意思是:送君归山我心已惆怅,再送人啊不知又是谁?眼看着好友一个个离去,作者满怀离别的伤感。颔联“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意思是:一起相处才只几天,忽然你却辞官先归。与好友相知相交的日子极为短暂,原还是自己在这昏暗时节难得的安慰,而此时好友利索地抛却一切烦恼,即将奔赴想往已久的生活,只留一份潇洒在诗人心头煎熬。诗人恨自己无能,无力摆脱世俗的物质羁绊。表达与友人携手共进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的失落,对自己身陷官场,面对污浊黑暗现实感到痛苦。颈联“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意思是:东山里还有我住过的茅屋,请替我扫一扫那陋室柴扉。东山茅屋,或许是友人归隐所在。一个“幸”字,淡了些诗人内心迷茫的雾霭,可喜可庆的是,友人还的茅草屋还为诗人敞开着,让他得以有机会清除内心的尘埃。荆扉,即实指的柴门,虚指的心门。人生一大乐事,就是与知己倾心畅谈,诗人期盼着,也努力着。尾联“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意思是:不久我也该辞官归去,哪能使自己心事乖违!身陷官场,污浊黑暗的现实,早已肃杀了那颗宁静的心,然个中的丝丝缕缕,又岂是简单的一个退字亦或是一个进字能够道清楚说明白的?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有辞官归隐之意却无法摆脱官场羁绊的无奈。3.B4.①诗人在前面描绘一幅平静祥和的农村生活图景,透露的是对太平生活的渴望,是要在田园生活中安居。这就是“此志”。②“此心非此志”表明诗人并不想真的沉入田园生活之中,他在这混乱动荡的时代,不愿置身事外,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辅佐圣明的君主,打造太平盛世。③这句话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心态和爱国的思想感情。【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对“喜”字的分析错误,它不是全诗诗眼,它只能统领中间四句内容,与尾联思想感情不致。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要解说“此心非此志”,先要理解句中的关键词“此志”。“此志”是什么?是前面六句内容中透露出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答案的第一点就是要结合前六句的内容解说“此志”,前六句是说,经历了外间无数战乱回归山里,令人欣喜的是战鼓声没有听闻。诗书依旧堆满书架,弟侄也未被迫从军。山犬在地里的红叶堆上酣睡,樵童的歌声来自深山的白云。描绘一幅平静祥和的农村生活图景,透露了要在田园生活中安居的愿望。“此心非此志”从字面上说,意思是“我虽珍惜这个环境而志向并不在此”,即否定了要在田园生活中安居的意思。诗的末句意思是,相信自己最终还能辅助中兴的明君。对诗人的内在思想感情进行了解说,就是要出仕,辅佐圣明君主成就一番事业。作答时还应对诗人的思想感情进行评价,“此心非此志”这句话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心态和爱国的思想感情。5.C6.①前两句写要发愤学习,养成青松般的“素贞”品格,表达诗人修身治国的愿望;②后两句设想不久又将离去,应该会去往朝廷,抒发诗人建功立业的抱负。【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勃勃生机”错误,本诗主要写旧居的荒败景象,嫩竹绕舍为这寒冷萧瑟的冬日增添了一点生机,不能说“勃勃生机”。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句,洗砚,指发愤读书;素贞,指情操。意思是,要发愤读书学好治国本领,养成青松一样高尚的品格。表达诗人修身治国的愿望。“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句,三清,道教指神仙所居的最高仙境,包括玉清、上清、太清。此处比喻朝廷。“去合到三清”,意即以诗文干谒权贵,重用于当世,以伸鲲鹏之志。意思是,这次回来不久将又要离去,离开后准备大干一番事业。抒发诗人建功立业的抱负。7.B8.(1)对友人的羡慕安慰之情。友人王质夫因仕途不顺,适逢秋季回乡,重游故地,诗人不禁羡慕不已,同时也劝慰友人借此能消解烦忧。(2)诗人自己的惆怅可惜之情。诗人联想到自己还肩负宦职,不能与友人同游,未免惆怅可惜之情涌上心头。【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远近”错,无中生有。颔联意思:黑水平静清澈的时候,就会看见潭底的景象,白云飘散就可以看见山洞的入口。白居易在周至当县令时,曾多次游览仙游寺,此二句写出了仙游寺附近黑龙潭的景观,没有空间远近顺序。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首联“曾于太白峰前住,数到仙游寺里来”,诗人回忆曾在周至当县令时多次游览仙游寺的经历;颔联“黑水澄时潭底出,白云破处洞门开”,回忆曾在仙游寺附近游览过的景观;颈联“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写在林子里烧红色的落叶用来热酒喝,扫去石头上青色的苔藓用来题字写诗,写出了当年在仙游寺附近与朋友畅游的快乐生活。前三联集中笔力展现了仙游寺附近的美好景致和仙游寺给诗人留下的美好记忆。尾联,直抒胸臆,用“惆怅”“羡”表达出自己无法与友人同往的惆怅、遗憾与羡慕之情。由注释可知,王质夫因仕途不顺从京归家,他的家就在周至县,也就是说仙游寺是友人即将前往的地方,诗人将仙游寺附近的景致写的美好,也就是在安慰友人,替友人消解烦恼。9.D10.①乐观的人生态度。诗人的感情通过“衡门”作了隐隐的透露和巧妙的暗示。贤者乐道忘忧,虽身处陋室,而不以为苦,反能自得其乐。②对山间恬淡生活的热爱。暮归途中,月亮作伴,溪涧淙淙作响;天色已晚,灯火已明,粗菜淡饭已具,妻子儿女坐等诗人归家,平淡的生活场景,流露出恬淡的生活旨趣。③人生失意的淡淡哀愁。诗中写暗径幽深,流萤乱舞,烘托出诗人烦乱茫然的情绪;“疏星隔河汉”但也多少笼罩了一层轻柔的迷惘和淡远的惆怅。④清高隐逸的旨趣。诗中的溪涧幽泉,青松佳桂等意象,隐含着诗人的高雅情操和隐居田园的志趣。【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综合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D.“纯用铺陈”说法错误,应该是纯用白描手法。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暮色苍茫,乱山昏暗。崎岖的山道上,诗人信步归家。在诗人的感觉中,溪涧潺谖,淙淙作响;明月初升,清辉撒冷;涧水清澈,月影流布。空山是这样的清幽,这样的寂寥。身在其中,濯足清流,别有一番情趣。“濯足”暗用了《楚辞·渔父》的典故,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身份、生活态度和高尚节操。“衡木栖鹊定,暗径流萤乱”,其屋横木为门,简陋如此;鹊栖其上,冷落可知。再以小径幽暗,流萤乱飞加以渲染,景象的荒芜,氛围的凄清,家境的贫寒很好地表现了出来。诗人的感情通过“衡门”作了隐隐的透露和巧妙的暗示。衡门虽然简陋,但如果自己不以为陋,也可以游息其间。贤者乐道忘忧,虽身处陋室,而不以为苦,反能自得其乐。这是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尽管这种态度的背后也有悲哀和痛苦。诗人就是以这样的贤者自居,甘处衡门,自得其乐。“妻孥候我至,明灯共蔬饭”,叙写家人团聚的情景。天色已晚,灯火已明,粗菜淡饭已具,妻子儿女坐等诗人归家。和乐融融的山乡田家生活显得真切而自然。最后以诗人伫立松桂之下,仰望浩渺星空作结,意蕴幽远,含蓄深沉。“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夜已很深,万籁俱寂;晚风习习,凉意袭人。诗人久久伫立,徘徊松桂之下。仰望天空,只见疏星点点,明月高悬,勾起了诗人无限的遐想。诗人似乎有所失落,有所追寻,而失落追寻的究竟为何物,又显得倘恍迷离,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可供想象的无限空间。诗人用疏淡的笔触,通过平凡生活事件的叙述和特定环境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有对山间恬淡生活的热爱,也有人生失意后的淡淡哀愁。诗中的溪涧幽泉,青松佳桂等意象,透露出山野闲人那种清高隐逸的旨趣。而暗径幽深,流萤乱舞,又烘托出诗人烦乱茫然的情绪。诗的基调是较为明快自然的,但也多少笼罩了一层轻柔的迷惘和淡远的惆怅。11.B12.①从闲适到凄冷失意到闲适从容。②扣住首联直抒胸臆,颈联颔联融情于景,颔联的拟人手法。【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充满宏大明丽的景物”错,由“荒城”“古渡”“落日”等意象可知,应是充满萧瑟凄凉色彩的景物。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联“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