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3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3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3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3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3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3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有许多古文献资料,对殷商历史有着较为详实的记载。就史料的来源来看,下列各项中信度最高的是()A.甲骨文拓片 B.《史记》 C.《诗经》 D.《山海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商朝。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商朝的文字是甲骨文,因此发现的甲骨文拓片是一手史料,是研究商朝可信度最高的史料,A项正确;BCD项都是文献史料,不属于一手史料,排除BCD项。故选A项。2.传说黄帝时代,民神杂糅,神可以自由的上天下地,人也可以通过天梯——“昆仑山”往来于天地之间。之后颛顼时代发生了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的“绝地天通”事件。这一变化A.反映了社会神灵崇拜的多元化 B.适应了政治权威萌芽的需要C.体现了人们认识自然能力提高 D.意味着社会产生了阶级对立【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黄帝时代、颛顼时代通过神权来强化政治权威,B正确;A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显然体现的是神学色彩,C排除;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国家暴力机器的出现,D排除。故选B。3.殷商时期,统治者崇拜鬼神,认为鬼神可以主宰世间一切。西周统治者则认为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上天并不永远保佑某一个王朝的统治,只有怀保小民,才能得到天的佑护。这一变化A.反映了等级秩序崩溃 B.体现了治国思想进步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 D.开启了民主主义先河【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商代的迷信鬼神,神权色彩浓厚到西周提出“怀保小民”,反映了西周轻神事,更关注人事的现实精神,这是治国思想进步的体现,B项正确;材料信息与等级秩序崩溃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分封制度,而是强调治国思想进步,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是民主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4.商朝在盘庚迁殷后采取了一种二元统治制度,该制度对研究商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实质含义是一种指定服役制,是按照对商王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划分的一种政治结构。这一制度是指A.内外服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内外服制度,是按照对商王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划分的一种政治结构,因此A正确;BC是在西周时期推行的,排除;郡县制是在秦国大规模推行的,D排除。故选A。5.何尊是周朝代表性酒铜器祭祀用品,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写有的“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记述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之事。这反映了西周当时A.青铜铸造水平领先世界 B.已经迈入早期国家阶段C.集权的政治制度大体形成 D.王权与神权统治相结合【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早期国家形成的标志有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形成、贫富分化现象的产生等。由此可知,材料信息“何尊是周朝代表性酒铜器祭祀用品”、“记述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洛阳)之事”反映了西周已经迈入早期国家阶段,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青铜铸造水平如何的信息,故A错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秦朝大体形成,而不是西周,故C错误;材料主旨体现不出王权与神权的结合,故D错误。6.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手段,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王和巫师(往往出身贵族).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神灵主导着商朝的人事B.商王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C.祭神是生产力落后的结果D.商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答案】B【解析】据材料“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元首,又是群巫之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商代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特点,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故B项正确;商朝的人事实际上由统治者主导,故A项错误;商代虽然生产力落后,但祭神是商王垄断神权的手段,与生产力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商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故D项错误。故选B。7.“清明时节雨纷纷”。在我国,每年清明节人们普遍进行扫墓祭祖活动,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清明节进行扫墓祭祖活动,是中国人借此抒发尊祖敬宗、思念亲人的道德情怀,反映中国人重视宗族和亲情的观念,根源是受到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的影响,D项正确;禅让制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排除A项;世袭制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排除B项;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8.“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下列对该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表述有误的是()A.井田制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B.主要流行在我国商周时期C.周天子实际上占有全国土地 D.土地不能随意买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井田制,井田制下,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土地,实际上是将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最终由庶民和奴隶耕种,C项符合题意;井田制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土地不能随意买卖与交换,主要流行在我国商周时期,其他三项均正确,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9.老子提出“治大国若烹小鲜”;孟子强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墨子则倡导“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司马谈评价诸子虽“言之异路”,但他们“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这表明诸子百家A.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 B.提出的思想主张趋同C.关注社会的志向相近 D.思想融合的趋势加强【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道家、儒家和墨家都关注社会现实,C项正确;诸子百家代表不同的社会阶级、阶层,提出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具体方案也各不相同,排除A、B项;材料不能体现思想融合趋势加强,排除D项。故选C项。10.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朝代制度后果秦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七国之乱汉武帝推恩令、刺史唐节度使藩镇割据宋文官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财政元行省制A.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B.文人治国利于国家稳定C.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发展 D.中央集权制度探索前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汉唐时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和设置节度使,导致地方割据,此后宋元通过重用文官、实行行省制,解决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割据的问题,说明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在探索中前行,D正确;题干内容涉及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A;题干主旨并不是文人治国,排除B;C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11.秦朝的国家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君权遭到了一定程度弱化B.政治民主的观念开始萌发C.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有利于减少专制决策失误【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秦朝的军国大事先由三公九卿讨论,然后再由皇帝决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减少了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故D正确;秦朝建立君主专制制度,A“弱化”表述错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没有民主观念,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的中央官制,而不是地方管理制度,所以不会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排除C。12.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中说:“自秦汉以来,中国历代政治家、史学家都无一例外地关注‘封建’与‘郡县’之间的区别……足见由‘封建’转向‘郡县’,确实是中国社会演进中的‘历史大关节’”。“郡县”和“封建”之间的最大区别是A.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B.按地域划分的行政制度C.郡守县令官位世袭 D.维护了国家统一【答案】A【解析】郡县制下,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命,不能世袭,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分封制下官员根据血缘产生,掌握地方大权,容易形成割据,因此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A项正确;按照地域划分不是最主要的区别,排除B项;郡县官员不是世袭,排除C项;分封制后期不利于国家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13.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汉武帝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A.利于小农经济发展 B.繁荣思想文化C.扩大地方权力 D.强化大一统【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削弱地方王国,尊崇儒术以加强思想专制,均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大一统局面,故D项正确;题干措施与发展小农经济无关,排除A项;推恩令与思想文化的发展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题干措施并不能扩大地方权力,排除C项。故选D14.《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史书,记述了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史事,下列事件不能在《汉书》中查到的是A.酎金夺爵 B.昭宣中兴 C.外戚干政 D.党锢之祸【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锢之祸发生于东汉末年,因此在《汉书》不可能查到,D符合题意;ABC均符合《汉书》的记载范围,不符合题意。故选D。15.选用官吏是中国古代皇帝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以下对于中国古代选用官吏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开始采用分科考试方式选拔官吏②皇帝指派朝臣兼职充任军机大臣③地方长官将考察、选取的人才举荐给中央④选拔文官辅佐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形成内阁A.③②①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答案】C【解析】隋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方式选拔官吏,清朝皇帝指派朝臣兼职充任军机大臣,汉代察举制下,地方长官将考察、选取的人才举荐给中央,明朝选拔文官辅佐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形成内阁。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正确,排除A、B、D。16.“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A.三省长官共议国事,均为宰相 B.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工处理政务C.三省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D.政事堂是唐代宰相的议事之处【答案】C【解析】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这是对三省六部制的评价,属于史论,C项正确;A、B、D都是史实,排除。故选C项。17.隋朝规定:租庸调中的庸,五十岁以上的人才能以庸代役,而唐朝将此加以推广并制度化,并规定了役期的最高天数。这一规定的变化()A.加重了农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 B.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 D.极大提高了商品经济水平【答案】B【解析】材料中唐朝的庸适用范围更加广泛,便于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这种规定减轻了农民的负担,A项排除;租庸调制是按丁征收,C项排除;庸交纳的是实物,不能极大提高了商品经济水平,D项排除。故选B项。18.下列历史现象或事物按照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序号史事①《女史箴图》《姨母帖》、士族专权、淝水之战②《梦溪笔谈》、白鹿洞书院、占城稻、通判③《授时历》、“四等人制”、宣政院、青花瓷④《千金方》、两税法、“长庆会盟”、曲辕犁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②④③【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女史箴图》《姨母帖》、士族专权、淝水之战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历史现象,《千金方》、两税法、“长庆会盟”、曲辕犁是唐代时期出现的历史现象,《梦溪笔谈》、白鹿洞书院、占城稻、通判均为出现在宋代的史事,《授时历》、“四等人制”、宣政院、青花瓷等出现于元朝时期,以上四组史事按照朝代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②③,A项符合题意;其它三个排列均存在先后顺序上的错误,BCD三项不符合题意。19.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中国佛教()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 B.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C.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 D.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佛教提倡的是舍弃七情六欲,但中国佛教的僧人,还要尊敬父母,忠君爱国,说明佛教在中国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D项正确;“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佛教受中国儒家伦理的影响,有所吸收包容,排除C项。故选D项。20.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表现出来的人生态度、处世方式以及二者凝铸而成的人格精神。他们主张:一是崇尚老庄;二是灭弃礼法,任情放诞;三是寄情世外,仕不事事。魏晋风度反映出当时()A.南北经济差距加大 B.不同文化相互排斥C.社会政治的黑暗 D.学术氛围宽松自由【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知识分子不与统治者合作,崇尚道家学说,不尚礼法,不愿做官,这与政治黑暗有关,C项正确;当时南方正在开发,南北方差距在缩小,A项表述错误;当时儒佛道出现融合的趋势,B项错误;D项材料无法体现,错误。故选C项。21.元明之际的诗人张以宁在拜谒一位名人的陵墓时赋诗说:“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渡心”。这位名人生活的时期发生了以下哪个历史事件()A.南宋刘义隆北伐失败 B.宋太宗赵光义惨败于高梁河后放弃收复燕云十六州C.宋金订立绍兴和议,南宋朝廷偏安江南 D.太平天国北伐失败【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元明之际。据题干可知,该英雄所效忠的朝廷不思收复北方实地,是一个偏安南方的政权。C项正确;刘义隆是南朝人,不是南宋人,排除A项;宋太宗是北方,排除A项;宋太宗是北宋皇帝,而不是南方的,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排除D项。故选C项。22.以下六个关于辽、夏、金、元四个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的有关史实中,哪两个是错误的()①辽朝的皇帝和宫廷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②西夏的皇室拓跋氏是鲜卑族;③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④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大夏,史称西夏;⑤1271年,蒙古可汗铁木真建立元朝,史称元太祖;⑥“四等人制”不是元朝的法定民族阶层制度。A.①④ B.②⑤ C.③⑥ D.④⑥【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结论:拓跋氏是北魏时期的统治者,与西夏不符;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史称元世祖,②和⑤符合题意,B项正确;辽朝的皇帝和宫廷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大夏,史称西夏;“四等人制”不是元朝的法定民族阶层制度,①、③、④、⑥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23.南宋儒学家朱黑著《四书章句集注》,对“四书”进行注解,作为先于“五经”的基础读物。“四书”是指:()A.《论语》《孟子》《周易》《诗经》 B.《论语》《左传》《诗经》《尚书》C.《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D.《诗经》《尚书》《周易》《春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南宋。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朱熹对四书进行注解,四书包括《论语》《孟子》《中庸》《大学》,C项正确;《周易》属于五经之一,排除A项;《左传》不是四书内容,《诗经》和《尚书》都是五经内容,排除B项;D项五经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24.以下四个有关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认识中,正确的是()A.作为中国人,我们在研究辽宋夏金元的历史时,应当以宋为正统;B.金、元两朝奴婢数量增加,说明金、元两朝倒退到奴隶制社会;C.“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说明宋朝政府对社会经济的严苛控制导致人们很容易破产;D.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倾向。【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结论:元朝时期,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倾向,D项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下,不存在宋朝为正统,排除A项;奴婢数量的增多,并不能判定倒退到奴隶制社会,排除B项;“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说明宋朝政府对经济的宽松管理,排除C项。故选D项。25.学者黄仁宇在谈到王安石变法时说:“新法之重点,无非加速金融经济,使财政商业化……王安石新法用经济最前进的部门做财政的基础,技术上不能与大多数的小自耕农的低层机构融合,所以收效甚微。”据此可知,黄仁宇意在说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触犯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B.变法指导思想背离统治需要C.忽视了客观经济基础 D.组织变法的机构不够健全【答案】C【解析】根据“技术上不能与大多数的小自耕农的低层机构融合,所以收效甚微”可知黄仁宇认为王安石的变法在技术上不能契合当时中国的客观经济基础,所以导致失败,故选C;材料中没有体现触犯地主阶级利益和组织变法的机构不够健全的内容,排除AD;王安石变法是为了维护宋朝的统治,指导思想并没有背离统治需要,排除B。26.唐、宋时期,皇帝制、诏书开头一般是“门下:……”和“敕门下:故兹诏示……”。元朝诏书则以“上天眷命,皇帝圣旨:……”开头,明朝则是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这体现了()。A.专制皇权强化 B.中央集权加强 C.文学风格改变 D.士族门阀衰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门下:……”,“上天眷命,皇帝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可以看出,唐宋时期至明朝时期,更加突出皇帝的权力,说明专制皇权在逐渐强化,A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皇权,并不是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皇权的强化,与文学风格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专制皇权的强化,并不是士族门阀的衰落,排除D项。故选A项。27.《新五代史·安重荣传》中有“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之说。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A.节度使制度的设置 B.卫所制的腐化C.唐朝的民族政策 D.三省六部制的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结合所学可知,节度使的设置,地方势力的壮大,对中央发起挑战,A项正确;卫所制是明朝时期的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唐朝的民族政策,排除C项;三省六部制是中枢机构的变革,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8.元朝在中央实行一省制,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元朝中央的“一省”和地方的“行省”分别是()A.中书省、行中书省 B.尚书省、行尚书省C.尚书省、行台尚书省 D.直隶省、行台尚书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元朝。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A项正确;BC是金朝实行的,排除BC项;直隶省隶属中书省,而不是行台尚书省,排除D项。故选A项。29.以下哪个主张不符合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A.通过对“良知”的践行来达到圣贤境界B.通过对万物进行深刻探究来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C.自然界的根本原则是“理”D.人生的目标应是“存天理、灭人欲”【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反向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结论:通过对“良知”的践行来达到圣贤境界,是心学的思想主张,A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通过对万物进行深刻探究来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自然界的根本原则是“理”、人生的目标应是“存天理、灭人欲”,都属于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30.以下六个关于明朝政治制度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①司礼监秉笔太监可协助皇帝批红;②明朝中后期一些内阁首辅权力很大,说明宰相制度得到了恢复;③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权力很大,是中国最早的责任内阁制;④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六部直接由皇帝领导;⑤明朝内阁只不过是一个秘书机构;⑥明朝的厂卫特务机构可以不按法律程序办案,直接进行监视、侦查、逮捕、审讯。A.①② B.①⑤ C.②③ D.⑤⑥【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结论:明朝中后期一些内阁首辅权力很大,但不能说明宰相制度的恢复;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权力很大,但仍是为君主专制服务,②③错误,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司礼监秉笔太监可协助皇帝批红;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六部直接由皇帝领导;明朝内阁只不过是一个秘书机构;明朝的厂卫特务机构可以不按法律程序办案,直接进行监视、侦查、逮捕、审讯,①、④、⑤、⑥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31.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已卯,清高宗在一道敕谕中写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天朝法制森严,各处守土文武恪遵功令,尔国船只到彼……定当立时驱逐出洋……勿谓言之不豫也!”关于这道敕谕的以下六个说法,错误的是()。①这道敕谕是乾隆皇帝给1793年来华的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的回复;②这道敕谕表明清高宗时期中国的实力比“外夷”更为强大;③这道敕谕反映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意识;④这道敕谕体现了清朝皇帝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满足;⑤这道敕谕所反映的闭关自守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⑥这道敕谕的背景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全面禁止中外贸易。A.①② B.④⑤ C.②⑤ D.②⑥【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题干及所学可知,乾隆的敕谕反映乾隆盲目自大的心态,西方英国即将进入工业革命,相比清朝,英国的工业能力更为强大,②说法错误;“全面禁止”说法绝对,⑥说法错误,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①②③④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32.17、18世纪之交,西欧曾经兴起过一场“中国热”,许多欧洲传教士将中国的文化、艺术、思想介绍到西方,引起西方文化、艺术、思想界的狂热。然而,18世纪末一位曾出使中国的英国人却毫不客气地写道:“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引起这种认识变化的原因是()。A.以这位作者为代表的英国人对中国有种族歧视B.康乾盛世“饥饿盛世”的内在逐渐暴露,乱象萌生C.17、18世纪之交的欧洲还处于蒙昧黑暗的中世纪D.传教士编造虚假的中国情况【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8世纪欧洲。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欧洲人对中国的的认识经历了追捧到抨击,康乾盛世下的危机逐渐暴露,因此引起了欧洲人对中国态度的变化,B项正确;个别人的说法不能代表英国人,排除A项;材料是欧洲对中国的态度的变化,而不是指欧洲的愚昧,排除C项;“编造虚假”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33.顾炎武以大量史料证明,在中国古代的礼制中,“君”的称谓乃是“上下之通称”,不仅帝王可以称君,诸侯可以称君,大夫可以称君,而且女儿可以称父亲为君,媳妇可以称公爹为君,妻妾可以称丈夫为君等等。这说明顾炎武A.怀疑君权、具有启蒙色彩 B.反对空谈、主张经世致用C.弘扬道德、肯定传统礼制 D.教化民众、主张社会秩序【答案】A【解析】材料中,顾炎武在论证“君”不是封建帝王的专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顾炎武对君权的怀疑,具有启蒙色彩,故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顾炎武反对空谈、经世致用思想,故B项错误;顾炎武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抨击传统礼制,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论证“君”的称谓不只是帝王享有,普通百姓也可以称“君”,这不是教化百姓、主张社会秩序,故D项错误。34.自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的“隆庆开关”开始,到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为止,全世界生产的白银约1/3涌入中国,其数量在3.53亿两到5亿两之间。出现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存在巨大的贸易顺差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C.白银在中国以外毫无价值 D.中国商品价格太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到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为止,全世界生产的白银约1/3涌入中国,其数量在3.53亿两到5亿两之间”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期,我国丝绸、茶叶、瓷器等,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使得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取得巨大的贸易顺差,促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A项正确;直接原因是中国的贸易顺差,并不是逆差,排除B项;“白银在中国以外毫无价值”,表述错误,排除C项;国际对中国商品的需求高,不代表中国商品价格高,排除D项。故选A项。35.明末,耶稣会士利玛窦为便于在中国传教,开创了一套“利玛窦规矩”,包括容忍与天主教教义相悖祭祖、祭孔,以“天主”、“上帝”等中国概念称呼天主教的神等。明末清初,天主教内部因此产生争论,形成“中国礼仪之争”。罗马教廷在18世纪初发布禁约,禁止“上帝”、“天”的称呼,禁止中国天主教徒祭祖祭孔、立祖先牌位。康熙皇帝和罗马教宗数次互派使节争论这一问题,未有结果。于是康熙皇帝表示:“西洋人等小人,如何言得中国之大理?况西洋人等无一人通汉书者,说言议论,令人可笑者多。今见来臣条约,竟是和尚道士异端小教相同,彼此乱言者,莫过如此。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钦此”康熙皇帝禁止天主教是因为()A.康熙皇帝缺乏宗教宽容心态,对天主教存在偏见B.罗马教廷不尊重中国主权C.康熙皇帝已经完全对传教士失去兴趣D.“中国礼仪之争”关系到封建统治的存续【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天主教内部形成“中国礼仪之争”,争论没有结果,康熙皇帝禁止天主教是因为罗马教廷发布禁约,禁止“上帝”、“天”的称呼,禁止中国天主教徒祭祖祭孔、立祖先牌位,不尊重中华文化,体现了罗马教廷不尊重中国主权,B项正确;据材料“康熙皇帝和罗马教宗数次互派使节争论这一问题”可知,不是康熙皇帝缺乏宗教宽容心态,对天主教存在偏见,是因为罗马教廷发布的禁约,违背中国的伦理纲常,排除A项;“完全”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中国礼仪之争’关系到封建统治的存续”的表述程度过重,排除D项。故选B项。36.辽朝的完整国号为“大中央契丹胡里只国”,“胡里只”意为“自家人众聚居的地方”,也可意译作“辽”;金朝的完整国号为“大中央金国”;元朝的完整国号为“大元大蒙古国”,“大元”音译自汉语;清朝的完整国号为“中央大清国”或“中华大清国”。这说明()A.辽、金、元、清是一脉相承的 B.元朝的汉化程度更高C.辽、金、元、清等少数民族政权自认为中国 D.辽朝契丹族更加封闭排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辽朝。据题干可知,辽朝和金朝都认为自己是中央,蒙古“大元”英译自汉语,清朝国号为中华。因此少数民族都认为是中国,C项正确;仅从国号不能得出四个政权一脉相承,排除A项;材料中四个政权没有比较,不能得出元朝汉化程度高,排除B项;辽朝也自认为是中国,不能得出封闭排外,排除D项。故选C项。37.元朝的选官途径比较多元:有蒙古传统的“怯薛出职”制度,即由可以世袭的皇帝亲卫(怯薛军)出任官员;也有经验丰富的吏员可由“吏”变为“官”的“吏员出职”制度;此外还有承袭中原唐宋的科举制度,但不常设。元朝多元的选官制度表明()。A.元朝统治者粗俗野蛮,汉化程度低下 B.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输入了新的活力C.元朝统治随心所欲,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D.宋代科举制度弊端明显【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元朝。据题干可知,元朝选官途径多元,既有蒙古传统的制度,又承袭了中原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因此蒙古族政权入主中原输入了新的活力,B项正确;材料反映元朝选官途径多元,不能得出元朝统治者粗俗野蛮,排除A项;材料表明元朝选官制度的多元丰富,而不是随意性,排除C项;材料提到元朝继承了科举制,而没有涉及科举制的弊端,排除D项。故选B项。38.以下关于明清时期文化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的《水浒传》和《三国志》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B.明朝中期吴承恩的《西游记》是神话小说的杰作。C.清朝中期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D.明朝的孔尚任、清朝的汤显祖是明清戏曲创作的两位代表作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主要结论:明朝中期吴承恩的《西游记》是神话小说的杰作,B项正确;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排除A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