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3页绩效体制研究与改进国内外文献综述1引言体制绩效管理是在行政管理绩效体制改革工作广泛开展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外绩效体制先进理念的学习,借鉴其成熟做法,对我国体制管理进行完善创新的一种体制管理模式。从20纪纪90年代中期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陆续对绩效体制改革、绩效体制、体制绩效管理,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完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丰富了相关研究内容。2正文2.1国外研究综述杰拉德·J.米勒(GeraldJ.Miller,2000)编写的《Performance—BasedBudgeting》以及马克·罗宾逊(MarcRobinson,2007)所编著的《PerformanceBudgeting:LinkingFundingandResults》是比较系统地介绍绩效体制的专著。这和锡拉丘兹大学马克斯韦尔学院院长杰夫里·D.斯特劳斯曼(JeffreyD.Straussman,2004)的观点一致,他同样认为,有力的政治支持是绩效体制改革得以推行和顺利实施的关键。乔治亚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院长托马斯·P.劳斯(ThomasP.Lauth,1992)也认为,过于强调绩效体制创新的理性或其技术特点而忽略体制的政治价值是不可取的。普渡一印地安那波利斯大学的艾雷弗德·豪(AlfredHo,2005)认为,绩效体制的实施需要可靠的数据来源和完善的成本核算、分析、报告系统,完善的会计系统有助于收集可信的绩效信息和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增加体制透明度,从而为绩效体制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持。2.2国内研究综述行政管理绩效体制改革主要是由体制改革内容、体制改革指标和体制改革标准等构成的一个体制改革系统,是对行政管理效率进行考核衡量的一整套工具。马国贤(2011)认为,绩效体制改革是对公共管理效果进行评议和估价的制度,目的是回答“政府花的钱是否值得”。刘昆、肖学(2008)对此进一步指出,“政府绩效体制改革体系解决的是体制编制依据问题,行政管理绩效体制改革体系解决的则是编制好了的体制究竟是否被执行好、事后来看优劣之处是什么。”贾康(2006)则从市场经济的理念,强调行政管理绩效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对政府的行为进行内部控制,以保障政府目标的实现,不断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关于行政管理绩效体制改革体系的相关内容,许多专家学者都作了详细论述。体制改革标准是进行绩效体制改革的尺度和准绳。申书海(2002)提出,体制改革标准要能量化反映体制改革对象的优劣特征,要在一定量的样本数据基础上测算出标准数据。陈学安(2004)按标准是否可计量分为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按标准取值基础分为行业标准、计划标准、经验标准和历史标准,按标准时效性分为当期标准和历史标准,按标准形成方法分为测算标准和经验标准,按标准区域分为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杨京星(2004)认为,体制改革标准值应以行政管理的性质和类别为基础,按不同地区、行业以及项目规模,采用历史经验、政策标准、数理统计分析、专家评估、公众体制改革等途径取得。于宁(2005)认为标准取值有三种思路:一是以某项指标在国内的历史发展水平作为历史标准,二是将现有国际通用的某项指标的水平作为通用标准,三是将某项指标的理想值作为理论标准。卢静(2005)提出,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行政管理类别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存储,建立完整的信息库,以便获得兼有纵向和横向比较内容的体制改革标准。国内学者陈穗红(2001)则较早研究了国外绩效体制实践情况,引入了绩效体制的概念。蓝志勇(2005)将绩效体制拓展为:借鉴私有部门管理的理念,并且把其他政府部门改革,如20世纪60年代的计划--项目体制、80年代的目标管理以及90年代的“政府重塑”、国家绩效评审等的一些先进理念和技术纳入体制管理当中。马骏(2004)对绩效体制做了较为系统的解释,提出绩效体制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目标和总额上的集中控制、在目标和总额控制基础上的手段分权,以及管理者对结果负责等。贾康、张立承(2005)进一步指出,绩效体制是一种体制模式,包含着体制理念和体制过程的变化,而体制编制方法的变化只是绩效体制实现方式所采用的手段,它要求人们在编制体制时以机构绩效为依据,把拨款和要做的事的结果联系起来,实现了对以往单纯分配资金的传统体制管理方式的突破,本质上是把行政目标与体制资源配置沟通起来。马强(2012)认为,现阶段在我国投入控制型体制制度还处在改革完善期情况下,不应过早大范围推行体制管理绩效体制改革,更不宜过早提出建立绩效体制制度,而应审慎推进体制管理绩效体制改革试点改革,积累改革经验;同时推进政府运行机制综合改革,相关改革条件成熟后,再逐步全面推行绩效体制改革。许安拓(2011)提出,考虑到我国体制管理技术、监督机制以及体制管理环境等实际情况,现阶段仍然应当强调体制的合规性控制,还不宜全面推行以“结果导向”、“自主权下移”等为基本特征的绩效体制制度,应当按照“统一规划、积极稳妥、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稳步推进。王桂娟(2013)认为,从开始以结果为导向的改革到绩效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是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有“自上而下”的思想革新与贯彻,又有“自下而上”的监督与反馈,是两条路径的综合体。王加林(2006)指出,在现有部门体制的基础上,学习和引进绩效体制,应先行试点,逐步推广,基本思路是:制定部门体制实现的行政目标,根据部门行政目标配置行政资源,运用适当的方法对目标的实现程度和行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分析和体制改革。贾云洁(2011)从公共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出发,强调在体制资金配置使用上实现公民需求偏好的有效表达,认为公民友好型绩效体制应成为我国体制管理体制改革的正确价值取向,建议从完善体制审批制度、建立声音表达和救济制度、实施体制信息公开和获取制度、推行结果导向的绩效管理制度和施行反技术主义的体制报表信息形式等方面,来设计我国体制改革的路径。潘修中(2008)认为,绩效体制的推行需要有相应的管理体系与之配套,包括对公共资源、公共服务成本的核算等配套制度,从我国现行绩效体制改革开展情况看,需要首先加强立法机关对体制事务的监督和政府绩效的指导,结合我国行政体制和行政体制的现实,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绩效体制管理体系。孙克竞(2009)指出,部门体制绩效管理是我国深化部门体制改革、转变传统体制管理模式的重要制度创新,按照建设公共行政的总体步骤和要求,把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入部门体制管理,依据“客观真实、内容多样、透明公开、广泛参与、渐进推动、富有前瞻性”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以体制产出与结果为核心,以部门体制及其项目管理为切入点,包括部门体制编制、管理体制改革、组织监督等在内的全面系统的部门体制绩效管理制度体系。邓毅(2011)提出,将项目和地方层面的体制绩效管理作为下一步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由于项目决策的政策性因素少、技术性因素多,且与公众的利益联系较直接,可以充分调动公众对绩效的关注,更适合进行绩效管理;地方层面的公共管理由于与具体的公民需求相联系,更容易准确地收集公共满意度等绩效信息,适合绩效管理的发展,因而也应该重点加以突破。朱立言、高鹏怀(2010)认为,只有把政府绩效的目标及其实现状况与其体制拨款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调动政府及其公务员提高绩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对中国各级政府推进绩效管理的全面审查,考虑到中国特殊国情和行政体制背景,从战略高度出发,应当在一级政府内部推进两种类型的绩效管理,即项目绩效管理和部门绩效管理;而在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系统内部推进行业系统绩效管理。"孔志峰(2007)提出,体制绩效改革直接影响着政府履行职能的方式和方法,需要政府改革在前,完善政府部门职能的重新定位,建立对政府部门和行政首长的考核机制,使这些量化的指标实现程度与政府部门的体制、职能深化等方面挂钩。宋芳秀(2009)认为,绩效体制管理并不是仅限于行政模式层面的一种变革,其从更深层次上是对我国政府行为的变革,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界定清和划分好政府职能,使之既不“越位”也不“缺位”,保证公共行政的科学导向,实现对各级政府体制收支重点和次序的相应调整,保障和促进政府职能的实现。3总结综上所述,体制绩效管理是在行政管理绩效体制改革工作广泛开展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外绩效体制先进理念的学习,借鉴其成熟做法,对我国体制管理进行完善创新的一种体制管理模式。从20纪纪90年代中期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陆续对绩效体制改革、绩效体制、体制绩效管理,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完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丰富了相关研究内容。随着体制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行政绩效体制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学术界开始更多地关注国外绩效体制的理论和实践进展情况,引入并介绍有关绩效体制的成果,对国际经验进行比较研究,就我国实行绩效体制内容及路径进行探讨。从加强和改进体制管理的角度考虑,实行体制绩效管理是当前的现实选择,也是未来渐进实施绩效体制的稳妥路径,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架构内容。一些学者围绕体制绩效管理的发展与完善,对此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4参考文献[1]PrasetiyoSE,BurhanM,ApriyantoG.COMPANYPERFORMANCEAPPRAISALUSINGTHEBALANCESCORECARDMETHODTOIMPROVEPERFORMANCEINPUBLICCOMPANIESJASATIRTAI[J].Profit,2021,15(1):1-7.[2]文博于.HYCompanyPerformanceAppraisalSystemConstructionResearch[J].ModernManagement,2019,09(4):497-502.[3]WuH,QiY.ComputerPerformanceAppraisalSystemBasedonBalancedScorecardundertheInternetBackground[J].JournalofPhysics:ConferenceSeries,2021.[4]RonyZT.COMPETENCYMODELOFEMPLOYEEPERFORMANCEAPPRAISALPREPARATIONINTHECOMPANYCONSTRUCTION:AQUALITATIVEMETHOD[J].SystematicReviewsinPharmacy,2020,11(12):2071-2077.[5]PattnaikM,PattanaikB.PerformanceAppraisalSystemandItsEffectivenessonEmployee'sEfficiencyinDairyProductCompany[M].2019.[6]冯根祥.关键绩效指标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8(12):2.[7]匡禹宁,王新利.平衡计分卡在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00(005):167.[8]王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部皮革,2018,40(8):2.[9]王挺.浅谈完善国有企业绩效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8(1):2.[10]彭剑锋.现代企业绩效管理的选择与应用(下)[J].中外企业文化,2020(11):6.[11]夏宇.上市公司管理者非理性情绪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以上市公司不良资产为中介变量[J].工业技术经济,2020,39(6):8.[12]马龙,杨静.对供电企业绩效管理的创新性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8(7):2.[13]陈昭润.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H企业为例[C]//对接京津——京津乐道绿色廊坊论文集.2018.[14]彭剑锋,荆小娟,赵文进.平衡计分卡在中国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2020(10):3.[15]符丽腾.互联网时代企业绩效管理创新策略研究[J].南方农机,2018,49(8):1.[16]朱文骋.浅谈管理会计视角下的企业绩效管理[J].时代金融,2018(9):2.[17]屈凤玲.标杆管理在中国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10):2.[18]刘玉涛.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7):137.[19]李佳蔚,王新利.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绩效管理[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2):1.[20]赵吉冬.电力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建构及其实施[J].低碳世界,2018(2):2.[21]王天鸽.我国现代企业绩效管理方法在基层政府绩效管理中的借鉴与运用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3):2.[22]杨小盈.试论我国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8(4):2.[23]高琪.民营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AIDS抗病毒治疗课件
- 2025-2030全球印刷柔性电池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建筑安装工程合同版
- 2025安全食品买卖合同
- 最标准的房屋装修合同范本
- 2025门面租赁合同协议书内容
- 贷款融资居间合同
- 车辆订购合同范本年
- 宣传片协议合同
- 2025域名收购合同范文
- 充电桩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主要知识点
- 2025年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招聘4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基础预防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偏瘫足内翻的治疗
- 药企质量主管竞聘
- 信息对抗与认知战研究-洞察分析
- 手术室专科护士工作总结汇报
- 2025届高三听力技巧指导-预读、预测
- 苏州市2025届高三期初阳光调研(零模)政治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数学试卷(真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