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游褒禅山记教案游褒禅山记教案1
[教学目标]
其次课时
一、检查作业:
“其”字在文中有二十处之多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①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②人称代词,相当于“它”(他)。③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作“它(他)的”讲。④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我们”、“自己”。⑤语气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莫非”。如“其孰能讥之乎”。
二、讲读课文第3段:
(一)导入:其次段详写游后洞的经过,着重写在力尚足、火尚足明的状况下,竟随“怠者”而返的缺憾心情。还有前洞与后洞的对比,都为第3、4段的争论打下伏笔。
1.提问,回答第2自然段的层次。
第一层:开头到“遂与之俱出”记游洞经过。
其次层:“盖余所至”到段末,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达缺憾的心情。
(二)指名朗读、口译第3段:
重点驾驭如下词、句:
1.一词多义:
(1)“观”:①视察、看。“古人之观于天地……”②景象。“特别之观”。③建筑物的一种,读,“大王见臣列观”。(《廉颇简相如列传》)
(2)“得”:①能够。“不得极夫游之乐”。②心得、收获。“往往有得”。③融洽。“与公甚相得”。④得到,获得。“某得八焉”。(③、④均《王忠肃公翱事》)
(3)“夷”:①平坦。“夷以近”。②铲平、削平。“今操芟夷大难”(《赤壁之战》)。③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及外国的一种蔑称。“南抚夷越”。(《隆中对》)
(4)“相”:①帮助、辅佐,读。“无物以相之”。②宰相、丞相,读。“操虽托名汉相”(《赤壁之战》)③相互,读。“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
2.古今异义:
“特别”:本文义为“不寻常”、“非同一般”,是两个词。如:“特别之观”。不同于现代汉语表程度的副词。
3.虚词:
“以”:作介词用:①因、由于。“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用来、拿。“无物以相之”。作连词用,相当于“而”:①表并列。“险以远”。②表承接。“由山以上”。
4.句子:
(1)“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双重否定句,强调“志”的重要。
(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中间省略了“而不至”之类的话,翻译时要补出,否则意思不连贯。
(三)引导学生探讨以下问题:
(l)老师范读并穿插评点。
(2)①问:古代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例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的主旨。说说本文的主旨可用哪句话来概括。
对学生回答的不同答案稍加探讨,对不准确的应作分析,然后总结,作者此次游褒禅山的主要目标是游洞,他的主要感受由此而生。因此主旨是:“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②问:作者说“不能至”是针对什么说的?
不能到达洞的深处,见不到“特别之观”。
③这原来是件有“悔”的事,为什么作者又说“可以无悔”呢?
因为已经“尽吾志”了。
④“尽吾志”是什么意思?
为实现自己的愿望作最大的努力。
小结:“尽吾志”是这句话的要害。
(3)①“尽吾志”这句话跟前段记游中哪句话是前后照应的?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②“极夫游之乐”是针对什么说的?
至洞之深处。
③为什么到了洞的深处才能“极夫游之乐”呢?
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可以看出,再看下文“特别之观,常在于险远”也表明白这样的意思。
④作者“悔”的真正缘由是什么?
随之止。
小结:“随之止”是放弃自己的意愿,不做最大的努力而屈从别人,这正是本句的要害。
(四)总结:作者揭示了“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从这里大家受到了什么启发?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谈一下。
三、讲读第4段:
(一)指名朗读、口译。
重点驾驭如下词、句:
1.一词多义:
(1)“悲”:
①感叹、叹惜。“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②悲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③哀怜。“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2)“胜”:
①尽。“何可胜道也哉”。
②能担当,禁得起,。“沛公不胜杯构”(《鸿门宴》)。
③美丽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④成功,。“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词性活用:
(1)“谬”:弄错,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世之谬其传……”
(2)“传”:流传下来的文字,动词活用为名词。“后世之谬其传……”
(二)引导学生探讨如下问题:
(1)老师范读,提问“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
其文漫灭。
(2)“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相照应?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3)这样说来,这两句话是不是专指碑文字迹模糊和“花山”被误传为“华山”这两件事说的呢?为什么?
不是,它既是专指,又是泛指,而且重在泛指。
从“何可胜道也哉”中,看出它是泛指文字流传或刊印的讹误。
小结:这就是从个别引申出一般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的阔大胸襟,看问题有思想高度。
四、讲析第5段:
这一段是补叙,交代同游者籍贯、姓名和写作本文的时间并署名。思索: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能使行文简洁,避开横生枝节。
五、问题探讨:
本文的记叙部分和争论部分是怎样紧密联系的?(试从①过渡连接;②两部分在文字上的前后呼应;③游山与治学处世两者的内在联系这三方面思索)
提示:①两部分之间运用了过渡句:其次段最终一句“不得极夫游之乐”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前后连接,过渡自然。
②文字上前后呼应,意思贯穿,起照应作用的句子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和“其下平旷……记游者甚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来而记之者已少”;“奇伟、瑰怪、特别之观”和“其见愈奇”;“非有志者”和“怠而欲出者”;“随以止”和“遂与之俱出”;“可讥”和“人咎”;“在己为有侮”和“悔其随之”;“仆碑”和“有碑仆道”;“古书之不存”和“其文漫灭”;“谬其传”和“音谬”。前文的记叙正是为争论部分埋下伏笔,使争论有依据。争论部分是记叙的深化,是从详细事物中悟出来的含有哲理的感想。
③作者把治学处世比作游山,抓住它们之间的共同点:都必需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看法。
六、全班齐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说明下列句中的虚词:
1.说明下列句子加点的“之”字: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鱼虫、鸟兽,往往有得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而世之奇伟、瑰怪、特别之观
(4)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5)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6)其孰能讥之乎
(7)此余之所得也
2.说明下列句中的“其”字: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那,代指慧褒安葬的时间。)
②距其院东五里(那,代指慧空禅院)
③独其为文犹可识(它,代仆碑)
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它,代穴;那些,代指游客)
⑤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那,代指后洞;那,代指游客)
⑥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自己,代作者)
⑦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他们,代指古人)
⑧其孰能讥之乎(莫非,表反诘)
3.说明下列句中的“以”字: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作介词用:因、由于。)
②“无物以相之”。(作介词用:用来、拿。)
③“夫险以远”。(作连词用,相当于“而”,表并列。)
④“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作连词用,相当于“而”,表修饰。)
游褒禅山记教案2
教学目标:
1、积累驾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文言学问点,幸存的老教案:游褒禅山记。
2、把握作者通过游记的形式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因事说理、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驾驭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
2、作者的观点看法。
3、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打算: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初步疏通、理解课文,了解作者观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引生入胜
从文章标题可以看出,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这种体裁我们并不生疏,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如《醉翁亭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古代游记的写法不拘一格,但大多是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是革新派,他反对北宋初年的文风,主见文章应有补于世。他的文章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力雄健,语言洗炼,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游褒禅山记》,跟以前所学的那些游记有什么不同?会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思索以下问题:
(1)文章是一篇游记,作者一行共几人?是在什么时间游的山?作者的游踪是什么?
(2)作者巡游褒禅山有何感想与体会?
探讨补充与小结:
(1)作者一行共五人:王安石、萧君圭、王回、王安国、王安上。是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四月游的山。作者的游玩路途是从慧空禅院--石碑--华山洞--后洞。
(2)作者借一次没有尽兴的游山,提到两条深刻启示:一是世上奇妙宏伟、漂亮壮丽的景色,经常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需不避艰险,尽吾志以赴之,才能于已无悔,于人不行讥。这里是借游山喻人生哲理--不论干什么事情,都必需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意愿。二是对华山的华字读音的谬传而发的慨叹--由于古代文献资料的散失,后代以讹传讹,求学的人们对于学问必需深思慎取。
三.讲读课文记叙部分
方法:朗读课文;释词译句;内容理解;整理巩固。
1.第一段: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介绍褒禅山概况;
词:舍名址乃阳卒文盖
句:…者…也;盖音谬也;
内容:①别名②名称由来③慧空禅院④华山洞⑤仆碑⑥花山辨音
作用:由山名起始,以考证山名结尾,在内容上环环紧扣,完整的结构表现了巡游的全程,教案《幸存的老教案:游褒禅山记》。
2.其次段:记游华山洞经过--此次游山收获之最重要诱发情节;
词:侧十一其至又加少矣明既其出咎悔其随之极
句:…者…也;盖音谬也;其至又加少矣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内容:①前洞②后洞③进洞④出洞⑤至者已少⑥本可前进⑦悔出
作用:揭示人们就易避难心理;未能尽心而致悔,由此引出下文。
记叙作用:供应真实形象,为下文争论供应依据和铺垫。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打算背诵第一二段。
其次课时
一.讲读课文争论部分
方法同记叙部分
1.第三段:游华山洞心得
词:于是叹之夷以近特别幽暗昏惑相之其孰能讥之乎
句:古人之观于天地…而无不在也;然力足以至焉…其孰能讥之乎;
内容:①过渡②古人精神③就易避难的普遍心理④条件一:志⑤条件二:力⑥条件三:物⑦强调:尽吾志。
理解:
①古人精神:依据、标准和效法;特别之观非任何人所能达到,而而唯有尽吾志且有了各方条件的人方可达到。
②照应文字:比较异同--概括、虚实和意象的理解和创建;杨花落尽子规啼;胜利的文字和理解的拓展;
2.第四段:借仆碑抒发感慨,指出治学必需实行深思而慎取的看法。
词:以悲之谬传名胜道所以学者
句:余于仆碑,又以悲夫…胜道也哉;此所以…慎取之也;
内容:①指责:辗转讹误,相沿失实的普遍情形;②确定深思而慎取的求学看法;
理解:
②照应文字:比较异同--虚实的关系;行文的规律;形象大于思想;
二.布置作业:
打算默写第一二段
第三课时
一.作业检查
默写课文第一二段。
二.讲读结尾
第五段:补叙同游者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以及作者籍贯署名,是写游记常用格式。
词:圭玉回深安平父某
三.文章立意和布局探讨:
1、问题一:本文叙多,还是议多?为什么?(本文是一篇游记,但是他并不像我们以前学过的游记那样绘声绘色地描摹景物、记叙游程,而是更侧重于抒发感慨,本题着重探讨别出心裁的叙议结合的游记方式。)
提示:文章没有对褒禅山景色进行细致精妙的描绘,不是因为景色不美。这一点从课文注释和文中其见愈奇等句可以看出。其实本文名为游记,可实际正如《古文观止》评语所云:借游华山洞,发挥学道。这个道,我们可理解为治学之道,也可理解为创业之道。它的详细内容正是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世之奇伟、瑰怪、特别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很明显,它不是一般记游之作,而是倾吐理想、借题发挥的思想小品。作者这样写,正体现其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这一主见。因此全文的重点应在后一部分的发挥争论、阐明道理上。
2、问题二:作者认为志物力三者的关系是什么?你同意吗?(本题着重探讨作者的观点看法。)
(1)作者认为要达到特别之观,必需具备志、力、物三个条件,那么作者认为志、力、物这三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提示:对于志、力、物三者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首先要有志,虽然有矢志不渝的决心,但力气不足也不行,尽管志向坚决,力气足够,然而到了幽暗昏惑之境地,假如没有外物相助,也不能至。既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反映了作者朴实的唯物主义观点,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体现了作者朴实的辩证观点。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
(2)迁移探讨:你认为志、力、物三个因素,对于达到胜利,哪个因素是最重要的?
此题目的探讨学生完全可以依据自身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探讨中相互沟通,从而得出结论。探讨应当遵循切合学生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自圆其说即可,不必一概而论,强求统一。
四、布置作业,课外延长:
1.背诵文章三、四段,打算默写。
2.完成讲义《贺若弼》
游褒禅山记教案3
单元教学要点
一、教材地位:
本单元选择就宋代闻名散文大家苏洵、王安石、欧陽修、苏轼的散文名篇。《六国论》《游褒蝉山记》是教读课,后两篇是自读课。《六国论》《伶官传序》都是借古讽今的史论散文,《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是因事说理的游记散文。可以分别作比较阅读。
宋代散文继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并有所发展,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语言更加畅达,长于争论,体现宋代以理入文的一代文风,对后世散文产生深远影响。
二、协助教材:
欧陽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喜雨亭记》,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司马光的《赤壁之战》,苏轼的《赤壁赋》,比较各种游记散文与史论文风格的多彩多姿。
1、学习借鉴文章借古讽今针对现实有感而发的说理方式。
2、理解重点词句在文中的特别含义与用法
3、驾驭几个文言句式并能读懂文中语句
1、快速把握文章整体内容与思想情感。
2、能结合写作背景赏析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深化思索,注意实践探究的求知精神。
1、重点:诵读背诵,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2、难点:领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娴熟驾驭文言词类用法与句式是难点。
诵读法、探究法、引导法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了解作家作品及游记散文的基本写法
2、借助工具书初步读懂全文内容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记游写景与感悟说理结合起来的。
二、学生简介自己所了解的作家作品常识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好半山。世称王荆公,王文公,王临川。21岁中进士,40岁进万言书,提变法,抑特权,力图变更北宋积弱积贫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之策。49岁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在神宗支持下力行新法,但遭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攻击,54岁罢相,次年为相。56岁再次辞去相位,隐居江苏南京,从事创作。封荆国公,谥号文公。《临川先生文集》。
三、朗读文本,整体把握内容
四、探究思索,理解中心思想与作者感情
1、王安石详细描写游褒禅山几个地方,哪个地方写得最具体?
2、作者在第一段为什么要特殊写不会引起别人注目的路边石碑,后边哪一个语句与它呼应?
3、作者在游华山洞的过程中发觉了什么外人不简单留意的现象,最能引起作者感慨深思的是哪一个句子?
4、作者通过游华山洞的经验悟出了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5、作者认为要完成自己的事业志向必需有哪些条件,哪一个条件是最重要的?
6、作者认为尽力而为虽然可能不胜利,可以心安理得,也不用怕别人讪笑,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你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吗?
五、老师范读全文,学生理解词句
六、作业
1、借助工具书读懂全文语句,打算复述。
2、完成《导学》练习,巩固文言词语与句式的理解。
3、朗读全文,打算背诵。
其次课时
一、重点语词与句式理解检测
二、重点语段口头翻译检测
三、学生诵读全文
1、个别诵读实力一抽一查
2、集体诵读训练】
四、老师示范朗读与诵读指导
五、学生划分重点语段层次,把握背诵的文脉与记忆的连接特征语词
六、学生分层诵读,以文意串连连接回忆线索
七、迁移运用
把“游华山洞”的两段描述改写成为现代散文。
要求:1、能用肯定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2、运专心里细微环节描写表现巡游者的见闻与感受
《游褒禅山记》最新教案
标签:其它教案
时间:2023-08-25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须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游褒禅山记》最新教案,欢迎阅读与保藏。A.课时支配:三教时。B.教学目的:1、思想教化目标:相识作者“尽吾志”的思想。2、基础学问目标:了解借游记抒发争论的写法。3、实力培育目标:古文的字词句篇。C、教学重点和难点:1、背诵全文;2、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主动的人生看法。3、之以的用法。D、教学方法:精读课。E、教具运用:多媒体教室设备——电脑等。F、教学设想1、本文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别体式,它以发争论为主而以记游为辅,争论又涉及哲理问题,学生初次学习这样的文章,会有肯定的困难。解决这个困难的方法是:一起先就指导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全局,抓住全文的警策“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这句话,初步理清脉络层次,然后逐段教读,最终总结全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概括成:“全局——局部——全局”。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必需以学生的充分预习(必要时可以从课堂抽出20分钟让学生预习)为前提。2、对语言障碍要有足够的估计。本文中有些句子层次较多,有些词看似平常而用法和含义比较特别,常见虚词“其”“之”“以”等出现的频率较高,且涉及多种用法,这些都是困难所在。有些词、语、句要提出来,用敏捷的方式(据上下文义推想、文白比照、长句化短句、语法分析等)进行说明;有些可以在教读过程当中以提问方式要求学生说明,而后补充订正;有些可以放到结束课上,通过分类整理,加深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要在诵读课文的过程当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上述词、语、句的含义。
查看全文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设计
标签:其它教案
时间:2023-07-10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化工作者,经常要依据教学须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阅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设计思路一、三维目标1、接着积累文言语汇,特殊驾驭词类活用的现象。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3、学习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主动的人生看法。二.整体思路老师应当将示范背诵作为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加以运用,必要时应逐句地带领学生诵读,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治学、处事都必需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胜利的道理。三、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提问: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西湖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这类文章有何特点?明确:叙事写景,抒情感怀。一般以叙为主,感为辅。今日我们来学习一篇游记《游褒禅山记》,看它在写法上有何区分?(板书课题:《游褒禅山记》)(二)整体感知1、老师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断句读。2、学生自渎课文,尽量娴熟,并借助注解,利用工具书,扫清语言障碍。提示:(1)学生的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问可作好记载,老师巡回解答。(2)指导学生像上一课一样作好文言语言的积累。板书随机。3、驾驭大意(多媒体板书)
查看全文
中学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
标签:教案
时间:2023-07-09
一、教学目标1.驾驭文章大意,提升品尝游记类古文的实力。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探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看法。3.学习作者勇于探究的精神,培育学生在学习上勇于探究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探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看法。难点:学习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看法。三、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协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作者的生平导入:同学们,说起王安石,我们并不生疏,他是北宋闻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曾官至宰相并主持了北宋闻名的.“王安石变法”,他的一生也与变法休戚相关,今日我们来学习一篇王安石在上书变法前巡游褒禅山时的所记所想,或许在蛛丝马迹中我们能探求到伟人心里的远大理想。(板书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比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思索“本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分别讲了什么?”明确:①(1~2):记叙一行人游褒禅山的经过。②(3~4):争论自己游山的心得。③(5):补叙、简介其他人。(三)深化研读,重点感悟1.看文章中游山经过这一部分,思索以下问题:①小组探讨,为什么说“华(huá)山”是“音谬”?汉字最初无“花”字,“花”小篆中写成像花形;“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与“华”分开,“华”才读“huá”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根据古音写的今字,仍旧应读“huā”,而不应当读成“huá”。
查看全文
高一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
标签:其它教案
时间:2023-05-18
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从记游到争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2.相识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3.驾驭“以”“其”等虚词的用法,以及词类活用和一词多议的词语。4.背诵全文,培育文言文阅读实力。教学设想1.“即事明理”的写法学生比较生疏,这既是本文的难点,也是重点,指导学生理清记叙和争论的呼应关系,力求讲得透辟一点。2.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运用工具书自己串讲翻译,必要时老师进行点拨、解难,培育自学实力。3.凡是要学生辨析、积累的实词和虚词,除弄清它在本文的含义和作用外,还要引导学生联系读过的文言思索一下曾经出现过的意义和用法,使之反复巩固,温故知新。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初中时我们学过《醉翁亭记》,“记”即游记,代表一种文体。作者一般借记游而进行争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像《醉翁亭记》,作者借写山水之景,而表现了“醉能同其乐”和“太守之乐其乐”的与民同乐的观点。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游褒禅山记》同样也借记游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那么,作者表述了怎样的观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作家作品及文章写作背景。1.关于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9),字介甫,号半山,宋朝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后被封为“荆国公”,人称“王荆公”。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又是一位诗文大家,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间有情韵深婉之作。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查看全文
游褒禅山记的名师教案
标签:其它教案
时间:2023-01-08
[教学目标]其次课时一、检查作业:“其”字在文中有二十处之多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①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②人称代词,相当于“它”(他)。③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作“它(他)的”讲。④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我们”、“自己”。⑤语气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莫非”。如“其孰能讥之乎”。二、讲读课文第3段:(一)导入:其次段详写游后洞的经过,着重写在力尚足、火尚足明的状况下,竟随“怠者”而返的缺憾心情。还有前洞与后洞的对比,都为第3、4段的争论打下伏笔。1.提问,回答第2自然段的层次。第一层:开头到“遂与之俱出”记游洞经过。其次层:“盖余所至”到段末,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达缺憾的心情。(二)指名朗读、口译第3段:重点驾驭如下词、句:1.一词多义:(1)“观”:①视察、看。“古人之观于天地……”②景象。“特别之观”。③建筑物的一种,读,“大王见臣列观”。(《廉颇简相如列传》)(2)“得”:①能够。“不得极夫游之乐”。②心得、收获。“往往有得”。③融洽。“与公甚相得”。④得到,获得。“某得八焉”。(③、④均《王忠肃公翱事》)(3)“夷”:①平坦。“夷以近”。②铲平、削平。“今操芟夷大难”(《赤壁之战》)。③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及外国的一种蔑称。“南抚夷越”。(《隆中对》)(4)“相”:①帮助、辅佐,读。“无物以相之”。②宰相、丞相,读。“操虽托名汉相”(《赤壁之战》)③相互,读。“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
查看全文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标签:教案
时间:2023-07-29
教案供应者:张含光教学目标:????1、驾驭重点文言文学问及词类活用现象。????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关联的写作方法。????3、理解“尽志而为”、“深思慎取”的道理。????4、娴熟背诵全文。教学重点:????1、驾驭重点文言文学问及词类活用现象。2、文中记叙和争论的呼应关系。3、理解“尽志而为”、“深思慎取”的道理。教学难点:????理解叙议结合的奇妙过渡。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诵读熟识课文,理解课文。2、点拨法,通过抓住关键词,来全文构思之妙。3、先学后教法,通过学生的先学,确定教的内容及策略。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步骤:课前预习:1、利用早读熟读课文。2、了解课文的相关学问背景学问。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生自主疏通文义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学生读课文。2、老师从字音、断句、语气等方面进行指导。二、课堂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2、写会生疏字。???3、驾驭文言词汇。???4、归纳词类活用。???5、分辨文言句式。???6、翻译课文。三、课堂达标学习(1)学生自主疏通课文1、看课文注释。2、查阅工具书3、弄清并理解文言学问(2)学生相互沟通,解决疑难学问点(3)老师帮助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四、达标训练完成《三维设计》“基础自主落实”部分的练习。五、作业1、识记文言学问2、熟读课文,熟识内容。课前预习:?????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其次课时教学要点:????赏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课前诊断(见课后练习第一题)二、课堂教学目标1、分析课文论证结构2、探究课文思想启示三、达标学习(一)、分析课文1、赏读第一段(1)作者游褒禅山,介绍褒禅山的由来引出慧空禅院,又引出要游华山洞,可写那些仆碑以及仆碑上的文字好像可有可无,好象作者的闲笔,是不是因该删去呢??(2)对“花”和“华”的辨析体现了王安石爱钻字眼的习惯,他也因此而尚受时人讥笑,你是如何看待他的这个习惯的??(3)引领学生背诵这一段。本段背诵思路:本名→别名由来及证明→华山洞名来由→从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谬。?2、赏析课文(1)、二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作用?明确:略写前洞(19字),较具体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这一段中有那些对比:?①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其下平旷”——“有穴窈然,入之甚寒”?②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对比;?③“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④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后悔相比。作用是为其次部分的争论作铺垫。?(2)、作者游洞后出来后的心情怎样?“懊悔”为什么懊悔?明确:因为余之力尚足以入,火足以明也,却随之出,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实意在说明自己意志不坚决。以“悔“结束记游,为下文抒发争论作铺垫。?(3)、指导背诵:?师生共同探讨本段层次划分:?第一层(开头到“遂与之俱出”)记游洞经过;?其次层(“盖余所至”至段末)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缺憾心情。?前洞(平旷、记游甚众)→后洞(窈然、寒、深)→进入(深、难、奇)怠→俱→追记洞中所见(盖余所至……又加少矣”)?→追记自身,伏“悔”字(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以“悔”结束记游(既其出……游之乐也”)?3、赏析课文第三段(1)本段着重写了什么?明确:写游褒禅山的心得体会,抒发自己的感想,即第一句中所说的“有叹”。(2)这段争论是怎样引出的??明确:在前文记叙的基础上,这里用一个“叹”字与前文“悔”字相呼应,以古人“往往有得”的事例,联系到游动的事,很自然引出争论,语句精辟,富有启发性。(3)这一段可分为几层意思?你对作者在文中所说的道理如何评价?明确:五层意思:?????第一层:用一“叹”字紧承上文,领全段。?????其次层:以古人作为立论的标准,从“求思”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分析古人往往有得的缘由。?????第三层:拿世人的避难就易,同古人的“求思”精神对比。??????第四层:阐述雄伟目标、险远的道路和“志”“力”“物”三者的内在联系。??????第五层:强调只要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到达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总结:作者揭示了“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从这里大家受到了什么启发?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谈一下。?4、赏析第四段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抒发/nEws/55ACFECDD0A9F3A7.html出来的?明确:作者认为治学不应当轻信盲从,以讹传讹,而应当“深思慎取”,也就是要经过自己的头脑仔细辨析思索,然后谨慎地吸取其中真理的部分,扬弃那些有谬误的东西。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状况不行“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需“深思慎取”的结论。依据前后连接背诵课文。5、赏读第五段?(1)、指明朗读,并思索这一段与前面几段有什么关系?明确:这一段是补叙,交代同游者籍贯、姓名和写作本文的时间并署名。(2)、提问: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能使行文简洁,避开横生枝节。?(3)、全体同学齐读三、四、五自然段。提问:这篇文章以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入手,请找出几个照应的例子。学生自己找,老师点拨即可。(二)、整体赏读课文?1、全文思路详解问题探讨。本文的记叙部分和争论部分是怎样紧密联系的??(试从①过渡连接;②两部分在文字上的前后呼应;③游山与治学处世两者的内在联系这三方面思索)?明确:①两部分之间运用了过渡句:其次段最终一句“不得极夫游之乐”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连接,过渡自然。?②文字上前后呼应,意思贯穿,起照应作用的句子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和“其下平旷……记游者甚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来而记之者已少”;“奇伟、瑰怪、特别之观”和“其见愈奇”;“非有志者”和“怠而欲出者”;?“仆碑”和“有碑仆道”;“古书之不存”和“其文漫灭”;“谬其传”和“音谬”。前文的记叙正是为争论部分埋下伏笔,使争论有依据。争论部分是记叙的深化,是从详细事物中悟出来的含有哲理的感想。?③作者把治学处世比作游山,抓住它们之间的共同点:都必需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看法。此课文是很严谨的递进结构的说理文,也是写好叙议结合文章或一事一议文章的典范文章,我们应细致揣摩,在平常加以运用。探讨文章的写作特色探讨、归纳、,学生补充,老师订正。明确:(!)因事见理、叙议结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照应自然,结构严谨。言简意赅,主题深远。四、本文学习心得争鸣提示:学生可从文言学问的积累、作者的治学精神、为人做事、观赏美妙河山等角度绽开争鸣,老师适时点拨即可,不行强加言论。五、课堂练习完成《课内阅读》练习。六、全文小结《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游记体的论文,阐述了两个观点,一是“奇伟、瑰怪、特别之观,常在于险远”,必需“尽吾志”以赴;一是古书不存,学者探讨学问必需“深思而慎取”。文章以游山为喻说明无论治学、立业都必需有坚毅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有深思而慎取的看法;意志不坚,浅尝辄止是不行能取得胜利的七、作业??1、熟背全文。??2、完成《三维设计》练习。
查看全文
游褒禅山记教案
标签:教案
时间:2023-12-02
《游褒禅山记》教案中牟一高岳小伟1.积累“其”等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实力。2.鉴赏叙议结合、即事说理的写作手法。3.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精神。积累“其”等文言词语。鉴赏即事说理的写法。一课时一.利用《导学案》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二.阅读课文,说明《导学案》文段中加点词的意思,并试着翻译课文。(详细做法:自主学习,标注怀疑。)朗读课文,再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标注一下,等到上课探讨时提出来供大家探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孔老夫子看到奔流不息的河水,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陶渊明看到夕阳西下倦鸟归巢,萌生了归去来兮的剧烈愿望。古人在观看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时,往往能够心有所感,悟出一些人生的道理。今日我们来学习王安石的`游记名篇《游褒禅山记》,看看他在游山之后有何心得体会。板书:游褒禅山记二.读懂文意,积累词语(一)自主学习,标注怀疑。学法指导:本环节主要在课前预习时完成。(二)小组探讨,合作探究。学法指导:把自己自学中解决不了的疑问提交小组探讨,对小组内也探讨不清的问题可以再标注,等到下一环节提出来。(三)师生共商,教学相长。学法指导:把小组内探讨不清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师生共同探讨。若仍探讨不清,课后查阅答复。
查看全文
游褒禅山记教案(转载)
标签:教案
时间:2023-03-09
[教学目标]1、接着积累文言语汇,特殊驾驭词类活用的现象。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3、学习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主动的人生看法。[教学重点]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学习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主动的人生看法。[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课时支配]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老师提问: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西湖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这类文章有何特点?明确:叙事写景,抒情感怀。一般以叙为主,感为辅。今日我们来学习一篇游记《游褒禅山记》,看它在写法上有何区分?(板书课题:《游褒禅山记》)(二)整体感知1、老师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断句读。2、学生自渎课文,尽量娴熟,并借助注解,利用工具书,扫清语言障碍。提示:(1)学生的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问可作好记载,老师巡回解答。(2)指导学生像上一课一样作好文言语言的积累。板书随机。3、驾驭大意(多媒体板书)探讨、明确:本文先写未尽兴的游山经验(1、2段),然后由此引发争论(3、4段),第五段是游记的结尾。(三)品读课文1、研读第一段。学生齐读第一段,然后老师范背第一段,学生假如还有读不准的字音要记好笔记。同时思索:介绍“褒禅山”的语句有哪些?为什么要特殊提到仆碑和仆碑上的文字?明确:第一问比较简洁,只是提示学生背诵的层次。其次问要提示学生找寻文中相照应的.地方。缘由:为后文的争论埋下伏笔。引领学生按层次背诵此段。2、研读其次段。先点名诵读第而2段(有基础的学生),然后齐读,再后老师领背。思索:此段中介绍了前后两洞,你认为着重介绍的哪一部分?为什么?探讨,明确:较具体地写了后洞的特点以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因为本段着重写游洞而不着重写景,况且只写了半途退出的经过。由此可看出,文章不重在记游,而只是借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记游只是为后文的争论作打算的。那么,游洞后,作者有什么感受呢?“懊悔”,因为余之力尚足以入,火足以明也,却随之出,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实意在说明自己意志不坚决。学生小声再诵读课文,争取当堂背诵。3、研读第三、四段。(1)齐读第三段,强调“而无物以相之”中的“相”读作xiàng,思索: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明确:主要写游山的心得。详细内容分五层意思:①用一“叹”字紧承上文,领起全段。②以古人作为立论的标准,从“求思”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分析了古人“往往有得”的缘由。③拿世人的避难就易,同古人的“求思”精神对比。④阐述雄伟目标,险远的道路和“志”、“力”、“物”三者的内在联系。⑤强调只要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梅”。心得是什么?在文中找寻关键语句回答。明确:这一段承接其次段游山未尽兴的事务引发的争论“世之奇伟、瑰怪、特别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就能胜利吗?在文段中接着找寻答案。(略)归纳起来,作者揭示了胜利的条件就是“志”、“力”、“物”,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从这里大家受到了什么启发?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谈一下。(2)老师背诵第四段,由于句子较长,强调句读,便于理解。学生自由朗读,思索:“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其文漫灭”。)“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相照应?(“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作者认为现实中像这样的状况多吗?(“何可胜道也哉”)由此探讨: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状况多吗?请举例证明。学生畅所欲言,估计说的更多的使广告招牌、报章杂志上出现的。(略)提问: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明确:作者从仆碑发生联想,指出对待传闻应当实行“深思慎取”的看法。3、4两段都是由生活中详细的小事阐明白悟出人生哲理,表现出对生活的主动看法。4、老师背、学生读最终一段,尽量慢一些,强调“父”字读作“f?”学习游记写法的结尾,再如《醉翁亭记》的结尾也是这样。5、学生再读课文,同方交换检查背诵,并检查默写。6、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自己编写结构提纲。(四)相关资料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气动焊枪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文化艺术品拍卖委托合同
- 04年车位租赁合同简单范本
- 2024年度互联网信息服务合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为用户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合同
- 2024年度医疗设备供应与安装合同
- 胶合板压合机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安保服务承包合同
- 测微规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足球棋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 2024年度污水处理设施变形缝安装合同
- (完整word版)吊点计算
- 文件雅思考试准考证
- 《触电急救》-课件
- 病例报告表格模板CRF
- 《极致挑逗:双人共抚全图解120招》读书笔记模板
-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全国行政区划代码
- 班主任带班育人方略ppt
- Unit 3 Its a pineapple Lesson 13 (说课稿)-2022-2023学年英语四年级上册
- 广电和通信设备调试工(高级)理论考试备考题库(重点500题)
- 英语词根词缀博览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成都锦城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