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的个性特征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是历史的本质和人民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所以论及她的特点,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者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确多有论述,据周家洪统计,梁漱溟先生认为有十四大概要,韦政通先生认为有十大特征,马敏教授认为有七个方面,任大援教授认为有六个特点,何兹全先生认为有四条主流,等等。我们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很多,其最显著的个性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重视人生和入世的人文传统;重视伦理纲常和道德教化;政治文化上的尊君重民;民族心态上的中庸协和;文化性格上的坚韧顽强。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思想中的“管理制度”心理成因分析王锦贵认为,中华民族的入世思想,主要表现为“重人轻神”、“政教分离”和“儒学一尊”三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与欧洲文化不同,也与我国西南邻邦的印度文化不同。西方文化和印度文化中,神的地位相当突出,“出世”的思想比较明显。而中国则重视现实的人生,宗教色彩淡薄,有着浓重的伦理道德观念,尤其是伦理道德观念中“五伦”反映的是社会上最常见的几种人际关系。这些关系都是有关“人伦日用”的世俗道德学说,都是典型的“入世”思想。虽然在中国古代,崇拜超自然的现象曾长期存在过,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认识逐渐开阔,神的地位愈来愈下降,代之而起的是人的地位的提升,也即是“重人”的思想。如果说从对天的推崇落实到对人本身的敬重,是人们社会认识论上的一大进步,那么从“民无怀焉,国无与焉,将何以立”到“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一者也,依人而行。”从对人自身的重视到人与神并提,这更是认识论上一个空前的发展。这既是“民本”意识的强化,也是中国人重视社会人生,“入世”思想逐步确立的标志。在中国整个古代历史意识形态领域中,虽然曾出现儒、释、道三家并存的局面,但从总体上说,儒家学说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最大、最深,推尊入世的处世哲学就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这也许是中国历史上一直没有出现过宗教狂热,更没有出现过教权高于政权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所在。中国文化自成一种“敬鬼神而远之”的重人生、讲入世的人文传统,人被推尊到很高的地位。所谓“人为万物之灵”、“人与天地参”,将人与天地等量齐观,这就不会使中国陷入欧洲那样的宗教迷狂,而发展出一种平实的经验理性。当然,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重人”意识,并非就是尊重个人的价值和自由发展,而是将个体融入整个社会群体,并进而强调人对家族和国家的义务,构成一种宗法集体主义的人文学说。2.兄弟关系的扩重视伦理纲常和道德教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特质之一。何兹全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素以人为本位,所以伦理道德受到特别的重视和提倡。而中西伦理与道德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在于:西方人的伦理思想,建立在以个人为根本的基础上;中国人的伦理思想,建立在以家庭为根本的基础上。所谓伦理,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中国伦理中人与人的关系素有“五伦”之说,也就是五种人际关系,即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这五种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家族关系。五种关系中,家族关系占了三种,而君臣关系是父子关系的扩大,朋友关系是兄弟关系的扩大,如“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句话,就反映了朋友关系和兄弟关系间的联系。长期以来,伦理和道德被看做是调和人际关系的准绳和维系整个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伦理道德在中国威力之强大,影响之深远,是其他民族所不能比拟的。如果说长期以来欧洲曾经是神学统治的天下,那么中国则是伦理道德主宰的世界。王锦贵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赖于道德的指示,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行为规范的一种意识形态。它往往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形式,使人们确立起一定的习惯和信念。所谓“三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四维”(礼、义、廉、耻)、“六德”(知、仁、圣、义、忠、和)等,无一不是制约人的行为的理念和调适人我关系的准则。具体说,一方面是臣对君要忠,子对父要孝,妇对夫要顺,弟对兄要恭;另一方面则君对臣要仁,父对子要慈,夫对妇要敬,兄对弟要爱,朋友之间也要重信义。伦理道德成了所有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准则,受这种纲常伦理和道德教化的影响,于是中国人就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群体中来看待,从而就确定了自己行动的“差序格局”。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所说:“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因此,中国人的社会关系是由错综复杂的私人关系所构筑的一张网络。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的思想意识与西方民族的伦理道德观念有很大不同。西方人并不强调忠孝思想,没有严格的长幼尊卑的此疆彼界,注重人人自由平等,惟求少数服从多数。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特别肯定个人价值,而是把个人置于伦理框架的前提下,特别强调个人必须对他人、对社会做贡献,尽义务。这种思想意识积极之处在于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而消极影响则是明显忽略了人的自身价值和应有的权利。3.古代皇权的有限权威与重民思维的形成尊君重民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明显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这种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跟儒家的推行与宣扬有很大的关系。帝王具有绝对的权威是政治至上的表现和产物,这既可以从中国古代社会的实践得到证明,也可以和西方文化比较而看出。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人民对帝王是绝对的尊重和服从,因为天子或皇帝的权威从夏朝开始就很强大,但多少还有其他权力或人物的制约,尤其是相权对皇权构成的限制在汉武帝之前还是存在的,皇权还没有发展到极端。但随着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从西汉到清朝,皇帝的权力逐渐演变,最终大权独揽。皇帝本人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教化大权于一身,将中央集权推至极端。中国古代帝王的无上权威还可以和西方近代以前的帝王的有限权威相比较而凸显出来。古希腊有最早的原始民主,城邦领导人是在公民的选举之下产生的,而且有任期年限。古罗马的元首受元老们的制约,权力也受限制。至于欧洲的中世纪,有教皇对世俗各国皇帝的制约。大约11世纪中期以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君主们才逐渐强大起来,但此后不仅有教皇的虎视眈眈,还有城市行业自治组织行会及各行各业领袖的分权,故君主的权威不足以给普通民众形成特别大的威慑力。而中国古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普通民众和王公大臣都要绝对尊敬自己的君主。毋庸置疑,由于政治型氛围的营造,重民思维也就会应运而生。何兹全认为,“重民”在《尚书·洪范》中,有很深的体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汝则有大疑,谋及卿士,谋及庶人”。《左传》中也有很多关于“重民”的记载,更清楚地显示“民”是人民及其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如“不抚其民,能无亡乎?”“民不堪矣,将何以终”等。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民生成为代代相传的自然而然的传统。4.和性侵未成年人儒家的“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心理上的中庸协和与西方理性精神的差异不可避免导致二者民族精神与文化精神层面的不同,中国德性文化传统所追求的是中庸协和,对此马璇论述为:一方面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境界上,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天人合一”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基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朴素的天人协调的思想在当今仍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而西方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和古罗马没有像中国这样优厚的内陆条件,在与海洋相适应的手工制造业、渔业和商业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独立意识和冒险精神也逐渐得到锻炼。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文化表现出控制与征服自然的愿望较为强烈,这可能与文艺复兴时期所提倡的人文主义以及启蒙运动所倡导的人道精神有关系,因为在西方文化中,有一种意识就是人是万物的主宰,人改造、控制和征服自然是理所当然的。另一方面,中国德性文化的稳定和谐不仅体现于自然,还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协和。如体现在以家庭和睦为出发点,推而广之在社会生活中提倡协和精神。如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华夏民族喜好和平,注重节制,通常采用“修文德以来之”、“和抚四异”的怀柔政策。以个体商业活动为经济基础的西方文化则把“竞争”和“力量”视为追求幸福和利益的途径。在个人本为的道德原则上,由于缺乏可以永久依赖的家庭或以血缘关系形成的宗族集团等社会力量而产生生存忧患,所以人们必须不断奋斗,这样才能不断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和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西方社会强调对力量的崇拜,他们把勇敢善战,能以力量战胜对方看做是最大的美德。因此,在西方各国的历史上,那些武功卓著的君主和将帅总能得到人们的敬仰,如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等。西方国家形成的以个人为主体、敢打敢斗的冒险精神和强烈的竞争意识,与中国人的中庸协和、内敛含蓄明显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中庸协和的思想,是先秦儒家中和思想的起源,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个思想适用于人的感情,也同样适用于人的欲望。当人的感情和欲望都表现得合乎分寸,他内心便达到一种平衡,这是精神健康所必需的。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如此,如果在一个社会里,各种人都懂得对自己的欲望和感情适度地满足,社会便达到和谐、安定、秩序井然。所谓“协和”就是协调分歧,达成和睦一致。一个有组织的社会里,有各种不同才能、不同行业的人,各有自己的地位,完成不同的任务,各得其所,彼此没有冲突。一个理想的社会,也是这样中和的一体。中国古代先贤曾经把“协和”作为处理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内心等关系的理想范式,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普遍原则,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选择、审美情趣、伦理道德和行为特征,成为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处理人际关系和民族关系的基本价值取向。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主张无争无讼,平等待人,和谐共处,协和万邦,重视睦邻友好,互利互惠。协和思想的现代价值,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应该得到理性的呼应和重新阐扬。如果人和自然不能处于“中和”状态,对自然的开发失去应有的“度”,有背“中庸”,那么就会丧失平衡,这些都将是危险的。正确处理好“义”与“利”二者的关系,在整体把握中求得共同发展,达到终极目标———义利合一,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人,才能充分调动、发挥社会中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一种合力,从而创造出丰富的物质、精神、政治与生态价值。5.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文化性格上的坚韧顽强坚韧顽强和连续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人们处理天人关系和人际关系的总原则,是中国人积极的人生态度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这种坚韧顽强的文化性格,在中国历史上被许多文人志士生动地展现出来,而且还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这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光宗耀祖的功名利禄思想有很大联系。这种光宗耀祖思想的基石是儒家一再提倡的“孝”,建立于“孝道”基础之上的顽强和坚韧精神,不仅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更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区别于异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孔子就非常强调坚韧顽强的性格,并十分重视“刚”的品德。这种传统的坚韧顽强品德是指临大节而不夺的品质,认为是刚毅的表现。而刚毅和有为是分不开的,有志向有德行的人,既要刚毅和坚韧,又要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就是强调人们要有担当道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并努力实践为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鄙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如果说,这是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自强不息、积极有为思想的表现,那么“人穷志不短”等民间谚语以及中国古代针对儿童与青少年教育的“蒙学”类著作,都有大量激发人们向上的内容,这些都反映出坚韧顽强自强不息精神的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普遍意义。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柔静无为之说,但此处的“无为”是为了“无不为”所做的铺垫。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坚韧顽强的文化性格,不仅在我们民族兴旺发达时期起过巨大的积极作用,而且在我们民族危难之际,如外族入侵、政权易手之时,也总是成为激励人们起来进行反侵略反压迫斗争的强大精神力量。无数志士仁人,为此鞠躬尽瘁,不息奋斗。历史上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诸如岳飞、文天祥等,都是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集中体现了人生在世,要为崇高理想竭尽全力奋斗的正义追求,读来荡气回肠,至今仍然是激励人们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的重要精神力量。正是这种坚韧顽强的精神,凝聚、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培育了中华民族的自立精神和反抗压迫精神,以及不断学习和连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神。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传统文化犹如波澜壮阔的长江大河,滋润了中国人民的心田,陶铸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厚重,格调高雅,哲理深邃,意境高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不要说其全部的思想和著作,即使是一家一派,一人一画,乃至一篇文章,一则格言,一首诗歌,一幅绘画,一支乐曲,一段舞蹈,一帧书法……往往都能给人以巨大的艺术享受和深刻启迪,从而产生强烈共鸣,使人终生难忘。正如商聚德所言,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不知不觉当中,使人陶冶情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短期项目经理聘用合同
- 农业观光温室大棚建设协议
- 水利工程招投标采购管理制度
- 花卉行业绿色能源资源管理办法
- 产业融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 生物科技公司CEO聘用合同
- 邮电设备订货合同模板
- 艺术设计资料管理方案
-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规范
- 2025届河北省大名县一中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如何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各种挑战800字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发展过程纪实簿
- 小班《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 综述性论文写作-课件
- 祛淤通脉三圣药川芎、血竭、地龙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理工英语4》期末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88)
-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
- 34化粪池安全风险告知卡
- 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计划与实施
- GB/T 27700.1-2023有质量评定的声表面波滤波器第1部分:总规范
- 猜歌名教学讲解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