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教案_第1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教案_第2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教案_第3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教案_第4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正数和负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与发展②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以及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③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探究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正负数的概念,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难点】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鼓励每组派两名同学到讲台前,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表演活动,看哪一组获胜。

教师说出指令:

向前一步,向后一步;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三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教师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也参与表演,适当加以引导启发,用符号(加减号)表示。

活动后,评选出速记最快,方法最好的同学。【合作探究】一、初步了解,认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启发学生举出生活中常遇到的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师针对学生列举的例子给予适当点评,鼓励。判断一些量是否具有相反意义:(出示幻灯片一)

例1、

判断下面各对量是不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

温度是零上25℃和零下18℃;

(2)

某条河的水位上升0.7米和下降1.2米。

(3)

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4.43米和吐鲁番盆地最低点低于海平面155米。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给予评价。二、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方法:

教师综上进行引导:

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并在表示这量的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来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并在表示这个量的前面放上一个“-”(读作“负”)来表示(零除外)

鼓励学生任意结组,举例说明,巩固练习。做一做:(出示幻灯片二)

1、请你仿照天气预报中对气温的表示方法,完成下表:

向东走1.8千米

向西走3千米

收入14200元

支出4745元

水位上升30厘米

水位下降50厘米

+1.8千米

+14200元

+30厘米

2、请你把下面句子中的量用“+”或“-”的数表示出来

(1)一辆公共汽车在一个停车站下去10个乘客

(2)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4.43米和吐鲁番盆地最低点低于海平面155米

(3)商品价格上涨10%和下降15%.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评价,最后板书答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0的意义,熟练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②能对正负数正确进行分类,理解正负数及0表示的量的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正负数及0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重点与难点【重点】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0表示的量的意义【难点】理解负数及0表示的量的意义三、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合作探究】议一议:(出示幻灯片三)

观察由前面的问题得到的数:

-3,4745,50,18,+8844。43,-155,+10%,-15%哪些数的形式与以前学过的数有区别?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同时板书课题及正、负数的概念。

在已学过的数(0除外)的前面添上“-”得到的这样的数叫做负数;在已学过的数(0除外)的前面添上一个“+”得到的,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教师强调两点:

1、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

正数中的“+”可以省略不写。

【巩固训练】(出示幻灯片四)

1、下面哪对量是具有相反意义的?

(1)在知识竞赛中,加20分和扣10分。

(2)一座水库水量增加10000立方米和减少12000立方米。

(3)某汽车站开进汽车28辆和开出汽车24辆。

(4)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和面积是27平方厘米。2、写出与下列各量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飞机上升200米,____________________(2)铅球的质量低于标准质量2克,_________

有理数(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②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③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观点和能正确分类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难点】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属的集合里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讨论交流现在,同学们都已经知道除了我们小学里所学的数之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数,即负数.大家讨论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学生列举:3,5.7,-7,-9,-10,0,,,-3,-7.4,5.2…议一议你能说说这些数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有小学学过的整数、0、分数,也有负整数、负分数.说明: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试一试你能对以上各种类型的数作出一张分类表吗?有理数说明:以上分类,若学生思考有困难,可加以引导:因为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所以有理数可分为整数和分数两大类,则整数又包含那些数?分数呢?做一做以上按整数和分数来分,那可不可以按性质(正数、负数)来分呢,试一试.有理数(3)数的集合:把所有正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数集合.试一试试着归纳总结,什么是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有理数集合.(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3.1416,0,2004,-,-0.23456,10%,10.l,0.67,-89……………正数集合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例2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分类方法,你认为他们的分类的结果正确吗?为什么?有理数有理数【讲解答案】两者都错,前者丢掉了零,后者把正负数、整数、分数混为一谈.【点评】以上是对各类有理数的特点及有理数的分类进行的训练,基础性强,需要重视(B)①0是最小的正整数②0是最小的有理数③0不是负数④0既是非正数,也是非负数A.1个B.2个C.3个D.4个例3如果用字母表示一个数,那a可能是什么样的数,一定为正数吗?与你的伙伴交流一下你的看法.【答案】不一定,a可能是正数,可能是负数,也可能是0.

数轴(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数轴的概念,知道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②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表示的数【过程与方法目标】①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的概念②通过对数轴的概念的学习,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数轴的学习,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数轴的概念,在数轴上表示数【难点】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建立数轴的概念,正确的画出数轴三、教学过程【情景引入】1.小明感冒了,医生用体温计测量了他的体温,并说:“37.8度。”提疑:医生为什么通过体温计就可以读出任意一个人的体温?(体温计上的刻度)2.我们再一起去看看12月时祖国各地的自然风光和温度情况(电脑分别显示黑龙江、焦作、海南三个城市美丽的自然风光,温度分别为-10°c,0°提疑:则要测量这种气温所需要的温度计的刻度应该如何安排?需要用到哪些数?(正数、零、负数)3.请尝试画出你想像中的温度计,并和其他同学交流,注意交流时要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提问:请找出一支温度计从外观上具有哪些不可缺少的特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回答,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总结出与数轴相对应的特点,如形状是直的、0刻度、单位刻度。(电脑动态演示,将温度计水平放置,抽象得出数轴图形表示有理数-10,0,20的过程)从而引出课题------数轴。一.数轴的画法与温度计类似,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做法如下: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则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根据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数轴的定义.二.数轴的相关概念1.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说明:数轴像一支平放的温度计。)向学生提出问题:数轴上为什么要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呢?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结合温度订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从而知道数轴三要素的重要性,了解三者缺一不可,认识和掌握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的依据.2.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中哪一个表示数轴?不是数轴的请说出原因.分析: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这三者对于数轴来说是缺一不可.解:根据数轴的三要素:图(1)是数轴,它是具备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图(2)不是数轴,因为单位长度不一致.图(3)不是数轴,因为没有原点和单位长度.图(4)不是数轴,因为它是射线,不是直线.图(5)不是数轴,有两处错误,一是没有标明正方向;二是负数的排序错误,从原点向左依次应是-1,-2,-3,….说明:识别一个图形是否是数轴,方法是:第一,这个图形是一条直线;第二,这条直线要满足三要素.即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3.让学生观察画好的数轴,思考以下问题:(1)原点表示什么数?(表示0)(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正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负数)(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原点右侧2个单位)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原点左侧一个单位)(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点A表示0.5,点B表示-0.5)4.归纳数轴上的点的意义: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___右___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a___个单位长度;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__左___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a__个单位长度。5.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思考:是不是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三.例题讲解例1

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例2

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解:点A表示-3,点B表示5.5,点C表示3,点D表示-0.5,点E表示-1.5注意:提醒学生不能写成“A=3”的形式。例3.(1)在数轴上到原点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的点有几个?它们表示的数是什么?(2)如果在数轴上点A所对应的数是-2,则在数轴上与点A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有几个?分别是多少?解:(1)在数轴上到原点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的点有2个,它们分别表示3和-3.(2)与点A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有2个,分别是1和-5.【课堂作业】示出来.2.说出下面数轴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3.(1)所有的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来表示。(2)数轴上的原点右边的点表示,原点左边的点表示,原点表示,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有。4.数轴上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侧,它距离原点个单位长度;表示4.5的点在原点的侧,它距离原点个单位长度。5.数轴上距原点的距离等于6的点有个,它们是。相反数(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相反数的意义②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③给出一个数,能说出它的相反数【过程与方法目标】①从数和形两个不同的侧面来理解相反数的真正含义,经历操作、对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形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索学习数学的方法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相反数的概念【难点】相反数的识别及理解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请一个学生到讲台前面对大家,向前走5步,向后走5步.交流如果向前走为正,那向前走5步与向后走5步分别记作什么?(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观察下列数:6和-6,2和-2,7和-7,和-,并把它们在数轴上标出.想一想(1)上述各对数之间有什么特点?(2)表示这两对数的点在数轴上有什么特点?(3)你能够写出具有上述特点的数吗?观察像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是在原点两旁,并且距离原点相等的两个点.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关于原点对称.我们把a的相反数记为-a,并且规定0的相反数就是零.【总结】在正数前面添上一个“-”号,就得到这个正数的相反数,是一个负数;把负数前的“-”号去掉,就得到这个负数的相反数,是一个正数.2.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是原数的相反数.如-(+5)=-5,表示+5的相反数为-5;-(-5)=5,表示-5的相反数是5;-0=0,表示0的相反数是0.(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填空(1)-5.8是5.8的相反数,3的相反数是-(+3),a的相反数是–a,a-b的相反数是-(a-b),0的相反数是0.(2)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例2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有(C)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一定不相等;②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的点一定在原点的两边;③所有的有理数都有相反数;④相反数是符号相反的两个点.A.1个B.2个C.3个D.4个例3化简下列各符号:(1)-[-(-2)](2)+{-[-(+5)]}(3)-{-{-…-(-6)}…}(共n个负号)【答案】(1)-2(2)5(3)当n为偶数时,为6;当n为奇数时,为-6.例4数轴上A点表示+4,B、C两点所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且C到A的距离为2,点B和点C各对应什么数?【答案】C点表示2或6,则相应的B点应表示-2或-6.绝对值(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②通过从数形两个侧面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正数、负数、0的绝对值的学习,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二、重点与难点【重点】①对绝对值意义的理解②借助数轴,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及几何意义【难点】会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解决问题三、教学过程【自学导航】活动请两同学到讲台前,分别向左、向右行3米.交流①他们所走的路线相同吗?②若向右为正,分别可怎样表示他们的位置?③他们所走的路程的远近是多少?【探究合作】观察出示一组数6与-6,3.5与-3.5,1和-1,它们是一对互为________,它们的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_相同.【总结】例如6和-6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两点虽然分布在原点的两边,但它们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如果我们不考虑两点在原点的哪一边,只考虑它们离开原点的距离,这个距离都是6,我们就把这个距离叫做6和-6的绝对值.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记作│a│.想一想(1)-3的绝对值是什么?(2)+2的绝对值是多少?(3)-12的绝对值呢?(4)a的绝对值呢?交流同桌间合作交流,每位同学任说五个数,由同桌指出它们的绝对值.思考例1求8,-8,3,-3,,-的绝对值.由此,你想到什么规律?总结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同.求+2.3,-1.6,9,0,-7,+3的绝对值.由此,你想到什么规律?讨论交流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零.总结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讨论字母a可以代表任意的数,则表示什么数?这时a的绝对值分别是多少?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教师加入讨论,学生相反补充回答.归纳若a>0,则│a│=a若a<0,则│a│=-a若a=0,则│a│=0【尝试应用】例题填空:(1)绝对值等于4的数有个,它们是.(2)绝对值等于-3的数有个.(3)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有个,它们是.(4)①若│a│=2,则a=.②若│-a│=3,则a=.(5)绝对值不大于2的整数是.(6)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思考:①如果=1,则a0;②如果=-1,则a0;③如果a<0,则-│a│=.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会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②初步掌握简单的推理【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有理数大小比较的学习,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有理数大小的比较【难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投影你能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吗?(1)│-3│与│-8│(2)4与-5(3)0与3(4)-7和0(5)0.9和1.2(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讨论交流由以上各组数的大小比较可见:正数都大于0,0都大于负数,正数都大于负数.思考若任取两个负数,该如何比较它的大小呢?点拨若-7表示-7℃,-1表示-1℃,则两个温度谁高谁低?【总结】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或说,两个负数绝对值小的反而大.注意①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又多了一种方法,即: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②异号的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正负;同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先比较它们的绝对值.③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也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要小.即:利用数轴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和-2.7(2)-和-解:(1)∵|-|=│-2.7│=2.7,而<2.7∴->-2.7(2)∵|-|==,|-|==,而<∴->-例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用“〈”号把下列数连接起来.-4,-(-),│-0.6│,-0.6,-│4.2│解:∵-(-)=,│-0.6│=0.6,-│4.2│=-4.2而|-4|=4,│-0.6│=0.6,│-4.2│=4.2且4>4.2>0.6,0.6<∴-4<-│4.2│<-0.6<│-0.6│<-(-)例3自己任写三个数,使它大于-而小于-.【点评】此题是一个开放型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例4已知│a│=4,│b│=3,且a>b,求a、b的值.【答案】a=4,b=±3备选例题(2004.江苏南通)如图1-2-11所示,在所给数轴上画出数-3,-1,│-2│的点.把这组数从小到大用“〈”号连接起来.【提示】把它们分别在数轴上点出相关位置,并比较大小.【答案】略1.3.1有理数的加法(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②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①正确的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②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二、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难点】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三、教学过程【复习引入】问题1有理数有几种分类方法?都是如何分类的呢?我们知道,有理数可以根据定义和符号性质分成两类.问题2在小学,我们学过正数及0的加法运算.学过的加法类型是正数与正数相加、正数与0相加.引入负数后,加法的类型还有哪几种呢?画图来说明:所以加法共分为三种类型:1、同号两数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3、一个数与0相加【讲授新课】1.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例题:一个物体向左右方向运动,我们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比如: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问题(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了3m,则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能否用算式表示?这一运算在数轴上表示如图:问题(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则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能否用算式表示?这一运算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总结问题(1)(2)归纳:(+5)+(+3)=8;(-5)+(-3)=-8根据以上两个算式能否尝试总结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结论: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异号两数相加求以下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并用算式表示:

问题(3):先向左运动3m,再向右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3)+5=2;

问题(4):先向右运动了3m,再向左运动了5m,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2m,3+(-5)=-2;

问题(5):先向左运动了5m,再向右运动了5m,物体从起点运动了0m,(-5)+5=0.总结问题(3)(4)(5)归纳:(-3)+5=2;3+(-5)=-2;(-5)+5=0根据以上三个算式能否尝试总结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结论: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一个数与0相加问题(6):如果物体第1s向右(或左)运动5m,第2秒原地不动,很显然,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左)运动了5m.如何用算式表示呢?5+0=5.或(-5)+0=-5.结论: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总结概括】综合以上情形,我们得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注意:一个有理数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所以进行加法运算时,必须分别确定和的符号和绝对值.这与小学阶段学习加法运算不同。四.例题:例1:计算:(―3)+(―9);②(―4.7)+3.9;解:①原式=―(3+9)=―12;原式=―(4.7—3.9)=―0.8;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正确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内容②能用运算律较熟练地进行加法运算【过程与方法目标】①体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②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思考、观察、比较等体验数学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重点与难点【重点】①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内容,运用运算律进行加法运算②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难点】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情景设置】引例1:已知一辆卡车从A站出发,先向东行驶15千米,再向西行驶25千米,然后又向东行驶20千米,问卡车最后停在何处?分析: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则向东行驶15千米记作+15千米,向西行驶25千米记作-25千米,向东行驶20千米记作+20千米,则(+15)+(-25)+(+20)=?,问题成了三个有理数相加,一般地,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一般是依次相加,对于有括号的式子,应先进行括号里面的运算。所以(+15)+(-25)+(+20)=(—10)+(+20)=+10,所以卡车最后停在A站东面的10千米处。引例2:计算:,;,;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发现,;要求学生再换几对不同的有理数试一试,结果如何?教师小结:发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有理数运算中仍然成立。【知识点讲解】在有理数运算中,加法的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加法的结合律:三个有理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在引例1中的运算中,如果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则(+15)+(-25)+(+20)=[(+15)+(+20)]+(-25)=(+35)+(—25)=+10,显然这样的运算要比前面更好。所以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一般是依次相加,对于有括号的式子,应先进行括号里面的运算,但能运用运算律的要运用运算律,这样会使运算简便。【例题讲解】例1:计算:(1)(+14)+(-4)+(-1)+(+16)+(-5)(2)(-2.48)+4.33+(-7.52)+(-4.33)(3)解:(1)原式=[(+14)+(+16)]+[(-4)+(-1)+(-5)]=(+30)+(-10)=+20一般地,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把正数或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2)原式=[(-2.48)+(-7.52)]+[4.33+(-4.33)]=(—10)+0=-10一般地,多个有理数相加,有相反数的先把相反数相加,能凑整的先凑整;(3)原式====一般地,多个有理数相加,有分母相同的,先把同分母的数相加;学生练习(一):计算:(1)(-3.5)+[3+(-1.5)](2)(-18.65)+(-7.25)+(+18.15)+(+7.25)(3)(4)例2:小明遥控一辆玩具赛车,让它从A地出发,先向东行驶15米,再向西行驶25米,然后又向东行驶20米,再向西行驶35米,问玩具赛车最后停在何处?一共行驶了多少米?解:规定向东为“正”,则(+15)+(-25)+(+20)+(—35)=[(+15)+(+20)]+[(-25)+(-35)]=(+35)+(-60)=-25(米)一共行驶的路程为|+15|+|-25|+|+20|+|-35|=95(米)答:玩具赛车最后停在A地向西25米处,一共行驶了95米。学生练习(二):小明记录了一星期每天的最低温度如下表: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温度-2℃-1℃+2℃+6℃+4℃+1℃-3℃这个星期的平均最低温度为多少摄氏度?【思考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后,下面这些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如果认为结论不正确,请举例说明):(1)若两个数的和是0,则这两个数都是0;(2)任何两数相加,和不小于任何一个加数;1.3.2有理数的减法(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②能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究,体验数学的转化思维②通过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师生互动、问题探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难点】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究三、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充分探索,提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思考该如何转化.观察下列两式:(?)+(-3)=4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有(+7)+(-3)=4因而为:4-(-3)=7观察总结比较下列两式:4-(-3)=74+3=7因而有:4-(-3)=4+3你能发现什么吗?再举一组数:计算(-5)-(+3)=-5+_____学生活动3+(?)=-5因为3+(-8)=-5所以(-5)-(+3)=-8又-5+(-3)=-8(2)若│a+b│+│a-b│=-2a,则应添加什么条件.总结归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字母表示为:a-b=a+(-b)【尝试应用】例1计算题(1)(-)-(+)-(-)(2)(-0.1)-(-8)+(-11)-(-)(3)(-1.5)-(-1.4)-(-3.6)+(-4.3)-(+5.2)(4)(5-6)-(7-9)例2根据题意列出式子计算(1)一个加数是1.8,和是-0.81,求另一个加数.(2)-的绝对值的相反数与的相反数的差.例3若│a│=8,│b│=3,且a<b,求a-b.例4若a<0,b>0,则(1)│a-b│=【提示】去绝对值首先必须考虑绝对值的正负,在(2)中,要使结果为-2a,即前一个绝对值为-a-b,后一个绝对值为b-a,即a+b必须为负,从而确定成立的条件.【拓展提升】总括: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一个转化法则,减数变为它的,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可见,引进负数后对加法和减法,可以用统一的加法来解决.不论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减号变的同时把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而被减数不变.1.已知a<0,b<0,│a│>│b│,试判断a-b的符号.2.a、b是两个有理数,试比较a-b与a的大小.3.已知有理数a、b在数轴上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1)比较a-b与a+b的大小.(2)化简│b-a│+│a+b│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②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体验数学中的转化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二、重点与难点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②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省略括号的形式读出来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2)+(-3)-(-4)+(-5)-(-6)…(-49)-(-50)在学生讨论交流下,提出问题(1)如何解该题?(2)如何将减号进行转变?【合作学习,共同归纳】根据上题,我们知道有理数的减法是先把它化为有理数的加法,即加减统一成加法1.提出问题:EQ\F(1,3)-(+EQ\F(1,4))+(-EQ\F(3,4))-(-EQ\F(2,3))如何统一成加号?学生回答:EQ\F(1,3)+(-EQ\F(1,4))+(-EQ\F(3,4))+(+EQ\F(2,3))2.省略加号如何表示?由教师讲解:在一个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与它前面的加法省略不写.形如:EQ\F(1,3)-EQ\F(1,4)-EQ\F(3,4)+EQ\F(2,3)3.如何读呢?总结读法:按和式读做“正EQ\F(1,3)、负EQ\F(1,4)、负EQ\F(3,4)与正EQ\F(2,3)的和”按运算意义读做“EQ\F(1,3)减EQ\F(1,4)减EQ\F(3,4)加EQ\F(2,3)”4.你认为如何计算:EQ\F(1,3)-(+EQ\F(1,4))+(-EQ\F(3,4))-(-EQ\F(2,3))由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引导下得出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利用减法法则,将减法统一为加法.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简化算式.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运算简单.【实践应用,拓展延伸】应用1:把写下式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3)+(-8)-(-6)+(-7)由学生完成,并用两种方法读出.应用2:计算:(1)(+16)+(-29)-(-7)-(+11)+(+9);(2)(-3.1)-(-4.5)+(+4.4)-(+10.3)+(-4.5);(3)(+EQ\F(1,2))-(+5)+(-EQ\F(1,3))-(+EQ\F(1,4))+(+4EQ\F(1,3));(4)(-2)-(-4.7)-(+0.5)+(-3.2).法一:按正常顺序来解(从左到右)法二:运用简便方法来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问:该如何灵活运用?根据上述解题过程,师生共同归纳.(1)使符号相同的加数放在一起.(2)互为相反数的放在一起.(3)使和为整数的加数放在一起.(4)使分母相同的加数放在一起.应用3:一储蓄所在某时段内共理了8项现款储蓄业务:取出63.7元,存入150元,取出200元,存入120元,存入300元,取出112元,取出300元,存入100.2元.问该储蓄所在这一时段内现款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元?由师生共同合作、交流来完成。【尝试反馈,巩固练习】把下列各式中的减法转化为加法,再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1)(-7)+(-8)-(-9);(2)(-32)-(+17)-(-65)-(-24)2.计算:(1)7.8+(-1.2)-(-0.2);(2)-5.3-(-6.1)-(-3.4)+7;(3)-EQ\F(2,3)+EQ\F(1,4)-EQ\F(1,6)-EQ\F(1,2);(4)-5.75-[(-3EQ\F(3,4))+(-5EQ\F(1,8))]-3.125;3.一电脑公司仓库8月1日库存某种型号的电脑20台,8月2日到6日该种型号的电脑进出记录如下表,问到8月6日止,库存该种电脑多少台?记运进为正,单位:台日期8月2日8月3日8月4日8月5日8月6日进出数量30-21-160-94.某检修小组乘汽车沿公路检修路线,约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某天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所走路线(单位:千米)为:+10,-3,+4,+2,-8,+13,-2,+12,+8,+5(1)问收工时距A地多远(2)若每千米耗油0.2升,问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多少升【交流反思,形成结构】(师生共同完成)1.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1)利用减法法则,将减法统一为加法.(2)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简化算式.(3)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运算简单2.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使用交换律、结合律的简便方法(1)使符号相同的加数放在一起.(2)互为相反数的放在一起.(3)使和为整数的加数放在一起.(4)使分母相同的加数放在一起.1.4.1有理数的乘法(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二、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运算【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及对法则的理解三、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人类因为没有保护好环境,连续几年全球气温都在不断的上升,今年也不例外。自七月份宁波市进入高温天气以来,几乎没有下过一场雨。由于高温,据市某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数据显示:我市某水库的水位在某段高温天气以每天3.5cm的速度下降,问连续四天高温该水库的水位下降了多少?这个实际问题与有理数的乘法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来共同研究吧。由上面的问题可知,该水库的水位到第四天下降了3.5×4=14cm。根据生活经验及前面的结果,如果把下降记为“-”,则有(-3.5)×4=-14。【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根据上述结果,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自编一道类似的实际问题,并把要求的结果写成像(-3.5)×4=-14这样的算式。2、由上面的问题所写的负数与正数的乘法运算方法,计算:(-3)×4=;(-3)×3=;(-3)×2=;(-3)×1=.结合课本,用数轴表示上述相应算式的几何意义。3、计算下列各式,并回答:若一个因数继续逐级减少,下面的积会有什么变化?(-3)×(-1)=;(-3)×(-2)=;(-3)×(-3)=;(-3)×(-4)=.此外,如果有一个因数是0,所得的积还是0。如:0×(-3)=0,eq\f(1,2)×0=0,0×(-3eq\f(1,7))=0。思考:如何确定两个有理数的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从以上得出的几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通过特例的归纳,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与同伴交流共同完成。综合以上各种情况,我们有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为零。例如:(-5)×(-3)………………同号两数相乘(-5)×(-3)=+()……………得正5×3=15…………把绝对值相乘所以(-5)×(-3)=15。(-6)×4………异号两数相乘(-6)×4=-()……得负6×4=24…………把绝对值相乘所以(-6)×4=-24。【指导应用,深化理解】例1计算(1)eq\f(3,4)×1eq\f(1,3);(2)(-2.5)×4;(3)(-5)×0×eq\f(3,2);(4)(-eq\f(1,3))×(-3);(5)(-6)×(-eq\f(5,4))×(-4)(6)(-eq\f(1,5))×1;(7)(-7)×(-1)。按课本讲解、板书。(组织学生口头回答例题的解答。有理数乘法运算分两步:确定积的符号;把绝对值相乘。)探究以下三个问题:问题1:eq\f(3,4)与eq\f(4,3)这两数有何关系?-eq\f(1,3)与-3呢?类比小学学过的有关倒数的定义。在小学我们学过,两个正有理数乘积为1时,称这两个正有理数互为倒数。同样,这个规定在负数中仍然适用。若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就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例如,eq\f(3,4)是eq\f(4,3)的倒数,eq\f(4,3)也是eq\f(3,4)的倒数,-eq\f(1,3)与-3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问题2: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零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多少?有多个不为零的有理数相乘时,可以先确定符号,再将绝对值相乘。当相乘的数中,负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负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若其中一个乘数为零时,积为零。问题3:做完第(6)、(7)题,能发现什么规律?一个数与-1相乘,积是多少?一个数与1相乘,积是多少?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个数乘以1都等于它本身;一个数乘以-1都等于它的相反数.+(-5)可以看成是1×(-5),-(-5)可以看成是(-1)×(-5).同时教师强调指出,a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0;-a未必是负数,也可以是正数或0.补充例题:1.计算:(-3)×eq\f(5,6)×(-1eq\f(4,5))×(-eq\f(1,4))渗透化归思想,有理数的乘法实际上就是在确定完积的符号后,转化为小学中算术数的乘法。2.某一物体温度每小时上升a度,现在温度是0度.问:(1)t小时后温度是多少?(2)当a,t分别是下列各数时的结果:①a=3,t=2;②a=-3,t=2;②a=3,t=-2;④a=-3,t=-2;教师引导学生检验一下(2)中各结果是否合乎实际.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掌握多个有理数连续相乘的运算方法②正确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内容③能运用运算律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过程与方法目标】①体验乘法运算律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②能运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思考、观察、比较等体验数学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重点与难点【重点】①了解多个有理数连续相乘的运算方法以及乘法运算律的内容,运用运算律进行乘法运算②运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问题【难点】运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问题三、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在小学我们学过一些乘法的交换律、乘法的结合律以及分配律,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问题:小学学习过的有关乘法的运算律,对所有的有理数都还适用吗?通过计算,比较验证同学们的猜想。做一做: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1)(-5)×2=-(5×2)=;2×(-5)=-(2×5)=;(2)[2×(-3)]×(-4)=(-6)×(-4)=;2×[(-3)×(-4)]=2×12=;(3)(-3)×(2+eq\f(1,3))=(-3)×eq\f(7,3)=;(-3)×2+(-3)×eq\f(1,3)=-6-1=。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思考:(1)以上各组题的运算结果有什么特点?(2)各组题的运算形式,与乘法的运算律的结构特征对比,你发现了什么?(3)对于问题,你得到的猜想是什么?【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探索1完成上述计算(1)、(2),再探索下列两个问题:(1)任意选择两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的结果。□×○和○×□(2)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

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的结果。(□×○)×

和□×(○×

)可由多个学生提供实例,从而让学生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法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用文字叙述,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探索2完成做一做3,想一想与小学学过的哪个运算律类似。请你换一些数试一试,还成立吗?请用用文字叙述,并用字母表示:分配律通过验证,使学生感到分配律在有理数运算中应用的合理性即可。【指导应用,深化理解】例2计算(1)(-12)×(-37)×eq\f(5,6);(2)6×(-10)×0.1×eq\f(1,3);(3)-30×(eq\f(1,2)-eq\f(2,3)+eq\f(4,5));(4)4.99×(-12);(5)71eq\f(15,16)×(-8)按课本讲解、板书。(组织学生口头回答例题的解答。应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进行运算,可以简便运算,但它仍旧属于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因此应遵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步骤:确定积的符号;把绝对值相乘。)探究活动1: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下面一道计算题:71eq\f(15,16)×(-8).不少同学算出了答案。现在老师把班上同学的解题过程归类写到黑板上。解法一原式=-eq\f(1151,16)×(-8)=-eq\f(9208,16)=-575eq\f(1,2);解法二原式=(71+eq\f(15,16))×(-8)=71×(-8)+eq\f(15,16)×(-8)=-575eq\f(1,2);解法三原式=(72-eq\f(1,16))×(-8)=72×(-8)-eq\f(1,16)×(-8)=-575eq\f(1,2).对这三种解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理由是。本题对你有何启发?。思维过程:解法二和解法三巧妙地利用了拆分思想,把带分数拆成一个整数与一个真分数的和,在应用分配律,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例3某校体育器材室总共有60个篮球。一天课外活动,有3个班级分别计划借篮球总数的eq\f(1,2),eq\f(1,3)和eq\f(1,4)。请你算一算,这60个篮球够借吗?如果够了,还多几个篮球?如果不够,还缺几个?(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随堂练习】1.课本中的课内练习第1、2题。(可先让学生在课本上解答,再请学生板演。若有错误,请其他同学及时纠正。)2.计算:(1)4×(-eq\f(1,5))×2;(2)(-1.2)×0.75×(-1.25);(3)3eq\f(1,2)×(-1eq\f(3,7));(4)-eq\f(3,4)×eq\f(7,15)×(-eq\f(2,3))×(-eq\f(5,14));(5)-8×(eq\f(1,6)-eq\f(5,12)+eq\f(3,10))×15;(6)29eq\f(13,15)×(-5);(7)4.61×eq\f(3,7)-5.39×(-eq\f(3,7))+3×(-eq\f(3,7))。小组合作练习,分析得出运用乘法的运算律对于有理数乘法的运算的作用。有理数的除法(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②经历有理数除法法则的探索过程,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③会简化分数【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探索及运用,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②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思维活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能从交流中获益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难点】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取适当的方法求商三、教学过程【学生看书】P34~P35,时间为3分钟。【探求新知】1.(同桌)合作与交流某商场一年的利润共下降了4.5万元,平均每月下降了多少万元?(1)请用小学的数学方法做;(2)请用学过的负数列式,并写出结果。(3)仔细比较所列的两个算式,写下你所发现的新的信息。[4.5÷12=0.375(或EQ\F(3,8));(-4.5)÷12=-0.375(或-EQ\F(3,8));有理数的除法是有实践意义的;有理数的除法可转化为小学的除法来做,但要先确定符号]2.检测1:在小学数学中,我们知道乘法与除法,两者是逆运算关系,则对于有理数两者的关系是否仍然是逆运算关系呢?[对于有理数乘法与除法,它们的关系仍然是逆运算关系]3.做一做,想一想:填空(1)由(-3)×2=-6,得(-6)÷2=(),(-6)÷(-3)=()(2)由6×(-4)=-24,得(-24)÷6=(),(-24)÷(-4)=()(3)由(-5)×(-7)=35,得35÷(-5)=(),35÷(-7)=()(4)由0×a=0(a≠0的有理数),得0÷a=()观察上面的结果,两个有理数相除,商的符号有什么规律?商的绝对值呢?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是零。(5)0÷0=a吗?[0÷0没有意义,就好像“0个东西,被0个人分”没有意义一样]强调:零不能作除数。(为什么?)4.检测2:计算(学生模仿例1练习)(1)(-18)÷(-6);(2)0.4÷(-0.2);(3)(-EQ\F(6,25))÷EQEQ\F(4,5)解:(1)(-18)÷(-6)=+(18÷6)=3(2)0.4÷(-0.2)=-(0.4÷0.2)=-2(3)(-EQ\F(6,25))÷EQEQ\F(4,5)=-(EQ\F(6,25)÷EQEQ\F(4,5))=-(EQ\F(6,25)×EQ\F(5,4))=-EQ\F(3,10)5.探究下列等式成立吗?为什么?(-18)÷(-6)=(-18)×(-EQ\F(1,6));0.4÷(-0.2)=0.4×(-5)(-EQ\F(6,25))÷EQEQ\F(4,5)=(-EQ\F(6,25))×EQ\F(5,4)请仔细观察,并通过与小学的除法类比,你发现有理数的除法有什么规律?有理数的除法同样可以转化为有理数的乘法,而且是:除以一个数(不等于零),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6.检测3:计算(学生模仿例2练习)(1)(-EQ\F(4,5))÷(-2);(2)-0.5÷EQ\F(7,8)×(-EQ\F(5,4));(3)(-7)÷(-EQ\F(3,2))÷(-EQ\F(7,5))解:(1)(-EQ\F(4,5))÷(-2)=EQ\F(4,5)÷2=EQ\F(4,5)×EQ\F(1,2)=EQ\F(2,5)(2)-0.5÷EQ\F(7,8)×(-EQ\F(5,4))=0.5÷EQ\F(7,8)×EQ\F(5,4)=EQ\F(1,2)×EQ\F(8,7)×EQ\F(5,4)=EQ\F(5,7)(3)(-7)÷(-EQ\F(3,2))÷(-EQ\F(7,5))=-7÷EQ\F(3,2)÷EQ\F(7,5)=-7×EQ\F(2,3)×EQ\F(5,7)=-EQ\F(10,3)强调: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根据法则进行绝对值的运算。7.交流课内练习P488.交流与合作举一个能用(-22.5)÷90×100%解决的实际问题情境,用百分数表示结果,并说明结果的实际意义。【小结】1.有理数除法的方法(1)直接应用有理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2)把除法转化为乘法2.通常的做法是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把除法转化为乘法,使运算更简便合理。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的法则,运算顺序,能够熟练运算②能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的过程,获得严谨、认真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有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二、重点与难点【重点】能熟练的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难点】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计算三、教学过程【自学导航】想一想观察式子×(-)×÷里有哪种运算,应该按什么运算顺序来计算?【探究合作】引导首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减法,然后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乘除运算,这样运算的步骤基本清楚了.另外带分数进行乘除运算时,必须化成假分数.学生活动: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注意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步骤: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尝试应用】例1(1)-3÷2÷(-2)(2)-×(-1)÷(-2)(3)-÷×(-)÷(-)(4)20÷(-4)×5+5×(-3)÷15-7例2某公司去年1~3月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提示】记盈利额为正数,亏损额为负数,这个公司去年全年亏盈额(单位:万元)为:例3某商店先从每件10元的价格,购进某商品15件,又从每件12元的价格购进35件,然后从相同的价格出售,如果商品销售时,至少要获利10%,则这种商品每件售价不应低于多少元.【提示】先求出在不获得利润的情况下这种商品的售价,然后再计算提高利润后的售价.例4小明在计算(-6)÷(+)时,想到了一个简便方法,计算如下:(-6)÷(+)=(-6)÷+(-6)÷=-12-18=-30请问他这样算对吗?试说明理由.【拓展提升】引导学生一起小结:①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②要注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正确选择途径,仔细运算,注意检查,使结果无误.【提升能力】1、计算题(1)(-4)÷(-2)÷(-1)=(2)(-5)÷(-1)××(-2)÷7=(3)1÷(-1)+0÷(-5.6)-(-4.2)×(-1)=(4)÷(+-)=(5)(-12)÷1.4-(-8)÷(-1.4)+(+10)÷1.4=(6){2-[(1.5×2)÷-1]}÷=2、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x的绝对值为1,求3x-(a+b+cd)-x.乘方(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通过现实背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②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方的有关规律的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奇妙性,领会重要的数学建模思想,形成数感、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提高数学素养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和表示,会进行乘方运算【难点】理解有理数乘法运算与乘方间的联系,处理好负数的乘方运算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提出课本中的问题:(1)如图2-10,正方形的面积为5×5,是2个5相乘(2)如图2-11,立方体的体积为5×5×5,是3个5相乘若6个5相乘,算式是5×5×5×5×5×5则相同因数相乘,能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式子表示呢?【交流对话,探究新知】1.规定:相同因数相乘,可以只写一个因数,而在它的右上角写上相同因数的个数。例如:5×5=52,5×5×5=53,5×5×5×5×5×5=56一般地,在数学上我们把个相同的因数相乘的积记作,即这种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中,叫做底数,叫做指数,读做“的次方”或“的次幂”如,,反过来也成立,如,然后请学生分别说出上面三式中的底数、指数和读法。注意:幂的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底数必须添上括号。一个数可以看做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如51=5,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二次方也叫平方,如52可读做5的平方或5的二次幂;三次方也叫立方,如53可读做5的立方或5的三次幂。让学生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1,2,3【应用新知,体验成功】1.讲解例1计算:(1)(2)(3)(4)注:计算时提醒学生先把要求的式子写成几个相同因式相乘的形式,把问题转化为多个有理数乘法的计算,底数是带分数的要化成假分数,待熟练后,可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从上面的计算中与学生一起归纳出幂的符号规律①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②1的任何次幂都是1,-1的偶次幂都是1,-1的奇次幂都是-1,零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零。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2.讲解例2计算:(1)(2)(3)(4)教师讲评时要先让学生分清每一题中有哪几种运算,然后按照运算顺序逐步进行计算。说明:上例是乘除和乘方的混合运算,计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先酸乘方,后算乘除;如果遇到括号,就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完成课内练习1,2【课堂小结】(可与学生一起归纳)1.乘方是一种新运算,它是一种特殊的乘法,特殊在因数相同,当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写成幂时底数要加括号。2.在进行乘除和乘方的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的顺序。3.至今已学了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结果分别是和、差、积、商、幂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较熟练的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②在运算中能自觉的运用运算律【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学算术里的四则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有理数的范围,体会知识的系统性②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善于从表面现象看本质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难点】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三、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我们应该玩过有一种“24”点的扑克游戏吧。它的游戏规则是:任抽4张牌,列算式计算,结果为“24”者获胜。例如(教师拿一副牌任抽4张,若算不出则重新抽牌,直到能算出为止)梅花3,方块4,红桃5,方块2,列出算式:(5-2+3)×4请问:①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运算。②整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如何。现在我们已经把数扩充到了有理数,那有理数的运算顺序于如何呢?如:3+50÷22×(-EQ\F(1,5))-1①问:这个算式中有几种运算?(引出有理数混合运算概念)②如何计算这个式子的结果?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板书:§2.6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师讲)有理数混合运算它的运算顺序跟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差不多。一般地: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在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例1:计算⑴(-6)2×(EQ\F(2,3)-EQ\F(1,2))-23⑵EQ\F(5,6)÷EQ\F(2,3)-EQ\F(1,3)×(-6)2+32解:⑴(-6)2×(EQ\F(2,3)-EQ\F(1,2))-23=36×EQ\F(1,6)-8=6-8=-2⑵EQ\F(5,6)÷EQ\F(2,3)-EQ\F(1,3)×(-6)2+32=EQ\F(5,6)×EQ\F(3,2)-EQ\F(1,3)×36+9=EQ\F(5,4)-12+9=-EQ\F(7,4)课内练习:1.要求每一小组拿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和完整的解题过程。计算:⑴1.5-2×(-3)⑵-EQ\F(1,2)×(-2)2÷(EQ\F(2,3))⑶8-8×(EQ\F(2,3))2⑷EQ\F(3,2)÷(-EQ\F(3,4))+(-EQ\F(2,7))2×212.各小组讨论探究,下列各题的计算过程及答案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如何改正。①74-22÷70=70÷70=1②(1EQ\F(1,2))2-23=1EQ\F(1,4)-6=-4EQ\F(3,4)③23-6÷3×EQ\F(1,3)=6-6÷1=0例2.半径是10cm,高为30cm的圆柱形水桶中装满水,小明先将桶中的水倒满2个底面半径为3cm高为6cm的圆柱形杯子,再把剩下的水倒入长,宽,高分别为40cm,30cm和20cm的长方体容器内,长方体容器内水的高度大约是多少(Л取3容器厚度不算)解:水桶内水的体积为Л×102×30,倒满2个杯子后,剩下的水的体积为:(Л×102×30-2×Л×32×6)∴长方体容器内水的高度为:(Л×102×30-2×Л×32×6)÷(40×30)=(9000-324)÷1200=8676÷1200≈7cm答:长方体容器内水的高度大约是7cm.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