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江苏卷】
生物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评卷人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汇胜之书》是西汉晚期一部农学著作,一般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学著作,书中提到收获的粮
食要“曝使极燥”,降低粮食的含水量后才入仓储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曝使极燥”后,细胞中自由水含量大幅度减少,细胞的代谢降低
B.种子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可能不同
C.“曝使极燥”后,种子细胞的结合水全部丧失,新陈代谢停止,不能萌发
D.“曝使极燥”后,种子放入试管中高温烘烤,管壁上的水珠主要是细胞中的结合水
2、图是钾离子通道模式图,它由四个相同的亚基形成了一个倒圆锥体,在宽的一端外部有一个选择性的“过
滤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螂
A.K+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B.此通道蛋白对通过的离子具有选择性
C.此通道的运输速率受到K+浓度差的影响
D.此通道蛋白对K+的运输可以双向进行
3、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和水分子脱去的氢可与氧化型辅酶(NAD+)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I(NADH),
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的催化产物NMN是合成NAD+的原料。研究发现,人和哺乳动
物的衰老过程与组织中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变性的eNAMPT不能与双缩胭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B.人体细胞产生NAD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C.体内的NMN合成量增多可能导致哺乳动物早衰
D.促进小鼠体内eNAMPT的产生可能延长其寿命
4、开发生物燃料替代化石燃料,可实现节能减排。下图为生物燃料生产装置示意图,据图分析合理是()
A.光照时,微藻产生ADP和NADP供给暗反应
B.图中①为CO2,外源添加可增加产物生成量
C.图中②为暗反应阶段产生的酒精等有机物质
D.该体系产油量的高低不受温度和pH等影响
5、下图是东亚飞蝗(雄性2n=23,X0;雌性2n=24,XX)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部分模式图。下列有关
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分裂的先后顺序是1-3T2-4
B.图1、3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处于图2时的蝗虫细胞染色体DNA有22个或24个
D.雌性东亚飞蝗体内不会出现图4所示分裂状态
6、RNA特异性腺首脱氨酶(ADAR)是最常见的RNA修饰工具。转录时ADAR的一端与DNA的特定部
位结合,另一端催化mRNA特定部位的腺背基团脱去氨基转变为肌醉,肌肝易被识别为鸟背。当该修饰作
用发生在mRNA编码区时,其翻译产生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可能发生变化导致生物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转录过程中游离的核糖核甘酸将被添加到已合成mRNA的3,端
B.与修饰前的mRNA相比,修饰后的mRNA逆转录形成的DNA稳定性更高
C.若修饰作用发生在终止密码子上,则可能使相应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更加复杂
D.ADAR对RNA修饰后引发的变异会遗传给下一代
7、小麦育种专家育成的“小麦二体异附加系”,是一种不用基因工程而用杂交方法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
产等基因转移到小麦中,经培育而成的的新品种,普通小麦6n=42,记为42W;长穗偃麦草2n=14,记为
14E,如图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小麦二体导附加系”示意图,根据流程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普通小麦
普通小麦42W②=选择自交
友X----------►丙---->丁------>戊
普通小麦42W
_x--------►乙42W+0-7E42W+1E42W+2E
42W①.E单体附加
X----------►Fi-----A甲42W+7EIJ
14E21W+7E42W+14E
A.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产生的所有F)个体,构成一个新种群
B.①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R的子代幼苗,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C.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8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
D.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两条来自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1/2
8、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在遗传中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不
同类型的变异,然后环境从中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变异类型。下列有关适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A.环境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适应是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
B.群体中出现的各种变异均会赋予种群生存和繁殖的优势,提高环境适应性
C.可遗传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性生物新类型形成的必要条件
D.适应不仅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功能对环境的适应
9、5-羟色胺(5-HT)是一种神经递质。抑郁症的发生是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下降所致。为进一步探究
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利用抑郁症模型鼠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果如下
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组别数量miR-16相对含量SERT相对含量
对照组10只0.840.59
模型组10只0.650.99
注:miR-16是一种非编码RNA,可与靶基因mRNA结合,导致mRNA降解;SERT是一种回收突触间隙中
的5-HT的转运蛋白
A.抑郁症患者突触后膜的SERT表达量可能升高
B.抑制突触前膜5-HT的释放,可以获得抑郁症模型鼠
C.miR-16可能与SERT基因的mRNA结合,引起mRNA的降解,抑制SERT合成
D.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miR-16含量下降导致SERT表达量上升,增加了
突触间隙中5-HT的回收
10、棉花幼果获得光合产物不足会导致其脱落。为研究某种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某研究
小组选择生长整齐的健壮植株,按图1步骤进行实验,激素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上述处理不影
响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对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1
屋且(对照)理且(激素处理全株)魂(激素处理幼铃)
注:数字分别为叶片和幼铃的放射性强度占全株总放射性强度的百分比。
图2
A.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果实和叶片中放射性强度占全株的百分比
B.根据该实验的三组处理结果推测,B组幼果的脱落率最低
C.若本实验所用激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促进植株增高的作用,则该激素可能是赤霉素
D.若增设D组,用激素处理叶片,则幼铃的放射性可能比B组更低
11、下图表示夏季北温带某湖泊不同水深含氧量、温度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0
-5
尽-10
-15
A.决定湖泊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含氧量
B.自养型生物主要分布在表水层,异养型生物主要分布在底泥层
C.某种鱼的幼体生活在表水层滤食浮游动物,成年鱼分布的底泥层取食底栖动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湖泊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可能改变
12、豆豉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发酵豆制品,古称“幽菽”或"嗜”。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我国就能生产豆豉,西汉
初年,其生产、消费已初具规模。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作豉》中也有相关记录.下面是豆豉制作的流
程图,装坛放在室外日晒,每天搅拌两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料—浸泡”二。蒸煮一担知上池一前期发酵一来壑/d_>调味一则!u幽!四组)装坛(后期发酵)
A.前期发酵的目的是让霉菌产生相应的酶,营养更丰富
B.传统方法制作豆豉,以混合菌种的液体发酵为主
C.调味过程中添加盐可抑制杂菌生长,白酒和风味料只是调节口味
D.装坛后日晒可为微生物提供能量,搅拌可为微生物提供氧气
13、下列有关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桑甚胚阶段胚胎的内部开始出现含有液体的腔
B.胚胎干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的细胞,可以从早期胚胎中分离获得
C.桑甚胚之前细胞一般都具有全能性,囊胚的细胞逐渐分化
D.受精卵早期分裂时,胚胎中细胞数目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
14、数据统计和分析是许多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中获取数据的方法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内容获取数据的方法
A.探究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设置0℃、37℃、100C三个温度梯度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B.调查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在数量足够大的人群中随机调查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直接从培养液表面抽取少量培养物,适当稀释,用台盼蓝染液
C.
变化染色,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调查某自然保护区金丝猴的种群使用标志重捕法,尽量不影响标记动物的正常活动,个体标记
D.
密度后即释放
A.AB.BC.CD.D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酶A、酶B与酶C是科学家分别从菠菜叶、酵母菌与大肠杆菌中纯化出的ATP水解酶。研究人员分别
测量其对不同浓度的ATP的水解反应速率,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400-1---------------------------------------------
12oo
而0oo
因
帝8oo
叔
击6oo
舞4oo
向
2Oo
O
Oniiir
20304050607080
ATP浓度相对值
A.在同一ATP浓度下,酶A催化产生的最终ADP和Pi量最多
B.ATP浓度相同时,酶促反应速率大小为:酶A>酶B>酶C
C.各曲线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酶C所需要的ATP浓度最低
D.当反应速率相对值达到400时,酶A所需要的ATP浓度最低
16、下列关于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有()
A.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都能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
B.细胞因子能促进B淋巴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B细胞接受相应抗原和细胞因子双信号的直接刺激后会分泌特异性抗体
D.靶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均可参与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
17、某二倍体植物的花瓣颜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A、B分别控制红色和蓝色,基因a、b无控
制色素合成的功能,A、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D、d不控制色素的合成,但D抑制A的表达;当A、
B同时表达时,花瓣呈紫色。现有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自交得到B。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D在A/a或B/b所在的染色体上,B的基因型有9种
B.若D不在A/a和B/b所在的染色体上,取R中红花与紫花植株杂交,FZ中蓝花占2/27
C.Fi表型为紫:蓝:白:红=3:9:3:1或蓝:白:红=12:3:1,可推测D在A/a或B/b所在的染色体上
D.Fi表型为紫:红:蓝:白=9:3:39:13,可推测D不在A/a和B/b所在的染色体上
18、下图是某地推广“稻一鳖一鱼一龙虾”生态种养模式示意图,最终实现全程化肥、农药零投入。下列有关
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所有生物构成农业生态系统
B.该系统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利用
C.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该系统内物质自给自足,所以实现化肥、农药零投入
19、下图是研究2,4—D对红色金钱柳悬浮细胞生长与花青素合成影响的实验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匚二I生物量——总花青素产量
5湫
用
U郦
M20渊
、
(福
栅Ow
/
卜m
)15g
.
*1L
舞0l
珏
5
00,250.51.02.03.04.05.0
2,4-D浓度/mg.L
A.细胞悬浮培养的主要原理是愈伤组织细胞分裂旺盛
B.培养基应用葡萄糖、无机盐、激素等配制
C.本实验中2,4—D具有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
D.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2,4—D会促进花青素的合成
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57分。
20、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处于弱光等逆境中可能造成产量降低。研究表明,前期经过“荫蔽锻炼”,可以使
植物产生“抗逆境记忆”,提高后期的耐受能力。
(1)植物对光做出反应,是通过对光信号进行感知,受到光照射时,其结构发生变化,该信息最
终传到细胞核内,影响,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2)研究人员将大豆分为三组,在相同的时间内,第一组在实验过程中持续照光(LLLL组),第二组照光
后进行弱光逆境处理(LLLS组),第三组进行照光一荫蔽锻炼一照光——弱光逆境(LFLS),检测三组大豆
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叶绿素a含量(mgg」)叶绿素b含量(mggi)净光合速率(|imolCO2m-2l-sT)
LLL1.7540.4084.62
LLIS1.5770.4669.78
LFIS1.7490.54310.81
①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净光合速率除了可用CCh的吸收量表示外,还可用表
zjso
②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说明荫蔽锻炼使植物产生“逆境记忆”的机理是。
(3)解释大豆与玉米复合种植能够提高大豆和玉米产量的原因_______。
21、胰高血糖素(Gn)是一种具有升血糖作用的激素,它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为探究这一机制,
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研究。
(1)正常人餐后血糖浓度升高,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氧化分解释放大量ATP,阻断ATP敏感型钾离子通
道,抑制钾离子外流,使细胞膜电位差逐渐进而打开Ca2+通道,使胞内Ca?+浓度升高,促进胰
岛素以胞吐方式释放到胞外,此过程__________(填“消希域“不消耗")ATPo
(2)科研人员分别在不同糖条件下对体外培养的胰岛B细胞实施Gn干预处理,检测其胰岛素释放量,结
果如下表。
组别处理胰岛素释放量(pg/ml)
1无糖+Ong/LGn80.12
2无糖+1OOOng/LGn97.98
3高糖+0ng/LGn141.35
4高糖+1OOOng/LGn217.28
①本实验自变量为O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分泌量受的影响。
②胰岛B细胞膜.上同时存在高度同源的Gn受体和肠促胰素GLP-1的受体,为验证Gn也可通过激活GLP-I
受体发挥对胰岛素分泌的促进作用,科研人员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增设一组________的处理,该组胰岛素
分泌量低于第4组,但高于其他组。
(3)进一步研究表明,Gn通过GLP-1受体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一系列胞内信号传导实现的,
具体信号通路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Gn与GLP-1受体结合后,通过相关路径,在高糖促进胰岛素释放这一原有通路的基础上,进一
步提高,加强胰岛素分泌。
(4)结合Gn与胰岛素生理作用,尝试从机体组织细胞能量供应的角度,分析Gn促进胰岛素分泌的生理
意义:,
22、荔枝是广东特色农产品,其产量和品质一直是果农关注的问题。荔枝园A采用常规管理,果农使用化
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进行管理,林下几乎没有植被,荔枝产量高;荔枝园B与荔枝园A面积相近,但不
进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丰富,荔枝产量低。研究者调查了这两个荔枝园中的节肢动物种类、个体数量及
其中害虫、天敌的比例,结果见下表。
荔枝园种类(种)个体数量(头)害虫比例(%)天敌比例(%)
A52310327836.6714.10
B56810411840.8620.40
回答下列问题:
(1)除了样方法,研究者还利用一些昆虫有性,采用了灯光诱捕法进行取样。
(2)与荔枝园A相比,荔枝园B的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可能的原因是林下丰富的植被
为节肢动物提供了,有利于其生存。
(3)与荔枝园B相比,荔枝园A的害虫和天敌的数量________________,根据其管理方式分析,主要原因
可能是。
(4)使用除草剂清除荔枝园A的杂草是为了避免杂草竞争土壤养分,但形成了单层群落结构,使节肢动物
物种多样性降低。试根据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原理,设计一个生态荔枝园简单种植方案(要求:不用氮肥
和除草剂、少用杀虫剂,具有复层群落结构),并简要说明设计依据。
23、某种昆虫(XY型)的翻翅与正常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昆虫眼睛的颜色
伊红、淡色和乳白色分别由复等位基因e、t和i控制。为探究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用两组昆虫进行了
杂交实验,其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亲本子代(F,)
杂交
组合
$3$3
翻翅
翻翅淡翻翅淡色眼:正常翅淡色眼=2:翻翅乳白眼:正常翅乳白眼二2:
甲乳白
色眼11
眼
翻翅翻翅伊红眼:翻翅淡色眼:正常翻翅伊红眼:翻翅淡色眼:正常
正常翅
乙伊红翅伊红眼:正常翅淡色眼=1:1:翅伊红眼:正常翅淡色眼=1:1:
淡色眼
眼1:11:1
(1)昆虫眼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定律。若只考虑眼色的遗传,昆虫的基因型有种。
(2)甲杂交组合中亲本雌昆虫的基因型为_____乙杂交组合中亲本雄昆虫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
(3)已知翻翅伊红眼雌昆虫与翻翅乳白眼雄昆虫杂交,B中出现了正常翅乳白眼雄昆虫。若再将F】中的翻
翅伊红眼雌昆虫与翻翅乳白眼雄昆虫杂交,则F2中正常翅伊红眼雌昆虫的概率为。
(4)若将乙杂交组合子代(B)中翻翅淡色眼雌昆虫与甲杂交组合子代(F1)中正常翅乳白眼雄昆虫杂交,
产生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5)测序结果表明,昆虫翻翅基因的产生是由于正常翅基因转录产物编码序列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
-GAGAG-3'变为5-GACAG-3,,导致第位氨基酸突变为。(部分密码子及对应氨基酸:GAG
谷氨酸;AG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ACA苏氨酸;CAG谷氨酰胺)
(6)正常翅基因突变为翻翅基因产生了一个限制酶酶切位点。从翻翅昆虫细胞中获取控制翅形的基因片段,
用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电泳条带表示特定长度的DNA片段),其结果为图中(填或“III”).
MIIIIII
lOOObp
750bp
5OObp
25Obp
M:标准DNA片段
24、HSV1是单纯疱疹病毒的一种类型,HSV1病毒颗粒的组装主要由包装信号序列(aO介导。科研人员
从HSV1基因组中分离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质粒pHSL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如图1),从而为某
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请回答问题:
注:LacZ的产物卜半乳精背施能将无色化合物X-gal水解产生蓝色物质而使细胞变就.
图1
(1)从HSV1中分离a,时,将人工合成的含特定序列的核酸探针与含有目的序列的酶解片段进行,根
据阳性信号逐步筛选出尽可能短的a,所在片段。
(2)构建质粒pHSL时,过程②需要用限制酶处理质粒pHSV和质粒pSK,处理后的产物经鉴定、纯
化后用酶连接。
(3)步骤③将质粒pHSL导入大肠杆菌是因为质粒pHSL中含有,能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复制而获得大
量拷贝。
(4)Vero细胞系是从非洲绿猴的肾脏上皮细胞中分离培养出来的。进行Vero细胞培养时,通常采用添加了
等天然成分的基本培养基提供营养。
(5)tsK株是具有感染性的HSV1温度敏感株。在tsK株的辅助下,pHSL能组装成不含完整病毒基因组的
颗粒(假病毒),获得含假病毒和tsK株的混合毒株。图2是Vero细胞连续传代过程中,混合毒株的滴度变
化曲线及每代中假病毒所占的比例(柱形图)。据图分析,应选用代混合毒株用于后续神经细胞的接
种实验,理由是。
%
0
0
80一
70
>
60<
50节
40
307
20踊
10溪
0噩
(6)为验证假病毒能否感染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并表达Laz基因,科研人员将混合毒株与大鼠神经细胞按
一定比例在____℃下混合培养48h,用含(填物质名称)的检测液原位检测P半乳糖甘酶的活性,
结果发现大约20%的细胞变蓝,说明。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江苏卷】
生物•全解全析
12345678910
CDDBDDCBAB
111213141516171819
DAADBDABDABDADACD
1、【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
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自由移动对运输营养物质和
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
【详解】A、自由水含量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曝使极燥”后,细胞中自由水含量大幅度减少,则细胞的
代谢降低,A正确;
B、种子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可能不同,生长旺盛的时候,自由水与结合水
的比值较高,反之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较低,B正确;
C、“曝使极燥”后,种子细胞的结合水不会丧失,自由水部分丧失,新陈代谢减慢,C错误;
D、高温烘烤会使种子丢失自由水和结合水,主要是结合水,故管壁上的水珠主要是细胞中的结合水,D正
确。
故选C。
2、【答案】D
【解析】
【分析】协助扩散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的协助,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
其中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的结合。
【详解】A、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K+
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A正确;
B、此通道蛋白对通过离子具有选择性,例如,水分子和Na+不能借助K+通道蛋白进出细胞,B正确;
C、结合题意可知,K+可通过通道蛋白进出细胞,则其方式是协助扩散,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的大小会直
接影响协助扩散速率,浓度差越大扩散速率越快,C正确;
D、钾离子通道由四个相同的亚基形成了一个倒圆锥体,在宽的一端外部有一个选择性的“过滤器”,故此通
道蛋白对K+的运输只能单向进行,D错误。
故选D。
3、【答案】D
【解析】
【分析】1、双缩版试剂可与含有2个或2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发生紫色反应。
2、紧扣题干信息“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的催化产物NMN是合成NAD+的原料”、“人
和哺乳动物的衰老过程与组织中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答题。
【详解】A、高温变性的eNAMPT中肽键没有断裂,因此仍可与双缩胭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错误;
B、人等哺乳动物细胞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错误;
C、NMN是合成NAD+的原料,人和哺乳动物衰老过程与组织中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因此体内的
NMN合成量下降可能导致哺乳动物早衰,C错误;
D、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的催化产物NMN是合成NAD+的原料,人和哺乳动物衰老
过程与组织中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因此促进小鼠体内eNAMPT的产生可能延长其寿命,D正确.
故选D。
4、【答案】B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的定义: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C02和H2O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
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①光反应:
场所:类囊体薄膜上。
条件:光照、色素、酶、H20、ADP、Pi、NADP+等。
物质变化:水的光解、NADPH的合成和ATP的合成。
②暗反应:
场所:叶绿体基质。
条件:酶、CO2、C5、ATP、NADPH等。
物质变化:C02的固定和C3的还原。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ATP和NADP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了ADP、Pi、NADP+。
【详解】A、光照时,微藻产生ATP和NADPH供给暗反应,A错误;
B、图中①为海洋微藻呼吸作用产生的C02,外源添加CO2可促进海洋微藻的光合作用,进而增加产物生
成量,B正确;
C、图中②为呼吸作用产生的酒精等有机物质,C错误;
D、该体系产油量的高低受温度和pH等影响,D错误。
故选B。
5、【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2细
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3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4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根据分析,减数分裂的先后顺序是1-3-2-4,A正确;
B、基因重组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所以图1、3
过程中都可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
C、由于东亚飞蝗雄性个体为2n=23,XO,所以处在图2时的蝗虫细胞含22个或24个染色体DNA,C
正确;
D、由于第一极体的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雌性东亚飞蝗体内会出现图4所示分裂状态,D错误。
故选D。
6、【答案】D
【解析】
【分析】转录是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的过程。即以双链DNA中的一条链为模板,以A、U、C、G
四种核糖核昔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的过程
【详解】A、转录过程中,DNA模板被转录方向是3,端到S端,RNA链的合成方向是S端到3,端,因此游
离的核糖核甘酸被添加到已合成mRNA的3端,A正确;
B、DNA稳定性与碱基对有关,G-C对越多,DNA越稳定,由题意可知,ADAR可以催化mRNA特定部
位的腺背基因脱去氨基变为肌酊,肌酎易被识别为鸟昔,修饰后的mRNA逆转录时,被识别的鸟昔(G)
增多,形成的DNA中G—C对增多,因此稳定性更高,B正确;
C、终止密码子属于mRNA编码区,由题意可知,当修饰作用发生在终止密码子上时,可能引起蛋白质结
构和功能变化,C正确;
D、遗传物质的变异引起的变异成为可遗传变异,因此ADAR对RNA修饰不会遗传给下一代,D错误。
故选D
7、【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普通小麦是六倍体,与二倍体长穗偃麦草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是异源四
倍体,其通过过程产生的甲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①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子一代的幼苗,甲是异源八
倍体;普通小麦与甲杂交产生的乙是异源七倍体,其再与普通小麦杂交,产生的丙含有的染色体组数可能
为6个或7个;丙自交选育其中的丁为单体附加,丁再自交获得戊为二体附加。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产生的子一代是异源四倍体,不可育,不能通过彼此交配产生后代,
因此不能构成一个种群,A错误;
B、由于子一代是不育的,不能产生种子,因此①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F1的幼苗,B错误;
C、从题图可看出,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组仅有一个,因此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的
配子的染色体数目是21+0〜7E,共8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C正确;
D、丁体细胞中含有一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自交后代中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情况是2条:1条:0条=1:2:
1,因此含有两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1/4,D错误。
故选C。
8、【答案】B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
频率的改变。③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
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③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
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适应是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A正确;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其变异的结果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有可能是不利的,并不是所有变异
均会赋予种群生存和繁殖的优势,B错误;
C、在一定环境的选择作用下,可遗传的有利变异会赋予某些个体生存和繁殖的优势,经过代代繁殖,群体
中这样的个体就会越来越多,有利变异通过逐代积累而成为显著的适应性特征,进而出现新的生物类型,c
正确;
D、适应不仅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还包括生物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
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D正确。
故选Bo
9、【答案】A
【解析】
【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
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详解】A、在兴奋的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可被回收,据题意可知,SERT是一种回收突触间
隙中的5-HT的转运蛋白,该转运蛋白应位于突触前膜上,A错误;
B、根据题干“抑郁症的发生是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下降所致”,因此抑制突触前膜5-HT的释放,会使得
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下降,可以获得抑郁症模型鼠,B正确;
C、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miR-16的相对含量减少,SERT相对含量上升,说明miR-I6会抑制SERT
的表达,推测原因是miR-16与SERT的mRNA结合,引起mRNA降解,从而抑制SERT的合成,C正确;
D、结合题意“miR-16是一种非编码RNA,可与靶基因mRNA结合,导致mRNA降解”可知,miR-16含量
下降会导致SERT的mRNA降解降低,SERT蛋白表达量上升,而SERT是一种回收突触间隙中的5-HT的
转运蛋白,故推测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miR-16含量下降导致SERT表达
量上升,增加了突触间隙中5-HT的回收,D正确。
故选Ao
10、【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1分析:实验设计要遵照单一变量、对照原则。为研究某种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
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利用外源激素处理,因变量为叶片和幼龄的放射性强度。
图2中A组不用激素处理,作为空白对照,而BC作为实验组,并且BC之间又可以相互对照,若用激素处
理全株,叶片中的放射性升高,幼铃中的放射性降低;若用激素处理幼铃,叶片中的放射性下降,幼铃中
的放射性升高。
【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处理的部位,因变量是果实和叶片中放射性强度占全株的百分比,A正
确;
B、棉花幼果获得光合产物不足会导致其脱落,由图可知,C组幼铃放射性较高,说明其脱落率最低,B错
误:
C、由于生长素和赤霉素均促进生长,故若本实验所用激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促进植株增高的作用,则该激
素可能是赤霉素,C正确;
D、由实验可推测,光合产物可向该激素含量高的器官分配。若用激素处理叶片,叶片有机物输出明显较少,
且会小于B组,因而幼铃的放射性强度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C>A>B>D,D正确。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
【分析】1、群落具有垂直、水平和时间结构。群落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的分层现象,陆地群落的分层主
要与植物对光的利用有关,动物的分层主要与食物有关;大多数群落中的各个物种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往
往呈不均匀性,表现为斑块状和镶嵌状。
2、群落的一些物种替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过程称为群落演替。
【详解】A、决定湖泊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的穿透性(光照强度)、温度和含氧量,
A错误;
B、自养型生物需要利用光照合成有机物,而表水层的光照较强,所以自养型生物主要分布在表水层,异养
型生物不需要进行光合作用,但是靠自养型生物获得能量或分解底泥层中的有机物,所以各水层及底泥层
都有大量异养型生物的分布,B错误:
C、某种鱼的幼体和成年个体属于同一物种,而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是指不同种的生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
高度上,C错误;
D、湖泊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干扰仍可能使群落内物种组成发生改变,如森林中的一棵树倒下后通常
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干扰,倒木能创造新生境,倒木根部留下的深坑灌满水后会成为蛙类、蝶嫄和大量昆虫
的产卵场所,D正确。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
【分析】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
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前期发酵的目的是让霉菌产生相应的酶,如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使豆豉营养更
丰富,A正确;
B、传统发酵是以混合菌种的固体或半固体发酵为主,B错误;
C、调味过程中添加盐、白酒和调味料均可起到抑制杂菌生长的目的,C错误;
D、该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不能利用光能,D错误。
故选A。
13、【答案】A
【解析】
【分析】胚胎发育过程:
(1)卵裂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增加,胚胎总体积不增加;
(2)桑营胚:32个细胞左右的胚胎,之前所有细胞都能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属全能细胞;
(3)囊胚:细胞开始分化,其中个体较大的细胞叫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细胞将
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胚胎内部逐渐出现囊胚腔。注:囊胚的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胚胎伸展出来,
这一过程叫孵化;
(4)原肠胚:内细胞团表层形成外胚层,下方细胞形成内胚层,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原肠腔。
【详解】A、在桑意胚阶段,32个细胞左右的胚胎,胚胎的内部无含有液体的腔,A错误;
B、胚胎干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的细胞,可以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获得,B正确;
C、桑甚胚的细胞一般都具有全能性,囊胚的细胞逐渐分化,C正确;
D、受精卵早期分裂时,胚胎中细胞数目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甚至略微缩小,D正确。
故选Ao
14、【答案】D
【解析】
【分析】标志重捕法:在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处,一段时间后再重
捕,根据重捕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详解】A、探究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应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进行实验,A错误;
B、调查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应在患红绿色盲的家族中进行调查,B错误;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应将培养液摇匀后抽取少量培养物,C错误;
D、金丝猴运动能力强、运动范围广,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调查时应尽量不影响标记动物的
正常活动、个体标记后即释放,D正确。
故选D。
15、【答案】B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测量酶A、酶B与酶C三种酶对不同浓度的ATP的水解反应速率,实验
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及ATP浓度,因变量是反应速率。
【详解】A、据图可知,在相同ATP浓度下,酶A催化产生的反应速率相对值最高,但ADP和Pi的生成
量与底物ATP的量有关,在相同ATP浓度下,三种酶产生的最终ADP和Pi量相同,A错误;
B、据图可知,ATP浓度相同时,酶促反应速率大小为:酶A>酶B>酶C,B正确;
C、据图可知,酶A、酶B和酶EC的最大反应速率分别是1200、800和400,各曲线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
半时,三种酶需要的ATP浓度分别是10、10和10,三者相同,C错误;
D、当反应速率相对值达到400时,酶A、酶B和酶C的所需要的ATP浓度依次增加,即酶A所需要的ATP
浓度最低,D正确。
故选BD。
16、【答案】ABD
【解析】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会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病毒侵入细胞后会
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与被病
毒侵入的靶细胞结合,使得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
【详解】A、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都可作为抗原呈递细胞,都能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A
正确;
B、细胞因子是免疫活性物质的一种,是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能促进B淋巴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
分裂和分化,B正确;
C、B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也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具体为: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
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一个信号;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病原体,而后对抗原进行处理,
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
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使其活化,C
错误;
D、在细胞免疫过程中,需要靶细胞(表面信号分子发生变化)、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等使细胞
毒性T细胞活化,使其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D正确。
故选ABDo
17、【答案】ABD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A_B_dd的表型为紫花,A_bbdd的表型为红花,aaB_dd、__B_D_的表型为蓝花,aabbdd、
—bbD—的表型为白花。
【详解】A、若D在A/a或B/b所在的染色体上,说明D/d与A/a或B/b连锁,在不考虑基因重组的情况下,
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自交得到F1,相当于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扬州市职业大学《儿童教育机构创办与品牌创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中外文学素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省砀山县联考2025年初三下学期中考模拟(三)英语试题含答案
-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多媒体系统综合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理工大学《养殖水环境化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重庆江北区高三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及答案4份
- 法式护墙施工方案
- 2025民间工程合同范本
- 示例:2025研究开发委托合同(中英文对照)
- 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小升初数学试卷
- 2025年全球创新生态系统的未来展望
- 艺术色彩解读
- 体育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淞沪会战》课件
- 《社区共治共建共享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300字
- 软件代码审计与测试作业指导书
-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
-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票机
- 环境设计专业考察课程教学大纲
- 2024版互联网企业股东合作协议书范本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