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2第2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概括包含多件事的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借助课下搜集的相关资料,来探寻周恩来总理立下这样志向的原因,同时也思考一下我们读书的目的。
文章中有一个词语多次出现,它告诉了我们周恩来立志的最关键因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11-17自然段,把它找出来。中华不振学习活动二互动课堂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绕着走没有地方说理耳闻
租界:指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使用和管理的地区。如:天津租界地、上海租界地等。资料补充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被外国人占据?为什么呢?”
“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十二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话,但是“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却让他难以忘怀。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目睹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中华不振”是什么意思?
以前政府腐败,国家不强盛,许多帝国主义国家和我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当时的国家不振作,软弱无能。再次默读课文第11-17自然段,根据提示,搜集相关信息,填写表格吧。
体会“中华不振”,探寻立志原因人物表现周恩来的想法心理活动耳闻伯父叹气、没再说了目睹妇女哭诉,指望中国巡警帮忙反招训斥巡警(不帮忙)训斥妇女围观群众握紧拳头,只能劝慰为什么被占据认为巡警肯定会帮忙太气人了,为什么会这样落后就要挨打疑惑不解切身体会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比喻句,把“这个问题”比作“一团烈火”。写出了周恩来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看到这一切,12岁的周恩来有什么感受呢?自1840年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用坚船利炮轰开我国国门以来,中国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外来侵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国土大片沦丧,四亿同胞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资料补充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中华不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照应开头
大江歌罢掉头东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资料补充大江歌罢掉头东:“掉头东”,“掉”指船桨,表明义无反顾的抉择。表达了周恩来负笈东渡寻求真理的决心。邃密群科济世穷:他到日本求学的目标,即细密地研究多门科学以拯救濒临绝境的中国。面壁十年图破壁:像达摩面壁十年一样苦苦追求,专心致习,探求救国真理。难酬蹈海亦英雄:如果最后无法达成自己的目标,就算投海也是英雄。诗意诗歌背景周恩来少年时立下志向读书救国,后来他想方设法要东渡日本求学,这首诗是他17岁去日本留学前写下的。周恩来不是为(
)而读书,不是为(
)而读书,不是为()而读书,也不是为()而读书。他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明理做官挣钱吃饭振兴中华结合周恩来写的诗,你理解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原因了吗?
周恩来在青少年时期,为中华之崛起努力读书,以后,他也是为了这个目标,忘我地工作,无私地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写出自己的读书目的和理由吧。
我的理想是:___________因为(举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我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一名医生又一个的病人,我心里就无比羡慕、佩服。我爸爸就是一名医生,每当我看见爸爸救治了一个将来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治好每一个病人。言志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拓展延伸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立志“振兴中华”耳闻“中华不振”目睹“中华不振”疑惑不解切身体会当效此生结构梳理主题概括课文写周恩来()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租界里受外国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少年中华不振中华之崛起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对有关的写作方法也有所了解,课文中的三件事之间是因果关系。前面两件事是原因,后面一件事就是结果,多处是运用“过渡句、过渡段”衔接起来的。课文小结1.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2.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街道上热闹非凡,来往的大多是外国人。( )一、下列句子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的?CDBA.外貌B.心理C.神态D.语言
课堂演练魏校长听了,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这一句应该这样读:(
) A.魏校长受到感染,读出佩服和赞叹的语气。 B.魏校长吃惊,要读出惊讶和赞叹的语气。C.魏校长鄙视他,认为周恩来在说大话。二、选择题。B三、修身课上,同学们回答为什么读书时,少年周恩来一直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证合同范本官网
- 丹巴客栈转让合同范本
- 优化合同范本
- 海南植被垂直绿化施工方案
- 劳动合同保险合同范本
- 出入口智能停车场施工方案
- 1080个常用合同范本
- 第二单元第6课《网络基础》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青岛版(2019)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
- 到家购房合同范本
- 利用资源合同范本
- 江苏省苏州市2025届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
- (高级)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技能鉴定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高清版)AQ 1038-2007 煤矿用架空乘人装置安全检验规范
- DL∕T 5210.6-2019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第6部分:调整试验
- DL∕T 712-2010 发电厂凝汽器及辅机冷却器管选材导则
- 项贤明主编马工程教材《教育学原理》第七章-课程
- (2024年秋季版)2024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4.9.1 生活需要法律教案 新人教版
- 血液透析安全注射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 2024年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旅游学概论(第五版)课件 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
- 学生课后服务活动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