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熊十力早期思想中的佛教观及哲学心理学
自成立以来,心理学产生了两种研究方向: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在西方,随着人文精神的复兴,至五六十年代产生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文心理学逐渐形成了燎原之势。而在西学东渐的潮流中,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先驱蔡元培、陈大齐,以及太虚、梁漱溟、熊十力等人都在积极地吸纳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使其本土化、民族化,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思想借此得以传承和发扬。陈大齐20年代后期转向了唯识因明学的研究;太虚先后发表了《行为学与心理学》、《再论行为学与心理学》、《论侯尔特意识学与佛学》等以回应西方行主为义心理学派的挑战;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其晚年撰写的《人心与人生》就是一部立足于儒学立场来谈心理学问题的著作;与梁漱溟同为儒家新心学创始人的熊十力,其著作《新唯识论》、《十力语要》、《十力语要初续》等多处涉及到心理学,晚年著作《明心篇》其实即名为“哲学的心理学”。需要交代的是,目前太虚、梁漱溟的心理学思想都有人作出研究,尤其是近年来有关梁漱溟的研究成果是很丰富的。熊十力的心理学思想虽然在中国现代心理学史上没有什么地位,但是在当时那个时代有着特殊的思想内涵,即使现在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1以安民心心志为本的研究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沉寂已久的唯识学,碰到了复兴的大好机遇。因为唯识学拥有细密的心理现象分析,与西方心理学最为接近,被一批教界、学界人士选为传统文化中最堪以回应西方文化挑战的法宝。最早把西方心理学与佛家唯识学进行比较研究的是梁启超,他在1923年为中华心理学会作《佛教心理学浅测》讲演时说:“严格的说,现代欧美所谓心理学和佛教所讲心识之相范围广狭既不同,剖析精粗亦迥别,当然不能混为一谈,但就学问大概的分类说,说‘心识之相’的学问认为心理学,并无过咎。”梁漱溟的心理学研究与唯识学也有莫大的关联,早年就作《唯识述义》,其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人心与人生》多处涉及唯识学。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引入到唯识学研究上来的是太虚,太虚就曾作《梦》,说:“梦既不是前五识,也不是末那及阿赖耶两识,乃是第六意识在睡眠时的心心所相应活动,这种活动就是梦。”熊十力用精神分析心理学来诠释唯识学是建立在前人和同时代人基础之上的,并加以发挥,首次提出“阿赖耶识”及所含藏种子相当于精神分析学上的“潜意识”。他先把“阿赖耶识”与“潜意识”作了对比,在《十力语要》“答谢石麟”中说:“佛家初说赖耶,不过表明习气沈隐而为一团潜势,实为晚近心理学家言潜意识者导其先河。此就心理学之观点而言,极有价值。”可见,熊十力很推崇阿赖耶识说在心理学上的地位和价值,认为阿赖耶识相似于“潜意识”,“潜意识”与阿赖耶识一样,是人们过去经验的一个大仓库。“潜意识”概念作为精神分析的核心部分,是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纲要》中把意识分为三个层次,即潜意识、前意识、意识。荣格又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集体无意识、个体无意识、意识。荣格与弗洛伊德不同的是,他有东方修道的体验,尹立认为:“荣格提出了他的集体无意识学说,而这一学说从其内容看,很自然应该与东方禅定中观察到的意识现象和结构更加接近,这也是人们一提起集体无意识就要联想到阿赖耶识的根本原因。”熊十力认为第八识“阿赖耶识”类于弗洛伊德“潜意识”的说法是否正确呢?而现在一般学者认为“阿赖耶识”相当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那么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无意识)与荣格的“个人无意识”可能只相当于唯识学的第七识“末那识”了。李兴武、丁炳麟就说:“对末那识的简单描述,人们不难发现它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和荣格的个人无意识的相同之处。”不管怎么说,熊十力提出的观点为后来的研究者们开辟了一条新路。熊十力还把阿赖耶识所含藏的种子与潜在的“下意识”(潜意识)作了沟通。在《十力语要初续》“赖耶与下意识”中,专门讨论了两者的关系,他不仅认为阿赖耶识类似于下意识,还把种子与潜伏的下意识作了比较。他说:“大乘此等思想实由深切反观到心理学上所谓下意识,其中伏藏无量潜势力,因此谈习气而构成宇宙论中之种子说。吾人如将习气与种子等意义活讲,以之应用于心理学,亦可说为伏藏于下意识中种种被压抑的欲望等潜势力常待机腾跃者。”阿赖耶识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能藏”是针对阿赖耶识的主体性而言,能够含摄一切种子,相当于所有经验意识的一个大仓库;“所藏”是针对阿赖耶识的客体性而言,为无量的潜势力即种子,而潜隐的种子大约相当于佛洛伊德说的潜伏的“下意识”;“执藏”是阿赖耶识被第七识执着为“我”的意思,后来熊十力之所以否定唯识学心灵深层的神秘性就在于此,因为阿赖耶识有“神我”的涵义。2转向司法、心学熊十力对佛家唯识论的心理学思想是进行扬弃和抛却的,他认为佛家唯识学与心理学虽然“颇有相似处”,但“简非全同”。究其原因,他认为佛家唯识学虽然涉及到心理学上的“下意识”,但有宗教“神我”观念和信仰成分,说:“余窃谓大有诸师说第八赖耶识,实有见于下意识。独惜其宗教和唯心哲学之信仰太重,毕竟是从有神论的观点来成立神我,而不是从心理学的观点来说明下意识现象也。”可见,熊十力把唯识学与心理学进行对比研究时,反对佛家唯识学在心理层面过于重视“信仰”的因素。张耀翔在《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史略》中指出,民国以来发生过心灵心理学的论战。陈大齐著《辟灵学》、《迷信与心理》,其用意就在于破斥中国民间设坛扶乩、降神等迷信心理现象。熊十力认为儒家心理学避免了佛家心理学的宗教“神我”观念,儒家的“本心”更能洞彻心源。他说:“余按佛在世时,盖已分别意识为自觉的与不自觉的之两方面。大概佛氏修静定,已反观到下意识现象。在大乘经论中谈赖耶识处,颇可搜得此类材料。此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佛氏宗教信念笃厚,毕竟信有神我斡运乎自身之中。佛氏有教外别传,即禅宗一派。其所谓主公,实与神我无大异。惟阳明讲良知,特教学人从知是知非、知善知恶处认识本心,不失孔门规矩。”在熊氏哲学理念里,儒家心理层面的本心是超开来说的,具有直透本体的形而上的高度;而佛家唯识学的阿赖耶识只是潜伏在海平面下的冰山,终究不是心体。熊十力反对佛家唯识学在心理层面过于重视宗教“信仰”的因素,这为他转向儒家心学的研究埋下了伏笔。熊十力在《十力语要》里的一段话最能体现他心理学思想由佛入儒转变的心路历程。他说:“印度唯识论师谈心所,亦以诸惑之力用为最胜。诸惑皆属行,释迦最初说十二缘生,无明实为导首,无明为缘,而有行,行为缘,而有识,此与行主知从之义颇相合。盖诸惑皆缘形而起,感物而动,佛家修观,首察及此。故与科学家谈心作用而依据生理,以施质测者,乃不谋而合也。阳明谈良知,则非依据生理以言心,乃克就吾人与天地万物同体处说心,所谓本心是也……此心乃科学所不容涉及者也。自此心而言,则知主行从,确无疑义。”“知行”范畴是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一对基本范畴,经过潘菽、高觉敷等老一辈心理学家以及燕国材、杨鑫辉等人的研究,确定了多对心理学思想范畴。其中“知行”范畴中的“知”一般指感知,“行”一般指行动。熊十力把原始佛教十二缘起的“行”与中国古代“知行”观联系起来了,认为佛家讲“行主知从”,“知”凭借“行”(形、物),这就相似于“生理心理学”上说的心理依据生理(神经系统)。不过,熊十力对佛家唯识学的心理学思想并不赞同,作为儒家新心学的代表,他推崇阳明心学的“知行”观,认为“知主行从”,“知主行从”的“知”也就是哲学心理学所说的“本心”。李绍崑在《中国的心理学界》“绪论”中就提出“从心学到心理学”,并认为“王阳明的良知本体同詹姆斯的意识论十分相似”。不过,詹姆斯的心理学是西方的“哲学心理学”,而熊氏心理学是中国的“哲学心理学”,其思想渊源就是儒家孔孟、陆王一系的心学。3“哲学的心理学”的提出和内涵熊十力构建中国“哲学心理学”的设想在其晚年著作《明心篇》中,他在《明心篇》开篇就提出:“余尝欲为《哲学的心理学》一书,因脑病,不堪为繁賾渊奥之思,终作罢论。”熊十力认为“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仁心”,研究方法是“默而识之”,说:“哲学的心理学,其进修以默识法为主,亦辅之以思维术。默识法者,反求吾内部生活中,而体认夫炯然恒有主在,恻然时有感来。有感而无所系,有主而不可违,此非吾所固有之仁心欤?”“默而识之”源于《论语·述而》篇,熊氏明显借鉴了原始儒学“天人合一”的体悟方式。而他认为西方“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只是局限在人心,研究方法仅是测验,说:“科学的心理学,其研究的对象自是人类的心,而实际上,则人类的高级心灵为彼等之测验所不及。”这个高级心灵是什么呢?也就是“仁心”。熊十力默识“仁心”的心理体悟方式也正是基于传统儒家哲学基础之上提出来的,故而他名为“哲学的心理学”。熊十力为了构建其“哲学的心理学”,在心理层面引出心学的“本心”概念,这要从儒家心学的道统说起了,在他看来孔孟、陆王是一脉相承的。他说:“孔子之存仁,孟子、阳明之致良知,名异而实同,皆是彻悟自性,乃返己而存仁。”熊十力说的“仁心”是他参究孔子而后“反诸内心”、“默识”而得来的。关于孟子、陆王心学,牟宗三概括《新唯识论》“融摄孟子、陆王与《易经》而为一,以《易经》阴扩孟子,复以孟子陆王心学收摄《易经》,直探造化之体,露无我无人之法体”。实际上,熊十力关于“心体”的见体之路,最直接的来源是王阳明,学界一般称熊氏哲学为“新心学”不是没有道理的。丁为祥认为:“如果比较熊十力与王阳明的本体论与修养功夫论,那么,也可以说二者是基本一致的,因为熊十力所坚持的反求实证的见体之路,实际上也就是王阳明‘由道德实践而证得真体’的知行合一之路。人们之所以将熊十力哲学视为‘新陆王心学’,也主要是从这一点立说的。”熊十力晚年虽然没有完成《哲学的心理学》的撰写,但是“哲学心理学”的基本构架也就是他在《新唯识论》、《体用论》等著作中所讲的“体用不二”、“翕辟成变”说。这在《明心篇》序中也作了进一步交代和讨论,他说:“首申三大义:一曰宇宙实体具有复杂性,非单纯性;二曰体用不二;三曰心物不可分割。此三原理原本《大易》,今兹阐明心理,根据在斯。”最后总结说:“总之,篇上种种义,如哲学上之体用义,是为儒家心理学之所依据。”体用是中国哲学的一对古老的范畴,体用关系在熊氏看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体指本体,用指本体的功能和作用,本体的发用流行由宇宙翕辟心物论的构架作支撑,含摄了人生的道德实践方式,通过反求本心的心理省察层层展开。谢永鑫、王炯华就说熊十力“以体用不二为宗旨,建立了本体论;以翕辟成变说明心的现象和物的现象,建立了宇宙论;以本心和习心的区别开出了道德界。熊氏认为本心即是本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个人信贷临时合同
- 2024年业务合作意向:销售合同意向书
- 2024年公寓短期租赁合同(适用于旅游住宿)
- 2024年专用:媒体广告制作与发布合同
- 2024年修订版:机动车转让协议书
- 2024年专项物品运输协议
- 2024年合作框架:钢构制品购销合同
- 2024年XPS挤塑板销售合同
- 2024年公司分包商环保操作协议
- 租房合同中的押金条款重要性
- 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无答案)
- 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市《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DB11T 527-2021)地方标准
- 第七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教学课件
- 水稻雄性不育系鉴定
- 少先队鼓号队常用鼓号曲谱
- 艾滋病实验室检测规范要求及方法选择与质量控制
- 废旧设备回收拆除施工方案(完整版)
- 竞业限制协议
- 2021年中小学图书室(馆)配备标准
- 常用链轮尺寸计算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