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二《风景谈》导学案(高教版2023-2024)_第1页
第一单元二《风景谈》导学案(高教版2023-2024)_第2页
第一单元二《风景谈》导学案(高教版2023-2024)_第3页
第一单元二《风景谈》导学案(高教版2023-2024)_第4页
第一单元二《风景谈》导学案(高教版2023-202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二《风景谈》导学案(高教版2023-2024)《风景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在描写中插入议论,深化作品思想内容的表现手法。

2.本文借助风景描写,表现解放区军民战斗生活和崇高精神。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六幅风景画面的特点。

2.难点:六幅风景画面表现的思想内容。

课文原文先知:

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那还不能被称为“戈壁",那在普通地图上,还不过是无名的小点,但是人类的肉眼已经不能望到它的边际,如果在中午阳光正射的时候,那单纯而强烈的返光会使你的眼睛不舒服;没有隆起的沙丘,也不见有半间泥房,四顾只是茫茫一片,那样的平坦,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那样的纯然一色,就使偶尔有些驼马的枯骨,它那微小的白光,也早溶入了周围的苍茫,又是那样的寂静,似乎只有热空气在作哄哄的火响。然而,你不能说,这里就没有“风景"。当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一个黑点,当更多的黑点成为线,成为队,而且当微风把铃铛的柔声,丁当,丁当,送到你的耳鼓,而最后,当那些昂然高步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安详然而坚定地愈行愈近,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耀入你眼帘,而且大小丁当的谐和的合奏充满了你耳管,——这时间,也许你不出声,但是你的心里会涌上了这样的感想的:多么庄严,多么妩媚呀!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个画面,这就在所谓“黄土高原"!那边的山多数是秃顶的,然而层层的梯田,将秃顶装扮成稀稀落落有些黄毛的癞头,特别是那些高杆植物颀长而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远看山顶的小米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随即牛的全身也出现,掮着犁的人形也出现,并不多,只有三两个,也许还跟着个小孩,他们姗姗而下,在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的背景上,就成了一幅剪影,如果给田园诗人见了,必将赞叹为绝妙的题材。可是没有完。这几位晚归的种地人,还把他们那粗朴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从山顶上飘下来,直到他们没入了山坳,依旧只有蓝天明月黑魆魆的山,歌声可是缭绕不散。

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场面。夕阳在山,干坼的黄土正吐出它在一天内所吸收的热,河水汤汤急流,似乎能把浅浅河床中的鹅卵石都冲走了似的。这时候,沿河的山坳里有一队人,从“生产”归来,兴奋的谈话中,至少有七八种不同的方音。忽然间,他们又用同一的音调,唱起雄壮的歌曲来了,他们的爽朗的笑声,落到水上,使得河水也似在笑。看他们的手,这是惯拿调色板的,那是昨天还拉着提琴的弓子伴奏着《生产曲》的,这是经常不离木刻刀的,那又是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但现在,一律都被锄锹的木柄磨起了老茧了。他们在山坡下,被另一群所迎住。这里正燃起熊熊的野火,多少曾调朱弄粉的手儿,已经将金黄的小米饭,翠绿的油菜,准备齐全。这时候,太阳已经下山,却将它的余辉幻成了满天的彩霞,河水喧哗得更响了,跌在石上的便喷出了雪白的泡沫,人们把沾着黄土的脚伸在水里,任它冲刷,或者掬起水来,洗一把脸。在背山面水这样一个所在,静穆的自然和弥满着生命力的人,就织成了美妙的图画。

在这里,蓝天明月,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背景,无可更换。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我们都曾见过西装革履烫发旗袍高跟鞋的一对儿,在公园的角落,绿荫下长椅上,悄悄儿说话,但是试想一想,如果在一个下雨天,你经过一边是黄褐色的浊水一边是怪石峭壁的崖岸,马蹄很小心地探入泥浆里,有时还不免打了一下跌撞,四面是静寂灰黄,没有一般所谓的生动鲜艳,然而,你忽然抬头看见高高的山壁上有几个天然的石洞,三层楼的亭子间似的,一对人儿促膝而坐,只凭剪发式样的不同,你方能辨认出一个是女的,他们被雨赶到了那里,大概聊天也聊够了,现在是摊开着一本札记簿,头凑在一处,一同在看,——试想一想,这样一个场面到了你眼前时,总该和在什么公园里看见了长椅上有一对儿在偎倚低语,颇有点味儿不同罢如果在公园时你一眼瞥见,首先第一会是“这里有一对恋人",那么,此时此际,倒是先感到那样一个沉闷的雨天,寂寞的荒山,原始的石洞,安上这么两个人,是一个“奇迹”,使大自然顿时生色!他们之是否恋人,落在问题之外。你所见的,是两个生命力旺盛的人,是两个清楚明白生活意义的人,在任何情形之下,他们不倦怠,也不会百无聊赖,更不至于从胡闹中求刺戟,他们能够在任何情况之下,拿出他们那一套来,怡然自得。但是什么能使他们这样呢

不过仍旧回到“风景"罢;在这里,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再者,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怀念

再有一个例子:如果你同意,二三十棵桃树可以称为林,那么这里要说的,正是这样一个桃林。花时已过,现在绿叶满株,却没有一个桃子。半爿旧石磨,是最漂亮的圆桌面,几尺断碑,或是一截旧阶石,那又是难得的几案。现成的大小石块作为凳子,——而这样的石凳也还是以奢侈品的姿态出现。这些怪样的家具之所以成为必要,是因为这里有一个茶社。桃林前面,有老百姓种的荞麦,也有大麻和玉米这一类高杆植物。荞麦正当开花,远望去就像一张粉红色的地毯,大麻和玉米就像是屏风,靠着地毯的边缘。太阳光从树叶的空隙落下来,在泥地上,石家具上,一抹一抹的金黄色。偶尔也听得有草虫在叫,带住在林边树上的马儿伸长了脖子就树干搔痒,也许是乐了,便长嘶起来。“这就不坏!"你也许要这样说。可不是,这里是有一般所谓“风景”的一些条件的!然而,未必尽然。在高原的强烈阳光下,人们喜欢把这一片树荫作为户外的休息地点,因而添上了什么茶社,这是这个“风景区"成立的因缘,但如果把那二三十棵桃树,半爿磨石,几尺断碑,还有荞麦和大麻玉米,这些其实到处可遇的东西,看成了此所谓风景区的主要条件,那或者是会贻笑大方的。中国之大,比这美得多的所谓风景区,数也数不完,这个值得什么所以应当从另一方面去看。现在请你坐下,来一杯清茶,两毛钱的枣子,也作一次桃园的茶客罢。如果你愿意先看女的,好,那边就有三四个,大概其中有一位刚接到家里寄给她的一点钱,今天来请请同伴。那边又有几位,也围着一个石桌子,但只把随身带来的书籍代替了枣子和茶了。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温雅得和闺女一般。男女混合的一群,有坐的,也有蹲的,争论着一个哲学上的问题,时时哗然大笑,就在他们近边,长石条上躺着一位,一本书掩住了脸。这就够了,不用再多看。总之,这里有特别的氛围,但并不古怪。人们来这里,只为恢复工作后的疲劳,随便喝点,要是袋里有钱;或不喝,随便谈谈天;在有闲的只想找一点什么来消磨时间的人们看来,这里坐的不舒服,吃的喝的也太粗糙简单,也没有什么可以供赏玩,至多来一次,第二次保管厌倦。但是不知道消磨时间为何物的人们却把这一片简陋的绿荫看得很可爱,因此,这桃林就很出名了。

因此,这里的“风景"也就值得留恋,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人创造了第二自然!

最后一段回忆是五月的北国。清晨,窗纸微微透白,万籁俱静,嘹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我忽然想起了白天在一本贴照簿上所见的第一张,银白色的背景前一个淡黑的侧影,一个号兵举起了喇叭在吹,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边。我赞美这摄影家的艺术,我回味着,我从当前的喇叭声中也听出了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来,于是我披衣出去,打算看一看。空气非常清冽,朝霞笼住了左面的山,我看见山峰上的小号兵了。霞光射住他,只觉得他的额角异常发亮,然而,使我惊叹叫出声来的,是离他不远有一位荷枪的战士,面向着东方,严肃地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般。晨风吹着喇叭的红绸子,只这是动的,战士枪尖的刺刀闪着寒光,在粉红的霞色中,只这是刚性的。我看得呆了,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

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词语解释

〔《塞上风云》〕抗战时期反映国内各民族团结抗日的一部影片。

〔坎儿井〕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建设的一种地下集水输水工程。

〔领队驼〕骆驼队里带头的骆驼(一般有人骑在上面或者跟在旁边)。

〔颀长〕修长。

〔三五〕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掮〕方言,用肩扛(东西)。

〔黑魆魆〕形容黑暗无光。

〔干坼〕干裂。坼,裂开。

〔汤汤〕水流大而急。

〔调朱弄粉的手儿]指女性的手。调朱弄粉,指女性化妆打扮。

〔濑〕沙石上的急流。

〔瞥〕很快地看一下。

〔百无聊赖〕精神无所寄托,感到非常无聊。聊赖,依赖、指望。

〔带住〕拽住,拴住。

〔碣〕圆顶的石碑。这里泛指石碑。

〔贻笑大方〕让有见识的内行笑话。贻,遗留。大方,大方之家,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温雅〕温和文雅。

文体常识先知

(一)散文定义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随着时间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

(二)散文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2、语言优美凝练:散文的语言多质朴,容易理解,自然流畅,但却仍然能够描写出深刻的人物形象,生活的场景。

3、有很强的意境:散文虽然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是由一条线索贯穿全文,细节娓娓道来,深意从简单优美的词藻里展现出来。

(三)散文的分类

1、根据表达方式可分为: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2.根据所写内容可分为:

(1)写景散文(2)写人散文(3)写物散文(4)哲理散文

二、资料链接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是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革命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1916年参加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和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参加“左联"并担任领导工作,1932年完成长篇巨著《子夜》,同时完成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这些作品是茅盾的代表作,是“五四”新文学中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解放后,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主席,文化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81.3.27在北京逝世。

背景简介:《风景谈》写于1940.12抗战初期,当时茅盾在香港从事革命文化工作,崐1938年底应邀赴乌鲁木齐市(旧称迪化)主持“新疆各族文协联合会"工作,并在新疆文学院任教。1940.5离新疆回内地,途经延安,应朱德邀请到延安参观讲学。本文是1940年年底回重庆后写的。为了在国统区发表,全篇从谈风景的角度下笔,写得比较含蓄。用一幅幅有特点的风景画来表现解放区军民的战斗生活。

解题:

“风景谈”即谈风景,是宾语前置。本文共10个自然段,除4、6、8、10段是议论外,其余6个自然段的描写,各自构成一幅幅画面。

所谓“风景",《辞海》的解释是“风光景色”。换句话说,也就是可供人观赏的建筑物、自然景象等。但这篇散文中,作者所说的“风景"还应包括人,作者认为人是风景的“构成者”,是风景的“主宰"。因此,我们在考虑六幅画面时应从课文实际出发,一要考虑点出人的活动,二要顾及人类活动的崐自然背景。

三、文本研读

课文简析:

第一部分(1自然段)写猩猩狭外沙漠的“风景”,揭示人类比自然更伟大。

第一幅画面(1自然段)“沙漠驼铃"

对象:戈壁滩景致。(戈壁:蒙语“难生草木的土地”,文中指大沙漠)

特点:“茫茫一片"(广度),“纯然一色”(色彩)

铺写了塞外沙漠的无边无际。然后用驼铃丁当引入掌着长方形猩红大旗领驼队于沙漠中之人,通过画面色彩,画外音响的前后对比,表现人类比自然更伟大,构成一幅“庄严"“妩媚”的画面。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这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也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自然景物+人的活动→风景

这幅画面是全文的楔子,以下各幅,则是特写镜头,具有深化主题的作用。

第二部分(2─4自然段)写延安儿女的劳动生活,说明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尤其伟大。

第二幅画面(2自然段)“高原归耕”

对象:山地月夜的景致。

特点:蓝天、白云、黑的山、梯田和庄稼,成就了一幅剪影,伴随而来的是“粗朴的短歌"“愉快的旋律”,画面反映的是黄土高原(解放区的代崐名词)人民的辛勤劳作和他们的愉快心情。

蓝天明月(色)+农民歌唱(声)→绝妙的题材

第三幅画面(3自然段)“延河夕照"

对象:山地傍晚的景致。

特点:夕阳、晚霞、干坼的黄土、汤汤的急流,一队知识青年“生产”归来,琅琅的笑语、雄壮的歌声弥漫着生命的活力,显示了他们充实的内心世界。着重写了鲁艺学员朝气蓬勃的劳动生活及他们的欢乐,饱含激情赞美了知识分子的崇高革命理想和革命斗争精神。

河边彩霞(色)+学员晚归(声)→美妙的图画

第三部分(5─8自然段)写延安青年的学习与休息,表现高贵的精神填补了自然崐界的贫乏。

第四幅画面(5自然段)“石洞雨景"

对象:荒山上雨天的景致。

特点:沉闷的雨天、寂寞的荒山、黄褐色的浊水、怪石峭壁的崖岸、天然崐的石洞,在并不鲜艳的底色上,忽然可见一对男女青年在山壁石洞中促膝而坐,正学习讨论,于是大自然顿时生色。

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用一般城市青年谈情说爱的平庸生活,突出知识青年丰富崇高的精神生活:他们之间有友谊和爱情,而友谊和爱情的基础是高尚的生活理想。

雨天、荒山、石洞+促膝读书→显出无限的生机

第五幅画面(7自然段)“桃林小憩”

对象:桃林的景致。

特点:二三十棵桃树、半盘石磨、断碎旧阶、现成的石块、荠麦大麻(极为平常,无从构成美景,但作者要我们“从另一方面去看",把我们也请入茶社,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领略),休憩的青年或谈天、或讨论、或聚会、怡然自乐,各得其所,构成了一幅恬然又生气勃勃的茶社图,从而赞美了解放区人民的高尚情趣。

桃林的景物+休憩的青年→茶社图

第四部分(9─10自然段)展现北国清晨山峰上两个战士的雄姿,高度赞扬他们是民族精神的化身,是伟大中最伟大者。

第六幅画面(9自然段)“北国晨号”

对象:北国朝霞的景致。

特点:朝霞、山峰、喇叭声,由嘹亮的喇叭声带出画面,塑造了一位小号兵和一位哨兵,他们沐浴在霞光之中,屹立在山峰之上,英姿飒爽、严肃、坚决、勇敢、凛然不可侵犯。这两位战士是民族精神的化身。

粉红的朝霞+荷枪的战士→真正的风景

课文小结:

六幅画面中,第一幅泛指人类的活动,其余各幅描写的地点都是解放区,描写的对象都是解放区的人民和战士,不仅写他们的生产劳动、武装斗争,还写他们崇高的精神世界。可见,作者名义上谈风景,实际上是写人,而写人当中突出解放区军民,尤其突出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含蓄说明,共产崐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身上寄托着我们民族解放的希望,是一曲优美的革命赞歌。

写作特点:

构思巧妙,结构严谨。

这篇散文,摄下了不同的六幅风景画,每幅都突出主宰风景的人,随着一幅幅画面的展开,议论层层深入递进,揭示风景的本质因素。如“沙漠驼铃"记叙后,作者接着写“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这就提出了人是风景主宰的观点。“高原归耕"“延河夕照”后用了一个自然段议论,“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显然比前一段议论更进了一层。“石洞雨景”后的单独一段议论,“人类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人创造了第二自然!"无疑对第二段议论是一种补充和发挥。“北国晨号”后的一段议论,“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较之前面的议论,就更为深刻了。

以上议论,在本文结构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像一根红线,把六幅画面串在一起,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文章在结构上做到了舒展自如,“形散而神不散”──从结构角度看。在思想内容上层层加深,从而使中心思想反复深崐化──从表达中心的角度看。

风景谈课时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狡黠(xiá)不折不挠(ráo)戳穿(chuò)

B.纤维(xiān)锲而不舍(qiè)酝酿(niàng)

C.气概(gài)出言不逊(xùn)畸形(qí)

D.狩猎(shòu)恶语中伤(zhòng)琐屑(xuè)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不折不挠"的“挠”应读作náo,“戳穿"的“戳”应读作chuō;

C.“畸形"的“畸”应读作jī;

D.“琐屑"的“屑”应读作xiè。

故选B。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nī)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B.她们就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着火车。有人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们由于互相捶打而发出的一两声娇瞋(chēn)的尖叫。

C.张秉贵为革命站柜台的先进事迹广为传颂,多年来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赞扬,1977年以来就收到200多封热情洋溢(yì)的信件。

D.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tì)眼光的检验。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忸怩"的“怩”应读为“ní"

B.“娇瞋”的“瞋"应写为“嗔”。

D.“挑剔"的“剔”应读为“tī"。

故选C。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想象风彩意气用事欢度国庆

B.更迭寒暄沧海桑田察颜观色

C.契机渔业人才辈出谈笑风生

D.苍天缥缈粗制烂造大材小用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A.“风彩”的“彩"应为“采”;

B.“察颜观色"的“颜”应为“言";

D.“粗制烂造”的“烂"应为“滥”。

故选C。

4.下列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文学和艺术往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岳飞在词作《满江红》中慷慨淋漓地抒发精忠报国之志;电影《长津湖》中志愿军战士前仆后继的冲锋姿态令人刻骨铭心;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唯美画面让人叹为观止;张择端妙手回春地在《清明上河图》中展现了汴梁城中的生动场景。

A.慷慨淋漓B.前仆后继C.叹为观止D.妙手回春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慷慨淋漓:形容情绪激动,言辞畅快。语境指岳飞《满江红》中情绪激昂地抒发情感,使用正确。

B.前仆后继: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英勇斗争,不怕牺牲。语境形容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地冲锋,使用正确。

C.叹为观止:用来赞叹所见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语境赞叹《只此青绿》的唯美画面非常完美,使用正确。

D.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语境修饰张择端的画技,使用不正确。

故选D。

5.下列各句中,对修辞使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穷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排比)

B.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通感)

C.哪一种办法更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面两种办法都“窝了工"。(反问)

D.一提到孙犁,人们就仿佛看到白洋淀“那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比喻)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只有两句结构相似,无法构成排比;“低唱”“弹琴"把动物人格化,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

C.前问后答,运用的是设问,不是“反问”。

D.“仿佛看到"是想象,不是比喻。

故选B。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敝。联想起于习惯,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①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做诗文的人都依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辞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②",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版印刷还是“付梓”“刹青"。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情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③。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来说,它引不起新鲜而④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尺椟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6.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流敝(bì)幼学琼林(qióng)辞藻(cí)B.王嫱(qiáng)柳岸灞桥(bà)付梓(zǐ)

C.刹青(shā)举不胜举(shēng)滥调(làn)D.斟酌(zhēn)倾向(qǐng)尺椟(dú)

7.依次填入文中①②③④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新奇春花秋月自鸣得意真切B.惊奇春花秋月自命不凡真正

C.新奇春风化雨自命不凡真正D.惊奇春风化雨自鸣得意真切

【答案】6.B7.A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里既考查了字音,也考查了字形,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正误。本题中,

A项,流弊;

C项,杀青,举不胜举(shèng);

D项,倾(qīng)向,尺牍。

故选B。

7.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新奇,指新鲜特别。惊奇,惊讶奇怪。此处指新鲜,应选“新奇”。

春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春花秋月:指春秋佳景或泛指美好的时光。此处指美好风景,应选“春花秋月"。

自鸣得意,指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自命不凡,自以为很了不起,不平凡。此处表示得意,应选“自鸣得意”。

真切,清楚确实。真正,表示名实完全相符,确实,的确。此处强调确实,应选“真切"。

故选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片面和全面是一对矛盾。一种所谓片面的________个人见解,有时恰恰代表了一种视角、一种态度乃至一种品格。某种意义上的________,倒算是一场悲剧。从图形上看,一个完满的同心圆,若不打开一个“生命”的缺口,必会失去视觉上的张力、艺术上的表现力——虽完美,却毫无亮点。________,这小小的缺口,或许能助您寻到一条全新的“出路"。一个个看似片面的感知,却成就了一扇扇别样风景的“窗口”,呈现出难得的生动和自由。

无奈,西方所讲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完形心理学",早已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仅从大团圆影视作品惯用的结局来看,美国人一贯强调个人主见,其影片难道能够免俗么?为了票房,不能给少数观众留下任何可以产生片面见解的空间。这种被上了保险的全面而完美的作品,导致好莱坞电影烂片如蝗。商业化社会,片面或全面,局部或整体,小众或大众,一切均会因势利导,“________”。然而,在生活中,“片面"的背后,隐藏着固执,固执之中又蕴藏着极具个性化的生活哲理。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差异化皆大欢喜进一步说量利而行

B.极端化欢天喜地退一步说量力而行

C.差异化欢天喜地进一步说量力而行

D.极端化皆大欢喜退一步说量利而行

9.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有别于其他选项的一项是()

A.一个完满的同心圆,若不打开一个“生命”的缺口,必会失去视觉上的张力。

B.这小小的缺口,或许能助您寻到一条全新的“出路"。

C.一个个看似片面的感知,却成就了一扇扇别样风景的“窗口”。

D.这种被上了保险的全面而完美的作品,导致好莱坞电影烂片如蝗。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做修改。

【答案】8.A9.D10.仅从影视作品惯用的大团圆结局来看,一贯强调个人主见的美国人,其影片难道能够免俗么?

或:仅从影视作品惯用的大团圆结局来看,一贯强调个人主见的美国人的影片难道能够免俗么?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差异化:是指企业在顾客广泛重视的某些方面,力求在本产业中独树一帜。极端化指从问题的最大值、最小值、中间值或特殊值,或问题的某一个特殊情况,或将运动变化的问题固定在特殊点上等极端化处理、这样容易找出突破口,确定范围,更易沟通常规思路与特殊思路。语境强调的是“个人见解",选“差异化”合适。

第二处:皆大欢喜:意思是人人都高兴满意。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根据语境中“倒算是一场悲剧",可知前文说的应该是喜剧,喜剧就是“皆大欢喜”。

第三处:进一步说:指事情往更深一层进展。退一步说:指为人处事礼让三分,不与人争。根据语境“这小小的缺口,或许能助您寻到一条全新的‘出路’",说明完满的同心圆上的缺口还有更大的作用,所以选“进一步说”。

第四处:量力而行:指按照自己能力大小去做事。“量力而行"中的“力”指力量,而“量利而行"中的“利”指利益。根据语境“为了票房"“商业化社会,片面或全面,局部或整体,小众或大众,一切均会因势利导”,可知语境强调的是利益,选“量利而行"。

故选A。

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比喻,“‘生命’的缺口”把生命中的不完满比喻成缺口。

B.比喻,“全新的‘出路’"把缺口比喻成出路。

C.比喻,“别样风景的‘窗口’”把片面的感知比喻成别样风景的“窗口"。

D.比喻和夸张,“烂片如蝗”把“被上了保险的全面而完美的"烂片比喻成蝗虫;“烂片如蝗”夸张地说明烂片之多。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仅从大团圆影视作品惯用的结局来看"语序不当,“大团圆”修饰的是“结局",所以要把“大团圆”调到“结局"的前面。

二是“美国人一贯强调个人主见,其影片难道能够免俗么?”中途易辙,“其"代指的是美国人,而“美国人一贯强调个人主见”这个完整的句子做主语了,可改为“一贯强调个人主见的美国人",或“一贯强调个人主见的美国人的影片难道能够免俗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蚕(节选)

茅盾

“宝宝"都上山了(指蚕爬上稻草杆子,准备吐丝结茧),老通宝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他们钱都花光了,精力也绞尽了,可是有没有报酬呢,到此时还没有把握。虽则如此,他们还是硬着头皮去干。“山棚”下爇了火,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他们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他们就忍不住想笑,过一会儿又不听得了,他们的心就重甸甸地往下沉了。这样地,心是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觉得有点难过,他们心里却快活,他们巴不得多淋一些。

“上山"后三天,息火了。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

同样的欢笑声在村里到处都起来了。二三十人家都可以采到七八分,老通宝家更是比众不同,估量来总可以采一个十二三分。

接着是家家都“浪山头”了,各家的至亲好友都来“望山头"。老通宝的亲家张财发带了小儿子阿九特地从镇上来到村里。

“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

老通宝随口回答道:“自然卖茧子。"

张老头子却拍着大腿叹一口气。忽然他站了起来,用手指着村外那一片秃头桑林后面耸露出来的茧厂的风火墙说道:“通宝,茧子是采了,那些茧厂的大门还关得紧洞洞呢!今年茧厂不开秤!”

老通宝忍不住笑了,他不肯相信。他怎么能够相信呢?难道那“五步一岗"似的比露天茅坑还要多的茧厂会一齐都关了门不做生意?

张老头子也换了话,东拉西扯讲镇里的“新闻”。最后,他代他的东家催那三十块钱的债,为的他是“中人"。

然而老通宝到底有点不放心。他赶快跑出村去,看看最近的两个茧厂,果然大门紧闭,不见半个人;照往年说,此时应早已摆开了柜台,挂起了一排乌亮亮的大秤。

老通宝心里也着慌了,但是回家去看见了那些雪白发光很厚实硬古古的茧子,他又忍不住嘻开了嘴。上好的茧子!会没有人要,他不相信。

可是村里的空气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往年这时候,“收茧人”像走马灯似的在村里巡回,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请债主们就收了茧子罢,债主们板起面孔不理。

全村子都是嚷骂、诅咒和失望的叹息!“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然而,茧子是不能搁久了的,总得赶快想法:不是卖出去,就是自家做丝。村里有几家已经把多年不用的丝车拿出来修理,打算自家把茧做成了丝再说。老通宝便也和儿子媳妇商量道:“不卖茧子了,自家做丝!什么卖茧子,本来是洋鬼子行出来的!"

我们有四百多斤茧子呢,你打算摆几部丝车呀!”

四大娘首先反对了。她这话是不错的。五百斤的茧子可不算少,自家做丝万万干不了。请帮手么?那又得花钱。阿四是和他老婆一条心。小儿子阿多抱怨老头子打错了主意,他说:“早依了我的话,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多么好!"

老通宝气得说不出话来。

终于一线希望忽又来了。同村的黄道士不知从哪里得的消息,说是无锡脚下的茧厂还是照常收茧。于是老通宝去找那黄道士详细问过了以后,便又和儿子阿四商量把茧子弄到无锡去卖。阿四也同意了。他们去借了一条赤膊船,买了几张芦席,赶那几天正是好晴,又带了阿多。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

五天以后,他们果然回来了;但不是空船,船里还有一筐茧子没有卖出。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两个儿子扶他到家。

打回来的八九十斤茧子,四大娘只好自家做丝了。她借了丝车,又忙了五六天,家里米又吃完了。叫阿四拿那丝上镇里去卖,没有人要;上当铺当铺也不收。说了多少好话,总算把清明前当在那里的一石米换了出来。

就是这么着,因为春蚕熟,老通宝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债!老通宝家为的养了五张布子的蚕,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就此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和三十块钱的债!一个月光景的忍饥熬夜还不算!

1932年11月1日

(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表现出她急切、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

B.亲家张财发来“望山头”,给老通宝带来了“今年茧厂不开秤"的消息,另外,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代东家来向老通宝催债。

C.小儿子阿多抱怨老通宝打错了主意,应该“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这样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损失,表现了他的远见和智慧。

D.春蚕成熟得好,一村的人却都受到了损失,老通宝家“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反而增加了债务,这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状况。

1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为下文老通宝不得不去无锡卖茧子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

B.文中有意使用“宝宝"“山棚”“上山"“缀头”“浪山头"等方言及蚕事用语,突出了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色彩。

C.“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运用双关手法,用语幽默,既表现了老通宝卖茧子的决心,也暗示了他们此行的艰难。

D.在无锡茧厂卖茧子的过程,作者只作了简单的交代——“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并未详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13.请简要分析文中老通宝的心理变化过程。

14.现实主义文学具有细节真实、形象典型、方式客观等特点,请据此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答案】11.C12.C13.①在“山棚”下爇了火以后,一方面紧张而焦灼,另一方面又因淋到蚕尿而快活。②看到雪白的好蚕花后,老通宝立刻充满了欢笑。③今年却没见半个收茧人,使老通宝他们忧愁失望起来。④不得已将茧子贱卖到无锡茧厂后,老通宝又气得生了病。14.①小说通过大量真实的细节描绘了江南农村的蚕事活动和蚕农生活,真实地表现了蚕农的勤劳和艰难;②通过典型人物老通宝一家春蚕丰收却负债的遭遇,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社会现实;③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隐蔽在冷静的描写和叙述之中,没有主观的评价却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这样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损失,表现了他的远见和智慧"错。阿多抱怨老通宝打错了主意,说当时应该“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其实只是“事后诸葛亮",社会动荡,这样的损失是谁都难以预测的。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的能力。

C.“运用双关手法”错。“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这句话没有使用双关手法。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浏览全文,聚焦老通宝的情绪变化,筛选与老通宝情绪相关的内容。考生可以根据心理、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概括提炼出某个阶段的心理状况,然后分析出心理变化过程。

根据第一段中“可是有没有报酬呢,到此时还没有把握”“‘山棚’下爇了火,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他们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他们就忍不住想笑,过一会儿又不听得了,他们的心就重甸甸地往下沉了。这样地,心是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分析可知:在“山棚”下爇了火以后,老通宝的内心是紧张而焦灼的。

“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觉得有点难过,他们心里却快活,他们巴不得多淋一些"等描写分析可知:因淋到蚕尿而快活。

总之,在“山棚”下爇了火后,老通宝在“蚕宝宝"生长情况不明朗时的心理状况:紧张而焦灼,患得患失,时而忧愁,时而快乐。

根据第二段,“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当四大娘看到“一片雪白"后,“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分析可知:老通宝看到雪白的好蚕花后,他的内心由原来的患得患失转而快乐起来。

根据“村里的空气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往年这时候,‘收茧人’像走马灯似的在村里巡回,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请债主们就收了茧子罢,债主们板起面孔不理。全村子都是嚷骂、诅咒和失望的叹息!‘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分析可知:当老通宝他们看到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不由得忧愁、失望起来。

根据“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两个儿子扶他到家”分析可知:老通宝不得已将茧子贱卖到无锡茧厂后,他又气得生了病。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根据题干,这道题是要求学生结合这篇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它的现实主义的文学特征。从题干来看,就是要从细节真实、形象典型、方式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考生可考虑小说所讲故事是怎样反映现实的、小说塑造的人物是怎样代表现实中的人物的、小说作者是如何用客观的方式从内容和情节中体现自己的思想倾向的。

细节真实、形象典型、

(1)通过真实细节表现现实生活。

“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他们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由此概括:这篇小说通过大量真实的细节描绘了江南农村的蚕事活动和蚕农生活,真实地表现了蚕农的勤劳和艰难。

(2)通过典型形象表现生活本质。

“同样的欢笑声在村里到处都起来了。二三十人家都可以采到七八分,老通宝家更是比众不同,估量来总可以采一个十二三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往年这时候,“收茧人”像走马灯似的在村里巡回,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请债主们就收了茧子罢,债主们板起面孔不理"“五天以后,他们果然回来了;但不是空船,船里还有一筐茧子没有卖出。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因为春蚕熟,老通宝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债!老通宝家为的养了五张布子的蚕,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就此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和三十块钱的债!一个月光景的忍饥熬夜还不算"这篇小说叙述了老通宝家“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反而增加了债务,一村的人都有了春蚕丰收却丰收成灾的遭遇,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社会现实。

(3)通过冷静描写和叙述方式隐蔽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感情。

这篇小说作者采用叙述老通宝家“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反而增加了债务的情节,描绘了江南农村的蚕事活动和蚕农生活,表现了蚕农的勤劳和生活艰难,揭示了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社会现实,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但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没有采用主观的评价的方式,而是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感情隐蔽在冷静的描写和叙述之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蚕(节选)

茅盾

老通宝看见老陈老爷的时候,不过八九岁,可是他想起了“铜钿都被洋鬼子骗去了”这句话,就仿佛看见了老陈老爷捋着胡子摇头的神气。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他父亲留下来的一份家产就这么变小,变做没有,而且现在负了债。然而更使老通宝去年几乎气成病的,是茧子也是洋种的卖得好价钱,洋种的茧子,一担要贵上十多块钱。儿媳四大娘去年就要养洋种的蚕。小儿子跟他嫂嫂是一路,那阿四虽然嘴里不多说,心里也是要洋种的。老通宝拗不过他们,末了只好让步。“世界真是越变越坏!过几年他们连桑叶都要洋种了!我活得厌了!"老通宝看着那些桑树,心里说。

第二天早上,老通宝就到镇里去想法借钱来买叶。临走前,他和四大娘商量好,决定把他家那块出产十五担叶的桑地去抵押。这是他家最后的产业。

……

“宝宝”都上山了。“上山"后三天,四大娘再也忍不住,也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那是一片雪白,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有见过的“好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现在他们一颗心定下来了!“宝宝"们有良心,四洋一担的叶不是白吃的;他们全家一个月的忍饿失眠总算不冤枉,天老爷有眼睛!

同样的欢笑声在村里到处都起来了。今年蚕花娘娘保佑这小小的村子。小溪边和稻场上现在又充满了女人和孩子们。她们嘈嘈地谈论那一个月内的“奋斗”时,她们的眼前便时时现出一堆堆雪白的洋钱,她们那快乐的心里便时时闪过了这样的盘算:夹衣和夏衣都在当铺里,这可先得赎出来;过端阳节也许可以吃一条黄鱼。

接着是家家都“浪山头"了,各家的至亲好友都来“望山头”。老通宝的亲家张财发带了小儿子阿九特地从镇上来到村里。

“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

“自然卖茧子。”

张老头子拍着大腿叹一口气,忽然他站了起来,用手指着村外那一片秃头桑林后面耸露出来的茧厂的风火墙说道:

“通宝,茧子是采了,那些茧厂的大门还关得紧洞洞呢!今年茧厂不开秤!——十八路反王早已下凡,李世民还没出世;世界不太平!今年茧厂关门,不做生意!"老通宝忍不住笑了,他不肯相信。他怎么能够相信呢?张老头子也换了话,东拉西扯讲镇里的“新闻”,夹着许多“说书场"上听来的什么秦叔宝,程咬金。最后,他代他的东家催那三十块钱的债,为的他是“中人”。然而老通宝到底有点不放心。他赶快跑出村去,看看“塘路"上最近的两个茧厂,果然大门紧闭,不见半个人;照往年说,此时应该早已摆开了柜台,挂起了一排乌亮亮的大秤。

老通宝心里也着慌了,但是回家去看见了那些雪白发光很厚实硬古古的茧子,他又忍不住嘻开了嘴。上好的茧子!会没有人要,他不相信。

可是村里的空气一天一天不同了。各处茧厂都没开门的消息陆续从镇上传来。往年这时候,“收茧人”像走马灯似的在村里巡回,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请债主们就收了茧子罢,债主们板起面孔不理。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今年“蚕花”好了,他们的日子却比往年更加困难。——“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然而茧子是不能搁久了的,总得赶快想法:不是卖出去,就是自家做丝。

终于一线希望忽又来了。同村的黄道士不知从哪里得的消息,说是无锡脚下的茧厂还是照常收茧。他们去借了一条赤膊船,买了几张芦席,赶那几天正是好晴,又带了阿多。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五天以后,他们果然回来了;但不是空船,船里还有一筐茧子没有卖出。原来那三十多九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