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危险化学品名录。工业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工业用氧产品推荐和限制用途】:用于钢铁的冶炼,塑料、医疗、国防、电子、化工、机械的制造(金属焊接与切割)等行业。也用来进行氧气疗法、救援中维持生命。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名称有害物成分浓度CASNo.纯品氧气氧气>99.2%7782-44-7第三部分危险性描述
危险品类别:第2类不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1、长时间吸入纯氧造成中毒。常压下氧浓度超过40%时,就有发生氧中毒的可能性。氧中毒有两种类型:①肺型—主要发生在氧分压0.1~0.2M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60%左右。开始时,胸骨后稍有不适感,伴轻咳,进而感到胸闷,胸骨后有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窒息。
2、神经型—主要发生于氧分压,在3个大气压以上时,相当于吸入氧浓度80%以上,开始多出现口唇或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跳过速,虚脱,续而出现全身强直性癫痫样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环境危害:无
燃爆危险:强氧化剂、助燃,与可燃蒸气混合可形成燃烧或爆炸性混合物。容器遇明火、高热源有爆炸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停止时,施行呼吸复苏术;心跳停止时,施行心肺复苏术。氧中毒后要就医观察24—28小时,以免延误肺水肿的治疗。
眼接触:接触液氧后,立即用大量水冲洗15分钟以上。
皮肤接触:接触液氧后,浸入温水中,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还原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静电积累,放电可引起燃烧爆炸。高速氧气流遇油渍、油污易着火。
有害燃烧物:CO、CO2及其他氧化物。
灭火方法与灭火剂:切断气源(或液氧)。用水冷却容器,以防受热爆炸。可选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等适合周围火源的灭火剂。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堵漏或切断气源,保持通风,切断一切火源、电源。严防静电产生,远离可燃物。人员进入现场须穿戴防护用具。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贮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氧气管路要严格脱脂。劳动护具不得有油污。现场严禁烟火,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搬运时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离开高浓度氧气环境后不得接触明火。操作高压氧气钢瓶,不允许面对瓶嘴、阀杆。
储存注意事项:避免与可燃气、可燃物及还原性物质共存。
仓储地点:距可燃物道路、建筑、电器设备应保持安全距离符合。库房应通风良好,有避雷设施。严禁烟火,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大于10立方米的低温液体容器不能放室内。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及个体防护
最高允许浓度:无资料
监测方法:定期取样分析(化学分析)
工程控制:设备、管路严格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消除泄漏气源,撤离现场。
眼睛防护:接触液氧环境戴防护面罩。
手防护:液氧环境(低温)戴棉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前避免饮用酒精性饮料,长时间接触氧气,必须经空气吹15min以后才可接触明火。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气体或浅兰色低温液体
熔点(℃):-218.8相对密度:1.141
沸点(℃):-183.1相对蒸气密度:1.105
饱和蒸气压(Kpa):640/-160℃溶解性:微溶于水、酒精、丙酮。
临界温度(℃):-118.6临界压力(MPa):5.08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还原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明火、高热、油脂、还原剂。
聚合危害:不发生
分解产物:无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豚鼠一次吸入100%氧,2—3日后死亡。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NOEL
生物降解性:无数据
非生物降解性:无
第十三部分废物的性质与处置方法
废弃物性质:无害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直接排入大气中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UN编号:
包装标志:不燃气体
包装方法:压缩氧气用气瓶包装;液化氧气用低温液体槽车、储槽、容器包装。
运输注意事项:贴不燃气体警示标签。气瓶戴好瓶帽防震圈,防止日光曝晒,不能与可燃气体、可燃物同车运输;槽车运输时,监控槽内压力。液化氧气严禁航空、铁路运输。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
等方面均作出的相应规定。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对压力容器的材料、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管理与维修改造、定期
检验及安全附件作出的相应规定。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2000年12月31日)对钢瓶的材料、设计、制造、气瓶附件、充装、定期检验、运
输、储存、经销和使用作出的相应规定
第十六部分其它信息
参考文献:刘德辉,化学危险品最新实用手册,中国物资出版社
周国泰,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GB6944-198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GB12268-1990危险货物品名表
GB15603-1995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乙炔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化学品中文名称:乙炔化学品英文名称:Acetylene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化学品名称纯品/混合物CASNO有害成分浓度乙炔纯品74-86-2乙炔≥98%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急性中毒: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注意。环境危害:电石法生产的乙炔含有H2S、PH3等杂质,系无色毒性气体,对人体有害。H2S在居住区大气的一次最高允许浓度为0.01mg/m3,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为10mg/m3,PH3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0.3mg/m3,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燃爆危害:极易燃烧爆炸。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无资料。眼睛接触:无资料。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无意义。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物体、静电、放射线等点火源,极易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纯乙炔也会发生自身直接分解爆炸和其聚合物分解爆炸。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关闭阀门,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为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注意事项: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来泄露气体燃烧的火焰,以防止发生回火现象,避免发生更严重的爆炸危险。禁止用四氯化碳等卤代烷灭火剂灭火。着火容器和溶解乙炔气瓶,在灭火后应继续用水冷却至正常环境温度(≤40℃)为止。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环境温度严格控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正压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露气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消除方法: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防爆型排风机送至空旷处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溶解乙炔气瓶夹具等连接处泄漏,可关闭瓶阀,更换垫片处置。漏气容器和气瓶要妥善处理,严禁用户自行焊补、任意敲打等,应送专业检验单位修复并作检验合格后再用。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溶解乙炔使用时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操作场所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电气设备和工器具。溶解乙炔气瓶操作时,必须配置回火防止器。采用不发火专用瓶阀扳手,直立操作使用,严禁卧放排气。放气压力不得超过0.15MPa,流量不得超过0.6m3/瓶.h。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剩余压力不低于0.05MPa,用毕应关紧瓶阀。严禁在泄露情况下操作使用乙炔气。验收时应注意品名,注意定期检验日期,溶解乙炔气瓶每三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超期检验气瓶应及时送检。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操作规程。储存注意事项:乙炔通常是溶解于溶剂(丙酮)、储存在钢瓶内多孔填料的毛细孔中(即采用溶解乙炔气瓶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仓间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氯气等卤素、氧化剂等分开存放。仓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尽量设在仓间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设置消火栓。库存超过三年的乙炔瓶,无论空瓶或满瓶,均应送专业检验单位检验后方可使用。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人防护最高容许浓度:中国未制定标准。美国TVL-TWAACGIH窒息性气体。监测方法: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隔爆型电器与照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睛。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的易燃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味。PH值:无意义熔点(℃):-81.8(119kPa)相对密度(水=1):0.62沸点(℃):-83.8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1饱和蒸气压(kPa):4053(16.8℃)燃烧热(kJ/mol):1298.4临界温度(℃):35.2临界压力(MPa):6.14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意义闪点(℃):无意义爆炸上限%(v/v):80.0引燃温度(℃):305爆炸下限%(v/v):2.1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溶于丙酮、氯仿、苯。主要用途:乙炔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也是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塑料的单体。溶解乙炔的主要用途是金属焊接与切割。其他理化性质:乙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易引起爆轰,爆速可达2200m/s,最大爆炸压力可达58.8MPa。在空气中,乙炔的最小点火能为0.02mj,而在氧气中只要0.003mj。乙炔分解爆炸时的产物温度可达3100℃。乙炔与氧气燃烧产生热量、火焰温度高达3500℃。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卤素、非活泼金属(如银、汞、铜)。避免接触条件:受热、放射线辐射。聚合危害:聚合,且聚合物不稳定易分解而发生爆炸。分解产物:氢、炭黑。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C50无资料。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长期吸入非致死性浓度乙炔,出现血红蛋白、网织细胞、淋巴细胞增加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尸检有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肝充血和脂肪浸润。刺激性:无资料。致敏性:(略)。致突变性:(略)。致畸性:(略)。致癌性:(略)。其他:(略)。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性: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生物降解性:无资料。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略)。其他有害作用:对环境无害。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非危险废物废弃处置方法:气体允许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或当作燃料回收使用。可将溶解乙炔气瓶移至空旷地或用管道引至室外,超过屋顶1.2米以上放散,放散流速应缓慢,放散时避免雷击。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废弃注意事项:经技术检验评定判废的溶解乙炔气瓶,应由专业检验单位回收其内部乙炔、丙酮,并对钢瓶作销毁处置,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处理。专业检验单位应防止废弃钢瓶流入充装单位充装使用。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21024UN编号:1001包装标志:易燃气体包装分类:Ⅱ类包装包装方法:钢质焊接气瓶(溶解乙炔专用钢瓶)。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溶解乙炔气瓶车辆应有警示标志,并备有灭火器材,尾气排放口应设置熄火器。运输人员应有上岗资格证。装车高度应按规定。夏季应防止高温曝晒,尽量在晚间运输。严禁在泄漏情况下运输乙炔气。严禁与氧气瓶、氯气瓶、氧化剂等同车运输。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废弃处置等方面均做出相应规定;《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1999年版)对溶解乙炔气瓶的材料、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管理与维修改造、定期检验及安全附件等做出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GB13690-1992)将乙炔划为第2.1类易燃气体。《溶解乙炔生产安全管理规定》对溶解乙炔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等活动,制定安全管理规定。《溶解乙炔》(GB6819-2004)为溶解乙炔的产品标准。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参考文献: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2、何风生,《中华职业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张维凡,《常用化学危险品安全手册》,中国石油出版社,19984、《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修改说明:说明书随有关数据的变化、增补而修改。氩气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氩气、液氩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纯氩、高纯氩、液氩、工业氩化学品英文名称:argonLiquidargon地址:新疆昌吉州奇台县喇嘛湖梁工业园区邮编:831800企业应急电话学品推荐用途和限制用途:应用在气体配置,工业氩主要用于金属焊接,高纯氩在半导体工业中用作生产高纯硅和锗晶体的保护气体;可用作系统清洗、屏蔽和增压用的惰性气体。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主要物化危险性:压缩气体,不支持燃烧,钢瓶容器受热易超压,有爆炸危险。低温液体易导致冻伤。GHS危险性类别:压力下气体:压缩气体(GB20580)压力下气体:液化气体(GB20580)(液氩)标签要素和象形图:防范说明:远离热源、火源,避免野蛮作业,佩戴好安全附件。在运输中钢瓶上要加装安全帽和防震橡皮圈。使用液氩时要穿防护服和戴手套。危险信息:压缩气体,遇热超压可能会引起爆炸,气体大量泄漏可导致人员窒息。低温液体,身体直接接触易导致冻伤。警示词:警告内含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主要症状:常气压下无毒。高浓度时,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氩浓度达50%以上,引起严重症状;75%以上时,可在数分钟内死亡。当空气中氩浓度增高时,先出现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继之,疲倦乏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以至死亡。液态氩可致皮肤冻伤;眼部接触可引起炎症。应急综述:万一发生吸入性事故,将患者移入新鲜空气出并保持安静,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困难,给输氧。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无危害。燃爆危险:不燃,但容器受热有爆炸危险。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名称:氩气、液氩分子式:Ar有害物无组分浓度无CASNo.7440-37-1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若有皮肤冻伤,先用温水洗浴,再涂抹冻伤软膏,用消毒纱布包扎。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撤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困难,给输氧。食入:无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受热后瓶内压力增大,有爆炸危险。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无意义灭火注意事项:无意义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大量泄漏时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工作服。低温液体泄漏时应做好自身防护。处置程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气源,通风对流,稀释扩散。液氩泄漏时,须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保证现场通风。让泄漏氮自行挥发。泄漏容器不能再用,及时返回厂家。消除方法:切断气源,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液体泄露设法关闭泄漏源,自行挥发,做好现场通风。环境保护措施:无污染。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通风不足的情况下,应带适当的呼吸装置。一般不需特殊防护,穿工作服,液体时要戴防护手套。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前应做氧含量分析,须有人监护。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使用后,气瓶余压不低于0.3MPa。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最高容许浓度:中国未制定标准;美国TVL-TWA,ACGIH窒息性气体。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皮肤和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液氮时做好个人防护。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液氮时戴长臂手套。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不燃烧。低温液化成无色液体。PH值:无意义熔点(℃):-189.2相对密度(水=1):1.40(液体,-186℃)沸点(℃):-185.7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38饱和蒸气压(KPa):202.64/-179℃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自然温度(℃):无意义分解温度(℃):无意义易燃性:不燃溶解性:微溶于水。主要用途:纯氩主要用于金属焊接、冶炼等。高纯氩主要用作半导体工业,稀有金属、有色金属的冶炼,焊接中的保护气,特种灯泡的充填气,气相色谱分析用载气及配制标准气的底气等。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禁配物:无避免接触的条件:明火、高热聚合危害:不聚合分解产物:无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无资料皮肤刺激或腐蚀:无资料眼睛刺激或腐蚀:无资料呼吸或皮肤过敏:无资料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致癌性:无资料生殖毒性:无资料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性接触:无资料—反复接触:无资料吸入危害:高浓度时,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氩浓度达50%以上,则引起严重症状;75以上时,可在数分钟内死亡。当空其中氩浓度增高时,先呈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继之,疲倦乏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以至死亡。液态氩可致皮肤冻伤,眼部接触可引起炎症。刺激性:无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性:无资料持久性和降解性:无资料潜在的生物累积性:无资料土壤中的迁移性:无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废气,非危险废物废弃处置方法:排放大气。废弃注意事项:通风要良好,严防出现高浓度聚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22011UN编号:1006包装标志:永久或液化气体,不易燃,无毒包装类别:Ⅲ包装方法:钢质无缝气瓶运输注意事项: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参考文献:《石油化工危险品安全手册》,主编:聂兴桥、董定龙,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培训教材》,主编:王德学,气象出版社,2002氮气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工业氮
化学品英文名称:Industrialnitrogen
企业名称:某某有限公司
企业地址:新疆昌吉州奇台县喇嘛湖梁工业园区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化学品名称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No.工业氮
氮≥98.5%7727-37-9第三部分危险性描述
危险品类别:第2类不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由于无味、无色、无嗅,故空气中含量高时无法发觉,如果氧含量低于18%则威胁生命。缺氧症状为恶心、困倦、皮肤眼睑变青,无知觉直至死亡。液氮对眼、皮肤、呼吸道会造成冻伤。
环境危害:无
爆炸危险:无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输氧或施行人工呼吸。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氮本身不燃烧,但盛装氮气容器与设备遇明火、高温可使器内压力急剧升高直至爆炸。应用水冷却火场中容器。
有害燃烧产物:无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水冷却火场中容器,使用与着火环境相适应的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切断气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处理泄漏事故时,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贮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制通风设备。操作液氮时应严防冻伤。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气瓶应有防倾倒措施。大于10立方米低温液体储槽不能放在室内。第八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外留学安全
- DB12T 497-2013 高压地下储气井定期检验与评定
-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相关标准修订解读
- 现代农业技术与装备试题及答案
- 如何让孩子学会应对同伴压力
- 2025年宜春c1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内容
- 2025劳动合同模板
- 电子行业智能制造系统方案
- 教育行业的在线教育平台竞争分析
- 地理自然地理与环境保护知识测试题目
- “限塑令”有效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 2025年舌诊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高三一模总结会上校长在高三教师会议上:讲话一模反思与高三教学的逆袭之道
- 民用航空维修工程管理概论2
- 小学生讲卫生主题班会
- 2022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白皮书
- 特种设备作业焊工资格证考试题库(带解析)
- 烘焙食品市场细分-深度研究
- 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模拟卷答案
- 2025-2030全球奶牛用挤奶机器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探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