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自然地理与环境保护知识测试题目_第1页
地理自然地理与环境保护知识测试题目_第2页
地理自然地理与环境保护知识测试题目_第3页
地理自然地理与环境保护知识测试题目_第4页
地理自然地理与环境保护知识测试题目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试卷第=PAGE1*2-11页(共=NUMPAGES1*22页) 综合试卷第=PAGE1*22页(共=NUMPAGES1*22页)PAGE①姓名所在地区姓名所在地区身份证号密封线1.请首先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身份证号和所在地区名称。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3.不要在试卷上乱涂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内填写无关内容。一、选择题1.地球表面分为几个主要的大洲?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2.我国位于亚洲的哪个部分?

A.东部

B.东南部

C.东北部

D.亚洲中部

3.地球上最大的海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4.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云南省

C.黑龙江省

D.广东省

5.地球上最长的山脉是?

A.喜马拉雅山脉

B.安第斯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

D.落基山脉

6.我国最长的河流是?

A.长江

B.黄河

C.湄公河

D.海河

7.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A.青海湖

B.洞庭湖

C.太湖

D.洪泽湖

8.地球上最深的海洋是?

A.马里亚纳海沟

B.阿塔卡马海沟

C.帕里塞德海沟

D.查尔斯海沟

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C.6个

解题思路:地球表面分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七个主要的大洲。

2.答案:B.东南部

解题思路:中国位于亚洲东南部,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3.答案:A.太平洋

解题思路: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面积约为16500万平方公里。

4.答案: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解题思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总面积约为166万平方公里。

5.答案:B.安第斯山脉

解题思路:安第斯山脉是南美洲的山脉,全长约8900公里,是地球上最长的山脉。

6.答案:A.长江

解题思路: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全长约6300公里。

7.答案:A.青海湖

解题思路: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湖泊,面积约为4400平方公里。

8.答案:A.马里亚纳海沟

解题思路: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洋,最深处达到11034米。二、填空题1.我国四大高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解题思路:根据地理知识,我国四大高原以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地貌类型著称,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内蒙古高原是最大的高原,黄土高原以黄土为主要特征,云贵高原地形复杂,多喀斯特地貌。

2.我国四大盆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

解题思路:四大盆地均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也位于新疆,四川盆地位于西南地区,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

3.我国四大沙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漠、腾格里沙漠

解题思路:四大沙漠均为我国面积较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处,腾格里沙漠位于宁夏和内蒙古交界处。

4.我国四大平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

解题思路:四大平原均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华北平原位于黄河下游,东北平原位于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

5.我国四大丘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两广丘陵

解题思路:四大丘陵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辽东丘陵位于辽宁省,山东丘陵位于山东省,东南丘陵位于东南沿海地区,两广丘陵位于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判断题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我国位于北半球。

3.地球上最大的岛国是日本。

4.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

5.地球上最长的海峡是英吉利海峡。

答案及解题思路:

1.正确。地球自转的方向确实是自西向东,这是地球的基本运动之一,导致我们看到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正确。我国位于北半球,从地理纬度上看,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位于北纬0度至北纬53度之间。

3.错误。地球上最大的岛国是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的北部,而不是日本。日本虽然是一个岛国,但它的面积远小于格陵兰岛。

4.正确。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面积约为36,190平方公里。

5.错误。地球上最长的海峡不是英吉利海峡,而是马六甲海峡,它连接了印度洋和南中国海,长度约为800公里。英吉利海峡连接大不列颠岛和欧洲大陆,长度约为320公里。四、简答题1.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这个旋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运动,这个运动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是:自转是地球自身轴心的旋转,而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两者共同作用,决定了地球上的气候、季节和日夜的长短。

2.简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纬度跨度约49度,气候多样。

我国东西经度跨度大,经度跨度约62度,东西时差明显。

我国地形复杂,有高山、平原、丘陵、盆地等多种地形。

3.简述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我国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气候等。

从北到南,气候类型逐渐由温带向热带过渡。

我国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明显,而西部地区则受大陆性气候影响较大。

4.简述我国地形的特点。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并存。

西部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东部地区则以平原、丘陵为主。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山脉多呈东西走向,形成了独特的“三山夹两盆”的地形格局。

5.简述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低。

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季节性变化明显,夏秋多、冬春少。

河流径流主要受降水和蒸发的影响,季节性变化大。

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是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导致季节变化。

解题思路: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分析两者对地球现象的影响。

2.答案:

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是海陆兼备,南北纬度跨度大,东西经度跨度大,地形复杂多样。

解题思路:结合我国地理位置的基本知识,分析其特点。

3.答案:

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包括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温带大陆性、高原气候等,南北气候类型逐渐过渡,东西受季风和大陆性气候影响。

解题思路:了解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4.答案:

我国地形特点是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并存,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解题思路:掌握我国地形的基本类型和分布。

5.答案:

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分布不均,季节性变化大,主要受降水和蒸发影响。

解题思路: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五、论述题1.论述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化概述

(二)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

(四)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五)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与挑战

2.论述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

(二)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三)环境保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四)环境保护对人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五)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3.论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

(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发展历程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目标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

(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与挑战

4.论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五)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5.论述我国绿色发展的意义和路径。

(一)绿色发展的基本概念

(二)我国绿色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三)绿色发展的主要路径

(四)绿色发展政策与措施

(五)绿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

(一)全球气候变化概述: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在自然变异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发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等。

(二)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沙漠化等。

(三)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生产、水资源分配、城市基础设施等,加剧贫困、饥饿等问题。

(四)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疾病传播、自然灾害频发等,威胁人类健康。

(五)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与挑战:加强国际合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技术等,但面临政策制定、资金投入等挑战。

解题思路:首先概述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情况,然后分别从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健康等方面阐述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后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与挑战。

2.答案:

(一)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是指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三)环境保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环境保护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环境保护对人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环境保护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健康权益。

(五)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环境保护面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需加强法律法规实施、加大环保投入等。

解题思路:首先阐述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然后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论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最后分析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3.答案: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发展历程:我国于1994年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加强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等。

(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与挑战: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面临政策制定、资金投入等挑战。

解题思路:首先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和发展历程,然后论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目标,接着分析实施路径,最后阐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与挑战。

4.答案: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美丽中国。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等。

(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绿色发展的基础,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五)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需加强政策制定、加大环保投入等。

解题思路:首先阐述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和目标,然后论述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接着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关系,最后阐述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5.答案:

(一)绿色发展的基本概念:绿色发展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我国绿色发展的背景与意义: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绿色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绿色发展的主要路径: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等。

(四)绿色发展政策与措施:实施绿色金融、绿色税收、绿色采购等政策,推动绿色发展。

(五)绿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展望:绿色发展面临政策制定、资金投入等挑战,但前景广阔。

解题思路:首先阐述绿色发展的基本概念和背景意义,然后论述绿色发展的主要路径和政策措施,接着分析绿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展望。六、名词解释1.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心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这一运动周期为一天,即地球的自转周期。地球自转导致昼夜更替、时区差异以及科里奥利力的产生。

2.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运动。这一运动周期为一年,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形成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现象。

3.大陆

大陆是指地球表面上面积较大的陆地,通常由多个相互连接的陆地构成。全球主要有六大大陆: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南极洲。

4.海洋

海洋是地球上广阔的水域,包括所有的海、洋以及边缘的海域。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对全球气候、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5.高原

高原是指相对于周围地区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大、相对平坦的广大地区。高原通常位于地球的板块边缘,如青藏高原、巴西高原等。

6.盆地

盆地是指四周环山或高地,中心地势低洼,相对封闭的地形。盆地内通常积水形成湖泊或盐湖,如我国的四川盆地、北美大平原等。

7.沙漠

沙漠是指地球上降水量极低,植被稀疏的干旱地区。沙漠分布广泛,如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等。

8.平原

平原是指地势低平、起伏较小的广大地区。平原通常位于大陆板块内部,如欧亚大陆的东欧平原、北美大平原等。

9.丘陵

丘陵是指地势起伏较小,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相对较平坦的地形。丘陵地区通常分布有植被,如我国南方的丘陵地带。

10.气候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时间内,特别是几十年到几百年内的天气状况的平均表现。气候受到地理位置、地形、海洋、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

11.地形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包括陆地、海洋、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地形对气候、水文、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影响。

12.水资源

水资源是指地球表面和地下储存的各种形式的水,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冰川、大气水等。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

13.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指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14.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平衡发展。

15.生态文明建设的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根据上述名词解释内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对名词进行解释,考生需要理解每个名词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相关影响。在解答时,考生应简洁明了地阐述每个名词的定义和特征,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说明。七、案例分析题1.分析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a)成因分析

1.自然因素

2.人类活动

b)防治措施

1.植被恢复与保护

2.沙化土地治理

3.气候调节

4.法律法规制定与实施

2.分析我国南方地区洪涝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a)成因分析

1.地形地貌

2.气候因素

3.人类活动

b)防治措施

1.水利工程建设

2.水资源管理

3.城市排水系统改造

4.生态保护与恢复

3.分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a)原因分析

1.地域分布不均

2.水资源污染

3.供需矛盾

b)解决途径

1.跨流域调水工程

2.水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