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_第1页
古代诗歌四首_第2页
古代诗歌四首_第3页
古代诗歌四首_第4页
古代诗歌四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沧海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汉乐府诗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北方。建安十二年东征乌桓取胜,次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即魏武帝。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155-220)诗人当时正处在事业的最高峰,削平了北方群雄,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就可以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碣石山,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的宏伟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写想象的?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并点题,非常质朴。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百草,是静态;秋风洪波,是动态。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全是实景。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译诗:策马东来,登上碣石上。我要饱览这大海的壮观!海面浩淼,水波荡漾。突兀耸立的山岛呀,最先跃入眼帘。山岛上——百草丰美,树木浓繁。虽然已到了秋天,它们仍生意盎然。看大海——在萧瑟秋风中,汹涌起伏着不尽的洪波巨澜!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运转,都是大海吐纳的小小弹丸;天上的银河啊,星光璀璨,它们也都出生于大海广阔的胸间。啊!今日我观赏大海,真是幸运到了极点。且让我引亢高歌,倾吐宏伟的心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1.题解。(1)闻:听到,听说。(2)左迁:古人尊右卑左,即贬谪。(3)龙标:今黔阳。整体翻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遥寄此诗。2·作者。李白: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3.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因“不护细行”被贬龙标(黔阳)尉。二.题解与作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读诗品诗视频朗诵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风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感悟诗意朗诵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而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此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五溪,雄溪、樠溪、酉溪、溪、辰溪之总称,均在今湖南省西部。)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品诗欣赏品诗欣赏一.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品诗欣赏二.本诗主题是什么?

答:借月抒怀,表达惊讶、悲愤、同情、关切、安慰之情。杨花子规漂泊无定不如归去写景明月陪伴友人抒情主题:表达了朋友的关切和同情离愁别绪关怀、思念总结新唱导语: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言事点题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指驿道,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车到别处,暗含羁旅奔波之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律诗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既写景又点明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天亮之时。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暗含思乡盼归之情名句:描绘中富有理趣运用典故直抒思乡之情“雁足传书”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是诗的颔联,是船上所见景色。“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比较赏析:低沉、缠绵并不低沉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导语: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天净沙”,而“秋思”是题目。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小结:

这一小令句法很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了九种景物,使整个画面颇象一幅笔法潇洒的水墨画,十分耐人寻味。王国维认为这首小令“深得唐人绝句妙境”。因为这首小令,马致远被誉为“秋思之祖”。碣石jié澹澹dàn竦峙sǒng’zhì萧瑟

sè哉

zāi莺yīng涯yá堤dī

蹄tí啄zhuó西江月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西江月,词牌名。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和长调(91字以上)。长一点的词可以分段,有双调、三叠、四叠之分。本词属小令,有两段故称双调,分上片(或上阕)和下片(或下阕)。

这首词有个题目“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经常行经风景优美的黄沙道中。词人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充满了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二十多岁组织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积极抗战。任职期间,曾多次上书朝廷,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土,不但未被采纳,反而遭到排斥和打击,被免职,闲居二十多年。开禧年间一度出任浙东抚使和镇江知府,不久又被弹劾落职,后因忧愤成疾而死。辛诗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深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他推动了南宋词风的变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有《稼轩长短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译文: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赏析:先以惊鹊写明月,明月出来了,树枝上的鹊儿一见到光惊飞不定。次写鸣蝉,半夜还有蝉鸣,可见天热,为下片写雨伏笔。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赏析:这两句点明了季节是在夏天,正是稻谷扬花的时候。

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又闹又静,乡土气息更浓厚了。词人为农家感到由衷的喜悦。在这作者把蛙拟人化了,写蛙懂得“说丰年”,既生动地渲染了连蛙也为之欢唱的丰年景象,使之更为突出鲜明,也映托出人逢丰年的喜悦。译文: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笑着今年的丰收。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赏析:上片写晴,下片写雨。这两句描写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

词人写明星而不写乌云,只用七八个星星来暗示乌云布满天空。

“两三点雨”说明雨点很大,不紧,疏朗,将骤雨的前奏写得逼真。译文: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xiàn赏析:大雨将至,急忙避雨,本来很熟悉茅店的位置,一时竟找不到了,可见词人刚才是怎样的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路转了一转,嘿,茅店不就在眼前吗?译文:说来也巧,当词人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边。“忽现”把夜行人急寻茅店不着而突然见到的惊喜神态全都表现出来了。探究:1、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上片:写景下片:避雨2、词人为什么夜行?夜行的时间长不长?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鸣蝉”可见天酷热,夜行是为了纳凉;天气变化从“明月”至“七八个星天外”,需要很长时间,可见夜行时间之长。3、“忽见”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描写了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了词人的闲适心情。得以避雨,点出主旨与喜悦遇雨,铺垫下文意外与喜悦对丰收的企盼和喜悦前半夜静景后半夜雨事寓静于动对动静的敏锐感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如梦令作者简介: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寓故国黍离之悲,情调感伤。给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