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为今用文学的时间观反省_第1页
古为今用文学的时间观反省_第2页
古为今用文学的时间观反省_第3页
古为今用文学的时间观反省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为今用文学的时间观反省

事实上,“现代应用”的文学资源从未停止过。在21世纪的学术情势下应答“现代文学的古代文学资源”这样的问题,学术立场具有前提意义。这样的命题有着怎样的时间观预设?它是不是文学艺术所“应有”的时间观?如果按已往的思维惯性,当然可以开发出很多实用品,但恐怕很难说是文学资源。人类通常从两个向度运思时间:一是为我们所习用的可以被测量的线性时间,或物理时间;二是虽为人所陌生,但活生生地显现为我们此在生活的本原时间,或生存论现象学时间。两种时间观深深地影响到迄今为止的人类精神生活,当然也贯穿在全部的文学史之中。不同的运思向度可以决定不同的“文学观”,从而决定对文学资源不同的理解和处理方式。大半个世纪的中国文学无疑偏于第一向度:无论在现代教育和学术体制中,还是在学者们的思想方式中,抑或作家的主流话语中,“古代文学一现代文学”,是一种历史的线性结构,一种可以用年代测量的图式。这种观念与运作模式,是近代物理时间观在文学上的幅射。这种时间观确信“古代一现在一未来”的线性实在,它把时间理解为一个“今胜于昔”的进化序列。这并不是中国传统的时间观。“通古今之变,究无人之际”是中国古人的治学传统。他们往往是横向静观“天时”与“人事”、“天命”与“人运”的;其孜孜以求的是生命“境界”而不是外在“实体”。这种传统的突然中断,并不是出于思想本身的演进要求,而是为民族的“救亡图存”驱力所推动。革新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是上一个世纪的经典用语,自然也左右了一个世纪的文学观念。宇宙观和历史观决定了相应的价值准星。随着进化论的高歌猛进,复杂的思想文化于是采取了一种简单明了的评判技术:一件事物,只要有人判别出它是“旧”的,那就谁都有资格宣布它的寿终正寝;反之,只要说它是“新”的,就可获得一千条生存的理由。这个标准适得其所地迅速占领“格致”之学和“经国济世”之学。然而它既然同时上升为一种价值哲学,其标准就不能经天纬地,因而也就不能不对整个人文学科体系产生胡适所说的哥白尼革命。文学研究中以“科学规律”、“进步”、“落后”、“传统”、“保守”为主题词的理论和评价体系正是这种产物。在这种时间观中,“现代”、“今天”、“新事物”前定地具有合法和优越地位;反之“古代”、“过时”直接地就是贬义词。后者只有在“去其糟粕”后才能“精华”可取,才有可能“古为今用”。这种时间图像预设了一种可以分开的时间实体。在这种想象中,古代便是这么一个实在的对象,就像一个古建筑物一样,可以通过打磨改造后,用于新的建筑。这种想象十分合于常识,也合于人的善良愿望。所以忠厚学者一生的趋赴,就是在资料实证上“还其历史的本来面目”。不过他们通常没有西方人“为学术而学术”的习惯,也没有古人那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性,而相信自己再现出来的成果可以“古为今用”。结果发现,历史一旦进入可用的资源环节,就成了功利实用主义的奴仆,成了被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对此,他们一筹莫展,只好嗟之叹之。接着就有数不清的“澄清”或“辩证”,数不清的著作问世。物理时间观将历史实在化。这样理解的学术,便是实验法和归纳法的广泛运用。可是在文学史的领域内,可供挖掘的“客观材料”总是有限的。后来者不堪无米之炊,常常只好依凭一些新的思维技术,或者舶来一些西域知识,对既有史料进行多变量的排列组合,弄成无数个形状的魔方块。所以到了后来,文学研究的所谓创新,常常表现为魔方块的变形。同一种“概论”、同一种“文学史”,常常有几十个自称为新的版本,然而不过是“上下腾跃,仍在环中”。这是一代不如一代,江郎才尽吗?不,这实在是线性文学观走向了死角。人们通常把文学研究的窘境归咎为政治意识形态和相关因素,这倒是方便的,然而更为深刻的原因是:所持的线性文学观无法承载别的创造,它的结果不能不是这样,它不能不走向死角。因此我想,在习惯的历史进化思路中讨论文学的资源问题,恐怕不会有大出路。因为归根结底,这种思路本不属于人文,当然也不属于文学。人们当然可以凭借语境优势对这种说法加以凌厉的质疑,然而我要说的是,理性如果无视其边际条件,也就无科学可言;或者说,这本身就是将科学推入歧途。文学研究的对象并不是物理实在,也不是社会历史规律。作为一种语言的审美形态,它有理由区别于别的形态,它应该有属于它自己的理论范型和评判体系。实事求是的人们,恰恰在这最根本上忘记了文学的根据。任何一种研究如果离开了自己的根据而以它者为根据,那就等于取消自己。所以,在这种时间观中,文学很难成为文学;以这种时间观看文学,不管我们的职业是什么,恐怕也是自外于文学的门槛,而文学的资源永远只能是作为非文学资源被“古为今用”。“科学性”、“民主性”、“人民性”、“自由”、“解放”、“反抗”之类,一直是新老学者衡量古代文学的试金石。重印的文学旧籍,通常有一篇序言、导论或出版说明,就是这样贴标签的。我们所见的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研究,多以这种现代标准去度量它的对象,或作为正面资源而褒之,或作为反面材料而贬之。难道上述内容不是应该弘扬的价值吗?不,那是另一回事。我所要追问的仅仅是,即便如论家所云:《老子》中有辩证法,《庄子》中有人民性,《水浒》有革命性,《红楼梦》有反抗性,《三言》、《两拍》有个性自由……这是否等于发现了和利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资源?就算其中有所标举的进步内容,那么其独有的“文学性”资源又在哪里?靠通行的“文学观”很难走进中国文学最富特色的资源。因为二者是错位的。如果说古代中国文学是一个富矿,那么在过去的大半个世纪的主流文学中,它处于被遗忘状态。其遗忘的不是别的,正是文学性。理解文学性的一个关键是解蔽物理时间,而这正是中国儒道佛的用心所在。中国古人对物理时间不感兴趣。易经中的“时”,多是指人“随时”,把握“时变”。即所谓“与时偕行”,“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人与时相合在《易》中叫“时中”;“蒙享,以享行,时中也”。《中庸》这样诠释道:“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时中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把最高的道“中庸”与“时”联系起来表达一种人格境界(君子),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思路。在中国文化中,时是现象化的,是“不可能也”之中庸的现象化。通过当此合此的“时”,人与天相应、合一。《孟子》这样定义孔子:“孔子,圣之时者也。”可见“圣”不是二元化思路中的绝对人格实体,而是“此在”化的人。不错,中国自古就重视历法,重视历史。然而正如《春秋》笔法在于微言大义,一切此时此地的事件和故事都不是与道二分的,而是恰恰在于明道。历史之事总是与中庸之义不可离。“史”的汉字构形为“以手执中”,人们多将“中”理解为秉笔直书,其事实更应理解为“中道”之“中”;史家之职在于洞察人事与天道之几微。可以说这个汉字传神地表达出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时间观、“史学”观。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多出于“史官”的道家,竟可以在一种社会变故之后,立地使成了消解流俗时间而直逼“天道”的思想家。在老庄那里,时间作为实体,是被“无”化的对象。当然,他们也常使用“古今”这两个字眼,但用法却不可以用现代思维望文生义。比如《庄子》在论“真人”时,大量地用到了“古”字,说“古之真人”如何如何。这决不是说,在某个古老时代,曾经有过这么一种不可思议的高人。真人与众不同,不过是因为循其原本,“古朴”一词的连用可谓得其要领。原本、自本自根不过是说,真人没有己身之外的根据,他自己就是自己的根据。“绝待”即是此义。他就那么自在自显着,这其实就是最平常不过的“朴”。真人就是朴人。朴人是“存在”与“行为”的合一、“不为”与“为”合一、“无”与“有”的合一,因而也有永恒与当下的合一。真人一定生存于当下之时中。那些似乎不食人间烟火、渺不可及的真人说法,不过是用来形容摆脱流俗时间的奴役,不受日常构架所绊,真实地感受生命的生存。佛教更是二元化的消解,实体化的物理时间更是不在话下。这里可以谈谈佛教对“现”、“现在”等词的用法。“现”,在古汉语中,其原义就是本体的呈现:“现,玉光”,“见,露也。现,俗”。佛教所谓“现在”、“现”亦此意,指的是呈现、作用。《俱舍论》说:“有作用时,名为现在。”“现”,就是相对于原本、自然、种子而言的派生、现行、作用或作为。按唯识论的说法,种子为因法,现行为果法。阿赖耶识有生一切之法的功能,谓之种子,自此种子生色心之法谓之现行。从阿赖耶识种子显现行动之一切法,便是所谓“现行法”。日常生活中“现身说法”这句话,大概是口头禅的民间流传。《楞严经》说,“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佛教还经常用到“现成”这个词。什么是“现成”呢?禅宗称之为自然出来,不凭造作安排者。天台宗称之为当体即是。佛教的这个思路与道家是一致的。刹那与永恒、此世与涅槃并无二际;人与佛、色与空、烦恼与菩提不是一对可以分开的东西。佛教也有纪年,也用约定俗成的时间词汇。佛教并不着意废止世俗界的东西。它只是提醒不可在二分格局中将“假名”实体化,所以不要有所执。而主张用“真俗不二”的缘识度持守生命的永恒。即以鲁迅为例,他执着当下容易给人一种“厚今薄古”的错觉,而让人盲视其执着现在的生存论命意。其实在价值评判上,鲁迅并不“厚今”,而对“今天”施以秋风扫落叶的批判,可谓一个“骂今天者”。他的“匕首投枪”都不是远程武器。也许可以这样说,他是一个抨击现实的“厚”现实者,骂在场的在场主义者。从以上简略分析不难看出,中国儒道佛的时间是生命化的“现象学”时间。在根本上,这是一种艺术时间,艺术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