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本雅明的现代性批判思想_第1页
论本雅明的现代性批判思想_第2页
论本雅明的现代性批判思想_第3页
论本雅明的现代性批判思想_第4页
论本雅明的现代性批判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本雅明的现代性批判思想

本亚明是现代德国最具创新性的思想家之一。他被称为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他从早年受到终生好友犹太神学家朔勒姆影响开始到中后期转向马克思主义为止,思想表现得极具张力与暧昧。其犹太神学的救赎观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的结合也使得其文本变得异常玄奥晦涩,如早期的语言救赎观到中后期马克思主义语境下艺术生产理论与神学马克思主义等。这些思想无不散发着其独特魅力,但同时也给后来者的研究带来了诸多困难。它使研究者往往忽略了其中的现代性批判题旨,而囿于神学抑或马克思主义的争论中。而其独特的批判性却恰恰是建立在两者的融通当中的。一、历史进步的困境中的意象思维本雅明对现代性批判的阐释基础源于他早年所接受的犹太教弥赛亚式的救赎传统,即一种对于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相互协调共生的“本原性”的追寻传统。这种传统是他在针对现代西方社会兴起的现代化浪潮的一种独特回应。现代主义的发展立足点落在近代以来兴起的历史进步论上。这种论调认为过去的历史已经远离我们,与现实的人的生活毫无关系。它“把历史放在空洞的、匀质的、连续的时间中,抽象化为前后相继的连续事件,提供了一种永恒轮回的非历史的历史形象”。这种历史进步的观念一味地赞颂未来,只有未来才能承继起社会发展的希望,整个社会也只有随着科技在未来的不断进步才能继续前进,赞颂弥漫于现代社会的理性精神与工业文明,但从而也把过去与现在两种时间维度抛离于逝去的虚空当中,给人造成了一种社会永恒发展进步的错觉。本雅明指出这种线性的一致“向前看”的发展观只是一种遥不可及的乌托邦幻象而已,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人的本原真挚意识的衰落,进步意识取代一切,个人思维的主体性倾向压倒一切,僵硬地把事物纳入到线性发展的轨道中。在这股巨大的现代性历史潮流推动下,人与物开始对立起来了,和谐统一的局面被打破了。如同在他的遗作《历史哲学论纲》中借宗教意象来阐释的:“一阵大风从天堂吹来:大风猛烈地吹到他的翅膀上,他再也无法把它们收拢。大风势不可挡,推着他飞向他背朝着的未来,而他所面对着的那堆废墟直推向天空。这大风是我们称之为进步的力量。”32他所谓的“新天使”是指有时代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他们所面对的就是这股来自被神化的理性天堂的进步之风所肆意地吹走了人的和谐统一的过去,把人推向无处的未来困境。这种打破历史进步论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修正。现代化带来的一方面是科技进步,而另一方面线性的经济增长还会导致人类的灾难,而我们自身却迷失于这股大风中而不自知,进而陷入一种历史发展的循环怪圈中。苏联斯大林模式与希特勒极权主义政治正是这种无限进步论在现实中的实践变体。因而他认为只有通过对过去的回溯才能启明“当下”迷失于进步浪潮中的世俗,找回人们在过去记忆中的人与物的和谐本原。回溯过去的方法构成了本雅明对现代性批判的主要方式,同时他用都市的意象作为材料来建构起他的整个批判性主旨。这种意象通过从过去中寻找被现代人所遗落的历史碎片来挖掘批判线性未来发展观的可能。过去即历史“在我们看来是一连串事件的地方,他看到的只是一整场灾难。这场灾难不断把新的废墟堆到旧的废墟上,然后把这一切抛在他的脚下”408。因而现代社会中真正不被线性发展观的影响所波及的只有如大都市中的游手好闲者、拾荒者抑或是穷困潦倒的浪漫主义诗人等时代的弃儿,只有这些边缘群体才有可能在社会进步浪潮下用自身的切肤痛苦来识破社会发展的诡计。这种意象思维的方法,明显受到了20世纪西方学术界兴起的以现象学为代表的抛弃僵化概念思维,回到事物本身中去,呼唤推开先入的思想概念的桎梏,全身心地投入到面对事实本身的思潮影响。在《德国悲剧的起源》的序言中他强调哲学的批判性在于形象维度,“从本质上来讲不是建构思辨的体系而是如同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是一种对生活的哲学化救赎”19。他不间断地尝试把原本要放入概念框架中进行裁剪的现象转译成如人群、居室、游手好闲者、拱廊街等一组组意象,通过并置于重组来昭示和重现当下生活的灵动本原。在具体的意象阐述上,本雅明尤其钟情于法国现代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第一位对现代主义的丑恶进行揭露的诗人”。与边缘群体相联系,本雅明认为“拾垃圾者和诗人两者都是在城市居民酣沉睡乡时孤寂地操着自己的行当,甚至两者的姿态都是一样的,诗人为寻觅诗的战利品而漫游城市的步子也必然是拾垃圾者在他的小路上不时停下来拾起碰到的破烂儿的步子”195。他把自己对异化现实的激烈反抗置于诗人这个反讽的隐喻形象之中,但充满悲剧性的是:两者都处于一种反抗社会的低贱地位上,游荡在城市的边缘。这些抵制都市主流生活的“范儿”正是以这样颓废、衰败的意象来拾起过去历史的凝重碎片,以此开启在过去意境下对于现代社会的批判救赎。于是,对过去的回溯与借用都市隐者的意象昭示现代性破坏特质的方式的相结合,就被赋予启明的可能,它储备着救赎的记忆碎片,渗透着一种犹太神学传统上称之为弥赛亚的些微力量,它是一种生存结构,同样是一种对本原的记忆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观照。如果说弗洛伊德从心理的无意识层面,试图把那些对人们起着重大影响而所无法被感知的东西给揭示出来的话,那么本雅明则是从犹太神学的救赎观与意象思维出发,通过对过去的追溯来启示“当下”的世俗,以此打破现代主义历史进步观的锁链,撕下现代性的虚伪面具。这里又无形中彰显了他独特的理论方法所蕴涵的生命力,批判现代进步论的破坏本质的同时,又以马克思的以人为本为其落脚点,积极地探索现代化背后所蕴涵的积极一面。在人自身的感知与生活在文化历史层面的表现上,辩证性地展开了他的宏大且又微妙的批判性思想征程。二、将提升空间作为游手好闲者的社区内—经验与贫乏:辩证性批判下的都市意象文化体察19世纪后半叶开始,欧洲各国相继进入工业发展的加速阶段,城市化也随之兴起,尤其是这一时期的巴黎成为这一时代变迁的典型都市代表。本雅明宏大的“巴黎拱廊街计划”就把巴黎当做研究的背景。他擅长把目光聚焦于都市人群及与此相联系的细微意象中。有人就指出,“本雅明对细小的、甚至最微小的东西有一种偏爱,在他看来,一个对象的大小恰与其意义成反比”228-229。就这样他以人群为样本,用近似诗人波德莱尔的冷峻眼光开始了他对于都市中含有现代性的细微事物的捕捉。现代化进程的到来使得生活在前现代社会中的人们不断被推向变化更新的反应层面上。人们的工作、居家生活无时无刻不受到外来快速变迁事物的影响,各种外来刺激不断地强加于对此还未做好充分准备的新兴市民。现代化发展带来的这种快节奏的变化使得人们原本的感知与社会活动开始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人们不得不为了招架众多的外来刺激而使自己生成一种抵制抑或快速消化刺激的心理防卫机制。在现代化都市巴黎新兴的拱廊街上,陌生人迎面而来,人们因交通发展而接受越发增多的外界刺激使得他们虽面面相觑,却丧失了前现代社会熟人间交往所拥有的能带来温存感的“经验”,被一种全新的瞬间的惊颤“体验”所替换。这种“经验”被本雅明定义为一种时间上的绵延。它产生于自然与人类和谐统一的时代,建立在客观事物与人的关系转换上,存活于人们的记忆的相关事物中,是一种对历史文化沉淀所带来的脉脉温情与充满诗意,是人们对生命的感悟状态。与连续持久的绵延经验不同,“体验”则是当人无法用经验的方法同化他周围世界的信息时所产生的震惊,一种人们为了应对巨大的外来冲击而采取的抵抗,表现出了瞬时性的症状。在《讲故事的人》中,本雅明无限感慨现代社会中经验的贫乏,故事即一种经验交流的方式,它的源泉来自经验,讲故事的人所讲述的“取自经验——亲身经验或别人转述的经验,他又使之成为听他的故事的人的经验”295,听者与讲故事的人之间形成了互动,经验就在两者之间一代代地传递下去了。但随着社会转型的到来,新的媒介——印刷术的发明,人们的认知方式发生了改变,小说的大量出现打破了一脉相承的经验世界,小说对经验的依存度开始下降,报刊新闻,广告的兴起适应了以体验刺激为知觉方式的新兴人类。一些人似乎更喜欢在人群中不断地闪躲腾挪来体验着惊颤带来的刺激,以一种“都市冒险家”的姿态成为都市边缘的游手好闲者。而另一些人则让自己退回到居室内部成为收藏者,试图保留最后的那份“经验”温存。本雅明寄情于在炫目汽灯照耀下把拱廊街当做“家”的游手好闲者。与那些西装革履全身包裹工业制成品的麻木人群不同,他们毫无目的地漫步于城市日益兴起的拱廊街上,“他们虽置身人群,但又与挤在人群的人流保持了一段距离,他们不想在人流中完全失落自己,他们要去观察和体验自己是怎样被人流簇拥,同时又是怎样快速觅得自己空间的(对惊颤的消化),在这种不断克服惊颤的体验中,他们也体验到了自己与其中作出快速反应的生产能力,体验到了自己作为一个个体如何在大众获得一席之地”9。而拱廊街作为当时商品和人流的集散地,同时也是城市重要的空间结点,顺应了这些游手好闲者们的生活方式。这些工业化影响下的街道在巴黎迅速出现,打破了传统私人与公共的分界线,使得道路的内—外的空间逻辑被消弭了。由玻璃天棚做遮挡的外部的街道就好像是内部的居室,游手好闲者、拾荒者、妓女共同混迹于此。本雅明写道:“街道成了游手好闲者的居所。他靠在房屋外的墙壁上,就像一般的市民在家中的四壁一样安然自得。对他来说,闪闪发光的珐琅商业招牌至少是墙壁上的点缀装饰,不亚于一个有资产者的客厅里的一幅油画。墙壁就是他垫笔记本的书桌;书报亭是他的图书馆;咖啡店的阶梯是他工作之余向家里俯视的阳台。”33用钢筋水泥架构起的现代化建筑消弭了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的区隔所造成的私密性,经验的持存感被体验下的惊颤所冲散。游手好闲者就这样在流动的拱廊街里找到了能供给他栖身的“家”,原有的需要进行观照才能体会的欣赏价值被商品的廉价属性取代,温存感缺失了。就这样这些人试图用身体来发起对因现代性不断更新所带来的破坏的讨伐,来唤醒大众对于美好事物、本真的体悟。工业革命引领下新兴事物的变化是如此的快,以至于人们还没来得及去反应消化就又发生了变迁。这些新事物很快被同化到了新出现的感知生活方式中,并很快退出了意识的兴奋层面,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后来拱廊街的消失,休闲逛街也就不再时兴了,汽灯也不再被认为是优雅的。对于在空空的科尔贝尔拱廊街忧伤地游荡的最后一位闲逛者来说,汽灯的忽明忽暗的闪烁只表明了他的恐惧,因为月底就不再有人负责他的费用了。”48闲逛者们从此成为一群“无处的人”,他们显然已经迷失了自己,再也无法将自己的眼光聚集在狭小的百货商店里而悠然自得地将整个自身投入到商品中,移情于商品的能力被强大的商品经济所攫住。货币经济“给现代生活装上了一个无法停转的轮子,它使生活这架机器成为一部‘永动机’”12,现代生活随着经济发展变得更加躁动不安。本雅明所借用的游手好闲者这一意象就这样失却了原先在拱廊街上的那种闲庭信步。他们在百货商场中与忙碌的人群一道被商品的巨大浪潮所席卷,陆续开始了向大众人群的回归。这些都市隐者在历史中所留下的痕迹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模糊。从他们出现到消失,线性发展观下的现代化破坏本质使他们失去了历史的立足点,放弃了对现代化的抵抗。本雅明把视角从室外转向室内,“收藏者”也是构成本雅明揭露其现代主义文化的重要意象之一,在“收藏者”身上他看到了那些为了保存受现代化发展而逐渐失落的个性的积极努力。“这种努力主要发生在他们居室的四壁之内……他们孜孜不倦地将一系列日常用品登记下来,将一些诸如拖鞋、怀表、温度计、蛋杯、刀叉,雨伞之类都罩起来。他们尤其喜欢那些能把所有接触的痕迹都保存下来的天鹅绒和长毛罩子。”43这时候,他们的居室已然成为了一个“匣子”,这个“匣子”似乎想把一切都要镶嵌其中,让经由发展而遗留下的痕迹充斥其间。收藏者在个人的密室中做着挽回传统经验的最后努力,居室成了这些收藏者与艺术品的避难所。这些收藏者“以美化对象为己任,落在他身上的却是西西弗斯式的任务,即通过占有它们以剥掉物质的商品性质,然而他赋予它们以知识爱好者看重的价值,而非使用价值”179。他们试图通过这些艺术品来找回传统经验社会中消逝的那份“灵韵”直观。“灵韵“概念是本雅明就经验在现代艺术场域失落的状况而创造的,他指出这种依附传统经验之上的灵韵即是“艺术作品的此时此地的存在,它问世时的独一无二性”5。这种经验特质发端于原始宗教仪式的神圣权威上,并建立于客观或自然事物与我们主体自身那种关系的转换之中,就像我们看着某事物,同时那个事物也在看我们,即“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样的人与物合一的状态。主客体就在带有审美距离相互倾诉的意境中得到交融。他本人也是位极其爱好古董珍玩、艺术品的收藏者,如克里的《新天使》这幅画是他最为得意的收藏画。他钟爱画中的天使,这里他不仅仅为现代社会经验的消退感到惋惜,而是进一步站在辩证的立场上表达了重获希望的可能。机械复制时代带来了如照相摄影术等复制技术,一方面它使得审美距离缩短了,传统经验的灵韵丧失了,但另一方面却有助于摆脱原先的时空局限而打破仪式膜拜的神圣权威意志。他在其《摄影小史》中描述摄影这一现代传媒特点时就充满暗示性地指出:“摄影的真实中隐匿着导向特质。”37现代化所带来的机械复制的力量似乎有股能让惊颤体验下的人们摆脱传统束缚、启蒙当下的力量。就在对经验本原的追寻下,他发现了蕴涵于现代性的活力。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个人原有的感知方式从“经验感悟”过渡到“惊颤体验”,本雅明把目光投入到绚烂的都市意象当中,就如浪漫主义诗人一样漫步于城市的小碎路上,拾掇起不断被喧嚣嘈杂所吞没的岁月尘嚣。有趣的是他经常用击剑作为现代生活的隐喻,认为现代生活就如击剑一般,我们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去进行防护,时刻去闪躲外来刺激对自身的冲击。无论是游走于拱廊街上的游手好闲者还是蜗居于密室内的收藏家,都是经验匮乏下人群对刺激反馈表现的一部分,这些意象对于历史来说极其短暂,它们是现代化的产物但却又是现代化的牺牲品。重工业的发展辗碎了这些已成为过去的历史图景,使之散落一地。而他则用细腻的体察方式捡起了这些都市人群及其周边的意象,并辩证地在现代性事物本身当中挖掘出了希望的火种,构建起了他的现代性批判题旨。三、现代性批判的当代意义本雅明对于现代主义的批判充满了他个人独特的思想韵味。他早年承袭的犹太神学救赎观使得他站在历史进步论的反面立场用过去回溯来启明当下的方式发起对现代性的批判。他对事物细腻的觉察让他能够深入到现代化语境中,像一位诗人一般不断地捕捉因现代化浪潮的冲刷而逐渐被世俗所遗忘的记忆碎片。历史的过去记忆承载着批判的可能路径,一组组都市意象则组成了现代性批判的内涵,而这些意象以一种辩证的姿态来响应现代性的破坏性特质,挖掘这种特质的新的可能。早在他的格言集《单行道》中,他就尝试着逆反地通过对理性概念的摧毁而借用意象的方式来激发更蕴有生机的新思维。他的好友阿多诺就这一意象写作方式指出:“凡是与及存放时不相符但又遏制不住的东西应该是能给思维以原创性动力的东西,宽泛地说,应该是通过智力活动的某种短路去点燃火焰的东西,这个火焰即便不把寄存东西烧尽,也会将它照得熔为灰烬。”152这种反智主义的写作方式很好地照应了他的现代性批判主题,批判的力度就蕴藏在现代性自身的意象当中,用一种脱离于概念框架的理念方式,通过过去来批判和启明当下。这种具有浓厚后现代色彩的解构手法也为后来学者提供了现代性批判的启示。当今西方学者如詹姆逊、伊戈尔顿等人之所以推崇他,并不仅仅因为本雅明对于现代主义样貌进行了刻画,很大程度上是把经典马克思主义辩证批判融入到变化了的资本主义现实中。作为法兰克福学派正式成员之一,他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的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