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增强文化认同弘扬民族文化(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增强文化认同弘扬民族文化(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增强文化认同弘扬民族文化(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增强文化认同弘扬民族文化(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增强文化认同弘扬民族文化(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增强文化认同,弘扬民族文化1.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屈原是谁?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文明,他说:“中国文化有特殊生命力……不管到哪一代,中华文化,总在。”②《典籍里的中国》以主持人穿越千古时空和先贤对话的新颖方式,拉近观众和中华文化的距离,使观众产生了心灵共鸣;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国风少年以地为画、踏墨而舞,“一抹丹青”将时光拉回千年前;让中华文化融入各种当代元素,在年轻人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也成为年轻人借以表达自我的方式。③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习近平上述材料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校刊打算举行“我给中华文化写封信”征文活动,请你以“一名高三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文章参与活动,体现你对中华文化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作文题目】防疫期,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现在小区门口保安所问的,都是直击灵魂深处的终极哲学问题,1、你是谁?2、你从哪里来?3、你要到哪里去?然后给你深情一“枪”,看你是不是“头脑发热”了。期待全民摘下口罩的日子早日到来!其实,“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这亘古不变的疑问似乎永远伴随着人类。西方《圣经》里的上帝创世说,中国古代神话里的盘古开天、女娲造人都可以看作是先民们对此作出的“回答”。在每一个个体身上,也有这么一个自我身份的选择和认同的过程。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较早研究了这个问题,提出了“selfidentity”(身份认同)的概念。阅读下面“典型素材”中的材料,请以“身份认同”为话题,从“国家认同、自我认同、文化认同”中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4.作文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①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前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和群众游行。70年的意义不是岁月的流逝,而是蜕变和发展。中国已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历史巨变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见证者。请你展开想象,以“我看祖国七十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有细节,有描写。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②文化意义上的“认同”,是指“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真诚而又深沉的文化认同,能够真正打动人心,催人奋进……请以“文化认同”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要求:不少于700字。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5.作文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文化意义上的“认同”,是指“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真诚而又深沉的文化认同,能够真正打动人心,催人奋进……请以“文化认同”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参考答案:1.例文:传统不容亵渎,历史需要铭记传统文化遗产是国家之瑰宝,历史文化名人是民族之骄傲。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不尊重历史文化名人的人肤浅而可悲。如漫画中的四个青少年,竟荒唐地认为:屈原是个歌手唱过《离骚》,是厨师发明了粽子,是个医生唤做大夫,是运动员跳过江……中国传统文化在乱炖中变了味,历史文化名人在恶搞丢了精气神,可叹,可悲!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要一个民族灭亡,首要方法是让它自己践踏其民族历史,解构其民族文化,涤荡其民族自信,破坏其民族认同感。在泛娱乐化的时代,影视节目毫无底线,网络恶搞如日中天:贾玲在《木兰从军》小品中“身穿古装,嘴啃烧鸡走上舞台,将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唐代诗人杜甫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脑洞大开的网友纷纷为“杜甫”形象进行再创作,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杜甫的这一系列形象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历史是用来穿越的,雷锋是用来赶时髦的,黄河大合唱是用来出洋相的,荆轲是女的……没有严肃,没有正经,没有是非,所有的所有都成了雷人的闹剧,这个被娱乐的时代,傻傻分不清楚。当浮躁的气息蔓延开来,当恶搞的风气如日中天,当颠覆历史传统的背后藏的全是国人扭曲的心理,何谈雄狮梦醒?何谈中国崛起?宋玉《风赋》有言: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历史文化名人的尊重,我们要从日常入手,从细节做起。写好方块字,记诵三字经,学好文言文,欣赏古诗词,深入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诸如此类举动都是在践行传统,传承文化,都是在向历史和历史文化名人致敬。近年来,《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中国民歌大会》《国家宝藏》等系列具有人文情怀的文化类节目集体走红,深受观众喜爱,掀起了一股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我们要从中汲取营养,并甘之如饴。铃溪古镇的折子戏咿呀了千载,唱醉了晚归的灵魂;川西成都的皮影在夜幕中跳动,唤醒了倦怠的星空;蜀中自贡的龚扇伴随着历史的暑气,搅动了倾城的清新……孔丘、屈原、岳飞、鲁迅众多历史文化名人,个个栩栩如生,神采飞扬,从历史的深处正向我们走来。时代的车轮缓缓向前,时而顺达,时而阻滞,执辔的车夫满脸从容——无言坚持,默默守候,是对历史的致敬。【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漫画类材料作文题。本题的漫画内容贴近高中生的生活和现实,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今天,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命题紧扣现实,符合立德树人的高考命题理念。漫画画面中有四个青少年(从发型和面相推知)在围绕“屈原是谁”这一话题聊天。眼镜男孩(左一,估计是个电视迷,常看娱乐节目)认为屈原是歌手,因为在他的记忆中,他觉得屈原唱过《离骚》。口水男孩(左二,应该很喜爱美食)流着口水说:屈原是厨子,因为他觉得是屈原发明了粽子。左三这位男孩很认真地说,他认为屈原是医生,因为大家都叫他大夫(这说明他不知道大夫的古今词义差别)。而最右边这位男孩则认为屈原是运动员,因为他知道屈原跳过江。屈原是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然而对于“屈原是谁”这个问题,画面中这四个年轻人给出的答案竟匪夷所思。漫画揭示了年轻一代对历史文化名人和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现状,他们不知自己传统文化知识贫乏竟还洋洋自得,实在令人痛心。写作时,不能仅仅抓住画面内容中的“屈原是谁”来写,忌表面化和浅显化。对于“屈原是谁”这个问题,四个年轻人的回答反映现实,暗示考生审题立意时要有当下意识,要立足于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不可脱离当前时代来谈“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曲赋、民族音乐、地方戏曲、中医中药、刺绣服饰、曲艺评弹、书法国画、陶瓷玉雕等,只要和传统文化传承有关的内容,均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另外,从“年轻人”的角度来说,导致他们对传统文化漠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传统文化和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距离较远,传统文化本身晦涩难懂不易传播,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年轻人的浮躁心理,经济建设背景下生存压力过大导致年轻人无暇顾及传统文化等。这就为考生的选材和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开放性。作文时,考生可以站在“传统文化”的角度,谈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如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为何会遭遇如此尴尬的情形;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学校、家庭、社会各应该负什么责任;在外来文化和娱乐文化的冲击下,如何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等。也可以站在“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年轻人”的角度,探究他们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原因,及如何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等。立意:1.增强文化认同,弘扬民族文化。2.树立文化自信,传播传统文化。3.弘扬传统文化,我们责无旁贷。4.向年轻一代传播传统文化刻不容缓。5.学校、家庭、社会应携起手来,营造传承传统的氛围。2.例文:文化自信和认同助力青春梦中国梦尊敬的中华文化:您好!一听到您的名字,我就会想起仓颉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伏羲画八卦,河图洛书,天人感应,古老神秘的土地,勤劳智慧的人民。这一切,都不得不让我对您——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表赞叹。对您,我想说:做好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构筑文化认同,是新时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文明民族强大的前进定力,来源于深厚的历史底蕴。传统文化里蕴含着中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感召着一代代炎黄子孙,立德修德,拼搏进取。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鲧禹治水,我们的祖先面对逆境灾难,不畏艰险,愈挫愈勇,奋勇向前。新时代青年理应传承中华文化里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实干创新,担当奉献。做好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影响各国,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国人更应从历史文化中借鉴智慧,汲取力量。二十四史严谨信实,唐诗气势磅礴而委婉含蓄,宋词一唱三叹而雅俗共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现实主义的《诗经》流淌着浪漫气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浪漫的《楚辞》洋溢着现实的忧思。新时代青年应该厚积薄发,博观约取,不断学习,坚持积累。坚定文化自信,构筑文化认同。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方能构筑文化认同。四大发明和丝绸之路改写了历史,“一带一路”引领着世界,开放、包容、共享、共建,体现的是文化自信。《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火爆,是文化自信的创新。风靡一时的李子柒展示了文化的诗意,她的悠闲、从容表现了坚定的文化自信,开放包容、诗意美丽的中华文化影响了世界。我们要理性工作,诗意生活,在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里,放慢脚步,淡泊名利,顺其自然,文化支撑梦想起舞,经典引领诗意人生。曾经,对于您,我们存在诸多误解:认为祖国很快就会引领世界,“万国来朝”的历史即将成为现实,是文化自负;以华人在海外受到歧视为由,认为祖国还不够强大,未来发展前途未卜,是文化自卑。而如今,对于您,我相信我辈可以用文化自信和认同助力青春梦中国梦。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助推了中国制造。“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天眼”阅读浩瀚宇宙,“北斗导航”傲视珠峰,5G创新人类生活,“一带一路”沟通欧亚,女排夺冠振奋民族精神,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震惊世界。让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激发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让我们铭记历史,融入时代,传承创新,实干拼搏,让青春梦、中国梦的绚烂之花,在美丽迷人的中国文化中绽放。就请您,等着那一天!中华儿女2023年12月13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①引用了文化学者余秋雨的话,论述了华夏文明持久的生命力。“最长寿”说明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但与其他古老的文明相比,华夏文明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持久”——“不管到哪一代,中华文化,总在”。其他古老文明早已中断,但和其他的文明相比,为什么华夏文明从来没有中断过,一直持续到今天呢?考生可以试着分析其原因,从华夏文明本身来说,炎黄子孙血脉里的坚韧与风骨一直存在,文化就不会消亡;从文化交流而言,中华文化有着包容并蓄的特点,不仅能够百家争鸣,博采众长,还能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为己用,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华文化就是在这样不断吸纳的基础上壮大自己,从而历经数千年而不衰。材料②,则通过列举诸多创意节目,表现中国风搭配时尚感的“潮”式表现,从而形象化、典型化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时尚元素完美结合的范例。正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从不墨守陈规,而是能积极融入时代,在保留自身文化精华的同时,广泛吸取、借鉴、融合现代文化、西方文化等,让自身不断产生丰富的生命力,从而能在年轻人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也成为年轻人借以表达自我的方式。材料③,则借助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明了文化认同对于民族团结和民族和睦的重要意义。而怎样实现文化认同,我们则可以通过上面材料①和材料②中找到答案。试题要求针对“我给中华文化写封信”这一活动展开写作。对此,写作时,可以从中华文化的文化认同这一角度展开话题,首先说明保持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认同的重要性,然后结合材料①、②说明如何保持文化认同:一方面要积极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不忘来者,才能更好地前行;另一方面,可分析如何让传统文化得到当下认同,说明我们不能继承“死”的传统文化,如可以从李子柒走红中得到启示,那就是找到二者的结合点,让中国传统文化积极融入当代生活,赋予其新的生命力,用新颖的形式获得当下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认可。写作时要注意书信的格式要求。立意:1.中国风,“潮”表现,更认同。2.赓续优秀传统,书写当下认同。3.继承与创新并举,传统文化活在当下。3.例文:文化认同何为文化认同?顾名思义,文化认同即为于“不同”之中认出“同”。往小了说,它可以是家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往大了看,它可以是城市文化、民族文化、国家文化。而于这些文化之中认“同”则是它们使人产生归属感,发人奋进的缘由。寻求文化认同并非什么新事物,而是古已有之的。古时便有“家天下”,而后的“儒文化”亦是如此。君主以天下为家,百姓都是他的子民,故要服从于他。而儒生们又无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共同的文化认同,故儒生们能团结起来对抗恶吏,乃至投笔从戎。不难看出,寻求文化认同的根本在于使有相同文化认识的人团结,使不同的文化处于共同的认同之中,从而达到和谐稳定。而历史上那些功勋显赫的皇帝们无不通晓此理,因而有始皇帝的“书同文,车同轨”,唐太宗对夷狄与四海之民的“爱之如一”等。反观元朝时的三六九等,明清时的闭关锁国与文字狱,不是在寻求文化“认同”,而在迫使“认同”,虽“同”却为“不同”,虽“不同”却强认为“同”。因此元朝百余年便崩溃,明末起义军四起,清朝更是发展倒退,受尽耻辱留下骂名。所以文化认同不能仅由统治者的意愿独断专行,亦不能逆时代潮流而行,这只会致使失败。文化认同于当今世界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是个移民国家,然而美国人却能共同处于美国文化之中,这无疑是文化认同的作用。对内如此,对外亦如此。美国之所以能称霸于全球,离不开它的强大军事实力,但美国文化的输出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美国好莱坞电影,无不进行着全球推广,而它们所展现给观众的,则是美国文化。受到潜移默化影响的观众,也便认同了美国文化,成了美国的支持者。反观苏联,缺乏共同文化认同,终在和平演变攻势之下,不战而败,四分五裂。从中足以看出文化认同的巨大影响。中国的崛起与复兴离不开文化认同。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文化认同。中国梦,中华民族亦是文化认同。正是这些文化认同,才使得14亿中国人,共同努力奋进,建设繁荣昌盛的中国。也正是这些国与国间的文化认同使中国有了当今的世界地位,有了众多的合作伙伴。可以说,文化认同为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助推作用。文化认同是粘合剂,它使众多的人心团结在一起;文化认同是助燃剂,它使中国复兴与崛起的火焰熊熊燃起。是文化认同使中国有了今日的辉煌成就,也将会是文化认同使全人类团结起来,共同谱写美好时代的新篇章。【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本次作文题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要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进行选材写作。在高考题型中话题作文出现的概率较高,一般考生多以写议论文为主。本题写作的话题是““身份认同”,要求从从“国家认同、自我认同、文化认同”中自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首先,审读题干所给材料,确定选材构思的范围和写作的中心。解读题干材料的关键点是分析理解终极哲学问题——人生三问。一言以蔽之,就是人生终极意义究竟是什么?简单理解就是要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树立目标,这样人生才不会迷茫。这三个问题是相互关联、互为前提的,回答好它们,就是结合自身特点为脚下的道路做了规划,就可以清晰自己的目标,看到通往目标的路径,明了一步一步怎么去走,知道自己大概走多远,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为了什么,知道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障碍,更知道为了逾越这些障碍我需要相应地改变自己。题干由这三个问题引出“身份认同”的话题。然后,认真阅读后面提供的“典型素材”。三个典型素材实际是从“国家认同、自我认同、文化认同”三个角度,解读“身份认同”的涵义及重要性。最后,选好自己擅长的角度,构思、拟题进行写作。本文适合写成议论文。参考立意:1、学会自我认同与自我回归2、出发,是为了更清晰的自我认知3、文化寻根,走出身份认同的困惑4、国家认同是中华民族的基因5、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可用素材:1、小时候看《西游记》,除了孙悟空,印象最深的就是唐僧了,他每次路过一个国家,总会向国王这样介绍自己:“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取经”。唐僧的自我介绍不正是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吗?他的自我介绍不仅是讲给国王听的,更是讲给自己听的。他清楚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清晰地规划了自己的“取经之路”,并坚持走下去,不管路上有多少的艰难和诱惑,妖魔、金钱、权力、美女都没有动摇他西天取经的决心,于是他成功地实现了目标。 我们来分析唐僧的这几句自我介绍,第一句:“贫僧唐三藏”。唐僧是个和尚,是和尚就要受佛家戒律的约束,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行善积福,他做到了。第二句:“从东土大唐而来”。大唐人给他性命,养育了他,教会了他佛法,他谨记着。第三句:“要往西天拜佛取经”。这是唐王赋予他的使命,也是他作为佛门弟子的理想,他时刻坚持着。 唐僧修成正果的最主要因素不是因为有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如果唐僧忘记了自己是谁,要到哪里去,而在女儿国和女王成了亲,就算有10个孙悟空也没用,也不是因为唐王给了他多少物资,他如果不清楚自己从哪里来,唐王把整个国家给他也没用。唐僧取得真经的最主要原因恰恰是因为他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理解和坚持! 2、“自我认同”,就是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等。每一个生命都有一个生命的支点,每个人在这个社会都有一个位置。“自我认同”就是要寻找自己生命的支点与位置。台湾作家林清玄说:“小丑由于认识自我,不畏人笑,故能悲喜自在;成功者由于回归自我,可以不怕受伤,反败为胜;禅师由于反观自我如空明之镜,可以不染烟尘,直观世界。认识、回归、反观自我都是通过自己做主人的方法。”3、3月中旬的一天,大约60个收养华童的美国家庭在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聚会:孩子们好奇地观看传统茶道表演,饶有兴致地学习包饺子和剪纸;他们的父母则围在一旁,微笑地看着。据悉,十多年来,已有数万名中国孩子被国际家庭收养。他们一天天成长,身份认同问题也在一天天临近。美国是收养中国儿童最多的国家。自1992年中国颁布《收养法》以来,已有约5万名中国儿童被国际家庭合法收养,据当地媒体估计,这些孩子将会形成一个数十万人的特殊群体。对于这个特殊群体,跨国收养问题专家指出,成年后他们将面临身份认同这个重要问题:我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两者都是,或两者都不是?能否在这个问题上平稳过渡,将影响他们融入当地社会的程度,甚至能否有个快乐人生。养父母们相信追踪韩裔收养儿童的研究结论:对于本族文化感到熟悉和骄傲,有助于被收养儿童树立自信,并降低身份认同缺失所带来的风险。事实证明,“寻根”有助于身在异族环境里的孩子树立自信。4、当今,华人足迹遍及全球,孔子学院也遍及五大洲,但在国外还很少见到中国人开办的用汉语教学的学校,不少中国驻外人员和华侨华人的子女因此缺乏接受中国文化教育的机会。而在国内,不少幼儿中文还没学好,就被要求学习英语。事实上,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多少了解?对于我们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我们自己是否足够珍视?与国外的“中国通”聊天,我们固然为中华文明的魅力感到骄傲,恐怕也常为自身修养的不足而汗颜。在学习国外先进文化的同时,增进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自信,是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必修课。当“软实力”成为时髦语汇之时,我们自身需首先建立起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让中华文化真正获得强大的世界影响力。5、当今世界是个人口大流动、文化大融合的世界。人们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选择离开故土,搬迁到异国他乡工作生活的情况越来越多。那么问题来了,在一个语言、种族、文化、宗教等因素或多或少有些陌生的环境中,“我是谁”的问题自然而然会出现。如何调整自己的身份认同,是每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都会面临的问题。人们常说,前进的道路上从来都不是只有鲜花没有荆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更多的流动、更多的融合已经是必然。只是,这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一路摸索、一路磕碰是难免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尤其是移居他国的人的自我身份认同也注定了要经历摔打磨练。生活在不同种族的人群之中、游走于不同文化之间、倾听着不同宗教的声音,各国移民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必然会多几分思考。只是,无论如何,都应该坚信,人生而平等,每种文化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美丽花朵。无论身处何地,谁都不应该妄自尊大,当然也不应该妄自菲薄。6、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影响、长期积累的过程。其中,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源泉。没有文化认同,就不可能坚定文化自信。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和价值体认,文化认同并非一成不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的思想千差万别,文化认同需要不断调适。当前,我国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不断发生深刻变革,社会思想多元多变,这对增进文化认同提出了新挑战。应对文化认同方面的新挑战,关键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融入我们内心世界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革命文化是需要不断发扬光大的宝贵精神财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努力建设的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要将三者融为有机整体,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感召力。参考结构:文化认同第一部分,紧扣话题,提出观点。首先,解释“何为文化认同”。然后,阐释文化认同的范畴。最后,提出观点:文化之中认“同”使人产生归属感,发人奋进。第二部分,围绕话题,展开论述。正反对比;跨越时空,从历史朝代到世界范畴,再到当今中国,多角度展开论述。第一层,写寻求文化认同并非什么新事物,而是古已有之的,正反对比强调“文化认同”的重要性。第二层,将论述扩大到世界范围,正反对比以美国和苏联为例,指出文化认同的巨大影响。第三层,写中国的崛起与复兴离不开文化认同。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升华中心。再一次强调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并展望美好前景。【点睛】话题作文写作有几点注意事项,(1)把握文体。(2)缩小范围,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3)拟好题目。(4)善于联想,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开手脚,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善于多方位地展开联想,这样,才能生发出丰富多彩的思路来。(5)写出新意,写作时,要善于“独辟蹊径”,也就是要求我们在立意上要有独特的感悟,不人云亦云;选材上要有独到的眼光,不陈题旧话;构思上要独具匠心,不四平八稳,波澜不惊语气上要有独到的魅力,不平铺直叙泛泛而谈。4.例文1:我看祖国七十年建国已经七十年了,国家在七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公说,想当年,他在家是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七十年前,因为家里穷,他八岁便到剧团当了学员。他连去学校上学都成为一种奢望,只能利用空余时间自学。现如今,我已经十七岁了,不仅可以在学校里享受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在课余学习自己喜欢的钢琴、书法。外婆说,想当年,家里没有自来水,食用水都要一担担挑回来放在水缸里,寒冬腊月也得到河里洗衣服。那时都是烧煤炉,一不小心弄灭了,还得劈柴生火,弄得炊烟四起。即使建国后,物资也十分匮乏,都是计划供应:买粮食要粮票,肉类要肉票,做衣服要布票,连买豆腐都要豆腐票……现如今,家里水龙头一拧,清水哗哗来;超市里食物新鲜、货品齐全,想买啥就买啥。妈妈说,她们小时候住的是防震棚,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她和姨妈就一个拿水缸,一个拿瓷盆,往外舀水。现如今,大家不仅有自己的卧室,还有书房、钢琴房,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爸爸说,他小时候家徒四壁,一直到上初中,家里才有了固定电话,还激动得把电话号码抄在小纸条上,每个同学发一张,恨不得昭告天下。现如今,宽带入户、家庭影院,连我都有了自己的智能手机、电话手表、点读机、电子书。建国七十年,祖国沧海桑田,建国七十年,神州发生翻天变化。我们的国家从无到有,从有到强,靠先辈们不懈奋斗铸就了今日的辉煌前景。“神十”飞天、“蛟龙”入海、“天眼”探空、航母远航……一项项荣誉,一次次飞跃,让中国越发耀眼,让世界为之震惊。在祖国建国七十年之际,我们更应珍惜现在,不忘过往,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为中华民族美好灿烂的明天,谱一曲酣畅淋漓的曲调、写一首激昂赞颂的诗篇!例文2:文化认同我们的世界并不是单调乏味的,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的思想并不是统一简单的,而是多样灵活的。世界因为和谐而安宁,因为有不同的文化才擦出耀眼的火花。世界因和而贵。调节和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是重要的,因为只有充分调节好各自的关系,才能使整体的力量加大。先看战国时期,楚国之所以被强秦所灭,是因为楚王听信谗言,轻易打破了与齐国的联合,才使秦国有虚可乘。可见和睦共处的作用之大。再看当今的以色列与巴基斯坦,因为种族和地界的矛盾,导致双方冲突不断,生灵涂炭。因为不和而导致惨剧的例子举不胜举。这再一次证明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生,令世界经济处于和谐的局面,多方经济唇齿相依,使得经济和谐发展。另外,当今世界文化发展多元化,既有交流渗透、又有对立冲突的现状,所以,和平是重要的,是立身之本,更是立国之本。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世界因为存在着思想文化的碰撞,而萌发许多新思想、新文化。如我国古代的诸子百家思想,孔子的与民同乐、庄子的自在消遥等思想令中国的文化发展炫丽多彩。如果摒弃掉不同,会带来恶果。像那个邯郸学步的人,最终忘记了自己走路的方法。要和而不同,就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也能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坚持己见的人,有如屈原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他能做到不同流合污,最后得到后世的认同,名留千古。要虚心接纳他人不同与己的意见,正如魏征进谏唐世宗的“谦冲而自牧”“思江海下百川”。别人的意见是宝贵的,有了它,才看到自己不足;有了它,才能开阔自己的眼界。可见,要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必须要有坚持自己意见的勇气,还要有虚心向别人求学的胸怀。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已是客观的事实。不同民族文化的交往和借鉴将越来越普遍,特别是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现代文化将逐渐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文明冲突和文明共存引发世界文明的变迁、演进、发展和多样化,不同文明在交融中发生碰撞而走向多元化。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趋势。我们要学会在复杂多极的文明世界中共存,学会从其他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世界因和谐而可爱,因“不同”的存在而精彩。【详解】作文一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材料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巨大变化,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在祖国七十年的征程中,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历史巨变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见证者。题目要求以“我看祖国七十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考生可以写祖国七十年以来的巨大变化,也可以写人们为建设祖国怎样努力和奉献,写作时要抒发真情实感,言之有物。立意:1.祖国发生巨变;2.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3.我为祖国做贡献;4.珍惜现在,不忘过往。素材:1.两弹一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2.恢复联合国席位1971年10月25日,在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得到恢复。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重回联合国,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3.载人航天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将该项目命名为“921工程”。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之后,从“神舟六号”到“神舟十一号”,中国航天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展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4.港澳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结束了英国在香港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结束了葡萄牙在澳门442年的殖民统治。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大大推进了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5.青藏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整个工程分两期建成,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青藏线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生命禁区”,青藏铁路建设成功解决了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千里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高寒缺氧的施工环境和对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6.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文件,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也标志着中国在经过了15年的歧视待遇之后,终于享有了与其他世贸成员同等待遇的权利。7.2008年北京奥运会展示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改革开放30年风雨历程,中国在世界人民的印象中更多的是一个蓬勃的新兴经济体。北京奥运会则把“文化中国”传递给了世界,“绿色”“科技”“人文”的理念,深深地融进了传统奥运理念之中。结构层次:《我看祖国七十年》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文章以外公、外婆、妈妈、爸爸的口吻讲述了祖国七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个人的讲述都能引发人们的共鸣。文章从不同角度写出了祖国的变化,条理清晰,中心突出。最后,文章对祖国的变化进行了总结,并表达了一代青年人的心声,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是一篇言之有物的文章。作文二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且规定了作文的题目。解答此类作文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等来分析把握材料内容,确定最佳立意角度。本材料的核心词语是“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尤其是对外来文化价值的认同,足以瓦解一国的政治制度,一民族的凝聚力;反之,本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的强烈认同,既是该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精神力量,又是使民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作为民族的认同和国家的认同的重要基础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不仅没有失去意义,而且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由此我们可以确定立意。参考立意:1.因和而贵,因不同而精彩;2.和而不同,方乃大同;3.互相尊重,和谐共处;4.保持独特个性,各有其美。写作素材:1.尊重文化差异,展现大国风范,尊重文化差异,共筑友好桥梁,尊重文化差异,谋求世界和平发展。在求同存异中各国能走得更远,世界文化也能绽放出光辉!当今世界,众多不同的文化共同构成了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就如古老的中华文化,庄重的欧洲文化,浪漫的希腊文化,神秘的非洲文化……它们或许不尽相同,但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因此,我们要尊重文化差异,具有文化认同感。2.历史上,因为尊重彼此文化差异具有文化认同感,而留下千古佳话的例子并不鲜见。忘不了汉代的张骞通西域,一路上与多少个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真是强我大汉。忘不了大唐时期,唐太宗威仪满天下,少数民族纷纷来朝。唐朝文化开放而包容,真可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唐朝人懂得尊重文化差异,才造出一个盛世。忘不了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忘不了三教共栖……正是因为懂得尊重文化差异,具有文化认同感,才使中华文化保持勃勃生机,才在开放和包容中广纳文化精华,丰富中华文化,强我华夏。3.大家知道,新中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外交成就,是因为我们懂得尊重文化差异。周恩来曾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为新中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交环境。六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始终践行着这条道路。国家领导人在出席国际会议时,经常穿着主办国的传统服饰,当外国朋友来到中国时,我们也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中国对世界的尊重也赢得了世界对中国的尊重,社会主义文化越来越被世界接受。当然,尊重文化差异不等于抛弃自己的文化,我们也不能全盘接受西方文化4.尊重文化差异、具有文化认同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础,能展现一个国家的风度。但当一个国家妄自尊大,不懂得尊重文化差异、不具有文化认同感时,往往会有不好的后果。正如清朝时,皇帝偏要让英国来访的使臣跪下,为了展示自己是“天朝上国”,竟全然不顾英国的礼仪文化是单膝跪地以表尊重。就这样,中英友好交往之路被生生切断,中国也切断了追赶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机会。一百年后,英国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可笑,可悲!可见不懂得尊重文化差异的国家就会落后于世界潮流。如果国家之间相互不懂得尊重,不仅对国家有害,对世界也是悲剧。就如冷战时期的美苏有过存在意识形态的差异。双方都想把自己的价值观普及全世界,因此冲突不断。诸多小国纷纷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遭殃,经济全球化也只能是“半球化”……不懂得尊重文化差异,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行文思路: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本文可用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因和而贵,因不同而精彩。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述。可列举一些事例,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5.例文:文化认同我们的世界并不是单调乏味的,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的思想并不是统一简单的,而是多样灵活的。世界因为和谐而安宁,因为有不同的文化才擦出耀眼的火花。世界因和而贵。调节和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是重要的,因为只有充分调节好各自的关系,才能使整体的力量加大。先看战国时期,楚国之所以被强秦所灭,是因为楚王听信谗言,轻易打破了与齐国的联合,才使秦国有虚可乘。可见和睦共处的作用之大。再看当今的以色列与巴基斯坦,因为种族和地界的矛盾,导致双方冲突不断,生灵涂炭。因为不和而导致惨剧的例子举不胜举。这再一次证明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生,令世界经济处于和谐的局面,多方经济唇齿相依,使得经济和谐发展。另外,当今世界文化发展多元化,既有交流渗透、又有对立冲突的现状,所以,和平是重要的,是立身之本,更是立国之本。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世界因为存在着思想文化的碰撞,而萌发许多新思想、新文化。如我国古代的诸子百家思想,孔子的与民同乐、庄子的自在消遥等思想令中国的文化发展炫丽多彩。如果摒弃掉不同,会带来恶果。像那个邯郸学步的人,最终忘记了自己走路的方法。要和而不同,就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也能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坚持己见的人,有如屈原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他能做到不同流合污,最后得到后世的认同,名留千古。要虚心接纳他人不同与己的意见,正如魏征进谏唐世宗的“谦冲而自牧”、“思江海下百川”。别人的意见是宝贵的,有了它,才看到自己不足;有了它,才能开阔自己的眼界。可见,要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必须要有坚持自己意见的勇气,还要有虚心向别人求学的胸怀。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东西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