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江西师范大学720世界通史考研真题
2016年江西师范大学720世界通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5年江西师范大学720世界通史考研真题
2014年江西师范大学720世界通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江西师范大学720世界通史考研真题
第二部分兄弟院校考研真题
2015年四川大学651世界通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山西大学649世界历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5年华中师范大学741世界史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643世界通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河南师范大学622世界通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江西师范大学720世界通史考研
真题
2016年江西师范大学720世界通史考研真题
(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8选6)往年10选6
1.梭伦改革
2.基督教
3.宗教改革
4.雾月政变
5.1861年农奴制改革
6.《非战条约》
7.波兹坦会议
8.布雷顿森林会议
二、简答题(4选3)往年5选3
1.简述苏美尔-巴比伦文明的成就。
2.简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简述美国新边疆政策。
4.简评不结盟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三、论述题
1.论述英法两国对近代西欧的贡献和影响。
2.谈谈你对日本近代以来政治发展的看法。
3.谈谈你对如今中美关系的看法。
2015年江西师范大学720世界通史考研真题
2014年江西师范大学720世界通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大流士改革
答:大流士改革是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为巩固波斯帝国并加强其个
人的专制统治实施的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方面的改革。具体措施包
括:①政治上,将全国分为若干行省,设总督治理,总督负责行政和税
收;②军事上,将全国划分为五个大的军区,各军区军事长官由国王任
命,和行省总督互不相属;③经济上,统一全国铸币制度,④宗教
上,对各地原有宗教,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大流士改革客观上也促进
过帝国内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上的发展。
2.瓦尔那制度
答:瓦尔那制度是萌芽于早期吠陀时代,正式产生于后期吠陀时代
的一种等级制度。最初,新来到的雅利安人自称为“雅利安瓦尔那”(雅
利安含有“高贵”“富有”的意思,瓦尔那含有“颜色”、“品质”的意思),
而称当地原居民为“达萨瓦尔那”(达萨含有“雄者”、“男人”的意思)。
随着雅利安人内部的分化,在早期吠陀时代末叶逐渐发生了平民和氏族
贵族的分化。到后期吠陀时代,四瓦尔那制度正式形成,即主管宗教祭
祀的婆罗门、掌握军事和政治大权的刹帝利、从事农牧业和商业的吠
舍、从事低贱职业的首陀罗。
3.布匿战争
答:布匿战争是古罗马与迦太基争夺地中海西部统治权的战争。罗
马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于公元前264~前l46年与地中海强国迦太基
之间共发生三次战争,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故名。第一、二次
布匿战争是作战双方为争夺西部地中海霸权而进行的扩张战争,第三次
布匿战争则是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通过布匿战争,罗马彻底击败
迦太基,夺得西地中海的霸权。
4.伏尔泰
答: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因,
1718年发表《奥狄浦斯王》一举成名,从此用伏尔泰作为笔名。l746年
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
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主张开明
君主制。主要著作有《牛顿哲学原理》、《哲学词典》、《路易十四时
代》、《风俗论》。伏尔泰的著作和思想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有着深刻影响。
5.《拿破仑法典》
答:《拿破仑法典》是1800年法国执政府时期由拿破仑主持制定的
资产阶级民法典。初为《法国民法典》,l807年更名为《拿破仑法
典》。法典明确规定公民在法律上平等,私有制不受限制,承认在大革
命时期获得的财产所有权。《拿破仑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
典,对后来欧洲大陆各国民法典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6.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答: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以废
除农奴制为主要内容的自上而下的改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鉴
于国内外形势,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
由,有权拥有财产、担任公职和从事工商业,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
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
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
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7.“门户开放”政策
答:“门户开放”政策是1899年9月美国提出的侵略政策。当时列强
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无暇顾及中国。为避免美国在华利益从其他国
家的“势力范围”内被排挤出去,并且使美国的触角伸入到别国的势力范
围之内,并享受与各国同等的侵华特权,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该政策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
益均沾”。该政策实质上是列强争夺在华利益的妥协方案,反映了列强
在政治上共管中国的野心。
8.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答: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19世纪20~30年代,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
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l920年9月,国大党加尔各答会议通过甘地
制定的不合作运动纲领。主要内容:抵制立法机关、法庭、学校;鼓励
家庭手工纺织,抵制英货;抵制国家职务,拒绝或放弃政府赠给的头衔
和名誉。主要原则是非暴力。同年l2月,国大党作出开展不合作运动的
决议。l922年2月,乔里乔拉村事件后,国大党作出《巴多利决议》,
停止第一次不合作运动。1930年3月,甘地发动食盐长征,掀起了以反
对食盐专卖法为中心的第二次不合作运动。1931年3月《甘地一欧文协
定》的签订,标志着第二次不合作运动结束。
9.华沙条约组织
答: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1955年,是为对抗北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
军事同盟。1955年5月,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德
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在华沙签订《华沙条
约》,有效期二十年。条约宣称,缔约国将致力于“国际和平和安全”,
并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规定设立武装部队联合司令部和政治协
商委员会等组织。同年6月4日条约生效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1991
年解散。
10.万隆会议
答:万隆会议是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国际会,又称
亚非会议。由缅甸、锡兰、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五国发起。会
议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
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
导国际关系的10项原则。会议号召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
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被称为万隆精神。亚非会议最终
导致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二、简答题
1.雅典民主制度内容、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
答:(1)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
①希波战争中,雅典的民主政治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公元前487
年,执政官不再经过选举,而是像五百人会议成员那样抽签产生。到希
波战争结束,雅典政治可说是已达到在古代奴隶制条件下最民主的程
度。
②伯利克利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伯里克利进行了一
系列改革,使奴隶制民主达到巅峰。
a.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b.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握有充
分的权力,公民大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c.氏族贵族势力则被铲除殆尽,只处理与宗教有关的事务。
d.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群众发给工资和补贴。
(2)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
雅典民主政治实行直接民主制,允许任何公民就任何问题自由发言
(无论违法与否),切实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力。上层奴隶主被赶出政
治舞台,雅典国家由公民掌权,将政权向广大公民开放,促进了经济的
发展。工资和补贴不仅为贫苦公民广泛参政提供经济保证,在某种意义
上还有生活救济的作用。
(3)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①广大奴隶群众毫无权利可言,被列为专政对象,在经济上受到奴
隶主的剥削。
②自由民在民主政治的范围内的影响有限,妇女皆不能参政,外邦
人也无任何权利。
③雅典对内虽行民主,对外、特别是提洛同盟的盟邦却是极端专横
残暴的,毫无民主可言,这使公民权本身变成一种特权,堵塞了雅典在
政治上自我扩大之路。
④民主政治的领导权仍掌握在奴隶主上层手中,只是上层分子不再
反对平民。
⑤体制上的漏洞:十将军始终保持选举制,连选连任,并不给薪
俸,将军成为事实上的终身政府首脑。综上,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奴隶
主阶级实行统治的一种手段。
2.举例说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其历史意
义。
答:(1)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成就
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在吸收古代东西方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经
过长期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为世界文化宝
库作出了伟大的贡献。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以巴格达为中心,往西经开
罗和科尔多瓦传播到北非和整个欧洲;往东传到中亚、印度和东南亚,
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具体来说:
①天文学和数学
a.天文学
阿拉伯帝国学者们在印度、波斯和希腊天文学的基础上,把天文学
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帝国在巴格达、大马士革、设拉子、开罗和
科尔多瓦等地,都设有专门的天文学研究机构,其中巴格达天文台是当
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天文台。阿拉伯学者制造了不少比较
精密的天文仪器,如天球仪、地球仪、星盘仪、观象仪、象限仪(测量
天体高度的仪器)、平纬仪、方位仪等仪器。
花剌子密的《天文表》,后来被英国人译成拉丁文,成为东西方各
种天文表的蓝本。白塔尼在花剌子密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准确地确定了
黄道、黄道斜度及回归年和四季之长,由他编写的《萨比天文表》,先
后被译成拉丁文和西班牙文,为欧洲学者所重视。
b.数学
阿拉伯人把阿拉伯数字介绍到欧洲,后来为全世界所采用。花剌子
密第一个使用印度数字和零号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阿拉伯数
字取代罗马数字和算盘,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
②医学
阿拉伯医学家在吸收东西方古代医学成果的基础上,对世界医学做
出了卓越的贡献。拉齐斯发明了外科串线法。据传,拉齐斯的著作多达
150余种,其中以《天花与麻疹》和《医学集成》最为著名。阿维森
纳,被誉为“医中之王”,他的名著《医典》是阿拉伯医学的结晶,是当
时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医学著作。
③文学和艺术
a.文学
阿拉伯人爱好诗歌,帝国形成以后,从前的那种文学风格,逐渐被
文意优雅、辞藻华丽和精于比喻的波斯散文所取代。查希兹的《动物
书》以动物拟人,妙趣横生。哈利利的《麦噶麻特》被誉为仅次于《古
兰经》的名著。故事小说《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世界
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b.艺术
阿拉伯的艺术,以建筑艺术最具特色。清真寺装饰华美壮丽,别具
一格。大马士革清真寺和萨马拉清真寺,是阿拉伯帝国早期和晚期清真
寺建筑的典型代表。阿拉伯建筑艺术对欧洲,尤其对西班牙产生了明显
的影响。
④历史和地理
a.历史
阿拉伯帝国时期,历史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泰伯里著有《历代先
知与帝王史》和《古兰经注》。马苏迪,被誉为“阿拉伯的希罗多德”,
著有《黄金草原》。
b.地理
阿拉伯学者在地理学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花剌子密编写了阿拉
伯的第一部地理学专著《地形学》。胡尔达兹贝著有《道程及郡国
志》,是研究当时东西交通及商业贸易的重要参考文献。麦格迪西著有
《各地知识的最佳分类》,很有学术价值。
⑤哲学
阿拉伯哲学,是以伊斯兰教教义学为基础,吸收东西方主要是吸收
希腊的某些哲学思想而形成的哲学体系。阿拉伯哲学家把柏拉图和亚里
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同伊斯兰神学,把新柏拉图的“流出说”同伊斯兰教的
真主“神质”观念加以糅合,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哲学。
(2)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历史意义
①阿拉伯学者把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阿拉伯
-伊斯兰文化,为世界文化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②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中世纪欧洲文化史上居于承先启后,继
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③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伊斯兰文
化,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复兴和发展,并且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作出
了巨大的贡献。
3.简析新航路开辟的主要过程及其深刻影响。
答:(1)新航路开辟的主要过程
①1488年,迪亚斯在沿着非洲西海岸的归途中他发现了非洲最南端
的海角。葡萄牙王命名该海角为“好望角”。
②1497年7月,达·伽马率领四艘海船从葡萄牙启航。1498年5月,
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完成了人类史上第一次完成从西欧绕非洲
来到东方的航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③葡萄牙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于1492年从西班牙的巴罗
斯启航,从西欧出发一直向西航行,于1493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③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从西班牙圣卢卡尔港出发,渡过大西
洋、进入太平洋,经印度洋绕非洲西海岸于1522年返回,完成了人类史
上第一次绕全球一周的航行。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①近代早期殖民
新航路开辟之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就走上了殖民征服的道路。
葡萄牙占领了非洲西海岸到印度的据点,在南美占有巴西。西班牙占有
中南美洲除巴西外大部分领土。
②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新航路的发现,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
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新航路的发现,还引起了价格革
命,美洲的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白银从西、
葡流向东方及西欧。使西欧资本势力增长,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
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
重大的作用。
4.浅析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
答:18世纪后半期,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
命的发生,是英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同时它也和欧洲其他
国家的影响有关。
(1)中世纪时期,英国商品货币关系深入到农村,农奴制度瓦解。
英国的农民阶级基本上都是自耕农。早期资产阶级也在形成。
(2)“圈地运动”造成大批农民从被圈占的土地上被赶走,丧失生产
资料,为以后新发展起来的工厂提供了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源泉。
(3)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广阔的殖民地为英
国提供了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4)英国国内市场的形成较早并且发展较快,行会制度比较薄弱,
商品生产的自由竞争可以更顺利地发展。
(5)手工工场的发展为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生产,也就是工业革
命,创造了条件。
5.简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答:1991年12月25日,苏联第八任、也是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
夫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并当场把核武器控制权
交给了叶利钦。同时,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升
起了白、红、蓝三色俄罗斯国旗。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
一次会议,通过宣言正式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的原因具体有:
(1)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苏联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苏联历史发展过程中,
这种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苏联领导人也对这种体制进行了改革,但都
是小修小补,并没有触动体制的核心。20世纪90年代,苏联经济长期停
滞,社会政治领域矛盾突出,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上台后进行政治、
经济改革,提出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多元
论”、“民主化”和“公开性”作为三大“革命性倡议”。提倡“新思维”外交。
戈尔巴乔夫违背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改革引发苏联内部矛盾的大爆发,
导致“八·一九事件”发生,加速了苏联解体进程。
(3)美国长期的和平演变
从苏俄到苏联,西方国家从未停止过对社会主义政权的颠覆。二战
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美国更是加强对苏联的和平演变。通过食品和
美国的影视作品影响苏联年轻一代的价值观,苏联解体也有美国和平演
变的影响。
(4)苏联民族矛盾突出
早在苏联建立之初,各加盟共和国之间就有矛盾。俄罗斯以大国姿
态对各加盟共和国颐气指使。二战期间,苏联扩展“东方战线”的行径又
引发一些加盟共和国的不满。二战后,苏联民族矛盾不仅没有得到解
决,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各民族的积怨越来越深,苏联解体
政治民族矛盾爆发的结果。
三、分析论述题
1.彼得拉克等人文主义者和伏尔泰等理性主义者曾斥责西欧中世
纪是“黑暗时代”或“千年空白”,而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者则把中世纪看
作是西方历史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请结合史实,评析西欧
中世纪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答:(1)“黑暗时代”说
①处置“异端”
恩格斯指出:“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
和神学。”这是针对西欧的情况作出的结论。中世纪西欧的整个文化思
想领域受天主教的神学思想统治。任何“异端”分子的挑战都要受到严
惩。意大利唯物论和无神论者布鲁诺就因宣传唯物主义世界观,1600年
被活活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②精神统治
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都是基督教徒,只有占人
口极少数的犹太人除外。因此每个人从生到死都和教会发生密切关系,
思想和行动都受教会的监督和支配。教会对广大群众施行了严密的精神
统治。
③与世俗权力争权
中世纪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原罪”和“灵魂救赎”。神学家在个人信
仰之外,又加上了参加神圣的宗教礼仪,如圣礼。13世纪最著名的神学
家托马斯·阿奎那将善功论发展完善,规定为三个内容,即遵守《圣
经》上记载的十条诫命;接受新约《福音书》上所说的基督的“劝勉”,
实行禁欲,过贫穷和独身的生活;履行“圣礼”,它是使人获得上帝恩典
的有效途径。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的权威就是靠帮助人们拯救灵魂而树
立起来的。天主教会是巨大的国际中心,是封建统治的堡垒,它凌驾于
各国君主之上。
(2)“重要环节”说
①中世纪科技成果
中世纪基督教也有不少文明成果。西欧科学技术发明不断涌现,风
车、水车上使用了齿轮、凸轮和皮带传动装置。中国传来的指南针开始
用于航海。西欧人14世纪开始使用火药和火炮,世纪从阿拉伯引进的中
国造纸术被广泛采用。德国美因兹地方的工匠改进了活字印刷术,1456
年古腾堡用活字排版印刷了《圣经》,这是西欧最早的活字印刷品。先
进的造纸和印刷技术极大地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②“三等级”理论和西欧社会
中世纪教会提出“三等级”理论,教士被称为第一等级,世俗封建主
被称为第二等级,既不是神职人员又不是贵族的人被称为第三等级。对
西欧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虽然实际的社会等级状况复
杂,这一套理论并没有严格的执行。
③文化意义
中世纪教会还是西欧文化的保管者,尤其是古希腊罗马大量古典文
化得以保存,免遭蛮族的毁灭,教会是有不可名磨灭的贡献的。教会主
导下的十字军东征不仅促进了西欧封建制的发展,还带回了大量的古希
腊罗马文化典籍。
(3)对西欧中世纪社会的评价
①西欧中世纪确实是一个愚昧落后固化的历史时期,该时期宗教思
想长期控制禁锢人们的思想,整个社会显得毫无生机,没能为人类社会
的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②西欧中世纪取得的科技、文化方面的成果为后来世界的文明发展
做出了铺垫,即使是宗教文化也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为
后来的文艺复兴和精神启蒙保存了火种。
2.试析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及其所带来的
深刻影响。
答: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三次重要的变化,每次世界格局
的变化都给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及其影响
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919年1月18日~6月28,巴黎和会在巴黎的凡尔赛宫正式开幕。和
会通过了《凡尔赛条约》。之后,协约国与其他各战败国相继签订了一
系列和约。凡尔赛体系建立。凡尔赛体系以削弱同盟国、瓜分原同盟国
殖民地为中心。在凡尔赛提下下,战败国受到极其苛刻的惩罚,广大殖
民地人民仍未摆脱被殖民的命运。
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华盛顿会议开幕。会议通过了
《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调整了列强在亚太
地区的利益关系。
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对战败国极为苛刻骇人听闻,导致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的加
剧;虽然一部分欧洲国家的领土基本上在民族的基础上重新加以划定,
但实际上主要是根据掠夺战败国和它们自己的需要来实行民族自决原则
的,造成了中欧的巴尔干化,成为以后大国为打破凡尔赛体系而挑起新
的国际争端的温床;凡尔赛体系变成了反苏反共的工具。同时列强虽慑
于民族解放斗争的声势,在瓜分殖民地方面采取了“委任统治”的形式,
但并未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
(2)雅尔塔体系下的两级格局及其影响
①二战与两极格局的建立
a.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193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经过反法西斯同盟艰苦卓绝的斗
争,1945年8月,日本投降,二战结束。在战争期间,美、苏、英三国
首脑多次会晤,签订了一系列宣言和协议,这些宣言和协议构成了雅尔
塔体系的基本内容。
b.雅尔塔体系的实质
雅尔塔体系建立在美苏均势的基础上,美苏借此重新划分势力范
围。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建立起来。苏联、东欧、中国等社会
主义国家组成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和西欧诸国组成资本主义阵营,两个
阵营实行“冷战”。
②两极格局的影响
两极格局的建立,对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
有积极的影响,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促进了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
发展。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致社会主义阵营出现破裂,苏联为了扩张
自己的势力范围,也公开侵略其他国家。世界长期处在军事对抗和战争
的边缘,长期来看,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3)多极化及其影响
①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美国成为全球惟一的
超级大国,欧共体和日本崛起。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国家世界
影响加强,由此,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格局。
②多极化格局的影响
多极化格局下,各种政治力量渐趋平衡,和平和发展成为世界的主
流。全球经济一体化稳步推进,经济一体化组织和区域一体化组织普遍
建立,促进了资源在全球和区域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为发展中国家的发
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当然,发展中国家在现存国际经济秩序下仍
处于不利地位,需要联合起来为建立合理的世界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3.举例说明近代以来,科技革命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答:近代以来,三次技术革命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深深地烙
印,极其深刻的改变了社会和人们的生活。
(1)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3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发生。1733年,约翰·
凯伊发明飞梭,使织布速度提高了一倍。1765年,瓦特发明蒸汽机并不
断改进,最终发明了“万能蒸汽机”。19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
命,资本主义工厂取代工场手工业;至19世纪70年代,西欧诸国及美
国、俄国也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作用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而且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经济变
革,它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登上
历史舞台,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随
之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已完全确立并开始形成为一个世界体系。
(2)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
次工业革命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发生,第二
次工业革命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结构的变化,化学、石油、汽车制造
等重工业兴起,老的工业部门也得到技术改造。
②垄断组织建立和帝国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垄断组织。他们
掌握国家重要的工业部门,藉此在政治领域发声,培植代理人,维护垄
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垄断组织的建立,使得西方列强步入帝国主义阶
段,列强主导的世界市场完全确立,世界被瓜分完毕。广大受压迫地区
的民族民主运动也兴起。
(3)科技革命和全球经济一体化
①科技革命进程
形成于战后初期的“三论”即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是当代技术
革命的主要理论依据。二战期间及二战后,西方国家在生物、化学、计
算机、飞机制造等领域出现了技术革新。以电子计算机和高新技术的发
展为主要内容第三次技术革命兴起,电子计算机现在已发展至第五代,
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迅速增加。
②全球经济一体化
第三次技术革命以群体形式出现,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紧密联系
的、统一整体的高技术群,促进了资源禀赋的重组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合作和交流。科技革命还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分工的发
展,使得各国经济对他国的依赖程度提高,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
第三次技术革命在社会领域也影响深刻,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和思维方式。
2013年江西师范大学720世界通史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10选6)
1.十二铜表法
2.阿维农之囚
3.《人权宣言》
4.宗教改革
5.大不列颠治下的和平
6.泰勒制
7.启蒙运动
8.马歇尔计划
9.中东战争
10.玛雅文明
二、简单题(5选3)
1.十字架东征的影响和后果。
2.文艺复兴在意大利首要出现的原因。
3.举例说明改革在世界近代史中的作用。
4.战后国家垄断资本的特征和实质。
5.简述美国的“世界新秩序”。
三、材料
1.说明中世纪后期的西欧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3.有人说是二战救了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新政的影响不大,评
论罗斯福新政和分析以上这句话。
第二部分兄弟院校考研真题
2015年四川大学651世界通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亚述帝国
答:亚述帝国是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末两河流域北部以亚
述城为中心的奴隶制国家,是铁器时代的第一个帝国。公元前10世纪,
埃及新王国的势力日趋衰落,亚述经过两个多世纪连续不断的征服战
争,建立起一个地跨西亚北非的奴隶制帝国,将两河流域南部和埃及这
两大文明中心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亚述帝国时期,由于战争带来了大
量战俘,奴隶制有了很大发展,奴隶主包括王室家族、军队和行政官
吏、祭司等,巴比伦尼亚的工商业奴隶主经过斗争,还从亚述帝国手中
争得了自治权。除奴隶外,还有一些人身自由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公元
前626年,巴比伦尼亚宣告独立,由亚述派去驻守巴比伦尼亚的那波帕
拉沙尔自立为王,建立新巴比伦王国,并与伊朗高原西北部的米底人结
成同盟,于公元前612年攻陷亚述首都尼尼微,亚述帝国灭亡。
2.希波战争
答:希波战争是公元前5世纪古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城邦而引起的战
争。战争的导火线是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米利都起义。起义被镇压
后,波斯以雅典曾援助米利都起义为由,渡海侵入希腊。主要的战斗发
生于公元前490年和前480~前479年的两次波斯大军入侵期间,但波斯
都遭到失败。直到公元前449年希波双方缔结和约,战争以希腊的胜利
告终,使世界文明的发展格局逐渐形成东西方并力共存之势,影响深
远。
3.十二铜表法
答:《十二铜表法》是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
典。该法典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因法律条文刻在十二铜表上,故得
名。法典规定,维护私有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权益,保护私有财产,严
惩破坏私有权者。十二铜表法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按律量
刑,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该法典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
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
4.文艺复兴
答: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欧洲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想文化运动。这
场文化运动是从复兴古典希腊、罗马文化开始的,因而被称为“文艺复
兴”。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发源于l4世纪的意大利,以后逐渐扩大到西欧
各国,一直持续到17世纪中期。文艺复兴运动不单单是古典文化艺术的
复兴,而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萌芽,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用古典文化作
为反封建反教会的武器,吸收其有利于自己的因素并加以改造,从而创
造出为自己利益服务的新文化。文艺复兴运动为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作了思想准备,也为欧洲近代资本主义文化奠定了基础。
5.《旧制度与大革命》
答:《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作家托克维尔的著作,主要探
讨的是法国大革命。托克维尔亲身经历法国大革命,并在第二共和国时
期出任外交部长。他看到在法国原有的封建制度崩溃之时,因并未带来
革命预期的结果,致使执政者与民众间的矛盾化公开。托克维尔的著作
1870年后被冷落了七八十年后,近几十年来在西方突然走红,随着保守
的自由主义思想的抬头,托克维尔的政治观点重新受到了重视。《托克
维尔全集》在1952年出版第一版后,至今已印行第三版。1979年在美国
成立了托克维尔学会,出版《托克维尔评论》。
6.年鉴学派
答:年鉴学派是20世纪国际史学界影响较大的学派之一。主要由法
国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1946年后改称《经济、社会和文化
年鉴》)的历史学家组成。《年鉴》于1929年由法国历史学家M.布洛克
和L.费弗尔创办,其宗旨是提倡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反对受实证主义影
响的、以政治和外交史为中心的19世纪传统史学。布洛克和费弗尔在拓
宽历史研究领域,开阔史学研究视野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出版了一批著
作。在史学的比较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关系的探讨等方面
作出了贡献,得到法国学术界承认,被誉为年鉴学派的第一代史学家。
二战后,费尔南·布罗代尔、夏尔·莫拉泽全面发展了年俭学派,布罗代
尔的三时段理论是其中的代表性理论。70年代,由芒得鲁、伏费尔等人
开创的“年鉴-新史学派”进一步拓宽了研究领域,翻新了研究方法,广
泛开展对“日常生活”的研究。
7.两伊战争
答:两伊战争是1980~1988年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大规模战争。
l980年9月,伊拉克向伊朗发动突然进攻。两伊战争爆发。l981年9月以
后,伊朗不断发动反攻,收复大部失地。1982年7月以后,伊朗攻人伊
拉克境内,战争主要在两国边境地区进行。1988年8月,最终在联合国
的调解下停战。两伊战争双方人员物质损失惨重;阿拉伯世界严重分
裂。
8.《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答:《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是美国哈弗大学教授塞缪尔
·亨廷顿所著的一部书,普遍被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事务方面最重
要的一部书。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
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
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
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
是“文明的冲突”。本书所持观点公允与否,在学术界大有争论。但书中
对现今世界各种文明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对读者会有重大参考价值。
二、简答
1.介绍《汉谟拉比法典》中自由民等级的情况
答:古巴比伦社会内部存在着等级制度。人们被分为阿维鲁、穆什
根努、奴隶三个等级。阿维鲁是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阿维鲁等级中有
大奴隶主、中小奴隶主,占多数的则是受压迫的下层自由民。穆什根努
是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大概来源于破产失地的公民或原无公民权的自由
民。与穆什根努同一等级的还有“纳贡人”。纳贡人成分比较复杂。至少
包括伊沙库、牧民和另一种劳动者(不知其职业名称)。伊沙库主要是
指以缴纳贡赋为条件从王室地产领取份地的佃耕农民。他们的身份大概
不能随意改变。穆什根努等级中有的上升为奴隶主,多数则是下层自由
民。
2.天主教“反宗教改革运动”的成因和举措
答:(1)天主教“反宗教改革运动”的成因
反宗教改革运动是16世纪中叶的天主教会为对抗宗教改革而进行的
改革运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宗教改革后出现的新局面,故又有对
立的宗教改革之称。不少历史学家认为用“天主教改革”一词更能反映其
实质。15世纪,以D.伊拉斯谟为代表的基督教人文主义者鼓吹改革,但
他们站在维护天主教传统的立场上,反对分裂和暴力。
(2)天主教“反宗教改革运动”的措施
①天主教自15世纪召开一系列公会议之后,要求教廷改革的呼声更
高。保罗三世为重振教皇威望,乃着手改革教廷弊端。首先于1545年召
开了特兰托公会议。由于受法国和西班牙间战争的影响,会议时断时
续,前后历时18年。1551年复会,新教诸侯曾应邀参加,不久即退出,
次年又告休会。1561年由教皇庇护四世重新召开,中心议题是反对宗教
改革,进行天主教会内部改革。1564年通过《特兰托会议信纲》,确认
教皇有权决定宗教事务,重申天主教基本教义和圣礼制度,谴责新教因
信称义的神学观点和对圣礼的不同主张。还为整肃天主教会作出规定,
如主教必须讲道,神父必须熟读圣经,教士的道德生活必须受到监察,
以及开办神学院训练神职人员等。该信纲被认为是天主教最重要的文献
之一。
②罗马教廷联合封建势力,特别是依靠西班牙的经济和军事力量,
发动反宗教改革运动,利用异端裁判所加紧镇压新教徒和其他异端,加
强思想文化方面的控制,使天主教在法国、比利时、南欧和东欧大部分
地区的地位重新得到巩固。在天主教会内部,结束了教义之争,教皇权
势有所提高,在欧洲事务中继续占有一定地位。由于各修会竞相向外扩
展,使天主教势力达到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区。
3.近代早期欧洲殖民者对西非的影响
答:(1)早期欧洲殖民者在西非的殖民活动
葡萄牙人从15世纪起就在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刚果、安哥拉等地
设立了许多据点。并把这些据点作为从西欧到达东方这条航线上的补给
站。
(2)早期殖民对西非的影响
近代早期,葡萄牙殖民者在西非的占领以军事据点为主,目的主要
是为葡萄牙的商业掠夺提供航路保障和军事保护。葡萄牙在西非的商业
掠夺,攫取了西非大量的资源和财富,造成西非财富的流失。随着殖民
势力的扩张,葡萄牙也参与黑奴贸易等罪恶活动,造成西非各部族之间
自相残杀,西非的人口和劳动力锐减。
但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活动还给西非社会带去了先进的思想、组织制
度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非的社会进步。不过殖民者带来的痛
苦要远远大于他们带来的进步思想和先进技术。葡萄牙早期殖民也为葡
萄牙长期殖民西非奠定了基础,是造成西非长期贫穷落后的一个根源。
4.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和特点
答:斯大林模式也称苏联模式,是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
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斯大林模式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基本
原则,以长官意志取代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
金字塔式的个人崇拜。
(1)形成的标志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通过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在苏联的正式形
成。
(2)特点
①斯大林模式是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体
制,它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
用,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
计划之下,并片面发展重工业,过多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生活,实行高
积累,多投资。
②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共产党管理
一切,直接发布命令;管理一切国家事务,民主法制不健全,领导的终
身制,基本不受群众的监督,最后形成个人权力的高度集中。
三、论述
1.论罗马帝国的衰亡和蛮族入侵的关系
答:罗马帝国自创立之日起,就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
国,罗马帝国的壮大主要建立在对外征战和对蛮族的征服上。在此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罗马帝国衰亡也是必然的,而蛮族人的侵入在帝国灭亡的
过程中却也显得尤为重要。
(1)匈奴西迁
匈奴本是中国北方蒙古草原上的一支古老的游牧民族,原先的主要
活动区域在今蒙古境内,匈奴全民皆兵,骑兵数量大,战斗力强,与当
时的汉朝时常发生战争,给汉朝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公元89~91年,汉
军数次向匈奴发动进攻,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单于的权力完全被摧
毁,匈奴被迫西迁,历经三百多年,在中亚地区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并继续向欧洲推进。到罗马皇帝瓦伦斯时期,匈奴人越过伏尔加河,征
服了顿河流域的阿兰人以及生活在黑海北岸的东哥特人。在此压力下日
耳曼诸部落首先选择南下逃难,接着哥特人、汪达尔人等蛮族接着南
下,迁入罗马境内。日耳曼人迁入罗马帝国境内,并逐步站稳脚跟,不
断冲击着帝国的统治。如果说日耳曼人的入侵是罗马帝国衰亡的导火
索,那匈奴人的西迁则是帝国灭亡的催化剂。
(2)日耳曼人的入侵
罗马人与日耳曼人之间的战争一直不断,且互有胜负,但并没有达
到完全征服彼此的目的。公元9世纪,驻守日耳曼行省的罗马统帅瓦鲁
斯与日耳曼首领激战四天,最后以全军覆没而告终。这次会战使得日耳
曼摆脱了罗马而取得了独立。到2世纪末,帝国由盛而衰,到3世纪时,
罗马帝国的整个北部边境都被蛮族占据,帝国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同
时帝国内部的各派系之间纷争不断,甚至出现了“三十僭主”的分裂局
面,军队哗变,各地区割据自据,长期的分裂局面也给了蛮族以可乘之
机。
(3)军队蛮族化
蛮族军队曾是罗马帝国用以抵抗蛮族入侵的有力武器,但蛮族军队
势力的不断扩大却成了埋葬罗马帝国的坟墓。
①随着帝国版图的不断扩大,军队的数量和质量却在不断下降和老
化,为维持庞大帝国的运转,就必须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因而将蛮族
吸收到军队中就成了切实可行的办法,但这也为蛮族大规模的入侵开了
方便之门,在征召的蛮族中。日耳曼人是最重要的兵源,被用以补充军
队和戍卫边疆,蛮族军队数量的不断增多,使得他们在军队中的势力不
断扩张,最终达到了操纵朝政的目的。
②公元476年,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奥多亚克废除了西罗马帝国的最
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自立政权,西罗马自此灭亡。而欧洲的古典文明
也就此终结,欧洲开始进入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
2.中世纪德意志诸侯割据局面的形成和原因。
答:德意志割据局面的形成及原因如下:
(1)神圣罗马帝国王权的削弱
自从德王奥托一世加冕称帝之后,中古德国作为一个整体在政治上
的存在是同神圣罗马帝国这一政治体制密切相关的。到15世纪,这一帝
国被人恰当地称为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但这个帝国只是一个空名,和
中古早期的法国、英国一样,德国并不是一个政治上统一的国家。和英
法国王一样,德王原拥有君主的权力,并以封君身份同各地封建主结成
封君封臣关系。称帝虽使德王成为皇帝,但并未授予他政治、经济和军
事等方面的实力,德国王权的发展反而因此增加了一个不利因素。为了
实现从罗马统治基督教世界的理想,德国皇帝经常入侵意大利,干涉罗
马教廷事务,同教皇正面冲突,从而分散统治德国的力量,最终受制于
德国各大诸侯。
(2)德国割据分裂状态的确立
德皇腓特烈二世(1211~1250年在位)统治时期确立了德国的割据
分裂状态。从此,德国教会开始同诸侯携起手来对抗皇帝,教俗大封建
主领地实际上成为合法的独立国家,德国的城市以后只好组织城市同盟
来求生存、求发展。
(3)黄金诏书和德国诸侯的独立
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被选为皇帝,他为他的儿子们夺取
了奥地利、斯提里亚和法国东部作为领地。这时皇帝由选举产生的原则
已经牢固确立,并且形成了七个大选侯选举皇帝的制度。七大选侯是德
国最有势力的大封建主,他们是莱茵地区三个大主教区美因斯、特里尔
和科伦的大主教以及莱茵的宫廷伯爵、萨克森公爵、勃兰登堡边地侯和
捷克国王。法王和教皇也不时干预德国皇帝的选举。1273年以后,哈布
斯堡家族和卢森堡家族的封建主长期是皇位的候选人,然而皇帝始终未
能制伏诸侯。通过削弱皇帝,诸侯变得日益强大。在1338年的帝国大会
上,七大选侯申明,他们所选举的皇帝即使不经教皇认可也是合法的。
德皇查理四世为了稳定德国政局,防止教皇干涉皇位选举,于1356年发
布“黄金诏书”,表示同意诸侯的意见,明确规定德国皇帝由七大选侯选
举,皇位虚悬时由萨克森公爵和莱茵的宫廷伯爵摄政,教皇不得兼任代
理皇帝,诸侯享有的其他一切特权也得到了确认,于是诸侯的独立地位
得到完全的肯定。
3.美国革命的进程及其政治和社会成就。
答:(1)美国革命进程
①美国独立战争
1775年~1783年,美国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原英属北美十
三个殖民地的独立,美利坚合众国宣告诞生。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对北
美人民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民主体制,
对拉丁美洲和法国大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②美国内战
1861年~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这场内战最终北方工商业资
产阶级获得了胜利。美国内战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统一了国
内市场,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政治和社会成就
①《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
言》,它首先宣称“人人生而平等”,主张自然权利说和主权在民思想,
是北美独立战争和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
②《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9月制宪会议通过,该法规定美国实
行总统制和三权分立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践行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
主张,给后来的政治实践提供了经验。
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
签署,它加速了北方胜利进程,促进了黑人奴隶的解放。
④《重建南方法案》
《重建南方法案》,1867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激进派重建南方法案。
法案在南部各叛乱州重新建立忠于联邦的州政权,恢复南部各州同联邦
的正常关系,重建并巩固联邦的统一。
2015年山西大学649世界历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恺撒
答:恺撒是指罗马共和国时期恺撒大帝。恺撒大帝,是罗马共和国
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恺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祭司长、
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公元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
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在8年的时间里征服了高卢全
境,还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
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公元前44年,
恺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的暗杀身亡。恺撒死后,其甥孙及
养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
2.印度教
答:印度教是在南亚次大陆占主导地位的宗教,也是世界上主要宗
教之一。它是产生于印度文化圈上的宗教、哲学、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综
合称谓,它的信仰、哲学、伦理观点等复杂多样,甚至相互矛盾。而且
有很多思想与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不谋而合。如“梵我一如”、“上
梵”“下梵”、“上智”“下智”等。印度的社会等级、集团和不同的文化阶层
有着各自相异的信仰和实践,这种综合性、多样性使人们很难对印度教
的信仰和特征作出公认、明确的定义。
3.殖产兴业
答:殖产兴业是日本明治政府推行的三大政策之一。具体内容:运
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
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
资本主义的成长,大力扶植日本工业的成长。l870年12月成立工部省,
作为全面负责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领导机关。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
政府在1880年又发布“官业下放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
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这标志着日本的“殖产兴业”政策的根本性
转变,它放弃了以国营企业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工业化方针,转而实行大
力扶持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方针。
4.诺曼征服
答:诺曼征服是11世纪中叶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的战争。
1066年初,英王爱德华死后无嗣,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以亲属关系要求
继承英国王位。在遭到拒绝后,威廉在教皇支持下,以武力进攻英国。
l2月25日,威廉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国国王,即威廉一世(征
服者),建立诺曼底王朝(1066~1135年),史称诺曼征服。诺曼征服是英
国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对英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十四点原则
答:十四点原则是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建立世界和平的纲
领。1918年1月,威尔逊在国会讲演中提出十四点原则。其主要内容
有:①战后的世界应当是开放的世界;②抵制并消除苏俄的布尔什维
主义影响;③要求在给欧洲及近东各民族以自决权的基础上恢复和建立
民族国家;④成立国际联盟。1919年巴黎和会上,英、法操纵会议进
程,反对美国旨在建立世界霸权的纲领;且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
和约》。美国也没有参加国际联盟,这标志着“十四点”的失败。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处理国家和国
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3年12月,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同印度就
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即相互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
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
同。l954年6月,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总理应邀先后访问了
印度和缅甸,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分别发表了联合声明,
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两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作为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在国际关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泰罗制
答:泰罗制是美国工程师泰罗提出的生产管理和工资制度,l9世纪
末20世纪初始在美国以及西欧国家流行。其基本内容有:①利用科学分
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研究出最经济而且生产效率最高的“标准操
作方法”;②严格地挑选和训练工人;③实行差别工资制,不同标准使
用不同工资率;④实行职能式管理。由于泰罗制的普遍推行,资本主义
企业管理带来了根本的变革,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二、简答题
1.古巴比伦的等级制度。
答:古巴比伦社会内部存在着等级制度。
(1)阿维鲁、穆什根努、奴隶
人们被分为阿维鲁、穆什根努、奴隶三个等级。阿维鲁是拥有公民
权的自由民,阿维鲁等级中有大奴隶主、中小奴隶主,占多数的则是受
压迫的下层自由民。穆什根努是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大概来源于破产失
地的公民或原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汉谟拉比法典对阿维鲁和穆什根努等
级的法律地位有具体规定。穆什根努在法律地位上低于阿维鲁。而奴隶
则处于最下等的位置。
(2)纳贡人
与穆什根努同一等级的还有“纳贡人”。纳贡人成分比较复杂,至少
包括伊沙库、牧民和另一种劳动者。伊沙库主要是指以缴纳贡赋为条件
从王室地产领取份地的佃耕农民。他们的身份大概不能随意改变。
2.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特点。
答:从17世纪起至1733年为止,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13
个殖民地。英属北美殖民地上的居民大多数是来自英国的移民,其中也
有不少爱尔兰人、法国人、德国人、荷兰人、瑞典人、瑞士人及少数犹
太人等。黑人则是以奴隶身份被从非洲贩运到这里的。北美的土著居民
则是印第安人。
(1)经济上
在殖民地上有资本主义制度,前资本主义的半封建的租佃制和奴隶
制度。资本主义经济主要集中在北部,在中部盛行半封建的租佃制,并
且与大土地所有制联系在一起。在殖民地的前资本主义制度中,还有白
人契约奴制和黑人奴隶制度。白人契约奴都按照契约上的规定为主人服
劳役,通常他们必须当五至七年的契约奴,期满才能获得自由。黑人奴
隶的地位比前者要低得多,他们遍及13个殖民地,分布很不平衡。在北
部、中部殖民地较少。大部分的黑人奴隶集中在南部。黑人奴隶没有任
何权利,奴隶主可以把它们转让或出卖,甚至可以杀死他们。种植园主
既是地主和奴隶主,又是农业资本家,北美的黑人奴隶制度成为资本主
义世界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2)阶级上
由于北美殖民地上复杂的社会经济制度,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也十
分复杂。有农民反地主斗争,工人罢工,以及持续不断的黑奴起义。
(3)社会政治结构上
民主因素逐渐增长;拥有一个比较民主化的议会;经济生活中存在
一定程度的民主;北美不存在传统的封建特权,没有等级制度;北美殖
民地特别是新英格兰地区,盛行地方自治。虽然这些民主仍存在局限,
但使北美居民拥有较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民更多的自由和民主权利,而
且也削弱了英国在北美统治的基础,从而为美国独立战争铺平了道路。
(4)宗教上
殖民地的宗教几乎容纳了欧洲大陆上的各个教派,其中以清教和英
国国教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清教徒集中在北部地区,国教徒集中在
南方,中部地区各教派杂居。殖民当局对北美殖民地进行宗教压迫,为
此北美殖民地人民为争取信仰自由和反对宗教压迫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开展了大觉醒运动等,使广大群众在运动中受到了教育,民主意识进一
步加强。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
答: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
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
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电子计算机又称电脑,它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
之一。40年代后期的电子管计算机为第一代计算机。1959年出现晶体管
计算机。60年代中期,出现许多电子元件和电子线路集中在很小的面积
或体积上的集成电路。70年代发展为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80年代发
展为智能计算机。90年代出现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
(2)空间技术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
发展的新纪元。1958年,美国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1959年苏联发射
的“月球”2号卫星成为最先把物体送上月球的卫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在1961年乘坐飞船率先进入太空。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1969年实
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70年代以来,空间活动由近地空间为主转向飞出
太阳系。1981年4月12日,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试飞成功,是宇航事
业的重大突破。1970年以来,中国宇航空间技术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宇
航大国。70~80年代空间技术的大发展表现在各种用途的民用、军用卫
星,如气象卫星、通讯卫星、资源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等陆续升
空。
(3)核能技术
1942年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在美国建成,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功,标志着人类利用原子能时代的开始。苏联于1949年成功地试爆了第
一颗原子弹,美国1952年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
炸成功。1954年6月,苏联建成世界第一座核电站,开始了原子能的和
平利用。英国在1952年和1956年、法国在1960年和1968年分别试验成功
了原子弹和氢弹。中国是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1964年中国
的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试验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也在这里试验成
功。
除上述三大技术外,还有许多高新技术问世,主要有:激光技术,
光导纤维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工程技术。
三、论述题
1.伊斯兰教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
答:(1)社会动荡,各文明发展不平衡
阿拉伯社会伊斯兰教产生以前,阿拉伯半岛社会发展不平衡。半岛
的主要居民是贝多因人,他们的社会组织还处在原始公社末期,是逐水
草而居的游牧部落,贝杜因人的血缘组织比较持久而强固,但到伊斯兰
教产生前夕,其内部业已发生了分化,贫穷的贝杜因人则靠劫掠富人或
过路商人以维生。社会分化、劫掠战争和无休止的血亲复仇战争,加剧
了社会不安的气氛,整个贝杜因人社会处于无秩序的动乱状态。
居住在南部也门地区的早期阿拉伯人(塞白人),早在公元前数世
纪就建立了文明昌盛的塞白国家。公元前2世纪末,希米亚人取代塞白
人统治了南阿拉伯。希米亚人像塞白人一样,主要从事农业和商业,为
阿拉伯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4~6世纪,拜占廷和波斯(萨珊王朝)以及东非的埃塞俄比亚王
国,为争夺也门国际商路的控制权,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抗争。夹在大国
斗争之间的南阿拉伯文明衰落了。525年,埃塞俄比亚占领也门,希米
亚国灭亡。575年,波斯人驱逐埃塞俄比亚人,成为也门的统治者。
阿拉伯商业的破坏和经济的衰落,使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奴隶
深受其苦,社会的阶级分化更为加剧,人民群众不满,社会动荡不安,
反抗斗争不断发生,阿拉伯贵族为了镇压群众的反抗,对外夺取商路,
扩张领土,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国家。伊斯兰教的产生恰是社会经济
变动和政治统一要求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反映。
(2)经济衰落
南方的社会经济基础是农业。在外族征服者的统治期间,作为南阿
拉伯农业重要支柱的水利灌溉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土地荒芜,农业生产
濒于崩溃。城市萧条,甚至变为废墟。商业急剧衰落。定居的人口大量
北移,重新开始过游牧或半游牧的生活。一度繁荣的南阿拉伯文明彻底
毁灭了,又回到了半野蛮的时代。
(3)早期的信仰
早期阿拉伯人信仰多神教,每个氏族部落都有其崇拜的自然物和偶
像。犹太教和基督教传入半岛以后,有一部分阿拉伯人皈依了犹太教或
基督教。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神教观念日益发展。到伊斯兰教产生前
夕,具有一神教意义的“哈尼夫”运动扩展到阿拉伯各地。“哈尼夫”运动
反对多神崇拜,提倡隐修,以求“与神合一”,穆罕默德受其影响,创造
了伊斯兰教。
2.1500年到1900年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
答:(1)1500到1900年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有三条:资本主义经
济产生、发展,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并形成世界体系;国际工人运动
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与发展;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抗侵略和殖民统治的
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
1500到1900年历史发展的规律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
①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
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马克思主义者根据人类社会内部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基本矛盾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发展的诸阶段区分为原始公社
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和共产主义制五种生产方式和与之相
应的五种社会形态。16世纪起,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西欧国家一反农本
的传统,采取重商主义政策,借以促进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鼓励资本
原始积累,扶植为适应国外市场的工业生产,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之后
英法美等欧洲国家相继进行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经历了自
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以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诸阶段。
②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
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而言
的。15、16世纪,资本主义在西欧萌芽滋长。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
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过去长期存在的各国、各
地区、各民族间的闭关自守状态才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被打破,整个世
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也才逐步形成为密切联系的、互相依存
又互相矛盾的一体。
3.普鲁士成为德国统一领导者的原因。
答:普鲁士成为德国统一领导者的原因有:
(1)普鲁士所依靠的是一个力量雄厚的容克阶级。容克地主自从17
世纪以来就拥有强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他们不但独占了普鲁士
政府、军队中的要职,而且也是资产阶级化了的财力雄厚的统治阶级,
与封建地主阶级不同,容克阶级虽然在政治上极端反动,却是一个富于
进取的阶级,他们有能力支持普鲁士王朝完成统一大业。
(2)普鲁士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其现役军人在人口总数中的比
例占欧洲第一位,每年的军事拨款在预算总额中的比例也是最大的。而
且,它的军队训练有素,因而战斗力很强。他们的军事统帅也积累了丰
富的作战经验,因为普鲁士自从17世纪以来,就不断靠对外战争扩大疆
域。
(3)普鲁士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农业,这成为其强大军事力量的重
要源泉。
(4)普鲁士有完善的行政系统和教育制度,从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
工作效率高的、忠于职守的管理人才。在康德哲学熏陶下,普鲁士官僚
都养成一种自觉的工作责任心,这不仅是普鲁士国力强盛的重要根源,
而且也为它领导全德统一提供了重要条件。
(5)容克作为普鲁士的统治阶级,素来好战,抱有无止境的领土野
心。他们多年来就梦想把自己的统治扩大到整个德意志。而且,容克大
部分已资产阶级化了,他们和资产阶级一样,也迫切要求统一,以便于
自身经济的发展。
(6)普鲁士的宰相俾斯麦的才干和主观努力。
因此,德意志的各种力量的对比,决定了只有普鲁士王朝有力量完
成统一任务,决定了统一只能走“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的道路。
4.联合国宗旨的成就。
答: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世界各地和平;发展国家之间的友好关
系;帮助各国共同努力,改善贫困人民的生活,战胜饥饿、疾病和扫除
文盲,并鼓励尊重彼此的权利和自由;成为协调各国行动,以实现上述
目标为中心。
联合国宗旨的成就有:
(1)和平与安全
联合国通过向世界动乱地区派遣总共69个维持和平特派团和观察
团,重新建立安宁。自1990年代以来,通过联合国的协调或通过第三方
在联合国支助下采取的行动制止了许多冲突。其中包括塞拉利昂、利比
里亚、布隆迪、苏丹和尼泊尔冲突。研究结果显示,自1990年代以来,
全世界冲突减少40%。联合国的预防性外交和其他预防性行动,避免了
许多将发生的战争。此外,联合国在实地的14个和平特派团着手处理冲
突后的情况和采取建设和平的措施。
(2)经济发展
联合国重视在全世界提高生活水平,增进人类技能和潜力,并为此
投入资源。联合国发展援助工作的几乎所有经费都来自各国的捐助。在
145个国家驻有工作人员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助减少贫穷、促进治
理、处理危机和保护环境的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150多个国家主
要从事儿童保护、免疫接种、女童教育和防治艾滋病毒/艾滋病的工
作。贸发会议帮助发展中国家为发展目的最充分利用其贸易机会。自
1947年以来,世界银行还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和赠款,并在100多个
国家支持了11000多个发展项目。
(3)人权
自从1948年大会通过《世界人权宣言》以来,联合国帮助制定了几
十项有关政治、公民、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全面协定。联合国人权
机构通过调查个人投诉,将全球注意力集中在酷刑、失踪和任意拘留案
件上,并造成国际压力,迫使各国政府改善人权记录。当1945年成立联
合国时,7.5亿人都生活在附属于殖民国家的非自治领土上。联合国为
80多个国家的独立发挥了作用,这些国家现在都已成为主权国家。
(4)环境
联合国在评估气候变化科学和促进政治解决方面起带头作用。有
2000名气候变化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参与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每五六年发布一次全面科学评估。在2007年,该委员会作出肯定结论,
气候变化正在发生,而人类活动是主要的导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
约194个成员正在就一项长期协定进行磋商,各国达成协议减少促使气
候变化的气体排放,并帮助各国作出调整以适应这种做法所产生的效
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其他联合国机构在带头提高人们对这个问题的
认识。
2015年华中师范大学741世界史基础考研真题(回
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楔形文字
答:楔形文字是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字,这
种文字是由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人所发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之一。在其约3000年的历史中,楔形文字由最初的象形文字系统,字形
结构逐渐简化和抽象化,文字数目由青铜时代早期的约1000个,减至青
铜时代后期约400个。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
头、金属或蜡板上。书吏使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刻写,软
泥板经过晒或烤后变得坚硬,不易变形。
2.阿维农之囚
答:阿维农之囚是14世纪世俗王权与教皇斗争的重要事件。法王腓
力四世因向教会征收捐税而得罪教皇。罗马教皇朴尼法斯八世开除法王
教籍,后被法王囚禁。1305年,选出的新教皇克力门五世移居靠近法国
边界的阿维农城,连续七任教皇都驻在此城(1308~1378年),成为法王
控制下的傀儡。阿维农之囚是对教皇权利的严重打击,开启了天主教会
持续四十年的大分裂。
3.波兹南事件
答:波兹南事件是1956年在波兰波兹南发生的一次工人骚动。苏共
二十大揭露了斯大林的错误,在东欧各国引起强烈反响,并相继发生一
系列风波。6月28日,斯大林机车车辆厂的l.6万多名工人举行罢工和游
行示威,波兰政府出动14万军队进入波兹南,当晚事件被平息。
4.北部湾事件
答:北部湾事件是美国于1964年8月在北部湾制造的战争挑衅事
件,又称东京湾事件。美国以此为借口于5日出动空军轰炸越南北方义
安、鸿基、清化等地区。7日,美国国会通过《东京湾决议案》,授权
总统在东南亚使用武装力量。这一事件是美国在侵越战争中推行逐步升
级战略,把战火扩大到越南北方的重要标志。
5.重农学派
答:重农学派是18世纪法国出现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别。主要代表
人物有魁奈和杜尔哥。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他在1758年发表了
《经济表》,系统地表述了重农主义理论。其主张是:鼓励资本家向地
主租地,以发展资本主义大农业;政府应该实行“放任政策”,允许自由
竞争和自由贸易;实行只向地主征税的“单一税制”等。重农学派在政治
经济学发展史上居重要地位,并对以后的自由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6.大化改新
答:大化改新是7世纪中叶日本大化年间开始的一次重大的政治、
经济改革。645年以中大兄为首的改新派发动政变,建立新政权,拥立
孝德天皇,建元大化。646年元月,天皇颁发新诏书,废除土地和部民
的私有制;实行班田收授法;改革租税制,实行租庸调法;改革统治机
构,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向中古
封建社会的转折,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的迅速发展。
7.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答: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穆罕默德·阿里为复兴埃及所进行的一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葡萄酒年份酒经销商售后服务与销售合同3篇
- 2024药品质量检验与监管合同
- 二零二四年委托创作合同:原创音乐作品委托创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复垦土地流转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大巴车租赁与绿色出行宣传合同3篇
- 2025年度餐饮店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合同9篇
- 二零二四年三人共同投资大数据科技公司合同3篇
- 2025年度铁路旅游列车运营管理合同3篇
- 2025年度绿色家居产品认证服务合同简易版2篇
- 2024年环境工程监理研发合同
- 专升本英语阅读理解50篇
- 施工单位值班人员安全交底和要求
- 中国保险用户需求趋势洞察报告
- 数字化转型指南 星展银行如何成为“全球最佳银行”
- 中餐烹饪技法大全
- 灵芝孢子油减毒作用课件
- 现场工艺纪律检查表
- 医院品管圈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PDCA案例降低ICU病人失禁性皮炎发生率
- 新型电力系统研究
- 烘干厂股东合作协议书
- 法院服务外包投标方案(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