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汉字与死亡祭祀文化_第1页
11、汉字与死亡祭祀文化_第2页
11、汉字与死亡祭祀文化_第3页
11、汉字与死亡祭祀文化_第4页
11、汉字与死亡祭祀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讲

汉字与死亡祭祀文化第一节汉字与死亡文化1、壑、弔、墓、葬——从弃尸到土葬12《説文解字》:弔,問終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會敺禽。3《説文解字》:葬,藏也。从死在茻中;一其中,所以薦之。《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452、坟、丘——封土的产生及意义63、碑、碣——墓碑的渊源7《礼记・擅弓》郑玄注曰:“丰碑,斵(zhuó)大木为之,形如石碑,于椁前后四角竖之,穿中于间为鹿卢。下棺以繂(lǜ)绕,天子六繂四碑,前后各重鹿卢也。诸侯四繂二碑,大夫二繂二碑,士二繂无碑。〞8碣,原本作“楬(qià)〞,后人用石代木,才通用“碣〞字。楬,又称“楬著〞、“楬(qià)橥(zhū)〞,是作标志用的小木桩。《周礼・秋官・蜡氏》:“假设有死于道路者,则令埋而置楬焉。《汉书・尹赏传》颜师古注曰:“楬,杙(yì)也;褐(hè)杙(yì)于(yú)瘗(yì)处而书死者名也。〞《后汉书・窦宪传》李贤注云:“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94、宅、棺——丧葬观念5、琀、俑一随葬之物10二、古代祭祀〔一〕祭祀的对象1、祖先《礼记•祭法》:“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11祖,《说文》:“始庙也。〞祖的本义应是祖先神灵所依附的神主,在仰韶文化中通常以陶罐或陶罐偶像的形式出现,即以陶罐形人像的形式出现。宗,《说文》:“尊祖庙也。从宀,从示。〞供奉祖先神主〔牌位〕的建筑物叫宗庙。《仪礼·丧服》郑玄注:“宗者,尊也,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神主与神庙密切相关,如《礼记·大传》所言:“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2、自然崇拜《礼记•王制》:“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dú)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原始社会,人们出于对万物有灵的情感畏惧,很自然地把自己熟悉的、对自身生存又最有影响的自然物,如天、地、日、月、星、风、雨、雷电、高山、江河以及阴阳五行等,作为崇拜的对象。天《说文·一部》: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天〞本指人的顶颠(头顶),后来引申为天空。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尚书·汤誓》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日《説文解字》:日,實也。太陽之精不虧。郑玄注:“天之神,日为尊。〞《尚书·尧典》有“迎宾出日〞、“迎饯纳日〞礼拜日神的记载,即对日出行“宾〞祀,对日落行“饯〞祀。《礼记·郊特牲》讲到祭天目的时云:“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也。〞昔,始也。——《广雅•释诂一》昔,往也。——《玉篇•日部》发生千年不遇的罕见大洪荒的远古时代。太阳带来光明和温暖,同时,它能躲避人世的灾难,因此具有无穷的力量,深受人类的爱戴。《説文解字》:月,闕也。太陰之精。古人也有祭拜月神的仪式,但在殷墟卜辞中却看不出有关祭祀月神的记载,倒是在《说文》中可以寻找到先民祭拜月神的线索。《说文·夕部》:“夙,早敬也。”

《説文解字》:期,會也。从月其聲。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良剑期乎断。——《吕氏春秋•察今》〔希望、等待〕《説文解字》:靁,陰陽薄動,靁雨生物者也。许慎的解说正道出了雷与雨的关系,阴气阳气迫击运动而产生雷雨,雷雨是使万物滋生的东西。《洪范五行传》:“夫雷,人君象也,入能除害,出能兴利。〞至今人们仍把被雷击的人看成是坏人遭天报应。《説文解字》: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古人祭拜的天公,万物的创造者和掌控者。以祀天神。——《周礼•大司乐》山陵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皆曰神。——《礼记•祭法》敬地《説文解字》: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丨,物出形也。土地是人类最根本的生产资料,是万物赖以生存的根源天子祭天,诸侯祭土。——《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説文解字》:社,地主也。从示土。《春秋傳》曰:“共工之子句龍爲社神。〞周禮:二十五家爲社,各樹其土所宜之木。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书•甘誓》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史记•陈涉世家》“禅〞是祭地,“封〞是祭天。中国外乡宗教——道家的神仙体系集中表达出自然崇拜的特征。如:风神、雷公、土地公等2、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一种古老而神圣的宗教崇拜,是原始文化最典型的特征。原始人把他们全部的物理和社会存在同其图腾联结起来。在他们的眼中,他们与他们由之衍生而来的动物或植物是密不可分的自然血缘关系。我国古代图腾崇拜文化主要有:四灵图腾和熊、虎、狼、蛇、犬、羊、鸟、鸡等自然图腾。华夏民族有所谓“四灵〞(龙、凤、麟、龟)图腾崇拜。《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方氏悫注:“麟体信厚,凤知治乱,龟兆吉凶,龙有变化,故谓之四灵。《説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狮头,虎舌,鹿角,蛇身,鹰爪,鱼鳞鱼鳍,无可匹敌,威武完美。《説文解字》:鳳,神鳥。天老曰:“鳳之象也,鴻前麐後,蛇頸魚尾,鸛顙鴛思,龍文虎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雄的称为“凤〞,雌的称为“凰〞凤,神鸟也。朋,古文凤。——《说文》凤皇来仪。——《书•益稷》《説文解字》:麟,大牝鹿也。单呼麟者,大牡鹿也;呼麟麟者,仁兽也。麒麟可单呼麟。——《说文》龙是夏的图腾,凤是商的图腾,麟是周的图腾《説文解字》:龜,舊也。外骨内肉者也。从它,龜頭與它頭同。天地之性,廣肩無雄。古人认为神龟通人情,知吉凶,灵异通神。龟崇拜之来源,可能源于龟寿命长久,广阅历而知世,信其有兆吉凶之灵性。合龟兆,视吉凶,观星辰风去之变,欲以成胜立功,臣以为难。——《尉缭子•武议》除此之外,各少数民族有各自的图腾象征。巴蜀:《説文解字》:巴,蟲也。或曰食象蛇。《説文解字》:蜀,葵中蠶也。从虫,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二〕祭祀者在古代社会,“祀之与戎,乃国之大事。〞祭祀活动可以说覆盖了国家政治活动以及民众精神生活的根本内容,而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能表达出当时的祭祀活动。《礼记·祭统》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首重。〔1〕祭祀者巫《説文解字》: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巫〞由当初的一种工具,随着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开展,专职的神职人员的产生,转化为表示神职人员的一种称呼。祝《説文解字》:祝,祭主贊詞者。从示从人口。“祝〞的本义应该为用言语向鬼神祈祷求福或祭神的祝祷词。《玉篇·示部》:“祝,祭词也。〞“男巫为祝。〞〔三〕祭祀方式祭《说文》:“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罗振玉认为“祭〞是拿酒和肉在“示〞前的意思。张日昇认为,古代血食,刚开始祭祀时应当为血祭,“祭〞的甲骨文为,点形则象血滴,解体牺牲后献于示前。茹毛饮血歃血为盟执牛耳斎斋《说文解字》:“齋,戒,洁也。古代在隆重仪式〔如祭祀占卜〕前,臣民上下不杀生、不吃肉,净身素食,向神灵极尽虔敬,以求福祐。告诰《说文解字》:“诰,告也。从言告声。通过言语的方式向神灵祈福。〔3〕祭祀用品和祭品在原始思维中,古人往往给神灵赋予人格化的形象,认为神灵也有衣食住行的需求,也有喜怒哀乐的感情,如同人类一样。祭祀用品礼《说文解字》解释:“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説文解字》: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祭祀祭品《説文解字》:胖,半體肉也。屠宰后对半剖开的牲肉。《説文解字》:牲,牛完全。六牲为:牛马羊豕犬鸡;牺《説文解字》:犧,宗廟之牲也。〔4〕祭祀场所禁《説文解字》:禁,吉凶之忌也。从示林聲。禁〞的本义应该为在郊区进行祭祀的场地。《説文解字》:社,地主也。从示土。《春秋傳》曰:“共工之子句龍爲社神。〞周禮:二十五家爲社,各樹其土所宜之木。

本来是祭祀先妣、上帝和图腾的地方。社神和祖先神是应当同在树林里的,它靠近山水,这是作为渔猎和畜牧民族生活的必要条件。庙在日出时祭拜天地的仪式在远古人类祖先神的崇拜中,祖先神与人类最初生存的地方一致,多为野外、山洞或树林中。《说文通训定声》:“周制天子七庙,太祖四亲之外,有文武世室二祧也。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坛古代为祭祀、朝会、盟誓而筑的塔台。祭祀篇

正因为有崇拜,所以有祭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