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木拱廊桥的传承与发展_第1页
闽东木拱廊桥的传承与发展_第2页
闽东木拱廊桥的传承与发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闽东木拱廊桥的传承与发展

福建省的大山深幅伏隆,沟壑纵横。在这些溪流中,有一座像彩虹卧波的桥梁,连接着山外的山。早春二月乍暖还寒,迎着清新香甜的山风,我有幸先后拜访了柘荣、寿宁、周宁、屏南等县10多座木拱廊桥,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廊桥是在木桥之上附有屋架与亭台的建筑,在闽东被当地群众俗称为“厝桥”。我国现存木拱廊桥100多座,主要分布于闽东和浙南,据不完全统计,闽东木拱廊桥存量为53座,覆盖了宁德全市9个县(市)区,其中以寿宁县为最,有19座。各地的廊桥大多为清中后期重建或修造,始建年代最久远的可追溯至宋代。上世纪30年代,著名古建筑史学家刘敦桢首次提出“廊桥”的概念。到了90年代,一部美国电影《廊桥遗梦》悄然走进了我国城乡,“廊桥”一词变得广为人知。其实美国麦迪逊乡间这座简单的石拱桥梁与我国的木拱廊桥相比,其建筑工艺水平完全不在同一个层面上。来到闽东山区,置身于如诗如画的廊桥之上,你看到的是被浓缩了几百年的乡土文化发展史,聆听到的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古韵。廊桥的韵味在于它集交通、社交、娱乐、祭祀为一体的实用功能。任何一座桥梁原本都是脚下路的延伸。闽东的廊桥藏匿于深山、掩映于绿丛,从不张扬炫耀、从不哗众取宠。它的每一根梁柱、每一块桥板、每一个构件,都稳稳当当、实实在在,各司其职,忠实地把守一地风水,造福一方百姓,呵护艰辛跋涉的行者。在那日渐久远的年代,廊桥上人来人往:如意盘算的商人,把廊桥当作长途贩运解困除乏的驿站;踌躇满志的学子,把廊桥当作科举赴考仕途博奕的起点;而成天在大山之间穿行劳作的村民,则把廊桥当作赖以谋生的衣食依靠。时过境迁、沧海桑田,虽然当年滴滴哒哒的马蹄、威风凛凛的官轿、颤颤悠悠的货郎担,早已在廊桥上销声匿迹,但飞架在溪流之上的一座座廊桥,依旧傲然挺立,为山里山外的人们提供着南来北往的便利。廊桥也是当地乡民交流联谊、休闲娱乐的场所。廊桥侧旁往往有一处村落,集居着农户人家,甚至逐渐形成了一片商品集市。屏南县长桥镇“万安桥”下,一个个分割均匀的固定摊位,排列有序。熙熙攘攘的人流、讨价还价的嘈杂,给宁静的廊桥带来了挥之不去的热闹与欢乐。有的廊桥四周还建有客栈,供商贾、挑夫和过往行人投宿。每逢农闲季节或是黄昏时分,乡民三五成群聚集到廊桥,孩童登高爬低嬉笑打闹、老人抚今追昔谈天说地,更多的人们围坐在一起品茶、走棋和打牌,悠然自得、其乐融融,每个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山里的乡民对于相伴终身的廊桥产生了难以割舍的依恋,据说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的最大遗愿,就是子孙抬着他的尸身在廊桥上最后走一遭。廊桥的中央位置或侧端一般都设置一座或大小不同的几座神龛,因此它也就成为祭拜神祀,展示民俗民风的场所。神龛中供奉的神像很广泛,有救苦救难的观世音、义薄云天的关公帝、给读书人带来好运的文昌帝、帮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还有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俗神黄山公、临水夫人和马仙等等,此外还有传说中掌管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杂神和半仙。相传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是各路神仙巡游供奉地享受供品的日子,每逢这两天,你会看到乡村信众陆续来到桥上,在神像前顶礼膜拜,依次祭祀,祈求福寿安康。对平安与幸福的祈盼古今一脉、情理相通,我们无需对当地纯朴敦厚的民俗乡风作出孰是孰非的评判。或许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封建社会,大山深处的老百姓承受了太多的贫穷与苦难,于是工匠们在设计和建造廊桥时,把祈盼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尽情地宣泄。于是,廊桥之上及其附属建筑之中,有了花鸟虫鱼、龙狮凤凰等各种精美雕刻;有了天上人间驱邪避害等各类彩绘壁画;有了惩恶扬善警戒世人的碑刻。这些栩栩如生的工艺图案把世人带入了超凡脱俗的理想境界,激发了乡民们与封建恶势力、与大自然灾害奋力抗争的智慧和勇气。廊桥的韵味在于它巧夺天工的精湛工艺。散落在闽东山区的一座座廊桥,虽高低长短不一,却都造型优美、结构牢固、工艺精湛。正是缘于别具一格的造桥工艺,使得廊桥在我国桥梁建筑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廊桥的精巧绝妙之处在于桥面之下视“桥拱”的巧妙结构会令你惊讶不已,它不费寸钉片铁,全部由大小均匀的一根根圆木纵横交织,穿插贯连,互相承托,逐节展开,形成具有很强支撑力的木拱骨架。桥面上加盖廊顶形成桥屋,用于遮风挡雨,既扩张了廊桥的使用功能,增强了桥体的稳定性,又提高了廊桥本身的审美价值。经过精心设计和建造的廊桥落成之后,过往的人流越多,梁拱也就越压越紧、越撑越牢,有些廊桥竟然历经百年而完好无损。廊桥的韵味还在于它传递出的浓厚乡土文化信息。相对于四周山石土木等自然景物,廊桥涌动着更加激扬的生命活力,它交织着地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见证了历史发展进程的风风雨雨、融入了农耕传统文化的点点滴滴。每一座廊桥的身后,几乎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和传说。寿宁芹洋乡“张坑桥”流传的故事,告诫人们应当诚实为本知恩图报;尤溪村“中村桥”的传说,鞭鞑了自私自利的不道德行为;更多地方的廊桥,叙说着勤劳才能致富的道理、颂扬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只要山涧的泉水不曾干涸,只要村民们还行走在大山之间,关于廊桥的故事和传说就一定会流传下去。“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踏水中天”。顺着历史长河一路走来的廊桥,流光溢彩、韵味无穷,但也默默承受着年久失修的苦痛与不测,有的甚至被突发的火灾所焚毁。作为弥足珍贵、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廊桥亟需保护。由中国廊桥协会发起,2005年11月,首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闽浙两省5县在会上联合发布了《廊桥保护宣言》。2007年9月,第二届研讨会在我省寿宁县召开,中外专家和各界代表人士会聚一堂,深入探讨,共商保护。会上,闽浙两省十一县(市)又共同签署了《中国廊桥申遗宣言》。如今,延续廊桥技艺、传承廊桥文明,已逐步成为闽东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数百年来古韵悠悠的廊桥,迎来了它又一个灿烂的春天!匠们建造的,其核心技术在于主墨。闽东山区现存的木拱廊桥中,根据桥上及其周围的题刻还能清晰辨识的工匠并不多,至今能够查询到他们家族繁衍发展脉络的更是少而又少。所幸的是,通过以徐元良为首的徐郑造桥世家,使得今人发现了造桥工艺传承的薪火。80多岁的郑多舍老人家居寿宁,是徐郑造桥世家的第7代传人,前几年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慕名而来,对他进行了专题采访。如今,郑多舍老人依然精神抖擞地指导着因重点工程建设需要而实施的廊桥迁移重建工作,悉心把造桥工艺技术传授给后人。有了郑多舍老人这样矢志不移的工艺传人,廊桥三生有幸。宁静的廊桥藏在深山却声名远播,一拨又一拨慕名而来的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